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是非的一切,兴许都是唐时的忌讳吧?

他还记得,唐时说喜欢是非。

兴许在旁人的眼中,这两个人也就是关系好一些,走得近一点,可唐时当初亲口说了那些话之后,是非与唐时的一切,在汤涯的眼中就有了不一样的意思。

只可惜,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汤涯由着唐时胡来,别人也懒得管,人家藏阁阁主没话,小自在天更是没意见,他们操什么心?

所以即便是非议遍地,渐渐地也没有人管了。

唐时现在还在闭关之中。

修行的乃是虫二宝鉴,诗歌之境,经历过了这世间种种悲欢离合,唐时的感悟似乎又深了一层。

在进入自在阁第十层那小小的阁楼的时候,整个自在阁扇区还是一片的荒芜,可是当他再次睁开眼睛,看着毫无灰尘的房间,轻轻将那一扇门推开,便闻见淡淡的佛香味道。

站在高塔之上,头顶便是暮鼓晨钟,正是夕阳从地平线上下去的时候,整个自在阁扇区竟然已经生长出无数的树木,虽然看着跟别的扇区还有察觉,不过已经好了不少。

尤其是在自在阁周围,那些花草树木,其实都跟小自在天岛上的差不多。

闭关之前听印空说,僧人们来的时候,带了许许多多小自在天上的旧物,即便是换了新地方,也不会忘记当初从何处而来,保持着一些旧有的习惯。灵枢大陆固然好,可是小自在天本身跟灵枢大陆的大体修炼方式是不一样的,走的也不是一个路线,有时候坚持本心很重要。

他站在门前,看到下面有不少的僧人在远处,踏着暮色归来。

掐指一算,竟然又闭关了许久。

回头一看的时候,整个自在阁已经看不出新建的模样了,隐隐约约有一种厚重和沧桑的感觉了。

他知道,这种感觉不是来自于岁月的短暂流逝,而是由这些修为微末的小自在天僧人带来。

历史和底蕴很厚重,走到哪里,这种厚重感也不会消失。

即便是再次有风云的变换,那种厚重给所有小自在天佛修留下的印刻,也永不消失。

就像是唐时,无数次想到是非,伴随而来的总是那种厚重感。

即便是很年轻的佛修,身上也褪不去那种感觉。

唐时一念及此,回头看到的时候,便见到了那柱子旁边挂着的东西。

一串佛珠。

很眼熟的一串佛珠。

唐时怔然了一下,却知道是非是不可能回来的。他只是看到了是非的旧物……

这柱上,刻着当初唐时看到过的那些佛经,只是上方悬着这样的一串紫檀木的佛珠。

十八颗木质的圆珠,规整地拍着,其中一颗镂空,里面却还包裹着一颗更小的圆珠,看不出是什么材质,只是那佛珠上刻着“是非”二字。

小自在天佛修都有的,这是是非的手珠。

唐时伸出手去,想要将之取下来,可是那手伸出去,在即将触碰到的时候,却又顿住。

手指指尖,距离那佛珠,仅有丝毫距离。

可是唐时,终究还是收回手来,任由这佛珠挂着,不曾触碰半分。

他出关,印空应当是知道了,从第九层上来,便已经出现在第十层。

唐时背着手,没有回头,问他道:“这佛珠,从何而来?”

这分明,便是唐时当初从三重天上出来的时候,怒极之下摔了的那一串。那一日,佛珠撞落香案上东西,散落到地上时候的碰击声,似乎还在耳边,可是眼前一晃,这佛珠,便又在眼前了。

印空道:“三重天大殿上来。”

是非只吩咐他们,次日上殿来收拾,那个时候是非已经消失不见,殿中香案上,只放着这样的一串手珠。

“你们看到的时候,是……”

其实不用问了。

唐时闭眼,又看了看是非刻的字,自己刻的字,久已不曾波动的心,忽然颤了一下。

他重新推门进去,不再看那佛珠,回身又关上门,不理会外面的一切了。

印空的目光落在那佛珠上,打了个稽首,又转身重新下去了。

手珠既然已经散了,现在又是好的,想必是他,一颗一颗地捡起来,穿好了放回去。

这人是个什么意思?

唐时已经不愿意去想了。

他要做的,只是闭关而已。

渡劫期对唐时来说,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可是他没有想到,早已经忘记的一切,在突破的这一日,忽然出现了。

那种,一切都回到起点的感觉。

他盘坐在蒲团之上,双手掐着古怪的手诀,眉心旋转着太极丹青印,墨气从他身体各处氤氲而出。

虫二宝鉴打开,序言再次出现。

唐时睁眼,便瞧见了前面的话。

第一境曰望境,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曰苦境,乃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佛曰七苦,佛曰八苦。

一个“苦”字,何为苦?

唐时忽然有些恍惚起来,整个禅房,忽然就一变,他却闭上了眼睛。

序言之中的一个“苦”字,忽然腾空而起,又转瞬崩碎,化作烟云纷散成墨气,融入到唐时的眉心。

十指全是闪烁的墨气,漆黑的一片。

在一切动静消失的同时,一种平静而古朴的气息,忽然从唐时的身上散发出来。

他睁眼的同时,却听到了一句话:“我中华诗道之妙境,岂是你这黄口竖子可以妄议的?这门课,你——重修!”

重修。

太久太久没有记忆了,这样的一句话,唐时已经忘记了太久。

他恍惚之间又看到了那老教授,手捧着一本“虫二宝鉴”,一副学究模样。

他还记得,来到这里的时候,第一种感官——天气很好。

“你既然已经于诗道有所领悟,这便回来吧。”

老教授慈眉善目地看着他,对着他说这一句话。

唐时看着他,没有说话。

“这万千诗境,你已经举一反三,通一而通万,以一窥全,自此天下诗歌境尽入你胸中,何愁大事不成?回来吧。”

又在聒噪了。

那老教授带着厚厚的老花镜,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

唐时只道:“滚吧。”

那老教授面目瞬间狰狞起来,“我以诗道度你,你却让我滚,天下何曾有这样的道理,纳命来!”

说着,这人的影子便朝着唐时扑来。

“心障……”

在唐时的记忆之中,这一切是从穿越开始的,此刻自己突破,最大的问题也这一切的“因”上。

佛说因果业报,有因有果。

当初的因,种下今日的果。

所以似乎,唐时从何处而来,便要从何处而去。

在老教授朝着他扑过来的时候,唐时只是轻轻地抬手,一叹,无数往昔的壮阔画面已经从他脑海之中略过了。

微微弯唇一笑:“你不过是我设这一局的虚幻所在,从不曾存在,如今化我心障,因果是有,却不是你口中的因果。”

那影子顿时变得模糊起来,被唐时一指按中,竟然惨叫了起来。

无数的,无数的,无数的画面,在这一刻走马灯一样从唐时脑海之中迸闪过去。

上课,论文,重修……

一切的一切,在那影子被唐时按中,惨叫着消失的同时,都浮现了出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唐时对往昔的记忆都已经开始模糊,仿佛自己本来就是枢隐星的修士一般。

可是今日他想起自己的由来,却又看到,连这由来都是虚假的。

不过是自己为自己,设置的记忆。

眼帘微微一垂,唐时陷入了无尽的睡梦之中。

旋转的星盘,浩瀚的星图,他的神魂脱出了枢隐星的束缚,飘散向无尽宇宙,于是意识拔高,看到无数的无数的星辰,或大或小,或明或暗。

三十三天星域,分成了三支,分别从一颗主星上连出三颗辅星,一串一串的星辰,在宇宙之中按照这预定的玄奥轨迹运转,星辰与星辰之间的金色光丝,随着宇宙之间的能量流动,而忽明忽暗。

巨大的星域,盘踞在整个宇宙的正中,一颗主星,沧桑而浩瀚。

宇宙边缘,便是星域的边缘,伫立着三座巨像,只是一个略微凝实的虚影。

其中一个方向的虚影,忽然之间烟云一样散去。

而后,另一个方向的影子,散发出无尽的光芒,笼罩整个东十一天星域,却流星一样散落。

那影子略微带着几分模糊,却见一道青影自虚影脱出,伸手往无尽星域星辰之中一抓,那一颗星,便是地球。这影子抓出了几道光丝,又投身下去,分出无数的青光来,合而为一。

这一道青光,自东十一天最大的辅星起始,瞬间穿过无数星辰,电流一样掠过无数的星桥,通过了脆弱的枢隐星外的星桥——每通过一寸,星桥便消逝一分。

细看之时,仿佛能隐约感觉到,这青光后面有什么在追逐,只是青光遁去的速度极快,在星桥消逝的瞬间,便已经消失干净!

后面那无形的力量,在这一瞬,终于击中了青光,于是青光散落无数,成为流光落在枢隐星外无数环绕的星云之中,无影无踪。

庞大的星域里,东十一天星域的巨影线条,忽然变得稀薄起来,不再有光亮散发,只是一道薄薄的虚影。整个三十三天之中,只有北面的影子,依旧散发着浅浅神光,超然于整个星域。

沧桑变幻,当年无数散落的青光,终于缓缓凝聚,成天际一滴雨,六十甲子后,坠落小荒东山。

“滴答。”

唐时忽然睁开了眼睛,浩瀚的星域幻影还残留在他脑海之中,又渐渐如干涸的水迹,缓缓消散。

一切,忽然明晰。

举目,眼前的一切建筑和遮挡,都在他一眼望过去的时候变成了透明,消散这禅房的屋顶,自在阁的高塔,上面暮鼓晨钟,幽幽墨空,和那沧桑星汉……

无尽星域之中,北十一天,神像虚影,忽然睁开双眼,似乎隔着这千万亿星辰的广阔星域,与唐时——对视!

作者有话要说:2

☆、第十五章登仙路

弹指一挥,已是百年。

北藏忽然觉得,自己可能等不到了。

寿数将尽,他不再修炼,蓝姬陪着他,一起去看这枢隐星山河万里。

从西海蓬莱,到小荒四山,到大荒十三阁,又去天隼浮岛与小自在天,甚至强行打开小荒十八境,窥看无数绚丽风光。

他与蓝姬不是情侣,是知己。

蓝姬说,能看到。

他们穿过沉沉的海雾,站在昔日天隼浮岛的故址上,一片深蓝的海域,看不出原本天隼浮岛存在的痕迹。

可是他们抬眼,能看到前面隐藏在海雾之中的那一尊僧人佛像。

搬山填海,移天隼浮岛,转小自在天,而投身东海罪渊,于是千万人之景仰化作香火之力——是非死了,却还活着。

他活在无数的传说之中,活在许许多多凡人和无数修士的意识深处。

普通的渔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可是不妨碍他们喜欢这一座佛像。

不管风霜还是雨雪,即便海上起了大风浪,那佛像也不会消失,顶多时而模糊,时而清晰,无尽的海雾涌动,可能吞没他的身影,可终究无法抹杀他的存在。

他像是已经屹立在此千万年一般,虽始终沉默无言,却成为需要他的人心目之中的神佛。

蓝姬已经虚弱了很多,毕竟岁月会磨去她初时的强大。

而今又将风流云散,抬眼便见那海雾之中藏着的虚影,蓝姬道:“佛家讲究度万劫而成真佛,他会成佛吗?”

北藏摇摇头,不是表示反驳,只是表示不知道,又加一句道:“有成佛之心者,皆不能成佛。”

求,即是不求。

心有求者,不如无求,无求者不如无妄。

不动妄念,心如古井,不起微澜。

“佛修是一种很奇怪的存在,修成佛者,无七情六欲,却还兼济世人,我却是没有明白其中道理在何在……”

蓝姬当年因为殷姜的事,对佛修也算是有一定的了解,更何况妖修佛修之间本来还有那么一点的关联。

她说出这一番话来,倒是引起了北藏的思考,只是想想,依旧不得解。

“罢了,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呢?”

北藏终究不去再想,站在这海水上,准备去拜访自己的老友们。

大荒之中还有无数的修士,再多的岁月过去,寻仙问道,追求长生不老,也还是大多数人的念想所在。

脚下的路很长,也很短。

抬目望天,只问星桥何在?

大荒十三阁,伫立在大荒十三方位,周围的雪山,在逐年地化去。

北藏杀了冬闲,而大荒小荒之中的界限,便是周围这雪山,乃是当初冬闲操纵灵枢大陆之图版,平地而起,以雪顶覆盖,成为大荒十二阁与小荒四山的分界。而今冬闲已去,此局自破。

大荒和小荒的界限,正在一日一日的消散之中。

只是有生之年,是不是能看到,还很难说。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整个海上有无数的暗流涌动,在沿海渔夫们的认知之中,这个时候。危险才刚刚到来。而对于北藏和蓝姬来说,这不过又是一个无言的夜晚。

他们聊过的东西已经太多,甚至已经找不出还能说什么,所以干脆不说话了。

天际,隐隐约约地看得见几颗星子,墨空如洗,圆月高挂。

正想感叹一句月太圆的北藏,忽然浑身一震,几乎是在异象出现的同时便注意到了。

墨蓝色的天空之中,所有的星辰,都怪异地闪动了一下,而后光芒更盛。

原本隐隐现现的星子,都变得明晰,甚至连星河都在星空之中灿烂。

恐怖而玄奥的波动之中,原本困锁住整个枢隐星,在枢隐星外那一层隐约着的壳,似乎终于变成了透明。

这样的景象太美,凡俗之人或者是修士,都抬头看去。

大荒小荒,海外的岛屿,无数无数人都感觉到了——奇异的景象背后是什么?

是登仙。

唐时的身影,忽然这样消失了。

他只觉得自己是方才闭了一下眼,可是睁眼,又是百年匆匆,从指间流过,悄无声息。

不过是脑海之中轻轻地过了一下往昔的场景,而今再看,又是斗转星移。

他忽然记起来了,那石壁之上刻着的是什么。

自枢隐星初现,便已经是一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