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然送走洗墨,同时吩咐白一带着她的亲笔信去见朱敬。

四海商行为了京城这场天灾,早在三月初就开始备粮。目前,四海商行在江南准备了将近七百万斤的粮食。同时四海商行在码头上,还存了将近一百万斤的粮食。

宋安然给朱敬去信,就是要朱敬先将码头上存的一百万斤粮食运到京城。其中五十万斤卖给户部,以目前市场价的五折出售。

另外五十万斤,就放在四海商行名下的铺子里面发卖。价格是目前市场价的七折。

七折的价格已经比去年高了一倍。但是以目前的市场价,七折已经是良心价。更关键的是,四海商行准备的粮食,全是优质的白花花的大米。老百姓买回去就能直接下锅煮着吃。

不像顺安商行卖的多半都是带壳的谷子,谷子泡了水或者里面是否空心,老百姓光靠肉眼哪里分辨得那么清楚。

顺安商行掌控京城粮食市场的这两月,想在京城市面上买到白花花的大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粮商们坐地起价,全将白花花的大米存起来,等到灾情更为严重,粮价更高的时候再发卖。

但是他们都没想到,一场老百姓冲击顺安商行的事件,竟然让四海商行抓住机会,趁机回归京城粮食市场。以强力的手段和绝对的势力打压京城的粮价。

这注定是一场会掀起无数风波的粮食大战。

当四海商行拿出五十万斤白花花的大米在京城售卖的时候,所有粮商包括顺安商行全都傻眼了。

这是什么情况,四海商行不是退出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谁让四海商行回归京城粮食市场的?事先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更过分的是,四海商行售卖白花花的大米,价钱竟然比谷子还要便宜。这简直就是岂有此理,简直是乱来。

有激动的粮商想要找四海商行理论,更有甚者,还想带着人去打砸四海商行。当他们来到四海商行的粮店,竟然看到锦衣卫在维持秩序。

无数老百姓蜂拥而来,只为了白花花的大米,还有比市价更低的价格。以至于锦衣卫不得不派出人来维持秩序,否则老百姓就要为了争抢粮食打起来了。

为了让每个人都买到粮食,四海商行做出了限售。每个人每天只能购买两斤粮食。

对此,老百姓虽然有抱怨声,但是抱怨声并不大。大家都知道,粮食有限,如果不限售的话,有人能买到粮,有人肯定就买不到。有人吃饱,有人肯定要饿肚子。大家都不愿意饿肚子,限售这种举动,勉强平衡了这种矛盾。

粮商们看着望不到头的队伍,还有那些虎视眈眈地锦衣卫,顿时怂了。他们这个时候去找四海商行理论,不仅不能了解情况,还会被老百姓打死的。

粮商们灰溜溜的走了。他们去找顺安商行的负责人,也就是宁三老爷讨要主意。

等他们来到宁家,才知道宁三老爷进宫去了。从上午到下午,这会都快晚上了还没出宫。也不知道遇到了什么事情。

有精明的人,联想到四海商行重新进入京城粮食市场,心头就开始猜测,莫非宁三老爷倒霉了?

这么一想,精明的粮商顿时心头一跳,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烈。完蛋了,宁三老爷肯定完蛋了。

上次顺安商行同四海商行斗,顺安商行就输了一筹,宁三老爷还被罢免了官职,变成了白身。这一次,莫非宁三老爷又输了?

粮商们完全没想到,现在这一切都是因为早上那一场老百姓同顺安商行之间的冲突造成的。

以前出了类似的事情,朝廷的反应向来很慢,最快也要三五天才会有动静。

这一次不到一天,事情已经解决,并且粮食还进入京城。这样的速度,京城的粮商哪里见识过,自然也就没有意识到早上那场冲突究竟造成了多严重的后果。

不过这些粮商迟早都会意识到,谁也不能阻止四海商行进入京城粮食市场。跟着顺安商行混的那些粮商,最终都会倒霉。唯有跟着这四海商行混的粮商,才能有肉吃。

现在粮商们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是不妨碍他们做出选择。有厚道的粮商,当初同四海商行合作得很愉快的,心里头已经隐约倒向了四海商行。

有那行事暴躁,心比较黑的粮商,肯定会坚持站在顺安商行这边。毕竟顺安商行背靠内务府。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跟着顺安商行,早晚都能吃上肉。

当然也有墙头草,两边观望的。也有谁都不想靠,只靠自己的。

反正这场风波的影响,会在之后数天之内,慢慢表现出来。

天已经黑了。

皇宫之内,宁三老爷还跪在思政殿外面。从进宫到现在他粒米未进,先是跪在大殿内。后来元康帝嫌他碍眼,又让他跪在大殿外。

至于魏公公已经去慎刑司领罚。二十板子,一下都不能少。

这还是刘小七替魏公公求情,才求来的。

魏公公心里头很感激刘小七。

刘小七却似笑非笑地说道:“魏公公,咱家救你,一是看在我们都是一类人。二是看在你还算有点本事,知道分寸。三是咱家不希望内务府短短时间内再换一个总管太监。你明白吗?”

“多谢刘公公仗义相助。刘公公的恩情,我牢记在心。刘公公若有所差遣,万死不辞。”魏公公也很上道。

刘小七笑了起来,他的手压在魏公公的肩膀上,话中有话地说道:“魏公公,咱家虽然年纪没你大,在宫里的时间也比不上你。但是论到做事,咱家未必输给你。”

“刘公公说的是。”魏公公低着头说道。

刘小七则继续说道:“咱家在这里有一句话提醒你,凡事不要太绝对。还有,不要自作聪明的去和别人斗。下次内务府再出事,咱家未必还能保住魏公公。魏公公好自为之吧。”

刘小七笑着离开了。魏公公还停留在原地,表情有些阴晴不定。他在揣摩刘小七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小七让他不要自作聪明的和别人斗,说的是谁?莫非暗指四海商行?还是宋安然?亦或是别的人?

魏公公还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但是刘小七早就离开了。他想请教也找不到人。魏公公打算回去后,要好好思虑一番,将刘小七的话掰碎了揉烂了想。总会想出一个答案。

刘小七回到思政殿,宁三老爷还跪在大殿门口。

这会宁三老爷也算是反应过来了,知道自己要倒霉了,可是他却求救无门。

见到刘小七,宁三老爷也是饥不择食,竟然问刘小七求救。

“刘公公,求你替我在陛下面前多美言几句。事成之后我定有重谢。”

刘小七板着脸,当着众人的面,阴阳怪气地说道:“三老爷还是留着银子自己花用吧。咱家不需要三老爷用银子砸,咱家受不起。”

刘小七说完,就要进大殿。

“刘公公留步。”

宁三老爷急切地叫住刘小七。

“刘公公能不能派人到坤宁宫传个信。只要刘公公肯帮忙,你就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刘小七笑了起来,他说道:“宫里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而且还牵涉到三老爷。三老爷认为皇后娘娘会不知道吗?你的事情,皇后娘娘早就知道了。但是到现在皇后娘娘也没出现,三老爷难道还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吗?据咱家所知,老爷子早早的就去了坤宁宫求见皇后娘娘。”

宁三老爷闻言,脸色煞白。他连连摇头,“不会的,不会的。刘公公,你是在骗我,对不对?”

“咱家欺骗三老爷,能得到什么好处吗?一点好处都没有,咱家才懒得费那个功夫。”

刘小七冷哼一声,不再理会宁三老爷,直接进入大殿伺候元康帝。

元康帝正在埋头书写。见刘小七进来,就问道:“人还跪着?”

刘小七恭敬地说道:“启禀陛下,宁三老爷还跪在外面。要如何处置三老爷,请陛下示下。”

元康帝放下手中的笔,冷笑一声,“刘树,你说朕该如何处置宁三?”

“奴才不敢妄言朝政大事。”刘小七低头,显得有些紧张。

“朕让你说,你怕什么?”元康帝冷哼一声。

刘小七低着头,说道:“那奴才就斗胆说说想法。宁三老爷有罪,并且罪不可恕。但是律法之外还有情理。宁三老爷身为皇后娘娘的胞弟,若是按照律法处置宁三老爷,就会伤害到皇后娘娘的脸面,还有两位王爷的体面。奴才以为,不如免去宁三老爷的死罪,让宁三老爷戴罪立功,平息老百姓的怨气。”

元康帝闻言,大皱眉头。

刘小七则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刘小七想让宁三老爷死,但是他不能直接这么说。所以刘小七玩了一个小花招,替宁三老爷求情。

刘小七是在赌,赌元康帝的脾气。要是赌赢了,那么宁三老爷必死无疑。如果赌输了,刘小七也没什么损失,反倒是宁三老爷还要欠他一个人情。怎么算,刘小七都是赚。

当然,宁三老爷不死,刘小七肯定会感到失望。说不定还会郁闷几天。毕竟像今天这样的好机会,可遇不可求。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宁三老爷什么时候才会作死。

元康帝突然问刘小七,“你认为皇后的脸面比天下,比皇位,比大周朝的根本还要重要?”

刘小七面上露出慌张之色,心里头却已经乐翻了天。他赌对了,替宁三老爷求情,果然激怒了元康帝。

刘小七躬身说道:“宁三老爷犯下的罪,死不足惜。”

刘小七说得掷地有声。他没有直接回答元康帝的问题,因为无论怎么回答,都非常危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另起话题,避而不谈。

元康帝冷哼一声,狠狠瞪了眼刘小七。

刘小七赶紧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显得很害怕。

刘小七这副模样,让元康帝很满意。元康帝笑了起来,不过笑容又转瞬即逝。

元康帝思虑了片刻,刘小七说道:“将宁三处理了。尸首还给宁家。”

刘小七犹豫了一下,又问道:“皇后娘娘那里,需要知会一声吗?”

元康帝皱眉,似乎很讨厌有人在他面前提起宁皇后。

刘小七在心里头笑了。他就是要元康帝讨厌宁皇后,越讨厌他就越满足。

刘小七领命而去,带着几个内侍,将宁三老爷的嘴巴捂上,同时捆绑起来,没有闹出一点动静,就将宁三老爷给带走了。

将宁三老爷带到一处偏僻的偏殿,一杯毒酒强行灌下去,不到片刻,宁三老爷双腿一蹬,人就死了。

见宁三老爷已经死透,刘小七矜持地笑了笑。然后吩咐侍卫将宁三老爷的尸体还给宁家。

至于坤宁宫那边,刘小七想了想,还是让人偷偷漏了点消息过去。这么一场大戏,少了宁皇后的参与已经很遗憾了。

现在大戏落幕,宁三老爷也死了,好歹也要让宁皇后感受到一点点悲痛。

反正刘小七已经狂奔在变态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宁皇后越痛苦,他就越兴奋。在皇宫这个大染缸里面浸染久了,刘小七也会变得越来越变态,越来越让人害怕。

不过在刘小七心中,一直有保留着一块纯洁的地方。那块地方,安放着他的家人,他的姐姐,还有宋安然。只要他还活着一天,他就不会忘记那些值得思念的人。他也不允许任何人污染心头那块纯洁的地方。

第300章,好有成就感。撒花!

第301章 考验

宁皇后站在窗边,望着外面漆黑的夜色。

这样的状态,宁皇后已经持续了两个时辰。心腹宫女有些担心,每次张嘴欲言,却又忍了下来。

眼看子时已过,心腹宫女只能上前,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娘娘,夜已深,该休息了。”

宁皇后没有动,夜没有说话。

心腹宫女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三老爷已经去了,娘娘要想开一点。”

宁皇后幽幽一叹,她问心腹宫女,“本宫没有出手救下老三,你说本宫做错了吗?”

“娘娘当然没有错。陛下正在气头上,无论娘娘出不出面,三老爷的结局都已经注定。娘娘,你千万不要苛责自己。娘娘能够保全自己,就是最好的结果。”

心腹宫女一本正经地说道。

可是这番话并没有安慰到宁皇后。

宁皇后心很痛,脸很辣。就像是有人在狠狠抽打她的脸颊,让她无脸见人。

宁三老爷有罪,该罚。可是宁三老爷是她的同胞兄弟,元康帝就算要罚宁三老爷,无论如何也该事先知会她一声,以示尊重。就算元康帝心里头有怨气,好歹面子功夫也该做到。

可是无论是事先还是事后,元康帝都没有派人告诉她一声。从头到尾,元康帝彻底无视了她这个皇后。就好像宁三老爷对宁皇后来说,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

宁三老爷的死,让宁皇后感到心寒。可是元康帝的无视和冷漠,却让宁皇后感到了恐惧。

纵观历朝历代,当皇帝对皇后失去耐心和最起码的尊重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皇后离被废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宁皇后的心揪紧了,她紧紧的抓着窗台,她心在颤抖,整个人都在恐惧。

“娘娘?娘娘,你没事吧?”

心腹宫女紧张地看着宁皇后。

宁皇后深吸一口气,终于从恐惧的情绪中回过神来。

她脸色苍白,面无人色,手背上的青筋凸起,表情也显得有些紧张。总而言之,她整个人看起来都不对劲,一副心慌意乱的模样。

心腹宫女有些害怕,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宁皇后。

宁皇后随口问道:“你觉着陛下对本宫怎么样?”

“陛下对娘娘极为尊重。”心腹宫女小心翼翼地说道。

宁皇后挑眉冷笑。尊重?一对夫妻,光有尊重就够了吗?而且她和元康帝还不是普通的夫妻,他们是帝后。帝后不和,也就意味着朝堂上将开始一轮新的争斗,届时会有很多人牵连其中,丢掉性命。

宁皇后的心很疼,也很伤。她从心里面想和元康帝好好相处,做一对琴瑟和鸣的夫妻。可是事实是,元康帝的感情,不是她能够掌控的。

宁皇后不仅掌控不了元康帝的感情,她甚至感觉两个人之间开始失控了。今天宁三老爷被无声无息的处决,就是最好的证明。

宁三老爷身为宁皇后的胞弟,于情于理,都应该给宁三老爷一点体面。可是事实上,宁三老爷却死得那样的卑贱。

宁皇后长出一口气,她心里头难受,头也很疼,一点都不想睡觉。

宁皇后不听心腹宫女的劝解,一直站在窗户边,看着深沉夜色,又看着夜色消失,天空渐渐的亮了起来。

天亮了,新的一天开始。

宁皇后一夜没睡,却并不疲惫。心腹宫女一直陪在宁皇后的身边,同样一夜没睡。

宁皇后对心腹宫女说道:“去叫两位王爷进宫见本宫。本宫有话同他们说。”

承郡王和平郡王,在早朝结束的时候来到坤宁宫面见宁皇后。

宁皇后无悲无喜,面色平静地对两个儿子说道:“宁三老爷死了,就是昨晚的事情。”

承郡王和平郡王没有惊讶,今儿早上进宫的时候,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

宁皇后继续说道:“宁三老爷死之前,你们父皇没有派人告诉本宫。事后,同样没有派人告诉本宫。本宫今天叫你们过来,就是想告诉你们,天要变了。

以后你们行事要多加小心。以后,本宫能够帮到你们的地方有限,很多事情都要靠你们自己。

你们…不要对你们父皇抱有太高的期望。父皇二字,看着亲近,实则他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父亲。甚至有时候连父亲都不是。本宫的意思,你们明白吗?”

承郡王和平郡王两兄弟听到这番话,都有些心寒。

承郡王问道:“母后,事情真的有这么严重?”

宁皇后自嘲一笑,“本宫也希望自己想多了。可是事情只会比本宫想象得更严重。你们兄弟要齐心协力,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所有事情都要做最坏的打算。”

顿了顿,宁皇后又继续说道:“大郎,你是嫡长子,受到的关注最多,防备最多,威胁也最多。这段时间,本宫的意思就是尽量低调。凡事都让别人出头,你自己暂时修身养性吧。,”

承郡王皱眉。这个时候正是救灾的关键时刻,要他这个时候缩回去,保持低调,那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了。不仅白费,还白白便宜了老二老三。承郡王有些不甘心。

宁皇后又对平郡王说道:“老四,你是嫡次子,是除你大哥之外,你是受到关注最多的人。你也要当心,最近凡事别出头,能忍则忍。只要我们母子三人能够度过这次难关,以后总会有好日子。”

平郡王一脸严肃地说道:“我听母后的。”

承郡王却心有不甘,“母后,真的要忍吗?”

宁皇后厉声说道:“不忍又能怎么样?难道本宫还有去找你们父皇理论吗?本宫倒是想这么做,大不了拼着一条性命不要豁出去。

可是本宫还有你们兄弟二人,本宫不能害了你们兄弟。本宫不仅是在为自己活,也是在为你们活,为宁家活。

真到了本宫不得不死的时候,本宫也会选择一个能获取最多利益的死法。

大郎,你要相信本宫不会害你们兄弟二人。你一定要听我的话,暂时蛰伏起来。

你父皇至少还有一二十年的活头,这个时候争,纵然争赢了又有什么意义。

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赢家。我不要你们现在赢,我只要你们在最后时刻赢下来。到时候所有欺辱过我们的人,所有同我们作对的人,统统都不得好死。”

平郡王说道:“母后说的对。现在争没有实际意义。不如先蛰伏起来,慢慢等待时机。”

承郡王却有不同的想法,“可是现在不争,以后我们连争的机会都没有。”

宁皇后厉声说道:“只要本宫还是皇后,只要你们兄弟还是嫡子,你们随时都有争的机会。

大郎,你一定要听我的,千万别乱来。纵观历朝历代,凡是一开始就争抢得特别的厉害的人,十有八九都不会有好结果。

因为你争抢得越厉害,你们父皇就会越警惕。一旦你们父皇对你们兄弟起了防备之心,几乎可以确定你们兄弟二人同皇位无缘,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

大郎,你自小读书,前车之鉴不远,你难道还想不明白吗?大郎,现在争一时之气,除了让你父皇厌恶外,还有什么好处?你告诉我,还有什么好处?”

承郡王连连后退,脸色苍白。他摇摇头,咬着牙说道:“母后,儿子不甘心。”

“本宫知道你不甘心。本宫同样不甘心。可是事已至此,蛰伏,暗中寻找机会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老四,你一定要看紧你大哥,不准他乱来。”

平郡王连连点头,“母后放心,儿子一定会看紧大哥,不会让他乱来。母后也要保重身体。父皇辜负你,儿子绝不会辜负你。母后一定要保重身体,长命百岁。儿子还等着你做太后。”

宁皇后顿时笑了起来,她说道:“本宫也盼着那一天。本宫也希望有一天能够自称哀家。”

哀家这个称呼,才是一个后宫女人最终极的追求。一个女人坐上太后的位置,等同于天下无敌。就连皇帝都要对太后恭恭敬敬的。

宁皇后畅想着那一天,眼神慈爱的看着两个儿子。生下两个儿子,这是她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无论如何,她也要保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

所以,无论多大的委屈,宁皇后都能忍。只有忍他人不能忍之事,才能拨开乌云见明月,才有真正赢下来的那一天。

母子三人商量着,定下了未来的行事方针。

然后宁皇后就将两个儿子打发了出去。

元康帝一直关注着坤宁宫的动静。得知宁皇后和两个儿子说了一个时辰的话,元康帝冷笑一声,眼神很冷,明显不太高兴。

刘小七没有趁机进谗言,凡事都要懂得适可而止,还要讲究时机和分寸。

元康帝沉默了一会,将锦衣卫指挥使李大人叫进宫里。

元康帝命令锦衣卫严密监控京城市面上的动静,尤其是老百姓私下里的议论,多收集一些。同事要求锦衣卫重点监控京城的粮商,要是哪个粮商趁机搞事,全部记入黑名单。只等机会一到,就要对这些搞事的粮商提起屠刀。

李指挥使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