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怪阿姨的地雷~~

第二十六章

崔湛思来想去,决定出去走一圈。

这几日他一直留在家中,并不曾出去过,外头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无从得知。当初阿妹与赵家三郎的事情他是最后一个得知的。原以为阿妹经过赵家三郎的事情,在情之一字上会变得谨慎,可从方才阿妹的表现看来,似乎有些不妥。

“大郎要去哪儿?”

阿宇的声音蓦然响起。

崔湛道:“出去走走,你不用跟着了。”

阿妹给他挑了个陪读,不得不说的是,阿妹的眼光是极好的。他以前也见过阿宇几面,倒也不知阿宇如此机灵,仿佛他皱个眉头,他也知道他在想什么。

阿宇应了声。

崔湛从后门走出,绕过小巷,他走到了大街上。太阳初升,大街小巷渐渐变得热闹。西巷口卖包子的大爷见到他格外热情,吆喝道:“崔家大郎,肉包子要不要?”

崔湛说:“我阿妹可有在这里这儿买肉包子?”

“没有,要不要买包子?”

崔湛道:“来五个肉包子。”

“好嘞。”大爷动作利索地装好五个包子,递给崔湛的时候,又笑道:“难得见大郎出门,送你一个馒头。”

崔湛道了声“谢”。

大爷似是想起什么,又说道:“以后大郎飞黄腾达了,可不要忘记张老叟的肉包子。不过以后大郎恐怕也不会留在樊城了吧。你们家的大姑娘得了贵人赏识,又得鬼神庇佑,将来定有个锦绣前程。当初我第一眼见到你家阿妹,就知道她是个不得了的姑娘,以后断不会留在小小樊城里的。我张老叟看人就没看错过,瞧瞧现在。来来来,多赠你两个肉包子,我们樊城能出现飞上枝头的人物实在难得,以后若有机会还请大郎在大姑娘面前替我多美言几句。”

大爷的话匣子一开,便收不住了。

“若能今生能去燕阳城卖一回包子,我张老叟也不枉此生了,燕阳城这么多贵人,一想到…”

张老叟说得兴奋不已。

崔湛的眉头却是皱了下来,等张老叟一说完,他付了钱立马转身。不过,崔湛并没有回家,他去了茶肆。茶肆里是最能打探消息的。

.

小半个时辰后,崔湛从茶肆里走出。他的一张脸青黑青黑的。

他疾步往家中走去。

待崔湛回到家中时,已经到了晌午时分。阿宇说道:“大郎总算回来了,老爷和夫人还有大姑娘都等着大郎用午饭呢。”

崔湛直接绕过阿宇,大步冲向屋里。

“阿爹,阿娘,大兄回来了。”崔锦笑吟吟地站起,不等崔湛开口,她便迎了上去,挽住崔湛的胳膊,“大兄去哪儿了?爹娘都在等大兄吃午饭,今天午饭珍嬷做了大兄爱吃的菜。”

崔湛刚想说什么,崔锦又说道:“等饭后,阿锦有话与大兄说。”

崔元此时道:“好了,都坐下来吧。”

林氏吩咐道:“珍嬷,开饭了。”

一家四口坐下后,崔湛瞅了崔锦一眼,见她笑意盈盈的,心里头不由愈发担心。这次可不是赵三郎,而是燕阳城的贵人!嫁给赵三郎还能当正妻,嫁给谢三郎莫说是正妻,连贵妾也当不了!

思及此,崔湛又不动声色地瞄了自家阿爹一眼。

阿爹每天都要出去买酒喝的,他难得出门一回,连张老叟都能拉着他说家常,莫说是阿爹了。崔湛只觉头疼,阿爹太过宠着阿妹,赵三郎也就罢了,谢五郎是什么人?怎么能由着阿妹乱来?

崔元自是不知崔湛在想什么。

一家人齐齐整整地用午饭,他喝上几杯小酒,身旁美娇娘,儿女聪慧乖巧,人生最得意的事情也莫过于如此吧。

半个时辰后,午饭吃完了。

崔锦唤珍嬷收走了碗筷。

崔湛目光灼灼地看着崔锦:“阿妹想与我说什么?”

她含笑道:“大兄莫急。”说罢,她站了起来,往后退了数步,忽然跪了下来。

林氏惊讶极了,“阿锦,你…”

崔锦磕了三个头。

她抬起头后方轻声说道:“阿爹,阿娘,大兄,阿锦有一事要说。”

崔湛眯起眼。

是了,当初阿妹想嫁给赵家三郎的时候,也是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时候,用过饭后便跪下来了。

他冷声道:“不许!不行!不能!谢五郎是什么身份,你是什么身份?你岂能嫁他?莫非你忘记我们崔家的家训?不许为妾!也不许纳妾!阿妹,你应承过为兄什么?如今被谢五郎一哄,你便将为兄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了?阿妹,为兄对你很失望。”

崔元瞥了他一眼,道:“急什么,先让你阿妹说完。”

他只好噤声。

崔锦这时才缓缓开口,说道:“阿爹,女儿并没有忘记家训,也一直谨记着家训。当初赵家三郎的事情,是阿锦一时糊涂,可那事已经过去了。阿锦已经吸取教训,万万不敢再犯了。如今与燕阳城的贵人,也并非是外人所说那般。阿锦懂得分寸的,也知自己是配不上贵人,更不可能与贵人结秦晋之好。且阿锦此时也没有那样的心思…”

崔湛不由一怔。

“接下来的数月兴许还会有很多的闲言蜚语,但是还请爹娘和大兄放心,闲言蜚语仅仅是闲言蜚语,阿锦懂得分寸,也有自己的理由。”

说罢,崔锦伏地一礼。

林氏心疼女儿了,道:“说话便说话,好端端的,跪下来作甚。地凉,快起来。”

她扶起了地上的女儿。

崔元沉吟了半晌,方问道:“贵人因何看重你?”

崔锦回道:“兴许是因为贵人山珍海味尝得多了,偶然见到山间野菜便想换换口味。”其实到现在为止,她也不明白谢五郎到底因何而看重她。

想到今早谢五郎在马车里所说的话,崔锦就忍不住咬牙切齿。

崔元道:“我明白了,就如以前我与你说那般,无论你做什么,阿爹都支持你。”

崔锦弯眉一笑。

“多谢阿爹。”

林氏道:“虽有闲言蜚语,但有你爹应付着。”她叹了声:“本来我也只想你当个安守本分的闺阁女子,可如今我也想开了,就是你外祖父那儿有些棘手。”

外孙女跟贵人扯上关系了,原本没怎么来往的娘家也派了人前来打听。

林氏含笑道:“不过这些事情都不是大事,我自会应付。”

“多谢阿娘。”

崔锦看向崔湛。

听了崔锦这一番话,崔湛自是晓得方才误会了崔锦。崔湛扭捏了下,说道:“爹娘都如此说了,为兄也不能说什么了。你既然懂得分寸,那为兄也信你。”末了,他又添上一句,强调说:“不许喜欢谢五郎。”

“扑哧”的一下,崔锦笑出声来。

“好好好,我答应大兄。”

崔湛满意地点头。

.

家中小会一散,崔湛回了厢房看书。林氏有些乏了,准备歇一歇。崔元带上一壶酒往书房走去,刚走几步,崔锦追了上来。

“女儿还有一事想私下里请向阿爹请教。”

父女俩一道进了书房。

崔元坐下后,便说:“说吧,你想知道什么?”

崔锦开门见山道:“女儿说了,阿爹可莫要生气。女儿想知道汾阳崔氏的事情。”果不其然,汾阳崔氏四字一出,崔元面色微变。

崔锦连忙道:“其实并不是跟汾阳崔氏有关,而是秦州崔氏。小时候阿爹曾经说过,阿爹的三叔因为犯了错被逐出崔家,后来他自立门户,自称秦州崔氏。”

崔元问:“怎么忽然提起这事?”

崔锦笑吟吟地道:“阿爹,女儿好奇呀。”

见女儿笑得眉眼弯弯的,崔元压根儿不知怎么拒绝,只好道:“的确是有一位这样的亲叔,当初他在秦州还得了秦南王的赏识,本家当时也有些后悔的,但你的叔父性子高傲,不愿回本家。如今你的几位阿叔也有官职在身,你有个堂姐还成了秦南王妃,算起来在秦州也是高门大户。”

想到这里,崔元只觉自己比起当年的三叔,委实差得远了。

不过也罢,人各自有命。

如今他有儿有女,也该知足了。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来了!!!

第三更约摸在五点左右!

你们猜阿锦要做什么!!

谢五郎:我有种不好的预感,感觉后妈要和老婆联合一起来坑我!求助,怎么办,该等着被虐还是反虐,在线等!

第二十七章

转眼间,阿宇在崔家已经待了大半月。

他在崔家过的日子远远比以前要好得多,有一片屋瓦遮风挡雨,不愁吃穿,偶尔大郎还会教他识字,这是他以前从来都不敢奢想的。

在崔家,他只要侍候好大郎,并且办好大姑娘吩咐的事情便可以了。

而两位主人都是好说话,也不会刁难自己。

不过是短短大半月,阿宇便觉得自己长了肉。

他坐在屋外的矮凳上,看着不远处已经开始发芽的枣树发呆。一盏茶之前,大姑娘进去跟大郎说话,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门关上了。

阿宇晓得是他不能听的事情,索性搬了张矮凳坐得远远的。

又过了两柱香的时间,厢房的门终于开了。

阿宇立即站起来。

只见大郎送着大姑娘出来,兄妹俩有说有笑的,蓦然,他迎上了大姑娘的目光。他连忙咧嘴一笑,“大姑娘好。”

崔锦含笑道:“我方才与大兄商量了下,借你用几日。你且跟我来。”

阿宇应声,跟着崔锦走到了枣树下的石桌。

崔锦说道:“这半月以来,大兄教你识了不少字吧?”

“回大姑娘的话,大郎宅心仁厚,教导小人识字,小人感激不尽,唯有认真仔细学之,方能报答大郎与大姑娘的恩情。”

她听了,不由笑道:“看来你学得不错,如今我有一事要你去办。”

阿宇站直身子。

“小人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没这么严重,只是小事,但是要办好的话还是需要一些耐心的。”她取出十金,道:“今日你便启程去秦州,这十金,你用五金置办两套好衣裳。到了秦州后,你好好与当地的人结识,记得先打听下,要挑嘴碎的人,然后不经意地与他们说起樊城崔氏被鬼神庇佑一事,当时情况如何定要说得活灵活现。待十金用完,你便可以回来了。”

阿宇点头。

“是,小人明白。”

.

阿宇出发后的第二日。

崔锦见墙角的野花开了,偶尔还要大雁飞过蓝空,带着盎然春意。这段时日她过得风平浪静,谢五郎没有再传唤她,她也极少出门,在家中作画看书,倒也舒心惬意。

用过午饭后,崔锦让阿欣搬出画案,摆好画纸,画墨也磨好了。

她洗净双手,准备作画。

她渐渐发现一个诀窍,并非是每一幅画都会窥视将来。但凡有人在她身边的时候,画作便仅仅是画作,它不会有任何改变。

崔锦很是欣喜。

她觉得上天赐予她的神技像是有灵性一般,仿佛这仅仅是自己与上天之间的小秘密,甚至有时候,她会觉得自己当真是为鬼神所庇佑的。

“大姑娘今天要画什么?”

阿欣在一旁问道,她说这话时有几分兴奋。以前大姑娘都不让她在一旁观看的,说是扰乱她的心神。她特别喜欢看大姑娘作画,尤其是大姑娘专注的神情,总让她觉得自家大姑娘美如画。

崔锦蘸了墨,微微沉吟。

“还没想好。”

阿欣笑吟吟地道:“大姑娘您看,枣树上有一对鸟儿,不如画鸟吧。”

崔锦笑道:“也好。”

狼毫一挥,素白的画纸上渐渐出现了一对鸟儿,画得活灵活现的。微微一顿,崔锦又添了一颗连理枝,最后郑重其事地盖上自己的印章。

待画墨一干,元叟蓦然疾步走来,神色慌慌张张的。

“大姑娘,不好了。”

崔锦气定神闲地道:“阿叟何必惊慌?有事且慢慢说。再大的事情也总有解决的法子。”

元叟听后,顿时咳了咳嗓子。

他镇定下来,说道:“大姑娘,有一队人马抬着箱子往我们这边走来了,老奴认得是前段时日来过我们家的贵人的随从。周围的街坊们都在看热闹呢。”

阿欣上次听了崔锦一说,便知崔锦没有嫁谢五郎之意。此时,她不由担忧地道:“大姑娘,那…那这该如何是好?贵人莫非是要给大姑娘送东西?现在如此招摇地过来,街坊们肯定知道贵人对大姑娘有意了,若是到时候贵人离开樊城,不带走大姑娘,那樊城里也无人敢娶大姑娘了呀。”

崔锦也不慌,不紧不慢地道:“阿叟,你将大门打开,就在门外候着。”

说罢,她又吩咐阿欣。

“你与阿叟一同出去,表情快活一些。你是我的侍婢,你的一言一行便是表明我的态度和看法。记得了,切莫表现得紧张,要露出理所当然的模样,嗯,稍微有点趾高气昂也是可以的。最后…”崔锦卷起画案上的画纸,“你将此画转交给贵人的随从,便说是我无以回报,唯有投桃报李,以画送之。”

“…是!”

崔湛从厢房里走出,看了眼外面的动静,又看了一眼胸有成竹的崔锦,转身回了厢房。

.

约摸有小半个时辰,崔家的大门终于关上了,隔绝了外头灼热而又羡慕的视线。

元叟松了口气。

“方才真是紧张死了,这么多人盯着老奴,还是头一回。”

阿欣也拍拍胸口,说道:“大姑娘,奴婢依照您的吩咐,得意洋洋地将贵人所赠的箱笼都收下了,并且悄悄地将大姑娘的画转交给了贵人的随从。”

崔锦侧着头,问:“他们可有说什么?”

“只说了,一定会转交到郎主手里。”

崔锦微微一笑:“阿欣,你做得很好,以后也要如此。”说着,她吩咐道:“阿叟,将三个箱笼都打开来吧。”

元叟应声。

三个箱笼次第打开,这一开险些晃瞎了阿欣的眼睛。她一双杏眸瞪得好似铜铃,嘴巴也张得可以塞进一个鸡蛋了。

她忍不住惊呼道:“苍天呀…”

贵人好大的手笔!

一箱锦缎,一箱首饰,还有一箱香料,里头随意一件足够普通人家半年的开销了。阿欣艰难地合上了嘴巴,傻乎乎地看向崔锦。

然而,崔锦面上并无震惊,仿佛眼前这三个箱笼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物。

她仅仅是轻笑了一声。

“果然燕阳城来的贵人不差钱,这么大的手笔。”

阿欣猛地点头:“是呢是呢,好大的手笔!这些首饰莫说是赵知府家的千金,恐怕连郡守的千金也没有呢。还有还有,大姑娘,您瞧瞧这匹锦缎,这桃红的颜色比我们这边的铺子卖的桃红要好看得多了,一看就知道哪个才是质地好的,要是制成衣裳,再戴上首饰,熏上香料,大姑娘一定是樊城里最美的姑娘。”

阿欣说得满脸通红,仿佛此时此刻崔锦便已着华裳,戴珍宝,娉婷袅娜地站在她的身前。

她充满了憧憬之色。

此刻她早已被绫罗绸缎珠宝珍品迷花了眼,把刚刚会因此而产生闲言蜚语的忧虑忘得一干二净。这么多贵重的东西,还都是女儿家所喜欢的,只要是个姑娘都会欣喜不已吧。

“大姑娘,您瞧瞧,这支含珠绿松石步摇也很好看,珠子这么圆润这么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