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清翊顿时大窘,也知道自己心急,忘记所谓的到了只是说他们的船队到了京城,不料柔美的声音传来,带着几分飘渺:“难得看见大哥失态,真是有趣。”

“暖暖?”清翊睁大眼睛,就见清飒和清暖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过来。

尽管十三年都没有见面,但三人的气质没有太大的改变,清飒和清暖能一眼认出眼前这个有如春风般和煦、温润如玉的俊美男子是自家大哥,清翊自然也能认出弟弟妹妹的样子。

清飒毫不客气地说:“没想到你在京城历练这么多年,居然越活越回去了,区区小事都不能保持镇定,还炫耀经历过多少大场面呢!”

清翊顿时有些郁闷,没想到弟弟一回来就这样说。

清暖用羽扇挡住她的笑意,立刻揭清飒的短:“大哥你不要上当,实际上二哥很开心呢!扣下通报的人,说要给你一个惊喜的就是二哥!”

清翊顿时不怀好意地上下打量弟弟,毕竟他没有想到已经冷的像冰块一样的弟弟居然会有这样恶作剧的心思。

这次尴尬的轮到清飒了,虽然他仍旧冷着他那张艳若桃李的脸,可惜清暖怎么可能没发现他的郁闷?

“好了好了,你们三兄妹一见面,就忘记我老头子了?”萧晋初故作不满,惹得他们三个立马道歉,清暖仗着她身为女孩子的优势撒娇,且不说讨到了多少好处,全家人的欢声笑语却是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清翊现在也不敢太过欺负清飒,毕竟他的事情比清飒多多了,习武时间自然没有清飒那么大多,况且论起武学天赋,他是绝对没有清飒好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如果太过嚣张的话,那是会得到教训的。所以就听见萧晋初、袁氏和清翊三人不停地问南方的事情,尤其问他们生活的好不好,又问他们平日里有什么朋友没有,清暖一一回答,有时候她说累了,清飒立刻帮她补上,惹得萧晋初等人又是一阵取笑。

“你说的那个陈家小姐,听起来似乎是个很不错的女孩啊!”袁氏笑意盈盈,极为慈爱。

清暖微笑着回答:“嫣然为人爽利又不失分寸,刀子嘴豆腐心,表面上看起来张扬高傲,实际上是个很谨慎温柔的人,和她在一起很开心。”虽然这其中也不乏世家的交换信息和心照不宣的示好,但比起其他人来说,陈嫣然可以说是真正的好友,同样,这也是清暖为什么在算计李家的时候完全不考虑李筱歌的原因。如果说李家烂泥扶不上墙,清暖大可以想别的策略,断不至于将李家的名声搞臭,毕竟那些贵人肯定会将这些待选秀女的家世和大小事情都查清的,所以这些事情,贵人们自然会知道,只不过秘而不宣罢了,如果说李筱歌一开始或许能当正妻的话,现在撑死也就是一个侧室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李筱歌不诚心。

虽然清暖当时已经决定放弃她,但若她一直是那活泼的少女,没有起什么坏心思,本来就不打算有什么好姻缘,如果真的不了洛祈涵就打算诈死的清暖也不会介意帮她一把。未料她居然想利用清暖和嫣然帮她赶走李若兰,解决总督府里的事情,若是她们真的这样做了,随意插手他人家事这种名声绝对会一辈子安在她们头上,也会被其他人讥笑。这种拙劣的伎俩让清暖彻底放弃了李家,也让陈嫣然寒了心,可笑李筱歌却还在卖弄她的小聪明,以为萧清暖和陈嫣然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完全没有看出来这么多年她们都是在敷衍她。

袁氏自然是知道她们三个女孩子间发生的事的,也很赞同清暖的做法和眼光,所以她笑道:“既然是难得的好女孩,就多请她来我们家坐坐吧。你一直生长在南方,京城的人大多不认识你,有个同龄的朋友自然会好很多。”

清暖做出一副忧愁的样子,唉声叹气:“祖母,我现在又怎么有心情玩呢?听说京城规矩大,许多地方都与南方不同,可我从小就在南方长大,很多事情完全不清楚。若是再不好好学习,岂不是丢我们侯府的脸?”

对于清暖的意思,萧宏诚早就快马加鞭命人送到京城,和自家父母通过气的,所以袁氏自然点头,正色道:“的确,京城这是天子脚下,规矩很大,你也有很多不懂得,还有很多习惯要改过来。我们文昌侯府虽然有奉养的嬷嬷,但对于宫中贵人很多的习惯和性子,你都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过两天我便为你请几个宫中的嬷嬷来,好好学习这些。但学这些东西很累,你可要有心理准备。”

反正这又不是清朝,不用学习如何用花盆底走路,再加上平时清暖的规矩便已经很好了,这只不过是为了防止某些“意外”而使出的权宜之计,所以清暖自然是立刻表决心:“孙女不怕吃苦,只希望自己不给侯府丢脸。”

袁氏顿时极为满意,点点头,道:“你有这种决心就好,我明日便进宫,为你请来最为严苛的嬷嬷。”

清暖自然是知道,宫女都是贫寒人家的白音女子担任,她们没有一丝胤夏的血脉,自然不可能像那些小选进来的半夏女子一样成为女官,而没有亲人的话,许多女子都会选择一直呆在宫里而不是放出去,毕竟到了外面一个弱女子更难生活,所以她们到了不需要她们干活的年龄,没有儿孙奉养,生活变很成问题。也是她那位惊才艳绝,面面俱到的穿越者前辈陌冰彦,居然连这种事情都考虑好了,觉得这些嬷嬷既然在宫中呆了大半辈子,规矩必定是深入骨髓,便开设了律秀苑,让这些嬷嬷居住,日后只要有财力有人脉的家庭,都会求个恩典,在自家有女儿要选秀的时候请她们来教导,若是大家族的话,也有奉养的嬷嬷指点主妇和小姐的行事。

文昌侯府这么多年没有出过女孩子,所以奉养嬷嬷只有一位,不仅年纪很大,而且也是个摆设,所以袁氏必定要去律秀苑请的。这其中的嬷嬷也肯定是各方势力的钉子,所以清暖这一年多,也注定要小心谨慎而且要吃苦的。

清暖早已猜到这一点,而她也正是要借嬷嬷的口,告诉别人,她的品行如何,又是多么努力,好堵住别人的嘴。

步入京城是非多 第二十六章 暗探之见

次日,袁氏便亲自去律秀苑,请来了四位嬷嬷。

她特意点出,自己的嫡孙女从小在南方长大,虽然文昌侯府的家教很严,但南方和北方毕竟有很多生活习俗都不一样,也没有那么多忌讳和人情往来,所以希望请四个最为严厉的嬷嬷去教导,不会让自己的孙女在选秀中出丑。

文昌侯夫人亲自去请嬷嬷,这么大的事情,能够得到消息的自然是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听了她的要求之后,众人都大吃一惊。没有办法,毕竟纯血胤夏贵女少,像萧清暖这种没有任何水分的大贵族嫡女少之又少,这文昌侯府的萧小姐纵使再不成样子,只要不是不能生育或者品德有亏,那就注定是未来的王妃,君不见还有某些王妃不喜欢读书,所以大字不识一个的么?所以大家都以为,袁氏就是过来,请一两个好脾气的嬷嬷,告诉一下她孙女宫中的忌讳以及贵人的喜好…没想到袁氏真的把那严厉的不得了,铁面无私,谁的面子都不买的已故的太皇太后最得用的一位嬷嬷请过去压阵,又挑选了三个训练女孩极为严格的嬷嬷,让众人目瞪口呆,心想你到底是心疼你孙女还是故意苛待她?其实她不是你的亲孙女吧?你犯得着这样吗?

无论大家心里怎么想,这些或许是其他人眼线的嬷嬷还是进了文昌侯府。

这些嬷嬷也算见识多了贵女,但初次见面,清暖还是给她们留下来非常好的印象,这也难怪,嘉临皇朝风气比较开放,虽然对女子的束缚还是挺多,但那毕竟是半夏白音女子为了向上爬,为了得到更好的姻缘而加在自己身上的,真正的贵女因为生活优越,贵族阶层又善于玩乐,她们不愁嫁不好,整个嘉临皇朝又是多年来太太平平,未免就有些骄横,就连以贤淑著称的先皇后也只不过是因为容貌太过普通,怕争不过那些侧妃,不能生下皇子,所以才伪装出一幅贤德的模样。

但清暖不同。

清暖因为那五百年的修养,渐渐地收敛了脾气,虽然内里还是骄傲自尊,但表面上的确温柔如水了——除了她所认定的亲人外,她用微笑将所有人拉开距离。而且论贤惠,谁会比她更贤惠?她可根本就不想争斗,天天想着假死脱身的,现在自然是乐意当当好人。况且幽禁的时候,清暖本来就博览群书,这么多年又是和男孩子一样养大,眼界自然比困在闺阁之中的贵女高多了。再加上她本性聪慧至极,对于人心的把握非常到位,规矩也不差。

这些嬷嬷见清暖没有眼高于顶看不起她们,本来便对她有好感,又见清暖是真的刻苦,顿时觉得这么多年见过的纯血贵女没有一个能够比得过清暖的。再加上清暖天资聪慧,待人接物都有一手,嬷嬷们更是对她赞不绝口。

但这样一来,却让大家觉得不对了。

一般来说,只要家里有点钱财,贿赂一下嬷嬷,那么嬷嬷都会说这个姑娘是如何如何的好,当然,也要有些限度,毫无疑问,这是能够在选秀中加分的,毕竟第一印象很重要。但你文昌侯府也做得太假了吧?那么严厉的嬷嬷居然都这样说…大家毛毛地一想,觉得纯血贵女怎么可能受奴才的训听奴才的话?也就觉得文昌侯府真是太多年没有养女儿了,居然没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

事实上,这些嬷嬷敢训清暖吗?且不说当时让她们教导清暖的时候已经规定了世间,毕竟清暖还要学习其他的。而且清暖本身气质极为高压,虽然温柔但有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圣洁飘渺,加上她没有做错什么,这些嬷嬷找不到理由,也不敢训斥她。

皇宫,永寿宫。

这是太后的居所,但没有人知道,对于皇帝来说,他看重的,并不是那个和他没有多少母子情分,贪婪而无知的现任太后。而是那个睿智高寿,对他另眼相看,嬷嬷教导的前任太后,也就是皇帝故去的祖母。

前任太后最宠爱的便是这个孙儿,但出于保护他的意愿,一直没有在表面上显露分毫。但若是没有祖母留给他宫中的势力,皇帝也是无法那么顺利登基的。

自然,前太后最为信任的侍婢方嬷嬷,也是皇帝的心腹,而且皇帝也给她几分脸面。

文昌侯府

这天夜里,方嬷嬷的房间闪过一道黑影,过了半晌,又一道黑影离开。

书房。

“真想不到,这位众人眼中已经离大限不远的方嬷嬷,武功居然也很不错。”清翊笑容极为温柔,但熟悉他的人都不会认为他此时很开心。

皇室错估了文昌侯的实力,他们自然是不会傻傻的出卖自己,这也就是清翊郁闷的地方,毕竟他可没有造反的心思。

“去就去吧,反正我品行无可挑剔。”清暖颇为幸灾乐祸,“我倒要看看,皇帝会将我指给谁。”

“你是故意的?”清飒扬眉。

清暖点头,微笑:“如果我是没有心机的大小姐,皇上必定会觉得我没什么用,说不定不会太过注意我的婚事,只有显得我很优秀,才能徐徐图谋。”

“你何须…”

“你们不懂,嫣然都看得出来我像先皇后,其他人不会得到消息么?皇上对**掌控力再大,那些女人还是能够办成一些事的。”清暖叹道,没有办法,自古以来,男子就不怎么会关注后院,即使帝王重视平衡,也不清楚很多女人的伎俩。

所以,只有清暖,没有真正轻视太后和荣妃,更不提其他妃子。

宫中。

当今皇帝洛明霄,论手腕冷血高明,论相貌是天下顶尖的美男子,他本来便是盛年,又有帝王之威,绝对可以让任何一个女子为之倾心。

而现在,他面前站着一个宫装的老妇人,一看便是非常严谨的样子,这便是前太后的心腹,方嬷嬷。

“方嬷嬷,文昌侯府家的小姐如何?”洛明霄单刀直入。

他了解现在的状态,所以非常不满,他本来就是风风雨雨中过来的,自然明白儿子一成年,心就大了,而岳家向来是皇子首选的助力。文昌侯府都是聪明人,但越是聪明人,下了注的话也越危险,更不要提这是八万年来唯一一个直系传承至今的世家。而这么多代来唯一一个女孩的萧清暖,不但是文昌侯府的宝贝,也是几位儿子这次的目标。

方嬷嬷早在心中斟酌了很久,自然是据实回答:“回皇上,文昌侯府的萧小姐,极为优秀。”

“比之太子妃呢?”洛明霄不动声色地问。

“陛下,请容老奴说一句不恭敬的话。”方嬷嬷小心翼翼地开口,洛明霄淡淡道:“直言不讳。”

方嬷嬷看着他长大,说话自然少了一份谄媚,多了一份真心,所以她直言道:“若单纯论个人,太子妃比之萧小姐,有如鱼目比之珍珠,麻雀比作凤凰,完全没有任何优势。”

洛明霄眼神变了,声音也极为冷厉:“居然差了这么多?”

天底下能抵挡得住洛明霄威势的人怕是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因为洛明霄不仅是帝王,也是绝世高手,很明显,方嬷嬷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前太后的暗卫首领,她武功也是极好的,否则怎么能从文昌侯府“自由来去”?

方嬷嬷在心中叹气,知道当初立那戚家小姐当太子妃是不得已的举动,只为敲打太子,毕竟皇上本来看中的是果毅公家的小姐,但为了不让其他皇子得势,只能提前选出太子妃,生生的在下一届的选秀中将这位小姐指给了简亲王世子。想到这里,方嬷嬷又加了一句:“纵使是阮家小姐,也是不及萧小姐万一的。”

洛明霄倒疑惑了:“那阮家小姐,朕是派人从小盯到大的,纵使在胤夏嫡女中也是十分优秀的,嬷嬷未免也太夸张了。”

步入京城是非多 第二十七章 婚姻大事

“老奴不敢欺瞒陛下,只不过萧小姐是侯爷当做男儿教养的,且不说文才学识是女子中的魁首,且心境也大不相同。”方嬷嬷眼光何等锐利,加上清暖可以引导,自然得出了一个结论,“纵使是纯血大贵族的嫡女,也难以摆脱妇人之争,无非是争宠夺利,至于利益也不过是管家大权。”

洛明霄自然明白这些,嘉临皇朝血统优良,代代夺嫡你死我活,宠妃干政倒是出现过,但太后临朝那是从来没有的,所以他们压根不会想到女子能和男子一样涉及政务。

听方嬷嬷这么一说,洛明霄挑眉:“哦?难不成这位小姐有什么高见?”

“回皇上,依老奴之见。这位小姐因为从小当成男子养大,听说什么都不输给她的兄弟,因此眼界开阔,对于争宠之事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似乎有一心向道,投身道门的想法。为了这件事情,侯府明面上没有什么动静,但事实上却没有少过手段,好不容易才让这位小姐暂时断了这个心思。”方嬷嬷想到清暖,也是一阵无奈,“凡是女子,无疑不希望锦衣玉食,母仪天下,只有这位小姐…虽然她明面上没有说什么,但老奴仔细观察,每次说到‘进宫’‘选秀’‘指婚’等事情的时候,这位小姐眼中都有藏得很深的无奈。”

由此可见,宫中的人眼睛是多么锐利,这其中虽然也有清暖可以表现的一部分,但方嬷嬷也的确极为善于观察。

洛明霄点点头,让方嬷嬷继续分析清暖。

方嬷嬷已经教育清暖两个月了,自然是细细观察,总结出清暖的确是性情温柔而疏离,这很好理解,毕竟文昌侯家历代都是这样的。难得的没有娇气,也从来不苛待下人,更不拿下人出气——虽然这在胤夏人中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奇闻,可见其克制力,虽然可以解释为善良。不喜欢争宠,向往过道家的清净日子——非常有趣,这倒少了他很多麻烦但正因为如此,方嬷嬷退下后,洛明霄才发现有多么头疼。

本来吧,无论哪家贵族中都有他的人,可以详细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无奈萧宏诚去南方上任,本来就是带最为心腹的奴才——天高皇帝远,所以他不了解清暖的品行,也不知道应该用一个什么态度。

现在好了,指婚成了大麻烦。

洛明霄算是详细地问过方嬷嬷了,然后深深地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差事。

文昌侯一脉代代都是美人,这一代的女儿也算是绝色美人了,本来吧,长得漂亮出身高又温柔贤惠有手段,自然可以将夫婿收拢,只要帮他随便解决一个狼崽子,也是好事一桩。但问题是,这个贤惠不争,那是建立在根本不想争宠,就当一座菩萨立在那儿的基础上。你说其他的女子吧,纵使不爱夫君,那好歹也要保持自己的地位,生个儿子,然后让儿子当继承人…可按方嬷嬷说的,萧清暖根本就是完全看不上这些,人家有没有儿子都无所谓,反正我这个正妻就是占个位子,管家谁爱操心谁去…完全达不到已有效果,而且会让文昌侯以为皇室可以怠慢萧清暖呢!

偏偏萧清暖的身份又太高,除了嫁给自己外,其他的都是正妻。不爱争宠的妃子是很不错,但入宫那也有麻烦了,且不说辈分问题,光她的身份,这九妃之一的位置是一定要给的,萧清暖出身高,年轻,长得好,性格又像先皇后,必定是多少人的眼中钉。你不争不代表其他人不介意,而且在宫中如果真的不争,就算洛明霄有多大的权势,那也是无法时时刻刻保护一个人的,如果萧清暖出了什么事,就算文昌侯嘴上不说,他们全家心中不会记上一笔?这可是三四代的仇恨啊!

还有,就算是指婚…几个这次要指婚的儿子出身都差不多,指给那个都会破坏平衡,而且还会被看成是风向标想到这里,洛明霄都有些郁闷了,你说你文昌侯一脉这么多代都没有女儿,偏偏这一代就生个嫡女出来干什么。就算是要生,也要早一点啊,不要说早生十年,就算早生三年,自己都可以将萧清暖指给太子当正妃,显示朝廷不会亏待忠臣,世袭的爵位还是高过其他,可现在想到指婚,他又想到明年就二十三,只差两年便成年的洛祈涵,又是一阵郁闷。这嫡子的正妻是自然不能差了,但现在的局面是无论指哪家的贵女,那就和哪家结仇了…还是选秀的时候注意一下,随便挑一个出身低微士族的嫡女吧,那个大臣反对就让他的女儿嫁过去。不错,这个主意很好,省的一帮没有安分的家伙天天唧唧歪歪。

但我说,陛下,如果不是你偏心眼这么严重,就像你之前的帝王一样,让几个嫡子竞争,然后把萧清暖指婚给洛祈涵不就行了么?至于像现在这样,洛祈涵一个嫡子,沦落这种地步?而且,感情在适龄的皇子中,你已经排除了这个嫡子么?

虽然萧家的人知道方嬷嬷会回宫向皇帝汇报,但他们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知道方嬷嬷说了什么,因此心中很是忐忑,清暖却是信心满满。

一般来说,如果真的要指给皇子当正妻,没有选秀之前,那些宫中说的上话的女人们就会用各种名义将这些女孩子给召进去相看两眼,看过几次之后,这事就算差不多了。但现在却迟迟没有任何人将清暖带到宫里去,也就是说,她的亲事是个很大的难题,因为这象征着朝廷的风向。

越是局势混乱,清暖就越是开心。

到了京城,她才知道自己之前了解的东西有多么少,毕竟情报的传递也不容易,到了玉瀚的都只是表象,从中分析出局势的难度显然比在京城直接了解要困难很多。

而清暖也终于明白,洛祈涵到底是什么地位。

简单地说,虽然有祖宗家法和一帮老头子也就是所谓的“宗室元老”在,洛祈涵的衣食住行全部都是嫡子的待遇,在没有受封之前便和亲王一个水准,但皇帝既然厌恶你,自然是有办法的。

所以,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皇帝圣寿,太后皇后的寿辰之类的什么,这位皇子都是“体弱多病”“无法受寒”所以不能参加,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不能参加这些活动尤其是不能参加祭天祭祖,那相当于是不被承认的!这个态度还不够明显么?诸位皇子虽然有心折辱,但怕被其他人给看见,加上洛祈涵病歪歪的,性子又古怪,所以那些皇子都忍着,天天诅咒这个病秧子快点死。

因为长年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导致洛祈涵心灵扭曲,性格怪异,且不说动不动就要打死伺候的人,更是以看那糜烂的节目为乐,活脱脱就是中国古代那乱世昏君之相,稍微正派一点的人根本连这位皇子的名字都不屑提,觉得他是皇朝最大的败类。

清暖将洛祈涵的资料背了下来,反反复复地思索。

从现在所有的资料来看,洛祈涵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加变态,完全是谁嫁给他谁倒霉,所以这么多年都没有给他指婚,但又如何确定他不是一个和高洋那样的人物呢?

想到这里,清暖笑了,她笑自己太过多疑。

高洋隐忍,那是因为他不是长子,而兄长咄咄逼人,但他还是能够上位的。可洛祈涵虽然身为嫡子极有优势,却已经确定无法生育,无论是什么人都不可能允许一个隐性宦官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洛祈涵也是因为这样才自暴自弃。况且,清暖对于重要的人物一般来说都会有一点前生遗留下来的感情,但对洛祈涵可是完全没有任何印象,可见这个人在她前世也没有什么作为。

这样的人选,果然刚刚好。

清暖的脸上,浮现一抹欣然的微笑。

她要以自己的婚姻为代价,保住整个家族。

步入京城是非多 第二十八章 清暖受教

这一天,清暖将规矩学完之后,其余三位嬷嬷都退下,只有方嬷嬷留了下来。

清暖不由做出诧异的样子,身边的侍书刚要说什么,但最为精细的抱琴已经奉上香茗,她一向是四位婢女中的领头人物,见她这样做了,其他三人便各司其职,装作木偶。

方嬷嬷见清暖这样的镇定,内心里高看她一眼,呷了一口茶之后,方淡淡地说:“老奴风侯爷夫人之命,来告诉小姐宫中的等级和几位娘娘的喜好,这对小姐很有用,而日后对规矩的学习中,也有小姐对什么等级的人行什么礼,说什么话,这都是要好好掌握的。”

清暖轻轻点头,仍旧温柔:“嬷嬷说的是,请嬷嬷赐教。”

“老奴当不得小姐一声‘请’字。”虽然这样说,但方嬷嬷还是很受用的,所以讲解到,“**之中,最为尊贵的便是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但受敬重的还有一位皇考慎妃娘娘,这三位,小姐必须行大礼,切记不可有任何轻慢。”

清暖应下,她知道,方嬷嬷必定是奉了皇上的旨意,前来试探自己,只要自己露出一丝一毫的对那个妃子的偏袒,文昌侯一脉想必就会被猜疑,所以她倒是不动如山,看方嬷嬷到底要怎么试探自己。便发现方嬷嬷的目光不但会不着痕迹地打量自己,也会打量她身后的四个婢女,不由觉得好笑。

方嬷嬷身怀武功,想必也看出了她四个婢女都是通晓武艺,知道这是清暖的心腹,或许很多事情她们会参与进来,怎么会想到清暖素来谨慎,对于朝廷的很多猜测和打算连自己父兄也瞒过了,又怎么会相信婢女?那么多年的幽禁,已经让她的骨子里浸透了孤独,也没有真正的从内心里相信过任何人。

知道她不可能看出什么,清暖虽然小心,但也松了一口气,便继续做出受教的样子,专心听着这些她已经知道了的内容。

“我嘉临皇朝,**除了皇后娘娘之外,又分三等九品十八级,小姐是世袭一等侯爵的嫡女,位比一等公爵嫡女,身份尊贵至极,您只需要对正一品贵、德、贤、淑四位妃子,以及从一品的九妃还有太子殿下、七皇子殿下和封号为大国的公主行全礼,从正二品九嫔到从三品的淑媛,还有其余的皇子公主,都只能受您半礼,其余的,您是不用有任何表示的。这其中,有封号的妃嫔更为尊贵,先后次序您可千万不要弄错。”方嬷嬷缓缓地说。

清暖轻轻点头,表示自己已经记下,见方嬷嬷没有说下去的意思,便很自然地问:“敢问嬷嬷,宫中这十八级的划分有哪些,日后选秀,清暖怕自己不知道,遭人耻笑。”

方嬷嬷有点不相信文昌侯一脉居然连这个都没有教过清暖,所以沉默了一会儿,清暖的眼神却是一片清澈恳切,四个婢女也有些好奇,这让她倒有几分半信半疑,却也要说下去,便解释道:“凡我胤夏纯血之女,只要入宫,皆为上等,正二品的昭仪、昭容、昭媛、充仪、充容、充媛、修仪、修容、修媛共九人,从二品的贵嫔也是九人,从二品开始,日后无论正从,人数保持一致,每一品依次增加九人。正三品为夫人,从三品为婕妤,以上都称娘娘。半夏的女子次一级,她们入宫最低也是从六品,这其中便有正四品的淑媛,从四品的贵仪,正五品的嫔,从五品的容华,正六品的淑仪,从六品的贵人,这些都得称为贵主。下三等则是正七品的才人,从七品的美人,正八品的宝林,从八品的御女,正九品的采女以及从九品的更衣,其中,九品的人数不限,都称为小主。”

听见**中人这么多,四个侍婢眼中都流露一抹惊讶之色,只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清暖倒是不动如山,只是在心中叹息这个世界男女太不平等了,女子身家荣辱都系在男子身上,无论是不是正妻,想要过的更好就必须奉承丈夫,迎合他的喜好,同时踩着丈夫其他的女人往上爬,这样的生活,根本不是她所希望的。但就算是转世之前重婚犯法的那个社会,尚且会有如此多的二奶小蜜出现,更不提这个没有妾室通房男子会被耻笑女子会坏名声的社会了,所以,她还是选洛祈涵最好,大家都清净安心。

说了这么一长串的方嬷嬷似乎是要帮皇帝说好话,所以道:“当今皇上对于女色看的并不是很重,四妃之中仅有淑妃娘娘一人,九妃之中也只有惠妃、庄妃、荣妃和文妃四位娘娘,上三等中,未有任何一等人数过半。”

这话里是什么意思?清暖在心中揣测,还不忘吐槽,也就是说那些人数更多品级的就过半甚至满了?而且,皇帝少说还要在皇位上坐个四五百年,已经足够填满这些位置了。不过如果填满了的话,就算他一天轮一个估计也要两三年吧?

但吐槽和猜测都是在心里进行,清暖表面上还是那般平静,无法让人猜出她在想什么。

方嬷嬷见清暖难以探知深浅,也没有焦躁,而是话锋一转,道:“皇子未分封之前,位比郡王世子,可拥有一正妃两侧妃两庶妃;嫡皇子位比郡王火亲王世子,有一正妃两侧妃四庶妃;太子和亲王可有一正妃四侧妃八庶妃,半夏女子如果有大功,向朝廷请封,最多也只能当庶妃,一般来说,这些能够记上玉牒的位置上坐的都是胤夏女子。”

清暖自然知道,因为自己的身份和现在朝廷的现状,能够娶她的无非就是皇子、亲王世子或者郡王这三种可能,所以认真听着。

最后,方嬷嬷说:“本朝祖制,三代未曾袭爵的宗室也未曾立下功劳一律要改姓莫,其女也要参选,这些人自恃祖上流有皇室血脉,指不定会多有骄横,小姐不用担心这一点,也无需顾及,可以拿出您的魄力来。”

清暖点头,当然知道这项制度又是那位穿越者前辈陌冰彦弄出来的,省的日后宗室越来越大,还不如脱了宗室日后去自生自灭,让这些人奋斗,而不至于像八旗那样变成蛀虫。而且,三代之后就算是远亲了,在这个表哥表妹都可以成婚的世界里,自然更不算什么。但方嬷嬷这样告诉自己是什么意思?不是说纯血大贵族的嫡女都是一个人一间房间的吗?怎么可能遇上莫姓女子?

她不敢轻视方嬷嬷的任何一句话,毕竟这位嬷嬷,是皇帝的心腹。

陌冰彦为臣,基于私心,没有采取最好的,最中央集权的办法,目前的政体颇有三权分立的味道。但文昌侯一脉的尊荣,明面上大半部分来自于君王的恩宠,所以,她不敢有任何异动。

她知道,现在的所有人,都压根没有考虑过洛祈涵这么一个皇子,而她所要做的,就是不着痕迹地,通过这几个嬷嬷的口,慢慢地让太后心慌,然后想到还有洛祈涵这么一个存在,再不动声色地激怒太后而她,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步入京城是非多 第二十九章 布局伊始

对于太后,不仅是清暖,整个文昌侯府都彻彻底底地研究过她,却只得出了一个结论。

典型的贵族大小姐。

因为容貌美出身好而骄横跋扈,目光被困在后院争斗之中,没有什么太大的见识,私心重,为人虚荣而不好学。

这样一个女人,只是占了出身和有个好儿子,便成为了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不得不说实在是讽刺至极。而清暖知道这些之后,便明白了,这个太后,虽然在深宫中斗争多年不可小视,但实际上,如果精心布局的话,激怒她还是很容易的。

所以清暖的种种举动,完全是和太后的品性对着来。

比如,太后不喜欢读书,清暖偏偏手不释卷;太后喜好华贵珠宝华美服饰,清暖偏爱素雅;太后吃穿用度无一不是奢侈考究,清暖因为心性原因近乎茹素…本来两人的性格就是天差地别,清暖只不过是刻意加重其中的对比度而已。

虽说纯血贵女都有好归宿,但这个世界对于女子的主要审美却还是温柔贤淑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有才气有见识又不会拿什么衣服首饰去烦人呢?清暖的美名完全是因为她良好的品行得来的,自然不会被别人以为是刻意,但传到太后耳朵里又不同了。致远文昌两脉多年之前便有了那么大的矛盾,太后听到别人称赞清暖,只会觉得越来越刺耳,尤其是前面还有荣妃和萧秀敏做对比,这两者一个走了太后的老路不得宠甚至连个儿子也没有,另一个虽然之前得宠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和太子妃也不知道闹过多少次。这样比较一下,自然衬得清暖是多么的完美,而同样姓萧,这三代人怎么就不如她。

清暖对太后这种心胸狭窄的人的思维实在是把握的太准了。太后听到嬷嬷的赞美之后,的确非常生气,觉得清暖这么优秀完全是故意和他们致远承恩公一脉过不去。

文昌侯府在宫中也是有人脉的,得知太后真的这样想之后,萧家男子倒是一笑而过,只有清飒杀气凛然,清暖却觉得,致远承恩公一脉盛产脑残。

你说吧,不如人家所以眼红嫉妒可以理解,但正常人生气的话也只会生气自家人为什么这么不肖,做不到别人这么好。可这位太后呢?哦,为什么别人家的女儿要这么优秀?笑话,别人优秀又碍着你什么事情了?

清暖撇撇嘴,觉得太后自从成了这世界上最尊贵的女人后,越发的自大,已经觉得地球开始时围着她转了,实在是没药救。

她已经可以肯定,本来太后对他们这一脉的感觉就很差,有那么几个亲人不停地诋毁,加上现在清暖的优秀映衬出当年太后的不好,以及荣妃害怕清暖进宫夺取了皇帝的宠爱,可想而知,她们不会对自己有任何的好观感。而她们在深宫之中,能做的手脚实在不多,也只会指望到婚姻大事上去,毕竟这事关女子的一辈子,如果在这个时候能打压下清暖,她们必定会觉得出了一口恶气。想必前世的时候,自己哭着喊着要嫁给身份低贱的洛祈渊,她们肯定看得很满意。

——————————我是大半年终于学完规矩的分界线

花了将近九个月,清暖以最快的速度学完了规矩,她也很难容忍这几个嬷嬷在继续观察她和侯府了。

听到清暖的禁令解了,最高兴的自然是陈嫣然,但她之前也隐晦地听说了一些事,自然不会冒冒失失地下帖子请清暖过去玩,而是直接来拜访。

听见嫣然要来,清暖也是十分高兴的,两人关系亲密,又认识将近十年了,情分自然非比寻常。

见到清暖,陈嫣然第一句话便是:“清暖,你清减了很多啊!”

“是啊,学规矩太累了,嬷嬷们又非常严厉。”清暖微笑道,“之前祖母还打趣我,说现在的我看起来能被风给吹跑。”

嫣然点点头,颇为赞同:“是啊是啊,现在的你看起来太过纤弱了。”

“其实我算高挑的了。”清暖很认真地说,她和嫣然因为习武,加上血统是北方的,身材都不似江南女子那般娇小,可正是因为这样,若是瘦了起来才更为弱柳扶风。

陈嫣然不由笑了,打趣道:“那是自然,我和你差不多高,若说你矮小,那我不也倒霉了吗?”

清暖目光落到了陈嫣然脸上,没有说话,陈嫣然见她这个样子,也就收敛了笑容,没有说话。

“如果笑不出来,就不要笑吧。”良久,清暖方叹道。

陈嫣然低下头去,用力拧着帕子,半晌,才声音嘶哑地问:“连不出门的你都已经知道消息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