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谁不知道莫家是老王妃的娘家,查莫家,总要给离王府几分面子,而且查到什么程度,都是皇上一句话的事。

莫大太太望着老王妃道,“会不会就是王爷捣鬼的,他不是姑母你亲生,他…。”

亲生两个字,就像是一根针,狠狠的刺着老王妃,她面容狰狞道,“谁告诉你王爷不是我亲生的?!”

冰冷刺骨的声音,仿佛来自无尽暗黑的地狱,吼的莫大太太背脊一寒。

屋外,不少丫鬟婆子都面面相觑。

老王妃这么生气做什么,也难怪她动怒了,王爷是她亲生的,却总被误会。

魏妈妈赶紧出去,把守在院子里的丫鬟轰远,道,“别杵在这里了,该干嘛干嘛去!”

丫鬟婆子们做鸟兽散。

屋内,莫大太太把三太太抖出来,她道,“是三太太告诉我的。”

她只是莫家儿媳妇,哪里知道这么多,三太太和她说,把她震的不轻,当然这事还没有离王府有两座金矿来的更叫她震惊,坐拥金矿,那就是数不清的钱啊,坐在家里数黄金就够了,哪用得着贪墨,收受贿赂,贩卖私盐之类犯法的事?

三太太许她丰厚的报酬,她当时就动心了,拉着莫大老爷询问,又问莫家那些伺候过老王妃的丫鬟婆子,确定老王妃出嫁之前,没有怀身孕,从而笃定王爷非老王妃亲生。

老王妃拳头攒紧,问道,“街上流言,是你,还是三太太散播出去的?”

莫大太太有些支支吾吾。

老王妃质问道,“到底是谁?!”

莫大太太忙道,“姑母,你别生气,这么大的事,您不发话,我怎么敢乱说?”

显然,她承认了,流言一事,她也有份。

仅凭三太太一人,怎么可能让流言一夜之间吹遍大街小巷。

只是莫大太太无意间把三太太坑了一把,她以为三太太和老王妃关系亲厚,虽是婆媳,却比亲母女关系还要好,三太太做什么事,一定是老王妃授意的。

她误会了,再说与老王妃听,老王妃就认定三太太是假借她的名义使唤莫家。

三太太和莫大太太联手,把莫家坑了。

老王妃嘴角勾起一抹惨笑,随即冰冷道,“叫三太太给我滚过来!”

愤怒的有些咬牙切齿的声音,听得魏妈妈都头皮发麻。

上回,莫家没出事,老王妃都赏了三太太一巴掌了,这一回,她不敢想象老王妃会怎么对三太太。

第六百一十九章 亲笔

老王妃用了滚字,传话丫鬟风一阵跑到南苑,一字不漏的说给三太太听。

三太太当时就听懵了,老王妃自持身份,极少说这样的话,只有在极其愤怒,愤怒的恨不得杀人的情况下才会说。

直觉告诉她,老王妃叫她滚去没有好事。

她知道莫大太太进宫了,当时她不知道莫家出了什么事,好在丫鬟先前在屋外,听大丫鬟绿萼说起,莫家被弹劾,就说与三太太听。

三太太顿时火大,莫家被弹劾,关她屁事吗,又不是她叫人弹劾的!

把气撒她头上,她可不是什么受气包!

三太太狠狠的咬紧牙关,但出了南苑,她就怂了,莫家一直以来都很好,有老王妃做靠山,没有人敢动莫家分毫,可现在莫家却被人弹劾了,这事绝对和王爷脱不了干系。

老王妃又这么生她的气,十有八九和她叫人散播王爷非老王妃亲生一事有关。

王爷不好拿王府这些兄弟下手,就拿莫家开刀了。

一定是这样!

她怂恿莫大太太查老王妃过去的事,莫大太太不会替她隐瞒,老王妃肯定是知道了。

她现在该怎么办?

三太太一步步往前,她走的很慢,她在努力想对策,丫鬟催道,“三太太,您快些,老王妃怕是等着急了。”

她火急火燎的跑来,三太太却这么磨磨蹭蹭,她跑的上气不接下气还有什么意义?

三太太忍着心慌,脚步提快几分,路过花园的时候,看着阳光打在水面上,仿佛一地的碎金,她眸光一动。

屋内,明澜换了身裙裳,坐在桌子前喝茶,随手翻账册。

外面,珠帘被撩起,秋棠进来禀告道,“世子妃,三太太落水了。”

明澜正喝茶呢,闻言,一口茶直接呛了喉咙,秋棠顿时不知所措,过来帮明澜拍后背,明澜却问道,“你方才说谁落水了?”

秋棠只好重复一遍,“三太太落水了。”

明澜怔住,她真的没听错,三太太落水了,可是,“好端端的,她怎么会落水?”

秋棠摇头,这她就不知道了,三太太就是落水了,不过很快就被人捞上来了,没有性命之忧。

书房内,暗卫也在禀告楚离这事。

但暗卫知道的比秋棠要多的多,楚离也比明澜更惊讶,“你是说,一阵风把三太太吹进莲花池去了?”

“准确的说,是一阵微风。”

暗卫嘴角有些抽,怕楚离抓不住重点,微风两个字明显拉的有些长。

他是亲眼看见三太太过白玉桥,手抚着桥一步步往上,然后就往莲花池里一栽,快的他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刚好一阵徐徐清风吹来,他就把三太太落水归结为那一阵清风了。

楚离眉头拧了没边了,三太太可不是那么弱不禁风的人,别说风吹就倒,那天皇陵下暴雨,狂风呼啸,小厮抬轿子不稳,她可是骂的中气十足。

楚离问道,“确定没有人动手脚?”

暗卫摇头,“属下确定没人。”

楚离嘴角就勾起一抹玩味来,“故意落水,三婶这是玩什么把戏?”

花园里来往都是人,身边还跟着丫鬟绿萼,三太太一落水,就被人给捞起来了,莫说晕倒,伤及性命,水都没喝几口,只是这时节,天气渐凉,池水冰冷,被捞上岸,小风一吹,喷嚏一打,伤寒是逃不掉的。

怕她冻着,赶紧抬回南苑,然后请大夫。

绿萼吓的不轻,赶紧回去禀告老王妃,然后,本就怒火中烧,等着发泄的老王妃知道这消息后,笃定三太太是故意落水,气涌上头,脸都紫了。

心里担忧,这些天,老王妃是吃不好,睡不好,莫家出事,她内心更是惶恐,再被三太太一气,就扛不住,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可怜明澜,三太太落水,她管着中馈,又是小辈,在不情愿也要去探望,便吩咐陈妈妈准备补品去探望。

结果还没出门呢,老王妃病倒的消息又传来了。

明澜无语,这是要闹哪样啊。

再说皇宫,皇上传召,王爷就骑马进宫了。

御书房内,皇上正看着手里的奏折发呆,王爷龙行虎步的进去,问道,“皇上这么急的找我进宫,出什么事了?”

皇上把眸光从奏折上挪开,望着王爷道,“有人弹劾莫家,你可知道?”

王爷点头,“来之前,我已经听说了,皇上找我来,就是为了这事?”

皇上颔首,他就是为了这事才火急火燎的找王爷进宫的,王爷道,“不是我弹劾莫家的,至于是不是桓儿,我还没有问他。”

敢弹劾莫家的,王爷想不出来满朝文武会有谁,莫家背后的靠山是老王妃,他不管莫家的事,但离王府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莫家的靠山,这些年,朝廷储君之位争斗不休,离王府没有站队,莫家也没有,私下里,有没有人拉拢莫家他不知道,但明面上没有,莫家没有表示支持谁。

赵家和护国公府,极力拉拢莫家可能,但弹劾莫家,绝对不会,就算证据确凿,莫家要是疯起来,照样能咬掉赵家和护国公府几块肉。

柳家最近才盛起,还没有那份能力。

怎么看都只有楚离,他针对老王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弹劾莫家,整垮莫家这么大的事,他动手之前,怎么也会和他打声招呼才对,不过,他弹劾太后给明澜出气,也没有告诉他。

儿子大了啊…

王爷内心感慨。

皇上倒没想过是楚离,楚离的暗卫都是王爷给的,一点小事,可能瞒的过王爷,像弹劾莫家,证据查的这么清楚,王爷不可能不知道。

而且,如果真是楚离,他压根就不会写奏折,而是直接带着账册和证据来找他。

王爷敛眉,“不是桓儿,那会是谁?”

皇上没说话,只把奏折拿给王爷看。

王爷伸手接了,打开,扫了几眼,眼睛就睁圆了,不敢置信。

“这…。”

“这字迹…。”

王爷的声音都在颤抖。

皇上见了,就道,“看到奏折,我不比你吃惊小,我一直怀疑是不是自己看花眼了,看你这样,我就知道我没看错了,这弹劾的奏折是老王爷亲笔无疑。”

第六百二十章 辨认

的确是老王爷的亲笔,没有人比王爷更熟悉了。

可是当年,他是亲眼看到老王爷被一只凭空出现的大手给抓走的,不是他在做梦,当年那一幕,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可这一道弹劾的奏折,又确确实实是老王爷亲笔,老王爷的字磅礴大气,行云流水,如同他的人,旁人是模仿不来的,就是他从小临摹,也只学了三分神韵。

可是王爷不敢相信,老王爷既然还活着,能查出莫家贪墨的罪行,他为什么不回王府,他难道不知道他和昭宁突然失踪,他有多担心吗?

他就算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不喜被朝中事务所烦,但好歹知会他一声,还有王妃,她没有一刻不在想昭宁,他不回来,也该让昭宁回来啊。

带着一颗质疑的心,王爷看奏折事,就多了几分谨慎。

多看了会儿,他还真发现了不对劲,他道,“这纸…。”

皇上见他看了又看,还闻了闻,心想离王什么时候练成一双狗鼻子了,就听他道,“这纸好像有些年头了。”

皇上怔了下,道,“怎么会,我看像是新写的。”

王爷摇头,“不是新写的,柳大人熟知天下纸张笔墨,让他来认认。”

皇上就传召翰林院柳大人。

可怜柳大人正在整理书籍,突然传召,脸都白了,诚惶诚恐的来了御书房。

他跪在地上,颤巍巍的请安,皇上最见不得这样胆小的臣子了,活像他特别喜欢杀人似的,看着他话都说不利索。

王爷把奏折给他,道,“有劳柳大人辨认这是什么纸。”

柳大人松了一口气,结果奏折翻看,见上面的字迹,他眼珠子没瞪圆,这不是…离老王爷的字迹吗?

没想到要整垮莫家的是离老王爷,他不是死了好多年了吗?

再一看,柳大人眉头就拧紧了,道,“这是云州黄家出的纸,是黄老家主最喜欢的纸,十年前黄老家主过世,这种纸就不生产了,臣府上有幸还存了几张,颜色微黄,远不及这份白皙,还有这笔墨…。”

说起擅长的,柳大人滔滔不绝。

可惜皇上和王爷都不大感兴趣,王爷问道,“这份奏折大概写了多少年。”

柳大人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味道,谨慎道,“少说也写了十五年了。”

皇上震惊。

十五年前的奏折,怎么会现在才送进宫,这是让蜗牛还是让乌龟送的奏折?

就是蜗牛也扛进宫了啊!

一份十五年前写的奏折,带着账册和供词送进宫,皇上扶额,幸亏他是知道老王爷没死,不然夜里做梦都要吓醒,恍惚间,都觉得御书房有些凉飕飕的,寒气直冒。

王爷摆摆手道,“先退下吧,奏折的事,不要对旁人提起。”

柳大人连连点头,“臣谨记。”

等退出御书房,柳大人就抹额头上的冷汗了,最怕见皇上了,还是喜欢老老实实做学问。

等柳大人离开,皇上就望着王爷,道,“老王爷这么做是什么意思,既然早有除掉莫家之心,怎么奏折到这会儿才让人送来?”

而且,还早不送晚不送,偏偏在京都流言四起,说王爷不是老王妃亲生的时候送来。

这道奏折不明显让人误会是王爷要整垮莫家吗?

皇上问王爷,王爷问谁呢,他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既然老王爷这么做,就有他的道理,账册和供词一应俱全,几乎可以直接定罪了,但过场还得走一遍,让刑部尚书去靖州查吧。”

皇上点头,又道,“刑部尚书不是要查勇国公府三老爷被毒杀一案吗?”

王爷道,“那案子他查不下去了。”

皇上挑眉,“刑部尚书可是查案的好手,还有他查不出来的案子?”

当初,他让刑部尚书围勇国公府,不就是看中他查案的本事吗,现在说他查不出来…

皇上后知后觉,王爷说的不是查不出来,而是查不下去。

皇上皱眉道,“这案子牵扯到谁?”

只有牵连甚广,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案子不能刨根问底,有什么案子是不能查的,况且勇国公府三老爷被毒杀一案,离王差点背黑锅,只要他支持,刑部尚书还能不卯足了劲往下查?

王爷只道,“刑部尚书只查到兄弟阋墙四个字,而且是毒杀勇国公府三老爷的大夫儿子说出来的,只能作为线索,不能作为确凿证据,刑部尚书排除了勇国公府,就只剩我离王府了,刑部尚书顾忌我的面子,和我直说了,我心里有数。”

从流言,到开棺验尸,再到勇国公府三老爷被毒杀栽赃,王爷还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老王妃亲生,就白当了这么多年离王了。

只是他有太多的想不明白,而且随着老王爷这道弹劾奏折,他的谜团更多,像是一团乱麻缠绕,不知道哪里是头。

他不是老王妃亲生,那他的亲娘又是谁?

老王妃是原配嫡妻,为什么在有嫡子的情况下,还让老王爷立她为世子?

但凡老王妃有过反对,一定会传的沸沸扬扬,不可能没人知道。

既然以前没说,为什么最近这样的流言铺天盖地的传开。

偏偏又是这样的情况下,老王爷早些年写好的弹劾奏折送进了宫…

王爷不怎么管王府内务,但该知道的他都知道,比如流言四起那天,老王妃打了三太太一巴掌。

今天莫大太太进府,老王妃传三太太,三太太落水了。

三太太让儿子关进祖宗祠堂,动过祖谱…

这些,王爷都知道。

一桩桩,一件件串起来,王爷隐约猜到三太太就是流言背后的推手,但是老王妃不赞同她这么做,甚至动怒。

如果他没有猜错,老王妃应该知道他不是她亲生的事泄密开,老王爷会替他出气,报复莫家,至少以前要她严守秘密的时候,这么说过。

老王妃是莫家的靠山,同样,她也靠莫家站稳脚跟,没有莫家撑腰,和他对上,老王妃就是一普通老夫人。

这些天,老王妃倒没什么反常,大概是觉得老王爷失踪,以前说过的话不算数了,却没想到老王爷留了一手,足以致命。

第六百二十一章 搜刮

老王爷是王爷的生父,是王爷最敬佩的人,同样,他也是皇上最敬仰的人,尤其是这些年皇上坐在龙椅上,翻覆手间,顷刻掌人生死,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只有当过皇帝的人才能知道。

能放弃这样的权利,绝非一般人。

皇上还记得他登基那一天,老王爷拍着他肩膀笑道,“当皇帝没有你想的那么痛快,过了这阵新鲜劲,皇位其实也就那样,但一日是皇帝,这肩上的重任就一日不能懈怠,做个圣明君王,造福天下苍生,皇叔会在背后监督你。”

老王爷沉稳的语气,仿佛做腻了皇帝,看透了皇权,将玉玺交给他,那沉甸甸的玉玺不是拿在手里,而是放在了心间。

老王爷失踪前,的确如他说的那般,在背后监督他,在皇帝心里,老王爷比先皇的分量更重。

是以,这封弹劾的奏折到皇上和王爷手里,又证据确凿,莫家…完了。

王爷离开御书房后,刑部尚书就从偏殿出来,皇上将账册和证词都交给他,让他去靖州查证。

回了王府后,萧总管迎上来,道,“王爷,你可算回来了,老王妃都派人来问几回了。”

王爷脸色冰冷,先回了书房一趟,把带回来的奏折放在书桌上,道,“让桓儿来书房一趟。”

小厮赶紧去找楚离。

楚离到书房,就看到那封让皇上和王爷震惊的奏折,他是第三个震惊的人。

而他震惊的同时,王爷去了长晖院,莫大太太还没有走,哭了许久,她眼眶有些红肿,老王妃靠在大迎枕上,神情憔悴,脸上有怒容,但是没有那么明显了。

三太太故意落水,不敢来见她,能拿她怎么着,难道她老王妃还能气匆匆的赶到南苑,给她两闷棍吗?

她倒是想这么做,可这么做之后呢,整个王府都会猜测三太太做了什么把她气着了。

到处散播王爷并非她亲生的事,叫王爷知道,十有八九会把三房分出离王府,三太太就是轰到天边,她也没感觉,可是三老爷是她生的,是她的心头肉,离了王府,可就没那么容易看见了。

三太太就是捏在她手里的蚂蚁,拿捏她,弄死她易如反掌。

只是她隐忍了这么多年,到头来,却惨败,老王妃不甘心。

可她不甘心也没用,她奈何不了王爷,老王爷知道她不甘心,拿莫家威胁她,王爷武功高强,想刺杀要他的命,那是妄想。

这么多年,是王妃在管家,想往王爷饭菜里下毒,都难比登天,只有每回,王爷来长晖院,在茶水中下点慢性毒药,还不能太明显,怕被查出来。

可还没有毒发,楚离手里就有解百毒的药了,连明澜手里都有不少,王爷手里还能少一份?

多年算计一朝空,老王妃心头像是被阴霾堵的严严实实的,气都喘不过来。

莫家不能跨,她该怎么救莫家?

王爷进屋时,丫鬟正端药给老王妃喝,见王爷过来,赶忙退到一旁。

王爷已经知道老王妃晕倒的事,他和以往一样问了几句,然后道,“老王妃找我来是?”

老王妃看着王爷,她艰难的开口,“皇上找王爷进宫,是为了莫家被人弹劾的事?”

王爷点头,“的确为了这事。”

然后,莫大太太就替莫家叫冤枉了,账册和证词都是污蔑,是有人想弄垮莫家,王爷淡淡回了一句,“皇上已经派刑部尚书去查莫家一案,如果莫家真是冤枉的,刑部尚书会还莫家一个公道。”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没有做过的事,不怕别人栽赃,况且莫家背后是老王妃,是离王府,谁又敢栽赃?

莫大太太哑口无言,她现在最想见到的就是账册和证词,她问道,“王爷可知是谁整莫家?”

老王妃直直的望着王爷,眸底冷芒闪烁,王爷道,“弹劾的奏折是匿名的。”

这话,王爷倒没骗人,弹劾的奏折的确是匿名的,但就再匿名,老王爷的字迹王爷和皇上也认的出来,比什么印章都管用。

只是莫大太太就是开始骂了,骂弹劾之人包藏祸心,听得王爷眉头皱的紧紧的,“莫家搜刮民脂民膏的时候,就该想到事情有败露的一天!莫家不做违法之事,谁又能拿莫家怎么样?!”

莫大太太被骂的面红耳赤,她也知道莫家这些年贪墨了不少钱,贪墨数额之大,说起来都心惊,她就是怕皇上去查,才来找老王妃的。

可看王爷这态度,他非但没有相帮之意,他甚至还支持刑部尚书去查。

刑部尚书出马,就是彻查之意啊。

莫大太太望着老王妃,老王妃双眸紧闭,怕眸光泄了心思,半晌之后,她才望着王爷道,“满朝文武,谁敢说手里干干净净的,莫家对我有生养之恩,王爷就算看在我的面子上,帮帮莫家吧。”

王爷则道,“账册和证词,我都看过,贪墨数额之大,一旦查证属实,不可饶恕,我若是莫家,就带着那些贪墨,去向皇上请罪,我会帮着求情,可以保下绝大部分莫家人的命。”

但既然贪赃枉法了,就不是主动认罪就能饶恕的,否则皇上如何治理超纲,让百官信服?

莫大太太脸色苍白,她知道,一旦罪证确凿,莫大老爷只有死路一条。

老王妃都承认莫家贪墨了,她再否认也没有用,只求王爷救她夫君。

王爷听得不耐烦,既然入朝为官,哪个不知道国法,贪墨是重罪,像贪墨赈灾款这样的更是死罪,既然把钱看得比命重要,现在又何必求饶,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王爷冷道,“莫家不主动认罪,一旦查证属实,我不会包庇莫家,言尽于此,莫家好自为之吧。”

说完,王爷转身离去。

身后,莫大太太朝老王妃哭,“姑母,你帮帮莫家吧,你不帮莫家,莫家可就完了。”

老王妃本就心烦意乱,脑袋都转不动,莫大太太还哭,她越发心烦,骂道,“遇到事情就知道哭!哭能解决什么问题?!”

第六百二十二章 整垮

可怜莫大太太哭的正起劲呢,被老王妃迎头一骂,脖子像是被人掐住了一般,脸都涨紫了。

老王妃闭紧双眸。

要不是三太太和莫大太太贪心不足,觊觎王府爵位和金矿,莫家怎么会有弹劾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