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筝笑了起来,当即提出自己的要求,“母亲,女儿不想留在京城。女儿想去海外,想要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城邦。城邦里面的一切都由女儿自己说了算。”

宋安然戳戳颜筝的头,“野心不小,你有钱吗?有人吗?有军队吗?想在海外建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颜筝挺起胸膛,大声说道:“女儿不怕。等大汉的海军建了起来,有海军护卫海岸,女儿在海外的安全根本不用担心。”

宋安然笑着说道:“好吧。等将来你真具备了这个能力,母亲就答应你。不过在这之前,先将你的婚事解决了。”

眼筝皱皱鼻子,“京城的青年才俊,女儿一个都看不上眼。”

宋安然大手一挥,“那就让你大哥给你介绍他的军中袍泽。那些人你总该看得上。”

颜筝又说道:“长得不好看,女儿也看不上。”

要求真得挺多的。

宋安然刮刮颜筝的鼻子,“全都依你。反正你迟早要成婚。”

颜筝皱眉。要是一直找不到合心意的男人怎么办?转念又想到,自己应该没那么惨吧。天下这么大,总能遇到一个她喜欢的,对方也喜欢她的人。

宋安然又问颜垚,“二郎,你也想去海外建功立业吗?”

颜垚连连摇头,他笑着说道:“母亲,儿子没有大志。儿子只想每日逍遥度日。”

宋安然哼了一声,“你大哥将你宠坏了。你说不做事,他就真的不给你安排一点点事情做。”

颜垚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当着宋安然的面,没敢嘚瑟。

宋安然说道:“罢了,你生来懒散。真要逼着你做事,你又该叫苦连天,整日里搞事。”

“多谢母亲理解。”颜垚内心得意。

宋安然瞪了他一眼,说道:“不做事可以,逍遥度日也可以,但是不能在京城乱来。要是朝中有人弹劾你,我可不帮你说话。”

颜垚一本正经地说道:“儿子绝不乱来。”儿子只会有计划的来。后半句话,颜垚打死也不会说。

京城就是个花花世界。颜垚到了京城,简直是如鱼得水,完全没有颜筝的不适应。今儿喝喝花酒,明儿听听小曲,后日和书生学子吟诗作赋,日子逍遥得很。要是遇到有不开眼的人,正好可以给颜垚练手,做一回‘欺压良民’的小霸王。

宋安然瞧着颜垚的表情,就很无语。儿子注定要当个富贵闲散王爷,宋安然也只能顺其自然。

门房来报,说是皇后娘娘来给太后请安。

宋安然让人将萧辰请进来。

颜垚和颜筝给皇后请安,然后趁机告辞。

宋安然招呼萧辰坐下。

萧辰在宋安然面前很拘束,说话都透着小心。

萧辰小心翼翼地说道:“母后,儿媳今日过府,一是为了给母后请安。二是儿媳心里头有些想法,想和母后说说。”

宋安然了然一笑,问道:“可是为了你的娘家人?”

萧辰点点头,说道:“不瞒母后,这些日子,娘家人一直在求我。他们希望皇上能够开恩,留他们在京城。在皇上面前我没敢开口,因为我不能开口。”

“你是希望本宫开这个口?”

萧辰连连摆手,“母后误会了,儿媳从没有过这个想法。皇上肯立我为后,已经是天大的恩赐,我不能得寸进尺,不知好歹。娘家人的要求,我已经回绝了。皇上身为天子,凡事要以大局为重。萧氏族人的去留,事关大局,我自然不能给皇上拖后腿。”

宋安然点点头,含笑说道:“你能这么想,就证明你是真心替皇上考虑。皇上没有看错人。”

萧辰有些不好意思,还有点羞涩。

萧辰说道:“皇上对我的好,我都记在心里面。这些日子我想了很多,我姓萧,是萧家女,也是颜家妇。我不能为了娘家人,就去坑害皇上。皇上开恩,肯留萧氏族人一命,已经是得天之幸。提更多的要求,就属于人心不足蛇吞象。”

宋安然轻声一笑,对萧辰的心思已经了解了七七八八。

宋安然对萧辰说道:“本宫知道,最近这段时间你的日子不好过。一边是皇上,一边是娘家人。你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今儿你来见本宫,就是为了表明心迹。

你的用心和诚意,本宫都看到了。抽空本宫会和皇上说说。你也该放宽心,皇上并没有疑心你。皇上当初接纳你,就是看重了你的人品。不会因为你姓萧,你和萧氏族人有牵扯,就放弃你。”

听了这番话,萧辰喜极而泣。

萧辰擦着眼泪,“儿媳今日孟浪,多谢母后不计较儿媳的失礼之处。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议论,说儿媳姓萧,是宗室女,不该为后。

还有人建言陛下,要废了儿媳,将儿媳同萧氏族人一起赶到海外。甚至连儿媳生的孩子都不放过。

儿媳这段时间一直很惶恐,每日里不得安眠。生怕一睁眼,就看到禁军冲进来,将儿媳带走。儿媳已经快要撑不住了,不得已,只能来见母后。

和母后说了这么多,儿媳心里头好受多了。谢谢母后能够理解儿媳的难处。只要母后和皇上知道我的真心,我就什么都不怕。任由别人胡说八道,我也会做好大汉的皇后。”

宋安然赞许地点点头,“你能这么想,可见皇上从来没有看错你。你且回去,好好教导孩子,安心做你的皇后。没有皇上发话,这天下没人能够废了你,更没人能够将你送到海外去。

至于你的娘家人,趁着最后几天时间,好好同他们相处。能包容的就包容,不能包容的也不要勉强自己。

你始终要记住,你先是皇后,是皇上的妻子,然后才是萧家女。所以你做决定的时候,不要本末倒置,玷污了皇后这个身份。”

萧辰躬身受教,“多谢母后提点,儿媳明白了。”

“你先回去吧。改日得了空我们再聊。”

萧辰心满意足的离去,宋安然却有些发愁。

为免生乱,看来只能提早将萧氏族人送走。

宋安然心里头想着,要是颜宓在身边就好了。这些事情,大可以都丢给颜宓去做,她就乐得清闲,做个富贵闲人。

奈何颜宓现在还在海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京城。

宋安然让人备车,她要回一趟娘家。多年没曾回去过,心里头怪想的。

宋安然出门的时候很低调,没有惊动任何人,也没有打出依仗。外人看了,只当是哪家太太出门。

到了宋家,白一上前扣门。

宋家门房自然认得白一。白一不离宋安然左右。白一在这里扣门,莫非是太后来了?

门房朝马车看去,心头一惊,就要磕头请安。

白一赶紧将人拦住,“开门,让太后娘娘进去。不要声张。娘娘不想让人知道她回了宋家。”

“是,是,小的这就开门。”

开中门,迎宋安然进门。

宋家人已经得了消息,早就在中庭候着。

宋安然从马车上下来,见到明显见老的宋子期,眼泪一下子就落了下来。

宋子期走上前,笑道:“哭什么。都当太后的人了,动不动就哭,也不怕人笑话。”

宋安然擦掉眼泪,说道:“女儿回娘家,想哭就哭,才不怕人笑话。”

宋子期哈哈一笑,“不错。回到娘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走吧,去花厅说话。家里这些年添了不少人口,你还没见过。”

宋安然点点头,“我听父亲的。”

在宋家,宋安然不再是太后,她只是宋子期的闺女,宋家的姑奶奶。

来到花厅,谦让一番,大家分宾主坐下。

宋家这些年的确添了不少人口。宋安杰,宋安平都添了孩子。小周氏的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已经结婚生子。

看着宋家人丁兴旺,宋安然心头也很高兴。

聊过家常之后,宋子期就将人打发了出去。只留宋安杰在花厅里说话。

宋安杰为官多年,官威甚重。宋安然在宋安杰身上,看到了宋子期的身影。感慨道:“一转眼,大家都老了。”

宋安杰笑道:“姐姐半点不见老,还跟当年分别的时候一样。如今我们姐弟站在一起,别人肯定当我是哥哥,姐姐反而成了妹妹。”

宋安然被逗笑了,“这话我爱听。”

顿了顿,宋安然又对宋子期说道:“父亲,女儿这次过府,是代表皇上请父亲出仕。还请父亲助皇上一臂之力。”

第396章 颜宓归来

宋安然满目期待。宋安杰则紧张地看着宋子期,他也拿不准宋子期的态度。

宋子期捋着胡须,沉默了一盏茶的时间,才说道:“为父年龄大了,已经不适合出仕。为父只想趁着现在的时间,享受天伦之乐。”

宋安然意外,没想到父亲会拒绝出仕。

宋安然朝宋安杰看去,宋安杰对宋安然眨眨眼。宋安杰对宋子期的一些想法倒是知道一点。

得了宋安杰的提醒,宋安然心中恍然。

宋安然干脆直接问道:“父亲不肯出仕,莫非是对皇上的执政方略有意见?”

宋子期捋着胡须,也没否认。

宋安然轻叹一声,“父亲,皇上年轻识浅,执政方略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皇上身边正需要像父亲这样的老成持重的老臣辅佐。还请父亲为了大汉天下,为了百姓,重新出仕。”

宋子期摆摆手,依旧还是那番话,“为父老了,已经不适合出仕为官。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还是让他们年轻人去折腾吧。”

宋安然反驳道:“父亲一点都不老。以父亲的年龄,在官场上正是老当益壮。像闻先生,一百岁的高龄也没服老,还在为皇上出谋划策。父亲比起闻先生年轻了几十岁,又怎么能轻易服老。”

宋安杰轻咳一声,“姐姐不必激动。父亲对大汉的新政有些想法,不如听听父亲怎么说。”

宋安然暗自点点头,“父亲,你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来。这里是宋家,不是朝堂,父亲不必有任何顾忌。”

宋子期微蹙眉头,斟酌了一番才说道:“皇上颁布了一些列新政,为父也有详细了解过。仔细思量,皇上的一些列新政照顾了农业,商业,还有手工业,就连军人也有受益颇多。

唯独对读书人多有诸多苛刻的地方。为父还听人传闻,说是皇上有意在全国推行士绅一体纳税的政策。

果真如此,那读书还有什么好处?以前的人拼命读书,因为考中功名,就能免税免劳役。而今读不读书都需要纳税。安然,你说说这政策一旦颁布,这天下还有多少人还肯花钱读书?”

宋安然轻声一笑,“父亲当年读书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免税免劳役吗?安杰拼命读书,莫非也是为了免税免劳役?很显然,父亲和安杰读书,不是冲着免税免劳役去的。

你们读书,是因为你们心中有大志向,有大抱负。你们希望有一天能够有资格站在朝堂上施展才华,为国为民尽一份力。

至于税收和劳役,你们真的有在乎过吗?父亲,女儿说句不中听的话,如果有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冲着免税免劳役去的,指望着得了功名后,乡人投献,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主大富豪,这种人根本就不配为官。

因为他就算做了官,也是个大贪官。说句更难听的话,王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富者恒富,穷者恒穷,归根结底就是这群读书人造成的。

他们一边义正言辞地说皇室不能与民争利,一边又大肆兼并土地。这群人读书越多,对社会对王朝危害越大。

要女儿说,以前的王朝,就是对读书人太过仁慈。什么好处都给读书人沾光了。想要分润一点给别的百姓,就跟挖了他的祖坟一样,要死要活的。

女儿同父亲说句实话,如果是女儿坐在皇位上,女儿对读书人会更狠。而且女儿可以肯定,对读书人就算比现在狠十倍,也有无数人前仆后继读书出仕。

父亲所担心的一旦士绅一体纳税,就没有人读书,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全民纳税,越发显得读书的重要。

到时候,不光想做官的要读书,就连农人,乡人,工匠,士兵也会读书。因为不读书,他们就找不到活做。就没办法合理避税。”

宋安杰张大嘴巴,宋安然所透露出来的消息,着实让人震惊。所有人都读书,有这么多学堂吗?那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有余钱读书?

宋子期则紧皱眉头,一脸深思的模样。、

宋安然没有打断宋子期的思路,而是对宋安杰说道:“安杰,西北那边的消息你应该有听说过。皇上在西北推行基础教育,不满十四周岁的孩子都必须进入学堂读书。

学堂不收钱,还管两餐饱饭,还有四季衣裳。这个政策在西北实行了几年,已经初步见成效。我可以说,如今西北的青年人,是全国素质最高的一群人。在西北,就算是个小学徒,也能读书写字。”

宋安杰惊讶,“我一直以为这个传闻夸大其词,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办这么多学堂,供养这么多孩子读书,需要花费多少钱?皇上…国库能够支撑吗?”

宋安然轻声一笑,“国库支撑不了,皇上用私库支撑。总而言之,十年时间,免费基础教育必须推广全天下。

就算不能保证所有适龄孩子都能进入学堂读书,至少要保证八成以上的孩子进入学堂读书识字。而且西北已经开办了第一所女子学堂。

小姑娘们进入学堂,不仅能够读书识字,还能学厨艺,刺绣,纺织,养殖,家务等等。同样是免费入学,管两餐饱饭,还有四季衣裳。”

宋安杰闻言,欣然向往,“姐姐,我想去西北看一看。我想想看看姐姐描述中的学堂究竟是何模样。还想看一看,那些从学堂学成毕业的学子进入社会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真有姐姐说的那么好,那我一定会坚定不移地站在皇上这边,帮着皇上推行新政。”

宋安然欣慰地点头:“过几天,皇上就要派一批官员到西北学习。你可以随行。到了西北用心观察,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报上来。

永远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适合的制度。以前西北打仗,那个时候制定的制度,多半都是为了战争服务。

现在西北没有打仗,有些制度或许已经不合时宜,但是当地官员慑于皇上的威严,或者是因为对皇上的崇拜和迷信,不曾将制度的缺陷报上来。你去了西北,正好可以填补这方面的工作。”

宋安杰当即应下:“姐姐放心,此事我义不容辞。我会将自己的所见所谓都记录下来,随同奏章一起交给陛下。希望对陛下的新政有所帮助。”

宋安然笑道:“肯定会有帮助。”

宋安杰一脸兴奋,恨不得现在就出发前往西北。宋安杰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他现在年富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而且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去努力。简单点说,宋安杰没有被官场老油条同化,还是一个有追求的官员。

这个时候,宋子期回过神来。

宋子期对宋安然说道:“你说的那个基础教育,如果真的能够推行天下,倒不失一件功课。至于你之前说的那番话,说读书人兼并土地,是罪魁祸首,这话为父不赞同。读书人里面有蝇营狗苟之辈,自然也有为国为民的官员。”

宋安然挑眉一笑,说道:“父亲口中那些为国为民的官员,谁家没有上千亩良田?那些人出仕为官之前,说不定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

可是等他们做了官,短短几年时间就能置办下偌大家业。其中大部分都是别人投献,目的就是为了逃税。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这种情况还不严重,朝廷还能保证税收。

等王朝度过百年时光,女儿敢保证,此制度不改,天下八成以上的土地都会落到这些读书人的手里。也就是意味着,朝堂的税收至少少了六七成。

父亲,一个王朝要运转,处处都要花钱。结果钱全都到了读书人和官员的手里,而且权也掌握在官员手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用女儿说,父亲应该也知道吧。

父亲认为皇上鼓励商业和工业不妥当,可是父亲有没有想过,皇上此举是在为大汉打下百年不朽基业。

当商业和工业发展起来,有了足够的商税支撑朝堂运转,到时候朝廷完全可以免了农税。比起对读书人的种种优待,合理的税法才是真正能够保证大汉江山千秋万代的基石。”

宋子期还在皱眉,心里头还有很多疑问。

宋安然则继续说道:“皇上要建一个全新的国,这个国绝对不会因循守旧,绝对不会沿着过去王朝的轨迹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会遭到这些人或者那些人的反对。但是我坚信,皇上一定可以建一个全新的国。

父亲之前说,不给读书人优待,就没人读书。女儿认为这是最大的误会。想做官出仕的人,无论哪朝哪代都少不了。想要做官,就必须读书。

读书不一定能做官,但是不读书肯定做不了官。只要有人立志官场,就不愁没人读书出仕。而且随着基础教育推行全天下,读书人只会越来越多。”

顿了顿,宋安然又说道:“过几天,由闻先生主办的学问报就会发行。到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前提是不得诋毁皇室。

另外由内务府主办的大汉皇家报也将发行。大汉皇家报比学问报更兼容并包。

在上面不仅可以讨论新政,学问,还汇聚天下商业信息,民情舆论,地方风俗,各地政策,甚至连传奇话本也可以在上面刊登。

此报发行全国。内务府借四海商行的渠道,在全国各地都建了通讯点。设立通讯点,一是为了收集当地的消息舆情,二是为了保证报纸能够顺利发行。今日女儿过府,带了两张报纸样本,请父亲过目。”

白一赶紧将报纸样本拿出来,由宋安然亲手交给宋子期。

宋子期看了报纸,虽然只是样本,也足以让他感到震惊。就如宋安然所说,报纸上面什么内容都有,简直像是个大杂烩。

宋子期沉吟片刻,说道:“这个东西是利器,也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宋安然对宋子期说道:“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报纸乱说乱写,皇上在昨天已经成立了报业监督衙门。任何人都可以办报,但是必须获得报业监督衙门的审批。没有审批,私自办报,就属于非法办报。当地衙门随时可以取缔。”

宋子期盯着手中的报纸,心中感慨万千。

宋安然看得出来,宋子期心动了。只差临门一脚,就能说服宋子期重新出仕。

宋安然再接再厉,说道:“父亲担心皇上的新政,担心民间非议,担心读书人群起反对。既然如此,父亲何不再次出仕,为陛下查漏补缺。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可是年轻人经验不足,做事情难免冲动莽撞,以至于好好的政策也变成了恶政。

如果有父亲从旁监督,及时提点,皇上一定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父亲,你也想看到一个全新的国吧,一个区别于所有王朝的全新的国。父亲难道不想参与其中,出谋划策。为全新的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愿意。”不等宋子期表态,宋安杰就抢先说道。

宋安杰笑着说道:“听闻姐姐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尤其是这个报纸,我觉着很好。父亲,儿子也想写几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儿子对一些新政很有一番心得体会。”

宋安然笑道:“赶巧了,闻先生的学问报,以及大汉皇家报都在四处约稿。很多人性子谨慎,还弄不懂这个报纸是什么东西,也怕写出来被皇上记恨,都不敢轻易答应约稿。

要是弟弟和父亲愿意为两家报纸写稿,我想闻先生和皇上都会很高兴。而且约稿还有稿费。像父亲这样的大人物,稿费从优。至于弟弟你,名声没有父亲大,稿费次之。”

宋安杰赶紧说道:“我不要稿费都行。”

宋子期先是苦笑,接着一本正经地说道,“区区几个稿费,老夫还没看在眼里。”

宋安然笑道:“父亲不差钱,自然看不上区区稿费。但是天下有不少读书人,正为钱财发愁。报纸约稿,倒是让这些读书人学以致用,可以靠笔杆子赚钱养家。”

宋子期将报纸样本放在桌上,说道:“罢了,罢了。为父要是再不答应你,你肯定要啰嗦大天黑。”

宋安然一脸惊喜,问道:“父亲答应出仕?”

宋子期点头,“为父答应出仕,也愿意给报纸写稿。不过对于皇上的诸多新政,为父还有许多疑问。报纸约稿,说学问可以。说新政现在还不行。等为父将皇上的新政参详透彻后,为父再给报纸写稿讨论新政。”

宋安然一脸笑眯眯的,十分满足。“不瞒父亲,学问报和大汉皇家报都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名叫详说新政。就是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给老百姓解释新政的含义。等报纸发行后,父亲可以看一看。若是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写出来,让报纸刊登出来。”

宋子期看着宋安然,问道:“有人对新政提出疑问,甚至将新政批得一无是处,你不担心影响到新政推广吗?”

宋安然说道:“父亲,女儿已经说过,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合适的制度。合适的就是对的。现在的新政或许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正是需要集思广益。

有好的意见和建议,皇上肯定会接受。皇上希望新政能够顺利推行天下,前提是新政是适合百姓,适合各个地方的情况。

而且因为各地风俗舆情不同,新政到了地方上,肯定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就比如,江南良田众多,土地肥沃。朝廷可以对江南的地主征收重税。

但是换做西北,这个政策肯定不行。西北土地贫瘠,同样大小的土地,西北一年的收成还比不上江南的三成。对土地征收重税的政策肯定就不能依样画葫芦在西北推行。”

宋子期点头,“你说得很对。新政实施,必须要经过实地的考察验证,不可莽撞实行。安然,你既然请我重新出仕,那等我到了朝堂,我肯定不会对皇上客气。改说的我肯定要说,该骂的我也不会客气。你和皇上都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