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修士,脱离人间烟火、五谷轮回,哪里还有什么清减不清减,顾清岚从来如此偏些清瘦的身形,几百年来也都是如此,又怎会几天不见就清减?

顾清岚望着他不语,李靳就忙打住,将镜灵见他的来龙去脉细细说来。

他们一起被卷入琉璃镜,李靳到了北齐皇宫中,他自然和顾清岚一样,没有被琉璃镜迷惑,却刚到就先见了镜灵。

那镜灵化作顾清岚的样子,李靳也差点没认出来,还要扑上去抱住喊“顾师弟”。

镜灵还被李靳抱了一抱,这才开口对他说道,他们六人已暂且被困在这里,而这里则是元齐大陆之外的另一个大千世界。

他们六人若要脱困,就需得助北齐击败南淮国,一统大江南北,功德圆满之后方能回到元齐大陆。

镜灵说完这些,李靳还抓着他想文更多,镜灵却已凭空消失在他眼前。

李靳正想如何才能找到其余六人,就看卫禀赫然穿了一身皇家侍卫的锦衣,走进来对他叩头禀报。

这下可好,上来就先找到一个,李靳看卫禀浑然不记得元齐大陆之事一般,就拿言语试探了他一番,问他了许多事情。

兴许是李靳往日就生性多疑,喜欢试探臣下,卫禀也不觉奇怪,对他的问题知无不言。

李靳问了一阵,问出来他朝中确实有个心腹大臣名叫顾清岚,官拜兵部侍郎,现下正跟随大军在前线督军。

他又问了下带兵的将领是谁,就问到了大将军是莫祁,还有个女将叫做路铭心。

李靳确定他们三人都在前线后,连忙想办法从宫中脱身,带着卫禀赶了过来。

顾清岚听完李靳的话后沉吟了片刻,就也将镜灵同自己讲过的那些话,说了出来供大家参详。

李靳听完沉默良久,才又开口:“如此说来,这镜灵却是喜欢故弄玄虚…若信了他同顾师弟说过的话,那这里自然就不是什么大千世界,而只是镜中的虚幻之境。”

顾清岚摇头:“镜灵却也并没有言明这里是虚幻之境,只是我初来时如此认为,他只是顺着我的话接了下去。”

李靳又叹了口气:“果然这琉璃镜却比什么幻魔都难对付多了…”

顾清岚听到这里微顿了顿:“不过我现下却较信他同李师兄的说辞…哪怕再厉害的幻魔,也无法造出如此详尽多变的幻境。”

他说得不错,当年他和李靳共同对付过的那个幻魔,已隐藏作祟了数百年之久,法力相当厉害,可以造出一座城池,还有满城栩栩如生的数千百姓。

但那幻境却也只能维持在一座城池大小,还在同一天循环往复。

他们却是已到这里两三日,还未发现什么漏洞破绽之处,反倒在这里越久,就越觉得此处越真。

李靳也点头:“我初时听着还有几分不信,等出了皇宫赶来,却不得不越来越信。这一路上城池村落俨然,百姓将士俱有,井然有序…实在也不像是幻影。”

李靳讲这些时,并没有让跟在他身后的卫禀避开,照旧当着他的面。

但卫禀听着他们讨论,却仍是垂手按着腰间的长刀,一脸忠心耿耿不问其他的样子。

莫祁也担心了卫禀许久,好不容易师弟又出现在自己面前,却一副认识也不认识自己的样子,不禁有些惆怅,顿时有几分理解顾清岚初看到路铭心时的无奈。

他想着,就叹了口气对李靳说:“李师伯,我带我师弟去说一阵子话。”

李靳点了点头道:“你师弟我是没办法了,这两三日来,我同他旁敲侧击过无数次,奈何他就是醒不过来。”

路铭心靠自己修为尚且醒不了,还要顾清岚从旁相助,卫禀法力还不如路铭心深厚,要他自己清醒,自然是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李靳转头对卫禀道:“卫卿,莫将军要同你说话,你随他去吧。”

卫禀对李靳的话倒是从不违抗,俯身领命,由莫祁带着他去旁边的房间。

莫祁和卫禀离开后,顾清岚沉吟了片刻,抬头看着李靳道:“为今之计,我们还是暂且听信镜灵的说法,在这里助北齐统一天下,我也尽快突破心魔。”

李靳点了点头,又道:“治国之策我倒是懂那么一些,不算完全摸不着头脑,不过这兵法之道,我却是未曾精研过,不知顾师弟是否精通?”

顾清岚也苦笑了声:“我倒是读了不少兵书,不过也是纸上谈兵,不知能否运用…”

他说着又微顿了顿道:“不过这里的正主却显得颇通此道,也为此战耗费了许多心血,我在房中找到了许多笔记手书,略加整理推演,也能得出用兵之方。”

他说的“正主”,自然指这个大千世界中的顾清岚。

他是丞相顾盛之子,少年诗名闻天下,十八岁被李靳御笔钦点为状元,而后更是一路平步青云,今年不过二十四岁,就任了兵部侍郎,成了李靳的股肱重臣。

路铭心一直在旁看着他们,这时候也不知是不是记恨李靳抱着她师尊不撒手,突然插嘴道:“我看过这里原主的记忆,她坚持不受赐婚,是因为有传闻,说顾大人自从被钦点状元后,皇帝时常以体恤他体弱为名,将他留宿在宫中。

“长此以往,朝野上下不少人觉得顾大人年少俊美,又被如此恩宠,怕是和皇帝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流言四起。那原主以为皇帝将自己赐婚给顾大人,是要自己做他们两人的遮羞布,自然宁死不肯。”

李靳听到这里也颇觉尴尬,忙道:“这些我都问过卫禀和内侍,将顾师弟留宿宫中,确是因他素有心疾,宫中的御医,还有吃穿用度也都好些。你不知顾盛的那个继室夫人,平日里有多亏待顾师弟!”

这里的原主今年也不过二十四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虽说心疾对凡人来说无药可医,但若悉心调养,也不至于几乎要到油尽灯枯的地步。

李靳说原主家中之人待他不好,倒也可以解释得通这一节。

路铭心也又忙说:“我自然是心疼师尊的,可你身为帝王,也不顾惜下臣子的名声,就这么任人误会鄙夷他,岂不也是失职?”

顾清岚看他们争来争去,分明是将自己也代入其中,扮演这个大千世界中的“李靳”和“路铭心”扮演得不亦乐乎。

他不由抬头按了按额头,叹了口气:“你们若要争执,可去房外慢慢争,我还有些行军策略要写,就不奉陪。”

李靳和路铭心顿时就又一起闭了嘴,路铭心还小心地贴过来:“师尊要写东西啊,我来研墨。”

顾清岚没赶她出去,只是又叹了声:“你不做声就好。”

他这么嘱咐,路铭心就十分乖巧听话地铺纸研墨递笔,一副无微不至的样子。

李靳怕累着他,也有些尴尬,忙寻了个借口,说要去那边看莫祁如何唤醒卫禀。

那行军方略,原主一贯先是零零散散记下来,再统一归整,调配细节,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因此每次军中出阵,都需他反复推演精算,甚为费事。

顾清岚坐下时还是刚过正午,这般算写了几个时辰,再抬起头时,窗外已经是入夜时分。

路铭心也一声不吭地陪了他这么久,看他脸色越发苍白了一些,担忧地靠过来说:“师尊是不是累了?要不要歇一歇?”

顾清岚侧首看到她,微弯了下唇角,也不知是不是突然心灵所致,还是若有所感,轻声开口道:“若这里真是一个大千世界,那此间的顾清岚,是否至死都不能得到这么一句关怀?”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祁哥:师弟,过来,师兄跟你说说话。

老卫:师兄又要壁咚我?

李大哥:我且去那边看看热闹!

燕二:于是没有人管我了?

路美女:大家都觉得你就当神医挺好的。

82、第十七章 金戈(4) ...

路铭心突然听到他这么说,顿时心疼不已,忙合身扑上去抱住他的腰,靠在他怀中说:“师尊…无论如何,师尊待心儿都是最好的,怪只怪我,不知道珍惜师尊的好。”

她已看过这里原主的记忆,这段话说得也有所指一般。

顾清岚听着,揽着她肩膀,低头在她额上轻吻了吻,低声道:“心儿,这不是你的错,不要责怪自己。”

他说着又看着她,温和地笑了一笑:“若你同我在一起,每日都在责怪自己,会让我觉得我身为你师尊,也并不称职。”

他总是这么为她考虑,还总会为她开脱,路铭心抬头吻了吻他的唇,又拿头在他颈窝边蹭了蹭,把头埋进他怀中。

看他眉间倦意深沉,路铭心才依依不舍地放开他:“师尊,你要不要歇下?”

顾清岚轻点了头,也不遮掩:“如今确是容易倦了些。”

路铭心忙拉他去床上坐下,还帮他更衣,看他在床上没有盘膝坐下运功,而是躺下安眠,这才帮他盖了锦被,有些安心。

他们六人到这里已有三日,都还能通过运功恢复些许法力,于是他们的身子就定然不是这世界原主的身子,除却法力被压制了不少,也仍是修士之体。

如此一来,他们当然也不用像凡人一般用膳睡觉。

不过顾清岚却有些不同,他心魔未除,又被镜灵使坏外化成了心疾,阻隔了他体内经脉间真气运行,就需要沉睡来休憩。

路铭心看他合着双目,仍眉心微蹙,还忍不住喃喃自语:“被我拿走的那个老参,要不要从伤兵营要回来熬给师尊补身子啊。”

顾清岚听她说到这里,就仍是闭着双目叹息了声:“心儿,你又不是不知,凡间药物对我无用,你拿走也就拿走了。”

那些老参对原主来说或可救命,但对他来说的确没什么用,再说李靳都赶来了前线,只要对他开口,再要多少也有得是。

路铭心就不再提了,悄悄爬上床,在他身侧把自己挤成一小条躺下,靠着他轻声说:“那我陪师尊睡觉。”

顾清岚这次不再赶她,任她温暖又软软的身躯紧贴着自己。

她躺了那么一小会儿,又偷偷掀开锦被一角,接着整个人钻了进来,更紧地跟他贴在一起。

这是顾清岚来这里后,睡得最为沉的一觉,这一觉中,他也看到了这个大千世界中,他应有的记忆。

这一次他不再试图在神识中硬将两人分开,而是试着随着记忆片段随波逐流,仿佛他就是这个活在另一个大千世界里的顾清岚。

他出身高门世家,却并不能算是幸运,出生不久即丧母,父亲顾盛身为丞相,为人颇严苛,也政务缠身、无暇管后宅之事,他续弦袁氏,又是个心地颇歹毒的女子。

袁氏常在人前假装母慈子孝,背后却又总假托顾盛之名,寻些他莫须有的错处对他加以责罚。

鞭笞之类的容易留下伤痕落人口实,袁氏就常罚他整日整夜跪省,寒暑皆然。

若是寻常人被如此惩罚倒也罢了,可他生有心疾,总被这么反复折磨,身子自然总是调理不好,大半时间都病痛缠身。

这些年来他远算不上孤苦伶仃,反而在外人眼中,还都只看到他风光霁月、贵不可言,其实却熬得有些艰难。

至于路铭心…却是她小时就太过顽皮,有次不小心闹到御前去,算是闯了个祸。

当时的帝王还是李靳之父承璇帝,承璇帝看她好玩,兼之又素来喜欢顾清岚的沉静内敛,就玩笑般说,罚她去顾丞相府上住一年,向顾丞相的公子好好学学规矩。

那一年路铭心才八岁,顾清岚已是十四岁的少年,性格天差地远,但竟相处的算得上和谐。

路铭心淘气得一会儿没看到她,她就要上树掏个鸟窝,顾清岚也没同她急过,最多拿本书,坐在树下安然等她掏完了下来。

他那时已颇有才名,那一年间路铭心的读书的功课,也都是他在教,他并未按照常例教她一些四书五经、八股文章,反倒教了她许多兵法韬略,诸家杂学。

路铭心学这些也津津有味,常常授课完毕,还要缠着他问东问西。

那一年时光,也是他前半生中,仅有的可供回味的温暖记忆。

到了路铭心来到顾府的大半年后,她已和他亲密到同卧同食、形影不离。

那天她和他一起躺在花树下小憩,也不知是童言无忌还是怎么,她突然翻身抱着他的腰,抬头看着她说:“清岚哥哥,我长大些就嫁给你,同我父亲母亲一般,我们永不分离,好不好?”

其实这之前顾盛也已同他说过,路将军近来已有了上门提亲的意思。

更何况这婚事承璇帝也有心撮合,若不然也不会不顾路铭心闺名清誉,下旨叫她住到顾府一年之久。

可他那时却微微顿住了,并未答应她,只是微笑了笑:“我只怕没有那样的福气…若心儿往后找到了想要同他一生一世的人,一定要来告诉我。”

他还记得那天,花树下的路铭心满脸困惑不解地趴在他胸前说:“可我只愿跟清岚哥哥在一起。”

他笑而未答,她年纪尚且幼小,他待她如兄妹、如师徒,却并无绮念。

更何况他自知难以长命百岁,又怎么舍得误她锦绣华年。

几日后他亲手酿了几坛酒,同她一起埋在那棵花树下,告诉她说若她长大后成亲,这几坛酒可以挖出作为他给她的贺礼。

她还是拉着他衣袖,固执说道:“我还是要同清岚哥哥成亲,旁人谁都不行。”

他无奈对她微微笑了笑,她就笑着扑到他怀里,抱着他怎么也不肯撒手。

他抬起手,替她抚开挡在眼前的乱发,擦掉她额上的汗滴。

她在他怀里仰起头,看着他撒娇地叫他:“清岚哥哥。”

那日有零落的花瓣从他们头顶飘落,空气中带着三月春风的暖意和花香。

他还记得那些日子,他常把她圈在怀里,握着她的手,教她习字,她总是不安分地歪着头,用头顶去蹭他的下颌,他只能含笑无奈轻斥:“心儿,不要淘气。”

夜里他们会一起坐在回廊下,眼前是无边的月色和荷塘,她把头枕在他的膝盖上,他用手在她背上轻拍着,哄她睡觉。

当窗外飘起了雪花,银装素裹,他披着大氅坐在火炉前持卷看书,她趴在他手臂上,也探头过去看,小声嘀咕:“清岚哥哥总看这么难的书,我都看不懂。”

他微放下书卷,对她笑着摇头叹息:“谁让你总不肯用功?”

这一切,因路铭心在顾宅中不慎落水,发着高烧被送回路将军府上戛然而止。

她高烧几日不退,路将军恼顾府照顾不周,不准他入内探望。

他也说不清楚为何她日日玩耍的那块太湖石会突然折断,致使她掉入水中,只能黯然在外守着等候。

几日后她终于退烧,却因磕到了头,对这一两年间发生的事都有些模糊,见了他也只记得他教自己念过几次书,不记得其他之事。

他见她不再依赖自己,就悄然告辞,此后数年也都没有再去过路将军府上。

路铭心在顾府时,本来也就年幼,随着年岁渐长,更是将当年的事几乎忘了个一干二净,倒是被他教过的书并未忘记,日夜跟着父亲钻研兵道,年方十六就随父出征。

他本以为他此生同路铭心应是再无瓜葛,却也没想到,李靳在用御笔点了状元之后,又怜惜他体弱,常留他在宫中商讨政务。

李靳身为帝王,颇为敏锐通透,发觉他对路家的军报格外关心一些,又想到他年少时自己父亲承璇帝的撮合,干脆不问他可否愿意,就下旨将路铭心赐婚于他。

他接到谕旨时也哑口无言,只觉荒唐无比,也很快知道路铭心果然拒不接旨,还连夜从路府中出逃,跑到交战前线,投身在将军莫祁麾下。

若在平时,李靳旨意都已下了,当然不好收场,但也碰巧北齐和南淮战火频起,军中正是用人之际,路铭心到了前线后也屡建战功。

李靳也就顺水推舟,说路爱卿以国家为重,婚事暂且可压后再说。

那之后两年,两国战事胶着,北齐虽胜了几场,占了几座城池,却也并未一举将南淮国击溃,反因将士折损不少,而深陷苦战之中。

他升任兵部侍郎,即向李靳请愿到前线督战。

他从京师离开那日,就未想过能够再生还故里,不过是一来报答君王知遇之恩,二来平息战乱,结束边境黎民之苦。

其中若说还有些什么私心,可能也就是他想要尽最后绵薄之力,能在自己有生之日,保她平安无恙。

只是他却也没想到,时隔十年再见,她不仅不记得一点旧日情谊,还反倒因宫外的那些无趣流言,对他如此厌恶痛恨。

顾清岚自梦中挣扎着醒来,睁开眼就看到窗外晨光满地,已是第二日清晨。

他这一觉着实睡了一整夜,连调息都没能来得及。

梦中之事犹如石块般沉沉压在他胸口,他按着胸前咳了几声,喉间果然泛上甜腥之气。

路铭心当然还在他身旁守着,听到他咳喘,就忙扶他坐起身:“师尊,你哪里不舒服,需不需要我助你打通经脉?”

顾清岚咳着摇了摇头,喉间血气翻涌,不过好歹被他勉强压了下去。

他想起来梦中见到的那个对他冷情鄙薄的路铭心,竟不知为何,又想到了三十六年前那个弑师掏丹的路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