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背对着众人的,谁也不知道她心里想些什么,甚至看不出任何的喜怒哀乐。

但是,后来,她转了向,面对着众臣。

大家也依旧看不透她的想法。

事实上,自从小皇帝登基,她回到平城之后,一直深居简出,在太皇太后的后宫里,从来不轻易露面,在座的各位大臣,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她了。

昔日北武当上主持变法,指手画脚的冯太后,大家以为,她已经在和弘文帝的权利斗争里,彻底败下阵来,或者,彻底收敛了昔日的女主天下狰狞面目。

不料,一切峰回路转。

弘文帝,临终。

大家心里都在打着小算盘。弘文帝死了,对谁最有利?

是这个女人?

她之前的深居简出,放弃权利,念经拜佛,难道都是装出来的?

李欣和朱钧毒杀皇太后一案,尘埃落定才不久;外面沸沸扬扬,明里暗里,都知道是弘文帝指使毒杀的冯太后未遂。

这一次弘文帝临终呢?

冯太后,又在期间起了什么作用?

她的高明的医术,是否是她不肯治疗?

弘文帝一死,依照小皇帝对她的依恋,难道她不是能获得重新掌权的机会?

大家几乎一致认定,此时此刻,最希望弘文帝死的人就是她。

是这个韬光养晦了很久很久的女人——鲜卑大臣们一直没有忘记,她比男人更加坚强的意志,以及那么多死在她手里的王公贵族!

她甚至没有表现出呼天抢地,连表面上的悲哀都没有。

只是坐在椅子上,面上的表情十分麻木,十分冷酷,一直闭着眼睛,没有对众臣说任何的话。

留在弘文帝身边的,只有小皇帝。

廊庑里,大家尽管心急如焚,但是,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被人挑出一丝毛病。

结局3

但是,外面就不同了。

已经有哭哭啼啼的声音。正是,米贵妃率领一干龙子龙女,要来见太上皇帝最后一面,却不得,被拒之门外,一直在低声哭泣。

尽管米贵妃自己不停喝止,想要维护住皇宫的体统,以及自己母仪天下的架势,都没有办法。大家乱作一团,一个个都是心急如焚。

孩子们受到了感染,更是惊吓。

大家不知为了什么而哭泣。

仿佛一场乱世的到来。

嫔妃们,尤其是那些不曾生育的女人,更是哭得厉害——按照惯例,她们有很大的可能,会被弄去殉葬。

这些哭声里,一直本着皇家的虚情假意,大家都分不清,大家究竟哭的是谁的命运。

芳菲对所有的声音,都充耳不闻。

她一直闭着眼睛。

天色,一点一点地黑下去。

如一个人这一生的命运:青春,盛年,暮年……光阴似水,谁也把握不住更多的明天。

不知过了多久,听得老太监魏启元的颤巍巍的声音:“太上皇帝陛下召见四大辅政大臣……”

跪在地上的大臣们都抬起头。

心里,无线震撼,忽然意识到,弘文帝,这是要交代临终遗嘱了。

弘文帝临终了。

但是,大臣们又各有得色,他们都看着旁边的冯太后。

这位太皇太后,太上皇陛下,临终之前,并未召见她!

大家都松一口气,以免与,女主乱政的命运??

北国江山,终究还是在鲜卑人和小皇帝的手里??

芳菲无动于衷,几乎没有意识到群臣们有任何的看法。

此时,竟然下起雨来。

很小,很细,淅淅沥沥的,从廊庑下,一点一点地掉下来,仿佛连天的雨幕,很细的那种雨帘。将整个世界,彻底笼罩。

她坐了很久,四肢都很僵硬。心灵也是僵硬的,冷得不能呼吸了。

也不知道弘文帝到底还能支撑多久。

结局4

只是耳边忽然敏锐地听到一个声音,似是在呻吟——强行压抑的那种悲哀。

她转过头,看着窗外。

从这里看去,只能看到雨幕之中那高大的古松。是玄武宫的风水树,也是玄武宫最有特色的一处景致。

仙鹤古松,外面,是悬崖峭壁。

这里,为何有人叹息?而且,声音那么熟悉。

那么悲哀??

是谁,如此刻骨地绝望?

她霍然站起身,走到窗边。

木格子的雕花窗子那么精细,但是,已经开始故旧了。一如不停来通传的老太监魏启元,他侍奉过的两任皇帝都故去了,唯有他还精在。

芳菲站在窗边。

水珠,反射出倒影。

不知道是窗户的水珠,还是树叶上的露珠。

竟然能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一生:丑丑的小女孩,被拘禁多年的女孩,在深宫里无穷无尽的漫长的岁月……

看着罗迦死了,如今,又是弘文帝死了。

她旁边,忽然传来一声惊呼。

“太后……太后……”

她无动于衷。

唯有红霞和红云,眼珠子瞪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越来越不可思议……此时,她们忽然看到冯太后的头发。

竟然开始灰了。

仿佛是看着灰白下去了的。

眼睁睁地看着。

就如看着一朵盛开过度的花,在眼前枯萎了。

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正当盛年,就已经灰了。

宫女们的惊呼,淹没在嘴里。

谁也不敢说出口。

芳菲依旧无动于衷。

丝毫也不曾感觉到自己灰败了——也许,自从罗迦死的那一天起,就枯萎了;何况,还得经历第二次的死——弘文帝的死。

她甚至连悲伤,都感觉不到了。

四大臣如何的进进出出,她也无动于衷。

一如那阴暗的屋子里,跪了一地的失望。

是的,辅政大臣们,前所未有的失望,跟以前差别太大了。

结局5

但是,还抱着最后的期待。

毕竟,这是北国的基本国策——严禁女主干政。

之前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后,太后,能获得这样的权利。

也不能毁在弘文帝手里。

而且,最关键的是……

弘文帝,并未召见冯太后。

尽管,还有两名亲信大臣。

四大臣,并非都是昔日的鲜卑大臣,而是一半汉臣,一半鲜卑大臣。起草遗诏的是中书令李冲,也是小皇帝的老师。

一员武将,是王肃。

也是太皇太后早年的亲信之臣。

一切,都保证了,太上皇帝驾崩之后,不会出现局面的颠覆或者失衡。

鲜卑大臣们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更令他们意外的是,弘文帝的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仿佛根本就不曾患病,并非是一个病危之人。他看着大家的眼神,还是凌厉的。一只手,一直紧紧地拉着儿子,声音的元气,都还是充足的。

一如回光返照的最后时刻。

“各位爱卿,你们要尽心竭力辅佐小皇帝。”

众臣谢恩:“臣等必将尽心竭力,誓死效忠。”

“今后,但凡难以决断之事,一律请太皇太后裁决。”

……

四周,忽然安静下来。

只有李冲的笔,在纸上划过,一刻也没停下书写,沙沙地,显得格外的清晰,格外的刺耳。和他的人一样,十分沉稳,仿佛没有半点的意外,内心深处,也没受到任何的震动。

只是,写完这一句,他也不禁抬眼,悄然地,看了一眼弘文帝,是以臣子的礼仪。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把弘文帝看得清清楚楚。

恰巧,看到弘文帝的目光,也向自己看来。

他心里一震,却十分坦然。

弘文帝牢牢盯着他那双坦然的眼睛。

许多年了,这是他第一次如此地看李冲——这张和李奕非常相似的脸孔。他忽然想起李奕死的那天,是被腰斩的。因为他和太后的“奸情”。

结局6

李冲的目光还是非常坦然,他内心深处,当然不是没有恨过弘文帝,也不是没有想起过哥哥的死。而且,死的还是两个哥哥。但是,他这些年,一直跟着冯太后,自己的起起伏伏,沉落,都和冯太后有关,几乎和弘文帝没什么关系。

但是,再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弘文帝那种复杂的内心了——就因为了解,就因为知道他的妒忌,所以,才不惊讶于弘文帝现在的安排。

当着众大臣的面,以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的保证,让冯太后,真正执掌了权柄。

他忽然如释重负。

看着弘文帝的目光,变得充满了感激……仿佛是很多人最后的心愿,通灵道长的,李奕的,自己的……奋斗了这一辈子,为的,便是等着这一天,重整江山。

他垂下头,眼眶濡湿。

弘文帝也如释重负,锐利的目光,变得逐渐地释然。看到宏儿,依偎着自己的宏儿,以及那么多年教育他的李中书。

就如李奕一样,到死,都没泄露半个不字——没有对太皇太后的名声造成一星半点的损害。

那是一种绝对的忠诚。

以至于,他把李奕的忠诚,看在了李冲身上。

……

鲜卑大臣们的愤怒之情,可想而知。

有人要说话,试着提醒太上皇帝大人,以为他是临终之前,出现了幻觉——这算怎么回事啊!

他竟然把这么重要的江山社稷,这么大的权利,给了那个女人!

给了他的敌人——冯太后。

这些年,难道他们不是敌人么?

纵然先帝罗迦在世,何等的宠爱冯氏??可是,他都不曾这样对冯氏,而是对她做出了诸多的限制条件,不曾允许她问鼎江山。

只要她抚养小太子。

甚至连殉葬的具体事情,都不曾安排出来!

为何反而是弘文帝?为何反而是她的死敌,如此不顾祖宗遗训?

在这些愤怒里,只有陆泰一言不发。

结局7

在这些愤怒里,只有陆泰一言不发。

只是在惊恐里,想到自己察觉的那个秘密:弘文帝和冯太后的私情!

私情!

这可怕的私情!

无法阻止……甚至,他能敏感地看到弘文帝一直在张望,就算是在吩咐遗嘱的时候,也一直看着廊庑外面,似乎在寻找那个女人的背影。

尽管其他大臣毫无知觉,但是,陆泰却觉得惊弓之鸟,仿佛随时都感觉到了。

小皇帝,本来就是冯太后的亲生儿子。

弘文帝的安排,不足为奇。

他大气也不敢出,头上的冷汗一阵一阵地下来。纵然鲜卑贵族们,投向他的目光,希望他出面时,他却一声不吭。

仿佛已经明白,自己的命运,已经不是捏在弘文帝的手里——已经在冯太后的手里了。

弘文帝却已经不耐烦了。

他的喘息忽然变得急促了一些,刚刚的元气,已经消失。

大家都明白,太上皇帝大人,回光返照的时候,已经过去。

只剩下最后一丝弥留之气。

他挥着手,声音微弱:“你们退下。”

大臣们跪安,陆续退下。

只有宏儿,还依偎在他身边。看着父皇振作精神,他本来已经不那么怕了,但是,此刻看到四周又安静下来,才觉得恐惧,从未消除。

弘文帝的声音十分温柔又软弱:“宏儿,你去请太后……我还想见太后……”

他在最后的时候,要见的唯一的一个人。

宏儿不敢抗命。

在门口,他看到太后。

他几乎尖叫起来——太后,太后……

太后的头发其实并没白——而是一种灰——比白更可怕的一种灰——就如她整个的人,灰心丧气,已经没有什么生气了。

她进去。

儿子出去。

擦身而过的时候,听得儿子的喊声,小小的,怯怯的,但是,她几乎没听到,脚步跨进门槛,才觉得踉跄。

如最后的一面。

结局8

你轻手轻脚地靠近一个人,想和他开玩笑,但是,见他睡着了,你便不想打扰。可是,等你靠近了,用手拨弄他——才发现,他不是睡着了——他是死了!

他已经死了。

背后,门关上。

将她和弘文帝关在一起。

就如这一生的命运,注定了,二人必须在一起。

只是,已经没有共同的路了。

弘文帝靠坐着,眼睛一直落在她的身上——尽管天色昏暗,他看不清,却能感觉到。能感觉到她那种深刻的恐惧和悲哀。

他的心灵,变得前所未有的柔软,竟然招招手,容光焕发:“芳菲……芳菲……过来……”

芳菲奔过去。

几乎是一瞬间,就拉住了他的手。

两只手,都是冰凉的。

他忽然问,声音迷惑,充满了一种暧昧,蛊惑,深情,绝望,期待,又是压抑了很久,埋藏了很久很久的。

第一次, 敢于这样大言不惭地问出口:“芳菲……我爱你……你呢?”

你呢???

你呢??

芳菲泪如雨下,紧紧地攥着他枯瘦的双手,自己呢?那答案,没有任何的思索,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只能点头,嘴唇都蠕动得那么艰难,和喉头的哽咽哭泣一起:“弘……弘……”

仅仅那一声“弘”,他甚至都不用听后面的了。

他微笑起来,整个心灵都在燃烧。

忽然伸出手,紧紧地将她搂着:“芳菲,我知道……我其实一直都知道……”

她也抱着他。

用了全身的激情。

手却在枯萎。

迅速地枯萎。

这一瞬间,连悲哀,连哭泣,连罗迦,连宏儿……统统都忘记了。

只有弘文帝的脸,只有这一张枯寂到了极点的脸,和他的干枯的手,是他临终前的最后一个问题。

他竟然问这个问题。

临终的时候,他只是要一个答案——才能伴随他此后,千年万年的幽冥岁月。

——————今日到此。即将大结局。敬请期待,谢谢大家。

结局9

他竟然问这个问题。

临终的时候,他只是要一个答案——才能伴随他此后,千年万年的幽冥岁月。

终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他非常满意。

就如他早就知道的结果——有些事情,不必说出来,内心深处,也能感受。所以,他非常满意。

芳菲泪如雨下。

也许是滚烫的热泪滴在他的脸上。

弘文帝的眼神更加清醒。

将她的脸庞也看得更加分明,甚至她的已经开始纷乱的头发——灰了——她的已经开始灰下去的头发。

就如她这个人。

这么多年的忧心的岁月。

爱不成,恨不成,一心一意,便只能在儿子身上,在一个国家身上……这些,本不该是一个女人所为。她只应该,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素手添香,看书,习字,打猎……做一切她最喜欢的东西。

此时,没可能了。

她再也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