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舅气得乐了,说道:“一个是堂堂太子,一个是驸马,居然一起跑来爬树翻墙,好意思吗你们?”

谢则安振振有词:“驸马也是人,怎么就不能爬树翻墙了!”

赵崇昭有样学样:“对对,太子也是人!”

国舅:“…”

国舅说:“下来。”

赵崇昭和谢则安对望一眼,麻利地从树上往下滑,轻松着地。

国舅问:“你们来做什么?”

谢则安羞涩地微笑:“体验一下翻墙的刺激感,别人家不好爬,只好爬舅舅你家了…”

听到谢则安这声“舅舅”,国舅眼皮跳了跳。

赵崇昭也跟着给国舅戴高帽:“舅舅肯定不会怪我们的!”

国舅拿他们两个没脸没皮的家伙没辙,只能引他们入内。

赵崇昭见到道房内的东西,大大咧咧地摇头说:“舅舅你还信这么吗?我上次去青云观祈福,叩了一百零八个首走上去,还不是没用!一回来宁儿就病倒了。”

国舅本来不想评议,可顿了顿又说:“灵不灵不能看一时,得看最后怎么样。去年晏宁还躺在床上下不了床,如今呢?”

赵崇昭一怔,好像还真是这样!

谢则安忍不住插嘴:“晏宁好起来是因为杨老先生医术精湛。”意思是这和神佛之类的没关系。

国舅说:“那杨老先生怎么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这时候出现?”

谢则安和这种迷信的家伙没法沟通,索性闭起嘴不吭声了。

赵崇昭倒是很机灵,毫不犹豫地往谢则安脸上贴金:“因为三郎让我修本草,所以那个杨老先生来京城了!”

国舅说:“那你又是什么时候碰上三郎的?”

赵崇昭愣住了。

离开青云观不久,他碰上了入京投亲的谢则安。

眼看赵崇昭要被“神棍”国舅忽悠住了,谢则安说:“巧合而已。”

国舅说:“我倒想是巧合,可崇昭去了青云观回来后,天象就乱七八糟了。”

赵崇昭懵懵懂懂:“什么天象。”

国舅说:“说了你也不懂,大体是好的,只是…”说到一半,他又顿住了,“算了,不说了。”

赵崇昭忍不住追问:“只是什么啊?怎么能说一半就不说了!”

国舅说:“只是有点怪。”他淡淡地看了谢则安一眼,“有一颗星本来已经黯淡下去,忽然又亮了起来。而且在他旁边有另一颗星和它一样发出异亮,这可寻常,要知道这颗星可是要移向帝星之位的,怎么可能有双星并耀之象?”

赵崇昭砸吧着国舅的话,不是特别理解。

国舅却摆摆手说:“回去吧,记得别打我飞奴的主意,要不然我会亲自找你们算账。”

赵崇昭拉着谢则安从正门走了出去。

谢则安脑袋里还盘旋着国舅刚才的话,没想到国舅是个神棍,还真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样。按照他从晏宁公主那里知道的情况,那颗“本来已经黯淡下去”的星应该就是指赵崇昭,那双星并耀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国舅说出这话时还意味深长地扫了他两眼?

谢则安一激灵。

他可不能被国舅带进坑里,什么双星并耀?他必须不能是双星之一啊!

这话要是传出去,外头的人岂不是会认为他有谋逆之心?

谢则安决定一出国舅府就把刚才那番话忘光光。

赵崇昭却很单纯,他压根没注意国舅刚才的目光,直接问:“三郎,舅舅的意思是不是有人想跟我抢太子之位?”

谢则安只能应道:“对!”

赵崇昭愤愤不平:“所以三郎你的推测绝对是对的,我就知道赵旻那家伙有狼子野心!”

谢则安说:“殿下放心,方先生马上要回来了,当初在西疆时方先生还曾亲自出使西夏,靠嘴巴把西夏军逼退了。要是齐王那边真有什么异动,方先生肯定能发现。”

赵崇昭喜欢方宝定这样的人物,听谢则安这么一说,乖乖点头说:“那我再等几天,等方先生回来了我再问他。”

谢则安和赵崇昭一块去把还在外头把风的东宫近卫喊回来,一起回了宫。

国舅站在道房外喂了一会儿他的飞奴,低垂着头叹了口气。

“可怜我的珣儿啊…”

他一生擅长观人测事,却不能对任何事横加干涉,一旦干涉了,乱事必起。他胆子小,不想承担扰乱时运带来的后果,偶尔多说一两句已是越了界,再多的,他从不敢提。

当然国舅府又迎来了另一个意外客人:赵英。

赵英轻装简从,与国舅相见后也没客套,撩袍坐下,说道:“许久没和国舅下棋了。”

国舅沉默片刻,执棋落子。

一局了,赵英说:“听说今天崇昭和三郎来见你了。”

国舅说:“是,他们来了,翻墙进来的,还打起了我飞奴的主意,想抓去烤来吃。”

赵英说:“没想到三郎连这个都和临均那么像,当初你和临均一见面就吵,不就是因为他烤了你的飞奴吗?”

国舅说:“这娃儿和临均不一样。”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和我们所有人都不一样。”

赵英一震。

这样的评价,他从来没在国舅口里听过。

赵英说:“国舅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知国舅知不知道临均还活着?”

国舅说:“知道。”他看着棋局,目光仿佛凝在上头一样,“知道又如何?有时候回来了还不如不回来。”

赵英皱起眉头。

国舅又重复了一遍:“今天那个娃儿和别人都不一样,”他抬起头看着赵英,“你要是不想换太子了,就对他好一点。他看着冷情凉薄,事实上却是最蠢的那一类人,你对他一点点好,他会搭上一辈子。”

赵英想着谢则安平日里的飞扬跳脱,实在看不出谢则安和“冷情凉薄”有什么关系,也看不出谢则安和“最蠢”有什么关系。可赵英知道国舅看人从不出错,所以暗暗把国舅的话记在心里。他向国舅保证:“珣儿回来后我会再为她找个好夫家。”

国舅面上没什么表情。

齐王那边的事他虽不说,赵英却肯定看得出来,偏偏赵英明明看了出来,却还是眼睁睁看着他的女儿嫁过去。他女儿虽是国舅之女,他这个国舅却无权无势,齐王又犯了谋逆之罪,再嫁能找什么好人家?

赵英就是狠心。

就是想逼他站出来、想逼他开口…

当然,他也够狠心。

自始至终他都没站出来,更没开口。

半斤不必骂八两。

第80章

方宝定不久后就带着杨珣回到京城。

此时齐王世子赵旻放出的流言已传开了,国舅府外围着不少闲汉,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指指点点。

杨珣坐在马车里,她撩起车帘看了看那熟悉的府邸,鼻头一酸,神色却更为坚定。

杨珣放下车帘,正色对坐在另一侧的方宝定说:“方大人,劳烦你带我入宫面圣。”

方宝定心中有些钦服。

这杨珣实在是个奇女子,明知齐王那边是龙潭虎穴却还是嫁了进去,冷静沉着地寻找齐王造反的证据。在被亲随背叛之后独自脱身,一路隐藏形迹来到官船上向他求助。

看着那平静的目光,方宝定竟无法把“可怜”两个字摆到她身上。

别说她一个十五六岁的弱质女流,就算是堂堂八尺男儿,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的事?

只是男儿忍一时之辱,将来飞黄腾达就能吐气扬眉;女子错付终生,却总逃不开流言蜚语的中伤。

方宝定说:“杨姑娘不先歇息一晚吗?”

杨珣说:“不必了,面圣之后有的是机会可以歇息。”她忍不住再一次撩起车帘看向车外的国舅府,口中淡道,“有一些事必须去证明一次。”

方宝定一怔,问道:“杨姑娘想证明什么?”

杨珣定定地回望片刻,放下车帘,眼睫微垂:“人定胜天。”

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让方宝定心中大震。

杨珣却抬起头直视方宝定饱含震诧的双眼:“方大人的名字我以前也听说过,你曾是西疆百姓心中的青天,曾经孤身入敌营劝退西夏军,曾经做过那么多为人称道的事,就连我们这些闺阁女子都对你敬慕有加。”

方宝定沉默下来。

杨珣说:“方大人曾经是热血满腔的人,如今虽然敛了锋芒,血却丝毫不曾变冷,否则也不会到齐王封地走一遭。可有一个人,他沉湎于愤懑和懊悔中许多年,一直不愿走出来,不管是祸乱频起还是好友身死都无动于衷。即使一生几乎都活在自责和后悔之中,他依然不愿改变。他不愿做的事,我去做;他不敢改变的事,我去改变。我要证明给他看,哪怕是一介女流也能改变所谓的命数。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方宝定不由追问:“你说的人是…”

杨珣转开头,缓声说:“我父亲。”

方宝定一下子想到了这些年国舅的清静无为。

他入京后韬光养晦,为的是等待适合自己一展身手的好时机。从杨珣的话听来,国舅爷竟真的是心如止水,打心里相信“人难胜天”,所以才不愿插手任何俗事。

想到杨珣嫁给齐王世子后做的事,方宝定悚然而惊。

莫非国舅早就知晓齐王要造反的事,却还是眼睁睁看着杨珣嫁过去?

这未免太荒谬了!

换作是他,管它什么天命不天命,先把自己家里人护好再说!

方宝定看着杨珣沉静的神色,心底微微叹惋。

方宝定没太多时间悲秋伤春,他马不停蹄地领着杨珣入宫面圣。

赵英见到面色冷静的杨珣时微微惊异,一时间无法将她和小时候抱着他腿撒娇的娇气女娃重叠在一起。

眨眼间已过了那么多年。

赵英停顿片刻,询问起杨珣独自归来的原因。

很快地,杨珣告发齐王造反的消息不胫而走。

杨珣首告有功,赵英许她与赵旻和离,回国舅府居住。

赵崇昭听到消息时吃了一惊,第一时间去谢府找谢则安。谢则安正在给谢小妹和晏宁公主讲猴子被压在五指山下受罚,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钢汁喝,足足困了五百年。

谢小妹两眼泪汪汪:“五百年是多久呀?比我们的一辈子还要久吗?哥哥我不喜欢这个故事!他们都是坏蛋!”

赵崇昭正好听到这句,忍不住插嘴:“什么五百年?什么坏蛋?”

晏宁公主原本正想得入神,听到赵崇昭的声音后猛地回过神来,问道:“哥哥怎么来了?”

赵崇昭想着杨珣那边的事已成定局,早说晚说都一样,于是蛮横地挤到谢则安身边说:“你们在说什么?我也要听!听完了我再说!”

晏宁公主皱起眉头:“我们女儿家听的故事,哥哥你不能听。”

赵崇昭不肯罢休:“三郎也在呢!”

晏宁公主语塞。

谢则安对上赵崇昭“求知若渴”的目光,感觉自己的嗓子隐隐发疼。他灵机一动,对晏宁公主说:“晏宁你不是整理了一份文稿吗?拿来给殿下看看就好。”

赵崇昭兴奋不已:“宁儿你快给我瞧瞧。”

晏宁公主先和赵崇昭约法三章:“哥哥你不能把它弄坏了,更不能把它弄丢了。”

赵崇昭把文稿往袖袋里一揣,高高兴兴地说:“宁儿放心,我保证不弄坏也不弄丢!”

赵崇昭这才和谢则安说起自己听来的事。

谢则安和晏宁公主都很平静,得知杨珣在方宝定船上时晏宁公主就隐约猜到这样的发展。女告父、妻告夫向来少见,晏宁公主却很笃定杨珣会这么做。

晏宁公主和杨珣见过几次面,对杨珣的心性非常了解。

这和谢则安的打算不一样,但箭已经搭在弦上,根本不是他能阻止的。

晏宁公主说他口里说着男女理应平等,实际上骨子里还是个大男人主义的人,要不然怎么轮到女子出头他就觉得不应该。

谢则安只能闭上嘴不说话。

赵英的意思谢则安算是明白了,他只要表个态就好,重要的事情还轮不到他掺和。

赵崇昭如今被赵英带在身边学着处理政务,在谢则安这边待了一会儿就赶回宫中。

谢则安被岳父和老婆一起取消了搅风搅雨的资格,只好乖乖窝在家里哄妹子。

虽然不能插手了,谢则安前面做的准备却没白费。

谢谦这段时间被谢则安那句“不一定是恭王的茶”折磨得不轻,连睡觉都睡不踏实。

杨珣告齐王谋反的消息一出,谢谦面色如土。谋反可是死罪!要是知道“背后人”这么不靠谱,谢谦万万不可能为他们卖命!

可恨齐王父子在信中说“明面上不好太亲近”,他才没把恭王的冷脸当一回事,以为自己真的在为恭王效命。

没想到居然是这两个蠢货!

为父的大造兵器,为子的处处压太子一头,傻子才看不出他们的用心!

想到自己平时边和齐王世子打交道边嘲笑他们的明目张胆,谢谦暗恨不已。

原来他才是傻子!彻头彻尾的傻子!

谢谦顾不得那么多,整理好往来书信忙不迭地入宫求见赵英。

赵英原本觉得多看谢谦一眼都烦,但想到这件事推杨珣出去难免太为难一个女儿家了,谢谦肯送上来当枪杆也不错。

赵英改变主意让谢谦入内。

谢谦把所有事都招了,希望赵英能看在他主动告发的份上饶他一命。

赵英先让谢谦签下和离书,再让人把他收押起来。

本来朝中众人听到杨珣“妻告父”,都对这件事持观望状态。结果谢谦突然站了出来,其他人顿时没了沉默的理由:谢谦再傻,也不会无缘无故把这种死罪揽上身啊!

看来齐王那边确实有谋逆之心!

文人的联想力最为强大,一瞬间将齐王父子的种种表现都翻出来逐个逐个评议过去,最后连齐王世子走路步子迈得大都特意指出说那是“虎狼之姿”,不得不查。

赵崇昭被赵英带到身边看折子。

翻完大半奏折后,赵崇昭双目圆瞪:“他们都看得这么清楚,以前为什么不说啊?”

赵英听到这话后很满意。

赵崇昭心思单纯直接,对很多事却有种天生的敏锐,总能一下子抓住关键所在。

就像狮子老虎生来就会捕猎一样。

赵英说:“很多人都是这样,什么都知道,但是不敢说也不敢做,或者不能做不能说。你想要做什么,首先要找到敢第一个站出来的人。有了起头的人,其他人自然会跟着去做。”

赵崇昭点点头。

他面上绷得紧紧地,心里却激动不已,这还是赵英头一次这么耐心地教他东西!虽然他听不太明白,但他统统一字不漏地记在心里了,准备回头和谢则安好好讨论讨论。

赵英把姚鼎言和徐君诚的折子挑了出来,递给赵崇昭:“这两份你可以拿回去好好看看。”

正是这两个人起了头,才有了后面那些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应和声。

赵崇昭正愁着没法把折子上的内容都记下来呢,闻言高高兴兴地说:“我!我会认真看的!”

赵英瞅了他一眼,说道:“最近还是经常往三郎那边跑?”

赵崇昭小心翼翼地看了看赵英,见赵英不像在生气才点头说:“我常常去看三郎和宁儿。”

赵英神使鬼差地问:“你是想去见三郎多,还是想去见晏宁多?”

赵崇昭被赵英问呆了,还真的认真思索起来。以前他有什么事都会和妹妹商量,如今有了三郎,有些不方便给妹妹说的事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和三郎讲,所以有时他还真的是去找三郎的!有时候待太久了,妹妹总在一边让他快点走,他心里不乐意着呢。

赵崇昭说:“仔细想想,有很多次我还真的是想去见三郎的!父皇你可不要和宁儿说…”

赵英:“…”

见三郎就见三郎,你羞涩个什么劲?

想到国舅对谢则安的评价,赵英点头说:“三郎主意多,你多和三郎聊聊也好。”

赵崇昭答应得很爽快:“好!”

赵英又问:“知道你姑姑和晏宁那个女子学堂吗?建得怎么样了?”

赵崇昭说:“快建好啦,我和三郎去看过了,那什么教室都装上了玻璃窗户,看起来特别亮堂,我还想给东宫的几间屋子也装上呢!”

赵英想问的不是这个,不过赵崇昭说得他也来了兴致:“改天我也去看看。”

赵崇昭说:“好啊,我和三郎陪您一块去!”

赵英答应下来,把对话拉回正题:“你觉得办这个女子学堂怎么样?”

赵崇昭一愣:“什么怎么样?”

赵英说:“女子入学这种事以往都没有过,你姑姑这是要开个先河。”

赵崇昭关注的地方和赵英不太一样,他吃惊地说:“原来百姓家的女孩子没法念书吗?那多可怜!宁儿她们都能念来着!那姑姑做得对,这个学堂很该办!”他从袖子里掏出这几天随身带着的《西游记》文稿,“父皇你看,宁儿的字写得比我的好看多了,女孩子怎么就不能念书了?像宁儿就很聪明,嗯,三郎家的小妹也很聪明。”他掰着手指数了起来,“还有珣姐,姑姑,三郎家的芸娘…”

赵英:“…行了,不用再往下数,女子有才德的比比皆是。”

他接过赵崇昭手里的文稿,翻了两页,皱起眉头。

赵崇昭呆了呆,意识到自己把从妹妹那要来的稿子拿到赵英面前了。赵崇昭忙说:“这是三郎给宁儿和小妹讲的故事,我这几天忙得很,还没看完呢!父皇你要看的话我叫人给你抄一份,我答应过宁儿不弄坏也不弄丢的…”

赵英说:“我先留着,你让三郎来向我讨。”

赵崇昭想要再争取争取,见赵英脸色发沉,只能乖乖答应:“…好。”

赵崇昭心里有种不妙的预感,一离开御书房马上带上张大德去找谢则安。

谢则安听到自己被赵崇昭卖了,心里涌上一阵无奈。不怕神队友,就怕猪队友啊!瞧见赵崇昭那副比自己还委屈的模样儿,谢则安只能说:“没事,我过两天再进宫要回来。”

至少等赵英看完再说。

赵英这两天也无暇顾及谢则安,因为北边传来消息,齐王父子知道事情败露齐齐逃亡北狄。

然后没逃出多远,被恭王剁了…

剁了…

剁…

满朝文武傻眼了。

等回过神来,雪花一样的折子又飞到赵英案上。

卧槽恭王这么凶残可怎么办才好!

陛下您赶紧管一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