“看你这总无进展,就把这礼物给你,当是你买的吧。”闻太太多么聪明的老太太,那事就是褚韶华不知道,她也跟儿子表白一番,不然,儿子要当她不明事理的老太太了。

闻知秋笑,“还是妈你比儿子周到。”

“你们男人,就知道人家女孩子好看能干,瞧着喜欢,不知深想。褚小姐的情况格外不同,她这样好强,又一意要接孩子在身边的。嫁人上头,必然慎重,不说别的,那些个容不得孩子的人家她就不会考虑。咱们不是那样的人,咱家也有雅英哪,这过日子,可不就得你谦着我,我让着你才好。”闻太太传授了儿子一大通的道理,母子俩亲亲热热的说会儿话,方各自歇了去。

闻知秋把事情交给母亲后就将心放在工作和褚韶华身上,闻太太效率极高,第二天就打听出来了。闻春华说了句,“不是田四,是她身边儿的丫头叫小粉的说,那总代理就是以后生意都给姓褚的做,不给别人做了。田四还说小说胡说八道,根本不对。我当时一急,没听田四具体说。要说也是丫头误事,真个没见识。”

闻太太险没气厥,指着闻春华的手颤的仿佛中风病人一般,“你个笨蛋,还说别人没见识,丫头说话还不是主家的意!不然她一个小丫头,如何晓得这些商业上的事?”

闻太太头疼半日,既气闺女蠢叫田四给算计了,又气田家不厚道,晚饭都恹恹的没吃几口,把儿子的毛衣最后一针收了,拿起来看了看,钱嫂子直赞,“这颜色,这厚实,穿上一准儿暖和。外头卖的也就样子好看,不比太太织的保暖。”

“原想早些织好叫阿秋入冬就能穿上,偏生家里这样一桩事,那样一桩事,就耽搁了。”

“如今也不算晚,眼瞅冬至,正是冷的时候。”说着端上一盅暖汤,“太太也歇一歇,少爷一直说不让您操劳,让您好好休养。这汤我炖了一下午,您尝尝。”说闻家以往是大户不是没道理,如钱嫂子,这就是闻太太年轻时陪嫁旧仆。后来也嫁了男人,只是命苦,男人早早故去,钱嫂子就未再改嫁,一直在闻太太身边帮着干活。这样的老仆,其实与半个家人也无异。如今家境好了,钱嫂子帮着操持家事,也能给闻太太做个伴儿。

“你也去盛一碗,咱们一起喝。”闻太太喝着汤,也就跟钱嫂子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这一辈子,就是没嫁个好男人,你说,春华这没心计的样儿,可不就跟那死鬼一样,嫁了人也不能宽心。”

钱嫂子说,“咱们大小姐如今也嫁了人,儿子都生俩了,在婆家立得住脚。况咱家里还有秋少爷,少爷这样有本事,小姐的日子就差不了。凡事多提点着小姐些,小姐到底年纪小,又是个直性子,不比那些个七弯八绕的。”

“你说说这个田四,怪道阿秋一直瞧不上她,我以往也叫她糊弄住了,竟不知她是这等样人。”闻太太说来也是着恼,喝了半盅汤就放下了,“这亲事也得两厢情愿,阿秋不愿意她,她就来害褚小姐。这叫什么人哪,这样的人,心肠就不正。以后可不能再叫雅英去外家住了,星期六早上去,下午就把她接回来。慢慢远着些才好。”

钱嫂子称是,见闻太太为此烦恼,就岔开话宽慰闻太太,“要说还是少爷眼光好,褚小姐人生得漂亮,又这样能干。以后有这样的媳妇进门儿,太太还愁什么。就是咱们小姐,有这样的兄嫂护着,一辈子也太太平平的。”

果然,闻太太立刻转忧为喜,“我就盼着哪。”

“太太,我瞧褚小姐面相也好,眉毛又浓又长,眼神明亮,一看就有主见。那样标志的瓜子脸,却并不是瘦脸薄腮的薄命相,额头润圆饱满、鼻梁挺直、耳珠有肉,这可旺夫的一等相貌。”钱嫂子仿佛大仙儿一般的说。

闻太太心中愈发欢喜,忽又皱眉,“那你说,褚小姐前头男人怎地去的这样早?”时下礼数多的人家,许多是不愿意给儿女寻寡妇鳏夫一类,闻太太主要是儿子实在喜欢这位褚小姐,再者,就是闻太太也瞧着褚小姐不错,她又是个很跟潮流的老太太,接受了许多潮流新思想,再加上闻太太是个极现实的性子,也就不讲这些命硬不硬的了。只是钱嫂子说起来,难免问一句。

钱嫂子道,“这就是没福啊。福气不到,褚小姐命旺,那男人无福,反是受不得这样的大福,可不就早早去了。不然,褚小姐自己就这般能干,谁家娶了不是一把当家好手。”

“褚小姐这命中姻缘,不在北方,是在南方,要不这一来上海就遇着咱家少爷。”钱嫂子说的神叨叨的,小声道,“太太想,自亲家老爷去了,田家运势转衰,可您瞧瞧,褚小姐一个年轻姑娘来上海,这才多大工夫就在上海安家置产,可知褚小姐运势之旺。咱们少爷是家里的顶梁柱,以前您瞧着四田小姐也好,可少爷就是不愿意,这就是命旺之人必然也会找命旺之人的道理了。”

闻太太听的连连点头,又端起暖盅吃了两口,“有理有理。我瞧着褚小姐命也旺。”又说钱嫂子,“以前你不也说四小姐不错。”

“我那也是想着前头少奶奶去了好几年,少爷一直没个可心人,心里也着急。可见各人有各人的命,少爷打小念书就是必要得头等的性子,咱们前头少奶奶,当年也是上海有名的名媛,只是福薄了些。如今褚小姐,我瞧是个有福的,少爷和太太的眼光再不会错。”

主仆俩说着话,一人喝了碗汤水,都是浑身暖融融的。闻太太又把买的几件小女孩儿的衣裳拿出来,把那崭崭新的百货公司的包装袋擦拭了一遍,准备让儿子下班后带去给褚小姐。

要说闻太太,当真是闻知秋的得力助功。

闻知秋送褚韶华不少东西,都没这几件孩子衣裳让褚韶华高兴,褚韶华拿出来细瞧,见都是好料子的小女孩儿的衣裳,做工也细致,并不便宜。褚韶华也给闺女置得起这样的衣裳,只是这是别人送的,当然又不一样。褚韶华先说闻知秋,“一看就知不是你买的,你也不是会买衣裳的人,肯定是伯母买的,叫你做好人。”

“真是火眼金睛啊。我就说你一眼就能知道。”闻知秋说,“我一去百货公司就头晕,衣裳也看不出分别。这大小怎么样,百货公司能换大小。”

“差不离,我来上海前,萱儿大约这么高,这也一年多了,能长些个子。孩子的衣裳,大些不要紧,千万别小了。”褚韶华说着叹口气,“我走时,她还小,也不知还记不记得我。”

“孩子怎么会忘了母亲呢。”闻知秋宽慰说,“你这也没离开多久,直隶那边,我也有几个认识的朋友,你老家是哪里,我打听一下,有没有认识的人,要不现在就把孩子接来。”

褚韶华说了个县名,闻知秋听都没听过,闻知秋道,“倒是有个朋友在保定府,托他打听一下吧。”

“没事,今年我实在撂不开手,年下生意太忙,褚总一人忙不过来。明年开春正是寡淡的时候,我回老家一趟,就把孩子接来。”

“要是那边儿族里不愿意放人,多给些银钱就是,没听说哪家拿着闺女这么不放手的。”褚韶华并不是不要孩子的性子,相反,褚韶华心心念念必要接孩子在身边的,闻知秋猜测,必是褚韶华前婆家有些棘手。闻知秋还别有主意,闻知秋道,“你娘家还有没有人?”

褚韶华道,“有跟没有一样,我都当他们死了的。”

闻知秋:…

“你就别替我发愁了,我已有万全之策。”褚韶华把闻知秋送来的衣裳挂到柜子里去,“谁家还没几门子上不得台面的亲戚,你不还有个蠢妹妹么。”

闻知秋知褚韶华最要面子,只是笑,“是啊,这回得谢你,倒是叫春华长了些教训。”

闻知秋耐得住性子,这般温文尔雅,褚韶华反觉自己急躁了,有些不好意思。关好柜门方道,“你哪里知道我家的事,要不是我强撑着一口气出来,现在早叫他们气死了。我祖父在世时常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你没见过那不争气的样儿,我也不知倒了几辈子的霉,修来这样的娘家!好在如今离的远,一辈子都不必见的。”

见褚韶华连“一辈子都不必见”的话都说出来,闻知秋便知不是寻常不睦,立刻消了劝褚韶华的话,转而与她说起别个话来。

作者有话要说:ps:第一更,晚上九点第二更!

第160章 一个好母亲的重要性下

闻知秋深觉还是母亲细致,如今他总觉着, 能同褚韶华说些更亲近的话了。譬如, 以往褚韶华从不提老家之事的,如今倒愿意同闻知秋说上几句。

闻知秋也便知道, 褚韶华与娘家关系极淡,当初就因势单力寡才不得已把孩子留在夫家,如今只是和几位姨家表兄有信件来往。当然, 北京那里也有些以前交际下的朋友。像潘家,褚韶华最初就是在北京与潘二先生有了交情,与上海的潘大先生还是后来认识的。与邵家, 非但是同乡,关系也是极近的。

闻知秋自打上番与邵初相识, 他虽是在政府部门,可如邵初这样在上海做实业且小有名声的,自也愿意与闻知秋相交。彼此着意亲近,邵初一则想与闻知秋处下些交情,二则也是想看一看闻知秋的人品, 私下还打听一番。闻知秋倒无恶名,哪怕丧妻多年,也没听闻在外有什么相好外室,家里竟无小妾姨娘之流。

要说现在真是一个混乱的年代,一些旧家庭自不必提,现在还会姨娘之类。如今法律上是不允许纳二房的,可这些人哪里肯理, 都是自顾自。就是受新式教育的男人,于男女事也多有不检点的。闻知秋倒是难得的检点人,再加上两人都有留学背影,说起话倒是更合拍些。闻知秋既表明了自己对褚韶华追求的真心,也自邵初这里打听到了一些褚韶华的旧况。知道褚韶华以前过的很不容易,娘家提不起来,前夫不错,却是命短。婆家败落后,想守寡都不能,转而来了上海。

邵初自不会与闻知秋细说,可这短短几句,闻知秋也能猜出褚韶华先前艰难,也亏得褚韶华这性子,换个略软弱半分的,还不得折在中途。褚韶华却是能闯出自己的一条生路,闻知秋越发认为自己没看错人。

而且,闻知秋发现,褚韶华交友极有一手。褚韶华认真交往的朋友,都颇有可取之处,从中亦可见褚韶华为人,也可知褚韶华为何对娘家这等厌恶不喜。

闻知秋想,以后倒是省得跟岳家打交道了。

闻知秋深觉褚韶华前头二十几年运道不济,对褚韶华颇是温柔细致,如今俩人也不总在外吃饭了。多数时候,不是让刘嫂子做,就是闻知秋下厨。闻知秋完全不是吹牛,这位十项全能先生,不论中餐西餐,都能烧得几道好菜。

闻太太在人交际上很有一手,带着闺女约褚韶华喝茶。

这是处清雅茶居,墙上都是仿青竹样式,屋里暖暖的,透过竹窗可看到院中疏竹奇石的江南景致。闻太太同褚韶华说起旧事,“要不是我问了这丫头,她还傻着哪。她这样没心计的人,哪里经得起别人挑拨?我一想到,就既生气又无奈,想着你是个聪明孩子,咱们多在一处说说话,我这傻闺女也能变得聪明些。”

闻春华就不爱听她妈在褚韶华跟前说她笨,闻春华现下还说哪,“我看田四不是这样人。”

闻太太不理她,只把事情细细的与褚韶华说了一遍,褚韶华眼波流转,倒了三杯茶,先给闻太太一杯,自己拿一杯吃一口,道,“我说这回的事怎么拐弯抹角的,倒不似田家兄弟那样蠢笨直接,原来是换个女的算计我。没出息。”

闻春华一向都是被人捧着的,连田四因着想嫁给闻知秋姐夫,都会巴结闻春华。闻春华最不爱看褚韶华这种厉害模样,拿了些玫瑰瓜子,一面嗑瓜子,一面道,“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做生意跟土匪一样,我听说人家有个南京老板,没答应跟你做生意,你就把人家按在上海不让走,最后把带来的十万大洋都进了你的货,你才放了人。要都你这样,上海成土匪窝了。”

闻太太刚要说闺女几句,褚韶华已是好笑的问,“这话是田四与你说的,还是她家丫环与你说的?”

“你怎么知道?”闻春华一诈即出。

“我怎么知道?那姓陈的就是她指使去坑我的!我要看不出哪个是客户哪个是贼,还敢在上海讨生活?”褚韶华端起茶碗喝茶,说闻春华,“怎么别人说什么你都信?先不说这事内里有缘故,就田家丫环说的话,你也信?总代理的事,要一个丫环都懂,她也就不在田家为奴为婢了?你与其听丫环的,怎么不回去问问你大哥,他不比丫环知道的多!”

“现在都是新时代了,你这样摩登的人,倒还势利眼,看不起下人了?你不还做过售货员,一样是伺候人的活计。”闻春华不服气,放下瓜子又去剥椒盐味儿的临安小核桃吃。

“不是我势利眼瞧不起她,端茶倒水,她肯定比旁人懂。可她又没经过商,也做过买卖,这些商业上的事她能懂?我是做过售货员,我要没卖过货,也没今天。人各有本分,你对着东家的伙计问西家的章程,她敢说你也敢信?”褚韶华道,“你这实心肠,分给你哥些就好了。”

闻太太听这话好悬没笑出来。

闻春华“哼”一声,半点儿不气,反是扬着下巴翘着脑袋得意洋洋道,“我哥怎么了?你知道田四为什么算计你,她可中意我哥了。我哥就中意你,她现在虽有了人家,心里必是还记恨你哪。不是我说,我哥这样的有本事的男人,谁嫁谁有福。”

“不好这样说不好这样说。”闻太太忙拦了闺女这话,赞褚韶华道,“褚小姐也是咱们上海数一数二的能干,这样年轻,就这样的有本领。我都说你哥高攀。”

闻春华一幅“妈你是不是在说笑”的诚实表情,褚韶华都叫闻春华这一脸实诚逗笑了。

闻春华有闻春华的机伶,她一见褚韶华笑起来,趁机厚着脸皮跟褚韶华商量,“生意的事真不成了啊?我知道上回是我不好,现在都说开了。要不,咱们还是如以往那样做生意吧,你不跟我家做生意,我婆家就得另找主顾,说真的,都不如以前拿到的价钱好,何况刚跟人合作,交情不到位,热销货也不大能抢得着。我以后肯定不误会了你了,要不,我再给你赔个不是,你就再继续跟我家做生意吧。”

褚韶华真没料到闻春华还有这一手,做小伏低的恰到好处。何况,这本就是个浑人,她这么一诚恳,褚韶华都有些受不住。褚韶华想了想,闻知秋闻太太对她都不错,闻春华又跟她赔了一回不是,她这面子也算找回来了。且如今看来,本就是这蠢人受了挑拨。不过,褚韶华也没直接应她,道,“我不好做这个主,商行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这样吧,我回去跟褚总商量商量,看褚总是个什么意思。要是他同意,我也没什么意见。”

闻春华正想,这难道还要去疏通另一个姓褚的?就见她娘给她使个眼色,闻春华把一整年的机伶都用在此处了,立刻机伶万分的说,“成,那我就等你好消息了。”还给褚韶华续满茶,劝她,“喝茶喝茶,多喝点儿,这茶不赖。”

因为给家里做成一桩大事,闻春华放下千斤重石,也会说几句好听的话,问褚韶华,“你的确是聪明,那你怎么看出一个人是不是骗子的?”

“现在这世道,骗子遍地,不提防着些哪里做得生意。”跟闻春华说了些常见的骗术,不只闻春华,连闻太太都听的一愣一愣,大开眼界。闻春华不可思议,“这你一眼就能看出来?”

“谁能一眼看出来?防骗只要守一条本分就够,那就是照章办事,绝不贪小便宜。记着这一条,纵在外落个刻板名声,生意可能也受些影响,却一定不会受骗。你想想,生意上,不亏就是赚。”

“你可真厉害。”闻春华真是服了褚韶华,“你跟我哥似的,你俩是一样的人。”

褚韶华很受不了闻春华这种把她哥当大天的话,不过,当着闻太太的面,褚韶华也就没有发表批评闻知秋的评论。就这样,闻春华回家还跟她娘说,“我哥可算是遇着对手了。”她又拉着母亲的胳膊说,“妈,不是我说,田四挑拨也没用,她哪里能是褚小姐的对手。天哪,她这亏得没在褚小姐跟前,要不,褚小姐能活剥了她。”

闻太太忍俊不禁,轻拍女儿的手臂,“你也要经些事,多长些历练,以后别谁的话都信。咱家虽与田家是姻亲,我瞧着,自老亲家过逝,亲家母是个不管俗事的,他家也不成个体统了。这事自己心下有数就成,别再与人说了,到底传出去不好。倒是生意上的事,你今天同女婿说一声,要是还愿意一起做生意,就让女婿过去,褚小姐精明些,到底咱们才是自己人,不会叫女婿吃亏的。”

“嗳,我这就回去跟他说去。”

周家委实没料到还能峰回路转,闻春华道,“先前就是我们姑嫂堵气罢了,哪里真就生分了。今天我、咱妈,还有褚小姐一起吃的饭,我俩都合好了。”

周雨双手合什,念了回佛。

作者有话要说:ps:第二更到,晚安!

第161章 凡心

有一句话,非常深情, 也非常煽情。

活人永远争不过死人。

可事实往往是相反的, 死了的人,就如那凉掉的茶, 除了回忆中的旧时余温余情,是很难与活人相争的。

哪怕如褚韶华,她自认当年是真心愿意为丈夫守寡, 一心一意的守着女儿过日子。她还自信,她能把日子过的不错。

但,那是未曾在上海见过大世面开阔大眼界时的褚韶华了。

要是现下还说对闻知秋无异, 褚韶华绝非这样自欺欺人的性情。

褚韶华对此颇是心绪不宁,第二天去商行, 待程辉出去看行情时,褚韶华与褚亭说起与周家的生意来,还有些不好意思。尤其褚亭那打趣眼神,还呷着茶,拉长调子问她, “这是终于消气了?”

褚韶华见左右无人,忍住羞意,问褚亭,“我有件事,想听听你的意思。”

见褚韶华脸现窘态,又有些迷惘,褚亭颇觉稀奇, 忙收了笑,正色道,“什么事?”

“哎,自从先夫过逝,我当初是绝没有改嫁之意的,他待我很是不错,我们又有孩子。当初来上海,我是想这里是全国最有钱的地方,我想在这里赚些钱,好回老家把我闺女接回身边。你也知道,闻先生对我很有诚意,这些天,我也觉,他人品不错。你说,我要是改嫁,是不是不大好?”褚韶华问褚亭。

褚亭神色郑重,褚韶华拿这事与他商量,显然是把他视为交心朋友的。褚亭先道,“你们老家,我听着是个极保守的地方,想来妇人一旦失了丈夫,便要在家守寡到老的。就是现在,也有不少旧家族是这样的。可现在的社会与以前不同了,社会愈发开放,男女都是自由的。我问你,你丈夫去逝几年了?”

“也快四年了。”

“就是按老礼,丈夫过逝,妻子守孝也只是一年即可。倘闻先生寻常,我必不能劝你再嫁,我看闻先生也颇是诚心,说句心里话,现下上海,比闻先生更有本事的不罕见,可要找个比他更洁身自好的,并不容易。”褚亭道,“只要把孩子养好,也就对得起你先头丈夫了。人总要多为自己想,再者,反过来说,女人死了丈夫,守寡的多。男人死了妻子,有几个能守住的?不要说死了妻子,就是妻子活的好好儿的,还要偷个腥纳个小哪。我一直以为你在拿乔,原来以前真没考虑过闻先生啊?”

“难不成是个男人追求我,我就要考虑?”褚韶华道,“这人得多看看人品才成。再说,我也没打算现在嫁人,我现在差闻先生还有些远,总得门当户对才好说亲事。”

“你也没什么配不上他的。”

“你不明白。”褚韶华神色冰冷,“我当初,就是因我无权无势,故连自己的骨肉都不能带在身边。我故然要找个对心意的男人,也绝不高攀。”

褚韶华虽对闻知秋有些意动,却也并不急着改嫁的事,她若是接了女儿后与闻知秋结婚,首要之事就得准备生孩子了,那她的生意怎么办?难不成以后就都把心放在生儿育女上?

这不是褚韶华为自己选定的人生。

女人要有权势,必要有所作为。

褚韶华是绝不会再将自己一生荣辱都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的,这次,她要先爱自己,再顾男人了。

周家来的很快,闻春华当天带回的信儿,第二天就过来了。褚韶华并不在商行,说是出去看市场行情,褚亭知褚韶华精的跟猴似的,褚韶华不在场,生意反是好谈。实在是周家父子怕了褚韶华,这人翻起脸来是什么未来的亲戚情分都不顾的。

待谈过生意,周老板提出请客吃饭,褚亭推辞不过,便定在第二天晚上。

这一场,褚韶华身为商行合伙人是要参加的。

大家绝口不谈前事,更不谈褚韶华和闻知秋交往的事,周家父子完全就将关系定位在商业合作上头,带着客气与亲近,反是宾主尽欢。周家也算是摸准了褚韶华的脉,只要别在她跟前托大,褚韶华的生意是极公道的。何况,到底有闻家这层关系,虽没有明显偏颇,可就如闻太太所言,到底不会让周家吃亏。

上海这么些呢料生意,也不是哪家都赚钱的。料子有这许多,有好销的也有难销的,全看眼光手段。褚韶华褚亭非但做了威利的总代理,还有路易斯的货也在褚氏商行卖,且如今路易斯叫褚韶华收拾的改了性子,再不敢如以前那般抠门傲倨了。褚亭如今与怡和商行都有联系,不是只有路易斯一家洋货商的时候了。

可想而知如今褚氏商行的生意如何了。

如今好言好语,褚韶华待周家父子也是客客气气,说笑言谈,还颇是风趣幽默,闹得周家父子都心下暗道,这要不是见识过褚韶华的厉害,真得当她是个和气人。

转天,褚韶华接到潘玉的电话,潘玉说今冬要回老家过年,问褚韶华有没有要捎带的东西。褚韶华问他们回老家的时间,就心下有数了,倒是置办了好些东西,有给北京潘先生夫妇,有给北京魏家的,这是褚韶华的亲家,还有托邵初给王家兄弟的。另外还有几封信托夫妇二人捎带,潘玉问她,“没给孩子备些么?”

褚韶华道,“嫂子不知我那婆家,最是贪心不过,我自来了上海,一分钱都没托人带过,平时与表兄也只是书信往来。倘我寄东西寄钱,他们必会扣着孩子做个长久营生,我明年想接孩子就要更费手段了。”

潘玉当下不再多言,想褚韶华也是倒霉,遇着这样婆家。

褚韶华笑问,“先前没听说你们要回老家?怎么突然要回了?”

潘玉道,“是公公来信,说如今家里生意基本上都料理的差不离了,就留了些田地在乡下托给亲戚帮着照看,明年来上海后以后怕是回乡的日子少了,让我们回去过年,也跟族人亲戚的多亲近亲近。阿初想也是这个理,就着紧把公司的事交待给经理,我们提早定票,早些过去,也看看我爸妈。明年我爸打算回上海,北京的生意让我弟弟照管,他这几年也历练的差不离了。”

“这可好,以后就都在上海团聚了。”

“是啊。”潘玉说起来也很高兴,又拉着褚韶华道,“那天去你家吃安宅酒,我看闻秘书长待你不同,闻太太也是个和气长辈。闻秘书长这些日子,与阿初倒是不错。我说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你们是不是在谈恋爱?”

褚韶华不好意思道,“我都这个年纪了,嫂子这样问我,我脸都觉着烫。”

“什么年纪啊,你跟我一样大,叫你一说,咱们七老八十还是怎的?”潘玉很为褚韶华高兴,拉着她的手,眉眼带笑,“你自来了上海,就忙的很,一直忙着挣钱做生意,我知你是放不下孩子,可我也总想着,你正当年轻,现在都提倡过新生活,你能想通,这再好不过。阿初还寻人打听闻秘书长来着,我也找伯父问过,伯父说闻秘书长名声很不错,为人亦好,你若有意,不妨和他多些了解。哪怕觉着他不好,你现在年纪正轻,没合适的人还罢了,倘有合适的,千万别做那守寡的傻念头。”

褚韶华叹,“终是我们情分不深。”

潘玉没说什么,在潘玉看来,褚韶华这样才貌双全且品行端正,且自身这般能干上进的女子,以往囿于出身眼界还罢了,到上海,即便没有闻知秋也有李知秋张知秋,只要男人们不瞎心诚,褚韶华会有再嫁之意是难免的。

何况,闻知秋的个人条件十分出众,就是褚韶华的安宅酒,连闻知秋的母亲闻太太都亲自过去帮忙张罗,言谈举止既和气又慈祥,肯定也是极满意褚韶华的。

潘玉待褚韶华又有不同,褚韶华在上海,最亲近的就是邵家,潘玉也当她半个妹妹一样,悄声问褚韶华,“闻先生知不知道阿萱的事,他是什么个意思?”男女恋爱,褚韶华再嫁,孩子的事必要谈好的。

褚韶华坦诚道,“他早就知道,前几天还送了好几件阿萱能穿的衣裳,说是给阿萱准备的。其实是闻伯母买的,叫他依自己的名儿送给我。”

潘玉不禁笑道,“可见闻太太心里很中意你。”

“闻伯母人很不错,称得上明事理了。就是她家闺女,你没见过,又蠢又笨。”褚韶华忍不住同潘玉吐槽。

潘玉忍俊不禁,“闻先生不就一个妹妹,早就嫁了么。”

“烦人的很。”褚韶华想到闻春华就大摇其头。

“她一个出嫁的闺女,再烦人也有限。主要看闻先生人品,闻太太性情,也没哪家大嫂子要与小姑子同住的。”

“还说不到这儿,我就是想到前些日子的事,觉着可笑可叹罢了。”褚韶华把田四算计她的事同潘玉说了,褚韶华道,“以往我还真不知道有这档子事,那位四小姐想嫁姐夫,既嫁不成,也不该拿我撒气,该寻她姐夫撒气才是。她倒真是九曲十八弯的想出这种手段来。”

潘家在上海商界亦是有名人家,潘玉自是认得田四的,只是潘玉大学在国外读的,田四则是读的上海圣约翰,也是一等一的大学,所以,两人交情不深。潘玉陡然听褚韶华说这事,颇是震惊,摇头道,“真是岂有此理,以前在外头遇着,我还觉着她言语乖觉,没想到内里这般歹毒。亏得你没着她的道,闻小姐还好,那顶天就是寻你不痛快,可倘你真叫那南京商人坑了,岂不要倾家荡产!这人可忒歹毒了!”

“谁说不是。田老爷活着时,听说名声极佳的,怎么儿女这般不成器?”

潘玉叹道,“这就是商人之家了。听说前清时候,商人都是叫人瞧不起的,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多是嫌商贾之家暴发,没有家族底蕴。以前我小时候,颇是不服这口气,后来大些,却也觉着不是没有道理。如今天下,也不讲以前那些迂腐礼数,尤其在上海,有钱就有身份,可你瞧瞧田家,田家够不够有钱,田老爷在世时曾连任上海商会会长,他过世后,留下三个儿四女,听说田家分家,每个儿子光现银就各有两百万之巨,另外产业更是无数。可田家公子们这几年,外头花天酒地,奢侈无度,俱是叫人看笑话的事。他家那不成体统的事还多着哪,这样的人家,就是再有钱,不要说那有底蕴的人家,就是咱们也瞧不起的。”

“田家的女儿倒没听说过什么不好的地方,这个田四,你要不说这事,我还真看不出她是这样的人。可见田家儿女教养,实没有半点田老爷的风范。这不要说富不过三代了,你等着瞧吧,能传两代就是幸事。”潘玉神色间既感慨又不屑,既厌田四为人,又为商贾之家感慨。

褚韶华完全没此感叹,褚韶华道,“孩子生了就得管教好,不管生孩子做什么。可见田老爷自己虽能干,却是没将儿子教好。”

潘玉不禁一乐,“这么说也不算错。”心下到底防范田四几分,又劝褚韶华以后经商小心,不怕贼偷就怕贼想,田四生了歹意,还是提防着些的好。

褚韶华剥了个枇杷,长睫微眨,流波间泛起一抹波澜笑意,“她最好识趣收手,不然,再叫我知道一回,我就把她那只手剁了。”

潘玉想,田四到底是在富贵窝里呆的久了,她这样有钱人家的大小姐在上海真不稀奇,约摸还瞧不起褚韶华出身寻常,还是寡女的身份,败给褚韶华,必会心下难平。可要潘玉说,田四最好识趣些,她这样的大小姐,还真不一定够褚韶华收拾的。田四不过是沾家里的光,做了大小姐。褚韶华全靠自己搏杀,就田四这样不识好歹自作聪明的,她若急了褚韶华,必要吃大苦头。

不然,闻秘书长何等样眼光,放着姨妹不娶,偏生追着褚韶华不放。田四也不细思量,她要真比褚韶华好,闻秘书长估计早愿意与她的亲事了。人家鳏夫这好几年都没娶,就是没看上她。可见田四其人,内里怕是有更多见不得人的歹毒。

潘玉忍不住又劝褚韶华一句,这样的小人,能远着还是远着些的好。

褚韶华道,“要是能一辈子不与这等小人来往,才是最好。可嫂子你想想,我先前都与她不相识,她就能想出这样的主意害我。这样的人,不叫她知道个厉害,我就得时时祝祷她别再生害人之心了。”

这话,亦是有理。潘玉干脆道,“那我就不劝你了。倘有拿不定主意的事,只管跟我说。帮得上帮不上的,我家在上海也这些年了。”

褚韶华把剥好的枇杷递给潘玉,“真遇着难处,我定来找嫂子。”

俩人说说笑笑的吃水果。

褚韶华委实不比潘玉清闲,因与田四完全是两样交际圈子,也没空收拾此人。陆老太太叫了褚韶华去庙里烧香拜佛,褚韶华还奇怪这既不是月中也不是月初,怎么倒要去庙里烧香。不过,陆老太太特意打发人叫她第二天一道过去,褚韶华也应了。

作者有话要说:ps:今天一更,大家晚安!

第162章 大师多虑

待第二天早上到了陆府,褚韶华方晓得, 原来是上海佛界来了个高僧, 如今在龙兴寺暂居,高僧说是自五台山来的, 很有佛法。陆老太太是上海数一数二的佛界信众,这消息自早有人送了来,要不是当天有些晚了, 陆老太太立刻就要过去见高僧。其实要四太太说,把高僧请家来就是,偏生老太太信的虔, 直说那样对高僧不恭敬,非要亲自去庙里, 还要叫上虔诚的信众褚韶华一道。

褚韶华听说是五台山的高僧,也说,“以前就听人说,五台山是佛教盛地,既是那里来的大师, 必是不差的。”

“那是,这可是大德高僧。”陆老太太问褚韶华早上可用过饭了。

褚韶华抚一抚身上的石青袄黑呢裙,知情识趣的表示,“吃过了,用的素斋。老夫人你该早些叫人告诉我,这原应提前三天沐浴薰香吃斋茹素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