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靖泽也是跟着老汉一起去的,等吃了晚饭之后,爷孙两个提了一些家里的东西,去看人家。

潘金桂虽然回来了,可是看上去整个人都有些恹恹的,没什么精神,这是毒素没有排尽的后遗症吧。

这次,没有在医院的时候情况那么紧急了,黄婶子也有了心情跟大家讲述事情的前因后果,从当初结婚的时候,自家就步步退让,一直到这么多年来,自己闺女受的委屈,来一波人就要说一次,黄婶子也是精力充沛。

不过大家都有兴趣,所以都很乐意听,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发出惊叹声,一边帮着黄婶子谴责那杀千刀的一家人,竟然如此磋磨自家的儿媳妇,真是应该天打雷劈啊!

在这个过程中,黄婶子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持,越发的有精神了,表示一定要战斗到底,闺女被人欺负成这样,是打自己的脸,这次肯定不会让他们好过的!

卫靖泽也是才知道原来农村里,精神暴力和肉体折磨竟然如此花样百出,婆媳斗法真的像是宫斗剧一样。只是在一个家庭里,最重要的还是男人的态度,如果男人偏向自己的媳妇,那媳妇也就更得意,如果男人偏向自己的妈,那婆婆自然是占上风,在所谓的孝文化下,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偏向自己的妈。

老汉和卫靖泽也是听了黄婶子那唱念做打的一全套之后,才回了家,事情可能有些偏向,但是对方虐待儿媳妇的事情肯定是属实的。

回家的路上,卫靖泽见老汉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忍不住问:“爷爷,你心情挺好啊?”

老汉乐呵呵地说:“是啊,我挺高兴,咱们村里的闺女当然不能被人那么欺负!”

其实是谁家的女人都不能被欺负吧?

虽然许多人都说,女人都要靠自己自立自强,可是在如此社会大环境下,许多女人没有那个条件和能力,更多的时候还是要被欺负。

“以前啊,咱们村的闺女嫁出去了,娘家人都不敢管太多,为啥啊?因为娘家底气不足啊!这事儿要是放以前,你黄婶子也不敢把她闺女接回来,因为她儿子儿媳妇肯定有意见,家里多个人养病,花的都是钱。现在好了,家里有了钱,当然有底气把闺女接回来,也能够让金桂有条件好好养着了。”

人一个不注意,就容易落下一身病,不管事情是个什么长短,没了康健,那就是输了,上了年纪之后,老汉更是这么认为。

卫靖泽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情况,听老汉这样说,心里也有些感慨,如果家里没有家资,做什么都底气不足,也难怪大家都追求钱。现在村里情况慢慢好起来了,卫靖泽虽然不敢说全是自己的功劳,但是自己也有贡献,心里那份高兴地心情,更是别提了。

潘金桂的事儿,对于村里人来说,也是一个转折吧?让他们突然认识到,自己有了钱之后,以前很多不敢干的事情,现在都敢了,以前没底气的事情,现在有了!钱不仅仅是可以买东西,更是撑腰杆子的!

黄婶子家里,不仅有叉水村的人去看望潘金桂,也有自家的亲戚之类的,黄婶子不是省油的灯,来一波人就要把自己闺女命苦的事儿说一遍,虽然是车轱辘话来回说,可是大家爱听,这事儿又是个大八卦,很快事情就都传开了,本来还觉得潘金桂喝农药没道理的人,也慢慢偏向了,一个女人被逼得喝农药,肯定是走投无路了!

还有另外一件事,对这件事的传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是潘建新家贺新屋的事情。

农村人家做了新房子,一定要请邻里乡亲亲朋好友来吃酒席的,潘建新家的房子就是在十月吃酒席。

在潘建新家搬家那天,村里不少人都去看了热闹,主要是看看潘建新家的新房子如何了。

不得不说,潘建新家的房子确实做的不错,是当下农村最时尚的样式,外面也有了一些欧式浮雕的装饰,显得十分洋气,二层的小楼房明晃晃的召显了潘建新家的家底厚了不少。

在办完新家的当晚,卫靖泽和村长等人就一起将一块恭贺乔迁新喜的匾额送到了潘建新家,然后被挂在了堂屋的墙上,然后潘建新家请大家吃酒喝茶。在这个过程中,潘建新跟大家说了自己房子构造是什么样的,造价如何,哪里哪里用了什么最新的东西之类的,听得大家是一惊一叹,那些正准备做新房子的人家听得格外认真。

在这次茶酒会上,潘建新又邀请了全村人来参加贺新屋的酒席。

一般农村人请客,跟谁家关系不好就不会请谁家,不过潘建新家在村里的人缘还不错,所以每一家都会到场,只是他大伯家,潘建新是不准备请了。

第120章 舆论仗

基于对卫靖泽的感激之情,潘建新把卫靖泽是列为上宾的,不仅不让卫靖泽帮着出菜之类的,还让卫靖泽住在主桌上,这一桌,除了村长等长辈之外,还有潘建新媳妇娘家人,可见对卫靖泽的重视了。

卫靖泽跟着老汉带着江延宗,三人一起入座,刚坐下,就听到潘建新的老丈人拉着潘建新问:“建新啊,勇勇呢?我怎么没见他?”

潘建新说:“他在读书呢!今年高三,我没让他请假!”

这老外公也表示了理解,孩子读书最重要。

说起来,还是有很多人把孩子读书这事儿放在很重要的地位的。

潘勇在经过上次的“劳动改造”之后,态度端正了许多,读书也认真了,成绩好转了不少。当然,学习在丢掉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捡起来是很困难的,可是想到自己干活那几天受的苦,想到自己爸说的那些打工的状况,潘勇便不敢懈怠了,现在辛苦一点没什么,等学到了东西,有了本领,以后才不会那么辛苦呢!

现在,就算是有人叫潘勇一起去打游戏,潘勇也不去了,这孩子如果真的要学好,自制力还是很强的。

现在,潘建新也没有别的很多愿望了,就希望把两个孩子都供出来。以前觉得读了大学就要去城里工作上班,现在有了卫靖泽和江延宗这样的榜样,又觉得就算是种田,多读书也是很有好处的,学了东西才不会落后于人啊!

除了一些日常的交流之外,最受关心的就是潘金桂喝农药这事儿了,大家好不容易来到离八卦主人公最近的地方,当然是伸着脖子竖着耳朵听消息了。

酒宴也不过一两个小时的功夫,十多道菜上了之后,大家也吃得差不多了,许多人都讲桌上的菜分别装进袋子里,带回家。

这是这里的风俗,谁家办酒席,去吃酒席的时候,大家都会把吃不完的菜打包带回家,热一热再吃,这么做的多是妇女,男人少见这样做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卫靖泽对这种风俗是很持有赞同态度的,每次办酒席,都会有许多菜,如果吃不完,全部倒掉的话,真的是太浪费了,还不如大家都打包带走,就算是不自己吃,也能够给家里养的家禽家畜吃,不算浪费了。

唯一不太好的是,大家打包的工具不太健康,除了本村的人可以直接端着碗回去,之后还回来之外,远的人都用塑料袋打包,这个对身体不太好。

吃完饭,许多人也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成群结队去黄婶子家,看望一下潘金桂,这十里八乡的,大家都是拐着弯的亲戚,不需要上溯五代,三代之内肯定有牵扯,所以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名义去看,都不为过的。

看望潘金桂的人,又听黄婶子把说过了无数遍的话车轱辘似得说几遍,许多作为媳妇的人也是感同身受,做婆婆的人就觉得虽然媳妇不能太娇惯,但是也不是那么折磨的,黄婶子凭着那张利嘴,在舆论上逐渐赢得了很大的支持,潘金桂婆婆之前所做的功夫,大半都白费了,因为她的口才不如黄婶子的好。黄婶子哭诉起来的时候,感染力很强的。

在酒宴散去之后,从各村来的妇女回家的时候把自己听来的第一手八卦传播出去了,就算是大家都听过了,没关系,可以交流一下意见嘛,闲磕牙这事儿,还真没有妇女能够抵挡得住。

黄婶子在舆论层面上为女儿争取到了一些主动权,但是事情要如何发展,还要看潘金桂自己的选择了。

鸭子买回来,关在家里养了好些天,卫靖泽找了个晴朗的天气,让小鸭子们跟着大鸭子出门了,还让大风跟着去看着,如果小鸭子迷路了,或者掉坑里掉沟里之类的,大风也能够帮着拉一把,别让小鸭子因为意外死了。

让卫靖泽比较紧张的是,鸡舍那边孵蛋的鸡快出壳了,有些鸡蛋会晚一些,最早放进去孵蛋的那些蛋,应该就是几天的事情了。

虽然每次都被育雏室的热气熏得不行,跟上蒸笼一样,卫靖泽还是不辞辛劳地往鸡舍跑,希望能够看到小鸡安全出壳。

潘厚勤那边确定好养蛙的事情之后,这次就来找卫靖泽商量了。

“小泽,我爹觉得我可以养蛙,但是他让我多听你的。”

潘厚勤比卫靖泽还高一辈,在农村这种极为注重辈分规矩的地方,村长让儿子听卫靖泽的,可见对卫靖泽的认同了。

卫靖泽说:“我尽量给你科学的意见,主要还是靠你自己拿主意。”

潘厚勤认同。现在的后生都有些狂,知道一点东西就吹的天花乱坠,这是潘厚勤瞧不起的,可他觉得卫靖泽不是那种人,人家自己养鱼养猪养鸡赚了钱,从没在外面吹过,就算是别人打听,也回答的合情合理,不让人觉得不舒服,这年轻人有很多东西,比他们这种上了年纪的人还要老练呢!

“你想什么时候开始养呢?要不要等过年的时候包个鱼塘?”

村里的几个鱼塘都有人包,包的年限也不同,到期了就可以续包或者换人包。

潘厚勤说:“等不及了,就田里养吧!这不只有半个月就要收稻子了么?等稻子收了,我就拾掇我家门前那块田出来,离得近,也方便照看。”

牛蛙确实是也可以在田里养。

卫靖泽说:“你自己想好了就行,到时候要按照牛蛙的要求把田整好。这冬天养蛙可不容易,天然饵料没那么多,你得自己辛苦点,为牛蛙弄吃的。”

潘厚勤说:“行,这个资料里都有,我都看过了,资料不是说牛蛙到了十度以下就不活动了,开始冬眠么?我就想着,到时候给大棚里弄点灯之类的,给加热一下,保持温度在二十度左右,牛蛙肯定就愿意出来了,愿意出来吃东西,就不会不长个儿了。”

卫靖泽有些意外,没想到潘厚勤也是能够用心思考的,看来以前对他的印象需要改观一下了。

“我看这办法可行,只是成本有些大,你要做好准备。”

冬天的时候牛蛙冬眠,肯定就不长肉了,那潘厚勤年前开始养蛙这事儿也没有了意义,还不如等到年后开春了再养,既然心急赚钱,就要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了。

潘厚勤心里急,但是没办法,稻子还没收,田里还没整,也没有办法马上开始养蛙,只是这事儿倒是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羡慕潘厚勤抓住了一个好机会。

前面有了潘秋阳和潘壮牛两个例子,大家都相信,如果是卫靖泽肯定了的事儿,一定能赚钱!

这个时候,连潘建新都坐不住了,跑来问卫靖泽:“你不是问我要不要干什么项目嘛?我觉得养螃蟹挺好的。”

卫靖泽一听就知道他肯定没这方面的经验,听到潘厚勤那事儿,就着急了,所以就开始上门来了,连养螃蟹这事儿肯定也不太清楚。

卫靖泽让他坐下,说:“你这是一拍脑袋决定的吧?这不行,先把几份资料拿回去看看,看好了再来找我。赚钱这事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潘建新盖了新房子,欠了一些债,再加上两个孩子上学,负担也不轻,急于赚钱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绝不支持。

刚送走潘建新,卫靖泽的手机就响了,接起来一听,原来是英奇师傅。

“小卫啊,你在做什么呢?”语气还真是温和的很,卫靖泽有些意外,竟然没有因为被人围追堵截而生气嘛?卫靖泽也为陈寒松了一口气。

“没做什么呢?在家忙活,您在那边还好吧?”

“好啊,挺好的,就是有个事儿要跟你说,你能多捎一点鸡蛋、鸡和鱼之类的来嘛?黄鳝泥鳅也要,对了,你前段时间不是上山摘了一些野果子嘛?也给捎来行不行?”

这果然是师徒传承,英奇师傅打电话来,也是为了吃的的事情。

卫靖泽点头说:“当然没问题,您这是要给谁做饭呢?”

英奇师傅乐呵呵地说:“不是我,是我徒弟媳妇生了嘛,给弄点好东西补补身体嘛!”

原来是这样,这英奇师傅果然是十分爱护后辈,为了徒孙,愿意主动给自己打这个电话。

“这样啊,那我跟着饭店的车捎过去行不行?陈少那边没关系吧?”

“没关系,我跟他打了招呼了!”

哦,那看样子是已经答应了对方的要求了,不然哪里能够让别人帮忙。

英奇师傅主动提出会把钱打到卫靖泽的账上的,卫靖泽也收了,第一次是人情,这次就要算生意了啊!

卫靖泽空了半天时间,去山上找了一些蘑菇,将猕猴桃之类的野果子打包了,再将英奇师傅点单的东西打包上,顺便还捎了一些最近熟了的橙子之类的过去,反正是跟着人家送菜的车去,也不需要运费。

英奇师傅第二天就收到了东西,还特地打电话来把卫靖泽夸了一通:“东西很好,你这孩子会做人,还给送了橙子。”

卫靖泽说:“没什么,是应季的东西,也不多难得,就是让大家尝个鲜。”

这东西就是亲戚家送的,人家种的树一般是自家吃,虽说伺候不是万分精细,却也是不怎么打药的,长得不好看,难得的是好吃。

第121章 要防盗

听着英奇师傅的语气,好像没有什么不开心的,卫靖泽也放心了一些,说:“您在那边忙不忙?准备什么时候回来呢?”

英奇师傅突然笑起来,说:“我还以为你们巴不得我不回去了。”

毕竟英奇师傅说话可不怎么好听呢!

卫靖泽说的真心实意:“当然是希望您早点回来了,大家都惦记您的手艺呢!”

有了好菜,没有好厨师,也是浪费。

英奇师傅说:“那行,估摸着也差不了几天了。”

英奇师傅要回来,对大家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陈寒就不一定了,想到英奇师傅要回来了,陈寒浑身的皮都绷紧了。

虽然卫靖泽也同情陈寒,可是他也没有多少时间去体会陈寒的心情,养牛的事儿还是要操持起来呢。

卫靖泽写的养牛计划书终于在江延宗那里通过了,就要开始准备养牛的事情了。

牛除了吃牧草,还能吃不少料,像玉米秸秆、酒糟、豆渣、玉米、豆粕、红薯之类的他们都吃,就是食量比较大,不太好满足。

所以卫靖泽决定先买上十多二十头小牛,把这个冬天先度过去,等来年春天,就可以带着牛到处吃草了,来年也来得及给牛种黑麦草,给牛做草料。

相对来说,牛的弱势在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出栏,资金回笼的周期也比较长,没有一定的家底的人,也不太适合养牛。

养牛先要修建牛棚,牛棚要比猪圈和鸡舍都要宽敞许多,占地更广,牛的体积比猪和鸡都要大。

现在虽然准备起步的时候只养十多头左右,但是考虑到以后扩大养殖规模的事情,这个牛棚的面积肯定也不能小了。

卫靖泽想着,以后养牛的规模少说也得几百头吧?那牛棚肯定不能规划的太小了,起步的时候可以先建小一点的牛棚,规划的地方却要足够。

牛棚也要选在离水比较近的地方,牛经常需要饮水,也要经常打扫牛棚,保持干净是杜绝瘟疫和传染病的重要手段,牛群的健康才能够保证利润。养猪养鸡也是如此,因此杨天健要天天打扫猪圈,梁聪也要天天打扫牛棚。

做牛棚的砖有老屋拆除的砖头可以用,虽然砖有些老,可是这砖挺结实的,依旧能用,不过数量还不太够,另外还要买一些新的。

卫靖泽这两年里经常购买建筑材料,已经跟做这个生意的人都熟悉起来了,在买材料的时候,也不容易买到假货,还能够拿到很好的价格,大家都希望卫靖泽下次买东西的时候,还能考虑上自家来买,希望他能够帮着介绍一下生意。

卫靖泽也确实帮着介绍过几单生意来着。

除了牛棚的建筑材料,围山的材料也要买回来准备动工了,山上种了果树之后,肯定会有不少人会光顾,为了保证效益,防盗是很有必要的。

卫靖泽计划弄成铁路围挡那样的围栏,江延宗建议在围栏旁边还种一些带刺的植物,不管是什么,反正带刺就好,至少人家不能够直接翻过围栏,或者是把围栏剪个洞钻进来。

卫靖泽觉得这办法好,在围栏边上种上了带刺的经济作物,也能够获得一些效益啊!

江延宗在埋头算预算,牛棚加上果园的围栏,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了。

虽然老汉一直让卫靖泽不要花江延宗的钱,可是现在两个人这个状态,已经很难分清你的我的了,也说不清是谁花了谁的钱,老汉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只要卫靖泽没吃软饭就成。

卫靖泽心里也一直在盘算着这个事儿,大风从外面进来,一声不吭的在地上趴下了,卫靖泽伸手摸了摸大风,大风最近比较辛苦,每天跟着鸭子,看着小鸭子不让迷路了或者走丢了。这些天,小鸭子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户外的环境,跟着大鸭子们跌跌撞撞的学着抓鱼吃,啄螺蛳吃,辨别田里的草哪个可以吃哪个不可以吃,在这个过程中,小鸭子难免折损了几只,卫靖泽也没有怪大风,大风已经十分尽职尽责了,相比较于别人,卫靖泽这真的算是十分走运了。

大风如此能干且忠诚,卫靖泽不由得心念一动,跟江延宗说:“咱们买些狗来养着,看果园,怎么样?那么大一座山,咱们也不可能每天都转悠一边,如果有狗帮着看着,也能省心不少。”

江延宗看了一眼大风,说:“确实是可以,但是要选好的狗,孬的不行,要那种看到别人偷果子就敢上去咬的狗。”

现在许多狗都并没有那种气势和勇气了,见到人还夹着尾巴往后躲,如果看到人做威胁的动作,都会吓得直接夹着尾巴逃走了,这种狗,别说看果园,看家也是不行的,所以江延宗就不想要那种狗。

卫靖泽觉得江延宗的话说的有道理,如果真有小偷上门来,扑咬应该是一条狗的本能,咬了人,卫靖泽也能赔钱,但是要形成一种震慑作用,让别人知道,虽然果园的果子好吃,但是狗很凶,惹不得。

“那咱们现在就要开始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狗了。”卫靖泽说。

江延宗回过头继续忙活自己的,说:“那这事儿就交给你了。”

时间紧迫,卫靖泽在拿了江延宗给的单子之后,就急忙去采购建筑材料,找工程队了,十月底十一月初,是收稻子的时候,田里的事情也要卫靖泽操心。

花了几天时间把牛棚的事儿弄好,卫靖泽去粮食站借收割机收割自家的稻谷。

秋收虽然没有像夏收那样,全村都借了收割机,但是也明显比去年的秋收要多一些,随着手里的钱增多,大家的观念也在转变啊!有了钱,也就不在乎那一个两个钱了,宁愿花点钱图自己省力省心。

这一次,也不需要多问,大家就都知道,江延宗肯定是会收大家的谷子的,每家每户只要把自家的谷子收上来,晒干了,就能够卖给江延宗了。

这规矩形成了之后,大家也不会有很多疑问。

秋收之后卫靖泽也事情挺多,先是收谷子的事儿,还是需要他亲力亲为,不然不放心,来江延宗这里买谷子的,可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人,卖给他们品质不好的东西,这是自毁前程。村里修沟渠的事儿,也需要卫靖泽这个副村长多多尽心尽力,村长老了,想个主意发个话之类的事儿还行,让他跑前跑后督促大家干活,就有些难了,累着他老人家,卫靖泽也不好意思,所以跟各家各户确定意见,核算金额之类的事儿,多是卫靖泽在忙活。

村里的沟渠是该修一修了,大家也比较赞同将水渠修成水泥的,可以省时省力不少。而且村里大多数人加选择出钱,而不是出劳动力,与其为了省几个钱而去挖沟渠,还不如去自家地里干活,多种些菜,多挖几分地,赚的还多一些。

将民意统计上来一看,卫靖泽跟村长商量:“我看这还是要从外面请人来干,咱们村的人都不怎么愿意干的样子。”

村长也看出来了,他几个儿子就都选的出钱不出力呢,放以前村长还能骂两句懒骨头,现在有了钱,人家自己乐意怎么花,村长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那咱们就从外面请人来做吧,这事儿也是早干完早了事,趁着大家都秋收完了,应该也有不少人乐意来干活。”

秋收之后,就是很大一段农闲的时间了,勤快的人都在外面做小工赚钱,所以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人手。

钱的方面,出了各家各户出的钱,村里肯定也要出一部分的,不然这沟渠也修不起来,。

饶是村里因为包山的事儿得了一大笔钱,村长看着那笔钱不断减少,也是痛心疾首:“真是处处要花钱,又没有来钱的地方,唉…以后花光了可怎么得了?”

大村子的村集体经济来源还是挺多的,像包鱼塘之类的不用说,他们那辆运营的公交肯定也是要交钱的,还有各种集体的土地出租之类的,叉水村是个小村,没有那么多资源,因此经济来源也捉襟见肘许多。

卫靖泽一时也想不到好的集体赚钱的法子,只能安慰村长说:“以后大家都有钱了,肯定也愿意为村里的事儿掏钱了,这个您还是不用太担心的。”

村长说:“希望吧!”

既然大家都不太愿意出工,于是就从外面招人来干活,主要是附近村子里的,工钱一天算一天的,不包吃,所以还能给的高一些。

消息放出去之后,还有不少人来打听,挖沟渠这事儿,所有的村子都要干的,一般的人都会干,因此想来赚钱的人还不少。

卫靖泽家也有不少亲戚来问,老汉便替卫靖泽回答了,卫靖泽家也有几个亲戚来做工的,卫靖泽家招待他们每天吃顿饭就差不多了,住是住不下了。

有老汉的面子,亲戚也不能说卫靖泽不地道,人家的房子还在做,现在确实是住不下,不是不让人住。

好不容易招满了人,开始干活了,村长和卫靖泽还要经常去转转,免得那些人偷懒,不老老实实干活。

秋天的时候,水渠也就干了,基本上没什么水,所以也比较适合干活。

第122章 小奶猫

在卫靖泽忙的热火朝天的时候,英奇师傅终于回来了,这次是被人专程送回来的,这陈少也确实是会做人。

“在帝都,被抓着去做了几天饭,真是烦死我了。”卫靖泽回来的时候,就听到英奇师傅在说自己在帝都的事儿。

卫靖泽问了好,“您那徒孙怎么样?应该挺不错的吧?”

说到自己的徒孙,英奇师傅就眉飞色舞起来了:“那可真是个胖小子,能吃能睡,被撩拨也不哭,就是直哼哼,长得可好看了。”

原来英奇师傅除了喜欢吃,还喜欢小孩子呢!

英奇师傅还给大家看照片,其实是挺普通的一个孩子,但是那一节一节的藕臂,确实是要比一般的孩子肥壮许多。

“陈少没把你那方子给骗过去吧?”江延宗问。

英奇师傅每天没什么事儿做,不就是琢磨吃得么?在叉水村待着,什么东西都是应时应季,而且随便取用,所以英奇师傅也经常研究新的菜式,有时候很惊艳,有时候也会失败,不过大多数时候还是不错的,惊艳的菜式不多,难吃的也少,英奇师傅对这种情况是不太满意的,如果没有惊艳的味道,他绝不会称之为新菜式。

在这村里几个月,英奇师傅也研究出了两三道菜,在他自己嘴里算得上是新菜式的。说不上是拿手绝活,但是拿出去,肯定是有不小的商业价值的,因此江延宗才这么问。

英奇师傅的眉毛飞舞了一下,说:“给他们吃吃就算了,还想那我菜方子?想得美!这生意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以英奇师傅的为人,确实不像陈寒那么好骗,如果是陈寒,可定已经被骗走了。

“那您有没有兴趣,让您这方子赚点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