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宗皇帝听了,脸色愈发难看,因为儿子,女儿都在这边,不好发火, 沉声说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这样的事情再犯的话,你就把凤印直接交出来吧。”

贤宗皇帝简短的几句话,不下于晴天霹雳,淑妃愣在那边,原来惠妃什么都没有说,是她不打自招;震惊之后,就心里积聚了很多愤怒。这么多年管理后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皇帝怎么会说拿走就拿走,难道这么多年的夫妻情分就这么不值一提。

淑妃现在的状态开始钻进牛角尖了,要知道在后宫想掌管凤印的大有人在,更何况皇帝的心不大,能装得下的人不多,所以太把自己当回事,到后来吃亏的还是自己。惠妃之所以能在后宫拥有特权,是因为惠妃是皇帝自由恋爱追求的女子,而且还曾经以命相救。

眼看着淑妃眼里的愤怒和嫉妒马上要喷出来,宇文清不得不出来求情,要不然不是下次收回凤印,而是立即收回凤印。俗话说,落架的凤凰不如鸡。要是母妃现在被收回凤印,那她和弟弟宇彦年的日子会很不好过,自古以来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人多,更何况母妃这么多年,在后宫树敌无数。

☆、第一百七十章反省

宇文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祈求说道:“父皇,母妃只是一时糊涂,和惠妃娘娘开个玩笑,不是有意的。因为惠妃娘娘看上去很年轻,才有了今天的事情。请父皇高抬贵手,不要处罚母妃的无心之过。”

惠妃心里冷笑,这张小嘴,可真是利索,一个无心之过就想敷衍了事。不过这种话也只有宇文清说合适,在怎么说这宇文清也是皇帝的女儿,而且淑妃得宠这么多年,自然对宇文清疼爱有加。

贤宗皇帝的面色好了一些,点点头说道:“你们要请求原谅的,不是我,而是惠妃!”

宇文清的哭声,惊醒了正在闪神的淑妃,怎么就忘记了她所有的一切都是眼前的这个男人给予的,和皇帝闹翻了,她能有什么好日子。再想到刚才皇帝的话,淑妃心里冰冰的,如果她不能掌管凤印,那她的女儿和儿子处境会非常尴尬。

想通了这些,淑妃连忙跪下,掩面而泣,我见犹怜地哭着说道:“皇上,都是臣妾没大没小的,唐突了惠姐姐,惠姐姐,您大人有大量,就不要和妹妹计较了!”

宇彦年见姐姐和母妃,突然跪下来,哭得很伤心,不知道什么事情,所以也跟着大哭起来:“母妃,姐姐......”

惠妃被这三个人弄得脑袋都大了,不想继续看他们母子三人上演母子母女情深的戏码,面无表情说道:“既然是玩笑话,妹妹也不要多想了,我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惠妃知道皇帝有一言而过的意思,自然不会得理不饶人,做个送水人情,不让皇帝在中间难做。

贤宗皇帝可以不在乎妃子的想法,但不会不顾及女儿和儿子的想法,他要给下一辈做好榜样,所以该有的气度和架子还是要有的。宇文清很聪明,很了解怎样仍贤宗皇帝改变想法。

“既然惠妃这么说了,你们都起来吧!”贤宗皇帝不准备继续追究下去,“天色不早了,你们早些回去休息吧!”

淑妃,宇文清连连谢恩,带着宇彦年出去了。

回到兰芳殿之后,让嬷嬷把宇彦年带下去,房间里只剩下宇文清和淑妃。

淑妃坐在软榻上面,倚着靠枕,眯上眼睛。不过从平凡转动的眼皮可以看出,淑妃并不平静,而是更加的气愤和嫉妒。和惠妃相比,在皇帝心里,她根本算不上什么。一直以来维持的自信,在贤宗皇帝让她给惠妃道歉之时,轰然倒塌。不管是在天家,还是普通大户人家,没有男人疼爱的女人什么都不是。对于这一点,淑妃深信不疑。

宇文清见母妃不说话,担心她心里极端,便轻声开口问道:“母妃,你还好吧?”

淑妃听到女儿的声音,才缓缓睁开眼睛,面上的表情狰狞,把宇文清都下了一跳,连连后退两步。

“惠妃一来,我的日子就不好过,怎么样才能除掉她呢?”淑妃喃喃问道,好像只是自言自语,直奔癫狂。

宇文清听到淑妃的话,上前几步,急忙劝解说道:“母妃,这惠妃在父皇的心里地位你是知道的,如果惠妃一旦有什么不好,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您啊。到时候父皇绝不会善罢甘休,你费尽心思除掉了惠妃,还不是要便宜其他人。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们不能做!”

只要母妃一直掌管凤印,就算不是皇后,她弟弟宇彦年就算没有做皇帝,都不能影响到她,怎么说也是个公主头衔,弟弟可以混个亲王,不会太差。如果一招不慎,争夺皇帝失败,那才是什么都没有了,甚至会丢掉性命。

宇文清想想自己还这么小,弟弟才五岁,年龄更小,能不能做皇帝,都是没影的事情。要是母妃执迷不悟,早早暴漏野心,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得不到。

“母妃,弟弟还小,父皇现在身体还很硬朗,我们要是盲目的去争斗,到后来受伤的还是我们!你可要三思而后行啊,千万不能走极端。”宇文清紧紧地拉住淑妃的手,哭着说道。

“就是因为你的父皇身体还很硬朗,说不定还可以等到你弟弟长大成人。此时不准备,等你弟弟长大了,要是没人,要钱没钱,到时候拿什么和宇彦德争啊!”两眼充满疯狂神色的淑妃,争先说道,“你不要傻,只要你弟弟做了皇帝,我就可以做皇太后,而不是皇太妃;你就是皇上的胞姐,身份最是尊贵,谁也比不上你,就算铁幕青是长公主又怎样,还不是要对我们俯首称臣。”

长公主的身份是个淑妃,惠妃一个等级的,都是正一品的,而普通的公主只是正二品。同样是公主,铁幕青因为早出生,而且是父皇第一个女儿,就是尊贵的长公主,在她之上,她同样不甘心。宇文清心里欲望因为淑妃的话再次膨胀起来,但是她没有淑妃那样疯狂的想法,而是偏向于更加实际一些。

“母妃,既然你这么说,我们的确要为弟弟谋划,但是你现在的状态,一点都不冷静,就算是要采取行动也是漏洞百出。不要说成功了,别人没有反击,我们就已经不攻自破了。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去对付谁,而是好好静下心来,理顺现在的局势,才能因势利导,找到好的方法,事半功倍地对付他们。”宇文清冷静说道,在这一点上,淑妃做的没有宇文清好。

淑妃听了宇文清的话,仔细想了一会儿,才叹口气说道:“是母妃钻牛角尖了,幸亏还有你这个好女儿。今天我们本来就是想去示好的,没想到会成这样,是我高估了自己在皇上心里的地位。”淑妃边说,露出凄凉的笑容。

男人都是善变的,没想到这一天也轮到了他。皇上是后宫所有女人的男人,但是儿子,女儿是她自己的,永远都是,所以给儿子,女儿谋划最好的东西,才是正事,其他的全部都是一场空。

“文清,你说的很对,我太着急了,被气得晕头转向。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否则万劫不复!”淑妃静静地说到,面上也不像刚才那样激动狰狞,反而一番平缓。

宇文清见母妃恢复过来,安慰说道:“母妃,你能这样想,最好不过。母妃,你能斗得过其他女人,只要冷静下来,一个惠妃又算得了什么呢!毕竟你还有弟弟,这才是傍身的最大依仗。只要你谨慎小心,这个凤印会一直在你手里,对于我们来说就有机会。”

淑妃听了宇文清的话,点点头,说道:“嗯,母妃知道怎么做了,你还是早点回去好好休息吧。等我们心境平静下来之后,再商议下一步该如何。”

宇文清走了之后,淑妃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想了一夜。

反观芙蓉殿在淑妃带着宇文清,宇彦年走了之后,贤宗皇帝讪讪说道:“惠儿,委屈你了!”

惠妃嫣然一笑,一点儿都不在意,笑着说道:“我根本就不当回事,反正已经习惯了!”

惠妃的话,让贤宗皇帝心里有喜又又疼,喜的是惠妃深明大义,事事不让他夹在中间为难;疼的是这淑妃经常来找惠妃麻烦,惠妃都已经习惯了,感叹她的胸襟开阔。

铁幕青听了贤宗皇帝和惠妃之间的互动,不由得感慨,不要小看女人,更不要小看后宫的女人。惠妃娘亲要是没有两把刷子,绝对不可能仅凭皇帝的怜爱能在后宫有这么大的特权。短短的两句话,不仅表明了自己胸襟广阔,不拘小节,而且还不着痕迹地给淑妃上了眼药。

惠妃看着皇帝一脸疼惜,心里一暖,觉得现在应该适可而止,岔开话题问道:“这次打败匈奴,慕青可是立了大功,上次听说在谈判,谈到什么程度了,这都好几天了!”

提到谈判,皇帝和铁幕青都来了精神。贤宗皇帝叹息说道:“那些匈奴人软硬不吃,到现在还没有个结果,要是在年前不能得到让朕满意的结果,朕就罢了鸿胪寺卿!”

“慕青,你可是这次功臣,而且之前的谈判,听你父皇说也是你促成的。现在谈判进入到僵局,就有没有好的建议?”惠妃看着铁幕青滴溜溜转悠的眼珠子,就知道女儿心里的鬼点子多着呢。

铁幕青嘿嘿笑了两声,说道:“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匈奴人很显然是在拖延,想把我们的耐性磨完,然后浑水摸鱼,蒙混过关。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只要给出最后通牒,要是不答应,那这些战俘一个也别想走,赶去开地修路去,就算真英大汗,库勒班永远的在大宇朝吃牢饭!”

贤宗皇帝点点头说道:“慕青说的是,明日早朝,朕就下令。对了慕青,之前你提到的倭国人,现在逐渐被遣散回国,但是越查越心惊,居然发现了很多大宇朝的人给那些倭国人办事。以前还真是小看倭国人了,没想到对我大宇朝的浪子野心,一直都在。”

☆、第一百七十一章水师

铁幕青平生最恨的就是汉奸,倭国人想要图谋中原,铁幕青可以理解,毕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谋取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但是这些吃里扒外的大宇朝人为了钱为倭国人做事,这样的人,就得像对待过节老鼠一样,人人喊打,进而诛之!听到皇帝老爹的话,厉声说道:“父皇,倭人和匈奴人都一样的,都是对大宇朝虎视眈眈。对于那些吃里爬外之人,自然不能估计,一定要严惩,以叛国罪论处,一定要施以极刑,震慑国民。同时对那些倭人漂洋过海来到我们大宇朝,绝对不是来游山玩水,而是想占领。我们大宇朝的水军弱,而且在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方面落后于倭人,所以要趁机把倭人的船截留下来,组织一些能工巧匠研究,造出能够漂洋过海的战船,再加上勤练水军,假以时日,我们一定可以踏上倭国,报仇雪恨。”

贤宗皇帝暗暗点点头,铁幕青的话,说到他心坎里了。

“慕青,父皇心里有数!”贤宗皇帝欣慰说道,心里也在暗自庆幸,幸亏慕青是女儿,如果是男子,和宇彦德两人相争,铁幕青的胜算反而更大一些。从战报,以及在朝堂上铁幕青的表现,可以看出铁幕青是一个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人,同时胆大过人,相比要宇彦德更甚一筹。

惠妃见贤宗皇帝对慕青非常满意,心里也跟着高兴,笑着说道:“我不懂什么谈判,但我也知道谁做了错事,都要为自己的贪婪负责人。匈奴人和倭国人擅自发动战争,就应该承担战败的后果,绝不能让他们好过。”

“惠儿你说得对,之前我们都太仁慈了,为了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面子,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这次要连本带利的讨回来。”贤宗皇帝目露精光说道,与公与私,他都会是铁幕青的坚强后盾。正因为铁幕青之前在朝堂上震耳反馈的辩驳,才让他认识到之前大宇朝一直在误区,可以说是恶性循环,打了胜仗,但没有得到作为胜利者的好处。

第二天上了朝堂,贤宗皇帝把昨天铁幕青的话说了出来,给出最后通牒,如果匈奴人在来年元宵节之前,还是不愿意继续赔款,那些战俘就被押送到岭南开荒,至于青山县的四万俘虏,将继续在青山县以及周围县城开荒。

鸿胪寺卿蒋大人这些天的日子很不好过,整天听那些匈奴人哭穷,他一个文人,也说不出什么有辱斯文的事情。现在皇帝下了最后通牒,蒋大人暗暗松了一口气,知道待会该怎么做了,只要把原话传达给那些匈奴蛮子就好。

朝堂上的武人因为铁幕青的加入,活跃很多,想着怎样增兵,练兵,尤其是水军。

贤宗皇帝对于袁大海操练水军的折子非常感兴趣,不过考虑到昨天铁幕青说的造船技术不过关,现在不仅要脸水军,还要研发大型战船。

“袁大人,现在不是着急的时候,水军不是一蹴而就的。常言说好,十年陆军,百年水军。因为是在海上,所以不是武功高强就能解决问题的,还需要克服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还有水上作战,这些都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断的积累。最为重要的是,水军的消耗可是比陆军消耗多出很多倍,所以大宇朝首先要做到国富民强,才能支撑的起消耗,要不然只能是半途而废。”铁幕青见袁大海执意要见水军,居然还提出一年成形,两年成军的目标。

要知道水军是要去打仗,不是去打渔那么简单,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

袁大海见铁幕青不同意,瞪了铁幕青一言,说道:“我这不是着急嘛,这几天光抓到的我人就数千人,这还是明处的,暗处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还有那么多吃里扒外的官员,一想起来,就闹心。”

铁幕青对于这个直爽的兵部尚书袁大海,非常有好感,这人表面上咋咋呼呼,像个粗人,有时候甚至敢和皇帝叫板。经过几次观察之下,铁幕青算是看出来了,这袁大海和李大人一样,深得皇帝的信任。有时候才朝堂上,袁大海就是贤宗皇帝的一把枪,指哪打哪,有时候还和李大人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帮助皇帝的政令通行。

“袁大人的一片赤诚之心,慕青佩服,但是既然要做,我们就要做最好。我们可以先在内陆找一处水地,作为基地;然后沿海一带招收兵源,一边训练,一边召集工匠研究大型战船的技术,双管齐下,几年之后想必可以初见成效。”铁幕青建议说道,“毕竟船在海上,变幻莫测,比陆军作战复杂很多,冒然成军,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最好是人数少,规模小,这样就算做错了,也好改正。”

袁大海见铁幕青说的真切,头头是道,比他空有一腔热血,全面很多,点点头说道:“慕青将军说的有道理,等我回去再好好琢磨琢磨!”

贤宗皇帝这时候开口说道:“那就有劳袁爱卿了!大宇朝水师就开袁爱卿,慕青多费心了。至于粮草的事情,就麻烦李爱卿和户部的爱卿们多多费心了!”

袁大海,铁幕青只能的负责战术战略上的部署,但后勤方面只能找大管家李大人和户部想办法了。刚才铁幕青也说了,水师是非常费钱的。

“臣遵旨!”李大仁和户部尚书齐大人上前应道。

临近年关,朝堂上也没有什么大事,所以今天上完朝之后,一直正月初八,一共有十天的假期。铁幕青正好今天在今天乔迁,下了朝之后,李大人,袁大海两人过来,抱拳贺喜:“恭贺乔迁之喜!”

铁幕青原本就想找几个人到家里随便整一桌酒菜,吃吃就算了,但跟在李大人,袁大人之后,有二十几人。听说铁幕青要乔迁忠勇巾帼府,纷纷也跟着过来道贺。

事先知道的官员,带着礼物;刚知道的人,直接送上礼金!铁幕青出了宫门之后,只好名关西再去望江楼,多定几桌酒菜。要不然这几个人回去,那不得大眼瞪小眼啊。

就算铁幕青低调,但还是收到了上百份贺礼,来不少人。幸亏之前收到关浩锦送来的画册,铁幕青能从画册上认出这些人,才不至于出笑话。

结果光去定饭菜,就去了三次,铁幕青在乔迁之日,狼狈不堪。皇帝和惠妃纷纷赏赐东西,看的众人眼馋不已。

曲终人散,铁幕青累得要命,像是要散了架一样。原本只是想请几个相熟的人吃吃饭,就行了,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啊,都是权势惹的祸,不过这段时间贤宗皇帝经常在下朝之后召见铁幕青这要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关西,关东,宝大,宝二四个人忙着统计贺礼。礼尚往来,就是这样,等到别人家里有事也要还回去的。铁幕青看着这么多礼物,不乏有贵重的东西。要是以前无所谓,但现在她是官员,不知道这些是不是送的太贵重啊,还向李大人咨询了一番才知道,太为贵重的东西还是不能要的,以免给那些言官留下话柄。

铁幕青摸不准这些东西到底算不算贵重,便把礼单拿给李大人看看,问道:“李大人,帮我看看,这礼单上面有没有不妥之处?”

李大人笑呵呵接过来看看,摇摇头说道:“还好,没有太为贵重的,无关紧要。”

铁幕青这才安心把这些东西封起来,放到库房里面,等着以后还礼。里面的东西,铁幕青都用不到。

马上要过年了,惠妃不断有东西从宫中赏赐下来。很多人不明所以,猜测着惠妃是不是要有什么动作,为什么唯独对铁幕青这么好。

各种传言都有,铁幕青只是听听罢了,真正的原因,一定会让人跌掉大牙。

忠勇巾帼府的大管家孙伯已经置办好了年货,准备好好过年。铁幕青对这些不是很熟,所以全权交给宝大和孙伯,她不管事。现在放假了,铁幕青去宫里的次数变少了。惠妃经常让人捎话,让铁幕青进宫陪她,但铁幕青不怎么喜欢宫里的氛围,便以在外面应酬比较多为由,不进宫。

因为这段时间待人接物花费了很多时间,又要上朝,铁幕青都没有时间好好练武功。要知道练武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铁幕青要是想让武功一直进步,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练武。

“女儿大了,不听话了,都不进宫陪我!”惠妃幽怨地说到,哀怨的眼神,看得贤宗皇帝心里痒痒的。

贤宗皇帝笑呵呵说道:“不要着急,明天就是国宴了,到时候文武大臣都要来,慕青自然也躲不开。再说了,女儿也不是出去游玩,而是在家里练武,这么勤奋刻苦,我们该高兴才是。”

惠妃听了皇上劝解的话,心里说道:“其实这些我都知道,只不过想和他们多呆一会儿。”

“以后有的是机会,不说了,朕饿了,不知道惠儿这里有没有吃的?”贤宗皇帝岔开话题,不想让惠妃继续唉声叹气,他看着也跟着心情低落。

☆、第一百七十二章林家(一)

惠妃一听贤宗皇帝这么说,说道:“我也没吃呢,稍等一会儿,就可以吃饭了。这里面有几块点心,你先垫垫肚子!”惠妃和贤宗皇帝之间就像普通的夫妻一样,除了在外人面前,惠妃称呼贤宗皇帝皇上;但只有两人的时候,惠妃只是你我相称。不同于一般嫔妃的称呼,贤宗皇帝感到很新鲜,就像当年在军营里和惠妃在一起的时候,很轻松愉快。

惠妃拿着一块芙蓉糕递到贤宗皇帝的嘴边,说道:“吃吃看,很好吃的。”

贤宗皇帝没有接下来,而是张开嘴巴,大大地咬了一口,顺便还舔了一下惠妃的手指。

“老不正经的!”惠妃被贤宗皇帝调戏地面红耳赤,捻起手指,在贤宗皇帝的脸上点了一下。

“哈哈!”贤宗皇帝被惠妃骂得哈哈大笑,除了母后,这天下还真没有哪个女人敢跟他这样说话。以前的王皇后,敬重的成分居多,在他还没有登上皇位之前,跟着他吃了很多苦,正是因为有了王皇后的帮助,他才能顺利登上王位;可是对于惠妃,那可以算得上心爱的女人,所以才能这么包容她,她的一笑一颦都能牵动他的心弦。

贤宗皇帝咽下嘴里的点心,秀琪正好已经开始上菜了。惠妃给贤宗皇帝布菜,边吃边说:“不知道慕青现在有没有吃饭?”

“惠儿,慕青已经十七岁了,知道怎样照顾自己,你就不要多担心了!”贤宗皇帝摇摇头说道,“她要是不会照顾自己,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十七了?”惠妃专注于这个词汇,转向贤宗皇帝说道:“皇上,我们的女儿都十七岁了,是大姑娘了,还没有婆家呢!”

“别一惊一乍的,朕的女儿不愁嫁!”贤宗皇帝信誓旦旦说道,“而且慕青这么好的人才自然会找到好的驸马。”

“说是这么说,但是有谁能像你这样容忍妻子舞刀弄枪的啊!”惠妃不着痕迹地夸赞了贤宗皇帝,以贤宗皇帝对惠妃的宠爱,这句话也没有错。惠妃想到这,又开始发愁。

见惠妃这么着急,贤宗皇帝也不卖关子,轻声说道:“惠儿,其实慕青好像已经有意中人了,我已经派人去调查,现在还不是很确定,所以没有和你说!”

惠妃听到贤宗皇帝的话,瞪着贤宗皇帝说道:“皇上,你怎么这样,慕青是你的女儿,更是我的女儿。这么多年来,我想念女儿,几乎要疯掉,你居然不和我说!你真是太过分了!”惠妃说完,便转过脸,不看皇帝。

贤宗皇帝非常后悔刚才为什么忍不住多嘴,惹得惠妃生气。现在惠妃都不吃饭了,还得要哄哄:“惠儿,这不是不确定嘛!要是确定了,我难道会瞒着你啊!”

惠妃低着头不说话,暗自生气,一张粉脸,气得红彤彤的。这样的惠妃不仅没有惹得贤宗皇帝生气,反而更加吸引他。

“惠儿,是这样的,那个男子叫关浩锦,是上一期科考的状元,余杭人士,关家是当地的世家大族,他是长房嫡子。父亲原是吏部侍郎,已经去世。这关浩锦只是经常和慕青通信,而且在青山县也比较关照慕青。这次去边关传旨的李公公说,这关浩锦还专门给慕青送行,还让贴身的两个护卫保护慕青一路进京。”贤宗皇帝把收集到的八卦消息,一股脑地说出来。

惠妃的面色这才好一点,问道:“状元?真的假的?一个状元怎么会在青山县啊?”

“这关浩锦是个聪明的人物,自愿到底层做县令磨练自己,而且这次在青山县出力不少,很有魄力。只不过这关浩锦和慕青虽然有点好感,但现在貌似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所以我才想让人查查,一是去青山县,二是去余杭那边调查,一得到相关的消息,我一定告诉你!”贤宗皇帝好言好语说道,“不生气了?”

惠妃嗔道:“这还差不多,其实我们也不能只盯着这关浩锦一个人,还要多看看其他人。对了,我听说之前慕青之前在青山县有个未婚夫,后来那人考取功名,就不要慕青了,是不是有这事儿?”

惠妃一想到有人嫌弃她的宝贝,就气得不行,这都什么人啊,居然这么猖狂,不管怎么样,只要被她知道是谁,绝对会给女儿讨回公道。

贤宗皇帝一惊,他怎么没有听说,惊讶问道:“有这事?我还真不清楚,慕青这么好的女孩子,怎么会被人嫌弃,一定是误传。”

虽然嘴里这样安慰惠妃,但心里还是记住了,要找人查查这个事情,要是知道真有人嫌弃他女儿,后果一定让他后悔莫及。

惠妃点点头,暂时相信了贤宗皇帝的说辞。不过他们两个只看到铁幕青现在坚强光鲜的样子,没有看到铁幕青在铁匠老爹离开人世的时候,铁幕青的日子是多么艰难。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天大地大,又只有铁幕青一个人了,整日整夜被孤独包围,总在幻想着铁匠老爹没有去世。

后来和曲家母子两人相处,也是贴将老爹临终之前给她找的依靠。原本以为曲阳东是个好的,没想到去了京城一趟,就被富贵迷了眼,把铁幕青这个没钱没势的村姑忘在脑后,娶了大官的女儿。要是再知道曲阳东想让他们的女儿做小妾,会不会气得一佛出窍,二佛升天啊!

李大人的府邸和铁幕青的忠勇巾帼府很近,和礼部侍郎是邻居,贺礼自然少不了。铁幕青根据收来的贺礼名单,分别写了感谢的的信件送过去。不过铁幕青的字不好看,只让宝大代笔。

当铁幕青的感谢信函送到林家的时候,林母正在看信,曲林氏进来了。

“母亲,您是在看什么呀?这么认真?”曲林氏笑呵呵问道,曲阳东的差事还要仰仗父亲,所以曲林氏经常回娘家。曲刘氏就算有意见,面上也不能说,毕竟什么都赶不上儿子的官重要。

林母拿着信,笑着说道:“这忠勇巾帼铁幕青也是青山县人士,和阳东是同乡。现在她可是京都炙手可热的人物,深受皇上恩宠,我看着哪天带着你一起去邻居家里拜会一番,加深交情,将来也好有个照应。这可是对以后阳东的仕途有好处,可得上心一些。”

林母还不知道曲家和铁幕青之间的关系,曲林氏之前只是和父亲礼部侍郎颠倒黑白地说了一通。看到母亲兴致勃勃地要去攀交情,心里很是不屑,说道:“母亲,你不知道那个铁幕青之前是相公家的邻居,是个孤女,平时都是婆婆接济她,后来看到阳东考取功名,赶着上来要做阳东的小妾。那次要不是我跟着回去,一定要成为当年的笑柄了。”

林母听了女儿的话,很是惊讶,女婿原来和铁幕青还有这样的渊源啊。只不过这铁幕青能做到大将军,武功高强,怎么也不像是依附曲家母子的人啊。那么刚强的人,赶着去做人家小妾,这个事情有点蹊跷。再看到曲林氏有点闪烁的眼神,浸yin后宅三十年,能把后宅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人,觉得不对劲,有必要偷偷把上次和女儿一起回老家的老人叫过来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女儿,你这话可是属实?”林母审视问道,一脸疑惑。

曲林氏抱住母亲的胳膊,撒娇说道:“当然是的了,女儿怎么敢欺您啊,所以我们和着铁幕青最好不要有什么交往,省得到时候尴尬。我们家相公大人有大量,不和她计较,谁知道这铁幕青会不会多心呢?”

林氏心里思索女儿的话,见她这么说,也不好再问,笑着说道:“你嫂子刚才还念叨你呢,你去看看吧!”

曲林氏点点头,笑着拿着礼物去看看嫂子侄子。

林母对着贴身丫鬟,小声说道:“你们给伺候的小姐的婆子金妈妈,李妈妈送信,让他们有空来一趟,不要让小姐知道。”

小丫鬟去送信,隔天这金妈妈和李妈妈便携伴而来。她们都是小姐的陪嫁,领着两份的月钱,一边是林府,另一份是曲府的。曲家的老太太吝啬的要命,要不是有两份月钱,日子可没法过。一听说林府老夫人有请,那才是她们真正的主子,赶紧抽了空赶过来。

以为马上是新年,一进来,林母就给她们发了红包,金妈妈,李妈妈两人自然对林母千恩万谢,感恩戴德。

“前年你们跟着小姐回青山县,发生了什么事?这铁幕青和姑爷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可得给我好好说说,不能有隐瞒!”林母施恩之后,立即沉下脸,开始盘问。

金妈妈当年可是被铁幕青削了光头,到现在头上用的都是假发,被人嘲笑了很长时间。一听这老夫人问话,非常气愤,抢着说道:“夫人,小姐千叮嘱万嘱咐不让我们说,怕您担心,伤了身体。”

☆、第一百七十三章林家(二)

“不让你们说,你们就不说嘛!要知道你们不仅是小姐的陪嫁,还是我们林府的人,你们的月钱和卖身契可都在我这里。居然敢欺瞒我,是不是你们觉得到了曲家,我就奈何不了你们了,胆子肥了啊,嗯?”林母端着杯子,小口的喝了一口茶水,润如喉咙,声音虽然不大,但听得金妈妈,李妈妈两人后背汗毛竖立。

金妈妈,李妈妈两人赶紧跪下,求饶表忠心说道:“夫人,饶了我们吧,以后但凡小姐有什么事,一定会来汇报。这曲家的老太太真不是个东西,我们小姐姐一心一意对姑爷好,但是她整天给小姐添堵。”

“什么?”林母一听亲家为难女儿,气得要命,一摔手里的杯子,滚烫的热水洒在地上,还有一个溅到了铁两人的脸上,“她是怎么为难小姐的?快说啊!”

从来没听女儿说在曲家的事情,就算说也是报喜不报忧,想着曲家那一对孤儿寡母的,不会为难自家女儿,毕竟曲家吃的穿的,哪一样不是女儿的嫁妆。就凭那曲阳东的俸禄,连他自己的开销都不够,更别说一大家子了。

金妈妈本就是个能说的,在曲家受得气也很多,被曲刘氏收拾了机会,正想着怎么报仇呢,所以林母一问,添油加醋地说了曲家老太太怎么给姑爷准备通房,而且现在已经有了身子......

林母气得面色铁青,好一会儿才说道:“这曲老太太原本以为她只是个乡下老太太,没想到小心思还不少呢。你们这次回去之后,就把那个通房的肚子搞掉,要知道你们小姐都没有身子,那些贱种更没有几乎来到世上。你们把这个拿回去,找机会给那个通房用上,一定不能自己动手,不要给别人留下把柄。”

金妈妈自然知道夫人给的是什么东西,赶紧接下来,说道:“老奴知道怎么做,那个贱人每天都会在屋里面放几枝梅花,到时候知道涂在梅花上,自然没人会想到。”

林母点点头,说道:“算你机灵,你们可是要仔细喽!那李妈妈你说说当年在青山下是怎么回事?刚才也挺你们说了,这曲老太太是个爱财的,才没有好心收留铁幕青呢!”

李妈妈相比较金妈妈比较稳重一些,话也不多,想了一下说道:“要说这铁幕青可是个厉害的人物,听人家说,铁幕青原本已经和姑爷定下了婚约,而且一直打猎养活曲家老太太和姑爷读书。原本以为姑爷考取功名,衣锦还乡之时就成亲的......”

“你们......你们居然瞒着我,这么重要的事情也不和我说,难道你们等林家倒了大霉的时候,你们才说吗?啊?”林母气得浑身哆嗦,两个下人知道,她不相信女儿不知道。估计她们不说,十有八九也是女儿交代的。

儿大不由娘啊,但是为了那个忘恩负义的曲阳东,至于这样嘛!她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是个金枝玉叶,下嫁给曲阳东已经是很委屈了,现在还要被曲家母子这样作贱。在气愤的同时,也在气女儿没用,受了这么多苦,也不知道来娘家诉苦。

从此可以看出,这曲家母子不是什么好东西,不仅欺骗了她的女儿,还做了忘恩负义的陈世美。

“金妈妈,李妈妈说的可属实?”林母阴沉着脸问道,声音里的冷气让金妈妈,李妈妈两人大气不敢喘息。

金妈妈之前被铁幕青削了个光头,虽然讨厌铁幕青,但当时她们打听到的情况的确是这样,连忙点点头说道:“是这样的,我们都替小姐不值!也不知道小姐看上姑爷哪点了!”

这句话可是说道了林母的心坎里了,当时女儿哭闹着要嫁给曲阳东,老爷也是看中了曲阳东的才华,才同意。常言说得好,高嫁女,低娶媳,当时她不同意,但磨不过女儿,只好同意。但看看现在,曲阳东也就是个六品的翰林编修,整天只知道吟诗作对,有什么用。

“你们两个回去吧,以后我有事会让人去找你们,回去之后不要和小姐说今天的事情,我稍后会有决断。”林母交代说道,“以前你们欺瞒我的事情,我不计较了,但如果你们以后要是再敢瞒着我,我是不会放过你们的,把你们一家拆散了卖给人牙子!”

金妈妈,李妈妈是林府的老人,自然之道夫人的厉害,连连称是。

等两人走了之后,林母一个人盘算着该怎么办,看来老爷应该是不知道的。要是知道了,当时绝对是不可能同意把女儿嫁给有婚约的人。

等到晚上,礼部侍郎林大人在外面和同僚喝酒回来之后,林母端上了醒酒汤。等林大人喝了之后,吧今天的事情说了一遍。

原本还有点醉醺醺的林大人,立即醒酒了,站起来,用力的拍桌子,说道:“混账东西,居然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要是传出去,我林家还有什么颜面啊!”

“老爷,您可得消消火,不能气坏了身子。如果您要是气坏了身体,我们可要怎么办?女儿成亲两年了,还没有一男半女,也难怪曲老太太会给姑爷找通房。如果你要是气倒了,谁给女儿撑腰啊!”

林大人压抑内心的气愤,痛心疾首说道:“当年我听女儿和阳东都是说铁幕青硬是要做小妾,一直非常看不上铁幕青,但现在看来,真是大错特错,是她们对不起铁幕青啊。没想到我悉心教导的女儿,居然为了一个男人,颠倒是非......”

礼部侍郎林大人对女儿的行为非常失望,毕竟曲阳东是个外人,不知道曲阳东忘恩负义,有情可原,但是女儿可是他从小看到大的,是他教导无妨。子不教,父之过,他不能怨恨任何人。

“那现在铁幕青正是鼎盛之时,我们要不要先去赔礼道歉啊,毕竟那时候铁幕青是个村姑,我们家不管事知道,还是不知道,一旦抖搂出来,都是我们林家仗势欺人啊!”林母担忧说道,现在铁幕青可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得罪不起。只不过她现在还不知道铁幕青是长公主,要不然就不是在这里商量对策,而是吓得瘫倒在地。

反观铁幕青那边,根本就没想到这茬。曲阳东,曲刘氏,曲林氏都是过往云烟,不是重要的人,铁幕青根本不放在心上。有对付他们的功夫,还不如多练练武功,或者想点法子,对不匈奴和倭人。

林大人颓废地坐在凳子上,想了一下说道:“这事情不宜声张,等哪天我找到铁幕青,我会跟她单独说明此事我们并不知情,希望能得到她的谅解。铁幕青那个女子,撇开张扬不羁的性子,应该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不会计较那么多的。”

“但愿如此吧!”林母可不这样想,以一个女人的角度,绝对恨死了那个抛弃她的那个男人。

林大人也跟着叹息说道:“刚才你也说了,女儿在他家里不好过,如果实在不行,就把女儿接回来吧。忘恩负义的人,不是女儿的良人。女儿回来之后,找个大夫看看,如果还能有身子,在考虑和曲阳东过一辈子;如果不能怀上身子,还不如趁早和离的好。在曲家,曲老太太折腾,曲阳东不谙世事,不值柴米油盐酱醋茶,女儿过去那就是做牛做马的命啊!到后来还被她们欺负死!”

林母一听和离,眼里就不停流下来,和离的女子,只能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一个人生活。她们做父母的,也不可能照顾她一辈子。

“别这么说,我们女儿是个有福气的,一定可以儿孙满堂的!”林母哭着说道,想到女儿的处境,心里酸酸的。

“福气都被她作没了!”林大人思索着女儿从认识曲阳东之后,做的事情,一件件都是荒谬之极的,他也是个笨的,刚愎自用,居然当时没有发现她的谎言。

林母听到老爷的话,大声哭起来。

“哭,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啊!等过几日女儿回来之后,我要好好问问她!不能一错再错,否则就是万劫不复啊!”林大人叹息说道,他现在能做的就是给女儿留条后路,就算和离之后,有嫁妆傍身,买个庄子,也可以安老终身,不至于现在这样憋屈。

铁幕青连连打了三个喷嚏,宝大连忙问道:“青姐姐,你是不是染上风寒了?”

铁幕青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到:“我才不会感冒呢,绝对是有人想我了!”刚才一直被林大人,林夫人念叨呢。

“是啊,快过年了。师太,文姐姐,云姐姐,丽姐姐,还有弟弟妹妹们,一定想念我们了。”宝大附和说道,“不过现在天冷,还是要注意身体!”

关东笑眯眯的说道:“其实我们少爷也很想念慕青姑娘啊,这是我们少爷让人捎来的信件!”关东从怀里拿出厚厚的心,递给铁幕青,眼里全是八卦。

☆、第一百七十四章报复

“混小子,居然开始寒碜我了,看我不给你们家少爷的回信里面告状!”铁幕青瞪着铁幕青,笑呵呵说道,“来来来,明天我要去宫里,我今天把红包先发给你们啊!”

铁幕青从怀里拿出红包,里面放了两个五两重的银子,分别给了关东关西,宝大宝二,孙伯是五两银子,其他的仆人每人二两银子,相当于两到三个月的工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