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味,我的人生只过了不到六年,对于人生五味体会不出,所以我的作文失去了真实”

孔老师温和的道:

“坐下吧,所以说,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虽然高于生活,但是它的基础还是要真实可感,许徐同学的作文,语言和修辞甚至标点都没有一点错误,可是我还是不能给她满分,因为她的故事虽然华丽,却无法打动我,相比之下郭伟同学写的酸甜的友谊,我更感动”

郭伟悄悄伸手捅捅前面的两人,得意洋洋,不过期中考也确实巩固了三剑客的地位,而三人的友谊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正文 话说世界真的不大

期中考后,天气也正式迈入秋季,而许徐家的新居,也基本收拾完毕,找了个周末,韩张两家一起帮忙,正式搬入了小区,行李都很简单,家具也是王阿姨找了家具厂的熟人定做的,钱花的少而质量却很棒,这个时代,是一个有关系就有一切的时代,而且个体以及民营刚刚起步,国有企业仍是经济的主流,所以只要有关系,可以花很少的钱,弄到超价值的东西。

即使如此,一次的乔迁之喜也令许徐家的存款基本用光了,虽然爸妈如今的工作都稳定,福利也不错,但是仍然买不起奢侈的家用电器,例如妈妈眼馋很久的电视机,偶尔听到爸妈在精打细算的想挤出钱来,许徐就感觉有些酸涩的难过,不过日子总比前世要好太多,所以在许徐新家的温居宴上,当王阿姨再次有些为难的提出来,小吴希望许徐继续做他服装模特的时候,许徐动心了,王阿姨道:“小吴说了,也会找其他的模特,但是许徐广告的效果太好,他已经协商好了,以后一年也不过只有四次,而且只照些代表性的,会把许徐的脸做模糊处理,保证不会被被人认出来,他说许徐的镜头感和气质太好了,很难再找到”

几个大人不禁暗暗考虑起了这个可能性,许徐看了看偌大的房子,空旷的大厅,眼中划过一丝晶亮,韩致远在她对面坐着,小丫头的表情和目光他立刻就明白了,看了她一眼道:“我支持,既然时间不多,而且做了模糊处理,应该对许徐的生活够不成太大的影响”

张校长道:

“如果能这样,我也无话可说,不过一切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才可以”

梁书怡怜爱的摸摸许徐的头道:

“如果你想,就去吧,多接触时尚的元素,对你将来也有一定的好处”

王阿姨暗暗松了口气,心道给小吴做说客还真不简单,想起了一件事道:“其实电视台原来还打算找许徐做一档儿童节目的,是我从中间就回绝了,毕竟她太小,我和老张的观点一致,娱乐圈还是不要进最好”

韩校长想起了前几天的期中考,不禁笑道:

“多接触些事情,我们许徐也好体会人生五味啊”

众人一阵讶异,韩校长于是把许徐作文的事情说了出来,众人都是一阵大笑,张世杰道:“小许徐你们这个期中考的作文题够刁钻的,难为你还能写的出来”

许徐轻描淡写的说:

“写不出来也要写30分啊”

王阿姨很快就给小吴打了电话,估计是换季的时节,也是有些急迫,所以就定在了下周日,还去电视台拍照,小吴是个成大事的,转天就命人给许徐送来了许多新样式的秋冬装,整整装满了两个衣柜,许徐不禁暗暗叹息,真是太浪费了,自己能穿这些的时间不多,不过心里还是非常雀跃的,毕竟是女孩子,对漂亮的衣服有一种无法控制的热爱。

自从搬到新家,许徐回家住的时间多了起来,和在韩家的时间几乎平等了,韩校长夫妇也没什么意见,毕竟离得很近,晚饭许徐还是在韩家吃的机会多,因为李阿姨的手艺实在太好,另一个原因是致远,大概是得了夏老师的吩咐,即使许徐不太喜欢钢琴,还是坚持教她指法,和一些容易的练习曲,偏偏许徐的领悟力确实太好,上手也很快,所以晚上,除了练字,练琴也成了许徐的必修课,好在致远并不硬性的规定,只让她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练习,所以许徐还能接受。

许徐家住的三楼一共有三户,除了许徐家和张家,另一户也是个两居室,一直是空着的,周六的早晨,致远来接许徐,陪她去吉他班学习,两人一开门,正和对面来看房子的一家三口,迎面撞到,看清了三口的样子,许徐不禁一愣,何谓冤家路窄,这就是正解,站在对面的一家三口,父母都很体面,父亲穿着和许徐爸爸一样的警服,手里牵着的小女孩,正是和许徐有过短暂接触,非常不对眼的沈妍,许徐顿时有一种世界好小的感觉,兜来兜去,又和她遇上了,而且还成了邻居。

沈妍还是一如既往的高傲,大约没有许徐的打击,她又找回了自己的信心,许徐和韩致远还没说话,沈爸爸却笑着走了过来,目光扫过致远,看向许徐略略迟疑的道:“你是许宏业同志的女儿,和我们家沈妍曾经做个同班对吧”

许徐眸光一闪,很礼貌的一鞠躬道:

“叔叔阿姨好”

致远也微微点点头,沈爸爸的爱人走过来,目光毫不含蓄仔细上下的打量了许徐和致远片刻,只一面,许徐就知道,这是个势力的女人,虽然漂亮时髦,可是却透着浅薄,大概觉得许徐的穿着很寒酸,许徐今天穿的仍然是市一小的校服,所以只不过打量了几眼,就不耐烦的道:“走吧进去看看我们的新家,还要去根据尺寸买新的家具去呢,和两个孩子有什么可说的”

沈爸爸脸上浮起一丝尴尬,韩致远轻轻瞟了他们几眼,牵起许徐的手道:“走吧,不然要迟到了”

许徐冲那个看似很和蔼的爸爸摆摆手,和致远下楼去了,沈妍爸爸等到两人下了楼,才有些生气的道:“月芳你怎么能这样,毕竟是邻居”

看了沈妍一眼,严厉的道:

“你也是,很没有礼貌,你比人家大三岁多,又曾经是同班同学,干嘛不理不睬的”

沈妍低头不说话,半响抬起头赌气的道:

“我讨厌她,不过就是攀上了校长才能跳级的”

沈爸爸摇摇头道:

“我可听我们局长说过几次了,许家那个丫头可不一般,实力不容小觑,如果是靠关系,难道她的成绩能继续保持优秀吗,你说这次期中考,她考的如何”

沈妍脸色有些难看的低下头一言不发,爸爸开门走了进去,回头看了女儿一眼低低的叹道:“有时候别人确实优秀,也要有面对的勇气,毕竟谁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看那个孩子不错,内敛安静,优秀还懂礼貌,以后既然是邻居了,你多和她学学也是好的”

沈妍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可是对于爸爸还是有着本能的听从,所以不情不愿的点点头,沈妍的妈妈叫李月芳,在铁路工作,轻松又体面,出身却不高,所以有些小市民的劣根性,沈妍的爸爸在公安局混的风生水起,如今是市局政治处的主人,很有实权,也因此,才能在这次调房中占了先机,分到这个两居室,对面许家的背景,他比谁都清楚,毕竟局长这次亲自发话下的批条,他这个主管能不领会领导的精神吗,李月芳里外看了一圈满意的道:“这里的房子就是好,房型多合理,就是厅小了些,你不是说301比这个要大一些吗,怎么不要那间”

沈爸爸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道:

“如果我要了那间房子,也许明天我的工作就要调动了”

李月芳不禁一愣道:

“你不说对面是个小片警吗,照顾复员军人,才有了他的份”

沈爸爸叹口气道:

“那不过是台面上的话,别说市局,就是分局的复员军人多了去了,你看那个是局长亲自点名要照顾的,好了,你不懂这些,以后和对面的许家多走动走动,不要一味的看不起人家”

李月芳撇撇嘴道:

“你不说是农村人吗,我和这样的人可是没有共同语言,你别难为我”

沈爸爸不禁摇摇头,夫妻多年,对她的了解甚深,知道多劝也没用,也就住了嘴。再说韩致远和许徐下了楼,骑上自行车,致远才道:“你和那个小女生认识”

“嗯!她是市一小三年一班的学生,学习很好”

许徐含糊的说,致远不禁低低笑了几声道:

“怎么被你打击了,所以才那个样子,真是个心胸狭窄的女孩”

两人说笑着到了少年宫,平常不算拥挤的门口,今天却是人满为患,致远牵着许徐费了些劲儿才走了进去,送了许徐到二楼的吉他班门口,致远把吉他递给她道:“好了我在三楼夏老师的办公室等你,结束了去找我”

许徐点点头,吉他班的老师姓赵,是个三十多岁的男老师,比起前世,教许徐的那个浑身散发不羁感觉的老师,这个赵老师非常的正规,对指法要求也很严格,对许徐很照顾,大约整个班里她小的离奇而有弹得最似模似样的缘故,赵老师喜欢弹乡村民谣,每次课后,总是要弹上一曲给学生们听,那种恬然的曲风,是许徐前世最喜欢的。

下课后,赵老师很负责的提着许徐的小吉他,亲自送了她上楼,还没走近夏老师的办公室,就听见旁边的教室传来一阵咚咚咚节奏鲜明的鼓声,赵老师不禁笑道:“看来夏主任今天兴致很好”

说着推开教室的门,许徐跟着他走了进去,里面打鼓的夏老师和平常的严谨绅士完全不同,虽然穿的依然很正,可是那种飞扬的激情却令他瞬间仿佛是个少年,韩致远站在一把电子琴前面跟着他的节奏弹着,两人配合的天衣无缝,许徐险些以为,自己回到了前世的表演现场,一阵激烈明快的鼓点后,一曲结束了,夏老师抬头看见许徐和赵老师笑道:“好久没这么痛快了,如果加上赵老师的吉他,就更完美了,那天咱们试一试”

赵老师笑着点点头,把手里的吉他放在桌子上,冲着韩志远调侃的道:“你的宝贝妹妹我可是安全送回来了”

致远急忙一鞠躬道:

“谢谢赵老师”

赵老师笑笑的出去了,韩致远想起来门口的喧闹,不禁问道:“夏老师今天少年宫怎么这么多人?”

夏老师走到窗子,向下面看了看道:

“书法协会要举办书法大赛,在这里报名,这次很不一样,除了荣誉外牵扯到加分的问题,还有奖金也不少,打破了历年的惯例,所以家长们才蜂拥而至,哪里这么容易,我看存侥幸心理的人居多,除了实力,运气也要好”

韩致远看了许徐一眼道:

“这个和运气有什么关系”

夏老师道:

“这次搞的很大,市里的前三名要去北京参加全国的决赛,初赛还好,据说复赛是抽签形式的,书法的流派那么多,如果抽到自己不擅长的,岂不就很遗憾了,大赛的旗号是百家争鸣,流派纷呈,所以很有难度,除了实力也要运气,这个你问梁老爷子最清楚了,这次市里决赛的评委会主席是他老人家的弟子”。

正文 元旦的旧日重现

回到韩家,一进门,除了干爸干妈,梁爷爷也赫然在座,看见他们回来,梁爷爷微微一笑道:“小许徐你真的比国家主席还要忙碌啊,学这么多东西不累吗”

许徐摇摇头道:

“趁着有机会和时间,我想多丰富一下自己,等以后学习紧张了恐怕就没有闲暇了”

梁爷爷点点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年纪小就是好啊,可以有用不尽的精力,对了,我来是为了这次的书法大赛,这次是全国范围的,几个有声望的书法家都会在最后的全国大赛上做评审,我也是其中之一,我想了想,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得到众多名家的点评,对你很有好处,而你的年龄正好可以进少年组参赛,以你的实力进入市里的前三名,应该不成问题,所以我来咨询一下你的意见,想不想参加”

许徐心想,自己这是不是有些卑鄙呀,参见少年组的比赛,不过夏老师好像说过,这个奖金可是不少,想到此,很认真的道:“我想去锻炼一下,即使得不了冠军,也可以去去欣赏各位名家的墨宝”

梁老笑道:

“全国冠军我不敢保证了,进入全国的决赛估计不成问题的,不过除了柳体,平常你也要看些别的碑帖,最后的大赛可是抽签决定流派的,而不是自己决定,这也是这次大赛的不同之处”

许徐点点头,大赛的规模的确不小,报名后层层筛检,前面不是现场比赛,是把写好的作品送去大赛组委会就可以了,二个月后才会选出够资格的参见现场初赛,所以时间很充足,梁爷爷说真正的全国的决赛,大概要到明年暑假才会进行,所以除了练字多了些,倒是不影响别的。

而再次踏进电视台的许徐,身边除了韩致远,又多了张世杰这个好奇分子,他对电视台有出奇的热情,而且他对拍照很有兴趣,许徐也了解到,他的理想竟然是做一名摄影家,走遍世界各地,用镜头记录所有精彩的瞬间,所以这次他也带了自己的照相机,这个年代能给一个上初中的孩子买照相机,简直不可想象的事情,而张世杰的照相机,还是当时许徐所知道的最好的进口货,理光牌的,当然是胶卷的,不过也很令人羡慕了。

电视台的老付好像又胖了一些,而小吴又换了一辆新的汽车,不过这回许徐就猜不出来了,可见他的生意的确蒸蒸日上,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拍照很顺利,这个时代也没有那么多的花招,所以比上次轻松,而老付极力的游说许徐,让她来录一档儿童的说唱类节目,最后还是致远说,许徐正值毕业班的紧张时期,耽误了学习就不好了,老付这次遗憾的放弃,表示如果以后有时间的话,可以随时找他,而小吴明显的更加财大气粗了,这一次付给了许徐一千元的酬劳,说是除了模特费,上期的服装销量太好,算是答应许徐的奖金了。

一百张十元一张的大团结,放在牛皮纸信封里,真的蛮有厚度的,回去的路上,张世杰调侃的道:“小许徐如果这样下去,你岂不很快就成了富翁,你还要参加书法大赛,我怎么感觉,你像是冲着奖金去的呢‘许徐笑了,瞥了一眼他胸前的照相机道:“你比我富多了,这个东西比的上一台电视机的价格了吧”

张世杰搔搔头道:

“这个是我在外国的姑姑给我的礼物,怎么能算”

韩致远道:

“这毕竟是笔巨款,你要放好了,不然存起来也好”

许徐拍了拍自己的书包道:

“这次我会全部给妈妈的”

韩致远和张世杰对视一眼没说话,心里却有些酸涩,自己从没体会过拮据困苦,可是许徐家,确实称得上是家徒四壁了,张世杰这时才恍然明白了,许徐要当模特的原因,和她相比,自己确实该反省了。一千元对许徐家算是久旱逢甘霖了,在王阿姨的鼎力相助下,许徐家终于买上了一台东芝牌的十四寸黑白电视机,和一辆妈妈可以上班用的自行车,在当时,许徐家也算是小康水平了,而这两样重量级的物品也不过花了六百多块钱,剩下的四百元,妈妈依然还给了许徐让她自己分配,并且略愧疚的说,以后会慢慢的把那六百元也给她存出来。

许徐如今算是小有财产了,加上上次剩下的,许徐的总资产达到了八百元,她留下了一百元,让致远把另外的七百元存了起来,月考过后就是期末考试了,而寒冷的冬天也到了,北方的城市气候干冷,冬天的风刮在脸上真的如刀割一般的疼,不得不说,许徐家住的这个小区的确很高级,在全市大多数的居民还用炉子取暖的时候,这个小区和旁边的干部大院已经通了暖气,使得冬天虽然寒冷,却并不那么难过,不过这个时期真的很冷。

许徐从上到下裹的像是一个冬眠的狗熊,外面是红色的防寒服,脖子上围着粉红色和帽子一套的围脖,脚下是小吴特意让自己的皮鞋厂做的鹿皮靴,即使裹得如此严实,许徐还是觉得冷,不过第一场雪后,许徐还是和致远张世杰在大院里的空地上,堆起了一个个站岗的雪人,虽然冻得手脸通红,但是心情很轻松快乐许徐甚至觉得,瞬间找回了自己遗失了很久的童心,而她和沈妍果然是不对眼的,即使住在对门,两人也从来没说过话,而相反的高傲的沈妍,每次看到张世杰总会乖巧讨喜的叫一声世杰哥哥,令许徐很郁闷,暗想,如果自己也是个小帅哥,是不是待遇就不同了呢。

期末考之前是元旦,对于小学生来讲,除了六一,大概只有元旦是最期盼的节日了,这一天可以彻底放松不用上课,连孔老师都褪去了平日的严肃,和悦的和同学们一起布置教室,郭伟负责采购,物资匮乏也没什么可买的,不过是汽水、瓜子、以及橘子和苹果一类的东西、说是联欢会其实说茶话会更贴切,每人必须表演一个节目,没有硬性规定可以随意发挥,各班之间最后选出来好的,去别的班表演,虽然说是交流同乐,但是各班也暗暗的较劲。

往往这个时候,尖子班就会落于下风,因为学习好的尖子们,成绩优秀,可是文娱方面相比之下,就是较弱的一环了,多数的同学都选择的是,没有难度的朗诵,有些女生诸如李燕,纠集几个女孩子一起唱了一首当时很流行的童年,这个已经令孔老师和班里的同学很惊讶了,不过同学们大概也知道,最精彩的要数曾越泽的小提琴独奏和郭伟的武术表演,毕竟这个时代能玩乐器的和肢体表演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所以在曾越泽和郭伟的精彩节目上演后,基本就已经没有悬念了,而作为主持人的郭伟却在最后把许徐推了上去,本来作为年龄小的许徐,是被孔老师批了特权,可以不用表演的,不过幸亏许徐对这两个损友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他们不会放过自己的,所以特意把吉他也带了来,不过是放在了韩校长的办公室里,所以既然已经被推上来了,许徐就很大方的差了郭伟去拿吉他。

很快吉他取来,而班里一些准备看笑话的女生,也顿时鸦雀无声了,就连一向沉重冷静的孔老师也非常惊讶的盯着许徐,本来许徐是准备弹唱那首童年的,可是被李燕等人抢先了一步,,所以需要重新选曲,想了很久,突然想起了前世最喜欢的一首经典曲目,于是抱着吉他做下,开始拨动几下琴弦,试着找找音调,试了几次后,果然找到了前世的感觉,于是悠扬怀旧的韵律轻快的响了起来,而许徐也随着音乐开口轻轻的唱:“WhenIwasyoung,I’dlistentotheradio,waitingformyfavoritesongs.

WhentheyplayedI’dsingalong…Everysha-la-la-la,everywo-wostillshines.Everyshing-a-ling-a-ling,thattheyrestartingtosing,sofine…”

一曲旧日重现,许徐感觉仿佛回到了前世的大学时代,当时她不止一次的弹唱过这首曲子,一幕幕瞬间在眼前闪现,有机会重新体会自己的学生生涯,许徐才明白,做学生才是最轻松快乐的,门口站着从旁边教室出来的韩校长,和几位轮流参与的老师,英语魏老师轻轻的道:“听了许徐这首英文歌,我终于知道,她的程度的确不低”

韩校长欣慰的笑了,许徐一曲成名,在市一小几乎成了明星一般的人物,郭伟甚至很感慨的说,许徐简直就像是从武侠小说里出来的人物,天赋异禀,别人几年几十年都练不成的艰难武功,她只需短短的几天就练到了顶级,听了他的比喻,许徐和曾越泽,同时摇头,说他看武侠小说看太多了。

轻松的元旦过后,就是紧张的期末考试了,毫无悬念,许徐依然以满分的成绩位列榜首,曾越泽和郭伟一如既往的紧随其后,有时候,许徐甚至想,如果自己不重生的情况下,即使认真学习了,恐怕也赶不上这两位,他们是货真价实的优等生,而且是智商奇高的那种,拿到满意的成绩后,寒假也到了,在一片“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声里,许徐迎来了书法大赛的现场初赛。

入围初赛的人不算很多,许徐参加的少年组不过只有八十人,初赛过后要淘汰一半,选在寒假的一个周一进行初赛,地点依然是市少年宫,单独辟出了两个大教室作为赛场,分成少年组和青年组进行,许徐显然是少年组年龄最小的一个,刚刚六岁,主持初赛的是市少年宫书法班的老师,而夏老师作为领导也在此坐镇,无法形容在现场,夏老师看到许徐时的惊讶表情。

书法大赛的初赛比较简单,偌大的教室里,许多桌子拼成的一个长长的条案,比赛的选手都站在两侧,请了市书法协会的几个比较年轻的书法家现场评定,没有硬性规定,可以随意写自己擅长的,许徐想起了爸爸最近临摹的一首毛主席诗词,遂抬手写了,很简单却极励志的一首小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写完了左右端详了几眼,就准备交上去,转头却发现,一个中年男子站在他身后看着她写的字,眼中是不容错辨的惊讶,许徐知道他是书法协会的书法家,刚才介绍过了,好像是姓胡,因为爸爸的原因,许徐只认识梁爷爷,别人真的不太清楚,许徐一鞠躬道:“胡老师”

胡老师从案上拿起她写的字,目光打量她片刻问道:“你今年几岁”

许徐道:

“六岁”

胡老师眸光一闪,不禁笑着点点头,伸手摸摸她的头道:“孺子可教”

说完冲她眨眨眼。许徐出了教室,致远站在外面等待,看见她出来笑道:“刚才我看见了姥爷的弟子胡叔叔正和你说话,他和你说什么吗”

许徐一愣道:

“你说里面那个胡老师是梁爷爷的弟子”

“对啊!说起来你应该叫他师兄的”

许徐不禁回头看了一眼,胡老师已经坐在了评论席上,拿着许徐刚才写的字和旁边的人说着什么,许徐摇摇头,真是熟人仿佛无处不在啊。许徐毫无悬念的进入了复赛,而她的那副字也被梁爷爷的众多弟子们竞相传阅,所以几乎所有书法协会的人都知道,这次大赛少年组那个最小的女孩,就是梁老爷子的关门弟子,不过不要质疑有什么潜规则在,实在以许徐的智商和苦练,水准上比其他选手却是高的不是一星半点,其实许徐也明白自己这次比赛,十有八九会进三甲,毕竟自己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正文 乡村的新年味道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儿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扭一扭”

过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虽然物质远不及后来丰富,也没有后来的众多娱乐节目,可是这个时期的过年,却比后来有气氛的多,大年三十的团圆饭,是家家户户的重头戏,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准备了,而孩子一向是最喜欢过年的,不用上学,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而且好吃的也多了起来。

许徐一家腊月二十八登上了回老家的火车,能坐上春运的火车,完全是干妈托人弄到的票,火车上人满为患不,过他们还算不错,至少有座位,许多人都是站着的,更多的人是买不到票的,火车比汽车快的多,两个小时就到了县城的火车站,三口站在火车站外等着,地上是一大堆的年货,妈妈望了望四周道:“他三叔别是没收到信吧”

爸爸道:

“不可能,进国回来的比咱们早,即使信没收到,他人总到了”

正说着,就见熙攘的接站人群中挤进两个人,小叔许徐当然很熟,可是另一个却依稀有些印象,比许徐记忆里年轻了许多,三叔,善良敦厚的三叔,豁达乐观,头脑很聪明,爸爸说过,如果不是家里实在穷的话,三叔读书应该比小叔还要好一些,许徐想起了,前世小时候,回老家过暑假的日子。

漫天繁星的夜晚,许徐和几个孩子围坐在院子里,听三叔讲故事,三叔的故事来源多是一些聊斋或是三言两拍里的,当时许徐不知道,后来长大了,看了书才发现的,可见三叔平常也是喜欢看书的,三叔很幽默,善于把沉重的事情轻松化,他这种生活态度,后来,许徐觉得可以称作是一种智慧了。

爸爸大声的招呼两声,小叔显然率先发现了他们,其实他们一家,在这个简陋的站台是异常显眼的,爸爸一身警服,而妈妈的穿着,在干妈和王阿姨双重的熏陶下,也渐渐的向时代的前端靠拢了,无论打扮还是气质,都和一年前的农村妇女截然不同,而许徐的变化更是天差地别,本来就很清秀白净的小脸,如今平添了一份高雅和艺术气息,加上浑身上下最时髦的衣服,许徐比挂历上的童星更闪亮。

三叔跟在小叔后面走了过来,脸上的惊讶丝毫不加掩饰,望着三个人,一时间竟然愣在当场,许徐走了两步,拉住他的大手摇了摇道:“三叔”

三叔实在无法表示自己心里的震撼,不过一年的时间,大嫂和小皮猴怎么就变成了电影挂历上的人物了,本来小弟回来眉开眼笑的和他们说,大哥一家在城里混的如何如何,他们还不信,亲眼看见真的很令人惊讶,不过低头看了眼许徐,虽然已经是个完全的小淑女,不过眼中闪过的一丝调皮,还依稀能看见过去的影子,三叔摸摸她的头笑道:“真的不一样了,小皮猴都成了时髦丫头了”

抬头温暖的一笑道:

“大哥大嫂,路上辛苦了,咱们回家吧”

说着和小叔把地上的行李提了起来,一家人出了火车站,虽然是个城镇,可是却很贫瘠,大概火车站,能算的上是这里最体面的建筑物了,四周空旷的很,一阵冷风吹来,许徐不禁缩了缩脖子,路边停着的是一辆牛车,三叔和小叔七手八脚的把东西搬上了车,爸爸扶着妈妈上车做好,车上铺了两层厚厚的棉被,所以坐在上面也不算难过,妈妈抱着许徐,爸爸和三叔坐在前面的车辕处,小叔坐在许徐的对面,三叔回头冲许徐眨眨眼道:“小皮猴做好了,咱么回家了”

说着一扬鞭子,清脆的响声过后,牛车走了起来,车走的很慢,但是却很稳,虽然有些西北风,不过好在已经临近中午,阳光照在身上带来一丝暖意,冷的并不刺骨,道路是黄土地,两边是荒芜的田地,一望无垠,道路两旁是伸张着干枯枝干的杨树,树叶已经掉光了,显得光秃秃的难堪,村子距离城镇不远,不过坐着缓慢的牛车,依然走了一个小时,才望见村里的房子。

许徐记得奶奶家就住在村头的一个大坑后面,进了村子转过小道,就看见村头的院子外,满头白发的奶奶在翘首张望,旁边站着的是二叔二婶和三婶吧,看见牛车到了近前,众人才过来,提行李的提行李,问好的问好,一群孩子远远的看着许徐,有些害羞的不敢靠近,小叔嘿嘿一笑道:“你的小伙伴们都不认识你了,喂!二牛你过来,她就是以前天天和捣蛋的小皮猴,怎么不认识了”

被小叔叫到名字的男孩子,向前走了几步,穿着蓝布的棉袄棉裤棉鞋,很新显然是新做的,可是已经有了几处污渍,可见的确是个淘气的,年龄看上去和许徐差不多,脸上有几缕黑色的泥道,像是一只可爱的大花猫,许徐不禁扑哧笑了,男孩子大概是看到许徐笑了,所以胆子大了起来,走到她面前道:“你真是小皮猴吗,你从哪里来的”

许徐不禁有些感慨,所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用在这里,是不是很贴切呢,不过儿时的玩伴,许徐大多不记得了,虽然那些快乐还留在记忆深处,如今自己虽然身体是个六岁的孩子,可是心态已经足够成熟了,所以对和过去的玩伴一起淘气,已经彻底失去了兴趣,不过村子里的年味,比城市的要更重一些。

寒暄过后,许徐一家三口就参与进了,准备过年的大军里,二十八把面发,休息了几个小时后,妈妈作为大嫂子,就带领着几个妯娌去外屋和面,准备蒸馒头,农村比之城市更加没有娱乐,于是许徐只能看着爷爷写对联,村子里会写大字人很少,所以一到过年,村子里的人都会买来红纸,送到爷爷家,麻烦他写对联和福字,而爷爷往往是来者不拒的,有时要写几天才成。

爷爷平常练得是小篆,像是画画一样,速度很慢,所以这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爸爸也找了一只笔和爷爷一起写,写了很久,旁边的红纸依然堆积如山,不仅因为字写的慢,而且要每家每户都不同,不然家家都一样,像什么话,小叔进屋来看了一眼许徐道:“你怎么在一边闲着,大哥说你的字写得很快,赶紧帮忙,到了家里你想藏着掖着可不行”

爷爷放下笔道:

“对啊!你小叔说你参加了城里的书法大赛,来,让爷爷看看你的字练得到底如何了”

许徐没辙的拿起桌子上的笔,用惯了致远给她买的毛笔,这个劣质的毛笔真的不顺手,但是也勉强能用,她这一拿起笔,二叔三叔和小叔都凑过来看着她,许徐暗暗翻了个白眼,提笔写了一副很传统的对联:“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许徐如今的柳体字,经过了梁爷爷的□,已经颇有风骨,比起爷爷和爸爸这等业余选手,许徐算是半个专业人士了,所以写得当然比较出彩,爷爷等她写完了,拿起来上下端详片刻,缕缕胡子道:“好字,颜荕柳体,许徐这丫头竟然得了几分真髓,怎么有了这么大的进益”

小叔笑道:

“您不知道,这丫头造化大了,被市里的大书法家看重,收了弟子,怎么能不进益”

爷爷“哦”了一声道:

“好!有咱么老许家的门风”

三叔望着许徐道:

“听进国说,你都上六年级了,真的吗”

许徐还没说话,小叔就自豪的道:

“当然了,而且考试都是第一名啊,颇有我当初的风采啦”

二叔瞪了他一眼道:

“能读书当然要学习好,这个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不过我们小皮猴却是太聪明了,爹说的对,给咱老许家争光了”

说着拍拍许徐的头道:

“继续努力啊”

有了许徐这个生力军的加入到了二十九,终于把对联全部写完了,乡亲们到了中午前。就都陆续的取走了,而一个个雪白的大馒头也熟了,妈妈在上面挨个点了个鲜红的大红点,立即就漂亮了起来,都有些不忍吃了,中间还掺杂着许多宝塔状的枣馒头,和小刺猬、小老鼠等,给孩子们预备的样式,忙碌中终于迎来了大年三十的团圆饭,许家是个庞大的家族,即使五个姑姑没到场的情况下,都是浩浩荡荡的,分成了三桌吃饭,吃完了再凑到爷爷奶奶屋里一起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