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只有两只鹅,卫靖泽和老汉也没舍得把他们卖掉或者吃掉,正好一公一母,还能下蛋孵小鹅。

卫靖泽正忙活的时候,江延宗帝都的朋友有打电话来了,问他什么时候还能够送菜去帝都。

江延宗说:“这才过完年,农民自家家里的菜都吃完了,哪里还有得卖?等开春吧!开春了,我再送一批过去。”

对方在电话里语气十分可怜:“那你一定要来啊!我妈都说最近没了你的菜,我爸都不爱回家吃饭了,肯定又被拉着出去鬼混了。”

没想到好吃的饭菜还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呢!

另一个也说,说他奶奶外婆之类的,最近胃口都没有过年期间好,虽然饭还是很好吃,可是菜差太远了。

江延宗见他们把长辈都搬出来了,而那些长辈也照顾提携过他的,便答应了下来。

“江少,你要是半个月内不拉一车菜过来,我们就自己开车去找你了。”最后还不忘威胁一下。

江延宗也是哭笑不得。

转头跟卫靖泽说了这事儿,卫靖泽说:“大不了,到时候给拉一车鱼过去。”

江延宗觉得也是,大不了来就来呗,难道还能怎么着不成?

自从卫靖泽跟爷爷说了两个人的事儿之后,他就一直在注意老汉的反应,老汉虽然看上去跟平常没什么区别,可是他吃饭比以前少了一碗,晚上睡觉似乎也更少了,看来这事儿确实是让爷爷很挂心。

可卫靖泽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继续等着。

过了几天,老汉跟卫靖泽说:“小泽啊,你来帮我按按,我晚上没睡好,腰酸背痛的。”

卫靖泽忙过去,帮老汉按摩。

老汉纠结了一会儿,才开口说:“小泽,你的事儿,我这些天一直在心里头滚筒似得来回想,现在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

卫靖泽忙说:“您问。”

老汉说:“你和江…江先生在一起,这个事儿,爷爷不好多干涉你,你主动来告诉我,我想着你也是希望我能够接受。我想来想去,觉得这事儿其实对我没很大的影响,主要是你,你真的想好了吗?”

卫靖泽见老汉愿意敞开了跟他谈,也放心了一些,说:“当然想好了。”

“那我问你,你确定能接受这辈子没有孩子吗?”

卫靖泽说:“当然,这世界上也有许多人没有孩子,不一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你就觉得,他真的是你想要的那个?”

“确实就是,爷爷,如果我只是追求新鲜,或者别的什么,在部队不是男人更多?我以前也没有喜欢上别人,遇上延宗才有了感觉,你说他是不是我想要的那个?”

老汉觉得无法反驳,确实是这样。

“那你们两个没法结婚。”

卫靖泽说:“结不结婚无所谓,结婚也只是一种社会对两个人的关系的认可,我觉得我和延宗不需要外人的认可,只需要亲人和朋友理解就可以了。特别是你,爷爷。”

老汉的脸色略微好转了一些,这个孙子什么都好,就是这件事,让老汉大吃了一惊,好几天才缓过神来。

“那他也确定要跟你在一起了?”

卫靖泽点头,他能够感受到,江延宗也是真心的,所以在去帝都几个月之后回来,两个人就迫不及待地在一起了,因为那种思念的感觉,深入骨髓,告诉两个人,这份感情,无法逃避。

“爷爷,我和延宗能说到一块儿去,我们能明白对方,能理解对方,这很难得。”

“那以后没人给你洗衣做饭了。”老汉故意说。

江延宗虽然家庭并不温馨,但从小也是娇养长大,是个少爷,根本不会动手干活的,人家能动的是脑子。所以这事儿恐怕要卫靖泽承包了。

卫靖泽丝毫不在意,说:“有洗衣机就好了,做饭的话,想在家里吃就在家里吃,不想做就去食府那边蹭饭吃,爷爷不用担心我没饭吃。”

老汉难得白了卫靖泽一眼,以前还觉得他不会哄人,现在看来,嘴巴也是挺会说的。

叹了一口气,老汉说:“那行吧,这事儿,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我老啦,管得越多,你们越嫌烦。反正我只要你好好的,我好不容易有了你这个孙子,我可不想看你过得不好。”

卫靖泽心里也被这话感动的,老汉是个传统的庄稼汉子,哪里会说这么煽情的话,要不是真操心了,也不会将心底里的话给兜了出来。

“爷爷,你放心,我会过得很好,也会好好孝敬你,让你也过得很好。”

“行,那我等着了!给我倒杯茶来,算是你小子给我赔罪的,吓得我好几天没吃好饭没睡好觉。”

卫靖泽乖乖的给老汉倒了茶。

能被老汉接受,卫靖泽已经十分高兴了,这件事,唯一担心的就是老汉不能够接受,现在他看上去是理解了,卫靖泽也放下了心里的一颗大石头,回到房里,就立马把这件事告诉了江延宗。

江延宗也十分意外,说:“我还想着,爷爷可能需要一年半载才能够态度软化呢,没想到竟然能这么快接受。”

卫靖泽揽着江延宗,说:“他老人家应该是想着,这事儿他干涉不了太多,他不能接受,也无法改变什么,所以想开一些,对大家都好吧。”

老汉不爱摆长辈的架子,也不喜欢拿出家长的权威,为人处世只求自己心里过意的去,所以也不曾对两个人的事情横加干涉。

江延宗说:“那咱们两个还真是幸运。”

江延宗那边父母双亡,又与亲戚断了关系,没人可以干涉两个人的事情,卫靖泽这边,爷爷也态度软化,对两个人来说,确实是十分幸运。只有他们自己,能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

“所以,我们两要好好的。”卫靖泽说。

元宵节还没过,农民都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疏通沟渠,开挖土地,田间施肥,早早地开始干起了农活来了。

这些天,天气不错,趁着还算暖和,老汉带着卫靖泽和江延宗去山里转转,看看山里的条件是如何的,是否适合种他们想种的水果。

山里的路不好走,有时候是没有路,老汉倒是十分自如,卫靖泽照顾着江延宗,跟在老汉身后。

老汉一边走一边给两个人说这是什么东西,能够干什么之类的,山上的野果也有一些,比较常见的是野树莓,也就是许多地方叫泡儿或者刺泡儿的东西,夏秋季节是孩子们的重要零食。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野花野草之类的,品种繁多。

江延宗一边走一边说:“等咱们包了山,我还要请个专家来看看,具体如何规划,还要问问专家的意思。”

有卫靖泽的异能,种水果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如果能够因地制宜,用科学的方法来栽种,可能对水果的口味以及产量会有很积极地作用。

而江延宗人脉广,能够请到这方面的专家,当然是最好的了。

在山里转了一圈,对山里的环境有了个数,卫靖泽提议说:“咱们把那些野生树莓都留下来,你觉得如何?还有野生的猕猴桃,他们的生长,咱们不多加干涉,甚至还可以施肥,也能够成为果园的一部分。”

江延宗想了想,说:“这个事情咱们可以考虑,我也有意想要种植一些这样低矮灌木的水果,能够充分利用林地空间,也能够丰富果园的生态。”

果园毋庸置疑,肯定是用无公害的方式种植,不用化肥不用农药,全靠绿肥,害虫方面,可以采用捕蚊灯等技术,尽可能的绿色,不影响水果的质量。

特别是像树莓这种十分脆弱的水果,稍微洗洗都容易坏掉,肯定不会洗的很厉害,用了农药就容易产生残留,从客户的健康考虑,农药也最好不要用。

害虫的问题,卫靖泽是不用担心的,异能能够收拾得干干净净。

“还有一个事儿,是我一直比较担心的,就是咱们一整座山,肥料从何而来?”

卫靖泽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村里人也是想尽办法沤肥,大家的肥料都不够用,不可能从别家弄肥料来了,沼气池中的肥料也是要用在田地里的,果园的肥料从何而来,是个问题。

第64章 不分开

肥料分为化肥和农家肥两种,农家肥又分为绿肥和堆肥,再往下细分,就更多了。卫靖泽和江延宗主要想用的是农家肥,而不是化肥。

近代中国,粮食产量猛增,让中国终于挣扎出了温饱线,可以轻松愉快的奔小康了,许多人都觉得,这是因为袁隆平发现了杂交水稻,并推广开来。事实上,化肥有着功不可没的地位,肥料是令各种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条件。

肥料在农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只是化肥用多了,副作用也很明显,粮食口味受到影响不说,也会给土壤带来不好的后果,如土壤板结等。

不用化肥,自然就要想办法弄农家肥,栽种绿肥是个不错的途径,但是见效比较慢。绿肥能够帮助果园固定突然种的氮素,而且能够抑制杂草生长,可以作为一个方案,堆肥方面也不可或缺。

农家堆肥是需要原料的,主要是粪便。堆肥的效果也主要是为了杀死肥料中的虫卵和草籽等,避免直接施撒到田间地里之后,反而把作物的苗给烧了。发酵过程,是十分伤植物根的。

卫靖泽提议说:“要不,我们可以去别的村回收肥料?”

江延宗想了想,说:“不知道成本如何,太低了农民肯定不愿意卖,我们自己还要用车拉回来,也不知道够不够用。”

这确实是个问题啊!

“这个咱们可以问问爷爷和其他的人,大概每家农户能够产出多少肥料,多高的价格会愿意出售。”

江延宗也暂时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只能够先点头答应下来。

转眼到了元宵节,陈寒这家伙想了个赚钱的招儿,就是把糯米做成汤圆和元宵,然后卖出去,如果在食府吃,就十多块一碗,如果买回去,就称重卖。

不少人都选择买回家,一个是煮汤圆并不难,另一个,也能够跟家人一起吃,享受美食,多好,还价格优惠一些。

汤圆卖得好,是因为食府的鱼太贵,下手还需要犹豫一下,但汤圆还是买得起的。

叉水村的糯米,粘性强,口味甘甜,做成的粉细腻得很,汤圆都泛着油光的样子,白白胖胖的,看着就十分有食欲。

卫靖泽懒得自己做,就从食府拿了一些回来煮,也是省事。

眼看着半月之期就要到了,江延宗暂时放下果园规划的事儿,开始忙活着收菜。

卫靖泽也帮忙,村里的鸡鸭是收的差不多了,家家户户现在都买了小鸡养着呢,倒是有一些人家自家做了红薯粉、酸菜、糍粑、腊肉、腊肠、腊鱼、干豆角等一系列干货,现在是连土鸡蛋都少了。

江延宗打了电话问要不要,只有这些干货了,农村现在自己也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对方想都没想就说:“要!当然要!”

于是卫靖泽走家串户地给收东西,什么坛子罐子都看看,里面有没有腌菜,人家愿意卖的,都收回来。农民家想着反正现在也是春天了,很快地里又要长出新菜来了,这些腌菜卖掉了也能重新做,更何况卫靖泽给的价格也不错,所以家家户户都出了一些东西。

卫靖泽将收上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收捡好,比如装在脏脏的塑料袋里的红薯粉,拿出来,放进干干净净的竹编的筐子里,就好看多了,沾了灰缺了口的坛子里的腌菜,改装到透明的玻璃坛子里,看上去就漂亮多了…包装也是很重要的。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地里的菜苔,开春后也长不了多少了,摘了这一茬,烂菜叶子拉回家喂猪喂鸡,菜根之类的,碾碎了留地里做肥料了。白菜萝卜之类的也是如此。

卫靖泽还从河里捞了一些鱼和虾上来,又跟潘旺家买了好些豆腐之类的,才凑了一车的东西。

江延宗不得不去帝都一趟,不然那些家伙为了这些东西,都要争得打起来。

“这次只去几天。”看着卫靖泽皱巴巴的脸,江延宗说。

卫靖泽不甘心,问:“到底是几天?”

江延宗说:“最多三天。”

想想自己要独睡空床三晚,卫靖泽这心里就觉得难受的很,只能够点头说:“行,反正你早点回来。”

江延宗说:“我当然要早点回来。等我回来了,咱们两就弄包山的事儿。”

卫靖泽不开心的点头,想了一会儿,才说:“下次咱们这样,咱们把东西收上来,谁家要多少都报给你,咱们按照分量装好,他们就各自拿各自的就行了,钱打你卡里,你也不用去帝都了。”

为了把江延宗留下来,卫靖泽也是想尽了办法啊!

江延宗的心就一点一点软掉了,说:“好啊。”

好像,从来没有一个人,把他看的这么重要过。

卫靖泽为自己想到这个办法而开心不已,至于给钱的事儿,卫靖泽也不担心,那些人都是有钱人,这点钱不会赖账,说出去多难听啊。真赖账了,下次不给捎了就是了,人家吃着,欠款的就眼巴巴的看着吧!

江延宗去帝都,卫靖泽还要去田地里忙活,老汉还叨叨说:“看把他们急的,等过些天,山里的野菜多了,一起拉过去,多好。”

春节期间就已经立了春,现在万物都有复苏的迹象了,等下场春雨,就会蓬蓬地全长起来了,到时候,简直是今天摘一遍,明天又是老样子。

江延宗去了帝都,卫靖泽就去地里忙活,忙着挖地,今年要挖的地比去年多多了,去年开了不少地出来,今年都要种上。卫靖泽拼命干活,忙活了一天,累了,也就能自己睡着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精力去感慨,啊,我一个人睡好寂寞。

在江延宗去帝都的第二天,就下了一场雨,虽然这场雨只是打湿了地面,并没有多大,可是对于刚苏醒的万物来说,简直是甘霖,借着这股春的气息,满山满野就开始绿了,鲜活了起来,连河边的草都嫩嫩的,十分可爱,跟前两天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已然完全不同。

既然河水暖起来了,草也长出来了,卫靖泽就把牛羊赶到河边,鸭子又能够回到河里,继续过上悠闲的水面生活了。

鸭子们对走队形的事儿有些忘记了,也可能是因为一些鸭子被卖掉了,所以队形就乱了,于是卫靖泽只能够挥舞着竿子再次调整,嗯,这次学得挺快的,三十只左右的鸭子很快就学会了走阵型了,只是数量不是很好排一个阵型,导致卫靖泽还是觉得有些不舒服。强迫症伤不起。

于是,卫靖泽开始忙活着孵蛋的事儿了。

正好这时候,有两只一岁多的母鸡开始抱窝,想要孵蛋,所以卫靖泽就拿了早已准备好的几十个受精蛋给两只母鸡孵蛋。

但是鸭子完全没有要孵蛋的意思,只能够人工孵蛋了。

孵蛋主要是一个温度,温度掌握好了,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孵出来了。

卫靖泽弄了一个木箱子,里面垫上一些旧衣服,都是老汉的旧衣服,去年冬天卫靖泽去市里给老汉买了不少新衣服,从贴身衣服到外穿的衣服以及袜子鞋子都有,一些破破烂烂的旧的就扔掉了,还有些虽然旧了,但是看上去还好,老汉舍不得扔,卫靖泽就给堆角落里了,老汉要找出来穿也不容易,只好穿新的。

现在卫靖泽拿旧衣服来孵蛋,老汉也是没什么意见了。

箱子底部先垫上稻草,然后垫了几件衣服,又垫了一层棉花,又垫了衣服,箱子四周也垫上,以利于保温。箱子上面钻了一个洞,方便放灯泡,这是一个浴霸用的小灯,因为瓦数低,所以不会有滚烫的感觉,经过安装一个开关,还能够调节一下亮度大小,控制温度。

箱子做好之后,就把处理好的鸭蛋放进箱子里,盖上盖,打开灯,不需要多做其他的,只需要每天检查一下温度是否恒定,最好的温度是保持在37.5c到38.2c之间。

再加上卫靖泽的异能,想要把小鸭子孵出来也不难。

作为第一批,卫靖泽孵了十个蛋,第一次尝试,当然要小心一些,等以后有了经验,不仅可以孵鸭蛋,鸡蛋和鹅蛋也不在话下了。

卫靖泽刚忙活着弄好孵鸭蛋的事儿,江延宗便回来了。

听到车的声音,卫靖泽便眼前一亮,立马跑出来,果然是江延宗的车。

江延宗将车停稳了,下了车来,卫靖泽便忍不住迎了上去,问:“怎么样?累不累?饿不饿?”

江延宗把小行李箱交给卫靖泽,说:“还好啦,并不怎么累。”

两个人进了屋子,转身就抱在一起了,然后熟门熟路的亲到了一起,这样才感觉安心多啦。

江延宗坐下来,喝了卫靖泽倒的水,说:“这次卖的挺快的,都问我为什么没鸡鸭鹅没有猪,我就说食府都要缺食材了,哪里还有往那边送的。你的办法,我跟他们说了,他们都说没问题。”

卫靖泽露出喜色,说:“那太好了,反正以后你要去哪里,我就跟着你。”

江延宗笑了笑,说:“好,那你去哪里,我也跟着你。”

卫靖泽就忍不住啦,又抱着江延宗一顿猛亲,这家伙怎么就这么合自己的心意呢?因为两个人是天生一对吧!一定是的!

第65章 苦孩子

江延宗说:“你的办法,确实是很好,不过也需要人照看着。小陈没了工作,日子过得挺不好的,我就把这事儿交给他了,他负责交接。”

小陈就是江延宗以前的司机,卫靖泽没想到他也没了工作,应该是因为他以前是江延宗的人,又是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江家人不待见他,于是他就被炮灰了。

卫靖泽说:“挺好的,小陈那人可靠。”

当初江延宗偶尔发病,司机也是跑前跑后的照顾着,卫靖泽请他帮了两次忙,也没有一点怨言。

说起这个,卫靖泽说:“前天刚下了一场雨,感觉外面的野菜就都长起来了,笋子都开始冒出来了,水芹菜、藜蒿都发了芽,估计再过些日子,就都可以摘了,你看食府都要么?”

江延宗说:“你问问陈寒,这事儿他负责的。如果多的话,还可以拖一些去帝都卖,他们都眼巴巴地等着上新菜呢!”

卫靖泽奇怪道:“为什么他们都这么喜欢吃这边的菜,按道理,他们以前吃的好吃的也不少吧?”

江延宗说:“这倒是好理解的很,就跟你举个例子。我有个比较熟悉的姐姐,她结了婚之后,也生了孩子了,可是她丈夫一直喜欢往外跑,拈花惹草,这也没办法,有钱有权的男人,总是要面对这些的。那个姐姐买了叉水村的米和菜,她丈夫回家的次数就明显增多了。”

人家的家事,也说不清,但是这个故事至少能够说明,他们从中得到的好处,不仅仅是好吃,不仅仅是对身体好。

卫靖泽也看不太懂其中的原理,也不多问了。

“开了春,过两天去挖一些笋子,食府那边可以送,帝都那边也可以送,还可以做笋干。”卫靖泽盘算道。

江延宗点头:“好啊。”

力气活都是卫靖泽的,江延宗只需要动动手,动动脑就好了。

晚上说起这个事儿,老汉说:“这个行,山上还有不少野孙,细细的,长长的,也好吃。还有其他的野菜,等天再暖和一些,菌子也会冒出来了。”

第二天,卫靖泽去挖地,正好遇上了也要去挖地的瞎婆子。

“您老今年也这么早开始干活了?”

瞎婆子说:“我家就我能干活的,不早早干,还能怎么办?”

卫靖泽说:“您今年是打算种啥呢?”

瞎婆子现在眼睛好了,手也早已经恢复了,干活麻利多了,里里外外更是一把操持着。伟伟看着也干净多了。

“今年打算多种一些油菜,榨油,对了,今年种菜的事儿,有没有可能调整一下啊?我想多种个菜。”

去年,瞎婆子只分到一个豆角,现在眼睛好了,想多种一些菜,多赚点钱,也是很正常的。

卫靖泽说:“婆婆啊,现在还没有这个意思呢,不过您可以多弄些别的东西,比如霉豆腐、榨菜、酸豆角之类的,蛮多人喜欢这个的,也没多少人做。”

瞎婆子一想,觉得也是,如果重新调整大家的菜单,别人都会有意见,自己就是跟别人嘴里抢肉,搁谁都不会乐意的,还不如找点别的事儿做。

卫靖泽还夸奖说:“您老手艺好,做的好吃,这酸菜酸豆角,大家也都喜欢,别个也争不过你。”

瞎婆子语气略有无奈说:“就你会哄人。”

卫靖泽觉得天地良心,他可没有哄人的意思啊!瞎婆子做酱菜的手艺确实是好,平时也经常往卫靖泽家里送,吃了人家那么多菜,发表意见的能力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