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目光闪了闪道:“我们家大人说昨儿一见张大人就觉分外亲切,跟瞧见我们家二老爷似的,这不赶上过节,想起我们家二老爷,便遣我来请张大人把酒言欢,只当见了亲兄弟,也解解思弟之情。”

思弟之情?张怀济再傻也知道这是个托词,不过心里也明白,人家堂堂的知府大人,这么说就是寻个台阶找个借口,自己也没必要点破,只要这位陈大人有心结交,自己这个未上任的南阳县令也就不用愁了。

刘成暗里打量半晌,心道,真是人不可貌相,哪儿想到这么个看上去木讷的芝麻小官,竟一身的好本事,想那王泰丰的医术在大燕朝可是首屈一指,他都束手无策,基本上就有死无活了,却让这个张怀济救了,也就是说,这张怀济别看官不大,医术却高,比太医院的太医还高,也莫怪大人如此下心思结交。

要知道他们大人可是四品,搁在平常,凭他小小的驿丞,给他们老爷提鞋都不配,更遑论坐一桌上吃酒了,所以说,这人还是得有本事,只要一招鲜的本事,哪怕张怀济这样不得志的,得了机会也能一朝跃龙门,这往后的仕途,眼见着就是一帆风顺了。

想比大人也是想借这股东风,借好了扶摇直上,他门家大人也算得偿所愿了,不过这张怀济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吗,不是刘成不信,而是这小子也年轻了,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出头,能把太医院那帮老头子都比下去?这事儿怎么想怎么诡异。

想着不禁开口道:“听说大人是医圣后人,怪道好医术。”

张怀济不免有些心虚,暗道,自己哪能称得上好医术,多大本事自己最清楚,便祖上所传,也只能说略通,不敢言精,真正的好医术是他家妹子怀清,不过这话自然不能说,只道:“大管家谬赞了。”

这话听在刘成耳朵里就是谦虚,事实摆在哪儿呢,不然,他们家大人也不会巴巴的请他去吃酒了。

说话到了福来楼,三楼雅间里一见张怀济 ,陈延更已经站起来一拱手道:“怀济老弟来了,快请坐。”

见张怀济看向旁边,不禁笑道:“瞧我,倒是忘了给你们二人引见,这位是汝州城的周通周员外,说周员外的大名怀济老弟想来不知,倒是有个诨号广为人知,不知贤弟可听说过汝州府周半城?”

张怀济一惊,虽在邓州府当官,可邓州比邻汝州,周半城的名声怎会没听过,顾名思义,这周半城是汝州的首富,之所以有这个诨号,就是因为他的家产买卖都算起来,相当于汝州的半个城,这才有了周半城之说,说句最直白的话,就是这周半城有的是银子,也怪不得陈延更如此抬举他,到什么时候都是有银子好办事。

虽想明白了,张怀济却也只拱手为礼,陈延更暗道,这小子倒有些城府,搁别人,自己引见周半城,早巴不得上好了,毕竟跟这么个有钱的主攀上关系,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儿,可这张怀济倒沉得住气,不得不让他刮目相看。

彼此寒暄过落座,一顿饭一个字都没提官场的事,说的都是风花雪月诗词歌赋,这陈延更也是金榜题名,寒门出来的子弟,当年可是高中了榜眼,若不是上头没根儿,也不至于这么多年还是个四品知府了,这也是陈延更拉拢张怀济的目的。

虽有目的,可也不妨碍陈延更骨子里的文生气,这一点跟张怀济倒有些类似,故此,两人一来一去,这顿酒吃的也甚为投机,以至于张怀济吃的有些多,散席时摇摇晃晃,都走不利落了。陈延更不放心,让周半城先回馆驿,自己亲送他家来,到张家的时候已经起了更。

怀清见雪越下越大,哥哥还不回来,不免有些担心,又怕路上湿滑,门口又黑,怕他哥回来瞧不见路摔跤,一听见外头有车轱辘声,忙提了一盏灯笼出来迎着。

刘成老远就瞧见张家门口立着个人,近些瞧,打扮不像使唤丫头,记得张怀济有个妹子,猜着是她,见陈皮的脸色,便知自己猜的错,忙回了话。

陈延更有些意外,虽知张怀济有个妹子,却没想到会在外头等着,想是着急了,等车到了近前,陈延更便不好出面,只让刘成扶了张怀济下去。

怀清一见哥哥喝的满脸通红,脚步都踉跄了,忍不住摇头,忙让陈皮搀扶哥哥进去,自己扫了眼马车,目光闪了闪,略往前走了一步,蹲身一福道:“多谢陈大人。”这才转身进去。

车里的陈延更一愣,继而不觉笑了一声,暗道,看来不止张怀济聪明,他这个妹子也不笨…

第 8 章

怀清让甘草把温着的醒酒汤端来让她哥吃下去,看着怀济安置妥当,才回自己屋,回屋躺下不禁想起刚才,车里那位陈知府倒真没架子,亲自送了哥哥回来,换句话也说明,这位知府大人多么迫切的想找个靠山,估摸前头一直想跟叶府拉上关系,却不得其门而入,故此才从怀济这寻门路。

怀清倒不觉得这是坏事,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就算当官,光杆一个人也成不了事,就算后戳再硬也防不住别人背后捅刀子,有人帮着自然好的多,哪怕是彼此利用,也好过一个人硬干,尤其这位陈大人还是哥哥的顶头上司,跟上司打好关系,可省了不少麻烦。

甘草把一早捂着的汤婆子拿出来换了热水,又塞了进来,怀清抱在怀里,琢磨自己本来是个医生,怎么净琢磨这些官场的事儿呢,想着不禁好笑,反正船到桥头自然直,目前来看,是往好的趋势发展,至于以后,管它呢,且走且看吧,想着便闭上眼。甘草把案头的灯灭了,炭盆子往近处挪了挪,在靠墙的小床上睡了。

次日怀清起来,就听甘草说,一大早她哥哥就走了,说是有事,早上饭都没顾得吃,怀清不禁好笑,她哥这人嘴上不说,心里不定多兴奋呢,说起来,她哥真是个地地道道的官迷,不过她哥这样的官迷,跟那些求荣华富贵的官迷不一样,她哥有大志向,怀清觉得,只要她哥走对了路子,或者说,给她哥机会,她哥说不准能称为一代名臣。

想着哥哥,怀清又开始琢磨是不是该做点儿好吃的犒劳犒劳这位未来的名臣,要不把家里养的鸡宰一只,反正年后就得去南阳了,也不能把鸡带过去,与其搁在这儿便宜死了别人,还不如先解了馋,至于怎么吃,怀清想起了现代的烧鸡公。

拿定主意,吃了早饭,怀清就跟甘草说:“一会儿宰只鸡。”

甘草一听眉毛都竖起来了,小脑袋摇晃的跟拨楞鼓似的:“不成,咱们养的那两只鸡还得下蛋呢,姑娘宰了可没鸡蛋吃了。”说着不禁疑惑的望着怀清:“姑娘倒是怎么了,刚炖了肉又杀鸡,莫非不想过了。”

怀清不觉好笑,想来自己该反省了,在这丫头眼里倒成了抠门的葛朗台,炖一次肉杀一只鸡就不想过了,却也知道那两只鸡是这丫头的宝贝疙瘩,不解释清楚了,晚上的烧鸡公绝对吃不成。

想着便道:“说你傻真傻,莫非忘了哥哥升了官,过年咱们就去南阳县了,这两只鸡留着,难道是想给下一任的驿丞一饱口福。”

甘草眼珠子转了转,一跺脚道:“想的美,一会儿我就宰了。”

主仆正说着,忽听外头有人扣门,甘草出去开了大门一见是张婆子,忙喊了一声,怀清迎了出来:“张大娘怎的亲自来了,有事使人知会我便是了。”

张婆子笑吟吟的看着她:“可不是我有事,是我们家老太君发话了,说你这个郎中当的不妥当,既瞧了病怎不去复诊,非让她老人家派人来请你不可,老太君可生气了呢,让我亲来押你过去。”

怀清知道这是老太君说的笑话,却也不敢耽搁,进去略收拾了,想着杀鸡的事,便把甘草留在家里,自己跟着张婆子去了。

到了叶府,见老太君气色红润,精神十足,便知病好了,号了脉果然寒脉尽去,放下手道:“老太君这病根儿虽说去了,平日也当谨慎,毕竟比不得年轻人,易着风寒,小心些总比得了病再治的好。”

张婆子点头:“我说也是。”

老太君却不理会拉着怀清的手问道:“你倒是跟我说说,怎么你那么一味姜丸子就把我这几十年的老病根儿给去了呢,而且,怎么就说的那么准,连什么时候起的病都知道,不是亲眼所见,我是再不信的,若大夫都跟你这般,岂不成了能掐会算的神仙了。”

怀清笑道:“哪是神仙,说破了其实也没什么,寻常人的咳疾多在立秋后发,该是燥火得疾,而老太君却是秋冬两季相交之时,这咳嗽十有八九是寒嗽,只把积在体内的寒邪去除,自然便对症了,药若对症,一味足矣,若不对症,便吃上一筐也无济于事,至于猜到起病的时候,也是根据老太君发病推断出来的,至于年头,却是丫头瞎蒙的。”说到此,低下头小脸上有些红。

这幅样子才真像个小丫头,老太君愕然片刻不觉莞尔,忍不住伸手点了点她的额头道:“你这丫头好大的胆子,这样的事儿也能瞎蒙吗。”却也不再追究。

这里正说着话儿,忽听外头道:“大姑娘二姑娘来了。”

怀清一愣,知道是叶府的两位小姐,急忙站了起来,抬头的功夫已经进来两个满身绫罗的小姑娘,头先一个跟自己年纪相仿,后头一个瞧着不过七八岁的样子,虽年龄差了七八岁,五官却极相似,一看就知道是姐俩,跟她们兄妹不同,自己跟哥哥虽是亲兄妹,可五官却难找出相似之处。

只不过,老太君这个祖母按理说应该最疼隔辈人,怎对这两姐妹有些冷淡呢,相比之下,怀清反而觉得,老太君跟自己说话的时候,倒更亲切些,这是怎么个缘故,小的那个还罢了,瞧着有些怯怯的,大的那个目光扫过怀清,略怔了下,先给老太君请安。

老太君挥挥手道:“天怪冷的,外头湿滑,怎么过来了?”

那头先的姑娘道:“知道祖母犯了症候,孙女来给祖母问安。”

老太君目光划过大孙女的腿,不禁暗叹了一声,说起来这个大孙女也是个可怜人,虽说不待见她那个死了的娘,这孩子又什么错呢,更何况,这个孩子已经替她娘背负不属于她的罪虐。

想到此,老太君脸色和缓:“不妨事,给怀清丫头治好了。”那大姑娘这才好奇的看了怀清一眼,仍低下头去。

怀清看的出来那个小的一贯怯懦,大的这个性子也有些古怪,想叶之春一个封疆大吏,这叶府便比不得侯门,也差不多少了,叶府的千金小姐该是锦绣堆里长起来的,怎会这般性子,莫非有什么内情。

正想着,忽听老太君道:“丫头,这是我的大孙女若瑶,上月过得生日,十四了,这是我的小孙女若瑾,过了年才七岁,你呀往后也别扎在家里看你的医书了,才十三四的丫头倒成了书呆子,多来府里走走,你跟若瑶年纪相仿,她比你大些,权当姐妹走动着岂不好。”

怀清目光一闪,暗道这头一次见,就让自己跟这位大小姐姐妹相称,怎么想怎么不妥,即便自己治好了老太君的病,也不至于如此抬举自己吧。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道:“老太君发话丫头岂敢不从,只怕要委屈若瑶姐姐折节下交了。”

那叶若瑶有明显惊讶,仿佛没想到老太君会如此说,刚才的失落之态,转瞬变个样儿,冲怀清浅浅一笑,接过话道:“妹妹说哪里话,我一个人在府里终日无事,只盼着妹妹常来陪我说话才好呢,来日妹妹一定要来。”

这一笑落落大方,说出的话也颇有大家风范 ,怀清暗道,到底是叶府的千金小姐。

老太君道:“也别来日了,就今儿吧,我一个老婆子总拽着怀清说话,不定这丫头心里早烦了,倒不如你们小姐妹之间,年龄相若一见如故,有说不完的话,怀清丫头,你跟着若瑶去她院子里认认门吧。”

怀清还没回过味来,已经被若瑶拉着出去了,刚叶若瑶进来的时候,怀清正跟老太太说话,也没在意,叶若瑶拉着她出去,怀清方明白这位叶府大小姐性子古怪的原因,叶若瑶竟是个跛子。

站在那里还好,一走路却一瘸一拐的,生在这样的显赫之家,却是个跛子,搁谁也不可能看的开,说真的,还不如生在老百姓家呢,作为叶家的大小姐,将来的婆家肯定不是寻常人家,便叶之春做的官再大,也改变不了叶若瑶被嘲笑的事实,尤其嫁了人之后,可以想见不会幸福。

这古代的男人可都是三妻四妾,叶若瑶这只跛足更给了男人光明正大的借口,恐怕到时候连叶之春这个强势的老丈人也说不出话去,而老太君让叶若瑶跟自己亲近,莫不是存着让自己给她治病的心思。

说实话,如果能治,怀清倒乐意帮这个忙,不说为了叶家这棵大树,就是眼看着叶若瑶这么一个花季少女,怀清也不忍心让她这么过一辈子,只不过这跛足却不好治,不说是古代,就是医学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想治跛足也不那么容易的。

等怀清跟这两位姑娘出去,张婆子才小声道:“老太太让怀清丫头去,莫不是想…”

老太太叹口气道:“如今我也想通了,那贱人的罪过着实不该报应在孩子身上,瑶儿是我的亲孙女啊,若无法子还罢,但能有法,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她这么下去,我这个当祖母的总的替孙女的将来打算打算,还有一个,老话说近朱者赤,怀清丫头聪敏机灵,性子开朗,跟她多接触,对瑶儿也好…”

第 9 章

叶若瑶的院子离着老太太那儿不远,过了两个腰子门就到了,到底是朱门绣户,不是他们兄妹那个破院子能比的饿,虽不大却收拾的甚齐整,旁的且不说,廊沿前那株腊梅就令怀清爱的不行,瞧了好几眼。

忽听叶若瑶道:“我这院子别的也还罢了,倒是这株梅花还有些味道。”说着幽幽念道:“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怀清不禁微微蹙眉,暗道这诗可有些伤感,遂道:“原来姐姐欣赏李义山,妹妹倒更爱陆放翁,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念罢笑道:“便不说诗词,这腊梅花可是好东西,既能入药又是美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腊梅花味甘、微苦、采花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既是味道颇佳的食品,又能“解热生津”,还可做菜例如腊梅鱼头汤,腊梅牛肉条腊梅炖豆腐,嗯,那个,总之百搭。”

噗嗤…叶若瑶忍不住笑了起来:“妹妹说话真有趣,合着你看着我这梅花想的却是这些菜不成,鲜花熬汤岂不可惜。”

叶若瑶这一笑倒让怀清看愣了,怀清从来都知道自己有几分姿色,也相当臭美,叶若瑶不笑的话,两人站在一起,勉强也说的上不分轩轾,可人家这一笑,真正美的超凡脱俗,怀清觉得书上说一笑倾城,还真不是瞎编的,眼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叶若瑶这一笑,怀清都觉天仿佛晴了似的,比那枝头的腊梅花还动人。

故此,怀清直直看着她,倒把若瑶看的不好意思起来,伸手推了她一把:“这么瞧着我做什么,进屋吧,外头怪冷的,若让祖母知道要怪罪我怠慢贵客了。”说着挽着怀清进屋去了。

这么一打岔,本来有些生份的两人,亲近了不少,若瑶的丫头叫叶儿,机灵非常,平常瞧着自家姑娘总在屋子里闷着,心里着急,可使不上力,就为了姑娘这脚,姑娘从不出门,便亲戚家有年龄相仿的姑娘来了,也避而不见,只怕给人笑话了去,似今天这般欢喜,叶儿从没见过,因此对怀清更是另眼相看。

且,这会儿叶儿福灵心至,终于回过味来,老太君好端端的让姑娘跟张怀清亲近,莫不是想让她给姑娘治病。

张怀清的哥哥救了夫人的命,府里上下谁还不知,还有这张怀清,一个姜丸子把老太君四十年的咳疾都给去了根儿,先不说夫人,就老太君的这个病可是太医院的众多太医都没治好,她张怀清一下就给治好了,这说明啥,叶儿相当清楚,别管这张怀清多大年纪, 都是个神医,只要是神医,说不准大姑娘的脚就有治。

这么想着,眼睛都亮了,只等怀清一落座便递上茶来,殷勤非常,怀清接了茶,不禁道:“你这丫头怎忘了你们家主子,倒先给我奉茶了,这岂不是喧宾夺主了。”

叶儿嘻嘻一笑道:“怀清姑娘是客,先给客人奉茶,我们家姑娘不会怪罪奴婢的。”

怀清忍不住笑道:“你这张嘴跟甘草倒有一比。”

“甘草是谁?”叶儿挠挠头:“听着像个药名儿。”

怀清道:“甘草是我的丫头。”

叶儿道:“奴婢听张妈妈说,怀清姑娘的医术好,我们姑娘…”刚说到这里,却给若瑶截住话头道:“妹妹头一次来,你就成了话唠,看让妹妹笑话,还不下去。”

叶儿还想说什么,瞧见主子的脸色不敢再说,只得嘟着嘴下去了,却没走远,只在帘子外头待着,若瑶道:“这丫头让我宠坏了,说话不防头,妹妹莫介意才是。”

怀清道:“若是姐姐见了我的丫头就觉得叶儿好了。”说着站起来,走到那边儿书案边儿,看了看道:“姐姐看的书真多。”

若瑶道:“比不得妹妹有本事,平常也不出去,就剩下看书这一个消遣了。”说着脸色暗了暗,怀清转过身来,略斟酌道:“我跟姐姐一见如故,故此,有些话也就不藏着掖着了,人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姐姐何必在意其他呢,在我眼里,姐姐比我见过的姑娘都好,至于姐姐的脚,若姐姐不嫌妹妹唐突,容妹妹瞧瞧可?”

若瑶咬唇看着她,怀清坦然相对,半晌儿,若瑶低声道:“就为我这只跛脚,爹爹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去年听说汝州府有个接骨圣手,亲去请了来,那郎中瞧了摇摇头便走了。”说着忍不住叹了口气:“我这腿还罢了,让爹爹祖母如此费心,却是我的不孝,妹妹若有法,姐姐不奢望治好,只略有起色,姐姐便要谢妹妹的再造之恩了。”

怀清道:“姐姐言重了,姐姐先坐下我瞧瞧。”若瑶点点头,坐在炕上,叶子这会儿颠颠跑了进来,扶着若瑶坐在炕上,鞋袜腿了,眼巴巴望着怀清。

看着若瑶那只脚,怀清暗暗松了口气,这脚瞧着不像是天生跛的,在现代的时候,怀清的接骨是爷爷手把手教的,而接骨更是他们张家的拿手绝技,也就是说,叶若瑶算歪打正着了。

可即便如此,爷爷也跟她说过,这跛足能治,却只限于后天伤的,若是天生胎里带的毛病,神仙也没辙,所以看到若瑶的脚,怀清才松了口气,只不过,若瑶这样一个叶府的大小姐,怎会伤了脚,伤了脚又怎么会弄成跛足,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虽想不通其中缘由,怀清也明白,这深宅大院的事儿,最好别问也别打听,就如老太太那个病根儿,刚她说瞎猜的,是因为不想触及内宫隐秘。

老太太那个毛病,一想就知不是这些年的事,老太君是皇上的乳母,往前倒的话,只皇上立住脚,自然会护住自己的奶娘,就怀清所知,大燕朝如今这位皇上八岁登基,也就是说,有心无力的时候,只在八岁之前,故此,老太君这个病定然是四十年前,皇上还没登基的时候得的。

怀清不能明说,只能寻个瞎猜的托词,想来老太君心里也明白,才没再追问下去,有些事心照不宣更妥当。

同理,叶若瑶这只脚恐怕也涉及叶府隐私,不然,怎么解释一个身娇肉贵的千金小姐会成了瘸子,即便跟着的人不小心摔了,若请郎中及时接上,也不至于会落下残疾,而叶若瑶的脚明显就是耽误了。

怀清从若瑶的脚背摸到踝骨,叶若瑶跟叶子都紧张的盯着她,等她放开,若瑶竟没勇气问了,倒是叶子开口道:“我们姑娘的脚…”问到这里也有些问不下去了。

怀清却抬头看着若瑶,异常肯定道:“姐姐这脚能治,即便不能保证恢复的跟常人一般,也比现在要强太多,只不过有一样…”说着停住话头。

若瑶一听有治,高兴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些年随着郎中来来去去,若瑶已经绝望了,她已经认命,当一辈子瘸子,而这种绝望却在今天看到了希望,她都说不清自己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却知道一样,既然有希望,无论多难她都要治,她太想当一个正常人了,她受够了那些貌似恭敬,实则可怜她的目光。

想到此,叶若瑶伸手抓住怀清:“妹妹,若你能治好我的脚,你就是姐姐的亲妹妹,若瑶情愿结草衔环报答妹妹的再造之恩。”

怀清道:“姐姐这么说就外道了,怀清没拿姐姐当外人,不过有些话我还是要跟姐姐说明白,姐姐这个脚,若前些年倒简单,只把错了骨头接上也就是了,如今却自己长上了,之所以姐姐的脚使不上力,是因为骨头长错了,若想正过来,唯有一个法子,就是把错位的骨头断开重接,这个我倒是能做,可这断骨之痛却难忍,只怕姐姐…”

怀清刚说到这儿,就听若瑶道:“妹妹只管施为,若能治好我这这只脚,不再当个瘸子,便多疼姐姐也忍得。”

张婆子快脚进了屋道:“老太君,真让您老料着了,怀清丫头真能治大姑娘的脚,刚写了方子抓了药,这会儿估摸大姑娘都吃下去了。”

老太君一听站起来就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儿道:“怀清丫头治病的法子倒古怪,这骨头的病怎么倒吃上药了,莫非吃药能把跛足吃好了不成。”

张婆子忙道:“老奴听见大姑娘跟前的人说,怀清丫头说大姑娘的脚是耽搁的年头长,自己长坏了,若想治好,只能断了重接,怕大姑娘禁不住疼,开了一剂止疼的药,让大姑娘吃下,虽管不了多大用,总归好些。”说着不禁叹口气道:“这丫头别看年纪小,倒真是个好郎中,这份悲天悯人的良善着实难得。”

老太君点点头:“这丫头好,我老太婆没瞧差人。”眼看快到了若瑶的院子,老太君却忽然住了脚,往前头望了望,忽的叹口气道:“去佛堂吧。”

张婆心里知道,老太君是怕自己去了,大姑娘要行礼请安,倒耽搁了治病,去佛堂想来是想在菩萨跟前上柱香,为大姑娘祈福。

都说老太君心恨两位姑娘的娘,连带对孙女也不待见,如今看来,却大错特错,到底血浓于水,这祖孙之情如何能搁的下…

第 10 章

张婆子扶着老太君去了后头佛堂,上了香,便在一边儿静候着,耳朵里听着老太君低声祝祷,刚开始张婆子没在意,只当老太君是祝祷大姑娘平安呢,过了会儿方听清,老太太不是祝祷是许愿呢,翻来覆去的就一句话:“怀清丫头若能治好瑶儿,便是我的亲孙女…”

这一听清了,张婆子不禁暗惊,搁以前,她无论如何也不信一个十四的小丫头能治好大姑娘的脚,可如今,却深信不疑,也因此,老太君在菩萨前许的这个愿,十有八九要成真的,那么张怀清可真算一步登了天,不管她张家什么门户出身,从此后老太太认了这个孙女,就算是叶府的小姐了,谁还敢轻看不成,不止她,还有她那个哥哥,托这个妹子的福气,前程也是一片锦绣,真不知这张家哪来的造化。

老太太在佛堂待到了近晌午,直到大姑娘那儿传过话来,说接好了,老太太这才从佛堂出来,往大姑娘院里去。

老太太进来的时候,只怀清伏在案头正写方子,写的甚为入神,连老太君进来都没注意,叶儿刚想出声,老太太挥手示意别惊扰,自己坐在了炕上等着。

怀清是真没注意周遭,此时的她全身心都投在笔下的方子上,叶若瑶的骨头断了重接,说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极为不易,毕竟若瑶的脚已经耽误了这么多年,即便重新接好,这后面的恢复也相当重要,用药更要谨慎,她正在想当年爷爷跟她说过的一个妙方,因久不用,有几味药倒拿不准了,而若瑶此时境况,一味药之差,直接影响恢复程度,故此颇为费神。

等她终于写完,放下笔,才发现老太君赫然在坐,怀清急忙起身过去见礼,却给老太君拉住手亲热的道:“这些虚礼就罢了,你快跟我说,瑶儿的脚如何了,怎不见她?”

怀清道:“老太君放心,若瑶姐姐的脚接好了,怕她疼的受不住,让叶儿又灌了她半碗药,这会儿睡下了。”

老太太略沉吟问:“她的脚?”

怀清会意:“两月之后伤脚方能占地,虽不一定能恢复成常人一般,也应该瞧不大出来,只不过,之前却要分外小心,我已经嘱咐叶儿,只要按时换药按摩就好。”

老太君目光更为柔和,伸手摸了摸怀清的脸由衷的道:“丫头,你真是我叶家的救星,刚我在菩萨前许了愿,自打今儿你就跟我的亲孙女。”

怀清听了笑道:“那可是丫头的造化了。”

一说一笑,怀清也未当真,虽想靠着叶家这棵大树,怀清可没想当叶家的小姐,这是两码子事,况且,老太君感激之下,随口一说的话,当真就成笑话了。

怀清陪着老太太吃了晌午饭,又说了会儿话,瞧着老太君乏了,才告退出来,从仪门外上了轿出府,正跟来拜见叶之春的汝州知府陈延更打了碰头。

陈延更一见是女眷的轿子,忙侧身回避,待轿子过去,才问叶安:“刚轿子里是贵府哪位姑娘不成,怎这时候却要出去?”

叶安目光一闪道:“这位可不是我们府的姑娘,却是张怀济的妹子。”

陈延更一愣,刚那轿子他可是瞧得明明白白,旁边儿跟的婆子也不像寻常使唤的,且内堂出来仪门上轿,便不是府里姑娘也该是贵戚,却怎么也没想到竟是张怀济的妹子,这么看来张家跟叶府的关系比自己想的还要亲近的多啊。

叶安自然知道张怀济年后要去南阳县上任,眼前这位汝州知府,正是张怀济的顶头上司,先头张怀济救了夫人的命,老爷心怀感激,抬举他做了南阳知县,如今却又一样了。

张怀济有能耐,他妹子更有本事,张怀济救了夫人的命,他妹子却去了老太君多年的病根儿啊,这便不说,上午张家丫头给他们大姑娘治脚的事,府里可都传遍了,老爷自然也知道,大姑娘这脚可是老爷多年的心病,当初虽是因大姑娘那个娘做下的虐,却让大姑娘成了瘸子,老爷心里哪过得去,这些年四处扫听接骨神医,不知折腾了多少郎中来府瞧病,可没一个顶用的,不想张家的小丫头却是个神人。

虽如今还不知如何,可瞧这意思应该差不离,老爷能不感激吗,这份感激自然就会落在张怀济身上,故此,叶安心里头明白,张怀济这往后的路长着呢,说不定走到哪一步呢。

叶安早听说陈延更私下请张怀济吃酒的事儿,也明白陈延更是想靠叶家这颗大树,便乐不得送这个顺水人情。

陈延更回过神来,试探的道:“倒不知张家与贵府沾亲?”

叶安笑道:“虽不沾亲,瞧我们家老太君稀罕张家姑娘的意思,也跟亲戚差不多了,说说笑笑比亲孙女还亲呢。”

叶安深谙点到为止的道理,故此说了两句话锋一转岔开道:“说这些废话做什么,老爷还在书房呢,陈大人请。”

怀清刚下了轿就听见院子里一阵乱,听着像鸡叫的声音咕咕咕的,张婆子也听见了,以为张家出了什么事,也就没立刻回去,而是一伸手把大门推开,这一推开看到里面的情景,张婆子愕然半晌不觉失笑。

院子里头,张怀济手里拿着把明晃晃的菜刀,正追着一只白底黑花的大母鸡满院子跑呢,那只鸡扑棱着翅膀,一会儿跳,一会儿叫,张怀济浑身又是土,又是鸡毛,别提多狼狈了,可还是锲而不舍咬牙切齿的追着,仿佛那只白底黑花的母鸡是仇人一般,本来就鸡飞狗跳的甚为热闹,旁边儿还有个梳着两个包包头的小丫头跟个小子,在一边儿嚷嚷着出主意:“爷,那边儿,爷,这边儿,小花要跑屋里去了,爷快截住,截住…”

张怀济扑过去,小花跐溜从他肋下钻过,往院门撞了过来,眼看就要跑出来了,张婆子眼疾手快,一弯腰抓在手里。

甘草急忙跑过来接过去,对上怀清的目光,低下头去,怀清道:“我记着出去前是让你宰鸡来着,难道我记错了不成?”

甘草低声道:“奴婢想着姑娘晚上做菜,下午宰也来得及,赶上爷家来,听说姑娘要炖鸡,就说要亲自抓,奴婢拦不住,所以…”越说声儿越小,最后都听不见说什么了。

张婆子一见这情形,自己不好再待着,便告辞回了,送走张婆子,怀清转过身好气又好笑的戳了甘草的脑袋一下 :“你这脑袋里不知琢磨什么呢,哥哥什么时候宰过鸡,你让哥哥动手,岂不是自找麻烦。”说着进了屋,打量她哥一遭,踮起脚尖,从她哥头上摘下一根鸡毛来,望了她哥一会儿,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张怀济也忍不住笑了,怀清忽然觉得,有个这样二的哥哥相依为命,这日子也不赖。

过了腊八就数着日子过年了,一年到头就这么几天热闹,老百姓都盼着呢,虽说对于穷人来说年关难过,却也有着对来年的期盼,故此家家户户都操持着过年,今年赶上叶府少爷的弥月之喜,尤其热闹。

要说叶家也不算世代功勋,至少比起那些世族要差得远,可人叶家有通天的关系,叶府老太君是皇上的乳母,叶之春是皇上的发小,这感情估摸比那几位不是一个娘生的兄弟还亲几分,叶府得子,宝哥儿还没满月呢,皇上又是赐名,又是赏东西,三天两头的折腾,也造成了邓州府一景。

就是城门边儿总有不少官在那儿候着,巴望着宫里来的皇差能瞅他们一眼,然后就可以就着机会上点儿好,没准头上的乌纱帽就加码了,有道是升官才能发财,举凡当官的,除了自己那个哥哥就没几个真正想为民做主的,大都冲着荣华富贵去的。

可惜算盘拨的再精也没用,人家宫里的来的人都是领了圣旨冲叶家去的,眼角都不会给别人一个,直接奔着叶府去了。

怀清都觉得,如果不是过年,没准紫禁城黄圈圈里那位万岁爷,会圣驾亲临也未可知,估摸着在皇上眼里,叶之春就跟亲兄弟一般了,君臣做到这份上,别人再不平也羡慕不来,这是命。

之所以啰嗦这些闲话,是因为皇上不停的赏赐这事儿跟怀清有点关系,邓州城家家户户忙活着过年,张家虽就兄妹俩,也不能免俗,尤其怀清觉着今年的兆头好,又是在这邓州府最后一个年,明年自然在南阳县过年,至于以后,估计在邓州府过年的机会不会有了,这当官跟居无定所也差不多,不管升官还是被贬,谁也不知道明天在哪儿,所以邓州府这个年就显得别样重要起来。

且今年跟往年也大不一样了,因叶家高看,从腊月二十开始,只皇上赏赐下东西物件,老太君必然会让张婆子给怀清送来一些,有布料,有衣裳,有首饰,有笔墨纸砚,还有摆件瓷器。

怀清心里明白,这些估摸也不见得就是皇上赏的,老太君是想借个由头给自己东西罢了,说起这个,怀清心下颇为感激,老太君做事当真周到,给她东西还要顾虑由头,怕她多想。

其实老太君还真把她想的过于清高了,她张怀清就是个大大的俗人,不是被她哥的远大胸怀熏陶了一下,怀清想的就是,怎么能在这个古代多赚点儿银子,顺道振兴中医事业,所以张怀清收这些东西的时候,一点儿都没手软。

张怀清收的高兴,老太太赏的欢喜,到了腊月二十八,张家可就大变样了,院子还是那个院子,屋子也还是那个屋子,屋里头摆的东西却大不一样了,还有张怀清兄妹俩身上的衣裳行头,也都换了一茬。

用张怀清的话说,新年新气象,只不过这个新气象里,也有让人恶心的旧东西,例如她哥那门早就退了的亲事…

第11章

说起怀济这门黄了亲事,就不得不说张家的老本行,虽说姓张,可怀清始终没觉得自己跟医圣他老人家有什么关系,可她哥言之凿凿说他们张家的老祖宗就是张仲景,怀清当时就想,这明明一个架空世界,怎么跟历史又对在一起了,却又一琢磨,这个大燕朝她是不知道,可之前的历史还真差不太多,以至于传下来的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都跟自己知道的一模一样,也因此自己适应起来也毫无违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