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大人?”宁望舒轻声唤道。

方觉自己失态,他定定心神,复睁开眼:“嗯…我,我只是碰巧知道这么个村名,说出来试试,倒没料到偏巧就是。”如此坎坷的过去,既然莫研都已选择遗忘,那么他亦会和她一起遗忘,永远不再提起。

“你们放心,我不会向小七提起此事。”他静静道,“这些事情…她还是想不起来比较好。”

宁望舒淡淡一笑,赞同地点点头:“我师父说,一个人没有过往虽然是种遗憾,却也不失为件好事,至少可以没有负担轻轻松松地继续活下去。”

“我明白,我只希望她过得快活。”

听到他如此说,又看到展昭眼中的心痛,宁望舒放下心来。

再坐得片刻,推辞了南宫夫妇挽留用饭的好意,展昭告辞出来,心绪烦乱的回到了开封府中。刚进府,便遇到王朝,说之前耽误的朝廷腊日并年关的赏赐刚刚送来,让他领去。

他身为四品官员,又深受圣上重用,赏赐自然不薄,除了银子,还有其他林林总总的东西。按往年习惯,展昭还是把赏赐的牛肉羊肉梗米等等都送去了马汉家,剩下还有绸缎、布帛、珍贵药丸,还有头膏、面脂、口脂、澡豆等等日常清洁用物。

他想了想,派了个当闲的差役把余下的东西都送到莫研的小院里,自己便回屋歇息。也不知怎么,心情总是无法平静下来,便是闭目之时,耳畔也似乎总是有个女娃娃在叫“爹爹救我,爹爹救我…”,那叫声听得他心若刀绞。

复起身来,为自己冲泡了一壶清茶,看着水汽袅袅上升的时候,他惊觉自己似乎已有很多年不曾如此心绪烦乱了。他静静坐在桌前,浅浅饮着茶,由热到温,由温到凉,窗外的天气亦是一点一点地暗沉下去,直至全部黑下来。

刚想起身点灯,便听见有人往这边来…

“展大哥!展大哥!”那人显然是看见屋内一片漆黑,狐疑地自言自语道,“奇怪,怎么不在?”

是莫研,他犹豫片刻,还是起身推开窗子:“小七…”

 “展大哥,原来你在屋里,怎么不点灯呢?”莫研脚步轻快地走进来,替他把灯点上,口中不停道,“他们说我屋子里的东西是你叫送来的,可是真的?”

灯初燃起,乍然在烛火后看见她笑意盈然的脸,恍若隔世一般,他怔怔地想:若那日她没有遇上她的师父,那么自己将永远也遇不上一个叫小七的姑娘,现下也看不见她站在眼前…

莫研看他呆呆地盯着自己,心下不解,却也不去惊动他,分外努力地瞪大眼睛也盯着他。

半晌,展昭方回过神来,见莫研模样,不由笑道:“眼睛瞪那么大作什么?”

她奇道:“那你方才那么盯着我作什么?好像不认得我了。”

展昭不答,只是微微笑着,心道:她能这么神采奕奕地活着,便是再惹些祸,也不算什么了。

“我屋里的东西是你让他们送来的么?”她笑问道,“那么多,我哪里用得了。”

“若用不了,你就挑些合用的留下便是。”

“你自己呢?你不用么?”

“我…”展昭原想说自己反正过些时候便要走了,话到唇边却仍是咽了回去,淡淡笑道,“我也用不了那么许多。”

她歪头看他,半晌,嘻嘻一笑,自自然然道:“你待我真好。”

展昭闻言,垂目浅笑。

“对了,王头说过了年我便可升做捕头,到时候也不用巡街。马大嫂说京城里上元灯节热闹得很,我想着那天与你一块去看灯,可好?”她双目亮晶晶,期盼地瞧着他。

“自然好。”他想了想,笑道,“离上元灯节还有好一阵子呢,这么早就惦着了。”

她得意道:“你是个大忙人呀,我若不早些说,你定然连那一日是上元灯节都记不得。”

当真是如此,他微微一笑,整日忙于公务,近日又专注于辽国事务,确是全然不曾留意其他。

莫研转身朝门外走去,待到门口,又不放心地回头,叮嘱道:“你莫要忘了!”

展昭微笑颔首:“一定记着。”

刚过完年,莫研果然就升了捕头,然而对她而言,由捕快到捕头,除了重新换了块制牌,不用日日巡街,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别的变化。

这日里无事,莫研在街上溜达,正好瞧见卖果脯蜜饯的铺子,琳琅满目,方记起年前宁晋曾派人送了些宫制果脯蜜饯给她,味道倒还不错。横竖无事,上次姐夫的事情也还未好好谢过他,莫研便特地到买了新鲜的年糕,让店家细细包好,便提溜着往城外去了。

“难得难得,你倒还记得起我来。”

梅花林中,宁晋接过年糕,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莫研指着年糕忙道:“我特意到州桥老店买的,还是刚做出来的呢。味道大概和宫里头的不一样,也不知道你爱不爱吃,反正我觉得味不错。”

宁晋解开纸包,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内中有粉嫩娇黄的糕元宝、牙白香糯的方头糕、细长绛红的条头枣糕、宽大粉白的条半糖糕…看得出挑选这些糕点,她倒真是花了些心思。

“站着作什么,还不坐下来吃。”

“咦,吴大奶妈呢?”莫研见吴子楚不在宁晋身边,不由奇道。

“大过年的,总得让他回家见见妻儿老小吧。”宁晋转头唤侍女煮茶,自己自己先掂了块糕元宝放入口中,细细咀嚼。

莫研歪头笑道:“看不出你还真懂得体恤下属,比包大人强多了。”

吴子楚已回去好几日了,宁晋除了年关时回宫一趟,其他时候仍旧留在清韵山庄,一个人孤孤单单,甚是烦闷,今日见莫研拎着点心来瞧他,方才心情渐佳。

“听说,你升了捕头了?”他笑问道。

莫研闻言,忙得意地从怀中掏出捕头制牌亮了亮,不过是转瞬间,却又换上一副懊丧模样:“开封府里头,就数我这个捕头最没本事,别的捕头手底下都有十几个捕快,可我手底下连半个差役都没有,光杆一个,和原先当捕快的时候也没什么分别。”

宁晋笑道:“你要那么多人作什么?”

“要是有人可供差遣,这年糕也用不着我自己辛辛苦苦跑了去买。”她摇头晃脑地叹气,“包大人也太不公平了。”

宁晋暗自发笑,心道:包黑子倒是精明,知道她不着调,只给她一个空名头。

等侍女端上茶的功夫,莫研已连吃了好几块,宁晋忙把剩下的年糕往自己跟前一搂,不满地奇道:“你这究竟是拿来送我的,还是自己吃的,怎得吃得比我还多。”

莫研耸肩肩:“我没吃多少啊。”

宁晋多白了她一眼,才自己仔细把糕点复包起来,交与侍女,吩咐道:“好好收着,我明日还吃的。”

眼睁睁地看着年糕被拿走,莫研无奈,紧着喝了几口茶。

“对了,”有件事情宁晋在她刚来时便想问,犹豫了许久,终是忍不住,还是问道,“你可知道,展昭就要去辽国了。”

莫研点点头。

宁晋又道:“他这一去,是护卫公主,也许就要终老契丹了。”

“我知道啊。”她无所谓地点点头。

这下倒让宁晋大奇,犯疑地问道:“你不是喜欢他么?你不伤心?”

莫研迟疑了一下,才笑嘻嘻道:“我是挺伤心的。”

宁晋观察了她半晌,眯起眼睛,凑近她轻声问道:“说实话,你是不是终于发现那只猫也没什么好的?

“展大哥自然样样都好…”她顿了顿,却又想到展昭模样,方才抿嘴一笑,“就是有时候有一点点呆。”

宁晋猛拍下桌子,赞成地点点头:“你终于发现了。那只猫岂止是一点点呆,简直就是食古不化,做事一板一眼,迂腐之极…”

“喂!喂!”

莫研打断他的话,板下脸来,恼道:“你莫要胡说,展大哥才不是这种人,他只是做事比别人更认真些罢了。”

“丫头,”宁晋叹口气道,“莫说我没劝过你,像展昭这般人,便是苦死累死亦不会回头,在他身旁的人只有吃苦受罪的份。再说他都要去辽国了,你还是死了这份心吧。”

“我偏偏不!”

话不对耳,不愿听他再说下去,莫研腾地站起身,草草行了礼:“告辞!”说罢,也不待宁晋说话,便飞快转身离去。

宁晋尚有话未说完,见她已然而去,呆愣半晌,终是满腹担忧无处排解,化为一股怒气,拂袖扫过桌面,将杯盘尽数扫落,乒乓作响。寒风卷入,落花几许,歇在衣袍之上,他怔怔看着,竟然再无力拂去。

 正月十五,满城举灯,月照星明,虽夜犹昼。

莫研却连汤圆都未吃,孤身闷在小屋之中,丝毫没有过节的心情。汤圆香糯可口,她饥肠辘辘,可却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外间灯火璀璨,她期盼已久,可却连门都不能出去;明明是天寒地冻,她身穿棉袍,却恨不得整个人都去泡到雪水里才畅快。

这所有的一切,原因都只有一个,而且很简单——

她,开始长智齿了,

牙疼不是病,可疼起来真要命。公孙先生也束手无策,只能告诉她,长智齿的疼痛别无他法,只得忍耐,除非她把牙拔了。可一来牙齿好端端的,二来拔牙之痛也绝对小不了,莫研自然是宁可再忍忍。

这一忍,整宿辗转反侧倒也罢了,可这日清晨起来梳妆之时才发觉:半边脸颊高肿,活像是口中塞了半个馒头一般。

这般模样如何见人!晚间还要与展大哥去看灯呢?莫研真真切切地发起愁来,直愁了一日也未想出法子。眼见日渐西沉,想必街上已是热闹非凡,不由心痒难忍。

“小七!”有人进小院来,扣响房门。

展大哥!可不能让他看到自己这般模样,莫研一急,忘了门本来就是栓上的,忙扑到门上,慌张道:“展大哥,你别进来!”

展昭一怔,误以为她在更衣,俊脸微红,立时背转过身去,轻声道:“那我不进去,就在院中等你。”

“…”莫研懊恼地咬咬嘴唇,还是道,“展大哥,你自己去看灯吧,莫要等我了。”

没想到她会如此说,展昭奇道:“怎么了?你不舒服么?”

“…嗯,没事…反正我去不了了。”

她吞吞吐吐,声音越来越小,展昭隔着门,听得不甚清楚,愈发奇怪。

“小七,哪里不舒服,你开门让我看看。”他沉声道,“若当真有病,就得请大夫来瞧瞧。”

莫研趴在门缝上,垂头丧气道:“没用的,公孙先生都瞧过了,说没得治。”

这没头没脑的话听得展昭心中纠紧,忙问道:“究竟是什么病,怎么会没得治?”

“…”

莫研不吭声,半晌才道:“展大哥,你还是回去吧,莫要管我了。”

她的声音微微弱含糊不清,展昭愈发紧张,急急叩门:“小七,你快开门,让我瞧瞧究竟是什么病。”

门板被他拍得砰砰直响,那动静就牵着牙齿一抽一抽地疼,平常可从未见过展昭这般粗鲁,莫研生怕门板要被他拍得四分五裂,只好如实道:“我就是牙疼得厉害,不是生病。”

闻言,展昭哭笑不得,原来如此。

“很厉害么?”他柔声问道。

“嗯。”

“开门让我看看。”

“…不行。”

看她耍小孩子脾气,展昭微笑道:“牙疼不打紧的,怎得连门都不敢开?”

门后沉默了良久,才传来她吞吞吐吐的话语:“我…我的脸肿了。”

展昭一愣,方才明白她推三阻四就是不肯开门的原因何在。也难怪,她平日里虽然随意率直,可毕竟是个女儿家,脸肿了终是不好看,怪不得就是不肯开门。

“那你可用过饭?”他生怕她不出门,直饿到现在。

“疼得很,又不敢出门,只能喝茶水。”她委委屈屈道。

展昭无奈道:“那还不快出来,不吃东西怎么成?”

“我不。”

莫研飞快拒绝,自己现下这副样子如何能让展大哥看见,自然说什么也不能出去。

“快出来。”他柔声道。

“不!”

门纹丝不动地立在面前,里面传来的声音坚决非常,展昭实在不知该拿她怎么办,只得转身离去。

听着他的脚步声出了院子,消失…莫研松了口气,拖着脚步,有气无力地扑到床上,搂住被衾抵在腮帮上,试图想让自己睡过去,眼下也只有睡着才能忘记疼痛。

大约过了一盏茶功夫,疼得头昏脑胀的莫研又隐约听见有人敲门,气鼓鼓地支起身子,恼道:“谁啊?”

“小七,你把门开开,我给你买了样东西。”展昭亦不和她计较,轻柔道。

听出是展昭的声音,莫研忙手脚并用地爬起来,凑到门缝上,可惜天太黑,压根看不清楚。“是什么东西?”她又是好奇又不愿开门。

“你把门开条缝,”展昭忍着笑意,道,“我递给你。”

“那你可不许进来。”

“好。”

莫研犹豫了下,才拉开门栓,将门打开条窄窄的缝,展昭果然将一物递了进来。复栓好门,她低头细看,不由自主地抿嘴笑开——手中是个皮革面具,浓墨重彩地勾勒出令人敬畏的神明面容。

半晌,门被拉开,面具带在脸上,展昭看不见表情,只能看见她双眼发亮,透着欢喜的笑意。

“展大哥,你怎么那么聪明?”她亲亲热热地扯着他衣袖,也不知怎得,明明牙还疼得要命,可看见展昭含笑的双目,大概再疼一些,她也能忍了。

“走吧,先去吃些东西,然后再去赏灯。”

此时还硬要拉着她去赏灯,并非展昭自己兴致盎然,而是见莫研疼得厉害,想着用热闹玩意分散些痛楚。

金明池是此城此夜最热闹的所在,繁灯若星,直把个金明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一路走过来,满街的花灯,再加上老百姓手上挑的灯,花样数不胜数,有莲花灯、桥灯、鹿灯、万眼灯、琉璃球灯、栀子灯、葡萄灯、大方灯、月灯、小滚球灯、大滚球灯、马骑灯、长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看都看不过来。

“果然比我们蜀中要热闹许多!”莫研坐在汤圆小铺里探头探脑,看见前面池中还有跳水秋千的,恨不得立时挤过去。

汤圆下好,端到他们面前,老板娘疑惑重重地多瞧了莫研几眼,她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带着面具来吃汤圆。

莫研犯难地盯着汤圆,而展昭犯难地盯着她。

“你待会再吃,先把身子转过去好不好?”她小声央求道,一天下来实在也是饿极了。

展昭无奈,只好背转过身子,莫研偷偷把面具掀开一小角,也不管是不是烫口,狼吞虎咽地连吞了几个汤圆。

“…好…好了。”

面具后面,她艰难地把汤圆咽下去。展昭回过身来,看到她碗中已空空如也,不由倒抽口气,不可思议道:“这么快!”

“嗯…我吃…向来快!”

 “这汤圆是什么馅的?”他问。

“…”她呆了呆,“有馅吗?是芝麻还是豆沙?”

展昭暗叹口气,却是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得问道:“够不够,要不再叫一碗?”

“不用不用不用,我饱了,真的!”莫研连忙道,这么烫的汤圆要是再吞一次,估计她这个月都别想吃饭了。

展昭无奈,低头慢慢地吃自己那碗,莫研在旁羡慕地盯着他,问道:“好吃么?什么馅的?”

“芝麻。”

“难怪,我闻着就香得很。”方才吞下的汤圆,她根本没尝出任何味道来,看展昭吃得香甜,不由在面具后直咽口水。

“…”

发觉被人无限垂涎地盯着吃东西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饶的是展昭,也是浑身不自在,紧赶慢赶地吃完自己那碗,付过帐,便想起身。

莫研却又不肯动弹了,拉着他道:“我们俩在一起,就我一个人带着面具,人人都盯着我,一点都不好玩。”

知道接下来不会有什么好事,展昭静默地等着她的下文。

果然,她笑嘻嘻道:“展大哥,你也去买一个带上,好不好?”

“我的脸又没肿。”展昭慢吞吞道。

“你带面具一定好看!”她热情洋溢地劝说他,“我还没见过你带面具的模样呢?”

瞥了眼她脸上的面具,展昭实在想不明白她从何得出“带上面具一定好看”的道理。

“带上面具,连模样都瞧不见了,哪里还有什么好不好看的。”

“你放心,瞧不见模样,我也认得你,”她信誓旦旦,“在我心中,你自然是最好看的。”

她虽然声音不大,却也说得旁边几位吃汤圆的人纷纷转头瞧向展昭,他忙扯着她就出去。

金明池畔的酒楼之上,宁晋正百无聊赖地靠栏杆,他所在是处极好的观景点,看着底下人头攒动,他愈发觉得无聊。吴子楚随侍在旁,他是特意在上元节前回来的,生怕宁晋闷出病来,好言好语地硬是把他拉来看灯。

纵然底下繁灯似海,杂耍、皮影戏等等,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却是半分也感染不到宁晋。他只闲闲地喝着酒,良久才说了句话:“若是此时能下些小雪,想必这酒的味道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