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华看到红鸾的笑心中就又是一跳,心底的寒意冒出来在身体里乱窜,想到自己殿里现在的情形她急得不行,看看身后的小巧有心让她回去照应,但是皇帝面前却要个好的借口才成。

看着红鸾前平静的神色她越来越担心,想想她的殿里被红鸾动了手脚也不是真得不可能;要知道前些日子红鸾可是在她的殿里进出次数不少,或许红鸾真就趁人不备的时候把药藏到了某处;只要给小惠点暗示,相信小惠能处置好此事的,她抬头看向皇帝真得不知道要如何开口才好。

第630章:朱漆木盘

元华不停的悄悄注意红鸾,就是希望能在红鸾的神色间看到什么端倪,因为有很大的可能是红鸾动手脚,可是红鸾却完全无视了她的存在,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口动也不动。

红鸾倒也没有去讨好皇帝,这点让元华心中略宽——她真得没有发现皇帝和红鸾间有什么私情,皇帝今天晚上是有些偏袒红鸾,但是她清楚皇帝偏袒的并不是红鸾而是自己的利益,是她和太皇太后以及上官家太过得意忘形,让皇帝很不舒服才会对她如此,所为就是敲打上官家。

当然当时的元华并没有太过多的去想上官家的利益,她首先要顾全的是自己,因为上官家可不是只有她一个女儿,同时也不是只有她一个嫡女。想到跟着尚宫等人去的都是皇帝亲信之人,她在忍了不盏茶的功夫后终究再也忍不住,对皇帝说:“妾有些凉意,想着宫人去取件大氅来,请皇上恩准。”

皇帝抬头微笑:“去吧。”他答得很干脆利落,笑得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都露了出来:“实在是冷你回去换件厚点衣服再回来伺候着也是一样,这里有御医们在,倒也不需要你太操劳的。”其实元华坐在这里根本就无事可做,殿上之人都知道皇帝又岂会不知道。

听到皇帝的话元华勉强笑了笑:“妾真得感到有些凉,不过回去取衣服实在是有些麻烦,有心向紫玄妹妹借件大氅,却又怕......”她是聪明人一点就透,现在她哪里敢再让小巧回去,只得自己寻个台阶下。

皇帝明显是对她有疑心,如果此时她敢回去不管能不能在她的殿里搜到东西,到时候她的下场都不会很好,尤其是在大典将要举行妃嫔们就要册封的时候,她是真得不敢让皇帝不快的。

红鸾抬着看向屏风后:“奴婢想紫玄良娣定会顾虑到姐妹之情,良娣稍等奴婢这就去问问。”她打断元华的话很殷勤转过屏风去寻紫玄了,让元华恨得牙根疼也拿她无法。

紫玄早就听到了元华的话,看到红鸾时对她虚弱的一笑:“不用担心,我岂能不顾姐妹之情。”她和纤纤都对红鸾微微的点头,其中的含意当然是不言自明。

其实就在那两个宫人没有看到红鸾身后的小翠,冒失的拦下红鸾要红她补衣服而让紫玄得知自己的人被元华收买的霎间,就注定此时的紫玄不会再站到元华那边去,天知道她所吃下的药是不是元华让那两个宫人所为。

不能生养几乎等于是断了妃嫔的生路,紫玄如果说不恨元华那她当真可以出家了,在为太过菩萨心肠了。

红鸾和小翠取了衣服回来时,尚宫正急急的奔进来,她身后的宫人托着朱漆木盘,只是上面盖着布帛看不到放得是什么东西。

“良娣;”红鸾急行两步把大氅放到两眼发直的元华膝上:“您收好,相信一会儿您定能用上这件大氅的,只是心底发出来的凉意就怕大氅太过单薄,怕是不能良弟足够的暖意。”

元华现在已经没有心思和红鸾斗嘴,她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朱漆木盘上,眼珠子都不动了,心几乎就擦破了胸腔,真得搜到了?!她此时连恨红鸾的力气都没有,全身上下都是空荡荡的。

现在能救她的人唯有太皇太后了,她的目光看向殿门处希望能看到尚仪,可是却并没有,进来的人只有尚宫大人,宫正都没有相随。

尚宫在人上前跪倒在地上,把朱漆木盘托到了皇帝的面前,声音里有着几丝颤音:“请皇上过目。”显然她经皇帝年看得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不然她也不会如此的吃惊,甚至带着一分不明显的慌乱。

元华的手不由自主的揪住了自己的衣领,目光紧紧的跟承受着朱漆木盘,心里却不停的祈祷,希望老天保佑那里的东西并不是在她殿里搜出来的,如果是在她殿里搜出来的,也并不是什么不能生养的药,哪怕是那种......被发现,也强过搜到东宫妃嫔身中的药要好得多。

她紧张万分的时候忽然感觉到鸾探究的目光,马上她把手上的力道卸去几分,然后又轻拍了自己的胸前,整理了她的裙子才迎上红鸾的目光。

红鸾的目光里满是幸灾乐祸,毫不掩饰的看着她:“良娣,您看上去有些紧张,嗯,鼻尖上还冒了汗——您刚刚不是说冷吗,现在看上去好像是很热的样子呢。”

元华恨恨地瞪她一眼,手不安的抚抚自己鬃边的发:“我太过冷的时候鼻尖就会冒汗,你没有听说过是太过孤陋寡闻了。”她并没有心思和红鸾多说话,更不想因为红鸾而分神,她的目光又回到那朱漆的木盘上,心中却在盘算着对策。

太皇太后今天是怎么了,到现在也不来,而那个尚仪不知道太皇太后让她来做什么嘛,居然不留在这里跑了出去,她思来想去也没有好法子,只能寄希望于太皇太后,可是要怎么才能让小巧出去报信呢?

皇帝看着桌上的朱漆托盘手放在上面却并没有揭开上面的红布,只是看着尚宫大人却并没有开口相询。

尚宫大人费力的吞了几口的口水,目光在元华的身上一转然后才对皇帝叩头,同样是什么话也没有说。

元华看到这里全身冰凉,手脚几乎失去了知觉,她再次看向门口盼着救星的出现,太皇太后再不来她真得就要被打入冷宫了——给东宫之中所有的妃嫔、包括太子妃下药,这等罪名不给她一杯毒酒就很给上官家面子了。

皇帝的目光同样在元华的身上转过,又看向了屏风后面,眼中、脸上的怒气众人都看得分明,他的手自朱漆木盘上移开,重重的一掌击在桌子上,把红鸾都吓了跳。

......

第631章:尴尬人

元华吓得更是跌倒在地上,她却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尽管她平日里有多么的伶牙利齿,此时都找不到半个字能为自己辩解的,眼下能求的也唯有太皇太后的相救,但是天知道太皇太后今天是怎么了,东宫里都闹翻了天,可是她到现在也没有出现。

红鸾有些疑惑偷偷看向皇帝,她很不解皇帝的举止,皇帝生气很正常,可是那朱漆木盘里的东西不应该让御医们验看一番,再做定论吗?就算是在元华殿中寻出来的东西——她在心中咳了两声,皇帝还真是会做戏,她和皇帝都知道在元华的殿里什么也搜不到了,以元华的谨慎她怎么可能再把那种药留在宫中?

虽然说是“陷害”不过那元华也的确是罪有应得,因为主使者就是她,只是皇帝心思那么细脚的人,怎么可能会做出不让御医们验看就要发作元华的事情来?这不是给太皇太后借口救元华嘛,还是说现在的皇帝不得不放元华一马。

但皇帝亲口所说,是时候要让上官家收敛些,让太皇太皇也收敛些,怎么到了现在好像又改变了主意?这让红鸾马上一惊,头脑也飞快地转动起来,此事让她懂了一件事,那就是皇帝的话千万不能十成十的相信,因为天知道皇帝在什么时候会改变心意的。

皇帝拍完桌子之后只是狠狠的盯着桌子的朱漆木盘,并没有开口斥责元华,就那么双手拄在几上盯着朱漆木盘,就好像要把那上面的红布盯出个窟窿来。

红鸾更加奇怪,看看跪在地上的元华,再看看拄着几上的皇帝,她趋利猜不透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她看向了尚宫在大人,相信尚宫大人定知道答案,尚宫大人看到红鸾的目光并没有什么变化,连眼神都和刚刚一样。

尚宫大人可能跪得累了或是不舒服,微微的动了动,红鸾偷偷地打量着尚宫,她相信尚宫大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在她看过去时动身子的,定是有什么暗示给她。仔细看了又看,她终于注意到尚宫有一只衣袖落在地上的位置有点奇怪,顺着衣袖的方向看上去——她看到了晕过去的太子妃。

红鸾收回目光低着头不敢再动,而尚宫大人又动了动身子那衣袖也就不落痕迹的改变了位置,红鸾真想把太子妃暴打一顿,太子妃下药她能理解,可是她不能理解太子妃居然还留着那种药,这不是猪是什么?

这个太子妃当真是害人不浅,如此一来皇帝要如何做,她又要如何做才成?而且不知道有谁和尚宫大人一起搜查的太子妃居处,哦,老天,你就弄道雷把太子妃劈死算了,免得她再这样害人又已。

虽然说当时太子妃对红鸾求救时时间太过急迫了,可是只一句话的事情她就没有说,红鸾真不懂,太子妃到底是不是真得不想活了,这么重要的事情她不说还不知道毁掉它!不过就是药粉,东宫之中也不是没有鱼池,撤下还有什么把柄,还用怕什么。

红鸾不知道太子妃的打算,因为她不是太子妃,所以才会气得想把太子妃活活掐死,太子妃只是想着那药时间一长就不管用了,所以要常备以防万一,就算是被人知道她下药后,她求救于红鸾时,同样还在打着如意算盘——只要过了此关,她还要给众妃嫔下药免得她们生下皇长子来。

那药于太子妃来说可是珍贵之极,那可是她后半辈子好日子的保证,岂能就这样丢掉了?要再买可不是想买就有的,她们家的人也是机缘巧合才得到这么一包药,她怎么能不好好的保存起来,直到她生出几个儿子来为止。

现在皇帝的震怒可以理解了,因为元华所为皇帝早就知道,今天的反应多半是在做戏为的只是给元华一个教训,借元华敲打太皇太后和上官家,但是太子妃宫殿里搜出药来,完全出乎皇帝的预料,且在皇帝的心中认为太子妃也就是胡闹些、不聪明,其实人并不像元华等人这么坏。

没有想到这个不聪明的人,和元华有着同样的心肠,自然让他有些接受不了,而且,这朱漆木盘里的东西能让御医们验看吗?皇帝的心里在挣扎,元华已经不能再争后位,就算是太皇太后和上官家也只能认了,可是没有了太子妃那皇后之位要让谁坐?!

朝局要稳定,他不能再让事情起波澜,几个念头转过皇帝已经有了计较,缓缓的坐下去对尚宫道:“事情查清楚了,可让宫正处置那些人?记得叮嘱尚仪不要对太皇太后提起,免得她老人家气到伤了凤体。”尚宫马上叩头:“宫正和尚仪都在其它殿中忙碌,回头奴婢定会知会她们,请皇上放心。”她听着皇帝的话猜想着皇帝的心思。这两句对答落入元华的耳中吓得她摇摇欲坠,想开口可是嘴唇却有千金重般,耳边只响着皇帝的那句,不要告诉太皇太后。“这些宫人太监居然弄这些污秽之物,实在是胆大之极,不必顾念国丧,就是先帝知道也绝饶不了他们,着人立时乱杖打死,不必再回了。”皇帝说完嫌恶的挥手:“刘得荣,把它把朕拿走。”

他看也没有看朱漆木盘里的东西,就这样把事情发落完了,倒真让红鸾佩服,当真是点滴不漏,除了知道内情的人之外绝想不到那朱漆木盘里的是什么东西。刘公公上前亲自取了朱漆托盘出去了,尚宫大人才叩头道:“这是刘奉仪殿里的人所为,皇上您看——?”她是聪明人当然马上就明白皇帝的心思,所以定要找个倒霉的顶罪才可以,于是刘奉仪就被选中了。皇帝摆手:“嗯,朕知道了,把刘奉仪身边的除了贴身之人外都换掉,把该打杀的一个不要放过。”他的声音听上去有些累。尚宫大人答应着叩头出去继续作事,而昏迷中的太子妃不知道她有多么的幸运,居然就这么轻易的保住了她苦苦要保住的后位,有时候,好运来得会让你想都想不到,当然有时候的好运相伴的有日后的秋后算帐——同样,昏迷的太子妃根本不知道。

第632章:等待

屋里的人除了红鸾和皇帝,谁也不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很自然的都相信了皇帝的话,以为深宫寂寞,总会有宫

人和太监们来个什么假凤虚凰的把戏。

结对食夫妻什么皇家是允许的,可是在宫里却严禁宫人和太监们做那等苟且之事,只要被捉到那是必死无疑。

后宫妃子的清名受损,向来都中宫中绝不会宽恕的,所以皇帝震怒在众人看来很正常,就宫尚宫大人些许的失态也能理解

,因为有很多年没有出过这等丑事了。

只是如此一来跪在地上的元华却尴尬万分,她鼻尖上汗水颤微微的映着眼中的不知所措和焦急,她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不打

自招?同时,要不要起身,这在元华也是一个问题。

皇帝偏在此时看向她:“元华,你这是在做什么?”他很认真的看着元华等她的回答,完全没有意思要元华起身回话。

元华被问得脸好红,动了几次嘴唇她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话来答皇帝的话,在皇帝炯炯的目光,在快正午照射进屋里的阳光

里,她缩了缩了身子头一次带着卑微答道:“刚刚您雷霆之怒把妾吓到了,妾从来没有见皇上如此震怒过。”

皇上摸了摸下巴:“哦,吓到了啊。”他笑笑:“倒是朕得不是,只是那样的事儿实在是让人忍不住,尤其现在还是国丧

期间,好了现在已经没有事儿了,起来说话吧。”他终于对元华叫起,只是他的话却让元华更加的不安——什么叫做已经

没有事儿了?是不是皇帝已经看透了她的心思。

元华不敢再想下去,乖乖行礼起身坐到一旁不敢再随便开口,心中所盼就是太皇太后快些来,就算是太皇太来不了,至少

尚仪能快点回来。

红鸾看到她的目光不时的溜向门口,对她又是神秘的一笑,笑得元华是毛骨悚然,看着红鸾眼底闪过了惊惧,现在的元华

已经完全没有那份锐气,因为事情完全不在她的掌握中,要全看皇帝如何做了。

迎着元华的目光红鸾挑了挑眉头,转身对着皇帝一礼:“皇上,太皇太后已经知道东宫里的事情才打发尚仪过来问问,此

时已经快到午时了,太皇太后怕是会有些担扰了。”她说到这里微微一顿:“听说太皇太后凤体微恙,奴婢想是不是打发

个人去给太皇太后回话,免得她老人家太过担心呢?”

皇帝闻言点头:“所言极是,太皇太后没有白疼你,是个有孝心的。”他夸完了红鸾扫视一眼大殿:“让谁去,朕的人都

去给爱妃移宫了,未完真是没有合适的人,红鸾你还有差事不能离开,随便打发个人又怕他说不清楚,反而更让太皇太后

担心。”

元华听到红鸾的话差点惊的把下巴掉地上,可是她并没有急开口,因为她不相信红鸾,担心红鸾又在使什么诡计,细细的

思索了一番又听到皇帝的话后,她终于想到了好的借口:“皇上,就让小巧去吧,妾今天一早就知道太皇太后凤体不安,

所以煮了些补身的汤水都是太皇太后爱用的东西,这个时候汤水也应该好了,正好由小巧取了带过去。”

皇帝看一眼小巧点头:“的确,很好,就像小巧的名字很巧,好,小巧你就去慈安宫给太皇太后请安,告诉太皇太后这里

并没有什么大事儿,太子妃和诸位妃嫔已经没有大碍,只要休息几天就会大好,让太皇太后放心就是。”

小巧答应着叩头领命而去,而因为皇帝那句“很巧”却让元华更加的坐立不安,她又后悔使了小巧出去增加了皇帝的疑心

,后来又迎上红鸾带笑的目光,那笑意很是奇怪就更让她焦燥起来。

她深吸几口气想到皇帝已经动疑,不然也不会在今天闹出移宫的事情,所以小巧去不去慈安宫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倒是小

巧去了请来太皇太后就能让她免于被皇帝责罚,这才是要紧的事情。

只是以后要安静些日子,说不定要乖乖的呆上个一两年再图谋才可以,不取得皇帝的信任就图谋后位,是绝不可行的,过

了今天她就要把心思全用在如何哄皇帝开心上,没有皇帝的宠爱,她就是机巧百变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想到这里她的心落回肚子里,小巧去了太皇太后很快就会来,她也就不必再提心吊胆,至于红鸾,也不用着急,以后有得

是时间慢慢玩儿吧,反正她是不打算把红鸾直接弄死,那实在是太便宜红鸾了。

如果把红鸾打回原身让她做一辈子的宫奴,那实在就太合她的心意了,等到把红鸾折磨的差不多再给她点希望,让她以为

可以东山再起时杀掉她才能让她平复心头的怒火。

她胡思乱想着如何摆布红鸾为得是打发屋里沉默的让人有些尴尬的时间,再就是让自己能平静下来,不然很容易再踏进红

鸾的诡计中。

红鸾给皇帝添完茶后行到元华身边:“良娣要不要杯热茶暖暖心?等人的时候是最难熬的,良娣要不要点瓜果之类的打发

打发时间。”

元华恨恨的瞪红鸾一眼:“不用了。”她知道红鸾是故意,故意来招惹她好让她生气,她不会让红鸾如意的,深吸一口气

后她接过红鸾手中的茶盏:“我来伺候皇上吧,你根本不知道皇上喜欢什么茶,这茶皇上是极不喜欢的,这里可有老君眉

?”

红鸾笑笑也不同她争执,让开身子让她行去皇帝身边,只是在错身时她轻轻的道:“太皇太后是不会来的,你信不信?”

元华猛得回头狠狠的盯了红鸾一眼,却没有说话轻移莲步过去伺候皇帝,和皇帝说些有趣的事情,不多时就和皇帝谈笑风

生起来,显然她所说得话是很得皇帝的欢心。

红鸾安静的站在一旁浑不在意,因为只有她看得出来皇帝不是发自真心的想笑,只不过是在应付元华罢了,皇帝真笑起来

的时候,两道眉的眉尖会稍稍扬起,可是现在皇帝的眉头很平静的伏在他的脸上,没有丝毫要跳跃的意思。

小巧自外面进来跪下,身后空空的没有一个人,红鸾看着元华的笑凝在脸上,她挑了挑右边的眉毛,太皇太后绝不可能来

的,此事也只有她能确定,就连皇帝也是不知道的。

可能是元华到了要倒霉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问小巧什么,尚宫、尚仪和宫正三人齐齐进来,而她们身后的宫人手上托着

一个朱漆的木盘,上面所盖的那块绣帕是元华认识的,那是小惠之物——霎间,元华的脸上血色尽去。

......

633章当差的人

当元华看到小巧独自回来的霎间,终于明白红鸾开口要人去慈安宫的目的是什么,和他原本的目的并不同:他要敲打太皇太后,当然想让她当面看看元华所做的事情,然后他再来番请旨,岂不是更好些?

当然,太皇太后不来元华所为的事情她也不会不知道,皇帝只是看不到太皇太后的神色微有些失望罢了;不过现在他更感兴趣的是红鸾如何得知太皇太后不会来的:是太皇太后和上官家另有计谋?这个可能不大,如果真是这样红鸾不可能不告诉他以做应对;最有可能的一点就是太皇太后现在不便见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红鸾把太皇太后降住了。

最后一种可能皇帝并不认为会是真得,太皇太后可不是个那么容易认输的人;他看一眼红鸾摸摸下巴,至少他能确定一点,那就是红鸾降服太皇太后的可能要比他大得多,因为他做为皇帝,要顾忌的地方太多更加不能让上官家和太皇太后得知。

红鸾见皇帝看过来心中微微一惊,她并不打算让皇帝知道太皇太后现在不能来,是被她打得脸上有淤青不能见人;怎么说太皇太后都是皇帝的皇祖母,都是皇家人,她不能确定皇帝知道后心里会不会不舒服。

就算现在皇帝不会不舒服但是以后呢?她的所为有多么的胆大妄为她自己是知道的,而以后她就要成为皇帝众宫妃之一:做为皇帝来说,她认为并不会喜欢她有捅破天的胆。因此,她还是乖巧些为好。

被皇帝一看她就知道皇帝生了疑心,低下头避开皇帝的目光倒是没有去思量什么对策;因为太皇太后绝对不会让人知道她被人打了,她不说宫中就不会有知道,红鸾倒是没有太大的担心;只不过提醒自己在皇帝身边行事要千万的小心。

现在对皇帝来说也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想其它,因为尚宫大人三人带来的东西就在眼前;这次皇帝不用问在元华的脸上就能看出,朱漆木盘上的东西是在元华殿上所得。

他这次倒是很悠闲,缓缓的问道:“这又是什么东西?有些东西只是宫中小人们所有,你们看着处置也就是了,那样的事情是不必回朕的。”他的目光一直停在元华的脸上,可是元华到现在也没有半丝反应,没有查觉到他的注视:“元华,朕看你的脸色有些不太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正好御医就在这里,让他们给你请请脉吧。”

元华猛得一个激灵抬起头来,不敢再看已经被尚宫托在手里的木盘:“妾谢谢皇上的关爱,妾很好,只是看到众姐妹如此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皇上是知道的,妾向来胆小又加上小产不久身子虚些;倒让皇上担忧了,是妾之过。”

皇帝点头:“无事就好,朕看你的脸色有些发青是不是太冷了,要不要打发人回去取你的大氅来?”他温言的关怀听到元华的耳中都有点一语双关,她哪里敢接话?就算现在的元华恨不得立时回到自己殿上,找小惠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此时她却不得不留下。

见元华不回去,皇帝终于看向尚宫:“你们没有把东西收下去,嗯,看来不是一般的东西了;是什么东西,给朕看看——东宫的事情你们都做完了吧,今天就移宫没有问题的吧?”

尚宫大人行礼:“是的,皇上,东宫之中的事情臣按皇上的吩咐都做好了,天黑之前定能让各位良娣、奉仪移居到永福和永乐两宫中。”她回完了这句话才把手中的木盘一举:“请皇上过目。”

红鸾很清楚皇帝为什么要移宫,但是在此时听到皇帝郑重其事的问尚宫,她不得不佩服皇帝的耐心与细致:做戏绝对是做全套,完全不给旁人留下半点指责的机会。

元华看都会那朱漆木盘,忽然开口道:“我看那上面的帕子好像是我身边宫人小惠所有——难不成这朱漆盘上的东西是在我的殿里发现的?”她说到这里笑起来:“不可能的,倒是我多想了;实在是那帕子太像小惠的,我那里的东西大半都是太皇太后赏下来的。”

此时也只能抬出太皇太后来做挡箭牌了,而且她深知此时越是不开口,越是显得她心虚;她不如直截了当的揭破,反倒显得她并没有其它心思,至少也能让她有辩解的机会。

皇帝闻言看看木盘上的帕子:“是你身边的宫人的?”他说着话看向尚宫和进来后就没有说过话的尚仪。

尚仪自进来就低着头,连看也没看元华一眼,就算元华想自她那里得到什么消息、或是向她求助,都无法把自己的意思暗示给她,使得元华暗恨不已;但是尚仪此时不能再沉默了,她看一眼元华眼中闪过了惋惜或是什么:“皇上,此物的确是臣在元华良娣的殿中所得。”

她微微一顿又道:“虽然尚宫和宫正两位大人都去其它殿中了,但当时有不少的宫人、公公在场,臣不敢虚言。”她这是在向元华解释了,不是她不想帮元华、也不是不想把那东西找到后毁掉,可是没有机会她也不敢妄动。

其实在她在听到皇帝打发自己人跟交叉点她们去当差,她就知道皇上不相信她们,真正当差的是皇帝的人,而她和尚宫大人等不过是个幌子罢了,所为不过是遮掩皇帝要大搜东宫的意图;她是聪明人,在宫里活到现在还想再活下去,因此她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

只是她看到宫人太监们在元华殿中搜出那些药来时,当即就目瞪口呆:实在是不敢相信元华会做出这等傻事来,把这么要命的东西放在自己的殿里——不管东宫妃嫔们服下的药是不是元华所为,这些药也不应该在她的殿上被人找出来。

元华的为人她很清楚,可是那些宫人,太监们都是皇帝的人,她哪里敢多一个字?清醒过来后她马上打发人把尚宫和宫正找了过来,打定主意此事她是绝不会出头,能少说一个字的时候她绝不会多说半个字。

元华听懂了尚仪嘴里的话,但却并不能表示可以原谅尚仪:至少现在尚仪没有为她说过一句话,而她很清楚自己宫里根本就没有那些药。

634章事发

元华在尚仪开口时就看着她,到迎上尚仪的目光后对她使了个眼色,能不能救她全在尚仪一人的身上:只要尚仪说一句那药找到时她并不在场,那么这件事情就很难能问清;就因为找到药的人是皇帝的人,而不是太后的人而不能对她逼问的太甚,很有可能会被激出其它的事情来。

尚仪看到了元华的目光,她收回目光的安静的立在那里,什么表示也没有;她现在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冒这个险,眼前的事情很明白,如果保元华的话她就有性命之忧——皇帝就是那么容易被得罪的?她只是个女官,再得太皇太后的宠,太皇太后也不可能因为她而和皇帝翻脸。

甚至她都很怀疑太皇太后会真得因为元华而和皇帝翻脸,这也是她迟迟没有开口的原因之一吧?太皇太后是什么样的人,她是极为清楚的。

红鸾看到了尚仪和元华的目光相对,在尚仪收回目光后她看着元华笑笑,然后轻轻的摇头就再不看元华了:尚仪会救元华才有鬼,谁得性命也没有自己的性命重要,元华不懂得吗?也对,她和太子妃都不懂得,因为在她们的眼中,伺候她们的人根本就算不得人,性命当然就是和蝼蚁一样,岂能和她们的性命相比。

很有可能在太子妃和元华的眼中,能为她们而死的宫婢太监们是很有体面的吧?红鸾的唇边扯出笑意来,这些自出生就高高在上的高贵人,从来都是目下无尘的;不过在生死关头能让元华认识到,谁得性命都是性命,没有人会把她的命看得高过自己去,也不见得是件坏事儿。

她笑元华现在还指望着太皇太后或是太皇太后的人,难道这些高高在上的人不知道世上最可靠的人是自己吗?她忽然感觉元华也不是那么的可怕了,担心那么久实在是不必得。

元华却不知道红鸾的笑是什么意思,她恨死了红鸾的笑,今天只要红鸾对她笑的时候,就没有好事儿发生;她很小心的把殿上的众人都扫视一遍,想找出红鸾又在打得鬼主意,也没有忘掉回皇帝的话:“妾不能断定那是小惠所用的东西,不过看起来很像就是;小惠是妾常用的人,皇上;只是不知道尚仪在我的殿里找到了什么,还需要惊动皇上。”

她微微一顿:“妾那里的东西没有什么不能见人的,不是太皇太后所赏就是皇上所赐,说起来都是宫中之物;不知道尚仪看到什么会如此吃惊,妾实在是很奇怪。”她再次强调太皇太后,且不忘连皇上也拉上了。

皇帝看看尚仪:“朕倒从来不知道你是个很喜欢说话的人,很不错,说得很清楚;”他说完才对元华道:“朕也好奇尚仪找到了什么,最后连尚宫和宫正都认为要拿给朕过目;”他说着话伸手把帕子拿起:“这帕子绣工还真是不错。”

他并没有立时把帕子给元华,反而把帕子看了两眼后才给元华:“你用得人手倒是真手巧。”一面说着话一面看向朱漆木盘上。

木盘在皇帝揭开帕子后,众人的目光就落在了上面,里面也没有什么很奇怪的东西,就是两个不大不小的纸包而已,只是压得有些扁平罢了。

其实就算不揭开那个帕子,皇帝和元华、还有红鸾都知道木盘里是什么东西了;但是元华假做不知,经过尚宫上一次的惊吓后,这次她明显镇定了不少。

皇帝只是顺水推舟或是在玩猫捉老鼠,见元华作戏也不揭破,直到看到两个纸包他拿起来一个问元华:“这是什么东西?”

元华抿抿嘴唇,她能确定她的殿里绝对没有此物,但是也识得那东西就是她给红鸾之物;红鸾后来又讨要了两次药粉,因为要确保紫玄等人都能把药吃下去,且不能吃得少,所以红鸾告诉她要广撒网,所用的药自然少不了。

元华是知道红鸾如何下药的,她也就没有怀疑很痛快的把药给了红鸾,而且凭她的计算现在红鸾手中还剩下一些药,但是绝没有满满两包那么多。

“妾,不知道。”她的声音微微有些干涩,因为她看的出来那药包除了比给红鸾时压得平而扁之外,并没有认拆开过;而她和小巧、小惠等人包东西所折的纸包是有点小习惯的;只是她没有想到红鸾会注意到,并且巧妙的利用在此处想要置她于死地。

皇帝挑起眉头来:“你不知道?”看看尚宫等人他轻轻的点头:“看来又不知道是哪个宫人、太监的所为了,实在是让人着恼。”他说着话轻轻拆开纸包:“包得还很精致,绝非太监能做出来的,倒极像是女子仔细包好的。”

拆开后他看着纸包里的药粉皱皱眉头;“元华,你对朕说实话,你真得不知道这纸包是怎么回事儿?”他现在很认真。

红鸾看看元华,知道现在她怎么答都是错了,不过如果继续否认的话她只会错得更厉害;她弯起了嘴角来在心中猜测着,元华是定不会承认的。

“妾真得不知道。”就和红鸾猜得一样,元华一口就否认了;而且她见皇帝并没有看出纸包折法的小习惯心里暗暗出了口气;现在她就是咬定不知道,让皇帝把她宫中的人都打杀好了,反正知情的人只有小巧和小惠二人——这两个她当然是要保下来的。

皇帝点点头:“红鸾,把这药给御医们验看验看。”这才是重点,不然接下来的戏还真是不好唱呢。

红鸾答应着把药棒给了御医,御医们就在殿上验看,几个人验看完后脸色都是极为难看,你看我我看你的谁也不想开口说话;但皇帝在等着,为首的御医硬着头皮跪倒:“皇上,臣等认为此药正是良娣等人所中之毒;虽然不会伤及性命,但是能让女子短时间无法生养。”

此话说出来后殿上静得没有半点声音,大家盯着自己的脚尖连眼也不敢眨,因为皇帝的呼吸声清晰得在耳边响起,粗重的就如同天边闷雷。

皇帝缓缓的问道:“你说什么?”

同时元华已经跪倒在地上:“妾冤枉!”

红鸾吐出一口气来,终于可以让元华离皇后这位远远的了,她眼下的危机也稍稍解除;不过有太皇太后在相信元华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入冷宫的,皇帝怎么也要给上官家几分簿面。

第635章:好人坏人

御医听到皇帝缓缓的,几乎是字字拉长的问话,身体都是一震才道:“皇上,纸包中的药粉臣等怀疑正是良娣所中之毒。”他不得不说,不说就有欺君之罪,可是说了,分明就是得罪了太皇太后和上官家,他日后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在说出实情之后已经在决定,此事过去之后他就要带着家人远远的离开京城,找个穷乡僻壤隐居避世,希望可以保一家人平安无事,要知道,他昨天可是刚刚添了孙子,正和妻子商量着给女儿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却不想今天就飞来的横祸。

元华马上又喊道:“妾冤枉,妾真得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又怎么会在妾的殿中,请皇上给妾做主,”她忽然抬起头来:“皇上,定是有人要陷害妾。”

皇帝闻言看着她:“是谁?!”声音有些冷,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她几乎要喷出火来,他问完不等元华回答,一指身假不远的屏风:“太子妃,还是——”他的手移到了红鸾的身上:“红鸾正信?”

元华被皇帝的样子吓得身子一缩,不过生死关头她还是争辩道:“都有可能啊,皇上。”

皇帝听到后笑了笑:“是吗?”他看向红鸾:“刚刚元华良娣就说你和太子妃在陷害她,现在还是如此坚持,你可有什么要说的?不会是要对朕说是元华要陷害你和太子妃吧。”他摇着头:“啧,元华,你想让朕如何处置太子妃和红鸾?”

他的话听不出本意来,话中的也有责问红鸾、不相信太子妃的意思,元华在皇帝的脸上、眼中也看不出半点端倪来,她微微迟疑不知道接下来是继续喊冤,还是把罪推到红鸾和太子妃的身上为好。

皇帝盯着元华缓缓站起来:“朕猜,把太子妃送入冷宫,把红鸾拖出去杖毙正和元华良娣你的心思吧?”他的声音森冷的让人汗毛都站了起来:“元华,你是不是一直在等朕下这样的旨意?嗯,还不够,应该再册立你为皇后,如此你就心满意足了,是不是?”这话的意思不用猜也能听得明白。

元华的脸色大变,她连连叩头以额触地,几下子额头之上已经青紫一片:“皇上,妾真得是冤枉的,虽然说妾没有真凭实据,可是今天之事原本就是太子妃和红鸾要害妾,行得就是嫁祸之计啊,皇帝。”

红鸾听到后微微抬头看向元华,真想对她说,你说得太对了,今天就是姐要“陷害你”,只是你说错了姐的同谋之人,和姐一块害你的人可不是太子妃,她那个猪脑子不害她自己已经不错了,姐还指望她帮姐的忙。

不过说起来姐也不是那个主谋,那个主谋要害你的人就站在你眼前,除了皇帝之外,宫里现在哪个人敢此时害你?柔太妃和丽太妃看你不顺眼可不是一两天了,她们不是照样老实的看你在宫里嘣哒,没有大声说过一句话。

今儿你就认命吧,如果不认定只怕下场下惨,红鸾收回自己没有半点怜悯的目光,看看皇帝在心中提醒自己,以后千万要小心在意,莫要让皇帝如此费心的“照顾”自己,她可不是元华,受不得皇帝如此的高看。

皇帝紧紧的盯着她:“嫁祸之计?朕还真不如元华你聪明,没有看出一丝半分来,还要请元华你为朕解惑一二。”

讥讽元华当然听出来,但她此时完全不在意,皇帝和她如何说话,和她平常从不主动讨好皇帝,且皇帝的话不中意时还会小小的发作一下下完全的不同,原本她那个样子也是手段,因为宫中千依百顺,想讨好皇帝欢心的人有得是,而她就要做个让皇帝费心来讨她欢心的人,才能把皇帝握在手中。

而且她原本也真得认为皇帝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得她上官家之助,他这个皇帝根本坐不稳,几天之内说不定就会被福王所代替,现在她没有了这层骄傲,几乎是伏在地上哭诉,皇帝用什么样的语气同她说话并不要紧,要紧的皇帝允许她开口。

“皇上,御膳房的人可以为妾做证,宫奴们代他们当差时,总会想法子把她们自身边弄开,而其中还有二三次被御膳房的人远远看到,宫奴们打开过东宫的食盒,还有人因为疑心所以避开宫奴们打开食盒,那些饭菜中某些姐妹爱吃的几样有稍稍动过的痕迹,和御膳房里装入食盒中时不太一样了。”

元华一口气说了出来,这些是她早就准备好要说的,只是没有重要的人证和物证,御膳房人几句话并不能完全证实红鸾下过药,没有十成十的把握把太子妃和红鸾置于死地,她不想让人知道她在御膳房里有那些人,以后那些人就还能派上大用。

现在她是顾不得了,当然要咬定红鸾和太子妃才成,就算不能证实只要能让皇帝生疑,她就安全了。

“请皇上宣御膳房的人来问,就可以知道妾真得只是因为发现了太子妃和红鸾的所为,而被她们所嫁祸陷害。”元华如果不是因为怕丑,想真声泪俱下的表明她真得很冤很冤。

皇帝闻言看看红鸾:“宣御膳房掌领太监!”之后又道:“红鸾,太子妃昏迷不醒,你可有什么要辩解的?”他好像是真得对红鸾和太子妃重新动了疑心,让元华忍不住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红鸾对皇帝行礼:“皇上,奴婢有几句话可以问问元华良娣吗?”在得到皇帝的允许下,她看着元华道:“良娣口口声声说是被陷害的,可是你所说的我藏了药粉可有搜出来?你和太子妃同时服下那些消食汤,太子妃吐得都晕死过去,至今未醒,按御医的说法,奴婢大胆猜测我们太子妃只怕要好长时间都无法有喜——我们太子妃凭什么要如此害自己,就只是为害良娣吗?”

“这些只是旧话也就不多说了,至于御膳房的人,良弟容奴婢大胆说一句,您连紫玄良娣的人都收买了,如果要下药的话岂能不收买御膳房的人?奴婢倒是听人说,元华良娣待宫人、公公极和善,尤其是御膳房中更是有不少的人说良娣是个好人呢.”

红鸾耸耸肩膀:“可是看看太子妃和奴婢我,御膳房的人有哪个和奴婢是相熟的?又有几个人说太子妃好话,反倒不少人都说太子妃人不好之类的云云,”她说到这里对着皇帝施礼:“奴婢大胆逾规了,不应该说出对太子妃如此不敬的话来。”

第636章:故伎

红鸾看着元华笑了笑:“既然说要下药就要说到收买,不收买人做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的,绝不可能瞒得过众人的眼睛,不知道是御膳房中人人说好的良娣您比较容易收买人呢了,还是我们太子妃娘娘容易收买人。”

她的话中并没有任何的凭证,只是说出一个大家都认同的道理,当然是和善待人的人才容易让人归心,至于太子妃那样的,宫里有几个人说她好?不要说是御膳房的人,没有一个地方的人会认为她是个不错的主子,说太子妃收买宫人之人还真太笑话了。

红鸾的话只是让大家都对元华所说的御膳房中来做证的人生出疑心来,那些人是有可能被元华收买的。

元华闻言看着红鸾冷笑:“你倒真是口齿伶俐,死得也能说成活的,不要忘了你做得下药的事儿并不用收买御膳房的人,你有宫奴院的人足够了。”

红鸾笑着点头:“良娣说得极对,只是奴婢没有那样的心思做那等天怒人怨的事儿,倒是良娣如果要下药,却不得不去收买御膳房的人了,对不对?”她不去辩解药不是她下的,在那个上面纠缠只会应了元华的心。

她偏就要纠缠御膳房的人是不是被人收买一事上,让元华的反击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