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青咧嘴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这是幸福的笑容。

吃过早饭,麦芽系上围裙把碗刷了。李元青则扛着竹网,擒着水桶,去外面捞鱼虾了。在田家门口碰上冬生,他刚收完黄鳝笼回来,看他挑着的黄鳝笼子,就知道收获颇丰。

冬生见他背着的东西,便知道他要去干啥,便道:“等下我把黄鳝清出来,送些黄鳝过去给你们中午烧烧吃。”

李元青笑道:“那中午一块过去吃饭吧,省得两边都要烧。”田家这边也就他们两个在家烧饭,再说他跟麦芽在县城这几日,李氏多亏有他们照顾。

冬生笑着点点头,也不推辞。

早上细雨朦朦,虽不用披蓑衣,但身上的衣服很快就湿了。可李元青干劲很足,路过晒谷场的时候,还看了眼空荡荡的场地,才多久没用,就开始长野草了。

沟壑里小鱼小虾多的是,很好捞。半个时辰不到,他就捞了小半桶。看着虾子差不多了,他便去小溪沟里,收鱼网。

下雨天,菜园里的菜苗长的飞快,一片翠绿的景像。

牛牛现在会爬了,得要人看着,要不然就算在摇篮车里,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人影了。

郑玉知道他们要做床单啥的,便拿了针线筐也过来帮忙,她现在怀子还小,不怎么看得见。倒是跟麦芽怀牛牛那会差不多,能吃能睡,反应也没有了,跟平时差不多。

李氏把牛牛放在炕头的最里面,那些布匹就堆在他脚边,他想玩也成,也在上面骑大马也成,总之,只要不下地,干啥都成。郑玉跟李氏就一人做一边,防止他掉下去。麦芽在外面可有好些活要干,实在顾不上看孩子。

第163章 你要干啥?

更新时间:2014-10-13 9:35:19 本章字数:11425

今年养的猪少,家里又有充足的玉料饲料,菜园也种了很多大白菜,足够牲口们吃的了,所以也就不用再去屋后采皮树叶。

乘着下雨,麦芽在之前翻好的菜地上,又撒腿些菜种,要路的蔬菜太多了,也不可能种全了,能多种些就多种。比如这胡萝卜,可真是好东西,就是种多,泛滥了也没事。人吃不完,可以烀熟了喂猪,一点都不会浪费。

冬生很快就送了好几条黄鳝过来,他知道妹妹不敢杀,便杀好评,清洗干净之后才拿来的。瞧见妹妹在菜园子里,便跟她简单说了下。

麦芽从菜地里抬起头,手上沾满了泥巴,“你放厨房就行了,嫂子也在这,中午你们都过来吃饭。”

冬生道:“元青早跟我说了,你慢慢弄,中午饭也不急,我先回去喂猪了,果园里的事,你也不用操心,我按着你先前说过的,给果树剪了枝,原本枝头上挂了好些小梨子,要不是因为你讲了非剪不可,我可真舍不得剪那么多。”

麦芽头上戴着顶草帽,抬头看他很不方便,只得低下头,一边跟哥哥讲话,一边干活,“不剪可不成,要是一个枝头果子挂的太多,那枝丫也受不住,还得分摊营养,那所有的果子都结不大了。”

冬生道:“你讲的情况,后来我也想到了,所以后来再剪的时候,就没有手下留情,底下分叉的小枝也剪掉了。”他的确早想通了,那么多的小梨子,要是都结成了,那果树还不得累死,它也承受不起啊!

“就是这个道理,其他果树也得这样剪,”想起哥哥包下的鱼塘,也不知怎么样了,她一直忙着自己的事,也没顾得上询问,“哥,你那鱼塘养的还好吗?有没有捞几条看看长势。”

冬生告诉她,鱼塘是没问题的,因为他又不像现代的养殖,把鱼塘里的鱼,密度养的很大。完全是纯生态,纯自然的养殖,只要不出啥人为的意外,这鱼塘基本不用他管事。村里人也都实诚,不会出现偷偷去捞鱼这种事。其实在乡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亲近。不像在县城住着,整天算计过来算计过去,没一个讲真话的。

麦芽笑言,“哥,等我的客栈弄好了,也搞几个农家菜,说不定就要主打你养的鱼呢,比如水煮鱼,酸菜鱼,等我想多几个品种,就能做出很多特色菜了,如此一来,客栈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

冬生听她讲的那样好,也兴致勃勃的畅想起来,“成,就冲你这话,我一定把这鱼塘养好,等我养成了,你可得负责销路啊!”

兄妹俩个有说有笑,李氏屋里,她跟郑玉也听的分明。

郑玉羡慕的道:“麦芽就是能干,她跟元青真是绝配,两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生意肯定是越做越红火。”要是搁以前,她八成也会觉着开客栈这种事,对于她们这些土生土长,一点经验,一点资本都没有的乡下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可现在不一样了,家里小生意做着,又种了那么些果树,玉米,能种的土地都种上的农作物。这田地本就是菩萨赐给他们的聚宝盆,没理由让它荒废着。别的不说,光是今年做了半个多月的竹笋干,就叫她尝到了甜头。

李氏笑着眯起眼睛穿针,“他俩这样拼命,也是为了小娃儿,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以后啊,不过牛牛可以到县城上学堂,就是你们的娃,不也行吗?你跟冬生要是愿意,也跟着一块去干,反正他们人手不够,你们去帮忙也正好解了他们的急。”

这事郑玉倒是没想过,她摇摇头,“还是不要了,我啥也不懂,去了也是给他们添麻烦,再说,家里包了这么多的地跟鱼塘,我跟冬生能把这些活干好,也就成了,其他的,以后再讲吧!”

孕妇不宜拿剪刀,所以这布料都是李氏裁好,再把大致的模样缝好,之后才交给郑玉缝合。

李氏手指关节突出,针太小,她拿着挺费劲,所以每缝一会,她都要歇一下。

窗外的细雨还在下着,就像先前在赵家说的那样,这雨季一旦来了,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会停的。这种天气做酱是最好不过,每年春季,麦芽都会先做一批黄豆酱,等到正夏时分,还得再做。今年他们家还会种蚕豆,蚕豆在嫩的时候可以烀着吃,可以剥了里外两层,拿来做炒菜吃。老了之后,也可以晒干留着冬天做成五香蚕豆。总之,蚕豆的用处很多,所以今年麦芽打算多种些。

中午的午饭很丰盛,冬生送来的黄鳝,麦芽用咸肉搁在一起炒了,做成个砂锅,放了些辣。像这种湿冷的天气,多吃些辣,总是好的。

李元青顺手捞回来的小龙虾,麦芽也懒得现收拾,就让他拿到屋后的水塘,去喂鸭子了。别看小龙虾挥着个钳子,好像很厉害似的,可一碰上扁嘴的鸭子,就是再来一对钳子也无济于事,照样被鸭子一口吞下。

那小鱼也拿来喂了,下雨天,又不能晒小鱼干,要是为了这么点小鱼,去支炭炉,那就太不划算了。麦芽只留下晶莹剔透的米虾,一个个都食指长。掐了头脑壳,清洗过后,就能拿来烧烧吃了。

麦芽准备拿米虾铺鸡蛋,先把米虾用醋生姜腌制片刻,然后起油锅先把虾子炒熟,再加少量的少,烧开之后,就能把打好的鸡蛋倒进去,要是觉着不够香,那便切些葱断或是青蒜断,一起炒出香味。因为虾子先前用油炒过,所以吃的时候,那壳嚼起来也是嘎嘣脆。米虾的壳本身就很有营养,连着虾肉一起吃,最补钙了。

除了这两个菜之外,麦芽又凉拌了个莴笋,这个季节,莴笋最好吃了,切片炒肉,或是凉拌都好吃,那揪下来的叶子,还能扔进猪圈里,给小猪仔们补充点维生素。

牛牛跟着李氏在房间里玩,乖的不得了,一声也不吭,逮到什么玩什么。要是想尿尿,便冲她吭吭叫几声,他也不喜欢屁股下湿嗒嗒的感觉,而且从他二个月的时候,麦芽就训练他把尿,到这会已经习惯了,尿尿的时候没有人嘘嘘,他可尿不出来。

小娃慢慢长大,作息规律就跟大人越发接近。他早上吃的也多,所以一整个上午,麦芽都没有再给他喂饭,等到饭菜烧好,都搁在大锅盖上温着,米饭也煮好时,她才拿了牛牛专用的小碗,拨了些鸡蛋跟米虾出来,准备去喂他。一面也招呼李氏她们出来吃饭,李元青在木工房干活,听见她喊吃饭,便去叫了冬生。

麦芽一进李氏的屋子,牛牛看见她了,便欢天喜地的扑腾着手臂,冲她又是哦,又是啊的叫着,还试图想爬往她那边爬,简直是一刻也坐不住了。

郑玉把手里的针线拿远了些,再把他抱过来,交到麦芽手上,“他早就饿了,啃了好几半天桌角,瞧这口水哈喇子。”牛牛正要长牙期,口水严重泛滥。而且还是逮到什么啃什么,不管能不能吃。刚才就抓着那些布料啃,啃了半天,可能觉着没味道,便又插下,再抱着线团啃。

麦芽一手夹着牛牛,一手端着饭碗,笑道:“我故意叫他饿饿,最好能多吃些饭,光喂奶是不行了,没啥营养,你们也别忙了,不然饭菜该凉了。”

李氏道:“嗳,我们这就来。”她放下东西,招呼郑玉也别干了。郑玉毕竟是怀了娃,身子骨虽没有太大的变化,可也不似以前那般利落。站起来后,伸了伸懒腰,晃了晃几近麻木的腿脚。

冬生从外面进来了,在院子里洗了水,便一块到厨房吃饭了。厨房里有小桌,吃饭人不多的时候,就在厨房吃了,不用来回端菜到堂屋,那样太麻烦。

黄鳝肉在咸肉锅里炖的兹兹响,有了咸肉的咸香味掩盖,黄鳝的土腥气,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鲜。

麦芽把牛牛抱到婴儿车里,跟早上喂稀饭一样,吃不过喂虾子更麻烦些,她得把壳剥了,只留下粉嫩的虾肉,这虾肉比鸡肉还细还嫩,小娃儿吃是最好了。那鸡蛋牛牛也喜欢吃。而且是大口大口的吃,麦芽剥了半天,还没他吃的快。

李元青端了饭碗出来,见她还没吃饭,便道:“要不我来喂,你先去吃口饭垫垫。”他伸手要去拿她的碗。

牛牛大概以为他老爹要抢他饭吃,小腿蹬着就要往上站,伸手去扒拉他,一副要跟他拼命的架势。

李元青好笑道:“你急个啥,爹爹来喂你不行啊?”

牛牛嘴巴一张一合,叽里咕噜的讲个不停,就是听不懂进的是啥。

麦芽笑道:“他现在喂饭要认人了,谁喂都不成,你还是快些吃饭,下午还有好多活呢,我很快就喂完了。”牛牛不光吃饭认人,晚上睡觉也认,谁哄都不成,非得等她上炕睡,他才肯睡,即使是老爹哄也不成。

李元青惩罚性的捏了他的小鼻子,对麦芽道:“那我给你把饭菜搁锅里。”他回厨房用大碗夹了一碗的菜,搁进煮饭大锅里,那锅里有余温,不会叫菜凉了。

家里的炕睡着香,家里的饭菜也香。

日子过的悠闲,时间也就过的快。在麦芽他们忙着筹备客栈一事时,转眼间就到了端午节。按着陈二顺本来的计划,是要带他们去大河道看赛龙舟的,可田氏有了身孕,自然是去不得,田氏不去,他去也没意思。况且客栈开张在即,各项准备工作,都还没做好,一家人忙的团团转,差点连过节一事都给忘了。

李元青找的那个大平头,却没搞定。他推说家里事情也多,哪能来他家干上十天半个月的活,就跟李元青当初推拒铁家的活一样,都是有家的人,自然是不愿意长期离家的。

后来,李元青想了个法子,他把需要的床的样式画下来,拿给他。反正他需要的床样式也不复杂,很容易看懂。大平头有自己的徒弟,而且干木匠这行也干了这么许年,找他定做也是很不错的法子。其实,李元青跟麦芽商量了下,与其自己在家愁着活干不完,不如分包出去,如此一来,不仅不用管他们吃住,还能省了不少心。等他把床打好了,再约个时间拉到客栈去。

麦芽一想也是,李元青就两只手,要是全部都做完,只怕得做上几个月。

于是,李元青又把桌椅也包给别人干了,他找的木匠都是相熟的,彼此也都信任。李家现在还要筹备开店,不可能再付银子给他们,只能拖到年底。乡下人也实在,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了。

雨季里青草长的格外茂盛,圈里的马也可以大饱口福了。

期间,秦语堂来过一次,给李氏施针,他也是边治边学,人体穴位那样多,没个几年的功夫,哪能轻易就学会针灸。至于拔火罐,那是根据针灸的效果而定,比如针灸时下针在哪处,再用大小不同的火罐置于针眼之上,双管齐下,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而且秦语堂在烧火罐时,还燃了一种草药,在罐子当中。其实这法子,是麦芽提示他的。既然火罐可以吸出湿毒,那也同样可以将药物的疗效直接送抵病灶。

秦语堂是个聪明通透的人,她只是稍稍点拨几句,他便恍然领悟。回去之后,广翻医书,竟叫他找到几种可以用来点燃之后,可以利用烟雾治病的草药。于是乎秦语堂独家治风湿的秘方,便在乡邻里传开了。找他看病的人,都快到县城门口了。

这里得风湿病的人较多,一来,是因为大意,没有很好的自我保护,其次,也是长期田间劳作导致的后遗症。

过了雨季,李氏他们在家做的床单被罩啥的,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可还是没有棉被,至少下面要垫一床,上面要有一床盖的,不过眼下快到夏季了,没有厚被子倒也无所谓。

这事,麦芽并不拿手,于是这回轮到李氏张罗了。她到相熟的几户人家去收旧被褥,她找的都是比较爱干净的,也不是病人盖的,拿来之后,也不用洗,拿去弹棉被的地方翻新。其实好些人家的被褥,表面看着好像黑乎乎的,但那都是实打实的棉花,要是撕开外面的表皮,就可以瞧见里面洁白如新。而翻新之后,这些被褥倒也像新的。套上洗干净的被套,阳光晒过之后,就可以了。

至于凉被,麦芽想到之前庙会的时候,有人卖过一种毛毯,是什么织成的,她不清楚,但古代又没化纤也没废料啥的。顶多是做工粗糙些,不过那东西厚薄程度,用来做凉被应该可以。

黄大全带话来,说货到的那天,麦芽跟李元青正好也赶着马车,去县城送东西去客栈,另外客栈里面也得好好收拾一番。

大河道修缮工作在即,各县各村,都开始招募壮丁,去修大河道,所以客栈一定要早日开工。

这回他们从家走的时候,李氏已经不像先前那样,站着的时候还得扶着门,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也能帮着照料一些。

临出村时,麦芽让李元青去敲了李元木家的门,李元青本是十分不情愿,可一想到李氏在家不放心,便硬着头皮去了。麦芽抱着牛牛坐在马车上等他。

李元青手上拿着马鞭,上去敲门,来开门的正是他最不想见的何秀。何秀还是一如既往的没什么好脸色,但也不像从前似的,一见就赶人。这回她只是依着门框,冲李元青直翻白眼,一面不耐的道:“你要干啥?”

李元青心里的火气腾腾升上窜,却也只得压着火,闷声道:“你转告大哥一声,我们要去县城了,他要是有空的话,就过去看看娘。”

何秀脸拉的更难看了,“我家活多的都干不完了,哪有功夫管别人家的事,你们不放心她一个在家,干嘛不带着她一块进城,哟,你俩可真会做人,自己进城享福去了,把老娘留家里,可真是孝顺!”

李元青额上青筋突突的直冒,眼睛死死瞪着何秀。他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自然是不能跟何秀对骂。

可麦芽却听不下去了,原本她是想着,看能不能碰上李元木开门,要是碰上了,那就最好。原本她也以为,李元木跟李氏都来往了,何秀态度应该好了许多。没想到,她还是老样子。

麦芽走过去,毫不客气的回她,道:“我们再不孝顺,可也比你强吧?你不也自己关上门过好日子,把婆婆扔在外面吗?我倒是很好奇,等你家大头长大了,要是也娶个泼辣的媳妇,对你不管不问,你说,那叫不叫报应啊?”

何秀猛的站直了身子,看麦芽的眼神里,能喷出火来,嗓门也高了几分,“我儿子孝不孝顺,关你什么事,我家的事哪用得着你们管,你们这样喜欢搅合,是不是非得看着我们家散伙,看我家两个娃没爹没娘,你们才开心?我就纳闷了,你心咋那么黑呢?”

麦芽真想仰天长叹,跟他讲话,简直就是狗屁不通,鸡同鸭讲,“算了,我也懒得跟你掰扯,总有你后悔的那一日。”这个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没看见李元木出来,跟何秀也讲不通,李元青便拉着麦芽准备走了。

可巧回头的时候,正看见李元木从远处回来,肩上扛着鱼网,大头跟小豹一人走一边。

大头一眼看见到他们的马车,然后才看见他们站在自家门前,他扯了扯李元木的衣袖,也不吭声,眼睛盯着麦芽他们。

李元木见着是他们,本想招呼他们进屋坐坐,可一看何秀跟个门神似的站着,不用想也知道,说了之后的后果,“你们,这是要进城?”他看见到他们的马车了。

见着正主,麦芽头一转,便笑眯眯的迎过去,道:“大哥,我跟元青要进城打理些事情,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左右,所以娘那边,还得麻烦你时常过去看看,我嫂子怀了孕,我担心我哥忙不过来,不过娘身子骨好很多,大部分的事她都能自己料理,你只要去看看就成了。”

“嗳,你们只管去忙吧,这边的事不用担心,”李元木满口答应下来,看也不看何秀。

何秀自然是生气的,硬着脖子就要理论,却不知想到什么,居然忍下了,那脸因为憋着气,通红通红的。她站在门口,看着李元木跟他俩谈笑风声,她那个气啊,简直跟吹气球似的,要是有人拿针去戳一下,肯定砰一声,炸个满天星星。

李元木的确好了很多,别的事上不敢讲,至少对李氏,不再像以前那样漠不关心了。

麦芽他们赶到县城时,时辰还早,就先去新家看看,那宅子的锁他们换了,总不能老用那个锁,另外,为了保证安全,他们将大黑也带了,顺便又多带了条小狗养着,不然这么大的院子,要是光他们俩人在里面住,还挺吓人的。

路过临仙楼的时候,麦芽把牛牛交给陈二顺了,田氏有了身孕,他是当宝一样的供着。既然田氏带不得,那他这个外公,可就跑不了了,就是弄个包袱系在身后,也得背着,要不然他以为外公是好叫的呢!

陈二顺站在台阶瞧着怀里的小家伙,这小子正到了闹人的时候,一刻都闲不住,只要带着他到处转,他就乐意了。于是,陈二顺干脆真弄了个布兜子,把牛牛负在背上,他走哪带哪,有了热闹看,牛牛也不闹了,只当跟他一块学做生意了,呵呵!

赵员外一家走的虽然急,却也没有把院子弄的乱七八糟,只要稍微整理一下就成了。

李元青拿了个本子,跟麦芽一起,把房屋又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的数了一遍,看看哪些适合做厢房,他们得罗列出来,以后也好定价。

看着偌大的院子,两人都激动不已,干脆拿了扫把抹布,又打了几桶水,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擦洗了一遍。

院里被踩坏的花花草草也收拾了一遍,还有一些烂掉的窗户纸,也重新糊了一遍,这上时代可没有玻璃,糊窗户的东西是一种浸过油的黄纸,其实一点都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手指蘸上口水一舔就能捅开。用油浸过的纸张,韧性十足,不比塑料袋差。

他们陆陆续续也有带家具过来,大平头那边也送,因为床多了,他一个小作坊也搁不下,便做好一匹,送来一匹。

麦芽同李元青,两人又一起把木床跟仅有的家具归置整齐。干了半天,麦芽累的腰都快直不起来了,扔掉抹布,站在院里,环顾四周焕然一新的屋子,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意。终于,她也可以开一家自己的客栈,像同福客栈那样。想到此处,她忽然灵机一动,对啊,干嘛不叫同福客栈呢!既朗朗上口,又很平民,她喜滋滋的把“相公,咱这客栈就叫同福客栈,你看这名字行吗?”

李元青正在屋里挪床铺,听见她的声音,回头爽朗一笑,道:“同福就同福吧,大家同享齐福,不错。”若是有人听他讲这样的话,一定要以为他畏妻,其实不然,他们是夫妻同心,她想的,他没理由反对,又何来的意见呢?

麦芽掰着手指,又在默数,“那这此个房间也得编号,要不然谁知道哪间是哪间呢!”

李元青也从屋里退了出来,刚才他们大致统计了下,大大小小,能整出二三十个房间,他是没有开过客栈,也没怎么住过,就看见过临仙楼,上面的雅间,外面都挂着牌子,似乎这个牌子都很重要。他想了下,试着对麦芽道:“要不,还是按着数字排,一二三四五,这样排开,虽然简单,却是最方便的法子,比其他的好记。”

其实麦芽也是这个意思,她记名字本就不在行,要是弄个春风秋雨的,估计别人没看乱,她自己就先乱了,“那成,就定下用数字排开,不过这得你做了。”木板做起来虽然简单,但刻上纹路,之后再再用墨线慢慢把数字勾勒出来。

做木工原本就是李元青的长项,此事当然不在话下。但是他也对另外一件事发愁,“娘子,咱们这店要是开起来,别人也不知道这里开了家同福客栈,咱们的客人从哪来呢?”

麦芽毫不犹豫着道:“这还不简单,到时咱们在城门口多贴几张广告,路口也竖几块牌子,回头咱们再把广告单散发到菜馆,饭馆这些地方,再往后,那就是口口相传,做生意急不得,得一步步来,就算先期没什么客人,也不必灰心,你想想看,咱们这里,地方又大又宽敞,客人可以直接把货搬到房间里放着,或者摆在院子里,而且价钱又公道,这么好的地方,他们肯舍得不住吗?”

李元青听她这样一讲,顿时也来了信心,“不急,做生意也好比学艺,刚开始的挫折失败,当作是积累经验。”

“哟,你们夫妻二人,真是同心同力啊,”院外忽然进来一人,满面的笑意,满面的精明。

李元青走下台阶,笑着招呼道:“大全,我们正要去找你,没想到你就来了。”

麦芽也转过身去,冲他笑了笑。

黄大全扛着一团东西,跟他们讲话的功夫,就把东西搁到院子里,“我是给你们送样品的,你们快来瞧瞧,这就是我跟你们说的毯子,我觉着用在客栈倒是挺合适,你们不是还得在外面套被套吗?”

麦芽凑上去瞧,其实这也不叫毛毯,看这成份,倒有些像麻跟棉的混合物,具体拿什么做的,她也看不出,不过摸起来倒是挺软的,“这毯子贵吗?要是太贵了,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可买不起呢!”

黄大全擦了下汗,笑道:“比棉被便宜些,这东西你们要是满意,就先用着,银子也不用急着给,这客栈里不也有我的股份嘛,我也得出一份力不是!”

李元青道:“我们开个店,多亏了你们帮忙,要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黄大全笑道:“咱们谁跟谁,都是一个村的,又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再说了,我先前开店,你们不是也帮了很多忙吗?这回也该轮到我帮你们了。”

李元青带着他在屋前屋后,转了几圈,把刚才跟麦芽商定的事,又跟他讲了一遍。

黄大全对麦芽的广告之法很感兴趣,直言道,要是广告法管用户,赶明儿,他也去外面散广告去。

过了端午,天气渐热。

同福客栈也筹备妥当,可就在要开张之时,却迎来了县衙发布的修河堤命令,还是按着先前的制度,有二出一,有三出二。

原本冬生是不用去的,田家就他一个男丁,可是因为陈二顺跟田氏成亲的原故,他不去就不成了,总不能让陈二顺一把年纪的,去河堤上挑土挖地吧?

至于李元青这边,他跟李元木肯定有一个要去。李元木是大哥,若是他顾及自己是长兄,那就应该替弟弟出头,毕竟弟弟的孩子还小,离不开人。可这回何秀打死都不干了,威胁说,要是李元木敢去修河堤,她便跳河自尽。

何秀这性子,也是说到做到,眼见着李元木没理她,一发狠,真的直奔小溪沟去了。

小溪沟水深的地方,是能淹死人的。李元木知道何秀的性了,便追了去,是从水里把何秀捞上来的,这女人性子太暴躁,要是他晚来几步,后果真不敢想像。

------题外话------

亲们,对不住了,网刚刚弄好!

第164章 小别胜新婚

更新时间:2014-10-14 0:59:04 本章字数:11198

麦芽当然是舍不得李元青去的,那晚她靠在李元青臂弯里,一手揽着他精瘦的腰,满满的都是眷恋不舍。

瞧她这模样,李元青的心,也快化成水了。他亲了亲麦芽的嘴巴,小声对她道:“不过是一个多月,很快就会过去的,再者说,我要是不去,大哥一个人去,你们也不放心,我们两个人一起干活,彼此也有个照应,放心,没事的,又不是去做苦力,只是干活而已。”

麦芽叹了口气,心像被堵了块棉花似的,喘不上气。她想起前世看过的那些史书,哪个工程的背后,不是白骨累累。那些工头一个比一个坏,鞭打,饿饭都是常有之事。更有甚者,累死病死了,就直接埋在河堤之下。那河堤也就成了苦难者的坟墓,要不然有些人咋会在夜静更深的时候,在河堤上看见无数的鬼火飘过?那些都是无数冤死者的灵魂。

不过,很显然的是,她虽然处在古代,却不是那个时空的古代。有所相同,却也有所不同。

李元青告诉她,他们现在所处的国家,国号大同,皇帝复姓轩辕,传到当今皇上这一辈,他们这些平民百姓自然不会知道皇帝的名号,只知道皇帝一家,都是轩辕旗号。

这些本是麦芽最想知道的,否则她始终觉着自己活的稀里糊涂,可一旦知道过后,也便无所谓了,不过一个名号而已,她现在有相公,有小娃,这里的一切,已经跟她再也分不开。即使有人告诉她,可以回去,回到那个时空,她也不想再回头。这里有她的一切,她舍不得,特别是牛牛。是她十月怀胎,拼了命生下的,是她身上掉的肉,再也无法割舍掉了。

那日送他们走的时候,麦芽只觉着自己的心也跟着走了,田氏跟陈二顺也都回来送他们。

整个榆树村,抽调了有十几个壮劳力,由村长,也就是林德寿带着,步行往大河道去了。

林氏抱着林娟,也站在村口,她看麦芽眼睛红红的,忙安慰她道:“没啥好担心的,有你要叔在,他们是去干活,又不是去服劳役,我听林娟她爹说,这回修的河堤不多,也许不用一个月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嘛,过的快着呢!”

麦芽没讲话,倒是陈二顺觉着满心内疚,“要不是因为我,冬生也不用去,你瞧瞧这事闹的,唉!”

郑玉眼睛也红红的,女人家怀孕时,最需要相公在身旁了。自打成亲之后,她跟冬生一日也没分开过,乍一想到今晚就得自己一个人睡觉了,她咋能不难过。可是她脑子还清醒着,当然不能怪陈二顺,更不能叫他去。工地上的活很辛苦,他这么一把年纪了,哪能让他去修河堤。想到此处,郑玉擦了下眼泪,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哪能儿子在家,叫爹爹去修河堤的呢?说出去,他都没脸见人了。”

陈二顺愣了下,随后呵呵的笑了,“也是,让他们年轻人去闯吧,郑玉,你放心,家里的事不用你们管了,我一个人全包了。”

田氏扭头瞪他一眼,“你就不说话,那些活也是你的,走了,都回家了,总在这儿站着干啥!”田氏自打有了身孕之后,脾气越发大了,把陈二顺提溜的团团转。可陈二顺却一点怨言都没得,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哪怕这会田氏要把他头砍下来,当凳子坐,他也会毫不犹豫的递上砍刀给她。

同福客栈的事已经准备的差不多,李元青一走,剩下的事情也不用麦芽操心,陈二顺全都经她搞定了,比如门口的匾额,还有些栓马厩的地方,以及定价了。说起起定价这一环很重要。陈二顺见的多,识有广,由他来定价,最合适不过。他定好的价格,又拿去给黄大全看了看,他也是时常跑外地进货,住过不少客栈,有经验,就能比照出不足。

花娘也出了血本,派了花匠过来,移栽了好些花草搁在她院子里栽着,其中有很多是四季常青的。其实麦芽对松树一类的常青树熟悉的很,特别是香樟树,春天才发新叶,落旧叶。前世的城市园林建设,很多都用这种树。在庄县这个地方却不常见,因为香樟树作用不是很大,长的太慢,也不适合做木料。

但花娘想到麦芽的院子空空荡荡,栽花不容易培养,所以只栽了常见的一些,比如月季、蔷薇、映山红、杜鹃,这些都是山林里较为常见的。当然了,她也没有笨到在院子里挖几个坑,把花种上,而是像大户人家那样,用花盆栽种,这样也方便搬来搬去的摆放。

至于树,她选了一批矮松,只要时常修剪,就能保持独特的造型,还有竹子是必不可少的,但她选的是一种观赏竹,长不高,也不会蔓延的到处都是,有了竹子的衬托,整个花圃看起来,便大不一样。

她可是花艺高手,经她一双巧手修葺,整个客栈内部,便焕然一新,颇有几份大气的味道。

这些事他们都做了,麦芽只需要负责在家想她的广告计划。等到李元青他们修好河堤,客栈这边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只要把鞭炮一放,便万事大吉了。

屋后的玉米正是嫩的时候,麦芽便在中午做饭的时候掰些回来,搁在米饭上蒸熟。牛牛这会小牙长的可结实了,就喜欢抱着东西啃,所以麦芽便给他准备好些个嫩玉米棒子,即能磨牙,又可以吃,两全齐美。

六个月大的小娃,不光可以坐,可以爬,还能扶着墙站着,就是还不会挪步子。

李氏坐在院子里剥毛豆,今天太阳不错,麦芽就在院子里铺了床旧凉席,给牛牛坐在上面玩,即使摔倒了,也不用担心衣服会弄脏。

李元青走了有几日,这几日都是麦芽跟牛牛睡的,白天还好,忙着忙着就忘了时间过的快。可一到晚上,那种空虚以及相思之感,淹没的她快喘不上气。每每睡到半夜醒来,总是习惯性的去寻找他的怀抱,可摸到的,只是冰冷的床铺。牛牛好像知道她不开心,每晚睡觉时,都非要抱着她睡,一刻都不要离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