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仙难求 作者:云芨

作为女修士,长生路上要克服的困难太多。

资质、功法、丹药、法宝,一样都不能少。

感情、软弱、仁慈、贪心,一样都不能多。

没有前者,修行太慢,多了后者,死得太快。

更甚者,容貌要不过不及,智慧要不多不少

太美貌了注定要被高阶修士抢夺作妾,太丑了遭人嫌恶处处碰壁。

太聪明了就会成为被打的那只出头鸟,太笨了被卖还在帮人数钱。

陌天歌自认哪一样都可以做到,可是该死的偏偏多了一样东西,

这一段修仙路,该如何平静地走下去

第一卷、仙路迢迢

从俗世走上长生之路~

001、陌家村

东方泛起鱼肚白,公鸡一声啼叫开始了农庄生活的一天。

家家户户从睡梦中醒来,女人们开始烧水做饭,男人们或是挑水,或是整理农具,准备吃过饭开始一天的劳作。

这是晋国连城属下的一个村子,全村三四百口人,只有一个姓,属于一个家族,因此,这个村子就以他们的姓为名,唤作陌家村。

村的东头,零星地分布着几个屋子,其中一间单门院的砖房在这些土房之间十分显眼。说它显眼,是因为它的原料明显比其他房屋好得多,房顶瓦片厚实,墙砖齐整,一看就知道不是乡人土法所烧,院墙也不像其他土房是随便几根树枝藤条做成的蓠芭,而是细致的竹条编成。但它又比其他房子都要破败,房顶碎瓦无人收拾,院墙碎了一片,院中菜地零乱。

此时,小院的房门打开,一个扎着小辫面色腊黄的小姑娘走了出来。她约摸六七岁的年纪,身量十分瘦小,面有菜色,衣衫陈旧,不过,全身上下收拾得干净整洁,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衣衫也十分干净。

只见她先拉起了鸡笼,把鸡赶出来,随后走到位于偏屋的厨房,开了门,就着冷水洗脸。洗脸漱口后,她挽起袖子量了把米,从水缸舀水洗净,又搬了张小凳到灶边,站在凳上将米下到大锅,开始烧火。

连城位于晋国之南,气候温和,十分适合种植水稻,因此烧火都用稻杆。也幸好如此,否则这个年纪的女娃儿,哪里能劈得动柴。

过不多久,主房的门传来响动,一个面色苍白的妇人走进厨房。

正在烧火的小姑娘连忙跳起来:“娘,你怎么起来了?再去休息一会儿,饭马上就好了。”

妇人露出笑容,摸了摸她的头:“天歌,这些事娘来做,你去玩吧。”

“不行,”小姑娘坚持,把她往房里拉,“娘,你不能吹风,这些事我可以做。”

“这不过是小事…”

“小事我来做就好,娘,你还想晕倒让我担心吗?”

妇人被这句话堵住了。

小姑娘又说:“娘,你就好好休息吧,等你好了,我就不要做这些了。”

话里的娇憨令妇人露出笑容,却又夹杂着苦意,语气便软了下来:“好,娘会尽快好起来,以后不让天歌受苦了。”

东方露出红光,粥也散发出了米香。小姑娘就着小板凳,小心翼翼地舀了两碗,又到屋角坛子里捞了些腌菜,一一捧到主房去。

寡淡的清粥腌菜,没有多余菜色,一个是病人,一个是小孩,难怪二人脸上没有丝毫红润。妇人看着女儿,露出心疼之色,小姑娘没有看见,只埋头喝粥。

吃过了早饭,妇人将女儿又打理了一番,才取下墙上挂着的布包,挂到她肩上,嘱咐:“去了学堂,要听先生的话,好好念书。”

“嗯,我去学堂了。”

日头渐起,小姑娘踩着一路的露水,往村西祠堂而去,路上不时有男孩儿奔跑嘻闹。

看到她走在路上,有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偷偷地跟在后面,忽然窜上去,一把揪住她的辫子一扯,哈哈大笑:“陌天歌,你的辫子真丑,你还是剃光头吧。”说完,又一溜烟跑了。

被扯了辫子的陌天歌,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把头绳还我!”

那孩子却挤眉弄眼地做鬼脸:“还你?为什么要还你啊?有本事你来抢啊,来抢啊!”

小孩子哪受得了这挑衅,陌天歌将辫子一甩,就往男孩那里追去。

“哈哈,真笨,我在这呢!”这男孩身形十分灵活,又十分壮实,哪里是她这瘦弱身板可比,每每一折身就把她甩开,把她气得七窍生烟。

不一会儿,陌天歌就追得气喘吁吁。正当此时,身后远远传来女孩的声音:“哥,你在干什么?”

听到这声音,二人都停了下来。

一个七八岁的女孩跑近,看到陌天歌散乱的辫子,顿时怒目相向:“哥,不许你欺负天歌,把东西还来!”

刚才还凶巴巴的男孩顿时苦着脸:“我只是逗她玩玩。”

那女孩扬起眉,瞪着兄长:“你还说!再不还我就回家告诉爹,说你欺负妹妹。”

男孩脸色更苦了:“她算什么妹妹?又不跟我们住一起。”

“我们爷爷天歌也叫爷爷,怎么不是妹妹?你再说我现在就回去告诉爹!”

“好啦好啦,给你就是了。”男孩把手上的头绳一塞,连忙先走了。

见他走了,天歌低声道:“天巧,谢谢你。”

陌天巧扬起笑容:“不用谢我,是他不对。喏,这个还你!”

陌天歌接过头绳,胡乱绑了辫子。

“还是我来吧。”陌天巧看她绑得草率,干脆把她辫子解了重编。她比陌天歌高了半个头,不用她蹲下就能顺利地把辫子编好。

编好了辫子,陌天巧从口袋里小心地掏出一个纸包,打开:“天歌,来吃饼。”

陌天歌接过她递来的东西,是一块地瓜饼。她小声地说:“谢谢。”

她平时是没有糕点糖果吃的,母亲一直生着病,虽然还到饿肚子的地步,却也没什么余粮,只有逢年过节,爷爷家买了糖果,才会分到一些。

天巧和她哥哥天俊,是大伯的孩子,天巧对她很好,总是把自己的零食分她吃。

“一起吃吧。”

“嗯。”

两人一路吃着,一起往祠堂走去。

陌家的族学,设在村西祠堂,村中一位老秀才是学堂的夫子,在此教导族中孩子念书。既是族学,凡是陌家村的孩子不需要交付学费就可入学。不过,村人世代在地里刨食,大多只是希望孩子将来认得几个大字,会数会算也就是了。孩子们早上来念过书,下午就去帮家里干活,只有几个被寄与厚望的孩子才留到下午。

陌天歌两人进了祠堂,屋里已经坐满了孩子,小的六七岁,大的十三四岁,都是男孩子,只有她们两个是女孩。

世人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陌家族学也是如此,陌家村的女儿,极少有上学堂的,都是晓事起就帮着家里料理家务,只有家境通达的人家,才将女儿送来识几个字。

陌天巧就是如此。她是陌家族长的嫡系孙辈,因为是长孙女,又与长孙一母同胞,因此家中也高看她一等,不但名字从了兄弟,还一并送了学堂。

她与天歌二人,是这一辈里惟二两个从辈分取名的。

但,陌天歌的情况却不相同。

陌天歌的母亲,原是族长家的四姑娘,如今人称四娘子。她并不是族长夫人所出,而是族长年轻时在外面所生,因此一家子待她十分冷淡,而且,她胎里带病,常年小病不断,也就越发的受人冷落。

十年前,村里来了一个书生在此借住,见过她几次,不知怎的竟向族长求娶。族长虽不喜爱这个女儿,但也怕别人不怀好意,便说要他入赘留在村中,谁料这书生也不反对。不久两人就成了亲,在村中住了下来。

可惜,到了第三年,这书生要出趟远门,却是一去不回。

因为父亲一去不回,她是惟一的血脉,天歌不但姓陌,名字也是随了辈分,一直当男孩教养。

学堂内吵成一团的时候,里间传来一声咳嗽,满屋的孩子立刻安静下来,一个须发半白面色威严的老夫子从里间走出来。

看到学生们都乖乖坐着,无人吵闹,老夫子满意地点头,从案上取了一卷书,开口道:“昨日的《弟子规》第一段都背熟了没有?”

学堂内更加安静了。这些孩子,只是为了识字而已,哪里会认真读书,教十个字会一半就不错了。

老夫子皱眉,点名道:“陌天俊,你来背。”

陌天俊连忙站起来,脸却皱成一团,浑没有刚才欺负陌天歌时的嚣张得意。

只听他期期艾艾地开始背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老夫子点头:“没错,继续。”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出必告,反必、必…”念到这里,他抓耳挠腮地想了一阵,却是怎么也背不出来。

偷偷抬头看夫子的脸色,却见夫子面色严肃,又连忙低下头。

“哼!”夫子冷哼一声,说道,“昨天晚上干什么去了?怎么就背这么点?”

陌天俊嗫嚅两声,没敢回答。

“手。”

闻言,陌天俊脸色苦得堪比苦胆,但又不敢违背夫子,只有走上前,小心翼翼地伸出左手。

夫子枯瘦的手握着戒尺,拍了他手心一下,陌天俊惊了惊,干脆地摊平手,扭过头不看。

戒尺高高抬起,“啪”重重地打在他手心,整个学堂的孩子都不敢出声,生怕下一个是自己。

打了五下后,陌天俊的手心已经红了,夫子收起戒尺:“下一个,陌天威。”

“是。”又一个孩子站起来,开始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个孩子磕磕绊绊的,总算背全了,夫子终于舒了眉头:“回去再背熟,下一个。”

感觉到天巧动来动去的,陌天歌低声问:“天巧,怎么了?”

陌天巧苦了脸,也低声回道:“我也背不熟呢,不知道等下能不能背全。”

“赶紧趁现在背背,还来得及。”

“说的是。”陌天巧飞快地打开书页,在心里默诵起来。

“陌天歌。”

陌天歌连忙站起来:“是,夫子。”

她想了想,开始背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夫子脸上出现微微的笑意:“好,背得很好,今日你就开始看‘出则弟’吧。”

“是,夫子。”

她松了一口气,翻开书本,看下一段。

虽说这些陌家子弟,根本不在乎学得好或坏,老夫子却是十足的书生脾气,对待课业十分严厉,能得到他的赞许,可不容易呢。

002、祠堂异事

中午回去做了饭,陌天歌又来到祠堂。

上午是老夫子教族中所有孩子识字,下午却只有寄予厚望的孩子才来。

陌天歌既是女儿身,不能考加科考,也不方便到城镇谋事,原本是不用多学什么的,只是,老夫子十分敬服她父亲的学识,所以对她另眼相看。加之她母亲也觉得,她父亲学识渊博,她也应该多念些书,而不是像普通村女一般,把时间消磨在家长里短上。

下午的课业,比之上午随意得多,五六个孩子或是自己念书练字,或是由老夫子单独教授。

陌天歌进来,向夫子行过学生礼,便进了藏书室。

陌家并不是大族,祠堂只有一个大堂一个院落和东西厢房。大堂供奉着历代祖先之灵,后院是过年添丁吃祠堂酒的地方,东厢房前半部分改作了学堂,后半部分则是藏书室,西厢房住着几个孤寡老人,平日就由他们看守祠堂。

藏书室并不大,靠墙摆着六个书架,加起来也有上千本书,是陌家历代所传。

陌天歌拉了张凳子到东边,这个书架的书,都是些游记杂闻,用字通俗,图画甚多,正适合她这样进学不久的孩子看。

她喜欢看这些杂书,老夫子没说什么,一个女子,又不能科考,看什么书都不要紧。

陌天歌挑了一本书,又找了本《大晋字典》放到旁边,坐到窗边看起来。

这本书名叫《天极略闻》。据说,天下之大,有无数的土地海洋,他们所在的,就叫天极。天极之大,包括晋国及另外十数个大小国家,东北有广袤的森林,西边是一片沙漠无人之境,北边有冰川奇景,南边是山脉连绵。

这本书记录的就是天极的奇人异闻。

传说,天极的南端,横亘着一条山脉,人称昆吾。昆吾绵延万里,峰峦不断,从东到西,自古无人能过。离山脉不远的凡人,偶尔可以看到山中紫云氤氲,五彩闪烁,入山去寻,却会迷失在云雾里,只有回头,才能寻到出路。

渐渐的,人们就说,此山是仙山,只有仙人才可入内。

居住在昆吾山上的仙人们,朝吸云露,晚食月精,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如果他们在凡间寻到灵根者,便会带回仙山修炼,修炼大成,就会成仙。一旦成仙,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脚踏云彩来去千里,移山倒海上天入地,还可以容颜不老长生不死。

世间的人们,无不希望得入仙山,练就仙骨,可惜灵根难寻,对于仙人,大多数人只在传说中听过而已。

这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古时楚国的一位国君,酷爱道法,想要修炼成仙,召天下道人于京都,寻一道行高深者拜为国师。就在全国道人比试道法的时候,有个浑身脏污的乞丐走进道场,说,尔等配与我提鞋也,众位道人大怒,乞丐却哈哈大笑,一抬指,道台中央忽然出现一汪深潭,再一扬手,深潭消失却燃起大火。在场众人大惊,楚王意欲立为国师,那乞丐却扬尘而去,倏忽不见。

又记载,梁国有位书生,家境贫寒,刻苦读书,终于得中状元,却在琼林宴上得罪了当朝权贵,被派去管理翰林院的藏书阁。堂堂状元郎就这样窝在藏书阁十年,前途无亮,可是十年后,这位状元郎却因为在藏书阁中找到仙法,一夜悟道。当年得罪的那位权贵得知此事,惊慌不已,状元郎却一笑置之,乘风而去。

陌天歌正看得津津有味,忽然有个人站到她面前,陌天歌抬头,连忙合上书站起来:“夫子。”

老夫子点点头,取过她手上的书翻了几页,问:“都识得吗?”

陌天歌回道:“有些字不识得,我就查字典,查不到的,我都记下来了,下回问夫子。”

老夫子将书交给她:“好,多读书是最好的认字方法,你继续吧。”

“是,夫子。”

太阳西斜,陌天歌把书放回书架,出去打扫学堂。

其他孩子们都已经回去了,老夫子也到后堂用饭去了,前堂只有她一个人。

擦完桌子,扫清地面,去倒垃圾经过大堂后门的时候,她停了一下。

里面,好像有光。

看了好一会儿,她放下簸箕,凑近去。

女子是不能进祠堂的,哪怕招了婿的,也要由夫婿进祠堂,所以,陌天歌从来没进过这个摆灵位的大堂。

此时,大堂大门关着,那朦朦胧胧的像是光,又像是烟,实在看不清楚。她左右看看,发现周围没人,犹豫了一会儿,实在忍不住,把簸箕放到一边,蹑着脚偷偷地跨了进去。

大堂很高,又关着门,整个屋内黑漆漆的,只有窗格子里透进来的微光,还有后门的亮光。

她小心翼翼地靠近,发现那光似乎来自最上面的灵位。

一排排的灵位安置在大堂上,足有四五十个,连两边墙上也摆满了,看起来分外可怖。

陌天歌有些退缩,但,她一进来,那光更亮了。

她控制不住好奇心,抬头寻去,发现最高的一层,只有一个灵位。

那灵位通体白色,很像是玉,爷爷家里就有一个白玉雕成的道君像。但是这个灵位,颜色更白,上面似乎飘浮着雾一样的白气。

陌天歌四处打量了一番,从角落搬来一张椅子搁到灵位的旁边,踩上去,刚刚够高。她小心地探出手,去抓那块灵位。

她身子矮小,几乎半个身子都靠在案上才把灵位拿到手。

有些凉,白气弥漫过她的手,已经可以清晰看见了。

陌天歌将灵位翻过来,看到上面有这样五个字:陌瑶卿之位。只有一个名字,跟其他的都不一样。

白气越来越浓,甚至开始淹没她的身体,她盯着灵位,发现白光也越来越亮。那光原先只是白蒙蒙一片,渐渐的就变成了亮莹莹的,目睹这样神奇的事,她不由地睁大了眼。

那光却忽然一闪,冲着她的眉心倏忽没入。她吓了一跳,眼眸忽然失去了焦距,然后慢慢地闭上了眼,一下从椅上摔了下来。

003、陌家祖先

更新时间2010-6-1214:21:46字数:3162

无尽的黑暗,身体似乎在水中浮浮沉沉,她怎么也抓不到实物。她好害怕,她想叫娘,可是叫不出声来。

忽然间身子一定,眼前突然出现亮光,她连忙四处张望。

什么都没有,没有东西,甚至没有墙壁,空荡荡的,只有这不知道哪里来的光芒。

她听到一声叹息,幽幽的,令人毛骨悚然。她惊起:“谁?谁在这里?”

那声音停了一会儿,开口说话:“这么多年,终于有子孙触发禁制,素女诀终于有传人了。”

声音非远非近,仿佛虚空中响起,找不到实处,她四处寻找,却惹得一声轻笑:“傻孩子,你找不到我的,我只是封在这禁制里的一缕神识。”

这声音既飘忽,又柔美,竟是十分好听的女音。

陌天歌有些害怕地瞅着这个空间,颤声道:“你…你是谁?”

“我?”这女声又是幽幽叹息,“我是你的祖先,我的名字叫陌瑶卿。”

什么神识…前一句话,陌天歌完全听不懂,但她听懂了后一句。陌瑶卿就是她看到的灵位上的名字,是陌家的祖先——那岂不是鬼?

这个念头吓了她一跳,半晌,哆哆嗦嗦地问:“你,你是鬼?”她曾经听村里的大人说,人死了就会变成鬼。

“鬼?呵呵。”女声笑了一声,又正色问道:“你可知道,世上有修仙之人?”

没等到她回答,她又自言自语:“想来你是不知道的,生活在凡人中的孩子,哪里知晓这些。”而后道,“既然触发了禁制,说明你遗传了我的纯阴体质,又身具灵根,且让我看看你的灵根如何。”

忽然一阵风起,陌天歌一惊,只感觉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覆到了她的身上,在她身上游走,她却动弹不得。

片刻后,身上的东西一松,女声惊疑:“五行灵根?而且还是同样强弱,莫非也遗传了那小子的混元灵根?”

什么五行灵根混元灵根,陌天歌一点也听不懂,只是觉得,这是家族的祖先,对她好像没有恶意,不是恶鬼吧?

这声音又是幽幽一叹:“想不到,居然有个孩子同时遗传了我们的资质,真是天意。可惜,那小子也不知道死了没有,他的混元功法也不在我手上,无法传给后人。”

“孩子,你可知道,世上的人如果修了仙,就可以有飞天遁地之能,还能容颜不老?”

咦,这说法…她想起在藏书室看到的那本书。居住在昆吾山上的仙人们,朝吸云露,晚食月精,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你…你说的是,那些昆吾山上的仙人?”

“哦?”这声音有些意外,“你竟然听说过?”

这个祖先鬼对她好像很和善,她的胆子就有些大起来了:“我在学堂看过一本书,上面说,昆吾山上有仙人,他们无所不能,还能长生不老。”

女声又笑:“世人夸大其辞,不过也相差不远,若能得成大道,确实无所不能长生不老。只是,如今能修到元婴的已经不多了,连我这等资质,当年也是费尽心机得到机缘才能进阶元婴。可惜在元婴之后蹉跎了千年,终是没有进阶化神,只能肉身坐化,将这一缕神识封在玉牌之中,等后人触发禁制,将这功法传下去。”

看陌天歌听得迷糊,她收住话头,又问她:“孩子,你可想与那些仙人一般,飞天遁地无所不能?”

陌天歌眨了眨眼:“我…那是不是可以治好我娘的病,也可以找到我爹?”

“嗯?”女声疑惑,“你娘怎么,你爹又在哪里?”

陌天歌低下头,低落地说:“我娘一直在生病,可是怎么也看不好,大夫说,这是天生的,原本活不过二十,能活到现在已经很好了。我爹在我生下来之前就走了,娘说爹是有事情,以后会来接我们的,可是一直没有来…”

这缕神识,原是昔年陌家祖先陌瑶卿留下来的,陌瑶卿原是元婴高手,一听就明白她母亲是怎么回事。想到此人必然也是自己的后人,不禁伤感:“纯阴之体,既是机缘,也是大祸。你母亲必然也是遗传了我的纯阴之体,可惜没有灵根,注定是活不长久的,你莫要伤心。”

纯阴之体是什么,她不懂。听到这个祖先鬼说娘没有救,她虽然早就知道,可心情还是低落下来:“不管怎么样,都救不了娘,这根本不是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