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亮将大金国的首都从上京迁到了中都,也就是燕京。单就柔福来说,迁都对她的身体是有好处的,上京毕竟是苦寒之地,而燕京的环境就和她自幼生长的汴京相差很小了。

除了出于对柔福身体上的考虑,燕京对完颜亮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

之前完颜亮被完颜赛里构陷,就是被贬谪到燕京,虽完颜亮到燕京的时间不长便被召回,但作为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初到燕京还是马上结交了一大批当地的实权人物,可以说燕京是完颜亮政治上的福地。

将都城迁到燕京,远离金朝传统而庞大的那些阻碍势力,对于他从头开始推行新政是极为有利的条件之一,阻力就小了很多,也有利于巩固皇权,树立他对于金国统治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此其一。

从另一方面来说,此时的大金国已经不再是完颜阿骨打当初建立的那个偏安一隅的大金国,疆土面积大大扩展,和南宋划淮河而治,几乎是占去当时整个中国面积的一半还强,这么大的统治区域,作为中心的首都,上京的位置实在是有些太偏僻,将首都迁到燕京,大大有利于巩固金朝对其统治区域的控制和皇权辐射,有百利而无一害。

是以公元1153年,完颜亮完成了将金朝政治中心的南移工作,影响深远。

到了燕京之后,柔福又被完颜亮带着南巡,而他们停留的地点则是柔福做梦也没想到的大宋的原都城——汴京,也就是柔福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

如今宋汴京的皇宫,早已被完颜亮修缮过,成为了完颜亮的行宫。

当完颜亮牵着柔福的手站在庆宁宫前,柔福已然是泪流满面,她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却不是对着她母妃的寝宫,而是对着完颜亮。

“嬛儿,你快起来。”完颜亮伸手去拉柔福,被柔福躲过。

完颜亮叹了口气,将手收回负在身后,低头看着柔福,“嬛儿,不仅是这庆宁宫,我将这整座行宫送给你,不知你可欢喜?”

柔福突然抬起头无法相信似的看着完颜亮。

完颜亮却微微仰起头,对着日头的方向眯起了眼,“不仅这整个行宫,总有一日,我完颜亮要统一这整个华夏江山…”俯视柔福:“你父兄为竟之业,就让朕来完成,到时,我将这整个江山送给你,嬛儿,你可欢喜?”

第二十一章 不道相逢泪更多(一)

柔福一愣,继而严肃地看向完颜亮:“陛下可是当真?”

完颜亮一伸手将柔福从地上拉起来:“君无戏言。”

柔福脸色变了变,却还能强自镇定,这大宋江山,如今只剩半壁,靠偏安来忍辱偷生,要是完颜亮不是戏言的话,难道这半壁江山也要尽失?

完颜亮牵过柔福的一只手,拉着她慢慢地踱步。

“这是朕从小树立的志向,定要像太祖皇帝那样,创下一番可以彪炳史册的伟业,到时候,待朕生擒赵构,让他亲自给嬛儿你赔罪,恢复你的公主身份,你看可好?”

柔福突然站住,严肃了表情看向完颜亮:“陛下这么做可是为了嬛儿吗?”

完颜亮一挑眉:“当然不只是为你,朕刚刚都说过…”

“那么,若柔福恳请陛下不要如此,陛下可否会听?”柔福语气沉重,正色道。

“嬛儿,难道,你还想替你那个忘恩负义的窝囊皇帝哥哥求情吗?你别忘了他是如何待你的?你所遭受的一切还不都是拜他所赐?就算是你忘了那些,朕也不能忘当年你在临安城外求死时的样子,若朕不是心下怜悯,将你救下,你早就已经命丧黄泉了。”

“陛下救命之恩,柔福没齿难忘。”柔福微微一福身,低头说道。

完颜亮一拉她手臂:“你知道朕此时说这个不是为了让你谢朕,朕只是想知道,就算是他对你做了那样的事,你依然不怪他,还要替他说话吗?”

柔福低声:“他毕竟留下我一命,况兄长永远都是兄长,这也是柔福无法改变的事实。”

完颜亮皱眉别过头去:“你那个兄长,连母亲都怕,被权臣操纵,忍辱偷生,这么羸弱的统治者,这么摇摇欲坠的王朝,就算是我完颜亮不去收了它,也自有其他的势力收了它,别忘了无论是西夏还是蒙古,可都是虎视眈眈的呢,怎么?嬛儿,你竟相信你那兄长能保住你们赵家王朝吗?”

柔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陛下,柔福并不只是为了保全赵家王朝才要阻止陛下。”

“哦?那却是为何?”完颜亮显然来了兴趣。

“陛下可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从临安回上京,路上见到的情景?”

完颜亮微微点头:“你指的是什么?”

“那些好不容易才从战乱中得以休养生息的百姓。”忧虑地看了完颜亮一眼:“陛下宅心仁厚,一定不愿意看到生灵涂炭吧…”看完颜亮思索不语,柔福继续:“当年绍兴和议,宋虽然失去了岳飞元帅,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大宋仍有那么多肯保家卫国的忠勇之士,选择休战并不见得是没有胜算,焉知不是为了黎民百姓才做出此选择?”

完颜亮轻轻一笑:“你倒是会为你那个皇兄找借口,这么说嬛儿你认为我金国是无法战胜宋的了?”

“柔福并没有那样说,只是不管是胜是负,付出代价的永远都是黎民百姓…”

第二十一章 不道相逢泪更多(二)

“你那都是妇人之仁…”完颜亮有些不耐烦地打断她。“统一的国家远远要比分裂的要强大得多,朕倒要让你看看,到底是我们大金的力量强大,还是你们宋强大,我们打个赌如何?”

“陛下…”柔福面色有些焦急,“万万不可…”

完颜亮大手一挥:“罢了罢了,朕本不该同你说这些事烦心,何况你身子还不好,外面风大,耽搁时间长了,怕你吃不消,我们先回去吧。”说着牵着柔福朝最近的一座宫殿走去。

后面整队的宫人队伍忙跟上。

柔福满面忧色,想着如何才能将消息通传到宋去,若完颜亮真有心伐宋,宋也要早做准备才好,这些年柔福也听说整个宋廷都骄奢淫佚,不思进取,不知是果真如此,还是做给金人看用来打消他们的戒备,总之,若一旦真的开战,柔福还真是提宋悬心。

而另一方面,此事也急不得,虽说这是完颜亮的远大志向,可凭金当前的状况,完颜亮将内政还没有料理清楚,他的一系列旨在强国的新政都是刚刚启动阶段,要想初见成效也是需要时日,而伐宋是件大事,金也要从长计议才行,现在看并无必胜的把握。

只是,说到底,此事都是一个隐忧,让柔福那本已准备将一切都放下,就此了却余生的心由不得不再次提了起来。

不过,这汴京的行宫到底是柔福自幼长大之地,无论是环境还是气候都亲切得多,柔福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在这行宫里到处转转,累了就随处坐坐,发发呆,想想这里之前曾发生过的事,她没想到此生还能再回到这里,所以也倍觉珍惜。

这精神稍一松弛,病就好了许多,身子也慢慢地往好处恢复,完颜亮看着也十分欢喜。

这一日,完颜亮派人来请柔福去他的御书房,柔福不知何事,不敢耽搁,刚走到殿门口,完颜亮便亲自迎了出来,拉着她的手进去。

“不知陛下这么急着召柔福为何事?”柔福边任完颜亮脱她的披风边随口问道,“这御书房想必不是柔福该来的地方吧?”

完颜亮目光里有些调皮的光芒在闪烁,“今日朕想让嬛儿见一个人。”

柔福淡淡地问:“谁?”

“稍后便知,只是现在要回避一下。”说着拉着柔福的手穿过珠帘往旁边的屏风后面走去,屏风后有宽大的楠木椅,完颜亮将柔福轻轻按在椅子上,看着她的眼睛:“嬛儿,我将选择权给你,少顷他到来,你要是愿意和他相见,你便走出来,可好?”

柔福一脸困惑之色,完颜亮笑着点了点她的鼻子,“马上你就知道了。”

这个时候完颜亮的贴身太监过来通传:“陛下,人已带到。”

完颜亮却是看着柔福的眼睛,只说了一个字:“传。”又捏了一下柔福的手,才转身挑开珠帘,走到了前面御案前坐好。

不一会脚步声响起,柔福也没过多理会,微微闭上了眼睛,她现在对于见人还真没什么兴趣。

脚步声止住,接着是扑通跪倒在地的声音,柔福略皱了皱眉,可是外面那人刚一张口,柔福就猛地张开了眼睛,下意识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第二十一章 不道相逢泪更多(三)

外面那人说的是:“罪臣赵桓叩见大金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柔福的身子晃了两晃,一旁侍候的宫女忙抢过来搀扶她,被柔福推开,她几步走到珠帘之后,一把抓住珠帘,透过珠帘的缝隙朝着外面看了出去。

因为柔福的动作过大,珠帘哗啦哗啦地作响,完颜亮稍稍侧头对着珠帘的方向看了一眼,却是没出声。

而跪在地上的赵桓则是始终低着头,目不斜视。

“爱卿不必客气,来呀,看座。”完颜亮朗声说道。

一旁侍候着的小太监忙挪了一把椅子到赵桓的旁边。

赵桓又磕了一个头,嘴里说了一句“谢主隆恩”,才慢慢地抬起头,从地上吃力地站起,小心翼翼地坐到了椅子的边缘,仍低垂了目光,目不斜视。

柔福抓着珠帘的那只手微微颤抖,另一只手一下子捂住了嘴巴,眼泪顺着脸颊止不住地往下流。

从赵桓抬起头的那一刻,柔福霎时就可以确认,没错,这正是她日思夜想的兄长赵桓,虽然多年的艰难困苦让他苍老了许多,脸上多了很多和年龄不相配的愁苦和沧桑,也不复当年做皇子甚至是皇帝时的风流气度,但她还是可以毫不犹豫地确认。

他的背佝偻了下来,举止毕恭毕敬,低眉顺眼,唯唯诺诺,若不是在这当年的宋皇宫见过他的人,决计是不会将他和那个大宋帝国的皇帝联系起来的。

珠帘仍是被柔福抓得哗哗作响,完颜亮轻轻咳了一声,见柔福还不出来,说道:“朕为天水郡公新安置的下榻地点可还满意?”

赵桓忙惊惶起身:“启奏陛下,陛下皇恩浩荡,罪臣感激不尽。”

完颜亮微微皱眉,别过了头:“天水郡公坐着回话就可以了。”

“是,陛下。”赵桓仍诚惶诚恐地坐下,规规矩矩,不敢乱动。

完颜亮侧转头看向珠帘后柔福所在的位置:“天水郡公若还有什么需要的话,尽管奏来,朕会尽量满足卿的要求。”

赵桓又要忙着站起谢恩,完颜亮不耐烦地一摆手:“罢了,卿旅途劳顿,且先下去休息吧。”

结果赵桓仍是跪倒在地三拜九叩行完了一套大礼后才弯着腰后退着离开了御书房。

完颜亮轻轻叹了口气,起身,一把掀开了珠帘,柔福脸上的泪痕还未干,但是神色却是镇定异常。

完颜亮一挥手屏退了众人,看着柔福:“我以为你会欢喜,你,难道不期望和他相见吗?”

柔福轻轻抹了一把眼泪,对着完颜亮一福身:“谢陛下。”

“嬛儿,你,为何不出来与他相见,若你选择如此,朕会回避…”

“陛下,柔福并不是担心这个…”

“那是…”

柔福脸色现出凄楚:“陛下,柔福有些不舒服,可以先告退吗?”

“怎么了?可否要紧,要不要宣御医?”完颜亮忙牵起柔福的一只手关切地问道。

“无碍的,只需休息一下就好了,请陛下不必挂怀。”

第二十一章 不道相逢泪更多(四)

“也好,对了,我将天水郡公安置在宫里,你若是想要见他,不必经过我的允许,随时去见便可。”

柔福愣住,疑惑地看向完颜亮:“难道陛下就不怕?”

完颜亮微微一笑:“不怕。”

柔福深吸了口气,点了点头,这样自信的完颜亮,既让她忧虑,又让她激赏,想来她当初就算再不想也还是爱上了他正是因为这一点吧?

完颜亮着人将柔福送回她的寝宫,想了想,传旨宣萧让觐见。

待萧让领旨下去之后,不多时,云霓便匆匆赶到了柔福的寝宫。

彼时柔福正在宫内对着当初完颜亮在临安时购得的那幅赵佶的字发呆,看云霓突然到访,且神色焦虑,柔福淡淡一笑:“是陛下让你来的吧?”

“姐姐,陛下正是为你担忧呢,可不就让我来看看你?我都听阿让说了…”四处看了看,对左右:“你们都下去吧。”

待宫人都离开,云霓压低了声音:“姐姐,今日,你,见到,见到咱们皇上了?”

柔福反应了一下,明白云霓指的是赵桓,点了点头。

“那,你将花石纲的秘密告诉他了没有?”声音压得更低。

柔福摇了摇头。

“也是,当时陛下在场,也没法说什么,不过现在好了,既然找到皇上了,我来想办法接近他,到时候姐姐亲自去将这个秘密告诉他,也算是了却你一桩心愿了。”

云霓语气轻快地说道。

柔福侧转了身子,朝着窗子的方向,轻轻叹了口气:“不必了。”

云霓纳闷地看向柔福。

柔福没出声。

因为赵桓已经不是当年的赵桓了,这个秘密对他来说太为沉重,他根本负担不起。

就算是知道了这个秘密,也只是为他徒增麻烦而已,他早已没有了复国的雄心壮志。

那么,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了一份泄密的危险。况,就算是她相信完颜亮,焉知其他的臣子不会用他们两个的相见来做功课,在所有人都盯着的前提下,更应该谨言慎行,退一万步说,柔福真的不忍心再让赵桓去做什么,看起来他的精神状态还不如那些古稀老人。

那么,就让他平静地度过这余生吧,至少,完颜亮会善待他。

“哦,对了,姐姐,我听说你们没有相认,就算是不告诉他花石纲的秘密,你怎么也不出来见上一面,说上句话啊,安排你们兄妹相见可是陛下的苦心,只是让你高兴一些,你这岂不是辜负了…”

“云儿,我不想让兄长看到我和陛下在一起。”柔福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回道。

云霓会意:“难怪了,唉,见到兄长还不能相认肯定不好受,你又不好同陛下讲着些,可不就得回来自己难过着吗?多亏陛下叫我过来开解你一下…”

云霓絮絮叨叨地说着,柔福低下了头,除了怕赵桓见到她和完颜亮在一起的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赵桓是一定不愿意让人看到他现在这个样子的,何况还是柔福,那么,就给他留些尊严吧。

第二十一章 不道相逢泪更多(五)

就算是普通人,哪怕稍有点尊严,都不希望自己低三下四的样子被自己在乎的人看到,更何况,赵桓曾经是一个皇帝。

若柔福对他现在的样子都不忍正视,他自己呢?

又或者,柔福甚至希望她从没见过这样的他,那么他在她心目中永远是那个陪着她一起长大,充满自信和朝气,风度翩翩的皇子、威风凛凛的帝王,尽管,他的帝王生涯短暂而充满了屈辱。

虽然知道完颜亮此举是为了取悦她,但是让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长在他面前跪拜,总不是那么一件让人多舒服的事,这样一来,因此事,柔福也不知要如何面对完颜亮才好。

还好,完颜亮忙于新政,虽则在行宫,整日和大臣们处理政事到很晚,就算是他来看望柔福,柔福业已就寝,他便不再搅扰她,而大部分时候,柔福都是在假寐,她需要一段时间去做一个心理上的调整才好面对他。

而最大的折磨还是在到底要不要去见赵桓这件事上。

虽则柔福下定了决心不与他相见,可是血浓于水,明知他就在这行宫之中的某一处地方,只要自己稍迈那么一步,就能重叙兄妹之情,可是,见到之后要说什么呢?告诉他自己的公主身份已经被人给剥夺了,她是个没有身份的人,也不再是他的妹妹?告诉他这辈子根本没有机会归宋了,因为他的兄弟根本就怕他回去夺了他的位子?

她怕他问这一切,而她又不忍伤了他。

这样的一种痛,却是时时搅得柔福不得安生。

还好,云霓冰雪聪明,领会了柔福的苦衷,时常派人去了解赵桓的情况,然后再通过不经意地提起转达给柔福,比如今日都在看书啊,今日膳食进得如何啊,凡此种种,让柔福安心。

日子流水一般地过去,完颜亮却不能不回京城去,是以,在汴京度过了一段时日之后,完颜亮便带着柔福回燕京,赵桓也被带回燕京。

因此次出巡,完颜亮仅带着柔福一人,可以说,在汴京的时日,完颜亮则是完全属于她的,可是待到回京,情况便再不一样了。

此时的完颜亮,除了徒单氏,还有大元妃、萧宸妃、丽妃、昭妃、柔妃等一众妃子,而对于皇后位置的归属,声音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虽完颜亮有心将这个位子留给柔福,但是柔福那坚持不做完颜家人的心思始终没有动摇,而外部的压力也日渐大了起来。

完颜亮一直在派人寻找柔福那流落在民间的孩儿,他想着若能找到这个孩子,那么母以子贵,就算是柔福再不愿意,为了孩儿着想,也会答应他,是以最疯狂之时竟然不惜调动了军队,可却一直一无所获。

就算是完颜亮的心情再急迫,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失望也足以让他的心思淡了下来。

加之柔福为了不在宫内树敌,经常对完颜亮不冷不热,若即若离,好将他推到其他妃子的宫中去,这样一来,徒单氏很快有孕,并顺利的产下了完颜光英。

第二十一章 不道相逢泪更多(六)

当完颜光英成为太子之后,徒单氏也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完颜亮的皇后。

就算是再轰轰烈烈的感情,也经不起时间的洗礼,柔福也知这世上就没有人能专宠一辈子,她自幼长在宫中见惯了多少美人从巅峰跌落,何况她母亲的经历就是在告诉她,千万不要指望一个帝王只对你一个人用情,不是他不能,而是现实就不允许。

若一开始便没有抱太大的期望,那么日子便也能过得安然,当一个人习惯了那份看不到头的寂寞之后,剩下的就是随着时间走下去就好了。

正是因为她没有奢求,当他偶尔到来的时候,便算是意外的惊喜,而他也喜欢将柔福这里当成了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湾,因为在这里他不用面对女人们的争宠,能获得难得的清静。

并且,完颜亮很喜欢将金国的政事拿出来和柔福讨论,听听她的看法。

而柔福最难得的一点便是,若完颜亮问她,她便真的站在强大金国的立场出发给出自己的意见。

柔福想的是既然金国的崛起是阻挡不了的,若自己也贡献一份力,那么到了危急关头,完颜亮也许还能听自己一言,更何况,他所以问自己的意见,原本也存着试探的心,那她何必不真诚一些呢,至少也为自己的后半生争取个好的处境。

如此一来,完颜亮便对她十分的信任,慢慢的在政事上也对她依赖起来。

是以柔福便得以有机会接近金国的权力中心,而越是这样,她便越对宋的复国大业不抱希望。

柔福虽然只是郡主,但是她在宫中的地位却不次于皇后,因为完颜亮的关系,就算是徒单氏也要对柔福礼让三分,无事都不敢搅扰她,其他的那些妃子就更是不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小插曲。

当年徒单氏刚刚被册封为皇后,完颜亮的一个昭媛为了讨好徒单氏,在柔福和徒单氏在御花园相遇之时故意给柔福难堪,这事柔福也没往心里去,便揭过去没提,谁想到完颜亮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这件事,把徒单氏好一番斥责不说,这个昭媛更是消失不见,再也没在宫里出现过。

只此一件,便再也无人敢不将柔福放在眼里了。

而随着柔福对金国政治影响力的增大,她的声名也传了出去。不止是大金国,就连西夏等国都在传说,说完颜亮身边有一个很传奇的郡主,通晓治国之道,并且完颜亮对她用情至深,百依百顺。

随着这个传说传播得越来越广,也变得越来越香艳,竟然有传出说文南郡主本是天上的仙子,是因为感念完颜亮的虔诚特地在一个月圆之夜下得凡间,从此留在了完颜亮身边,就是为了助他一臂之力的。

这样一来,前来朝拜的各国使节,最想见的反倒不是完颜亮,而是柔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