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靖泽说:“这不多了,婆婆,外面都要上百万的,我们这是给您折算成了房子,才给的七十万!”

瞎婆子还是摆手:“太多了,你们得亏本。”

她自己这卖了几年的酱了,也才卖了几万呢!

卫靖泽无奈,知道瞎婆子肯定是不愿意了,想了想,说:“这不快放学了嘛?待会儿伟伟回来了,我们也跟他商量商量?婆婆,您这钱可是要留给伟伟的,您自己用不完,也要想想伟伟啊!”

说到孙子,瞎婆子倒是楞了一下,说:“那好吧,我们等等,要不,你们在这里吃饭?”

卫靖泽说:“那倒不用了,哪里少吃了您一顿饭不成?”

这已经是中午的时候,润泽小学没多久就放了学,叉水村的孩子走上十分钟的路程就回家了,所以他们都是回家吃饭的。

伟伟也很快回来了,长高长大了不少,现在已经六年级了,从当初赶不上班,到现在终于能够考入班级前十,伟伟也是花费了不少努力的。

见到卫靖泽,潘伟也十分高兴,远远地就叫了:“小泽哥!”

卫靖泽应了一声,等潘伟到了跟前,又喊了一声江延宗:“江哥。”

江延宗就是让孩子在他面前放肆,或许是气场太强了吧。

然后三个人大人就让潘伟坐下,潘伟有些紧张,这感觉有点像是三堂会审啊!

卫靖泽耐心地将事情再跟潘伟说了一遍,说:“伟伟,你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家里只有奶奶和你,奶奶年纪大了,有些事情没法懂,你又是在学习上进的年纪,所以这个事情也要你拿主意。你同不同意卖方子?价格还有没有疑问?”

潘伟没想到自己小小年纪就要做这么大的决定,真是压力好大啊。

看了三个人一圈,潘伟无奈地说:“我和奶奶一样,相信你小泽哥,不会害我们,也不会骗我们,不过价钱确实是高了。”

卫靖泽本想着让潘伟来谈好一些,没想到人家也是这个看法。

一下子四个人都无话可说了,第一次因为卖家嫌价格低而谈不拢。

这个时候,一直没吭声的江延宗说:“如果你觉得价格太高,那这样吧,我们把价格降低一点,五十万,加帮你们家修好一座二层的民房,再加上你的教育费用,你觉得怎么样?”

房子还好说,村里许多人家近几年修了新房子,大概的造价也清楚,只是这教育费是啥?潘伟还有些不明白。

江延宗说:“教育费自然就是你的学费了,我们负担你以后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的学费,如果你能够出国留学,我们也可以负担,如果你能够申请到奖学金,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学费补给你。”

潘伟抽了一口气,出国留学他是没想过的,他最大的目标就是上大学,像婉婉姐和勇哥那样,上大学,然后赚钱。

“上学也要很多钱的吧?”

江延宗说:“不多,九年义务制教育,学费就不高,上大学如果考得好,一年也不到一万的学费,算起来,还是我们赚了呢!”

潘伟松了一口气,又说:“如果我没考上大学,那还亏大了呢!”

江延宗点头:“确实,反正你什么时候不读书了,我们就不提供教育资金了,你啥时候还在坚持读书,我们就一直提供。当然,这仅仅是国家认可的教育单位,一般的补习班之类的,我们可不会给你出钱哦!”

伟伟想了想,又看了自己的奶奶一眼,见瞎婆子也看着他就知道这事儿还得自己做决定,便说:“那…好吧,这个价格还挺不错的。”

“你是愿意卖给我们了咯?”

“是的!不过咱们要写合同!”

“那是当然!”

这孩子年纪小小就知道做事要写个合同,也不容易,卫靖泽就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

“等我们拟好了合同,就拿给你看,你确定没问题了,咱们就签合同。”

潘伟点头:“那行,我信你们,不过我阅读理解还是不错的哦,你们可不能在合同里写不是咱们约定的内容!”

这孩子还真挺精明的,卫靖泽也被他弄得没脾气了。

双方说好之后,两个人再次婉拒了瞎婆子留他们吃饭的提议,回家去了。

走到门口,还听到潘伟跟瞎婆子商量自己去参加什么比赛的事儿:“奶奶…也就一天的事儿!坐校车去坐校车来,一天耽误不了我学习的…”

伟伟六年级了,正是在备考小升初考试的重要事件,瞎婆子不答应他去参赛什么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走在路上,卫靖泽就问:“你这后面这条件,也不知道是亏了还是赚了。”

江延宗说:“放心,应该赚不了。”

“为什么?”

“我说的出国留学可能有点难,但是这孩子以后…不好说,总之呢,我看好他。”

这江延宗说话也说一头藏一大半了,要不是这是在户外,卫靖泽早就扑上去让他老实交代了。

不过既然江延宗说赚不了,卫靖泽也放心了,伟伟这孩子,如果能够走读书的道路出人头地,也挺好的,有了这个所谓的教育基金,伟伟读书也无需担心上不起学的问题了,无论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都没有这样一项后顾之忧,对于无父无母的伟伟来说,绝对是很可靠的保障。

而且,这些钱都没有放在明面上,到最后,无论是外人还是伟伟和瞎婆子,都已经算不清里面的钱了,他们也不好拿价格太高这话说事儿了、果然还是江延宗最聪明!卫靖泽开心的想。

此时,卫靖泽更恨是在外面,不然可以抱着江延宗好好亲一下了,如此聪明的手腕,许多人都是想不到的,只有自己幸运,遇上了这样的江延宗!

一直回到家里,卫靖泽心里都是乐开花的。

这事儿卫靖泽没有跟其他的人说,只跟老汉说了一下,以免老头儿老太太们不慎将这个消息透露出去了,让有心人盯上了祖孙两个,好心办事没办成,反而给人家招了灾祸。

这件事无需太招摇,当事人心知肚明就好了。

瞎婆子虽然人老了,有些新鲜事儿不太懂,但是人情往来还是很明白的,在签了合同之后,很快就开始对外说,他们家要做新房子了。

村里人有些意外,瞎婆子之前一直说不做新房子,要留给伟伟的,现在怎么突然要做新房子了?

瞎婆子也是理由张口就来:“伟伟读书啦,认识人多啦,同学来家里玩,家里太丑,让伟伟丢人啦!”

这个理由还真是…让人无语又无法反驳。

估计乡下没人会为了一个小孩子的面子做一栋新房子的,但是以瞎婆子对自己的孙子的宠爱程度,如果伟伟说因为家里房子的事儿受了委屈,同学都不愿意来家里玩之类的,瞎婆子可能还真的霍得出去做个新房子。

当然,做新房子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村里几乎所有人家都是做了新房的,除了瞎婆子家和慧贤婶子家,连一直很穷的潘旺家里都做了新房,一家人都住的开了,做豆腐的时候也施展的开了。

慧贤婶子家以前是因为欠外债欠得多,前几年都是还账去了,账还清了之后,现在也在计划着做新房了。

如果一直坚持不做新房的瞎婆子也做新房子,那全村就都是新房子了,这在外村很平常,但是对于曾经穷困落后的叉水村来说,就十分不容易了。

瞎婆子家要做新房子的事情传出来之后,大家意外之后,也挺为她们祖孙两个高兴的。

不过瞎婆子很快又说了,因为她们家两个人,老的老,小的小,算账算不清,怕被人占便宜,所以就把事情托付给卫靖泽家帮忙了,反正小泽肯定比外人可靠。

大家听着也觉得而很在理,卫靖泽这几年表现如何,大家有目共睹,那人品是没得说的,而且在大家还穷的时候,卫靖泽就老帮瞎婆子祖孙两个,现在找他帮忙也不奇怪。卫靖泽家那么有钱,也不至于贪了这祖孙两个的钱。

所以,卫靖泽去跟那些施工的人接触,给他们结账什么的,外人也不会怀疑了,只觉得是瞎婆子祖孙两个托付了人家的。

江延宗这而一路看下来,也很是意外,说:“瞎婆婆老说她自己老眼昏花,很多事都不懂,我看她就很聪明嘛,真老糊涂了的老太太能干得出这样的事儿?”

这些事儿可是没跟两个人商量,也没有两个人指点,瞎婆子自己想到的。

卫靖泽心里震惊,脸上却不表现出来,说:“呵呵…人家不厉害,能在儿子死后眼睛瞎了还拉扯孙子?”

说到底,还是人老成精,老人家们不聪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不强,但是生活的经验会让她们显得比小年轻们要多一份睿智,当然这是心性好人品好的老人家,人品不好的,就不在此讨论之列了。

卫靖泽虽然忙,幸好家里有老人家们可以帮忙处理一些琐事,老汉也是有自家修新房子的经验的,添了许多事,倒是没什么困难。

只是这样左一忙右一忙,时间又到了五月份了,田里的事儿忙完了还有山上的活儿,雇了十多个人忙个不停,感觉人手还有些紧缺,卫靖泽又招了一些人。

种药材的老专家不能长时间逗留,倒是会抽空来看进展,有卫靖泽的异能的加持,药材的生长情况自然让老专家十分惊喜。

第341章 铺货中

药材比果树比茶树都难打理,所以专门侍弄的人,就一直跟着老专家学着侍弄,老专家见卫靖泽确实是对种药材的事情上心,对这个年轻人也就多了几分好感。

作为研究中医中药一辈子的人,老专家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他自己是坚信中医可以治病救人,中药也可以,因为中医和中药有着天人合一的理念,人生在这天地之间,自然与世间万物都有联系,而中医和中药,就是为了研究明白这里面的关系。

尽管如今有许多人信奉西医,反对中医,觉得中医很多理论都是骗人的,都是草菅人命,然而他们忘了,几千年来,中国的老祖宗都是用这种办法来救人的,而且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医学著作,如果这些东西是骗人的,是不科学的,那为什么老祖宗还用了几千年呢?如果不是真的,中医中药救人是运气使然,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书能够将里面的道理讲明白,还能得到后人的无数次验证,还能够在无意间达到想通的地步?

老专家最不喜欢的就是黑中医的人。

不过老专家也忙,他是学校的教授,有时候又会有一些课题需要研究,还有时候,又有一些领导之类的需要他去调理身体之类的。因此,他也只是偶尔抽时间过来,等他发现这里的药材十分不一般的时候,兴趣更浓了,主动来的次数也就多了,有时候都不要卫靖泽打电话请,人家就主动过来了,主要想看看他重点关注的植株怎么样了。

尽管卫靖泽也在抽时间跟着老专家学习,可是很多时候,老专家那专业词汇,真的是一串一串地蹦的,卫靖泽也不太懂,所以只能懵懵懂懂地听着。

卫靖泽跟着学习的时间也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希望帮工们跟着老专家好好学,只要他们在,问题就能够解决很多。

卫靖泽还在因为帮工们都是新手,没能很好的帮着老专家干活儿懊恼,没想到老专家就跟卫靖泽商量来了:“我那边有一批要实习的学生,我能拉到你这里来帮你干活吗?你放心,不要工钱的!”

这对卫靖泽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可是他也要考虑到一些现实问题,说:“如果您的学生太多的话,这吃饭住宿的问题不是很好解决啊!”

老专家说:“你们村子这么大,难道还不能住下我几个学生不成?你去帮忙沟通一下,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专业的人才,你要找这样的机会都难得呢!”

说实话,卫靖泽还真是十分心动。

“别的大学生出去实习,都要有实习工资的,我这里要发实习工资不?”

“哎呀,我说了是免费的,当然不要你的实习工资了,就算是要发,就让我来发,你看成不?”

卫靖泽一想,也成,反正包吃包住不发工资,让村里的人帮着一点,家里借住个一两个两三个大学生,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两个人商量好之后,便分头行动了,老专家回学校去招学生,卫靖泽去跟村里的人商量,让大学生们借住一段时间,吃是不需要他们负责的,卫靖泽家里可以负责,不过英奇师傅到时候肯定要忙不过来了,所以还要让陈寒从他的食府里调两个人过来帮忙。

江延宗那边的事儿也丝毫不落后卫靖泽这边的劲头,先是几坛子老卤水被拉到工厂去了,这可是英奇师傅和陈寒亲手调制出来的卤水,外面是没有的,在腌制咸菜的时候,每次都加一些,能够让腌制出来的才更好吃。

江延宗还跟卫靖泽商量:“因为你的异能,现在这边的水土都受到了影响,所以我想从村里拉水去厂里做腌菜,你看可行么?”

卫靖泽问:“距离可不短,运输的成本不低吧?”

江延宗说:“相对于就地取材,当然要贵了,但是相对于其他的花费,真的不算多了,如果能够做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靠着销售我们是能够把这些成本赚回来的。”

江延宗从小就十分懂得,要获得利润,就先要投资的道理,无论是使用何种办法投资,投资什么样的东西,投资是不能避免的。

有时候看似很浪费的支出,却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卫靖泽对这种成本控制之类的不太了解,只是提出了心里的疑问而已,既然江延宗已经想明白了,卫靖泽就不班门弄斧了,说:“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需要我做什么就说一声。”

江延宗答:“那是自然,咱们一直都是这样的啊!”

卤水和水都送到了食品厂,腌制咸菜这种事也没有很多的技巧,最大需要技巧的东西应该就是卤水了,现在有了卤水,还有了叉水村的水,就变得简单多了。

很快这最早的一批黄瓜就被开始制成腌菜,豆角、刀豆之类的,紧随其后。

腌菜制作简单,速度也可以很快,快的只需要几天时间就好,慢一些的,一个多月也就差不多了。

紧接着,江延宗开始让工厂制作瞎婆子酱料,至于名字,本来想要叫做瞎婆子酱料的,后来想想,觉得不太合适,干脆就叫婆婆酱料了,这个名字跟产品的气质很搭,婆婆这个词,让许多人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瞎婆子这个名字,在人们不了解这后面的故事背景的时候,会让人产生一些负面的印象,觉得有歧视盲障人士的嫌疑。

婆婆酱料的生产则需要一点时间,配方虽然有,但是要利用厂里的机器大批量生产,还需要一点时间。

这些事情,江延宗无需花太多的精力,只需要嘱咐一下秘书就可以了。

江延宗此时的工作重心,还是在推广奶粉和婴儿幼儿服装上。

最近,一则新的广告在电视上和网上同时传播开了,广告中,一个白白嫩嫩的宝宝,有时候看着奶瓶,有时候看着忙碌的父母,有时候看着笑眯眯的爷爷奶奶,镜头切换的时候,有稚嫩的声音进行旁白:“爸爸妈妈,你们总是想给我最好的,我一定是天底下最幸运的宝贝,可是,我所需要的,你们明白吗?”最后,妈妈买回了智贝奶粉,宝宝露出笑容,旁白:“谢谢妈妈,我想要的,也是最好的。”

这则广告时常并不长,也没有什么故事,第一次看的时候并不会直击人心,可是创新性的用婴儿的视角来表现,全程柔光处理,使得整个画面温馨美好,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次播放可能让人无法记住,可是多次播放之后,智贝奶粉的广告会在一般人心里留下一些印象,而作为妈妈或者准妈妈的人,在为孩子选奶粉的时候,也会注意到这个品牌,愿意去搜索相关的信息。

这个时候,网络上的信息就需要跟进了,除了官网的消息,其他的网页话题也要跟上,比如说,水军先主导提出问题:“智贝婴幼儿奶粉怎么样?”

下面其他水军就可以回答,挺不错的,挺好的,有些水军还能够给出更加详细的信息,或者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等等,这其实是给消费者一个了解该产品的渠道。

水军们虽然在网上发帖子发文,但是他们所写的大多是真的,比如奶源是新西兰,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进行烘干成粉,最先进的杀菌消毒工艺等,使用体验也是根据许多家长的反应来的。

江延宗作为天赐宝宝的“母亲”,对此也很有发言权,智贝奶粉适口性好,所以天赐宝宝每次都能喝完一瓶,已经小奶瓶换中奶瓶,中奶瓶换大奶瓶了,对宝宝发育好,天赐宝宝现在活泼可爱,虽然每天都咧着没有门牙的嘴巴笑,体力和智力上是绝对很不错的。

不过天赐宝宝比较特殊的是,他属于是用异能生出来的宝宝,在很多方面会比一般的宝宝要出色一些,能吃能睡皮实,已经是最基本的属性了。

智贝的广告虽然没有像营销范例某白金那样火遍全国,一下子就让全国人民知道了他,智贝奶粉并不急于求成,但是广告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线上线下的销售量在稳步提升,市场的反应总是比广告投放的时间要慢一点的,前期树立了品牌形象之后,后面的广告也要跟进,对已经形成的产品形象和定位进行深化和巩固。

另一方面,食品厂的酱菜虽然没有投入什么广告,现在还只是在全国各大超市铺货的阶段,网上已经开始有一些野生粉出现了。

“推荐一款巨巨巨巨巨巨好吃的咸菜!标题长长长长!”

“今天在超市无意中买了一瓶酱黄瓜,妈呀,真是好吃死我了,本来是买来就稀饭和馒头吃得,结果!一锅稀饭四个馒头都被吃完了233333!这我本来打算吃两顿的啊!这款酱黄瓜看样子是新产品,叫后厨酱黄瓜!瓶子也很好看,我决定留着凹造型装逼了!”

一楼:“原来弱柳扶风妹妹竟然是一个饭量惊人的壮汉!心碎一地!”

二楼:“只有我注意到了四个馒头吗?请问是什么馒头?多大的馒头?”

三楼:“据说她是自己做的馒头,像餐馆里一个切八瓣一桌人分的那种型号…”

楼主:“喂喂喂!这次说的是酱菜腌黄瓜!(敲黑板!)注意我饭量是咋回事喂!”

楼下:“我今天也看到了,看到价格有点不想买,既然楼主推荐了,那我明天去看看,要是不好吃,楼主你得赔我钱!”

第342章 都火了

楼主:“行!不好吃我红包转账给你!”

楼下:“扶风妹妹真大方!我明天就去买!”

楼下的楼下:“我也是!不好吃扶风妹妹记得转账!”

此贴楼主如此大气,一下子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围观,这弱柳扶风也算是论坛里的老人了,平常以萌妹的形象示人,语言风趣幽默,能撒娇能干仗,坛子里的人对她印象都不错。这次她推荐了后厨酱黄瓜,还真是勾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大多都有试一试的想法。

之所以将酱菜命名为后厨,因为最重要的卤水就是来自厨房,来自英奇师傅和陈寒两个人,所以就叫了这样一个名字了。

酱黄瓜是第一批腌菜,刚上市的时候,销售很一般,市场反响平平,因为标价不便宜,比别的要贵上那么两三块钱。不过也有消费者觉得,贵有贵的理由,所以愿意买着尝试一下。

对于爱吃的人来说,这多的两三块钱真不算什么,关键是好吃啊,下饭啊。

别的腌菜多是以酸咸的味道压住了食物的本味,这样能够让食物保存的更久,但是后厨腌菜,不仅有酸酸甜甜的口感,还将食物清新的味道保留了下来,比如黄瓜,黄瓜清新的味道是许多人喜欢的,腌黄瓜许多时候都无法保存黄瓜的新鲜感,但是后厨的有所保留,这也是得益于用的是叉水村的水,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留事物的原味,显得新鲜脆嫩,十分可口,因此,腌菜也就比别的牌子显得特殊许多。

无独有偶,除了弱柳扶风在论坛上推荐后厨腌菜之外,其他的社交平台也出现了后厨腌菜的推荐信息,后厨腌菜的粉丝群在缓慢地增长着。

这些粉丝们,在后厨出新产品的时候,就会直接去买,大部分人还是会喜欢新产品,这种口碑式的传播,让后厨腌菜系列销售量也越来越好。

而且,万能的网友们还在吃腌菜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新鲜吃法,除了就馒头就稀饭吃,还有人就面条吃,有人夹在三明治里吃,有人就着烤肉一起吃,有人打成泥,做成酱,味道也不错,不过这种吃饭许多人都觉得不能接受。

许多美食博主在尝过这些咸菜之后,也十分推崇的,本来需要这些有一定粉丝量的博主推荐产品的话,是需要推广费的,一条转发多少钱,一条原创又是多少钱,但是这次,随着后厨腌菜的流行,美食博主们为了显得自己没有落后,一直紧跟潮流,在没有推广费的情况下,自然也要尝试一下,给写个食用体验之类的。

好心一些的美食博主,自然写的比较走心一些,喜欢和不喜欢,都能够写得出理由,但是有些美食博主因为没有收钱,就不肯说什么好话了,说腌菜没有腌“熟”,所以带着食材本来的味道,现在有些怪异之类的,真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然正直的粉丝会直接留言反驳,不明真相的粉丝自然就被带偏了,以为真的不好吃。

这次,有个名字叫美食狩猎者的博主发出了一个微博,引起了许多粉丝的兴趣。

“众所周知,本人吃货的精神绝对遗传自母后大人,尽管我们只有一分相似,却能十分肯定是亲生的!这次,本人带着母后大人一起品尝了后厨的腌菜之后,母后大人也沦陷了,家里必备一瓶!我最爱腌黄瓜,母后最爱腌豆角,某日,吃完一瓶腌菜之后,母后大人突发奇想,用吃完了的汁做了腌菜!今天,我们就见证了奇迹发生的时刻!”

这博主也是短的一手好文字,在这里,就没有下文了,急的粉丝们不断在下面喊:“成果如何?急!”

“博主你被吃多了撑晕了吧?”

“博主赶紧继续!如果好吃,我下次也自己做!”

等留言刷了上千条了,这位“狩猎者”才终于出现了。

“我和母后大人将后厨正版和后厨盗版放在一起品尝,发现味道还是有差距的,后厨腌制的咸菜更加鲜香,咸淡酸味都正好,有一种吃了还能吃的感觉,就像是吃辣条的时候,吃了还想吃,等你吃过瘾了,然后才想起,菊花要受罪了…”

“博主…没事说什么菊花…”

“博主…你又黑辣条…”

“博主…所以辣条和腌菜在你的挑拨下要开战吗…”

“…当然吃腌菜菊花不会守不住,不过毕竟含盐量和微生物量多,不建议吃太多哈!接下来是母后大人的亲制版,母上大人的手艺我夸过许多次,这一次,母后的翻版没有赶得上原版,实在是遗憾,却又是理所应当,后厨没有两把刷子,能一下子吸引这么多粉丝吗?”

“我总结,自制的腌菜不如后厨的鲜香,不如后厨的有滋味,就是连回味的时候,也没有那么无穷的感觉,总感觉口感和滋味都差了一点。而后厨的腌菜,增之一分嫌多,减之一分嫌少,一切都是刚刚好的状态。”

“那自制的梦想破灭了…以后还是得掏钱买啊!”

“不错!博主良心体验!感谢分享!”

“是不是博主母后腌制咸菜的技术不过关啊?所以跟后厨的差一些?”

博主回复:“我吃了母后大人手艺二十多年,对母后的手艺十分了解,而且很有信心,一个吃货不能自己做好吃的美食,简直是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