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明澜并不知道,吃过早饭之后,也没去给老夫人请安,看了会儿书,就继续绣寿礼。

再过两天就是老夫人寿宴了,她准备的寿礼还差最后一点,得尽快绣好了,也好了一桩心事。

只是刚坐下呢,外面就进来一丫鬟道,“姑娘,舅夫人来了。”

明澜愣了下,这天寒地冻的,丁氏怎么来府里了?

以往半年都不见她来一回,这一段时间跑的格外的勤快,难不成沐婧华又惹恼舅舅,来找人说情去?

放下手中针线,明澜起身去了长松院。

在院门口,正好碰到沐氏,就扶着她进屋了。

屋内,大太太和四太太都在,两人陪着丁氏说话,但谈话的内容叫明澜蹙眉。

“沐阳侯真是把明澜当亲生女儿疼,换成旁人,可不会借几万两给外甥女买木炭,尤其那时候天气暖和,怎么看都不像是会下雪的样子,这不,二弟都不相信会下雪,”大太太笑道。

丁氏也在笑,“我们侯爷可不是把明澜当女儿疼,府里几位少爷姑娘哪一个在侯爷跟前有求必应的,明澜是独一份,前不久,我娘家大嫂找我一起合开间酒楼,我手头紧找侯爷拿两万两,侯爷说缓缓再说。”

大太太笑道,“难为沐阳侯有什么都先紧着明澜了,好在大雪天冷,木炭生意好。”

两人一唱一和,明澜再傻也听得出来丁氏是来拿钱的。

沐氏望着明澜,明澜和她说过,买木炭的钱是离王世子给的,不是向她舅舅借的啊,这是怎么回事,她都糊涂了。

老夫人见明澜过来,笑道,“这么多天,本钱应该收回来了,你舅母还等着钱开酒楼,快些拿来还她吧。”

不仅让明澜把本钱还给沐阳侯府,老夫人还顺带给明澜使眼色,做人不能太朽了,多亏了沐阳侯信任她,她才能一把挣二十多万两,怎么也要多给一两万两,省的沐阳侯夫人心里头疙瘩。

老夫人在教她做人,明澜知道,但问题是,她压根就没有找舅舅借钱买炭啊。

明澜不想丁氏丢沐振的人,便道,“舅母来找我拿钱的事舅舅知道吗?”

丁氏脸色变了一变,要是沐振知道,就不会让她来了!

而且沐振来,只会拿回本钱,靖宁伯府多给一两万两他不会收,更不会表露出嫌弃不够的神情,她可不会跟钱过不去,给多少她都收。

丁氏笑道,“你舅舅忙,我来拿一样。”

大太太催道,“可别让你舅母等着急了,咱们伯府是厚道人,如果不是沐阳侯府信任你,你也挣不了那么多钱,应该加倍还回去才是。”

她说着,老夫人投过来一记不虞的眼神,大太太的私心她知道,但明澜是她孙女儿,多给两万两已经不错了,哪里需要加倍的。

明澜眼神微冷,望着丁氏道,“舅母,请移步说话。”

丁氏稳稳的坐着,笑道,“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说的,你直说就是了。”

真的,明澜想给她留着脸,她偏生不要,那就不要怪她不给脸了,明澜温和道,“不知道舅母是从谁口中得知我向舅舅借了几万两买木炭的事?”

丁氏被问的一愣,她可不敢乱说是沐振,明澜告状,沐振肯定会怪她。

她没说话,大太太怕抖出她来,打圆场道,“不论是谁说的,借的钱就该还,沐阳侯府不急着用,缓些时候没事,这不是急着开酒楼吗?”

明澜两眼一翻,道,“我知道舅母急着开酒楼,只要舅舅同意,我借舅母七八万两都不成问题,可问题是我从未说过买炭的钱是问舅舅借的啊,爹爹和娘亲都不信我,你们以为舅舅就允许我胡闹吗?”

丁氏一张脸青红紫轮换了变,尴尬的恨不得钻地洞了,看大太太的眼神恨不得掐死她了。

沐阳侯没有借钱给明澜,她却登门要债,她的脸往哪里搁啊!

大太太坐不住了,望着明澜道,“钱不是沐阳侯借你的?”

明澜耸肩,一脸无辜,“我只说是借的,可没说是向舅舅借的啊。”

“那钱是谁借给你的?”老夫人都忍不住问了。

明澜挠额头道,“那天,祖母带我们去大禅寺还愿,我无意帮了楚少爷点小忙,他投桃报李说只要我有事相求,他一定帮我,我就狮子大开口向他借了四万两银子…。”

说着,明澜眸光瞥向沐氏,见她扭眉,明澜只好加了一句,“楚少爷没那么多银子,他是问离王世子借的。”

嗯,这谎言总算是圆回来了,不算骗了娘亲。

“正因为买木炭的事牵扯上楚少爷和离王世子,所以我才不怕被人弹劾…。”

外头,老太爷和顾涉走进来,恍然大悟道,“我说皇上怎么不让御史大人把弹劾的话说完,原来是离王世子告诉皇上木炭的事。”

老夫人听糊涂了,问道,“怎么回事?”

老太爷坐下来,笑道,“明澜买卖木炭的事,御史台知道了,在议政殿上要弹劾伯府囤积居奇,只是话到一半,就被皇上给打断了,说等积雪消融了,会把明澜宣进宫好好奖赏她一番,我还正纳闷皇上怎么这么好说话,原来如此。”

老太爷一番话,也算是帮明澜证明的确是离王世子借她银子了。

丁氏满脸通红,那边大太太道,“是哪位楚少爷借你的银子,你怎么都不说一声?”

明澜耸肩,“谁借我钱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信任我,不像爹爹娘亲似的问一堆话,问完了还不借我钱。”

沐氏嗔瞪了明澜一眼,拆台道,“亏得你帮人家一点小忙就狮子大开口,人家楚少爷言而有信不得不答应你,你还有理了,回去抄三百篇女训反省。”

明澜吐舌头。

沐氏不是真罚她,而是她挟恩以报这事做的不对,沐氏先罚了,别人就不好意思再开口了,而且也不是真抄,只是说给别人听的。

第一百一十八章 通透

见丁氏坐不住了,沐氏虽然不喜丁氏,但总归是她娘家大嫂,便起身道,“大嫂,你难得来一趟,陪我说说话吧。”

丁氏实在是坐不下去了,又不好走,沐氏送台阶,她麻溜的就下了,和沐氏一起走了。

等她一走,明澜就歪了脑袋道,“也不知道是谁大嘴巴告诉舅母是舅舅借我钱的,舅母都不告诉舅舅一声就跑来了,十有八九是有人心怀不轨告诉舅母我不打算还钱了,不然她不会这么火急火燎的跑来,方才我都替舅母觉得尴尬。”

明澜说的轻松,但老夫人和老太爷都是明白人,看向大太太的眸光带了冷芒了。

之前沐阳侯带道士来,大太太事先得了口风,杀人灭口,现在沐阳侯夫人又知道明澜借钱巴巴的跑来分一杯羹,如果说她们两个私下没有往来绝对有鬼了!

胳膊肘往外拐,联合外人算计自己的侄女,老太爷脸色铁青。

大太太如坐针毡。

明澜想笑,但是拼命的憋着,她是小辈,当着她的面,老太爷和老夫人还得给大太太留着脸呢,她走了,她才能痛快的挨训斥,明澜就起身告退了。

刚走到屏风处,屋内就传来茶盏砸地的声音。

那声音,明澜觉得格外的悦耳动听,心情好的她,哼着小调走远了。

她的心情是真好,不仅仅因为大太太作死,更因为丁氏登门,她一直想给丁氏一个教训,让舅舅和表哥知道她不怀好意,只是挑拨离间的话她不能说,这不,大太太坑了自己来帮她,明澜内心是感激的。

她没有借舅舅钱,丁氏却登门讨债,传回舅舅耳朵里,舅舅能不尴尬?

他一尴尬,就会气冲上脑,连祖父和祖母都把上回道士的死和丁氏登门联系到了一起,舅舅能不知道?

伯府长房和二房爵位之争,丁氏心知肚明,还和长房搅合到一块去,帮着长房欺压二房,明澜觉得舅舅知道了,剥丁氏皮的心都有了。

道士一事,大太太吃了信任丁氏的亏,这一次,丁氏吃了信任大太太的亏,再加上打草惊蛇,往后两人应该是没什么可能再凑到一起去了。

心情愉悦,明澜脸上挂着温和笑容,迈步往前走,不像是回流霜苑,也不是去幽兰苑,碧珠便问道,“姑娘这是要去哪儿?”

“去花园摘两枝梅花。”

碧珠听了,眼前一亮,随即又黯淡了两分,“可惜雪太大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消融,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去穆王府参加梅花宴了。”

穆王府梅林乃是京都一绝。

穆王妃酷爱梅花,穆王爷钟情穆王妃,就在穆王府种上穆王妃最喜欢的梅花了,后来嫌少了,又把隔壁的府邸买下来,大刀阔斧的夷为平地,而后种上梅花,据说有五六亩。

穆王爷和穆王妃鹣鲽情深,几十年如一日,无人不羡慕。

而梅花宴邀请的多是未曾定亲的世家少爷和大家闺秀去游玩,有撮合之意,是以受到大家追捧。

明澜过不多久就要及笄了,今年参加不了梅花宴,明年铁定会许人,甚至可能都出嫁了,穆王府就不会再邀请她去了。

碧珠觉得不能去穆王府赏梅太可惜,但明澜没什么感觉,当年她也羡慕穆王妃,赵翌还说也为她种上一片梅林。

结果呢,一棵梅花树也没有。

有些事是羡慕不来的,与其要别人给她种,还不如自己种呢。

明澜小心的踩着积雪往前走,很快就走到梅花树旁了。

寒梅傲骨,风雪压枝,也依旧开的艳丽,碧珠捡了根木棍来,小心敲着梅花树干,将树上的积雪抖下来。

“这梅花开的可真好,”碧珠惊艳道。

“挑两枝漂亮的。”

碧珠就挑选哪一枝更漂亮了。

明澜站在一旁,四下张望,只觉得雪后的靖宁伯府像是用银子铸成的,明亮光辉。

这等美景,前世她被罚去静心庵错过了,实在可惜。

远处,嶙峋怪石堆砌的假山处,一抹青碧色裙裳钻出来,飞快的朝远处走去,身姿袅娜,有些眼熟。

明澜没有在意,但是过了一会儿后,又从假山里钻出来一人。

这回,明澜愣住了。

那是个男子,是靖宁伯府大少爷顾绍业。

风度翩翩,器宇轩昂。

他原是望向远处的,仿佛察觉到有人在看他,转过身来,明澜怕被他看见,连忙后退几步,借着棵大树,把身子藏住了。

顾绍业回头看了几眼,见四下无人,弹了弹衣袖,便迈步走了。

他走远,碧珠拿了株梅花看过来,唤道,“姑娘?”

明澜从大树下走过来,脸色微冷。

“回去吧。”

说着,迈步往前走。

碧珠跟在后头,没敢说话,不知道她是不是感觉错了,总觉得姑娘好像不高兴了,难道她这株梅花挑的不好吗?

要是姑娘嫌弃了可以直说啊,她还可以再挑的,拿了刀来把梅花树整个的砍了扛回去也行啊。

明澜走的很快,回了流霜苑,碧珠跟在身后,大气不敢出。

进屋之后,碧珠抱着梅花手足无措,明澜眼睛在屋子里转了一圈,问道,“红缨呢?”

雪梨端茶过来,道,“红缨姐姐摔了一跤,在屋子里换衣裳,姑娘有事找她?”

摔了一跤?

“在院子里摔的?”明澜问道。

雪梨摇头,“在外头摔的。”

“她今儿穿什么衣裳的?”明澜端了茶盏,状似随意问道。

雪梨默然,一早上,红缨就在姑娘跟前晃了,姑娘居然连她穿什么衣裳都不记得。

她一时愣住,碧珠就道,“是青碧色裙裳。”

明澜眸底闪过一抹冷芒,果然,她没有记错,就是青碧色裙裳。

以前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这一刻,都通透了。

她一直纳闷前世红缨的死,有说她是怀了身孕投井自尽的,因为顾及名声,她没有往下查,却也没有忘记,她也曾想过,她如果真的怀了身孕羞愤自尽,那她腹中胎儿又是谁的?

二房无子,只可能是府里的小厮的,可是要真是两情相悦,就凭红缨是她最信任的丫鬟,她定会成人之美,没有必要寻死觅活。

第一百一十九章 受罚(月票450加更)

现在看来,事情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大雪天,她不在屋子里待着,跑假山里头去做什么?

她去就算了,凑巧的是,长房顾绍业也在里面,从假山里出来,他还四下张望,明显是怕有人瞧见,这叫做贼心虚。

她一直纳闷,前世红缨死的不明不白,方姨娘居然没有趁机落井下石笑话她,原来事关长房,提起红缨之死,固然能落她的脸面,可是顾绍业和宋媛的脸也丢了个干净,方姨娘没将她放在眼里,却是不敢得罪大太太的。

府里的丫鬟小厮向来八卦的很,红缨投井自尽,居然都没人议论,更没有传的沸沸扬扬,她特意打听,也只听到只言片语,还模模糊糊不清不楚的,定是有人下了封口令。

明澜在走神,雪梨问道,“姑娘,要不奴婢去叫红缨姐姐过来?”

回过神来,明澜道,“既然不小心摔了,就让她好好歇着吧。”

这一切都还只是她的猜测,并没有确凿证据,不宜打草惊蛇,而且就算证据确凿了,她也得好好想想,该怎么处置红缨比较好。

明澜捧着茶盏,轻轻的啜着,外面青杏进来道,“姑娘,大老爷被罚跪祠堂了。”

碧珠啊了一声,“大老爷怎么受罚了?”

犯错的是大太太啊,应该是她受罚才对,怎么会是大老爷呢?

青杏摇头,她只知道大老爷挨罚了,其他的她就不知道了。

明澜嘴角上扬,大老爷为什么受罚,很显然啊,他是在替大太太受过呢。

大太太和丁氏狼狈为奸的事,老太爷知道了,必定会惩罚她,之前有管家权,算是一道免死金牌吧,现在可没有管家权护着了,这么大的事,如果只是骂两句,根本就震慑不了人,只会让人胆子越来越大,左右算计完了,挨两句骂而已,不痛不痒,可要是算计好了,那就是伯府爵位啊,被骂几回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不但要罚,而且要重重处罚。

只是大太太毕竟是女人,之前夺她管家权,病了几天,老太爷多骂了几句,她就脸色苍白,摇摇欲坠了。

大老爷进来求情,老太爷就转过头骂他了,兄弟阋墙,手足相残,是老太爷最不想见到的,大太太的所作所为,大老爷不知道,蒙在鼓里,那是他无能,知道了,不阻止,更是罪加一等。

老太爷一怒,就罚大老爷去佛堂罚跪了。

心情好转,明澜把茶盏放下,坐到绣架前,摸着绣品,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来,只要再花一晚上就差不多绣完了。

夜里,又飘起了雪花,但没有下多久,天刚亮就停了。

地上又铺了厚厚一层,不用去上朝了。

这一场雪,明澜没什么感觉,但长房很失望,尤其是大老爷,跪了一夜,正想借着要手头有要事要去点卯,让老太爷收回成命,结果一下雪,早朝都不用上了,何况是去衙门办差了。

明澜起的有些晚,她醒来时,慵懒的揉着颈脖,红缨就打了帘子,道,“姑娘,大少爷一早起就在长松院跪着,求老太爷饶了大老爷,七姑娘她们都去了。”

明澜慵懒的眸底闪过一抹寒芒,手撑着下颚,状似未睡醒一般道,“巴巴的跑去看长房的热闹,还是算了吧。”

见明澜误会了她的意思,红缨摇头如拨浪鼓,“不是,奴婢只是觉得大少爷这么孝顺,七姑娘她们都去帮忙劝说了,姑娘不去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姑娘去才是不合适呢,”那边,碧珠端了铜盆走过来道。

雪梨紧随其后,点头道,“就是。”

大老爷是替大太太受罚,大太太联手舅夫人算计姑娘,惹怒了老太爷和老夫人,罚的越重才越好呢,姑娘去替长房求情,脑袋被门夹了不成?

况且,就三姑娘那脾气,她根本就不会领情,还会认定姑娘是去看长房笑话的,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屋子里烤火,暖和身子最好。

之前姑娘让她们多盯着红缨,现在看来,她是真的有问题,她居然向着长房!

红缨本来就劝不动明澜了,偏碧珠和雪梨还拖她后腿,有些恼了,道,“就算心里头不愿意,明面上也要过得去啊,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惹长辈嫌弃,对姑娘没好处。”

碧珠就道,“是没好处,可是大太太她们要姑娘把挣的二十万两上缴公中,不缴她们就不会高兴,总归不喜欢姑娘,又何必让姑娘跑一趟呢,天冷着呢。”

碧珠就是个小守财奴,不当她自己的,明澜的她也守着,但凡有人算计她的银子,坑明澜的钱,她绝没那么好说话,何况那不是一点点的钱啊,是二十多万两,她几十辈子都挣不了那么多钱。

红缨看了碧珠两眼,眸底闪了闪,没再继续劝明澜了。

大太太是因为二房被罚的,二房没人去说情,老太爷就不会松口,顾绍业再求,就让他去祠堂陪大老爷一起跪着,求情一事就不了了之了。

未免尴尬,明澜就没去长松院给老夫人请安了,用了早饭后,在屋子里看书。

她以为这一天都不用去长松院,哪成想,一本书翻看了一半,老夫人就让丫鬟来请她了,来的还是大丫鬟拂冬。

她一来,红缨就拥着她进屋,碧珠也惊讶了,“天这么冷,拂冬姐姐怎么来了?”

说着,给拂冬倒了杯热茶。

拂冬先给明澜福身请安,然后才接了茶,不是喝的,而是暖手,一边道,“府里来客了,老夫人让姑娘去见客。”

明澜眨眼,再眨眼,没有谁来是她必须要见的吧?

“谁来了?”她问道。

拂冬回道,“是兵部尚书府林大太太。”

明澜将书放下,缓缓起了身,虽然还不明白为什么林大太太会登门,而且老夫人还让她去给林大太太见礼,但顾涉在兵部挂职,兵部尚书是他的顶头上司,尚书府来人,伯府不敢有丝毫怠慢的。

披上厚实的斗篷,拂冬扶着她一步一脚印往长松院走去。

第一百二十章 提亲(月票480加更)

走到屏风处,就听到屋内传来的爽朗笑声,林大太太出身将门,会些拳脚,为人十分爽朗,就连笑声都透着一股子爽利,极好辨认。

明澜在屏风处稍等了会儿,等顾音澜她们从暖阁出来,然后一起进屋给林大太太请安。

一溜烟几位姑娘齐齐福身,林大太太笑的合不拢嘴,“几位姑娘模样标致,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般,老夫人好福气,有这么几位好孙女儿。”

老夫人拨弄着佛珠,脸上满是慈蔼笑意,见林大太太只是看了顾音澜她们几眼,注意力都在明澜身上,上下打量,越看越满意,不由的心有所动。

再加上林大太太让明澜上前,握着她的手,将手腕上戴的玉镯送给明澜,老夫人就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了,林大太太登门,就是来求娶明澜的。

林大太太有两儿一女,长子十八未娶,幼子才八岁,要求娶也是娶回去做大少奶奶。

兵部尚书府虽然不及护国公府尊贵,但这些天过去,护国公府都没再登门,应该是没什么希望了,伯府也不好登门试探,而兵部尚书有实权,又是顾涉的顶头上司,伯府和兵部尚书府结亲也是一桩好亲事,况且兵部尚书和沐阳侯的关系也不错。

对这桩亲事,老夫人是赞同的。

沐氏坐在一旁,也是满脸笑容,虽然还没有正式提到结亲,但大家都是过来人,心里都明白。

也正因为明白,大太太坐在一旁,看着林大太太脸上的笑容,她脸色就难看了,云袖下的手攒的紧紧的。

顾音澜则看着林大太太送给明澜的羊脂玉镯,她们几姐妹一起给林大太太请安,她却只送明澜玉镯,将她们都晾在这里,有些不大高兴了。

明澜头疼,她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成香饽饽了,她不想嫁人啊,之前是护国公府,现在又是兵部尚书府,只要开口,爹娘祖父祖母无不答应啊,她该怎么办?

明澜有些不知所措了,直接开口拒亲,忤逆长辈不说,还得罪尚书府,有时候结亲不成就结仇了。

她不能连累舅舅和父亲。

明澜心里挠的厉害,正要说玉镯贵重,她不能收,老夫人却先笑道,“你们先下去吧。”

明澜巴巴的看了沐氏一眼,沐氏脸上眼里都是笑容,那高兴的合不拢嘴的样子,明澜想哭的心都有了,她又不是嫁不出去,娘至于那么高兴吗?

明澜哪里知道沐氏见过林大少爷,一表人才,器宇不凡,沐振还当着她的面夸过少年英才,前途无量八个字,入沐振眼的少年郎不多,明澜能嫁这样的夫婿,沐氏当然满意了。

尤其明澜和楚少爷,还有离王世子搅合到一起,沐氏忧心忡忡,早点把亲事定了,也省了她一桩心事。

顾音澜几个福了福身子就退下了,明澜只好跟着走了,没有走远,就在暖阁待着。

进了暖阁,顾音澜就阴阳怪气了,“看来二姐姐喜事将近了。”

顾雪澜捂嘴笑道,“本来上一回二姐姐就该定亲了,可惜被离王世子给搅黄了。”

比起尚书府,当然护国公府更风光了。

不过风光背后,隐患也大,如果李贵妃和三皇子不能夺得皇位,将来还是太子登基,那护国公府的风光就到头了,将来什么下场都说不一定。

顾雪澜是想挑起明澜的怒气,让她埋怨离王世子坏她好事,但明澜不为所动,她谁都不想嫁。

几人趴着听墙根,林大太太爽快人,不喜欢拐弯抹角,但有些事,就得委婉点来,她旁敲侧击埋怨了自家儿子两句,沐氏顺势夸了几句,羡慕她有一个好儿子,林大太太就知道沐氏和老夫人是认同她儿子的。

若是不认同,就会说大少爷年纪还小,璞玉待琢,林大太太自然就不会开口提亲了。

这不,沐氏的夸赞,让林大太太笑的合不拢嘴,然后话锋一转,就提亲了,“之前,沐阳侯出面要帮府上二老爷谋兵部侍郎的位置,我们老太爷原答应帮忙了,后来也没帮上,还收了沐阳侯那么贵重的红丝砚,老太爷心里惭愧,这不知道二姑娘性子温婉,人又玲珑聪慧,就起了结亲之意,一家有女百家求,怕被人捷足先登,迫不及待的让我来了,都来不及去找个人来探探口风,我就冒昧登门了。”

对于兵部尚书没能帮忙一事,老夫人笑道,“尚书大人是重情重义之人,能跟在他手底下历练,是明澜她爹的福气。”

暖阁内,明澜挠墙,谈话到这份上,这亲事就算成了九成了,就差交换信物了。

她要不要豁出去?

明澜内心煎熬的厉害,她甚至紧张的都听不见她们说什么了,她迈步往前走。

离屏风只有几步了,她就开始咳嗽了,咳嗽声很大,很刺耳。

她这一举动,可是把碧珠和顾如澜吓着了,“二姐姐,你没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