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崇昭将谢则安抱去清理身体,回到床上后也不穿衣服,两个人光溜溜地并躺在床上睡觉。谢则安睡得很沉,赵崇昭却睡不着。他抱着谢则安,心里比任何时候都要踏实。看着谢则安脸上的疲惫,赵崇昭有点自责。

他忍不住轻轻亲了口谢则安的眉头。

谢则安喜欢他,谢则安只喜欢他。

光是想到这一点,赵崇昭就恨不得一直跟谢则安绑在一起,一步都不离开。

正事还是要做的。

谢则安第二天严厉拒绝赵崇昭的“需求”。两个人把话说开了,做起事来便没了许多顾忌,面对越来越无赖的赵崇昭,谢则安预感到自己未来十分坎坷——必须从眼前抓起,狠狠掐死赵崇昭纵欲的念头!开玩笑,他刚给赵崇昭念了“从此君王不早朝”这诗儿,真要应验在自己身上那可就罪过了。

谢则安认真地和赵崇昭约法三章。

见谢则安绷着脸,赵崇昭只能乖乖答应。

谢则安很快忙碌起来。他在准备他当初提议的一件事:体检。

太医院人手还是够的。这年头没有理化检测,对很多疾病的监测只能靠太医的经验。谢则安已经让他们做了两年调查,大致摸清每个年龄段需要排查的重大疾病,务求坐到每个人高高兴兴来上朝,平平安安回家去。尤其是对高血压的、容易中风的老一辈官员,他们平时要好好尊重,要不然…咳咳。

这是件好事,做起来不困难。

简单的听诊器、体重仪、身高测量器、视力测量图等等,都已经在太医院推广,杨老离京前已经给大伙做过一次培训,心跳血压之类的常规检查基本难不倒他们。

谢则安组织太医院提前给朝臣颁发“体检表”,并表示家中如果有年过五旬的老人可以带两张体检表回去,带上他们一起过来检查。

体检当天,一大批小白鼠…啊不,官员涌向太医院。

第一个参加“体检”的是赵崇昭。他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一通检查下来自然什么事都没有。

赵崇昭只当是在玩儿,他检查完心跳血压后跳下床,蛮横地抢过太医脖子上挂着的听诊器,笑眯眯地朝谢则安招手:“三郎,来,我给你检查。”

谢则安:“…”

老天啊,来个雷劈死这家伙吧。

拜托哪您!

第194章

赵崇昭这话说得相当理直气壮。

而他理直气壮的理由隔壁已经吼出来:“什么?打开衣服?有辱斯文!不干!”不用说,这肯定是文官在拒绝听诊器。

谢则安:“…”

中医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意思是看几眼、闻几下、问几句,然后再摸摸脉搏,以此为依据断定是什么病!

这样科学吗?对于经验老道的大夫来说,这是科学的。他们经验足,能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问题在于很多大夫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甚至不少“一方走天下”的庸医——只会用一个药方,治什么病都开它。

这种情况下,更规范更有效的诊断方式就有着不小的助益。

这正是谢则安想借“体检”推广开的东西。谢则安的想法向来不高大也不深远,他希望做的是“润物细无声”。换个龌龊点的说法,那就是“闷声发大财”。

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谢则安就着意从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等每个人都有需求的方向入手,悄无声息地在大部分人心里烙下“跟着谢三郎走有肉吃”“谢三郎出品品质保证”这一类印象。

这存在感刷得很巧妙,以至于到了后面,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潮流的风向标。

比如相貌,搁十年前,长他这样的肯定不是最英俊的,搁现在,到外头问一句“京城最俊的人是谁呀”,十个有八个会答“谢三郎”。

这是因为看好他的、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而不是因为他真的英俊潇洒到让所有人都一见倾心。

谢则安不敢说自己做得非常成功,但他敢说到目前为止,他还没失败过。

隔壁又传来了另一把声音,那是太医院的老头儿在冷哼:“陛下也做了这个检查,你是说陛下有辱斯文?”

那文官没声了。

赵崇昭兴致勃勃地指挥谢则安躺平。

太医已经被赵崇昭打发出去,刚才他在检查时问明白了该怎么用听诊器,自觉非常有信心,虎着脸催促谢则安:“快点快点,别磨磨蹭蹭。你还想叫别人来检查吗?我才不让别人看见你的身体。再说了,你身上有很多痕迹还没消掉…”

谢则安先和赵崇昭约法三章:“你可不能胡来。”

赵崇昭不满地瞪眼:“我像是会胡来的人吗?我就是想听听三郎你的心跳。”

谢则安并不扭捏,剥开上衣躺到特制的床上让赵崇昭玩儿。赵崇昭像模像样地把胸件放到谢则安胸前,听筒塞进自己耳朵里。这听诊器虽然不怎么先进,但基本的功能还是在的:放大人体内的声波信号。

砰,砰,砰。规律的心跳声一下一下传到赵崇昭耳中,让他觉得十分奇妙。这是谢则安的心脏,鲜活的、不断跳动着的心脏,谢则安说过,它负责把血液泵到全身,给全身上下每一个角落送去养料和氧气,让他们可以活力充沛地到处玩耍。

赵崇昭听不太懂,但他明白每一下心跳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他对着时钟默默地数了一分钟,在谢则安的体检表上写下了一个数值,煞有介事地说:“三郎你的心跳很正常。”

谢则安坐起来,正要穿好衣服,却猛地被赵崇昭吻住了。外面隐约传来朝臣的交谈时,有姚鼎言、有徐延年、有耿洵…谢则安微微恼火,狠狠掐了赵崇昭一把。

赵崇昭皮厚肉糙,连眉头都没皱!他自顾自地吻完,一手揉捏着谢则安腰间的软柔,一手拿起听诊器放到谢则安胸前。

听着谢则安的心跳变化,赵崇昭乐滋滋地说:“三郎你心跳变快了!”

谢则安从齿缝里迸出两个字来:“气、的。”

赵崇昭哈哈一笑,又堵住了谢则安的唇,亲了个够本。

谢则安越来越想弄死他了。

朝臣的体检过程虽然有点小波折,但总体来说还是让人满意的。至少通过这次体检确定了七个潜在的“中风高危人群”,被谢则安和赵崇昭列入“做事要照顾他们脆弱的小心脏”名单。另外查出的“旧伤在身没调养好”“病灶初成需要立刻治疗”等等一长串危险人群,古代人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疗落后,预防和治疗没跟上,搞得好端端一个人才早早就嗝屁了。

太医们给体检结果异常的人送了“体检报告”,列出对应的注意事项,叮嘱对方赶紧找太医或者找大夫治病。

赵崇昭拿到谢则安送上来的结果时咋舌不已。

他感叹道:“没想到这么多人的身体都不好啊。”

谢则安说:“人到中年就得好好注意身体,其实很多都不算太严重,但有句话说得好,病向浅中医!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长命百岁。”

赵崇昭说:“他们都会感激三郎你的。”

谢则安笑眯眯地说:“我又不是为了他们的感激。”他抬手摸着下巴,“当然了,他们真要感激我我也很高兴,要是他们能有点实际行动——比如下次无条件支持我的所有提议什么,那我就更高兴了。”

赵崇昭:“…”

哎哟喂,他家三郎越来越不要脸了!

他喜欢!

劳动全体官员参与的“体检”,京城多了不少新词儿。比如说在某某大官人府里府里当值的人绘声绘色地说:“我们家官人每天一起床,就去耍一套拳,说是在锻炼。你们知道夫人给他送来炖汤时他说什么吗?官人他说了个我们听不懂的词儿,降血压!他说‘我要降血压!你还给我吃这种大补的东西是不是想我早点死!’这降血压是什么意思,我真是搞不懂啊…”

这样的市井闲谈一传十、十传百,都觉得很稀奇。那么大的大官儿,口里冒出来的词儿当然是别有深意的!

类似的词儿还有“近视”、“老花”、“配眼镜”。

在所有人都听得云里雾里之际,城西开了家大大的眼镜铺。“眼镜”这词非常直白,看到就会懂了:就是在眼睛前面挂两片镜子!不过这镜子是透明的,看着像玻璃。

眼镜铺开业的第一天,不少深受近视或老花所害的人迎来了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凭体检表可以免费配镜一次。”这是印在体检表下方的一行小字,不少人都细心地发现了它。往体检表后头一番,那是一个图文并茂的宣传广告,大致告诉所有人什么是“眼镜”,戴上眼镜会有何等奇效。

品阶高的人都没有在开业这一天过来,但一些四五品的小京官没那么多避忌,眼看着自己视力那一栏差得惨不忍睹,广告上又吹嘘得那么厉害,他们果断要去看看!

这一看,世界就彻底颠覆了。谁都想不到,戴上那小小的镜片,远处那朦朦胧胧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山峰,居然变得特别特别清晰!整个世界清清楚楚了,他们甚至能看到同行人眼角还有点眼屎或者脖子没洗干净。相互嘲笑了好一会儿,他们忽然都静默下来,默默带着眼镜跑回家对着镜子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什么平时没注意的地方。

令人意外的是,快到中午时姚鼎言来了。“配镜师”认得姚鼎言,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超级贵客。姚鼎言是个近视眼,同时也有一点点老花,他对“配镜师”说:“我远的看不清,近的也有点看不清,该怎么配?”这当然有点为难,不过难不倒眼镜店的人——谢则安早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过了。

配镜师说:“您可以配一副两用眼镜,用的时候换一换镜片就好;要是觉得换镜片麻烦,那可以配两副,一副用来看近的,一副用来看远的。”

姚鼎言很好说话:“你们是独一家的,只有你们懂,具体怎么弄就由你们来决定吧。”

配镜师领着姚鼎言去做更详尽的视力检测。

刚开业太热闹,堆积了很多订单没搞定,眼镜店的人礼貌地对姚鼎言说:“姚相您的度数比较特殊,没有现成的,得让工匠先坐,晚上我们再将眼镜送到您府上如何?”

姚鼎言没找茬,点头答应下来。

姚鼎言下午很忙,回到家时有点累,倚在榻上小歇了一会儿。没休息多久,有人来报说眼镜店送眼镜来了。

姚鼎言叫人把眼镜送过来。他拿出两副眼镜一比对,中间厚、两边薄的那副,盒子上写着是老花镜,中间薄、两边厚那副,盒子上写着近视镜。

姚鼎言戴上近视眼镜拿起书一看,顿时精神大振:书上的字都变得特别清晰!

这可是好东西啊!

只不过鼻梁上顶着东西的感觉特别怪异,也不知看起来是什么样儿。

姚鼎言好奇地走到镜子前一看,竟被镜子里的自己下了一跳。怪的可不仅仅是鼻梁上的眼镜!谁能告诉他,镜子里这个头发打结、脖子上沾满污垢、衣领又脏又皱的人是谁!

太可怕了!自己平时难道都是这样去上朝的?

姚鼎言脸皮抖了抖,朝守在外面的下人喊道:“来人!打水来!我要洗澡!”

第195章

第二天上朝时,赵崇昭眼前一亮。

感觉朝中大臣都英俊了不少啊,改变十分喜人!尤其是为首的姚鼎言,赵崇昭以前一向尊敬姚鼎言,所以非常尊重他的个人习惯,始终勉强忍受着姚鼎言的邋遢。没想到今儿他上朝时朝衣鲜亮,面容光洁,全身上下拾掇得整整齐齐,看起来总算有了几分大儒的气度。

所有人都明白了,原来姚鼎言近视,大大地近视。体验过“眼镜”的妙处,或多或少都能理解姚鼎言此时的体会。

面对众人惊异的目光,姚鼎言泰然自若。从前他看东西模模糊糊,总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已经差不多了,所以对外在不太上心。如今瞧得仔细了,自然得顺手拾掇拾掇。

下朝后谢则安信步跟上姚鼎言,夸道:“姚先生今儿真是神清气爽!”

姚鼎言哼笑一声:“三郎你有这种好东西,从前怎么不拿出来?”他自己不甚在意,家中上下也习惯了他的不修边幅,于是一直没人提醒他每天都顶着什么模样儿来政事堂,只当他就是这么狂放,就是这么不羁,就是这么我行我素。

听到姚鼎言的兴师问罪,谢则安嘿嘿直笑,深沉地念了句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姚鼎言说:“这诗倒是不错,后面应该还有两句吧?”

谢则安麻溜地补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剩下的一段他没念,只是敬业地补完出处,“杜子美写的。”

姚鼎言瞅了谢则安一眼。这家伙肚子里面好诗好句无数,随口就能念出几句绝妙的句子,偏偏他说的煞有介事,这首是杜子美写的,那首是李太白写的,再问他这些人是何方人士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真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在胡诌!

姚鼎言说:“好雨知时节…三郎,你觉得我这雨下得好不好?”

谢则安心头一凛,装傻充愣:“什么雨?我什么都不懂。”

姚鼎言骂了一句:“滑头!”他横了眼谢则安,“你不说我也知道,我肯定没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过我觉得不是所有事都可以慢慢来的,不以雷霆之势扫下去,有些弊病根本没办法彻底拔除。”

谢则安说:“先生所言极是。”

场面话说得顺口,谢则安心里却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这种预感很快得到证实。

姚鼎言准备弄走了一批官员。这批官员非常微妙,恰好是方宝成和沈存中手底下的人。这批人真要走了,方宝成和沈存中虽然都还分管着市易法和免役法,能用的人却直接少了大半,想要办什么事只能走制置三司条例司那边。

姚鼎言要把新法都捏在自己手里。

谢则安皱紧眉头。赵崇昭这混蛋不仅不阻止,还乐呵呵地参与其中,因为这家伙看到名单里有耿洵,果断大笔一挥批了下去。

谢则安恨不得掐死他。

好在这时候谢季禹已经走马上任。谢季禹进入政事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姚鼎言唱反调,反对姚鼎言把人调走。一边指自己的“泰山”,一边是自己十分赞同的决议,赵崇昭顿时有点左右为难。

赵崇昭左思右想,采取了个折中的做法:要不咱贬一半留一半吧?

反正耿洵肯定要滚蛋。

谢季禹默不作声地回到家中。

谢则安已经等在那儿。谢季禹看见谢则安乖不隆冬的模样,忍不住叹了口气:“你姚先生不让人省心,陛下更不让人省心。”

谢则安苦笑说:“他一直是那德性。”这当口他要是敢劝,赵崇昭肯定会更坚持自己的想法,贬走耿洵那批人不商量。

谢季禹看了他一眼,说道:“你不能想办法劝劝他吗?”

谢则安说:“倒不是不能想,但我觉得这件事未必没有转机。”他与谢季禹对视,“他们毕竟不是因错被贬,姚先生不可能将他们降职,顶多只能明升暗降。他列的名单之中,有许多是可靠的人,地方上有他们看着说不定是好事。有我们在朝中争取,他们总能再回到朝中。”

谢季禹皱着眉想了许久,说道:“你有把握劝服他们吗?陛下这么做难免会寒了许多人的心。”

谢则安说:“没把握也要有把握。”

谢季禹说:“那我去会会你方哥和沈叔,其他人交给你了。”

谢则安“嗯”地一声,父子俩分头奔走起来。

谢则安第一个拜访的人是耿洵。

耿洵已听到风声,正坐在房中看书静心。听到有人来报说谢则安到了,耿洵先是怔了怔,然后正了正衣冠,走出去迎客。这次他亲自将人迎进书房,说道:“谢尚书怎么来了?”

谢则安说:“你恐怕也知道我为什么而来。”

耿洵淡淡地说:“谢尚书上次对我说,朝廷需要我。但是如今看来,陛下并不需要我。”

谢则安知道耿洵纯粹是遭了无妄之灾,却不能把真正的原因说出来。他说道:“陛下不需要,不等于朝廷不需要——耿御史又不是媚上之人。难道耿御史入朝为官,为的是得到陛下的认同?”

耿洵听到谢则安的话,有些瞠目结舌。即使他不是愚忠之人,也时刻牢记“忠君”二字。他平时找赵崇昭的茬,还真不是为名为利,而是打心里觉得那不对,希望赵崇昭能够“改邪归正”,成为一个更英明的君主。

谢则安与赵崇昭一同长大,照理说应该更向着赵崇昭才是,听他这语气却不像!

谢则安也不隐瞒自己对赵崇昭的看法:“陛下这个人,很多时候都不太着调,要是没有人能指出他的错处,他恐怕会做出更多荒唐事。耿御史,即使远离京城,你一定仍能当陛下的眼睛,替他看一看京城之外变成了什么样儿。”

耿洵沉默下来。

历经千辛万苦才入朝为官,若说他没有半点自己的抱负那肯定是假的。被赵崇昭无故贬谪出京,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平的。不平之余,失望、心灰紧随而来,他心底未免有些消极。

谢则安的亲自到访,让耿洵的心慢慢活了起来。

耿洵说:“我不在京中,等我弟弟耿源回来了,还望谢尚书能看照一二。他一向最崇慕你,要是能得你指点他肯定十分高兴。”

听到耿洵的话,谢则安放下心来。他笑着说:“没关系,我肯定会把他当我的弟弟来看。”

耿洵无语地瞅着谢则安一会儿,满脸都是无奈:“…他比你还大两岁。”

谢则安:“…”

年纪小绝对不是他的错。

谢则安从耿洵府里出来,又跑了几家,直到落日西斜才缓步回家。他心情有些发沉,走到家中,却见众人都面带喜色。

谢则安一讶,抬头望去,竟是谢大郎和二娘回来了。二娘腹部微微凸起,显然是已经有孕。

谢则安乐了,跑上去抱了抱谢大郎,笑着挪揄:“动作挺快的。”

谢大郎并不否认,平日里冷若寒冰的眼神多了几分柔意。

兄弟俩许久不见,心中感慨。谢则安命戴石开了坛酒,与谢大郎一杯杯地对酌。

海运进行得很顺利,海军的训练也步上正轨。更要紧的是,谢大郎已经找了一批可信的人在一处海湾落脚,并占了附近的岛群。人虽然不多,但开荒是够的,坞堡已经建成七八成。

谢则安说:“那挺不错的。”有时谢则安也觉得自己挺矛盾,他明明说服自己和赵崇昭相信彼此之间的感情,却又时刻都清醒地认为他们之间不会那么长久。投入是要投入,退路却不能不找。谢则安顿了顿,又提醒道,“燕凛没那么好糊弄,你要谨慎行事。”

谢大郎点点头。

耿洵离京、谢大郎回京之际,王宫迎来了一位娇客。这位娇客是个少年,或者该说他长得像个少年,实际上他是和赵崇昭、谢则安同龄的。

他叫赵奕景。赵奕景是福王的养子,小时候和赵崇昭非常要好,他身体弱,赵崇昭力气大,经常背着他或者抱着他到处玩耍。

赵奕景的到来让赵崇昭有些欢喜。他对赵奕景的印象有点模糊,但见到人之后他就想起来了,小时候他除了晏宁之外,最疼的就是这个“堂弟”。他对诸王和诸王世子都不太亲,总觉得隔着一重,乍见这么个曾经很亲近的人他心里当然开心。

赵崇昭高兴地追问赵奕景这十年过得如何。

赵奕景虽然体弱,精神却不错,他面露笑容,和赵崇昭说起福王封地那边的趣事。赵崇昭听得开怀,抓起赵奕景的手感慨:“你怎么还是这么瘦,难道平时都不吃饭?”

赵奕景开起了玩笑:“嗯,我不吃饭,怕吃胖了太子哥哥…不,陛下你背不起我。”

赵崇昭听得心头一热,当下就说:“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就算你长成两百斤的大胖子我都背得起!”他朝着赵奕景转过身,“不信你上来试试看。”

赵奕景说:“…这不好,陛下你现在是一国之君了,不能再这样。”

赵崇昭是个横人,你越是拒绝他越是要你答应。他虎着脸说:“这是圣旨,你敢不听?”

赵奕景甜甜一笑,说道:“听。”

他伸手趴到赵崇昭背上,由着赵崇昭把自己背起来走了一圈才下地。

赵崇昭拍拍赵奕景的脑袋:“以后还叫我哥哥,别陛下陛下地喊,太生分。今晚在宫里住下吧,以后好好吃饭,身体差就该多长点肉。”

赵奕景说:“听哥哥的。”

第196章

谢则安见到赵奕景时,赵奕景正在和赵崇昭玩雪。

谢则安先是一怔,然后便饶有兴味地站在檐下看着他们在雪里戏耍。赵崇昭玩心重,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小孩,这会儿笑得非常开心。

先看到谢则安的是赵奕景。

赵奕景停顿下来,定定地看着谢则安。谢则安身材颀长,五官俊美,气度从容,不管站在哪儿都非常引人注目。大雪初停,他身上还披着挡雪的披风,上头落了不少雪花,看起来刚赶了挺远的路。

这就是让无数人艳羡不已的“谢三郎”。

赵崇昭一愣,顺着赵奕景的目光望去。见到谢则安,赵崇昭又惊又喜:“三郎,你回来了?”他快步上前,毫不避讳地握住谢则安的手,“我以为你要明天才回来!”

谢则安前两天去南边跑了一趟,和赵崇昭打了声招呼就跑了。赵崇昭本来有点不高兴,赵奕景一来他又忘掉了谢则安离京的不快,玩得不亦乐乎。

谢则安说:“忙完了就回来。”他看向赵奕景,“这是…?”

赵崇昭说:“这是奕景,福王叔的儿子。奕景身体不太好,这几年都没回过京城。”

“原来是陛下的堂弟。”谢则安朝赵奕景笑了笑,说道,“我刚才就想说了,陛下你这朋友的脸色不太好,脸和唇都有点发白了,在雪地里这么玩不太好。陛下你爱玩可以,要顾着别人的身体才行。”

赵奕景微微睁大眼。从小到大,赵崇昭都是由不得别人忤逆的脾气,这人居然敢大咧咧地说赵崇昭做得不对…

赵崇昭确实有点不高兴,但他不高兴的原因却不是赵奕景以为的那样。

赵崇昭说:“说了别叫我陛下,奕景又不是外人。”

谢则安“嗯”地一声,拜托张大德去把太医喊来给赵奕景把脉。他对赵奕景说:“陛下这人不太会为人着想,你不舒服一定要说,要不然他只会继续拉着你闹腾。胡太医是杨老先生的亲传子弟,最擅调养之道,等会儿让他给你看看吧。”

赵奕景脸色微白。谢则安的言行举止无不僭越,赵崇昭却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都说谢三郎独占圣宠,看来果然是真的?赵崇昭对他宠信到由得他在宫中发号施令,宫中内侍也丝毫不觉得怪异,反倒乖乖地听谢则安命令。

赵崇昭见赵奕景脸色不太好,顿时知道谢则安所言不假。他立刻认错:“是我疏忽了。”他牵着谢则安的手招呼赵奕景入内,“奕景快进来,屋里暖和。”

赵奕景盯着赵崇昭与谢则安交握的手,默默地跟在他们身后入内。

赵崇昭亲自替谢则安取下披风。

要不是有赵奕景在,他恨不得抱着谢则安狠狠地亲上去。谢则安把赵崇昭的意图瞅得一清二楚,他和赵崇昭保持着“安全距离”,和赵奕景相对而坐。

赵崇昭对谢则安毫不设防,三两下就把他和赵奕景的过往说了出来。那会儿福王还在京城,赵奕景瘦瘦弱弱的,十分惹人怜。福王千方百计为赵奕景请来了名医,赵崇昭为了晏宁厚着脸皮蹭了上去,跑了几趟之后,他们很快熟悉起来。

巧的是,在谢则安遇到赵崇昭之前,赵奕景随着福王去了封地,一去就是十年。

十年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

赵崇昭难得有个玩得来的小伙伴,谢则安无意深究赵奕景回京的用心,他温言笑道:“福王封地离得有点远,奕景一路上恐怕累得慌,陛下你居然还拉着人家折腾。”

赵奕景心里不太舒服。谢则安与赵崇昭之间太亲密,亲密到旁人根本无法插入其中。谢则安对他的一句句关心,都像是刀子一样剜在他胸口。要不是他身体不好,当初又不得不随着福王回封地,与赵崇昭这样亲密无间的人应该是他才对。

赵奕景说:“我不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