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卫靖泽还要忙着给自家田里施肥的事儿,忙的一整天都没时间干别的事儿。

不过食府和帝都那边听说有新的鱼的品种,十分欢迎。卫靖泽说现在是新上市,要限购,而且只供应食府和饭店,不外销,目的是为了保证鱼的数量,给鱼一些休养生息的时间。

大家都是文化人,明白竭泽而渔的道理,不逼迫卫靖泽多抓鱼,每天保证供应就行了。

只是,这挡不住疗养院那些老头儿老太太们的热情啊,在食府里吃不够,就跑到卫靖泽家里来了,更何况,还有一个手艺更好的英奇师傅在这里,他们都恨不得住下来了有木有!

对于这些老头儿老太太们,卫靖泽也没有办法,只能找了个借口说:“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大家抓鱼啊,你们想要鱼很简单,可以自己去钓,钓上来了,咱们按照卖给食府的价格给钱,你们看怎么样?”

对于钱的事儿,老头儿老太太们倒是不那么在意,于是都点头答应。

这鱼饵都是卫靖泽提供的,是卫靖泽养的那些蚯蚓。

卫靖泽养蚯蚓也好几个月了,倒是没有特别照顾,很多时候,都是老汉拿着一些烂菜叶子之类的去给蚯蚓投食的。

卫靖泽家的蚯蚓确实是在夏天的时候繁殖了一回,多了不少小蚯蚓,卫靖泽就把他们分箱了,现在多了好几箱蚯蚓了,偶尔想起来,就弄点蚯蚓给鸡或者鸭子吃。老头儿老太太们倒是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老头儿老太太们想要钓到鱼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想要钓到卫靖泽弄得那几种鱼,更是不容易,有时候,他们忙活了一天,都只能钓到一两条,不够大的还要丢回水里,所以老头儿老太太们对鱼的杀伤力还不是很大。

只是他们来了,英奇师傅就忙了,每天要给他们做顿饭,做一顿,是给面子,做两顿,是英奇师傅不想拉下身段。英奇师傅想的是,看在老交情的份上给你们做了一顿饭了,就别叽歪了,再要吃,上食府去,就二十分钟的路。什么?竟然嫌弃我徒弟手艺不好?那我下次不做了…

英奇师傅这脾气,也是没谁了,拗不过,只能去食府吃饭啦!

卫靖泽这些天则确实是忙得很,白天给田里施了肥,晚上就找了个时间去找潘厚勤。

潘厚勤想跟卫靖泽在屋子里聊,卫靖泽想了想,还是出来了,蹲在屋前的大树下说事儿,反正有蚊子也不怕,卫靖泽能够给收拾的干干净净的。

潘厚勤跟着出来了,卫靖泽也没有多啰嗦,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厚勤叔,我这里有几个赚钱的活儿,不知道你乐意不乐意。”

潘厚勤顿时就来精神了,问:“什么活儿?能赚多少?”

卫靖泽无奈的笑了笑,说:“这能赚多少钱我不能打包票,这事儿还得看您,您说是吧?”

潘厚勤忙说:“那是那是,听你的意思,有好几个活儿给我干?”

卫靖泽下意识摇头,反应过来这是黑暗中,人家看不到自己的动作,便忙说:“不是,好几个活儿你也忙不过来,是之前你跟我说过这事儿,我看你最积极,所以让你先选个喜欢的活儿,其他的事儿,我只能找别人干。”

潘厚勤这人可能是有些贪多,恨不得把好事儿都留给自己,这是很常见的心理,但是有时候多就是少,一下子揽事儿太多,可能什么也干不好,反而造成损失。

潘厚勤哦了一声,问:“那你能跟我说说都有什么活儿么?”

江延宗跟卫靖泽说的有好几项,卫靖泽便跟潘厚勤一一说起来:“养蛙、养牛、养螃蟹、种莲藕和种蘑菇,这些是帝都那边的老板给说的,人家说,有些客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所以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有这些产出。”

“养蛙是养牛蛙么?螃蟹…那东西秋阳可以养啊,他可以和虾一起养,莲藕是你的河里也有,养牛和养蘑菇…”

潘厚勤到底是因为在村子里呆了一辈子,没怎么走出去过,所以有些事情想想都觉得没什么前途。

卫靖泽说:“养蛙确实是一般养牛蛙,也有人养石蛙之类的,那种比较难养,养牛蛙是比较稳当。比如说,如果你养了牛蛙,除了卖给食府和饭店,也能够卖给普通人,石蛙就比较贵一些,买的人没那么多,这就是市场因素。咱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个情况,有没有足够多的人想买你的东西。秋阳那边养龙虾养的不错,想不想养螃蟹我也不知道,有机会再问他吧。那你的意思呢?你对哪个比较感兴趣。”

潘厚勤是觉得哪个都不是很感兴趣,因为他对这些都没什么概念,不像潘秋阳和潘壮牛,潘壮牛是被卫靖泽科普过才进行养殖的,潘秋阳是自己找的路子,因此,潘厚勤也没有什么想法了。

“你觉得哪个比较好?”

卫靖泽其实不太乐意回答这种问题,村里的人做什么事儿的时候都喜欢问问他的意见,只是卫靖泽也知道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事情如果成了还好,不成的话,可能卫靖泽也要连带受责备。

所以卫靖泽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要不这样,我回去之后给你查查资料,你先看看,到时候咱们再商量一下。”

潘厚勤现在也没什么主意,只好点头答应下来。

卫靖泽心里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如果真想干哪个活儿,我觉得你还是自己干比较好,兄弟一起干,齐心的时候固然好,但是如果因为一些事情,不能一起干了,反而伤了感情。”

卫靖泽不好说你们家几个妯娌之间的关系不好,只能稍微婉转一些提醒,希望潘厚勤能够明白亲兄弟也要明算账的道理。

潘厚勤点头说:“我知道了。”

卫靖泽本想到这里就回去的,只是潘厚勤又拉着他聊了聊潘秋阳和潘壮牛的事儿,语气中颇多艳羡,幸好没什么嫉妒,卫靖泽稍微心安的同时,也说了一下潘秋阳和潘壮牛为了养殖的事情,天天守在塘边上,看水质测含氧量投食等事情。

都说不能只看贼吃肉,不见贼挨打,或许有些人的成功看上去比较容易,但是背后的付出是许多人都想象不到的。

两个人聊了快一个小时,卫靖泽才回去。

经过这么一聊,卫靖泽也知道了,潘厚勤确实是很有发财的心思,目的性很强,缺点就是不像潘壮牛那样比较踏实,不像潘秋阳那样有见识,但是如果给他指条路,让他好好干下去,还是能够成功的。

回到家里之后,卫靖泽先去洗了澡,然后坐在椅子上歇息。

干了一天的体力活,虽然不是特别累,但也需要休息一下!

江延宗见他好像挺累的,主动给他按摩起来了,卫靖泽挺享受的,也就没有阻止,尽管江延宗按摩的手法不怎么样。

说起今天跟潘厚勤聊天的事儿,卫靖泽说:“希望这些活儿都有人干就好了,现在村里青壮年的劳动力不多,真要弄起来,也不容易。”

青年劳动力不少都在外面打工。

江延宗说:“村里赚钱多了,他们自然就乐意回来了。像潘婉婉那种大学生,回来也算是个人才。”

卫靖泽倒是想法不太一样,说:“如果走出去的人,在外面能够活的好,不回来也不错啊!如果在外面混得不好,当然回来更好,只是在家里想要赚钱多,也是要吃的苦耐得劳的。”

卫靖泽也并不是希望出去的人都会回来,只希望有些人不适合在外面的,会愿意回来,在外面过得不错的,就不用回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江延宗想了想,觉得卫靖泽说的挺对的,对于个人来说,当然是趋利避害更好了,一窝蜂往外跑和一窝蜂回来,都不是好事儿。

“不过,他有件事儿说的挺对的。”

卫靖泽好奇:“什么事儿?”

“你河里的藕啊!那么一大片,估计如今的生长空间也并不充足了,能够挖掉一些老的,新的也会长出来吧?”

水库的那些莲花莲蓬都是野生的,没人管,而且水很深,属于深水藕,而且有多老了也不清楚,到底口味如何,还真的不好说。

卫靖泽想了一会儿,忍不住伸出手捏了捏江延宗的鼻子,说:“你这家伙,满脑子就想着做生意的事儿。”

江延宗重重的捏了他一下,说:“我哪里只想着做生意的事儿了,这不还想着你的事儿么?”

卫靖泽嘿嘿一笑,说:“那是。是我误解你了,我给你道歉。”

看上去一点都不真诚好伐?

玩笑归玩笑,卫靖泽还是决定找时间把河里的藕挖上来看看。

只是水那么深,河里也不好排干水,还要看看有什么办法挖藕。

抱着江延宗,卫靖泽心里也没觉得有什么好担心的,遇到困难就想办法,反正有他陪在身边,成功或失败,赚的钱多或者少,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

嗯,在这两人的房间里,一年四季都是春啊…

第113章 鸡鸭鹅

尽管知道陈少那边的建议是赚钱的路子,可卫靖泽也知道,步子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点一点吃,不是人家说要藕要牛肉要螃蟹,立马就能去做的。

这些天,卫靖泽也是忙的很,田地里施肥,而且跟老汉和江延宗商量过后,决定再买一批鸭子,孵一批小鸡出来。

鸭子没法孵蛋,是因为鸭蛋存不住,平日里做菜都是用鸡蛋,但鸭蛋可以做皮蛋可以做咸鸭蛋,需求量也不小,所以鸭子还是的靠买。

这次,不用老汉陪着,卫靖泽自己去食府开了小货车,然后去鸭子李那里买小鸭子。

像这种事儿,三轮车就不够用了,还得小货车才行。

卫靖泽决定这次买上两百只小鸭子,等养到过年前后,也是能下蛋的时候了,现在这批比较大的鸭子也能够出掉一些。等来年开春,这些鸭子长大了,卫靖泽还能再扩大一下鸭子的规模。

遇上这样的大客户,鸭子李一家也是喜不自胜,鸭子没有鸡那么好卖,平时别人买也就是几只买的,连买十只的都比较少见,更何况是两百只。

卫靖泽有异能,也不怕被鸭子李给骗了,每只小鸭子在手里捧一下,就知道这小鸭子的情况如何了,感觉不错的就放进篓子里,不太好的就不要,卫靖泽一下子就把鸭子李这里最好的小鸭子都买走了,这眼光,连鸭子李都服气了。

卫靖泽买的多,鸭子李也送了几只小鸭子,卫靖泽想了想,让换成了鹅,家里的鸭子多了,也需要更多的鹅来看护。

鸭子买回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看好他们,别因为意外死了,或者被什么东西咬死了,乡下养鸡养鸭子,小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鸡鸭总要死掉几只的。

卫靖泽想来想去,还是在屋子里圈了个地方养小鸭子,等稍微大一些了,才敢放出去乱跑,跟着大鸭子混。卫靖泽自己孵鸭子是因为数量不多,大鸭子和鹅都照看的来,现在这么一大群,鸭子和鹅暂时还照看不过来,小鸭子腿短,大鸭子跑得快,一个不留神,钻进草丛里,小鸭子就迷路了,出不来了,可能就死在里面了。

至于鸡,卫靖泽决定靠自己孵蛋,蛋是因为卫靖泽收购来的母鸡,来这里之后下的前面几个蛋,都是不会被卖的,怕不是正宗的叉水村土鸡蛋,等到下了几个蛋之后,才跟主力军放在一起养,下得蛋才开始卖。

在刚来的时候,鸡都是被隔离的,一个是担心有潜在的鸡瘟,另一个是担心鸡群欺生,不如先隔开几天,再放在一起,还有就是先等母鸡开始下蛋了,前面几个蛋排除掉,才能正式成为一员。

这段时间收购了几百只鸡回来了,攒下来的鸡蛋也不少,孵几百只小鸡完全没有问题。

小鸡不靠母鸡孵蛋了,要靠卫靖泽自己的装置孵蛋,有了孵鸭蛋的经验,卫靖泽倒是不担心不会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小鸡孵出来之后,能不能安全长大。

在当初修建鸡舍的时候,卫靖泽就想到了要自己孵小鸡,所以育雏室早已经盖好了,也是鸡舍的一部分,之前是因为鸡蛋供应不上,手上没有余蛋可以用来养鸡不说,孵小鸡也赶不上需求,所以干脆先收购成年鸡来养,现在孵蛋,小心养下来,明年果园差不多能够修好了,正是能满山撒野的时候,所以现在就要准备起来了。

孵小鸡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温度适宜,卫靖泽弄了一套控温设备,名字叫着很专业,其实也比较简单,才花了两千块买回来,安装也很简单。

控温设备有点像地暖,主要靠猪舍的沼气池来加热,如果沼气池的沼气不够,也能够临时用煤炭、柴火之类的加热,用沼气是省力节能,直接用煤炭还是有些污染环境的,这片天地是卫靖泽想要长久待下去的,所以很愿意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

第一批小鸡,卫靖泽先准备弄个两三百只试试,如果太多了,压力大,怕照顾不来,而且梁聪并不是机灵的人,有些事儿得让他慢慢上手,学会了之后,就能放心了。

这些天,梁聪在鸡舍干的不错,前面几天,卫靖泽还要提醒要给鸡投食加水,要打扫鸡舍之类的,现在他自己已经形成了习惯了,知道每天要做的事情就那么几件,所以就老老实实干活儿。

梁聪这样的人,没有办法求他能够多变多思考,只能让他做一些比较简单的重复性的事情,去外面上班没人照看不放心,能够得到卫靖泽这里的工作,也是运气十分好了。

卫靖泽开始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就把梁聪带在身边看着,让他看自己怎么弄这些事儿,可能一次学不会,但是以后多学几次,也能够记住了。

乡下自己孵鸡蛋很常见,但是许多人还是像以前那样,用母鸡孵蛋,因为能省心不少,但是想卫靖泽这样大规模孵蛋的,只能靠自己了。就算是想靠母鸡孵蛋,一时之间也找不到二十多只抱窝的母鸡出来。

孵蛋最重要的是温度,跟杨天健确定了猪圈那边没问题之后,卫靖泽便开始用沼气加热水,让水在整个系统中流动,给育雏室提供热量,保证育雏室的温度在30度以上,又不能太高,太高了,里面的鸡蛋也容易失去活性,停止孵化。

卫靖泽自己是一天去看三次,仔细检查每一颗蛋,如果发现有蛋已经不行了,赶紧拿走,换别的蛋进来。梁聪也是认认真真跟在身边,看卫靖泽的一举一动,不多话不多动作,努力记。卫靖泽怕他理解不了,有时候也会给他讲解一下。只是梁聪也一下子不能接受太多东西,所以要慢慢教。

为了孵鸡蛋和两百只小鸭子,卫靖泽也是天天忙得很,连天天上门来的老头儿老太太们都没时间招待,连鱼的钱都是英奇师傅帮着收的。

英奇师傅现在俨然是一个小饭馆的老板一样,每天给大家做做饭,收一下钱,自己还不拿工钱,全交给卫靖泽。

吃完饭,老头儿老太太们没事儿,就坐在一起唠嗑儿,有人就问英奇师傅:“我觉得你啊,上哪里待着不好,非要在这里窝着,在外面做个大厨,总比在这儿跟个小饭馆的老板一样要强吧?”

英奇师傅便嘴巴一撇,露出鄙夷的神色:“子非我,焉知我之乐?”

这话有些装逼,只是更直白的意思是,关你鸟事?

卫靖泽听说这事儿的时候,下巴差点掉了,按照江延宗的描述,问他问题的人,身份也不简单。

当然卫靖泽不是那种推崇权贵之类的人,不然他也不会天天在外面忙活,而错过了眼下这攀龙附凤的好机会了。

可是身份的事儿,卫靖泽从小就有深刻的体会,有身份的人,有些事儿都不需要他们自己出手,只是一个表情,便有人揣摩着他们的意思,帮他们办好了。

英奇师傅还真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啊!

不过呢,英奇师傅就是那样的人,也不能说是清高,如果他有兴趣,说不定哪天又跑回帝都做菜去了,所以得看他心情。关键是他心情还飘忽不定。

别人的事儿,卫靖泽也不好管太多,说一说也就过去了,眼下自己还有很重要的事情呢。

“陈少因为牛肉的事儿,已经开始跟日本那边谈了,准备进口神户牛肉。”

卫靖泽惊讶了,神户牛肉,不是据说是世界顶级牛肉么?牛还喝啤酒听莫扎特来着。

江延宗见卫靖泽露出那样的表情,也明白了他的意思,说:“正如你想的那样,神户牛肉确实是质量很好的牛肉,饭店的客人消费得起,陈少当然愿意花心思去弄了。”

卫靖泽可以理解这个,客人有需求,尽量去满足,这才是生意人的重要品质,但是,神户牛肉多贵啊!那么大把的钱送给日本人,不值得啊!卫靖泽不知道那神户牛肉有多好吃,但是他有信心,叉水村养出来的牛,肉质也不会比神户牛肉差到哪里去!

心情激动之下,卫靖泽说:“这养牛投资不小,村里人也没有做过这种事儿,要不,咱们自己来把这个事儿做了?”

江延宗露出志得意满的笑容,说:“你果然是不服输的性格,我也是这样想的。”

卫靖泽觉得自己好像是钻进圈套里了,当然这个圈套不是为了害他。主要还是江延宗说话太有技巧了,摸准了卫靖泽的心思,先把陈少跟日本人合作的事儿说了,才提出这样的建议。如果直接说,卫靖泽可能要考虑比如眼下很忙,鸡鸭的事儿脱不开身,比如说牛的草料问题,牛的牛棚问题,还有人工问题之类的,问题想多了,就容易犹豫了。

于是卫靖泽抱住江延宗,狠狠地在屁股上拍了两下,说:“你了不起了哇,跟我说话都这么多小心思了,揍你几下,长长记性。”

这还真是打着xx的旗号,行xx的事情啊!

江延宗把头一扬,那表情跟英奇师傅还有些相似,说:“我不这么说,你能答应的那么爽快?”

好吧,卫靖泽确实是被江延宗给抓住了命门了,这家伙,以后自己是逃不开了!

第114章 想发财

虽然养牛的事儿是冲口而出的,但是卫靖泽事后想了想,村里好像也没有什么人适合养牛了。

养牛别的没什么,就是前期的投入一般人承担不起。

平日里看农村创业项目介绍,大多是介绍养鸡养猪之类的,养牛的并不多见,主要是牛肉羊肉都是内蒙那边拥有大片草场的地方适合的项目,叉水村更是传统的种植农业,畜牧业并不很发达。

因此,这个事儿,还要卫靖泽靠自己多多摸索,没有前辈的经验可以借鉴的。

养牛是利润和风险并存,村里人都是典型的农民,少有像潘秋阳那样就有冒险意识的,真要找个人出来养牛,也没有比卫靖泽更合适的了。

既然答应了江延宗的,要养牛,就算是想到还有很多问题,卫靖泽也不能够退了,只能够想办法解决。

牛棚没有就搭建牛棚,忍受不够就请人干活,草料不够就想办法弄草料,包了那么大一座山,难道还能想不到办法不成?

卫靖泽抱着江延宗站起身:“既然咱们达成了一致,总要表达一下双方合作的诚意,你说是不是?”

看卫靖泽坏坏笑的表情,江延宗就知道这家伙想做什么了。

江延宗微微一笑,说:“我可是很有诚意的,不知道你有多少诚意呢?”

“试试不就知道了?”

诚意有多足,两个人都很清楚了,连大风都很清楚了,嗯,睡在楼下老汉房间里的大风,迷迷糊糊中被吵醒过来,只能转过头,继续闭眼睡觉,幸亏没睡在那两个人的房间里,不然会被吵死去。

不过这声音,也只有听觉敏锐的大风听到了,其他的人…都睡得很香呢!

养牛这事儿,虽然是江延宗提出来的,但是还是要卫靖泽写计划书,所以卫靖泽先查资料,看内蒙那边是如何养牛的,然后又看别人圈养是如何养的。

圈养牛就跟笼养鸡一样,吃得是饲料,活动面积就那么大,有点速生的感觉,内蒙那边养牛就更像是散养鸡,牛吃的是天然的草料,每天的活动面积也不小卫靖泽当然更倾向于后者,只是叉水村没有大面积的草原,如何满足牛的口粮,也就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了。

一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卫靖泽便溜达着去看看还在孵化的小鸡。

鸡舍这边,有了梁聪在这边待着,连卫生状况都好了一些,随处可见的鸡粪少了许多。

进鸡舍之前,卫靖泽看到那只大黑猫叼着一只鸟路过,招呼了一声,那黑猫跟他点了一下头,就窜进了树林里。卫靖泽不免又要惊叹一下,这猫可真厉害,连野鸟都抓得住。

对于猫吃鸟这种事儿,卫靖泽也就不多言了,自然界总有它的道理。

育雏室没什么事儿,温度很高,一进去就感觉热气扑面而来,在里面待一会儿,就会感觉浑身都冒汗,检查完没什么问题,卫靖泽就赶紧出来了。

去自家地里转转的时候,就遇上了潘厚勤。作为长辈的潘厚勤先给卫靖泽打了招呼,两个人招呼之后,潘厚勤就站在地头跟卫靖泽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小泽,我想好了,我想养牛蛙。”

卫靖泽微微讶异了一下,问:“怎么说?”

“牛蛙赚钱呗!”

果然理由十分简单粗暴,卫靖泽想想觉得也是,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人家估计也不乐意。

“那要等过年的时候包一个鱼塘咯?”卫靖泽问。

如果他想包,还是很简单的,毕竟他爸是村长,有些事儿就是方便些。

潘厚勤把锄头从肩膀上拿下来,放在地上,说:“这事儿我要跟我爹商量一下,看看他老人家怎么说,但是我是拿定主意肯定要养了。我其实想现在就开始养,现在才九月,重新分配鱼塘,又要等好几个月,等的人心焦。”

看来潘厚勤赚钱的想法是十分迫切啊!

卫靖泽说:“那行,你先跟村长商量一下,真要是着急,可以自己改造水池或者在田里养的。不过牛蛙过冬也不容易,你可要想好了。”

养殖和种植都是冬天比较难熬,养殖是饲料难得,温度要控制,不然会出现成片死亡的现象,损失承担不起啊!

但是卫靖泽觉得潘厚勤肯定会早早地干起来,他脾气有点急。村长有几个儿子,而且都做了新房子,一排的新房子在村子里也是格外的壮观,可是几个兄弟之间也并没有多和睦,作为老二的潘厚勤,不如大哥受父母重视,也不如下面的弟弟受父母的宠爱,所以也不奇怪着急做出一番事业来了。

卫靖泽比较看好的是养蘑菇的事儿,养蘑菇比养别的都简单,蘑菇有点像种菜,而且比种菜还简单,只是价格并不怎么贵就是了。

既然潘厚勤决定养牛蛙,卫靖泽要看看村里有没有人愿意干别的事情的。

在忙的时候,时间是一晃就过去了,一下子天气就变凉了,九月过去,孩子们开始放十一假,放了假的孩子们整天在村子里跑来跑去,而建筑工地也是他们十分新奇的地方,为了避免孩子们在工地上受伤,卫靖泽是叮嘱了好几次,让他们别去工地上玩。

卫靖泽家的房子地基已经做好了,地面的墙也差不多砌了一米高了,工程进度还是挺快的,按照这个速度,十一月能盖好,十二月做个整体的装修之类的,年前能够全面完工,散散味之后,过年前也能够搬进去了。

如今房子是户型初具雏形,有些有经验的人就已经看出来,这房子的设计肯定不同于以前那些房子的。

潘建新家的房子已经做好了,这两个月是在装修散味,准备十月搬进去,然后贺新房。

自家建了新房子,潘建新对别人家的新房子也十分注意,在卫靖泽家的房子边看了半天,便来找卫靖泽说房子的事儿。

“你家那房子,一看就跟别人家的不同,那个堂屋做的太大了,后面两小房子我怎么没看明白?还有,你们家跟后面那个小房子的距离怎么那么大?”

卫靖泽知道潘建新这也是好奇,说:“这房子确实是跟农村建房子的制式都不一样,是江先生的朋友帮着设计的,说方便人住,也好看,客气,就是要花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