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道:“从未落下过,但这脚始终差一点不能痊愈,想来是这段日子乡君未曾入宫行针的缘故。”

安怡忙着解释:“前些日子出了点事,病了一场。且殿下这病绵长,是要慢慢恢复的。”

“不怪你,我都知道,就是来瞧瞧你可还好。”六皇子一挥手,小太监捧了一只扁长盒子上来,六皇子道:“知道你要入宫谢恩,特意留着亲自给你的。”

安怡含着笑接过去,六皇子期待地道:“打开看看?”

再怎么年少老成,始终也还是孩子心性,安怡忍着笑揭开盒子,看到里头放着两管竹笛,一管为白竹所制,一管为紫竹所制,另有一对青玉管小羊毫。这礼物是真正用了心的,安怡高兴地道:“殿下赐的东西实在是好极了,臣女很是喜欢。”

六皇子见她两眼放光,爱不释手,是真的喜欢,便也跟着笑眯了眼:“是请江南的匠人特制的,白竹笛发音清晰明快,紫竹笛柔和圆润,那笔是我亲手制作的。你瞧瞧用着顺手不,若是顺手,我闲了又再制几枝给你。”

皇子制笔供给她用?不要太拿大了吧,安怡受宠若惊:“怎么敢烦劳殿下?”

“小安大夫的胆子什么时候这样小了?”张婕妤“吃吃”地笑着,被一大群宫人前呼后拥地走过来,挑剔地将安怡上下打量了一番,不怀好意地道:“小安你清减了不少。听说是最近家里事太多?”

曾经鹌鹑一样缩起来的张婕妤如今居然抖起来了,想来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宫里的情势千变万化,眨眼的功夫扫地的宫女就能成为人上人,得宠的妃子也能成为冷宫里的泥。安怡无暇猜测张婕妤到底交了什么好运,恭敬地俯身给她行礼:“见过婕妤娘娘。”

张婕妤傲慢地抬抬下巴,道:“免礼。”目光在六皇子和安怡身上来回转了转,掩口笑道:“都说小安大夫和六殿下感情甚笃,我还不信呢,原来是真的。”

六皇子长长的睫毛垂下盖了眼睛,神色淡淡的道:“婕妤娘娘没听错,我甚是感激淑惠乡君几次三番救了我的命。”

什么乡君,不过是运气好而已。张婕妤微带不屑地看着他那只尚未完全痊愈的腿,颇为轻慢地道:“最近都没怎么看到修媛姐姐,听说她是病了?要不,六殿下也和太后娘娘求个恩典,让小安去给修媛姐姐看一看?”

六皇子身后的小太监微微露出不忿的神色来,六皇子却仍然淡淡地道:“多谢婕妤娘娘好意。”安怡直觉李修媛一定出了什么事,只是不好细问,便立在一旁不出声,任由张婕妤炫耀。

张婕妤见他二人全都一个木头样子,觉得很是不解气,眼珠子一转正要找点事来做,一个宫女急匆匆地过来道:“婕妤娘娘,太后娘娘宣召。”

连太后见她却不见安怡,张婕妤感觉总算是报了之前的一箭之仇,便语气轻佻地朝安怡笑道:“承让了,我先去,小安大夫你慢慢儿地来。”衣带生风,飘飘然地去了。

安怡眼看着张婕妤走得不见了才回头,正逢六皇子也才收回目光,二人目光交接处,都把彼此脸上微妙的神色看了个明明白白,就都笑了起来。六皇子轻声道:“婕妤娘娘怀了龙裔。”

这么快?安怡有些诧异,六皇子回头看了眼身后跟着的小太监,小太监知趣地退了好几步,六皇子这才目视着纷纷扬扬的落雪低声道:“半夜跑到坤宁宫去缅怀皇后娘娘,恰逢圣上夜有所感游到坤宁宫……前两天就诊出来有了身孕。宫里有段日子没有喜事了,太后娘娘和圣上都很是欢喜。”

原来是这样。安怡侧着头想,不管皇帝是不是想要借机给莫贵妃竖个对手,张婕妤都不应该是最佳对象。张婕妤抱连太后的大腿有段日子了,也不知道她和永昌侯府突然提出来的那桩婚事有没有关系?兴许是有的,不然张婕妤见着她不会这样的轻慢得意,这种轻慢得意是一种了然并稳握胜券的轻慢得意。

六皇子没有提李修媛,而是温和地对安怡道:“我的腿其他人还是看不好的,日后若是方便,还是继续请淑惠乡君入宫来给我诊治吧。我已经和圣上说过了。”

安怡笑道:“有什么不方便的?不如就趁这会儿给殿下号脉吧。”

二人一同进了偏殿坐定,安怡将手放到六皇子的脉上,惊讶地挑了挑眉。

正文 第435章 据说

六皇子沉默地看着安怡,目光里多有祈求。

他的病是好了,恢复得也真是好,但目前莫贵妃势盛,他不想被挑出来做那个被打的椽子。只要他的腿脚一日不复原,他就多一分安全,毕竟偌大的大丰朝,这么多的皇子,腿脚有疾的人怎么合适做继承人呢?因为旁人的恶毒,他失去了大好前程,不管是太后还是皇帝,都会对他多几分怜惜,这就又多了一层保障,李修媛就是再蠢笨上几分也没有关系。

这么多的人,他只信任安怡。

安怡很快掩去异色,有些遗憾地道:“殿下还要多调养一段日子才是,您尚且年幼,恢复得会很好,不要太担心了。”就算是她帮着瞒了这一时,也不能帮他瞒太久,若是有人真心要探查,是瞒不了太久的。

六皇子了然地点点头:“我也是这样告诉父皇和皇祖母的。”他知道分寸。

既然知道分寸就够了。安怡问宫女要了纸笔,给六皇子开了方子:“前一段的药方不要再吃了,换张方子。”

六皇子安静地坐在一旁看她写字,突然低声道:“听说黄昭很神勇,是么?”

怎么会突然提起这个来?安怡十分诧异,六皇子白玉一般的脸上没有多余的神情,仿佛就是真的好奇,但她知道他一定不会无聊到学着闲得没事儿的妇人那样好奇打听。安怡想了想,中肯地道:“都说他从前曾单骑闯入敌营中,斩首三十余人。”

六皇子不再多说什么,径自去了。

安怡在偏殿里又静候了约有一炷香,宫人进来把她领了过去,张婕妤已经走了,连太后歪在熏笼旁看书,等她行过了礼就让宫人给她端凳子:“到我这边来坐。”

安怡的手心里沁出了一层薄汗,外间的传言,谢满棠的不解释,张婕妤的态度,六皇子的暗示,连太后的先冷后热,仿佛都在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不会是好事。

连太后等她坐下来,将手里的书递过去:“念给我听,年纪大了,眼睛花了,不得不服老。”

这次终于不是佛经,而是一些前朝贤后的小故事,安怡磕磕巴巴地念着,慢慢也就念得顺滑起来,声情并茂。念完一个故事,连太后笑了:“你倒是稳得住。”

安怡谨慎地站起身来,垂手肃立。

连太后道:“都听说了?”

安怡想当然的就认为连太后问的是关于谢满棠的婚事,本想要否认,眼眶和鼻头却红了,拼命忍着才没让眼泪掉下来。连太后托着腮笑看了她一会:“这是听说了。”

安怡也就大大方方地掏出帕子拭泪:“太后娘娘恕罪,臣女失礼了。”

连太后道:“你可恼恨?”

安怡的眼泪一颗接一颗的往下掉:“我知道自己配不上他。只是心里难免难受。”说自己恼恨,那不是自己找罪受么?心里有恨,那就会和永昌侯府作对,那就会和连太后作对啊,谁会高兴?何况在这些人眼里,她得封这个乡君已经是占了很大的便宜。说自己不在乎,她和谢满棠的那点事儿瞒得过谁去?何况郑王妃已经入宫求过连太后了,她要是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未免显得太假太虚伪心机太深沉。

连太后冷不丁道:“据说,你和黄昭有旧?”

安怡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这话的下一句就是,不然黄昭也不会悄悄藏在她车里,连过这么多道关卡,若不是遇到魏之明,兴许黄昭就逃脱了。安怡赶紧跪下去:“臣女与他确实是很早就认识的,不过那时候臣女并不知道他是黄家的人……”有些磕巴地把从前的事说了,包括黄昭想要从她这里打听谢满棠的病情也没隐瞒。

连太后不置可否:“他为什么没杀你?”

她活下来难道是罪过?非得死了才算是忠心?但这个问题若是回答不好,就是万劫不复,安怡委屈地道:“他恨我。可是这个怎么怪得我?黄氏如若真的是忠臣良将,谁能动得了他?”听上去就是黄昭恨到就连让她死都觉得是便宜了她。

连太后没再说话,盯着熏笼看了一回,轻声道:“魏之明在这场战役中立功甚大,现如今他还在前方力战黄氏,有人提议,赏赐他一门体面的亲事,据说之前他曾经向你求过亲,并且之后再未谈过婚配……”

怎么什么都是据说啊?这是据谁说?安怡的心一紧,痛哭流涕地看着连太后哭了起来:“我不愿意,我不愿意。从前年幼不懂事得罪了他,那天他就想要乱箭射死我,现在要是落了他的手,还不知怎么个死法呢。太后娘娘垂怜,我什么都不想了,就求您别让我嫁给他,您不知道他有多吓人,当初当街拦着我非得要我答应嫁给他,我不肯他就敢当街打我,幸亏我躲得快,还记恨这么久,这是男人吗?”

连太后好气又好笑,指着安怡和江姑姑道:“快看看,我还没说什么呢,她就先闹上了,什么叫做什么都不要了?皇命是能朝令夕改的么?”

安怡又哭:“我错了。我错了。”

连太后垂着眼淡淡地道:“你是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安怡不敢吭声,甚至不敢偷瞟江姑姑,只能低着头做鹌鹑状,连哭声都显得气弱了许多。许久,连太后方道:“你师父呢。城破之后她去了哪里?”

原来问题出在这里,连太后选在这个时候问起这件事来,就是要逼着她说实话,安怡闭了闭眼,沉默。纵然知道吴菁的事情迟早瞒不过连太后,甚至于连太后接连发难可能都是因为听到了风声,但她不能说。一是吴菁之所以这样避开连太后不肯见面一定是有充足的理由,二是只要她招供了,就会把谢满棠一起牵连进去把吴菁藏起来,是想要做什么呢?

连太后也不急,站起来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看来你是还没想清楚,等你想清楚了再说吧。”说着往内殿去了,江姑姑叹息一声,也跟着走了。

正文 第436章 肚子怎么叫了

熏笼里的热气裹杂着沉香味儿扑头盖脸地涌过来,安怡不适地晕了头,要怎么办呢?连太后看着是个好人,其实一点都不好,杀伐果断,更是不允许旁人对她有一星半点儿的隐瞒和背叛。说假话是死,说真话也没好下场,安怡想了很多,最终作了决定。

雪渐渐停了,天空放晴,日光反射在雪上又透过窗纸照进来,把屋里衬出一种奇特的冷白之色,外面传来宫人扫雪的沙沙声,安怡跪坐在腿上,脸被一旁的熏笼烤得红扑扑的,眼睛却别样的亮堂。如果连太后真的想要把自己的侄孙女嫁给谢满棠,她做什么都是错,如果只是为了要挟她想要吴菁的归顺,连太后就不会真的把她怎么样。

江姑姑独自走进来,悄悄递给她一块热糕:“太后娘娘问,淑惠乡君想清楚了吗?”

安怡其实不饿,但江姑姑的好意不能拂,三下五除二将糕咽了下去,又就着江姑姑的手喝了一小口热茶,才仰着头看着江姑姑道:“我不知道,只知道叩真子师叔祖病重将亡,师父想要陪她最后的时光。”

江姑姑皱眉道:“太后娘娘要问你,之前你往京郊去住了些日子,之后也经常使人往那个庄子里送吃食,是送给什么人的?”

果然是知道的,安怡垂下眼,苦笑着摇摇头。

江姑姑默等片刻,不见她再开口说话,叹道:“我知道了。”说完又悄无声息地去了。

宫人进来换了两回炭盆,安怡始终保持原来的姿势不动,她安慰自己,好歹没让她去雪地里跪着那,这样暖洋洋的烤着,膝盖下头还有厚厚的羊毛地毯,除了有点内急之外,还真的不难受。

夕阳一寸一寸地落下来,屋里的光线渐渐淡了,江姑姑皱着眉头进来道:“太后娘娘让你住在宫里想清楚再回话。”

安怡想不明白,既然连太后已经知道了吴菁的去向,并且连她的动作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为什么不直接去拿人,反而要将她扣下来?

她还住在原来住过的地方,伺候的宫人也还是那几个人,安怡和她们打听高尚仪的情况,却没有人知道高尚仪的具体下落,不由很是怅然。一夜无眠,天将微亮之时,连太后使人来召,安怡忙小跑着去了,连太后挥退宫人,道:“近日天气变化大,我身上酸痛不舒坦,你给我捏捏。”

安怡净了手,认真给她捏了一遍,连太后闭着眼仿佛是睡着了,安怡轻手轻脚地给她盖好被子,也不敢就此退下去,便屏声静气地立在一旁守着,肚里“咕咕”乱叫,不由有些窘迫。却听连太后道:“饿么?”

昨日的午饭、晚饭,今早的早饭,什么都没吃,能不饿吗?安怡义愤填膺地想,你试试就知道饿不饿了,语气却温顺如小绵羊:“心里惶恐,不知道饿。”

连太后冷笑:“那肚子怎么叫了?”

安怡委屈地道:“肚子它知道它饿了,臣女不知道饿。”

连太后的唇角微不可见地往上翘了翘,冷淡地道:“此刻,谢满棠已经带着你师父在往宫里赶的路上了,过不得半个时辰就要入宫,你怎么说?”

安怡抓住她唇角的那丝笑意,壮着胆子道:“我不能为了想嫁他就卖了师父啊。没有师父,我早就死了。”

连太后蹙着眉头不说话,许久才道:“可是他也救了你很多次。”

安怡轻笑:“不一样的。先有师父救了我,才能遇到他。”

“这是什么歪理。”连太后不知想起了什么,神色有些怅惘,“你和你师父这方面还真像。算了,这次暂且饶过你了。你去吃早饭吧,叫你师父看到我,定然又要怪我折磨你。”

安怡不肯走,讨好地道:“我伺候您。”

连太后冷淡地道:“放心吧,谢满棠脾气古怪,我还怕委屈了我的侄孙女儿呢,比他好的青年才俊有的是。”

安怡讪讪地道:“我是真的想要伺候您来着。”

连太后咄咄逼人:“既然是真心的,那我问你,六儿的腿怎么说?”

如果连太后都不能信任,那么这宫里就再没有人可以帮六皇子了,安怡谨慎地道:“六殿下年幼,如春之草木,生息旺盛,总能好起来的。”

“他既然相信你,你就用心给他治着罢。”连太后疲累地道:“前段时间,好像京里闹了个什么事,先说是借种生子的丑事,后来又说其实是什么江西颠道人一脉的有什么奇药,能让无孕的妇人如愿以偿生子的,你可听说过?”

安怡垂着眼道:“听说过,家父之前在昌黎曾买过一房名叫吉利的妾室,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那颠道人的徒儿投入到黄氏门下替黄氏做事,不知怎么就给吉利用了那药,下来的胎儿乃是畸形,还是棠国公亲自审的案子,那俩人后来判了剐刑。”

连太后厌憎地道:“黄家的人就是不行好,这种妖魔邪道就该千刀万剐才是。”心情一下子很是糟糕的样子。

江姑姑进来禀道:“贵妃娘娘给您请安来了。”

安怡趁机退下,走到外殿,恰逢莫贵妃从外头走了进来,安怡给她行礼问安,莫贵妃亲切地扶她起来,上下端详着她道:“不错,这身衣裳很合适。”又压低了声音道:“恭喜你了。”

宫中没有秘密,安怡觉得莫贵妃的亲切里暗含了另一层意思,譬如说,她刚才和连太后间接证实了江西颠道人一脉的神奇本领,张欣能借这个怀孕,张婕妤也能一次中的,不然都没法儿解释为什么之前她年轻貌美多次承宠都不行,这回一次就行了的。

这世上的事,最怕的就是有心人,张婕妤可以是运气好,也可以是借着张欣的手如愿以偿,但那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可以用据说来害她,她也可以用据说来还击。就看谁的运气好了,就如这时候的莫贵妃与她,表面一团和气,下次见面谁又知道是什么情形?安怡恭敬地目送莫贵妃入了内殿,仰着头迎着朝阳走了出去。

在宫道旁,她遇到了谢满棠和吴菁、以及被宫人用软椅抬着的叩真子。

正文 第437章 莫催居

谢满棠神色淡然地看着安怡,安怡从眼角瞥了他一眼就收回目光,走到吴菁和叩真子面前低声道:“师父。”

吴菁握住她的手,含笑道:“看着不错。”压低了声音:“不要多想,回去后就安安稳稳地呆着,不关你的事。你师叔祖缺几味药,正好请他们帮忙。”

“那师父出宫后就来我家吧。”安怡目送吴菁等人走远,将要回头之际,谢满棠迅速回过头来瞥了她一眼,二人目光相接,他立刻飞快地把头转了过去,头越发仰得高了。

安怡垂下眼,笑了起来,还在生气呢,她已经不生气了。

兰嫂等人早在宫门外等着的,见安怡出来就围了上去,先把安怡扶上车,红着眼眶道:“姑娘可回来了,昨日您一去就没回来,可把人给吓坏了,老爷和太太一宿没合眼,老爷要上朝理公,太太本要跟着我们一起来等,还是棠国公一早就使人去说,您没有大碍,让咱们赶车来接就是。太太这才没来。”捧了热腾腾的粥和两样小菜上来:“棠国公说您可能在宫里吃得不太好。”

岂止是吃得不好啊,简直就是惨绝人寰,安怡两眼放光,端起粥碗埋头苦吃,吃完了两碗还要,兰嫂不给了:“先缓缓吧,回去再吃好吃的。”

马车行到半路,就被人拦住了,湖月含笑站在车前道:“见过淑惠乡君。婢子是蜀王府上的,替我们侧妃娘娘给乡君传句话。”

“什么事?”安怡忍不住阴暗地想,朱侧妃的消息都是挺灵通的,之前不肯应她所请相约见面,难道是因为知道连太后对她不满意,所以要躲着她?如今又主动找上门来,又是知道她有惊无险地躲过了?还真会审时度势。

湖月跟了朱侧妃许多年,朱侧妃的风光和落魄她都见过,从当年的王府到安侯府,从安侯府到蜀王府,从京城到蜀地,她见识过的人和事太多了,当然能看出安怡眼里的不悦之意。便含着笑道:“前日我们侧妃身子不爽,未能成约,昨日要好些了,就想着要在您出宫之后私底下为您庆贺,怎奈您入宫就未出宫,一拖拖到了今日。赶早婢子就在这道旁候着,总算是等着了您。”

安怡知道自己没立场发脾气,哪怕她知道那个人其实是王氏,其实是安安的亲生母亲,但王氏亏欠的是安安,不是安怡。安怡笑了起来:“多谢侧妃百忙之中还能记挂着我。”

湖月见她想通了,便笑着道:“前方有个莫催居,很是清净,菜品也是少有的精致美味,我们侧妃在那里设宴为乡君庆贺。不知乡君有空么?”

安怡道:“待我回家换一身衣裙,妆点了再来。”

湖月微笑着行礼下去:“那婢子这就去回我们侧妃。”

这就要见面了吗?只有她和朱侧妃两个人,朱侧妃会对安九的死有什么反应?是无动于衷还是悲伤难耐?安怡有些颤抖地拿起茶杯想要饮茶,结果发现茶杯里根本没有一滴茶水。兰嫂疑虑地给她斟了茶,笑道:“姑娘是太累了吧?”

安怡胡乱应了一声,看着斟满了茶水的茶杯,突然又一点都不想喝了。回了安宅,薛氏和安老太少不得拉着她嗦了一回,安怡急着要出门,便道:“我好着呢,等我回来再细说。”

薛氏有些失望:“给你炖着神仙鸡的,你不回来吃啦?”

安怡道:“晚上回来吃。”想到如果一切顺利,吴菁等人晚上也应该来家里了,就又叮嘱薛氏:“师父晚上可能会来,多准备几个好菜,要是厨子做不出来,就去杏花楼请大厨,不要舍不得钱。”急匆匆地挑了件大红色的衣裙,披了白狐裘斗篷,一口气赶到了莫催居。

莫催居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里面的景色实在是太好,茶好酒好菜好,伺候的还都是美人,进去的人就不想出来,所以才会让催他走的人莫催。这样的地方花费当然低不了,安怡一路进去,看到的都是钱,无论是陈设的字画古董,还是美丽可爱的双胞姐妹,光可鉴人的青玉石地板,蜀地运来的蜀锦地毡,全都是钱。

可真会享福,安怡忍不住忿忿,自己在那里吃苦受罪,那个人却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不知道这么多年来,她可有过半点愧疚不安之意?

一个眉目清秀,穿着青色素锦衣裙的中年妇人走过来,笑着要引安怡入内:“是蜀王府的客人吧?请往这边来。”领着安怡沿着青石小路往里走了约有一炷香的功夫,停在一座玲珑小桥前指着前方精致的小院道:“客人请往里走,过了这道桥进去就是,奴就不跟去了,以免打扰客人的清净。”

安怡轻轻颔首,走过小桥,站在小院前时终究有些紧张,可怜巴巴地回头看了眼兰嫂。兰嫂不明所以,却还是应景地宽慰她道:“婢子一直跟着您的,咱们出来时也是和老太太、太太说过的,要是咱们到点儿不能回去,家里也会来寻。”

什么啊,安怡苦笑着推开了虚掩的院门。浓冽幽香的腊梅花味扑鼻而来,院落深处一株高大的古梅正当怒放,朱侧妃拥着件华贵的火狐皮裘坐在树下,微眯了眼睛朝她这个方向看过来,一旁的湖月领着几个容貌美丽、打扮得体的小丫头正在摆弄精致的吃食。

安怡的心陡然一跳,她想起了若干年前在安侯府中,王氏也是最爱挑着这种风和日丽、或是雪后初晴的日子坐在花树下或是烹茶奏笛,或是吟诗行酒。王氏生得貌美,体态风流,坐卧都是画,她年幼只知道好看,只知道那是她的亲娘,她可以扑过去抱着王氏喊娘,安保凤却只敢远远地站着看,从来不敢主动靠过去,却每每能在一转身后就弄了王氏身边的人,闹得要死要活的。

朱侧妃沉默地看着推门而入的安怡,有一瞬的恍然,很快就收敛了怅惘,朝安怡招手:“快过来坐,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我就自作主张点了这些菜,瞧瞧要是不喜欢,又另外点。”

 

正文 第438章 谁让你来的?

“有梳子黄瓜和杏仁酪就够了。”安怡在朱侧妃的对面坐下来,既然让她点,那她就不客气了。

燕鲍鱼翅都没什么稀罕的,就是这大冬天里非要吃黄瓜……湖月挑起眉头,探究地看向安怡。见安怡一副“就是想吃个普通家常小菜”的坦然模样,突然间想起一件事来,不由微微色变,担忧地看着朱侧妃。

朱侧妃理都不理湖月,眉眼纹丝不动,仍然维持着刚才的端雅大方样:“让人去和杏婆婆说。”又回头对着安怡道:“杏婆婆是此间大厨,她做的素菜和甜品乃是一绝。”

安怡巧笑嫣然:“那是要好好尝尝。”仰头看着满树怒放的腊梅,笑道:“若不是侧妃相邀,我都不知道京城里还有这么个好地方。”

朱侧妃淡笑着给她斟了一杯香茶:“我自己窖的花茶,你尝一尝。”

安怡尝了一口,道:“是茉莉花茶,可有梅花茶?这样才应景。”

这回就连兰嫂都忍不住看向安怡,别人请吃饭,挑三拣四的不为其说,还连主人奉上亲手制作的香茶也要挑剔,这是真失礼了。安怡却恍若未觉,继续笑看着朱侧妃,静等朱侧妃回话。

朱侧妃的笑容终于有片刻停滞,随后又若无其事地道:“很多年不做那茶了。你要是不喜欢这个,让人给你换旁的,你平常喜欢什么?”

安怡带了几分挑衅地道:“云雾钻林茶。”肆意地笑了起来:“我最喜欢用那个茶配了钧窑雨过天青的茶盏,实在是赏心悦目,怎么都不会厌烦。”

说得就好像她挺有钱似的,就算是有钱,也轻易买不来极品的云雾钻林茶。别看现在是个乡君,谁不知道安保良从前穷得只有一条裤腰带啊。这回就连湖月都严重看不惯安怡了。

朱侧妃沉默地看着安怡,似曾相识的眉眼,似曾相识的神态气韵,就连生气了耍小性子也一样,还有这一身衣裳打扮,也是自己当年最爱给女儿作的装扮,吃食爱好也一样,可是安安已经死了。既然安怡有备而来,她又怎能不应战?朱侧妃如同春花绽放一样地笑了起来:“给淑惠乡君上钻林茶,告诉青夫人,一定要最好的云雾钻林茶,一定要配上好的雨过天青钧窑茶器。”

莫催居果然财力不同寻常,不过一会儿的功夫,茶和茶具就已经送到了安怡面前。朱侧妃热情地招呼安怡:“尝一尝,可还喜欢?”

安怡尝过,笑得眉眼弯弯:“茶不错,就是泡茶的人手艺差了点,只将这茶的韵味冲泡出了八分。”

“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尝尝乡君亲手泡的茶。”热菜上来,朱侧妃招呼安怡吃菜,冷眼看着安怡只动了一筷子就不再吃的梳子黄瓜,淡淡道:“做得不合口味么?”

安怡拿着银勺将杏仁酪戳得粉碎:“其实不是我爱吃,而是一位故人爱吃。今日不过是恰逢有这个机会,所以特意点了来祭奠她罢了。”

湖月忍无可忍,“倏”地把脸拉了下来,上前一步冷冷地道:“还请乡君慎言,我们侧妃好心好意设宴款待您为您庆贺,您却这样的无礼,就不怕传出去给人笑话吗?”

不就是说她没有教养嘛,没有娘的人少教导也是有的,安怡无所谓地道:“比我无礼的人多了去,比我更不怕给人笑话的人更多了去,我怕什么?”

这话所指再明白不过,就是讥讽朱侧妃来着,湖月顿时大怒,端起茶杯就想往安怡脸上泼。兰嫂及时拦住了,安怡嬉笑着看向朱侧妃:“侧妃,您的人想要拿茶汤泼我,你不教训教训她么?”

朱侧妃的眼皮跳了跳,一双眼睛深不见底:“你想要怎么样?我以为你接二连三地找我,是想与我交好。”

你一个抛家弃女给人做妾的,想与你交好的人都是疯了吧。安怡不避不让地看进朱侧妃的眼睛里去:“我接二连三地找你,是想为一个人鸣不平。侧妃想不想听呢?”

“侧妃,我们走。”湖月扶住朱侧妃的胳膊就要走人。

“你若是敢走,我就去府上拜会。想来蜀王妃很喜欢听人讲故事。”安怡笑得像个恶魔。

朱侧妃闭了闭眼,忍无可忍:“谁让你来的?”

安怡托着腮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真的只是想为一个人鸣不平,不然侧妃以为,现在的您有什么是我能图谋的?”

朱侧妃的脸白得吓人,吃力地挥退湖月:“让其他人都退下,我有话要和淑惠乡君说。”

湖月警告地瞪了眼安怡,安怡鸟都不鸟她,只让兰嫂:“你也去一旁寻个好地儿歇歇。”

转眼的功夫,院子里就只剩了朱侧妃与安怡二人,朱侧妃垂着眼温酒斟酒,长而浓密的睫毛如同蝴蝶的翅膀轻轻颤抖着,露在外面的每一寸肌肤都光滑细嫩白皙如脂玉。安怡不客气地喝光了她递过来的满满一杯酒,哑着嗓子道:“您还记得安安吗?”

朱侧妃的手一抖,一滴青翠的竹枝酒洒落在汉白玉石面的桌子上,犹如一滴淡绿色的眼泪。朱侧妃放下酒壶,优雅地掏出锦帕缓缓擦去酒液,抬眸看向安怡,神色淡然平静:“我不认为你和她能有什么交集,也不认为你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替她讨回公道。”

安怡勃然大怒,又觉得无限委屈,那些说了千百遍,在肚子里过了上万遍的借口一句都说不出来,她愤怒地瞪着朱侧妃哑着嗓子道:“她是不是你的女儿?你要说不是,我立刻就走。”

朱侧妃静静地和她对视了片刻,微不可见地惨淡一笑:“有些事不是想否认就能否认的,你想替她讨回什么公道?杀了我?还是要押着我去她坟前磕头赔罪认错?”

她的坟。安怡瞬间失神,她既然已经死了,当然就是有坟的,不然安家和田家可怎么和这京里的人交代呢?兴许是因为潜意识里的抗拒,因此她一次也没去想过那座坟,更没有想要去看一看的意思。

朱侧妃的声音就如微风一样地从她耳边轻轻掠过:“她已经死了,就算是我想弥补她,也没办法。”

安怡咬着唇道:“不,你可以的,她死得不明不白。”

正文 第439章 都是你害的

朱侧妃不说话,拿起银箸夹了一块梳子黄瓜,嚼着嚼着再咽不下去,便将筷子用力放下:“人各有命,她已经死了,我做不了什么。”

仿佛是在意料之中的,又仿佛是意外,安怡怔了怔,红着眼眶大声道:“你是怕牵扯进去,坏了你的事吧?既然如此,你当初为什么要生下她来?”

朱侧妃不肯与她对视,轻声道:“我能给她的都已经给她了,她若还活着,需要我帮她做什么事,我若能做的总要去做。如今她已然死了,活着的人却还活着,我已经自私过一次,不能再自私了。”

安怡知道朱侧妃指的人是谁,是蜀王府里那个叫做小茹的女孩子,她平生第一次这样的嫉妒一个人,分明是先有了她才有的小茹,为什么她是被抛弃的那一个,小茹却是被倍加珍惜的那一个?难道母女的情分是一副丰厚的嫁妆就能抵充的?安怡说不出话来,只能是直瞪瞪地瞪着朱侧妃。

朱侧妃不敢和她对视,继续低声解释:“小茹已经长大了,她总要嫁人的,因为我的缘故她已经很委屈,我不能让她更委屈。也不单只是为了她,还有王家。”说到这里,朱侧妃自嘲一笑:“我对不起的人已经太多,活着的人还要过活,再逼下去,就是真的不让他们过活了,就干脆彻底对不起她一个人吧。”

安怡咬着牙道:“就算是想要补偿一个人,也要看他究竟想不想要你给她的东西,或者看看那东西是否合适她。你给她的丰厚嫁妆恰恰就是催命符,你可知道她受过什么罪?你以为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说过去的?不能!因为她受过的那些委屈和耻辱,你这一生都没有遭受过……”

朱侧妃“嚯”地一下站起来要走,语调尖刻地打断她的话:“她生在首辅公侯之家,衣食无忧,又有祖父疼爱,大把的嫁妆,什么日子过不得?吃苦?能和那些自小丧母丧父,家境贫寒的人比?就算是真的那么不幸,也是她自己犯蠢!”

安怡见她要走,冲动地跳起来拦住她:“不许你走!你一定要说清楚才能走。你到底有没有真的把她当成女儿疼爱过?难道她小时候你的那些疼爱都是假的?”

朱侧妃冷冷地抓住她的手用力甩开,一字一顿地道:“和你有什么关系?你这个疯子!”言罢扔下她大踏步往前走。

安怡站在原地,大声道:“我当然是疯子,疯到想要替一个不相干的可怜傻子报仇雪恨以证声名,你这个做亲娘的名声不好拖累了她,却没有勇气找一找真相!你就不配给人做娘!”

朱侧妃踉跄了一下,狼狈地飞奔而去,就连头上的玉钗落下来也顾不得去捡,还是湖月跑过来捡起来,阴沉沉地瞪着安怡。安怡恶狠狠地给她瞪回去,朱侧妃在前头大声喊湖月,湖月这才走了。

安怡脱力地扶着桌子坐到凳子上,她把事情办砸了,原本的计划不是这样的,她原本应该心平气和,根据朱侧妃的心情和感受委婉地把意思表达到,再让朱侧妃出面说动王家,由王家来追查外甥女儿的去向和死亡,她在中间动动手脚,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一切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