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也骂道:“你娘说的对,你是活该,你知道有好多小娃想去上学,都没那机会,可你呢,有了机会还不珍惜,我看你是生在福不知福,要是元青也跟你一般大,我指定也送他去上学。”

听李氏提到这个,麦芽忙问道:“婶子,不是说孙夫子要教元青哥认字跟画画吗?怎么,夫子没教吗?”

李氏道:“夫子是说了,可元青这段时间不是忙着盖房子的事吗?哪有时间学,还是等房子盖好,都安顿下来再说吧!”

麦芽点点头,知道李氏说的在理,眼下的确没有时间,于是她又抓起林虎的问题,认真对他道:“虎子,你要是不好好上学,以后可别想到我家吃饭,以后你跟钱勇,哪个学的好,我就疼哪个,给他做好吃的,你听明白没?”

林虎愣了,停下脚步,急道:“麦芽姐,你说的不是真的吧,我来这吃饭跟上学有啥关系?”

麦芽瞧他一脸错愕的模样,觉着好笑,“当然有关系了,你想想看,以后你学多了知识,认得好多字,懂得好些道理,成了我们村的文人,以后我要是有什么不懂的,不明白的事情,都能问你,可你要是不好好学,辜负你爹娘的苦心,就是对不起他们,我也要生气的,当然就不想理你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她讲了一通,倒把林虎绕糊涂了。

李氏瞧他一脸迷糊的样,呵呵的笑了,“虎子啊,反正你就记着,要是不好好不学,以后麦芽做好吃的,就没你的份,就这么简单的事,听明白了不?”

林虎又想了好大一会,才算把事情给搞清楚,然后他就皱着眉头,脸上写满了苦恼,支吾的半天,才扭捏着道:“其实…其实我也不是不喜欢上学,就是那个…那个大花好讨厌,你说她吧,来上学就来上学,可她整天盯着我干啥?我脸上又没写字,真是的,整天烦死个人!”他把气出在驴身上,多抽了它好几鞭子。

麦芽跟李氏相视一笑,心想,这不大的小娃,倒是也长了不小的心眼。

不过,麦芽更心疼她的驴子,凶了林虎一声,不准他再打驴子。随后,李氏笑着调侃林虎道:“哟,虎子啊,你莫不是瞧上大花了吧?虽说大花家里不好,可那娃长的倒是很清秀,就是年纪小了些,今年也有七八岁了吧?虎子要是看上了,干脆叫你娘去下个聘,给你定个娃娃亲好了,到时候我们也能上你家喝喝喜酒啊?”(在乡下,男娃可以随便讲,说这说那的,都没啥,可女娃就不行,不能随便乱扯。)

林虎小脸涨的通红,气的差点要扔了鞭子,扯着嗓门跟她嚷嚷道:“李婶,你说的这叫啥话,我哪里看上她了,您别在这儿胡说八道,要不…我不干了,我回家!”

见他是真生气了,麦芽急忙哄他道:“虎子别生气,婶子是跟你说着玩的,瞧你,这点玩笑都开不起啊,不是就不是,你急个啥?”

林虎真急红眼了,一听别人把他跟大花相提并论,他那个气,那个急,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不管大花长的啥样,他就是不喜欢她,在学堂里讨厌,在外面就更讨厌了,甚至于从她家豆腐坊路过,他都得绕着走,你说讨厌到啥程度了!

李氏只是笑,并不再说了。

可她越是这样,在林虎看来,就越是笑的很有用意,“本来就是啥也没有,你们说这夫子也真是的,干嘛非叫她们女娃子也跟我们一块上学堂,这不是添乱吗?搞的我都不想去上学哩!”

麦芽拍了下他的头,“你少来了,分明是自己不想上学,还把责任都推给人家,哦,许你上学,就不许大花他她们上了?你呀,人没多大,思想还挺封建!”

林虎不服气,“她们又不考秀才,上学堂干嘛?浪费时间!”

麦芽瞧他人小鬼大,道理还挺多,正要反驳他,就听见李氏语气生硬的凶他道:“臭小子,你是瞧不起她们女娃子哩?你要是不想上那就拉到,以后你就看着人家去学堂,你就一个人在村里当游手好闲的闲人,我看这样挺好,省得你整天瞎抱怨,不知好歹!”

第84章 收稻子

更新时间:2014-8-20 1:06:55 本章字数:15482

林虎被她凶的不敢再吭声了,麦芽安慰他道:“李婶说的话是为你好,虎子,以后要好好上学,夫子上课虽然慢了些,可他年纪大了,讲话难免就慢,不过你还是得好好听课,别把时间都荒废了,你爹供你上学不容易,你要懂得心疼他们的付出,知道吗?”

过了会,林虎长长的舒了口气,龇牙咧嘴的嘿嘿笑了,嬉皮笑脸的道:“我也没说不上学啊,我就是来跟你们抱怨几个句嘛,瞧把你们紧张的,芽子姐,今儿下午做什么好吃的?要摊玉米饼子吗?”他看已经磨了一口袋的玉米面,可麦芽还要磨。

麦芽笑道:“哟,读了书就是不一样,这都让你猜到了,我等会就做玉米饼子,不过你得帮我把玉米面磨的细细的,这样做出来的饼子才好吃!”

李氏听了乐呵道:“麦芽啊,那边干活的人,就馋你做的饭,我估摸着,要是活干完了,他们只怕是还舍不得走哩!”

林虎也咯咯直笑,“就是,芽子姐做饭好吃,别说他们舍不得走,就是我,也不想走哩!”

李太公从隔壁走回来,一进门听他们讲起吃的,眼睛立马就亮了,“你们要做啥好吃的?我这会都饿了哩!”

李氏忙道:“爹,麦芽等会要做玉米饼,上一回我们都吃过了,好吃的很,您这回又有口福了,她做的饼子,比我跟她娘做的都好吃。”

李太公更馋了,搬了个凳子,也做到石磨边上,“我知道她做的饭好吃,那个…丫头啊,你啥时候做饭?”

麦芽被这老人家的模样逗笑了,“太公,再等一会,您没看见我们在磨面呢吗?玉米面得磨细了才好吃呢!”

林虎帮着她磨了一布袋的玉米面,然后,自告奋勇的帮她把小驴子牵好,又给驴子添了水,添了食。

麦芽拿手抄起一把面看了看,对李氏道:“婶,我觉得这面不够细,要不然咱们筛一下吧!”玉米面若是不够细,也做不顾面饼,因为玉米粒比较硬。

李氏起身去拿竹筛子,“你去准备馅,把玉米面就放那,我筛一遍,再拿给你!”

见吃饭还早,李太公干脆坐到摇摇椅上,眯着眼睛打瞌睡去了。话说,这摇摇椅是李元青抽着空给他做的,没时间上漆,麦芽便用旧布把椅子包着,让他坐着舒服点。李太公在这边被他们伺候的真成老太爷了,这小日子过的,真是塞了神仙。

麦芽打扫好石磨,便拿着复篮子去了菜园,割了些韭菜,又翻着辣椒秧,摘了些青椒,另外还得加上葱。菜园地里的葱,因为土肥,长的格外粗壮,她只拔了几棵,就足够做菜了。

前几天,李元青专门去了趟县城,拉了不少的猪肉回来,麦芽挑了些过肥的,还有肥肉花,一块把他们都腌了。

今天正好可以拿来剁碎了,做玉米饼的馅,绝对比素馅要好吃的多。

没过一会,田家的厨房里,就传来剁馅的声音,在李太公听来,世上没有什么比这更好听的声音了。

厨房小的点,又有点暗,麦芽干脆把炭炉子搬到院子里,又把玉米面粉跟馅一块都搬了出去,今天的玉米面,她加了些白面粉在里面,两种面粉综合一下,让玉米饼的口感更软乎了些。

做饼子的时候,李太公难得勤快的帮着她翻饼面,林虎也搬了小凳子,守在她跟前。

当咸肉的香味从饼子里飘出来时,这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吸了吸口水。

李氏从外面回来时,就看见这一幕,一老一少,都围着炭炉子,麦芽手不停顿的做着饼子。

那两人甚至还为谁先吃第一个吵起来,互不相让。

林虎理由足,挺着脖子道:“我是小孩,当然我先尝第一个!”

李太公也硬气的很,“我是太公,你家夫子没教你尊老吗?”

林虎不屑一顾,“那您咋不爱幼哩?”

李太公比划着林虎的个头,“小子,你还算幼吗?过几年都要娶媳妇哩,你可别告诉你,我还在尿床哦?”

林虎脸唰就红了,赶紧低下头,“没有,我才没有尿床呢,别瞎说!”

一瞅他这表情,谁还看不出来?

田氏笑道:“虎子啊,我看你娘今儿又晒被子哩!”

李太公闻言哈哈大笑,直笑的林虎都快坐不住了。

麦芽也跟着笑了,不过,她选择岔开话题,免得林虎要钻地缝了,“行了,快来吃饼吧,给你们一人一个,谁都不用抢!”

一听有吃的,李太公也不去嘲笑林虎,林虎也懒得去害羞,尿都尿了,现在才来矫情,也不顶用啊!

玉米的清香,带着咸肉的咸香味,两样混在一起,能叫人把口水都流到地上去。

况且麦芽还把馅包的很足,一口下去就能吃到馅,玉米面皮,薄薄的一层,咬起来脆的很,因为加了面粉,也不会太硬,特别是李太公般年纪大的人,吃了也容易消化。

麦芽做的饼子,小巧的很,也因为小,受热比较均匀,所以口感才更好吃。

第一批出锅的饼子,分的一干二净,李氏还有田氏,以及林虎,李太公,他们平均每个人足足吃了有十个之多。

好在麦芽这回准备工作的玉米面多,要不然光是填他们几个人的肚子,就不够呢!

李家预定上大梁的日子,因为下雨被延后了几天。下雨肯定不能上梁,雨天比较滑,很危险。

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凉,这场秋雨之后,气温又降了不少,早晚穿着长袖衣服都有些凉意了。

终于,在过端午节的头几天,李家上完大梁,接下来就是铺房梁,盖瓦片。

因为想着要秋收,所以大家伙都急着想早点把活干完,这工程进度也加快了,也就是早上上工早,晚上下工晚些。

等到李家的房子一盖好,全村上下,又进入繁忙的秋收与秋种。

田家跟李家因为没种水稻,所以没他们那样忙,除了每天到地里摘棉花,就是两家在一块准备卖卤肉。

李元青为了迟早能有个地方做木工房,便跟李氏商量着早点搬进新房,李氏欣然同意,这样一来,她跟李家就住的近了,来去也方便。

何秀一听说他们要搬家,跟打了鸡血似的,三天两头去催问他们什么时候搬,知道他们要搬家,很大方的免了问他们要两个小娃的学费,全当是喝上梁酒了。(有些人家搬家也要请客吃饭,俗称上梁酒。)

因她这话,李氏生了好几天的气。本来她家两个娃的束脩,就该她夫妻两个掏,又不是说他们没这个能力,挣不了钱。可一转身,就又变成是她何秀施舍给她跟元青的呢?这话说的,咋叫人不生气!

于是,她跟李元青一合计,干脆乘着还没过八月十五,搬到新房子去,到那边去过节,省得看着他们夫妻俩心烦。

说来,他们搬家也快,因为没什么可搬的嘛!

李氏的炕又不能挪走,只有厨房跟堂屋的几样家具跟厨房用品能搬,还有就是被褥床单啥,以及李元青做木匠的工具,还有一些半成品,再来,就是家里的两头大猪跟十几只鸡,其余的就真没什么。

李氏在村里一向也不得罪人,跟邻居处的也都还不错,所以好多人都去给她帮忙了,大件用小驴子驮,小件大家抱着,背着,这样一来,也就花了一天时间就全部搬完了。这些人里,当然少不了何秀跟李元木。

等到第二天,李元青再回去拿些零散东西时,赫然发现门锁都换了,何秀拿着钥匙,殷勤的给他开门,说要是有啥漏掉的东西,随时回来取。不过,他们准备把中间隔的院墙推倒,再把这边的大门封上。以后他们再想进,得从她家绕。

李元青气呼呼的回来,跟李氏讲了。

李氏沉默半天之后,最终只是叹了气。还能说什么呢,已经到了这份上,就这样吧!他俩以后只要能把日子过好,把两个小娃教好,那就成了。

麦芽也在他家帮着收拾东西,听见他们母子说话,想的却是那样的父母,能教出来好娃吗?只怕是难的很。

乘着天气好,麦芽帮着把他们家的床单啥的,都翻出来洗了,因为房子是新盖的,院里没什么花草树啊的,全是光秃秃的,再过几天,连仅有的一点草,也要黄了。

这边人盖房子,喜欢把菜园放在院子里,的确是方便些,但就是有时候浇些粪水啥的,味儿难闻了点。

元青算是很有先见之明,把院子里扩的很大,因为来不及盖前面的门楼,他就去后山软了些竹,锯断之后,做成围栏。院子外的大门,也是用竹门挡着,等以后有钱有空了,再盖门楼。

此刻,元青跟冬生就在院子里扎围栏,院里临时的晾衣绳,是用两根木桩子做的。

麦芽就在院子里晒床单跟衣服,李氏瞧着院子里,一派新气象,憧憬道:“麦芽,以后院子右边,就做菜园,左边种几棵小树,等过几年,这些树就能长成大树,你说树些什么树好?”

麦芽晒完衣服,跨起篮子,笑着对她道:“嗯…种两棵香椿树,还有杏树也要种,春天的时候开花可好看了,另外还得种柿子树,等到入冬的时候,那柿子软软的,可好吃了!”

李氏一听,眼睛都能冒出花来了,“好好,就听你的,元青啊,你有啥意见没?”她故意调高了嗓门,朝李元青喊。

他俩正一个人蹲着握住竹子底部,另一个人拿锤子,往下砸。

听到李氏的问话,李元青只抬起头嘿嘿一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阳光,他的视线与麦芽对上,柔柔的目光带着绵延不尽的情愫。

或许,他们之间的感情,没有山盟海誓,没有惊涛骇浪,只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流淌的清泉,却是最温暖,最真实,也最牢固的感情。

李氏看了看他俩,会心一笑,“行了,我算是明白了,这儿子又白养喽!”

田氏正好端着盆子来她家,也正好听见她说的话,不满的嚷道:“那照你这样说,我也白养了一个,还不知道听谁的话呢!”

李氏呵呵的笑了,摆着手道:“行了,算我说错了还不成吗?你这又是送啥过来了?”这两天,田氏只要一见她家缺啥,就跑回家给她拿来。

田氏笑着把盆往她跟前一递,“瞧吧,我是给你送种子过来,等把这院里的地平整好之后,把种子撒上,都是青菜种子,过不了一个月,你家就有青菜吃了,以前你家那块小菜地,也搬不来,还得重新种。”

李氏叹了口气,道:“只怕我想去搬也没了,说不定连渣都不剩!”

田氏一想,是这个理,李元木跟何秀,那是啥人,那是雁过拔毛的主。现在要是去盾李家原来的菜地,指定啥都不剩了。

算了,李氏想想也就只能忍了,也是自己的儿子,她还能说什么。

秋收终于来了,乘着天好,村民开始收割稻子。

临近中秋,气温居然又升上来了,虽然不像夏天那般热,早晚还是有点凉的,只是中午稍热些。

这是农民盼望的气候,因为只有太阳大,才能晒干稻草,以便打场。

四下里的乡野,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一日傍晚,麦芽跟着田氏去地里摘棉花的时候,瞧见眼前金黄色的稻田,随处可见拿着镰刀,背着成捆稻草,往家里赶的人。

在走过小路时,她看见二妞也在田里帮忙。她娘果真是把她当男儿养,这么大的太阳,也不怕她晒黑了。

麦芽一路都跟在田氏后头,母女俩都跨着篮子,用来装棉花,她随手揪了根狗尾巴草拿在手里把玩,问田氏道:“娘,我以前也也地割过稻子吗?我好像忘了稻子是咋割的哩!”

田氏步伐沉稳的走在前面,笑着道:“你哪有下过田,别说我不让,就你哥哥也不舍得你下地,从小你长的就细皮嫩肉,不像二妞长的又黑又结实,所以啊,要是赶上农忙,你就在家里烧个饭,喂个牲口啥的,反正家里也要留个人嘛!”

麦芽甜甜的笑了,被人宠爱的感觉真好。

二妞远远的看见她,朝她直挥手,又高声喊道:“麦芽…”二妞戴着草帽,脸上还蒙着布巾,穿着长袖长裤,把自己捂了个严实。黄氏就在她旁边,而黄年正在往田埂上挑稻把,再一直挑到自己家的晒稻场。

麦芽也冲她挥挥手,黄年走近了,田氏笑着对他道:“他黄叔,你家要是忙不过来,你跟我支应一声,我下午有空,可以帮你家割稻子。”

黄年挑着担子,头也不好抬,只能摆着手道:“我家也没多少地,二妞他哥要回来我都没让,就这几亩田,还有两天就能割完了,不用你们帮忙!”

田埂没有多宽,见他过来了,田氏忙把麦芽拉到一边,又跟黄年说了些客气话。无非就是,要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必客气。

黄年挑着稻把走远了,麦芽跟二妞打了招呼,等摘完了棉花再来看她。然后,就同田氏去了棉花田。

田里剩的棉花也不多了,再摘几次,就得连根砍掉,再挑回家,推在院子里。上面残留,还没开的小棉桃,过些时间还能在干枯的棉花秧上开放。至于棉花杆,也能拿来烧火。

总之,在农家,可回收再利用的东西很多,这也是农家人朴实无华的生活方式。

麦芽已经跟田氏商量过,等把地里的棉花收完了,快入冬的时候,就去弹几床棉被,做麦芽做一身棉袄,好让她能过个温暖的冬天。麦芽却说,要做就都做,反正今年棉花收的多,咱家也不用靠着棉花卖钱过日子,干脆一并都做,不然只能她一个人做,她哪里穿着安心。田氏一狠心,就答应了。

棉花地收完之后,就得准备种油菜,春上被棉花的时候,地就没翻,现在要种油菜了,为了保证油菜不减产,这地还是要翻的,但是田家没有牛,那头小驴子也不会拉犁,到时候还得去找有牛的人家借头牛回来。养牛是个技术活,劳心劳力,还得放,它可比驴子难伺候多了。目前村里养牛的人家,也不多,其中最好说话的,是住在村子北边的梁老汉一家。他家就一个独子,也就没分家,两家人混在一块过,他老伴年轻的时候没坐好月子,到老眼睛就不行了,天一黑,就啥都看不见了。

因为他家住在北边,离麦芽家也比较远,麦芽平时也不喜欢到村子里闲逛,所以对他家并不熟悉。其实不光是他家,好些人村里人,她连面都没见过。

不过,没见归没见,她还有时站在自家门口,却能经常瞧见他们放牛的身影,有时牵着牛会打她家门口路过,有时也会在门前的小溪沟里饮水。

母女俩摘完了棉花,麦芽遵守约定,去瞧了二妞,她原本是想把自己跨的篮子留下,等会她再带回去,可田氏执意她一个人跨两个篮子,反正只是棉花,也不重。

等田氏走了之后,两个女娃子便聊开了。黄年割完一块地,又割另外一块去了。这稻田中间都有小沟,方便灌溉放水。

二妞拿了几根稻子,打上一个结,然后搁在地下,然后再弯腰割稻子,把割下的稻子放在稻子系的结上,等下满了,再系上,方便挑着走。

两人又讲起跟何秀吵架那次,话说,第二天,何秀乘着中午村里没什么人,偷偷的溜出门,她是想到黄年门口打探下消息。要是二妞真不行了,那也应该闹的鸡犬不宁,黄家也要炸了锅啊,可她等了一夜,也没听见啥动静。

等她偷偷摸到黄家门口时,二妞突然从家里钻出来,正好跟她撞了个对脸,两人都吓了一跳。

二妞对麦芽形容道:“你是不知道那天她吓傻的样,哎呀妈,可笑死我了,跟见了鬼似的,差点没昏过去。”

麦芽想像何秀见鬼似的表情也笑了,“她是做贼心虚,要不然她能害怕吗?不过,她既然看见你好端端的,一点事都没有,就不跟你闹了吗?”她想,以何秀的性子,只怕她不会罢休。

二妞道:“嗨,她是要找我算账来着,可她不也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承认我跟她啥事也没有吗?加上后来李太公来了,她躲在家里都来不及,哪还敢到处晃,哎对了,麦芽,我之前不是答应给你抱只小狗吗?等会你去我家挑一只,带回去养。”

麦芽没想到,她连这事都记在心上,“成,那我傍晚的时候再去。”

两人闲聊了一会,又把话题扯到林翠身上。

听二妞说,林翠表姐,郑玉的事还没完,这回又躲到林家来了。

麦芽道:“她老这样躲也不是个事啊,事情总要解决的,躲又不能解决问题。”同为女娃,她虽然没见过郑玉,但也还是很同情她的,可怜她命不好,遇上那么个不着调的老爹,真是可惜了。

二妞一边割稻子,一边同她闲聊,手上动作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还是快的很,“能咋解决?我看悬,那是白纸黑字签下的契约,能改才怪,我瞧着林翠这几天也是闷闷不乐,郑玉以前经常到她家玩,我也认得,你以前也跟她见过几次,不过并不熟就是了,我听林翠说,她昨儿还问过你呢,问你现在过的咋样。”郑玉也知道麦芽跟谢文远的事。

“是吗?”麦芽歪着头想了想,她脑子对郑玉的印象只有空白,真的没什么感觉,或许以前她们的确见过吧。

二妞割完一捆稻子,正要动手捆起来,麦芽道:“我来帮你捆,你站那歇一下。”

干农活不是麦芽的强项,以她这柔柔弱弱的模样,如果再不会动脑筋,只怕人家要嫌弃死了。农家人娶媳妇,长的漂亮没用,能干活才是最重要的。

捆好的稻杆就在这儿放着,等会黄年就要过来挑。

黄氏在另一边直起腰,对麦芽道:“芽子啊,我刚刚还跟二妞说,等会到你家买卤肉,省得中午回去再烧饭,这两天尽干重活,你黄叔馋的跟饿死鬼投胎似的,一顿没肉就吃不下饭,你家卤的猪大肠还有不?他就好吃那口。”

麦芽忙道:“我家卤的猪大肠,早上就让他们拉走了,明儿卖的也还没卤好呢,黄叔要是想吃,我这就回去给现做辣猪肠!”

黄氏客气道:“那咋好意思呢,你们家也忙,还要特地去做,要不,你家有什么,我待会叫二妞再去买吧!”

“哎呀,买啥呀,要不过会给你们送家去,你们都忙一天了,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就给你们做些菜好了,要不你们晚上去我家吃饭也成,我等会叫上林叔他们,自打元青家房子盖好,你们就没到我家吃过饭哩,我看就这样定了,也省得我往你家跑!”

黄氏更不好意思了,“你这丫头,就不怕我们给你吃跨喽!”

二妞咯咯的笑,“娘,瞧你这话说的,麦芽家现在越来越好了,不怕我们吃这几顿,麦芽,你说对吧!”

黄氏白她一眼,“这傻丫头,没心没肺的,尽满嘴放炮!”

麦芽道:“婶子,没事的,我们家走的亲戚也不多,平时要不是你们时常走走,就得冷清了,那就这样说定了,我这就回去准备晚饭,到时候你们可一定要来呀!”

二妞对着她的背影喊道;“那我等会把小狗给你抱去,还有哦,林翠家的稻田就在那一下,你转个弯就能看到啦!”

麦芽头也不回的摆摆手,表示她知道了。

在转过一个荒坡的时候,她正准备去瞧瞧林翠是不是就在那边,猛然瞧见哥哥从远处走过来了。

冬生的腿长,才走了几步,你走到她跟前来了。

麦芽笑着对他道:“哥,你咋来了?”

冬生沉声道:“我看你这么久没回来,所以就来看看,你在这儿干嘛呢,咋也不回家!”

麦芽估摸着,大概也是田氏担心她,怕她出状况,才叫冬生过来瞧瞧,便对哥哥道:“我晚上叫了二妞他们一家,还有林叔他们,叫他们晚上过来吃饭,二妞说林翠家的地就在那下面,我正好去跟她说一声,哥,你跟我一块去吗?”

来都来了,冬生当然要陪她一起。

转下坡之后,眼前又是一片金黄色的稻田。这里的水稻品种比较老,稻杆都比较长,要是遇上大风大雨,稻杆就容易倒掉,不仅不方便割稻子,也会令稻子减产,林翠家的稻田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倒掉的稻子成片成片的,像梳的无比顺溜的发髻,忽然乱了一块,显的很不和谐。

她家地里,有不少几个人在忙碌,林德寿正用荆绳编成的网兜,把成捆的稻子搬上去,准备挑回家,林氏也帮着他一块挑,她劲小点,挑的就少些。

她家这块地割的差不多了,所以得赶紧往家挑,免得放在地头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