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钰绞着帕子,回身问暮青:“敢问都督,我六哥何时能醒?”

“说不好,要看今夜。今夜我不走,留瑾王爷和老提点大人在此随时候诊就可以了,人多了无用。”暮青道,诊脉开方她不擅长,留下来只是因为担心元修。

“本宫今夜也不回宫,就歇在东暖阁了。”元敏看了暮青一眼,没再多言,只吩咐道。

华郡主听了,拿帕子拭了拭眼角,忧道:“太皇太后凤体要紧,今夜已是够折腾的了,侯府里有瑾王和御医在,您还是回宫歇着吧。若不放心就留个宫人,有事随时进宫通传。”

“修儿伤在本宫宫里,本宫自然要亲眼看着他从鬼门关里回来,不然,你这当娘的心里定要恨毒了本宫。”元敏虽淡,看华郡主的眼神却饱含深意。

华郡主忙起身要回话,元敏已由宫女扶着转身走了。

门开雪扑面,忽闻更声传来。

三更了…

才三更。

元敏望着门外的大雪,记起听了御医的回禀从上西间里过来时,更声刚敲过——修儿拔刀取心,她觉得那般漫长,漫长得让她想起九儿去时,她在宫里坐着,不知天明天黑。今夜,她原以为从这暖阁里出去时,天色定要大亮了,没想到竟只是过了一个时辰…

元敏转头望了眼里屋,暮青开了半扇窗子,正负手窗前,雪花如絮,沾在少年的眉峰鬓间,那孤清之姿胜了窗外寒梅。她深深望了暮青一眼,便出了暖阁。

这一夜注定漫长,步惜欢来西暖阁里看过元修后便歇在了侯府的客房里。巫瑾回来时已不见狼狈,清爽干净得又像是世外之人,暮青却眼尖地看见他为元修把脉开方时指尖发红,显然是沐浴时用力搓洗所致。

华郡主和元钰执意守在元修跟前儿,暮青便去了外屋,赵良义和王卫海等人来探望过元修,但暮青不允许他们久待,一些亲兵只在窗外望了眼就走了。宁昭郡主的贴身侍婢也来过,宁昭还未过门,守着闺阁女训不能深夜前来,便将贴身侍婢差遣了过来,陪着华郡主和元钰一起守在元修榻前。来来去去探视的人里,暮青始终未见到元相国,只听见华郡主让元钰出门吩咐婆子去花厅跟他回禀一声,就说刀已取出,让他回相府歇息。

巫瑾和老御医轮换着守在里屋,每半个时辰给元修诊一次脉,到了寅时,桌上的脉案药方堆了十来张,元修果然发热了起来。

医疗环境、器械、技术皆不到位,暮青心知能将手术做成功已是侥幸,缺乏医疗条件,术后并发症是必然的,但她帮不上忙,只能相信巫瑾。

巫瑾为元修施了针,九根金针结成丛针,取经络穴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暮青只见男子指如粉玉,旋针刺取间见悠然自得,若金树枝头开了粉梅。

老御医屏息凝神,看得眼也不眨,瑾王爷这套梅花金针施针时如行云流水,针到病除,妙手回春!传闻这套金针一共九针,盛京百姓若有小疾求他医治,他只施一针,若病症重些,至多三针便可要人针到病除。据闻他施的针越多就代表患者的病越重,他在盛京这些年,少有动九针之时!今夜九针都动了,想来侯爷这热症是万分凶险!

巫瑾施针的时辰约莫一刻,收针之后为元修诊了诊脉,一个时辰后又施了一次针。随后过了两个时辰,当他再施针时只用了五根金针,当金针减为三根时,元修的热症退了,而外头已近晌午。

华郡主大喜,问道:“可是再无碍了?”

巫瑾收针起身道:“白天无碍,夜里还要再看。”

华郡主脸上的喜意顿时淡了去,忧愁满了心头,道:“王爷一夜未眠,想必累了,我命人安排客房准备饭菜,王爷且在府中歇息会儿吧,夜里还得劳烦王爷。”

“不敢。”巫瑾看了暮青一眼,“取刀补心皆是都督之功,本王不敢居功。”

华郡主看向暮青,目含深意,却点头一笑,道:“的确要多谢都督,昨夜修儿的情形太险,我心忧如焚,若有得罪之处,还望都督宽宥。”

暮青依旧是那般冷淡疏离的态度,只摇头道:“天下父母心,下官理解。”

华郡主听了,这才舒心了些,笑容也和善了些,“都督也累了,府里备了饭菜,都督用过后也一并在客房里歇下吧。”

“不必了,我回府去,夜里再来。”暮青待谁都不亲近,华郡主便没有强留,只是巫瑾有些失落,似乎想与她一起用膳,谈医论道,但见她想回府,他也没有强留。

暮青临走前到暖榻旁看了元修一眼,见他呼吸平稳,这才放了心,正欲告辞,见元钰看向了宁昭的贴身侍婢。

“你也快回府去回禀宁姐姐吧,她这一晚定也没睡!”元钰道。

那侍婢应是,给华郡主和元钰行了礼便要退下,这时,暖阁的门开了,宫人进来低声通传道:“太皇太后到,圣上到!”

元敏和步惜欢一前一后进来,暮青不想看见元敏,至于步惜欢,此处也不是她与他说话的地儿,因此见两人进来,她转身便要走!

就在她转身的那一刻,身后榻上元修忽然伸手,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腕!

暮青一惊,元钰离暖榻最近,眼尾余光瞥见元修抓着暮青的手腕,不待暮青将手收回便扑去床边,惊喜地问道:“六哥?六哥你醒了?”

这话将一屋子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了过来!

“我儿!”

“修儿!”

华郡主忙回身唤元修,元敏也快步来到榻前,宁昭郡主的侍婢也惊喜地转身望向元修。

床榻前顿时挤满了人,步惜欢行得缓,目力却不差,他一进屋就看向暮青,元修一抓住她的手腕时他便看见了。男子嘴角噙着笑,只是笑意有些冷,到了榻前,听见华郡主等人惊喜的声音传来。

“醒了!醒了…他在说话!”

“修儿,姑母在,你想说什么?你说,姑母都听你的!”

“我儿,你快睁眼,瞧瞧娘…”

“他没醒!”一句句惊喜呼唤的声音里传来句冷硬含怒的话,暮青冷着脸,话从牙缝里挤出来。不是她想打断人,只是被人挤在榻前动弹不得的滋味实在难受,她甚至连转身都不能,“劳烦七小姐一让,好让下官离开。”

华郡主爱子心切,让她让开不如让元钰让开。

元钰有些尴尬,暮青在她身前,高她半个头,虽貌不惊人,那目光却如利刃,寒气逼人。她这才发现榻前人多拥挤,她险些撞到暮青身上。不由缩了缩脖子,赶忙让开,顺道瞥了眼榻上——六哥没醒,似是在呓语。

暮青一有了空隙便马上转身,想将手腕从元修的手里挣脱出来,但仿佛知道握的是她的手似的,她一使力,元修便胡乱一抓,将她整只手都抓在了手里,嘴里更是念念有词:“…青…”

华郡主愣住,看了眼元敏和元钰,但两人的神情也像是没听懂,她不由俯身细听。

“…青…”

“…青!”

步惜欢牵着的唇角一僵!暮青也僵住,一颗心心忽然提起。

那青字前头似乎还有个字,只是听不清楚,但只这一字足以让华郡主怔住,同时怔住的还有元敏、元钰和巫瑾。

这怎么听都像是一个人的名字!

元敏、元钰和华郡主因这名字而诧异时,巫瑾却望着元修和暮青的手,眸中诧异更深。只见元修的手虎口生着厚茧,因习武而有些粗糙,暮青的手却几乎被元修握在掌心里,那手被比得有些小不说,露出的指尖还生着葱玉般的好颜色!

巫瑾眸中诧色更浓,不由想要再细看些,却见暮青大力拍开元修的手,面覆寒霜,怒道:“想去青楼,伤养好了再说!”

第七十四章 风雨相护

此言一出,屋里顿静。

步惜欢低头,眸底笑意深沉,青楼…真有她的!

巫瑾不知此言真假,只是看见暮青将手负于身后,不由眸光微动。

宁昭郡主的侍婢脸色惨白,暗地里瞄了眼元敏和华氏,见两人面色皆沉,不由心思百转,寻着机会便匆匆告退了。

那侍婢走后,暮青也告退回了都督府。

一回府,暮青便进了书房,把月杀唤来道:“能不能找到一些易容之物,能易容双手的?”

在西北时,军中汉子心粗,没人在意她的手,但盛京遍地精明人,今儿就有些险。元修抓住她的手时,不知有谁看见了,此事不得不防。她那句青楼的话没指望在场的人相信,只是转移一下屋里人的注意力,免得她的手露了破绽。但当时屋里人多眼杂,恐已有人留了心,她必须要赶紧补救!

“我需要让手的骨节略微粗些,手上生些厚茧,肤色如此便可。”假如当时屋里有人已对她的手留了心,那她的手肤色忽然变了反而令人生疑,不如就这样,稍稍改扮便好。

“还有,想办法在江南哪个衙门里给我安个仵作门生的身份,免得有人起疑。”她到了盛京还不足一个月就查了不少案子,也该有人起疑了,若是有人去江南各地的州府衙门去查,总得有个身份可查才好。

月杀一听这话,冷睨了暮青一眼,道:“还以为你有多了解主子!”

暮青看向他,见他从怀里拿出张纸来,往他面前一放,顺道把那写着情诗的帕子也一道儿撂下了。暮青忙着看那张纸,没说把那帕子给他,月杀暗自松了口气。

只见那纸上只写了一句话——汴州刺史府仵作马征之门生,兴隆十三年三月初二拜师入门。

“主子早在你去西北时就给你安排好身份了,之前没说不过是没到用的时候罢了。”月杀没好气地看了暮青一眼,她去西北走得倒是干脆,不知主子在背后为她做了多少事!

她一走,主子便命人去查她身份文牒上那周二蛋了。此人家穷,五年前就离开村子四处谋生了,后来被人带入了水匪的行当,自他离开村子,村中人就没再见过他。江南百姓最恨水匪,他的家人怕被人打出村去,一直瞒着他当了水匪的事,因此这事儿只有他的家人和九曲帮的水匪知晓。

既然少有人知道他这些年去了何处做何营生,主子便将其身份安在了汴州刺史府仵作马征门下,拜师的时间是那周二蛋离村三个月后。

如今,江南已经没有九曲帮的存在了,世上也没有两个周二蛋,至于那周二蛋的家人,本该杀了灭口,主子顾及她不喜滥杀无辜,竟耗费功力让这一家人乖乖闭了嘴。

这些事,他不明白主子为何不跟这女人说,主子背地里为她做的事何止这一桩?那地宫神甲,还有那盛京宫总管安鹤…这些事若说出来,这女人就该以身相许!偏偏主子一字不提,非要手帕传情,夜探香闺,这般殷勤真不知是为哪般。

暮青看着那纸,久未言语,这人总是如此,护她于风雨中、细微处。

爹常去刺史府验尸,这刺史府仵作马征与爹见的次数多,爹那些验尸之法他没少学。把她的身份安在此人门下,她的验尸手法如此像南派暮家人便能说得过去。

她今日一有险,这纸就送来了,此事定非今日办的,应是早就安排好了。

他竟然在她去西北时就预料到会有今日之险了!

他还有何事瞒着她?

暮青想起那周二蛋来,抬起头来刚要问月杀,却发现月杀已不在书房。

月杀出了府去,暮青要的那些江湖易容之物刺月门有的是,可比铁丝好找多了!

*

月杀出府时,镇军侯府东暖阁里,元敏坐在上首,问道:“修儿前些天夜里去过玉春楼,你是当娘的,可知那烟花之地有哪个狐媚子迷了他?”

华郡主摇头道:“他那夜是被季家的小公爷请去的,延儿头前儿一时脑热输了银子,怕回府不好交代,便将修儿请去做和事老的。那夜赌罢,修儿便回侯府歇着了,此事我特意查问过,应是如此没错。老祖宗是最知修儿的秉性的,他怎会流连花街柳巷?”

“话是如此,可他年纪也不小了,去西北时就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亲事拖了这么多年,比他年纪小的京中子弟都妻妾成群了,他想那儿女情长之事也正常。”

“可前些天他说看上了哪家朝臣府里的小姐,我日日在他面前提昭儿,他就是不愿见,心里定是还想着那小姐,那他又怎会去青楼?”华郡主不信,知子莫若母,纵然天下男儿皆薄幸,她的儿子也绝不是那薄情儿郎!

“此事本宫自然记得。”元敏抱着手炉,淡淡抬了抬眼皮子,脸上生出些倦色。她原想着修儿既然喜欢,待大业成就,将那姑娘召进宫中封个妃嫔也就是了,没想到他睡梦里还想着那姑娘,“本宫今儿就回去查查京中哪家三品朝臣府上的小姐闺名里有个青字。”

“若是查到了,老祖宗打算如何?”

“还能如何?”元敏叹了口气,“把人接进府里给修儿当个侧室吧,修儿病着,若是能冲冲喜也不错,只要他欢喜,身子就能好得快些。”

华郡主微微点头,虽然嫡妻未过门就纳侧室实在是苦了昭儿,但修儿不喜她,这也是她的命,也是天下正室女子的命。

“那些花街柳巷里可还要查?”华郡主虽不认为儿子的心会落在青楼女子身上,但还是问问的好。

“查吧!怎么说,此事也是他的旧部所言,或许他那些旧部比你这当娘的知道得多。”元敏抚着手炉,锦套上绣着的牡丹花层层绽放,她一层一层地抚着,心里的迷雾也一层一层。

那少年的手…

那时,她一心在修儿身上,不经意间曾瞥见过那少年的手,只是她抽离得太快,她没有看得太清楚。可修儿握着她的手的画面总在她脑海里,越想越觉得那手与修儿的一比,实在是不像男子的手!

元敏忽然起身,“本宫累了,且回宫去,夜里再来看修儿。玉秋留在府中,有事让她随时回宫通传。”

玉秋是永寿宫的掌事嬷嬷,宫级四品。

华郡主应是,亲自将元敏送上了凤辇,只是望着那渐渐远去的车驾,目光渐冷。

*

暮青歇了一日,用过晚饭后,月杀送来了她要的东西。

一罐散碎的人皮面具似的东西,一罐透明的药膏。那药膏是粘散碎人皮用的,那些人皮里有一些是做好了的老茧,贴上就能用。

月杀道:“你想贴哪儿,贴上就好,一时沾水不怕,只是不能在水里泡太久。”

暮青听后取来需要的老茧和散碎人皮,沾着药膏细细贴了起来,她本就会些粗浅的易容术,又最了解人体骨骼,熟知贴在何处才看着自然。半个时辰后,一双新的手便出现在了面前。只见那双手肤色虽白,骨节却比女子的粗些,指间生着老茧,一看便知是穷苦人家少年的手。

她这双手都是爹疼宠出来的,以前在家里,劈柴烧水这些重活儿爹从不让她动手,他说家中有男子,能担得起重累活计,女儿家身子娇贵,不可干这些。可贫苦百姓家的女儿哪来那么娇贵的身子?爹不过是疼她罢了。

暮青看着双手,有些晃神儿,月杀悄悄退了出去。

主子有事命他办!

*

二更天时,暮青便去了侯府,到了西暖阁时,元敏坐在里屋用茶,华郡主守在榻前,巫瑾正为元修诊脉。

暮青见巫瑾未施针就知元修尚未发热,只是见屋里没有御医,便等巫瑾诊脉结束后问道:“怎么只你一人在此?御医呢?”

元敏闻言放了茶盏,面上含着薄怒,道:“御医院的一干人等枉称圣手,到了用他们时,一个一个不是医术不精就是怕死,没一个能替本宫、替朝廷分忧的!”

暮青听了面无表情,她不认为她会有心跟她说这些,且她并非真怒,她先放的茶盏再开口说的话,动作和语言时间不一致,显然是假怒——她想玩儿什么花样?

“这些庸才本宫用着都不放心,修儿取刀补心之功全在瑾王和你,他的伤就交给你们二人诊治了。”元敏说话间,巫瑾已坐去桌旁,提笔蘸墨,欲书脉案,她便对暮青道,“瑾王今儿一日都在府中,每个时辰诊脉一回,未曾歇息,想必身子已疲累了,这等书写脉案的事不如你来吧。”

暮青一听,心里咯噔一声,面上却神色未露,大大方方的接了巫瑾手中的纸笔。

巫瑾让去一旁,目光不自觉地落到暮青手上,元敏的目光也落在暮青手上,一看之下,愣了愣。只见暮青一手提笔,一手平放,画烛近在眼前,清清楚楚地照见那手手指修长,骨节略粗,指间有茧,除了白皙些,并不像女子的手。

元敏心中生疑,回想今早榻前的情形,想起元修握着暮青的手,只有指尖露着,她立刻便瞥向暮青的指尖,见她指尖粉白圆润,果真如同葱玉一般!只看那指尖确实觉得像是女子的手,可再往上瞧,看那粗大的骨节和老茧,又觉得不像女子的手了。

莫非是因她今早只看见了指尖,因而多想了?

元敏疑惑时,巫瑾也有些疑惑,他看着暮青的手,面色不露,烛光照进眸里,却有暖光一跃一跃。

嗯?她复原骷髅面容时,他曾看见过她的手,那时是这样的吗?

巫瑾正疑惑,忽见暮青抬头,她望着他挑了挑眉,问:“王爷该不会以为我会读心吧?”

巫瑾一愣,读心?

暮青道:“王爷不复述脉象,我如何写脉案?”

巫瑾这才想起正事来,他的心神皆被她的手吸引了去,竟忘了要复述脉象。他忙开口复述,暮青下笔书写,刚写了两句,元敏忽然开了口。

“本宫听闻爱卿出身村野,这手瞧着倒挺白的。”

暮青闻言头也没抬,下笔不停,声音有些冷,“微臣原是仵作,看验尸骨,整日戴着手套,自然白些。”

元敏盯着暮青笔下的字,见她的字一笔未歪,若非太过镇定,那便是果真没有可疑之处。

难道真的是她多想了?

“爱卿是仵作出身,曾奉职于何处?”

兄长曾说,皇帝在汴河行宫封了位周美人,其名与这少年一样,他怀疑这少年是皇帝安插进西北军中的人,是而派人在江南查过,只是事有不巧,恰逢汴州刺史府的暗桩被皇帝拔除,此事便没有查到。

这少年若是皇帝封的周美人,他将人安插进军中当眼线,按说该让其改个名字,但这些年皇帝的心思越发难测,兴许不改才是他的用意。一样的名字,一样的江南人氏,本就真假虚实难辨,皇帝平日里对她的态度又似亲似疏,他们的心思都被这少年吸引了去,背地里不知要为皇帝制造多少空当图谋他事,因此她才不让兄长将这少年放在心上。

但昨夜那番接触,她倒觉得是她小瞧了这少年,因此还将她的身份查清楚些为妙。

暮青写着脉案,听见此话依旧笔下不停,随口道:“未奉职。”

“什么?”元敏直起身子。

“微臣是汴州刺史府仵作马征的徒弟。”

徒弟?

暮青不再说话了,信与不信,元家自会派人去查,她相信步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