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去死 作者:那多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书号:978-75448-27850

定价:28.00元

内容简介:

痴迷那老师作品多年的书迷们策划了一次旅行,他们好奇于那老师对犯罪心理的描写为何如此敏锐。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确信”,他们在背离现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那老师也险些被狂热粉丝们精心布下的陷阱所迷惑,一度以为自己在失忆的五年中变身为“杀手”。他以为是复仇者归来,拉他踏上了这趟死亡之旅。对真相揭露的恐惧让他无法承受,然而最后的真相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作者简介

★那多最新悬疑作品,十年作品总销量超100万册

★中国最著名悬疑作家的精神自杀书,一群高智商粉丝与悬疑作家的极限较量

★既然你有勇气翻开这部小说,我就好心把你的记忆撕开。现在,你愿意随我来吗?

我是一个悬疑作家,我写杀人。这趟旅途开始之际,我就觉得阴云密布。可我仍旧没想到,它竟真的通向死亡。

一个悬疑作家会杀人吗,一个悬疑作家被人杀的时候内心作何感想?

在踏上这条路之前,我自己仍有好多不确定。

现在,你愿随我前往么?

媒体评论

作家那多的作品永远都是别具一格的,令人在震撼的同时反思自身,这正是其他国内悬疑作家所不具备的优秀素质。

——《北京晨报》

那多是国内最具潜力的悬疑作家,他的才华令人震惊。

   ——《山东商报》

那多的才华令人震惊,他是目前国内悬疑市场上呼声最高的作家之一,与蔡骏并称中国悬疑小说的两大希望。

——《今晚报》

悬疑小说作家那多是近几年来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作家。

——《京华时报》

谈到本土悬疑小说,就不得不提到以“灵异手记”成名的那多,他将是卫斯理继承人的不二人选。

——新浪网

本土悬疑作家之中,很少有能够将各种知识巧妙的运用到小说之中而令读者感受到快乐的作家,那多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腾讯网

作家那多成功的用自己的作品吸引了一代人的眼球。

——网易

楔子

这是最后的小说,所以我想要她不同。

有一些亡者留下的图片,这使我不必写那么多。我已疲倦,无力,垂死。

这些图片和世上大多数的同类一样中庸,只因它们揉杂了美与丑。你要领悟,最残忍的,总是与最光明的纠缠在一起。若你的眼睛只循着光明去,便是伪善。

我游走在光与暗之间,我通晓犯罪的艺术。既然你有勇气前来阅读我的小说,我就好心把你的皮撕开,让你看见淋漓的血肉。

先从左手手背开始?

你会痛吗?写到这里,我忽然笑了,下意识的嘴角牵动。这正是我吸引你的原因。

我是中国最好的悬疑小说家,我写杀人。很多人搞不清悬疑和推理的区别,我告诉你,区别就是悬疑不单是杀人,还需要些其它佐料。就我而言,佐料就是嘉峪关、敦煌、鄯善、库尔勒、和田、喀什这些地方混合在一起,发酵出的一切东西。我熟悉西域文化,或者假装熟悉。

但我希望一路跟随我至此的读者,比如你,已经有了最基本的智力,可以剔开佐料,看见下面的东西。那就是杀人,那只有杀人。

各种各样。过失或蓄谋,疯狂或冷静,杀父杀子,杀兄杀妹,杀所爱之人。

了解人可以怎么死,了解人为什么要死。这是最大的隐秘。

这是我最后一次教你。

第一章 前夜

又要再走一次丝绸之路。确切说,是丝绸之路在中国的主要部分:自嘉峪关开始,喀什结束,四千公里。

一个商业活动,对方是某功能性饮料。承接活动的广告公司,有一名策划是我的死忠读者。旅程会剪成几分钟的宣传片,在与我约定的时间传上网络,即我下本新书的宣传期,这样两相宜。此外还得在新书中提几笔。我提醒策划小姐,我是个写杀人的,谋杀者才会需要功能性饮料,这可以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状态,更变态的精神去做那些事情。结果对方不为所动,于是我就答应了,只要能保证我对那个世界的完全操控力,何必拒绝这一笔钱。看来有的是人能看清楚世界的本质:邪恶更具力量,多么甜美的诱惑。

“老师,到时候顺道帮我们上几堂西域文化课哟。”电话的声音柔且糯,让我开始想象她的嘴唇和说话时微微振动的脖颈。

“我更擅长讲杀人的故事。”我摸着喉节,微笑着告诉她。

然后事情就发生了。

这是临行前两天。我挂了电话,打开电脑。电脑开始自动杀毒,设定好的,每周一次。这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我刚开始写作时置的这台电脑,至今已近十年,曾经的顶级配置现在开个机都需要两分钟。但这台机器天生带着古旧和阴暗的气场,长方匣子里隐藏了无数杀人的细节,在我端坐于前时慢悠悠从金属缝隙里嗡嗡嗡盘旋出来。我希望它能多陪我段时间,至少再撑五年吧。

居然有毒,且很顽固,软件跳出一行提示,问我是否要把文件彻底删除。

我下意识地要点“是”,随即停下了。

这个文件我没见过。

当然电脑里有数十上百万的文件,我认得的只有万分之一。我不需要认识它们,我只要它们为我工作。但这个文件躲在隐藏文件夹里,文件夹的名称是“记忆”,显然有这样名字的文件夹不可能是哪个软件自动生成的,而我并不记得自己曾经创造过这样一个文件夹并把它设置成隐藏。

有问题。

我找了个扔着不知几年的空白U盘,把“记忆”拷进去,然后把U盘设置成只读,随后再次启动杀毒软件,把它从电脑里安全地删除。

然后我点开了U盘里的“记忆”。

“记忆”里一共有五个文件,出问题的是个名为“时间”的WORD文档。我把它打开。

时间:1994~1999。应该忘却的记忆。我把它们锁起来,但钥匙还在手里。别去寻找。别去寻找。别去寻找。

就只有这么点内容。

但却让人背脊一点点凉起来。

这分明是我的口气!

1994~1999?

任何一个对我有丁点儿了解的人,都知道,我有五年的记忆失落了。对我的读者来说,这可能更增加神秘感,他们对此津津乐道,猜测我在这五年里做了什么。

这的确颇具传奇性,少年在高一暑假的一天出门再未归来,直到五年后在玉龙河边的一棵槐树下醒来。此后做过快递、门童和图书发行,2003年以一部充满淋漓西域风情的《古井、眼珠、牙》成为当年中国最畅销的小说,此后每年一部,2008年《流浪着死去》在日本引起轰动,反过来终于奠定在中国的地位。讽刺,却也符合人性。

让我暂时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表述人们的猜测。少年在还未到中年的年纪,就被他的读者捧为大师。他面容沧桑,戴着副白手套,仿佛一位随时随地准备解剖尸体的法医,性情时而内敛时而外放,可称古怪,难以捉摸。有恶评者说,他的一言一行全是作秀,包括所谓的失忆五年,都是假造出来,为自己添一道神秘的光环。也有人说,他时常宣称,只有杀人者才了解杀人者,也许他正是一个杀人犯,才能写出如此凶恶的小说。当然更多的读者则相信,失落的五年对他在悬疑小说上的成功至关重要,那五年里他必定经历了离奇的冒险,他每一部小说的灵感,都是潜意识中那部分记忆一点点涌动复苏的结果。总之,所有人不得不称认,他是一个传奇。

我还是我。

1994~1999?这正是那五年!

我看了一眼文档的最后修改日期:2002.8.9。

文档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这是最早的一个,接下来的是2002.8.10。文档名是“在嘉峪关”。

点开,提示要输入密码。

我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儿,输入了一到八。错误。输入了“19761225”——我的生日,错误。减到六位“761225”,进入。

三五千字,不算长,超短篇小说的篇幅。我一口气看完,站起来点了枝烟,然后回到电脑前,点开第三个文档“在敦煌”。又需要密码,照之前的输,却不对。

我输了一个常用的密码——我的邮箱密码。错误。

我自嘲地笑笑。

却没有再继续试下去。

先前打开的文档里,是一篇以《在嘉峪关》为名的小说。一篇讲杀人的小说,有些没头没尾,但足够精彩、淋漓、有杀气。就像是我写的。

真像是我写的,功力与我当然有差距,但与写《古井、眼珠、牙》时的我比,正相仿佛。

好吧,我承认,如果不是我的确没写过这样一篇棒小说,简直自己都要分不清楚。鼓掌,那莫名其妙的吊诡作者真有天分。

有意思的是,2002年的8月,我正在写作那部一鸣惊人的《古井、眼珠、牙》。

这不是巧合,我不相信巧合。

两天后我就要出发,第一站便是嘉峪关。在此之前,我得把这不知什么时候钻进我电脑里的狗屁玩意儿解决掉。

但也不急在一时。有张有弛,有缓有舒,这是我小说的节奏。

也是杀人的节奏。

晚上我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六点醒来。我给自己做了煎蛋和火腿肠,煮了一杯榛子口味加奶咖啡,拿出张A4纸,在上面写下所有可能会是密码的数字。

我写了三十九组。然后打开电脑,开始一一试过。

第二章 在嘉峪关

太阳慢慢落入深渊中。我想那就是我,正投向冰冷的黑暗,混沌里已有一张大网,等着把我勒住。

那几篇锁着密码的怪异小说并不是网,只是诱饵。

我已经吞下了,连饵带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