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补充字数的)

作者有话要说:一:婚礼程序是我编的,正经的亲王娶亲是很繁琐的仪式。

二:呃,没想到写个洞房前都写了这么久,我的神啊,我也没料到。

三:写了就放上来,估计很多虫,请大家顺手捉住吧,不甚感激。

27、玉门关...

楚涟漪听到声音后便端坐在南窗的炕上,见唐楼进来,他脸色微带酒醺后的微红,但步履稳端,并无醉意。

其实亲王纳妃并没有想象中的热闹,身份够格来观礼的并不多,也不敢放肆地灌酒。

唐楼的眼睛往楚涟漪扫来,楚涟漪并未回避,反正做了亏心事的又不是自己,何况只要穿着衣服,楚涟漪也不是没有勇气的回视他的。

算一算他们最近的一次见面已经是三年多以前的事儿了,唐楼的样貌变化不大,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黑如点漆,只是少了当年的情意。

巍巍如玉山而峥嵘,又在战场上多历练了些日子,于新旧朝交替时能砥砺不动,这番经历只让这个男人变得更深沉而威严,如果不是确信当初那夜闯自己闺房的人是唐楼,楚涟漪几乎都要不信这样的两个人却是眼前这一人。

楚涟漪有微微的惆怅,但却不改其心。

两个人互相凝视了半晌,皆默然不语,都不肯先说一句话,最后楚涟漪到底是技不如人,心理稳态不如人,终于眨了眨眼睛。

所谓时势逼人,楚涟漪不得不起身行礼,道了个万福,恭恭敬敬地唤了一声“王爷。”既然她没有选择避世而死,那她便要活着,而且要活得好,活得舒坦,活得人人羡慕。

活着当然不能得罪自己的饭票。

唐楼点点头,径直往净室去了,身后跟着两名千娇百媚的丫鬟也赶紧跟了上去。

楚涟漪的眼睛终于从唐楼的身上挪到了他背后的那两名丫头身上,真真是耀目生辉的两个人。

其中一人,真称得上是以花为貌,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楚涟漪自问,如果自己不是人靠衣装,只怕与这丫头的姿色不过是在伯仲间。

这样美的丫头在身边,是谁谣传他没有通房的?

大约是楚涟漪的眼神一直胶着在那绝美丫头的身上,身边的一名丫头,知情会意地上前道:“回王妃,伺候爷的那绿衫姐姐是奴婢的亲姐,水彤,另一名着紫衫是紫彤姐姐。”

楚涟漪这才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丫头,觉得甚为面熟,想了良久才忆起这不就是当初她在禹王府落水,伺候过自己更衣的那大丫头安彤么?

楚涟漪见了她就脸红,想起以前种种的不堪来,安彤却仿佛今夜是第一次见楚涟漪似的,果然是伶俐的丫头。

安彤见楚涟漪看自己,蹲身行礼道:“奴婢安彤,这是静彤,都是拨来伺候王妃的,王妃如有吩咐,奴婢等莫不遵从,定当尽心竭力伺候王妃。”

“你起来吧。”安彤既然不认自己,那就是做好的,因为楚涟漪着实不想认她,不过这丫头同那静彤都长得精致婀娜,比之回雪、流风也丝毫不输,这让楚涟漪暗暗担心,祖母买的这两个丫头不知道手段够不够高了,倒是惋惜了那扬州瘦马,只怪自己坐井之蛙,还以为回雪、流风已经足够迷惑男人了。

“是。”安彤站了起来,一举一动丝毫不输大家闺秀的举止风范,她不着痕迹地靠近楚涟漪,“奴婢的姐姐水彤,已被王爷许给了罗总管的儿子,罗总管的儿子如今在边关军营里任职,待年关时回家,就要办婚事了。”

楚涟漪红着脸瞧了瞧这安彤,她倒是把主子的心意琢磨得很到位,可就是太忍不住嘴了。不过好在她解了楚涟漪的疑惑,可又恼怒,那水彤配不配人关自己什么事,这安彤把自己当什么人了,难道她还能吃了她。

不过听这四个丫头的名字都带了一个彤字,难道是唐楼那边儿拨出来的?

“来我这儿之前,你二人在何处任职?”

“回王妃,奴婢和静彤是被选出来伺候王妃的,一直在府里的郑嬷嬷跟前学习规矩,也在罗管事手底下做些事儿,并不曾伺候其他主子,奴婢二人的名字是王爷赐的。”

楚涟漪想问的,安彤不待她发问,便一一作了解答。

说实话,禹王府居然拨了这两个人给自己,楚涟漪也不知道是喜是忧。安彤与水彤是姊妹,那今后唐楼的举动都是瞒不了自己的,可是这是把双刃剑,自己的行踪只怕也瞒不了唐楼,可是要妄想她一个新人,就能震住安彤这样伶俐的下人,让她以后只认一个主子,恐怕也不现实,用起来着实扎手。

楚涟漪烦躁地往后坐了坐,蜷起脚,以手撑肘地坐在炕上。她骨子里到底不是那自小受礼教熏陶的古人,一旦跟前没了人束缚,就撑不起那王妃的端庄,惫懒地歪着,袖口顺着雪白的手腕下滑到肘部,那金晃晃的双龙戏珠搭扣镯子因那玉腕而增色不少。

静彤人如其名,十分安静,安彤一门心思要讨好主子的时候,她静立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也不敢直视,只是偶尔借故总要抬抬眼睛瞅瞅。

她只觉这位新王妃美貌极了,除了太妃之外,真不想到世间还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即使这样没规没距地坐着,那一姿一态也是极尽妍丽的。怨不得安彤姐姐事先就提醒过自己,千万得罪不得王妃,这样的美人儿谁能不爱呢,王爷肯定也是不例外的。

楚涟漪想着一旦唐楼梳洗出来,那洞房花烛夜就难免要摆上桌面,可她从心底觉得抗拒,这男人想享齐人之福那可是做梦。

如此一会儿又担心起明日给婆母敬茶,也不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半晌后,唐楼从净室出来,着了一袭玄色织金四团龙中衣,胸口微露,满脸沐浴后的清爽,空气里冷梅的香气格外浓密,楚涟漪看着那玄色的绸缎衬着他比玉色稍深的皮肤,约觉得有些口干舌燥。

刀削斧刻的俊脸因为岁月的雕琢而越见玉之珍奇,真可谓玉不琢不成器。这样冷着脸,一身不可亵玩的威严气息,楚涟漪不得不承认,这男人是越活越好看了。颇有点儿惹人犯禁的勾人模样。

楚涟漪起身立于炕畔,略略转了转头不看他,旁边静彤轻轻递上一杯茶,“禀王妃,王爷的醒酒茶熬好了。”

楚涟漪端着那玉色富贵牡丹纹瓷盏颇有些手足无措,她并不想讨好唐楼,彼此只是做一对相敬如“冰”的夫妻而已,不能首鼠两端的让人误会,还以为自己没脾气,到底是被他的富贵给压断了脖子。

楚涟漪冷冷地将那茶盏搁在炕桌上,“暗香,伺候我梳洗吧。”

整个屋子里清风雅静,落针可闻,安彤与静彤互换了一下颜色,谁也不想王妃敢这样慢待王爷。

楚涟漪坐于浴桶里,暗香取了“蔷薇露”滴在桶里,顿时满屋生香,楚涟漪躺在浴桶里不肯起身,直到水凉了还没将心理建设好,叹息一声,狠狠地道:“就当是被猪啃了。”尽管楚涟漪想了千百种方法,今后可以回避夫妻义务这件事,可是洞房花烛夜却是怎么也找不到借口逃避。

楚涟漪也不穿暗香给她准备的那套大红中衣,让暮雨重新翻出了袭素缎银菊中衣穿上。这样一黑一白倒像是黑白双煞,哪有新婚的气氛。

“嫁妆的单子点完了吗?”楚涟漪一边着衣一边问暗香。

“还没清点规整,明日早晨我再去点点,晌午前就能整理好了。”

楚涟漪“嗯”了一声,钱财才是安家立命旁身之所不可或缺的。

楚涟漪出得净室,见唐楼手持书卷,正斜靠在炕上的引枕上,屋子里的丫鬟去了大半,只留下安彤与静彤在跟前伺候。

见楚涟漪出来,唐楼抬了抬头,两个人对望了瞬间,楚涟漪就抓紧了自己的衣领,尽管睡衣很保守,但她就是紧张,总觉得衣冠不整时面对唐楼就没有底气。

楚涟漪不敢与唐楼对视,坐于妆奁前,暗香用玫瑰水兑了润肤的膏子伺候楚涟漪抹了脸,暮雨则从一个粉彩画仕女读书图的瓷罐里挖出一团淡淡玫瑰香的浅粉膏子,将其涂在楚涟漪的手肘上,轻轻揉按,末了又在她的膝盖上、脚腕上、脚趾上如此涂抹揉按。

如此一番弄完,也要一炷香的时间,静彤在一旁看了暗自咂舌,这新王妃可真是会保养,难怪听说都二十岁的人了,看着却跟十五、六的姑娘一般粉嫩。

其实这不仅是亏得楚涟漪善保养,更是因为她常年体弱多病,身子骨薄弱,又体态纤细,看起来就比真实年龄小个三、四岁。

待这方弄罢,楚涟漪行至床前,以手扼领,紧咬下唇,瞧着床上铺的接红帕,脸雪白得跟纸一样,哪有新婚的羞涩,生生就是厌恶他身上有其他女人的气息。

唐楼起身后,几个丫鬟都知情识趣的退了出去,屋子里只留下那对龙凤大蜡,烛火映衬着满屋的红色,凸显了新郎与新娘脸色的凉白。

“歇了吧。”唐楼出声道。

楚涟漪也不说话,视死如归地躺上床,摊尸一样平仰着,紧闭着双眼,要不是那胸脯因为紧张而上下起伏不已,真仿佛一具玉雕。

唐楼挥手放下朱红绣石榴床帏,躺在外侧,良久不见动静。

楚涟漪睁眼一看,他侧身向外闭目而眠,呼吸均匀,仿似睡着了,楚涟漪呼了口大气,背对着唐楼,也疲倦得紧,片刻就睡着了。

次日清晨醒来,手习惯性地乱搭,这才想起她已经嫁做人妇了,好在另外一侧没有人,楚涟漪睁开眼睛,唤了一声暗香。

暗香挽起床帏,扶了楚涟漪起来,“王爷早起练拳去了。”

楚涟漪“嗯”了一声,往净室梳洗去了,她是以前养成的不好习惯,晚睡前早起后都要沐浴,以前在楚府,她自己管自己,还单独弄了个淋浴的地方,现在每次都要盆浴,着实费事劳神。

待楚涟漪穿戴整齐出来后,唐楼已回到了房内,由水彤、紫彤二人伺候梳洗,两个人互不相看。

屋门打开后,太妃屋子里的两个嬷嬷,刘嬷嬷和熊嬷嬷上前问安,笑呵呵地收了床上的喜帕,楚涟漪才想起自己漏掉的这个大麻烦。

她定睛瞧了瞧那喜帕,帕上猩红点点,想必是唐楼所为。

刘嬷嬷和熊嬷嬷恭喜了新娘子退门而出。回雪上前给楚涟漪梳头上妆,然后安彤来禀:“回王妃,早饭已经准备好了,安在东次间,王爷已经过去了,还请王妃用早饭。”

楚涟漪心下好奇,难道不去老太妃那里用早饭?

安彤引了楚涟漪到东次间,屋里靠北摆了一张紫檀素光翘头案,案上置了前朝青花瓷瓶一对,中间一面小搁瓶,一色的紫檀底座,沉厚大气。

屋中间是一张紫檀白瓷面心的圆桌,白瓷中心绘螭龙灵芝纹,镯子四周放了四个紫檀有束腰鼓盆腿带托泥同桌款白瓷面心的圆凳。

向里看,东稍间用紫檀圆光罩隔开,内置罗汉榻,靠壁有一橱书和一架多宝阁,供主人平时起居。

整个屋子的陈设厚拙沉穆,楚涟漪暗自点头,想这才是王府该有的气派,而自己那百花深处虽然也有一堂紫檀家具,秾华文绮,家具里雕花为多,虽然看着美丽,但就是少了些凝练。

唐楼此时已端坐在桌前,见楚涟漪前来,波澜不兴的眼里添了一丝惊艳,但旋即就灭了,楚涟漪心里畅快,就是要让他看得见摸不着。

楚涟漪坐下后,水彤与紫彤在一旁才端了热菜上来。桌上置了十几二十碟甜白瓷装的菜肴,每一种都只够两、三筷的分量,看起来红、黄、白、绿,让人食欲大增,可惜楚涟漪那长期被药浸泡过的胃早就没了食欲。

安彤将一碗燕窝粥端至楚涟漪的跟前。楚涟漪的眼睛睁了睁,这可是上等血燕,粥少而燕窝多,楚涟漪虽然出身富贵,但也没能力喝粥似地吃血燕。

待唐楼动筷后,楚涟漪才慢吞吞地起箸,吃了两口放得离自己近的小菜,勉强用完了那血燕粥。抬头再看唐楼,居然还在慢悠悠地用饭。

府里最大的主子不曾搁筷,楚涟漪也不好离桌,磨磨蹭蹭地偶尔吃一口菜,喝一点儿新上的碧粳粥,算起来多吃了不少东西。

何况那水彤一直不停地在旁劝善。

“王妃试试这茄鲞,这是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

楚涟漪听着怎么像红楼里那茄鲞的做法,少不得吃了口,味道确实鲜香,便多吃了口。

水彤又指了一道蜜汁鸭脯详细解说,奈何楚涟漪早晨不喜荤腥,并不曾动手,这顿早饭足足用了两盏茶的功夫才吃完。

漱了嘴,净了手,唐楼起身道:“该去三秀庭院给母亲请安了。”

作者有话要说:别怪我,其实题目我已经告诉大家了,(*^__^*)嘻嘻…

还有,实在不喜欢写完之后重新看一次找虫子,乱没耐性的,麻烦细心的亲们帮我捉住。

此外,这个好歹也是个种田文,怎么没遇见喜欢考据的童鞋,弄得我不上不下的,果然是自虐惯了的悲催作者啊。

28、拜舅姑...

楚涟漪起身跟在唐楼的身后,他步子不快,悠悠闲闲,路上遇到嬷嬷和丫鬟,无论熟悉与否,都不敢上前搭话,只静静地敛衽行礼,到唐楼与楚涟漪一行人过去,才敢起身。

楚涟漪暗道,这禹王府真是好大的规矩,唐楼看起来似乎也不是很亲民。如果换了在楚府,楚涟漪去给宜兰院的太夫人请安的时候,那些丫鬟,嬷嬷见了都会上来问一句姑娘睡得可好之类的话。

从楚涟漪与唐楼住的玉熙堂出侧门,延玉熙堂与崇仙堂之间的夹弄往北绕崇仙堂折而向南,从开在崇仙堂与三秀庭院之间的夹弄里的侧门入三秀庭院,迎面可见两株银杏,这是三秀庭院中的第一秀“双珠(株)捧秀”。

一路上,两人一前一后默然无语,楚涟漪看着因为走动而偶尔露出的唐楼左手食指上裹着的白布,已经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不由心里嘀咕,难不成他昨夜还想着要洞房的?否则怎么不弄个鸡血丸,鸭血丸的,好过割自己的手指头。

入了三秀庭院,过了“双珠捧秀”,正面是卷棚顶三明两暗的五间上房,房前一棚紫藤,府里只有两处紫藤架,一处就在这三秀庭院,一处在玉熙堂,这是三秀庭院的第二秀“春朋(棚)嫁(架)秀”。

银杏树后紫藤架前的花圃里种了些花草,都是老太妃平时在经营,花花草草都是宝贝,轻易动不得。

三秀庭院据说是前禹亲王亲自题的名,至于第三秀从来没人说,但人人都知道。

只有楚涟漪这个新来乍到的人还在寻思哪里有第三秀。

丫头见禹亲王与王妃前来,赶紧打起大红绒布的板门帘。

这三秀庭院的上房正面明间正中紫檀万字纹隔扇横眉上挂“三秀堂”匾额,绢书,以紫檀框镶表,看落款,乃是前禹亲王亲书。隔扇内五扇五美图紫檀嵌玉围屏前置了一张紫檀雕螭纹大罗汉床,正面设大红金线螭纹灵芝团纹靠背,石青金线螭纹灵芝团纹引枕,床上设紫檀雕蘷纹长方炕桌,桌上设了一盆开得正旺的菊花,瞧模样该是御袍黄。

罗汉床右侧坐了一位看起来年芳二十七、八的绝美女子,如果不是她坐的位置提醒,楚涟漪绝不敢相信眼前的丽人是唐楼的母亲,禹亲王府王太妃舒氏。

太妃今日着了一件宝蓝织金妆花菊纹大袖衫,内着同款菊纹藕色软缎抹胸长裙,梳望仙髻,插一套金镶宝嵌玉蝶赶花头面,脸如莲萼,眼似横波,柳腰藕臂,丰肌清骨,似冰捏魂魄,雪铸精神,冷若冰霜,美艳不可方物。

人若说她是唐楼的姐姐也不为奇。这等保养功夫,让楚涟漪打心底佩服和急迫地想向她取经。计算唐楼今年的年龄,就算太妃十五岁生他,也该是四十出头的人了。如果她肯再穿得粉嫩点儿,估计还能再年轻个三、四岁。

这等秀色,无怪乎这里要叫三秀庭院了。

楚涟漪一来是震惊,二来是看美人看呆了,直道唐楼上前大声道“儿子给母亲请安”,上座那人凉悠悠冰刺刺的眼神往自己“刺”来楚涟漪才赶紧上前跪拜,“媳妇给娘亲请安。”

楚涟漪这一跪一拜,姿态娴静优雅,这才让座上的太妃舒氏脸色少霁。她对这位新进门的媳妇本十分不喜,不仅被退过亲,而且太后赐婚后推三阻四,身体又薄若柳絮不堪承开枝散叶之大要,但看今日见她模样万里挑一,除了神情稍微稚嫩了些,反应慢了些,一姿一态还算过得人眼,这才稍微咽下了一点儿怒气。

上次她进宫向自己做太后的姐姐埋怨了一番,太后申斥楚太夫人,欲行退亲,后来如果不是自己的儿子坚持人必言而有信,这桩婚事早就告吹了。

其实太妃舒氏这所谓的“过得人眼”一评,如果被周遭伺候她的人听去了,定要大惊失色,就是如今贵为太后的姐姐在舒氏眼里,那一姿一态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楚涟漪能得她“过得人眼”四字评语,实乃不易。

一旁伺候的刘嬷嬷端来茶盏,楚涟漪乖顺地接过,恭恭敬敬地双手捧至眉间,垂颈低目道:“母亲请饮茶。”

舒氏倒没有刁难,她来不屑为此种事,接过茶饮了一口,道:“起来吧。”

楚涟漪应声而起,刘妈妈又捧来一个剔红梅纹长方形盘子,上盖一张红帕,掀开后是一对造型精致华丽,一看就是宫中款式的金累丝凤钗,并一对金累丝嵌玉凤踏云掩鬓、一对金凤衔尾二指宽手镯。

这是赏给楚涟漪的见面礼。

楚涟漪又跪了一次谢赏,这才算罢。

太妃对着她身畔站的一位着桃红大袖衫的年轻女子道:“这是你四嫂。”

楚涟漪抬头看着这位“四嫂”,昨夜她们就见过面了,今日这位四嫂看起来精神却不太好,脸色白里泛青,不知可是累着了。

“四嫂。”楚涟漪略带腼腆地笑了笑。

白氏赶紧轻轻伏了伏身子,“王妃万福。”

这白氏倒是十分守礼的,楚涟漪打量白氏的同时,这白氏何曾不在打量她,从她踏入这三秀堂的时候,满屋子的人谁不在睁大眼睛瞧着这位新王妃。

白氏瞧这位新王妃今日穿了一件粉色织金妆花缎缠枝牡丹纹交领短襦,当胸系了一条粉色素光软缎宽襕长裙,襕绣金八宝璎珞纹,胸口系了一条白光缎绣牡丹纹玉绶结,结尾的两条带子随她一动一静飘摇回转,妩媚妍丽,这身高腰衣裙显得她高挑颀长,明艳动人,风华无双。

今日楚涟漪梳双环望仙髻,髻座上簪了一枚金凤穿牡丹花钿,髻右不过并簪了一对金累丝凤衔珠小步摇,垂下的两对珍珠于她发间为晃,直晃进了人心里去。

这打扮简单雅致,既不失年轻女子的俏丽,也不失王妃的高贵典雅,加之又是那样一张倾国倾城的脸,看得满屋子的人都失了颜色。

白氏的心既不平静,她无法遏制自己去想,如果今日是她做那亲王妃,定要簪戴那金镶玉嵌宝凤戏牡丹整套头面,要穿那鸾凤团纹的织金妆花缎子,要…

白氏会过神来,都是她想太多了。只是这新王妃也未免太不将王妃的头衔当回事了,不仅拖延婚事,连今日第一日见婆母,也没将那只属于亲王妃的物件穿出来,白氏觉得她这份瞧不上亲王妃头衔的做派着实可恨,更映衬得自己可怜可悲,如此想来,白氏对这位新王妃无端添了怨恨。

其实这丝毫不难理解,你所顶顶在意的东西,被人得了,还随随便便地丝毫不珍惜,你的心可能平静?

楚涟漪见过这位四嫂,太妃又给她指了罗汉床右下首的三名女子。

其中一名楚涟漪是认识的,正是桃花社的社主芳姑娘,她比楚涟漪仅小了两人岁,听说是许了吏部员外郎家的公子,婚期将近,只是不知道为何留到了十八岁才出嫁。

年岁比芳姑娘还小个三、四岁的是秀姑娘,容貌端丽,气度娴雅,后来楚涟漪听说这位秀姑娘是太妃的远房侄女,至于有多远,中间绕过的人数恐怕不下十名。家境清贫,偶然被太妃看重,养在了身边,瞧今日这气度,不得不称赞太妃很会调教人。

另一个年岁最小,不过十岁左右,听说入府不久,又是个远房的穷亲戚。

仅这几个人自然好记,彼此寒暄了一番,太妃跟前的大丫头理琴来回,早饭已经在东稍间安顿好了。

太妃起身领了众人入东稍间,平素的规矩是太妃与唐楼一同在东次间用膳,其他姑娘在东稍间用膳,因今日是楚涟漪入府第一次晨省,所以太妃领了楚涟漪等媳妇姑娘在东稍间用饭,而禹亲王唐楼于东次间用饭。

这也是太妃舒氏想瞧瞧这位新媳妇。这还真是难住了楚涟漪,虽然这晨昏定省的规矩楚涟漪也知道,可是各府又有各府的不同,有些人家媳妇坐下同婆婆一道用饭,丫头伺候,有些人家却是媳妇在一旁伺候婆婆用饭,只是不知道这禹王府的规矩。

三秀庭院的人楚涟漪没有一个熟悉的,也没有一个卖乖献巧暗示她的,楚涟漪不着痕迹地看了看四嫂白氏,白氏垂手立于太妃的右侧。

楚涟漪用火热的眼神看着白氏,想着同为妯娌,在婆媳大战中总要联手才好,但白氏却“丝毫无察”,从不曾抬眼,不肯给楚涟漪任何提示。

楚涟漪只好秉着“礼多人不怪”的原则,也垂手立于太妃的左侧。

楚涟漪刚站定,理琴、侍棋两名丫头便用剔红梅花盘托了银盆并松江府的白棉布上前。

理琴伺候太妃,侍棋则将银盆端到了楚涟漪的跟前,臊得楚涟漪面红耳赤。

“王府里还没有叫王妃站着伺候的规矩,如此你以后怎么处置全府的事务?”太妃的话冷冷地传到楚涟漪的跟前。

看来礼也是过犹不及的。

太妃心里闷哼,到底还是欠了点儿思虑。

楚涟漪在太妃左下首坐下,道:“母亲教训得是,是媳妇思虑不周,今后还需多多听母亲教诲。”

太妃不再出声,楚涟漪净了手,见太妃其箸,这才敢动筷子,再观其他姑娘,芳姑娘自己动了筷子她才动,而秀姑娘其后,就连年岁颇小的琪姑娘也知礼守节最后才动筷。

四夫人在一旁为太妃布菜,也照顾几位姑娘的吃食,做起来甚为熟练。

桌上众人的跟前都是一碗常熟鸭血糯米粥,粥色殷红,乃是贡米,养血滋阴,果真是王侯之家才有此等享受。

可惜楚涟漪素来对血色都避而远之,但见众人都埋头不语,自然也不敢造次,就怕盖上一个不珍惜粮食的罪名。

楚涟漪越吃越怨恨唐楼,为何明知早饭要在三秀庭院用,偏偏还要在玉熙堂摆早饭,这不是撑死人吗?

楚涟漪虽然也明白唐楼的好心,大概是怕她如果在三秀庭院有所耽误吃不下饭,又或者本就是逼她进食,但是逼人吃饭和吹别人吃饭快点这种举动都是及其不可可恶的。

楚涟漪坐下可能不到三分钟,就听到东次间有动作了,这次唐楼这厮可吃得真快,可惜东稍间这般的规矩是,“女子吃饭用数”,那真是要数着米粒吃的,楚涟漪感叹在这里时间可真不值钱。

用饭的时候,周围清风雅静,连杯碟之声都不可闻,每个人都是用餐礼仪俱佳的“极端淑女”,但是越是无声就越是讶异,楚涟漪心里腹诽,怪不得从太妃开始到下面的姑娘,没有一个胖的,都是柳条似的腰肢。

四夫人白氏看起来是极度想讨好太妃的,但凡太妃的眼睛往哪道菜上瞧上一样,她总能及时地为太夫人夹至她跟前的绿地金菊小瓷碟里。

可是白氏夹的菜里,太妃最多吃过两筷子。楚涟漪仔细观察了一下,其实白氏的观察并没错,她夹的那些菜,楚涟漪看见太妃后来又看过几次,但一直没动手吃。

要说这三秀庭院的厨子不懂事,尽上太妃不爱吃的菜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是厨子的问题,楚涟漪觉得以她这位婆婆的挑剔估计是容不下那厨子的。

说这婆婆挑剔,真是处处可见端倪。别说媳妇同这些侄女,就是跟前伺候的丫鬟和嬷嬷也是规行矩步的,丝毫没有差错,就是机器人只怕也没这般精确。再看屋子里的陈设,但凡有帘布的,那帘布上一个小线头就看不到,丝毫没有皱褶,都是熨得平平整整的,楚涟漪心里低呼,怪不得人都说这位太夫人孤僻。

食不言寝不语楚涟漪是懂的,可她觉得一家人日间在一起的机会也不多,吃饭的时候正是联络感情的时候,气氛热络才好,可三秀堂的气氛真不是一般的压抑。

观这三位姑娘也多是含敛内秀之人,连小小年纪的琪姑娘脸上也没有小姑娘的笑颜和天真烂漫。

于此太妃喜欢何种人楚涟漪大概也猜出了几分。越是了解,楚涟漪就越觉得困难重重,前途黑暗。

好容易熬过这顿饭,楚涟漪回屋跟换礼服,随太妃和唐楼入宫朝见皇帝与皇后,太后称病不见,也不知是真病还是假病。

第二日上午在崇仙堂祭祖,下午认亲,直到这日晚上在三秀庭院用了晚饭回到玉熙堂,楚涟漪才算稍微空闲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