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慧扭头问:“黄胜利的爷爷?”

“除了他还有谁?”叶志飞说。

“他还会下围棋?”叶慧有些意外,黄家也是他们街坊,黄胜利比她小两岁,跟他们兄妹谁也不是同龄人,来往也不多,她只知道黄家有一个白胡子爷爷,年纪很大了,从前是个私塾先生,平时深居简出,不知道有什么爱好,没想到老人还会下棋。

允文说:“黄爷爷可厉害了,把小雪杀得片甲不留。”

叶慧笑了:“那她还去跟人下?”

小雨说:“那不是小雪在咱们这条街没对手了吗?只好去找黄爷爷下棋。”

“光下棋也不能不吃饭啊。”叶瑞年哼了一声,“小文,去叫他们回来吃饭。”

叶慧笑着说:“爸,别叫了,等他们下完了自然就回来了。废寝忘食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得鼓励。”

“玩有什么好鼓励的?”叶瑞年不以为然。

叶志飞说:“下棋又不是什么坏事,开发智力的。而且围棋是高雅艺术,您没见人家聂卫平年年蝉联冠军,多牛逼。”这些年国内围棋运动非常流行,聂卫平更是以中国围棋锦标赛五连冠的身份家喻户晓,但凡留意过新闻报纸的人都会知道这么个人。

刘贤英嘀咕说:“那也不能不吃饭啊。”

正说着,小武和小雨夹着棋盘回来了,小雨一脸兴奋:“我今天差点就赢了黄爷爷。不过最后我还是输了。”

刘贤英没好气地说:“天天下棋,下棋能当饭吃?赶紧来吃饭,一会儿都去写作业。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

小雪吐了吐舌头,乖乖去洗手吃饭了。

吃了早饭,叶慧拿了本书坐在柜台后看店,刘阿姨则忙着给家人洗衣服,当然,他们兄妹几个的衣服都是自己洗的,主要是帮爸爸和小雪几个洗。这时店里来了个客人,叶慧一抬头,看见一位须头银白的矮瘦老人拄着拐进来了,他走得颤巍巍的,仿佛随时都能摔倒似的。叶慧赶紧放下书本跑出去扶人:“黄爷爷,什么风把您老给吹来了?快请坐。”这可是破天荒,她从没见过老人出门,更别提来他们家买东西。

叶慧将老人扶在椅子上坐好:“您老想买点什么?”

老人扶了扶老花眼镜,抬起头打量着店堂里的情况,视线最后落在叶慧脸上:“你是瑞年的女儿?”

“对,我是。”她心里有些惊讶,她平时很少去黄家,只是从他门前路过,经常看见老人坐在门口边往外面看,从没见他出来过,仿佛室内才能给他安全感似的,她没想到老人居然还认识自己。

“你那个会下棋的妹妹呢?”老人不买东西,直接开口问小雪。

叶慧忍不住笑了起来:“她在楼上写作业,我给您叫一声。”她没想到老人是来找小雪的。

叶慧走到楼梯口,朝楼上喊了一声:“小雪,黄爷爷找你。”

很快,小雪便在楼上答话了:“来了,来了。”她噔噔噔地跑下楼,“黄爷爷,你找我下棋?可是我作业还没写完。”

叶慧说:“先去下吧,一会儿再写。”

于是小雪欢天喜地地搬来了凳子和棋盘,就在店里和老人下了起来。叶慧给老人倒了水,免得老人渴着。叶慧看不太懂围棋,瞅了一眼就回去看书了。不多时允武和小雨也下来了,凑过去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盘棋下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才结束,中途老爷子还上了一趟厕所,最后自然还是老人获胜。

下完棋,老爷子对小雪说:“你拜我为师,我教你下棋。”

小雪面露惊喜之色,扭头看着叶慧:“慧姐姐,可以吗?我能拜黄爷爷为师吗?”

叶慧笑着说:“可以啊,只要他愿意收你。”

“你下午来找我,我教你打谱。”老人说着打了个呵欠,然后起身准备回去了。

叶慧说:“小雪,送你师父回去。”

允武说:“姐,我可不可以也去学啊?”

“去呗,反正又不收钱,你想学就去学。”叶慧巴不得他们对这些事感兴趣了。

晚上魏楠过来了,经过白天的忙碌和心理建设,叶慧总算是能够坦然面对他了,不过还是不太好意思跟他对视。他是送钱来的,从父母那儿借了二百块钱,加上他自己的一共凑了五百块。他并没有在意叶志飞说的分红之类的,自然也没跟父母说这些,就是为了给叶志飞凑钱做生意。这点钱比叶慧预计的要少,不过对魏楠说来已经是倾囊相授了,所以不能用钱的数目来衡量,心意最重要。

而叶慧他们也确实需要本钱,能凑一点是一点。家里刚修完房子,钱基本都花在这上面了,叶志飞赚的钱也都用来建房了,毕竟加盖的楼层本就是为了将来他结婚准备的。只有叶慧还有一千多元,叶瑞年不肯用她的。店里勉强还能拿出两三百块钱,加上魏楠的,也才凑了勉强两千元而已。叶志飞跟银行贷了一笔无息贷款,不过最高额度也才两千元。所以这次出发时,他们总共只带了四千元,离他们说的干一笔大买卖还差得远呢。四千元相对于这个年代来说也是一笔大钱了,毕竟收入水平每个月也才那么点。

两天后,兄妹来踏上了去广州的列车。叶志飞在介绍信上加上叶慧的名字,这样叶慧也能住上旅馆了。兄妹俩轮流着睡觉看守行李,毕竟四千元也是一笔巨款啊。

广州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叶慧的感受最为深刻。兄妹俩先是跑了一趟批发市场,既是为了批发家里所需的商品,更是为了调查市场。四千元肯定不能全都用来批发小货品,他们是在商量着继续买布合算,还是买别的比较合算,批发布料的利润略低,而且不到年底,布匹也不那么好卖。

叶慧在广州转了一圈,最后跟大哥合计:“哥,咱们买凉鞋吧。”她发现了,今年广州开始流行彩色塑胶凉鞋,白的红的蓝的都有,有的还有跟,跟儿不高,也就是三四厘米,配着夏天的裙子,年轻女性穿着别提多摇曳多姿了,整个人都灵秀不少。要知道,叶慧她自己脚上的凉鞋还是黑色的,是找街头的钉鞋匠做的,笨且丑,唯一的优点是耐穿。

按照目前的传播速度,他们当地起码要明年才能赶上广州这边的潮流了,他们那儿的夏天至少能持续到十月份。所以叶慧当机立断,说服了大哥买鞋子。塑胶凉鞋便宜,批发市场卖两块一双,拿回去卖三块四块都可以。而且叶慧还不在批发市场买,她留心观察了一下批发市场鞋摊上的装货纸箱,找到了印在上面的工厂地址,就在广州本地,她把地址给记了下来,然后和叶志飞跑到鞋厂去下订单。

厂家出货价更为便宜,因为是倒模的,成本低,一双成人凉鞋一元三角,童鞋一元,兄妹俩一口气批发了一千双女鞋,一千双女童鞋,五百双男童鞋,三百双男鞋。因为男鞋也就是多了深咖和浅咖色的款,跟原来的颜□□别不大,估摸着也不会太好卖。这些回去卖两三块一双,价格并不比钉鞋贵,肯定会卖疯了去。

下单之后,厂家需要几天加工时间。兄妹俩就在广州等着,叶志飞带着叶慧去参观广州美院,先去看了他以前租的房子,那房子现在还空着没人住。房东看着他的时候还问:“小伙子,你还租不租房啊?”

叶志飞说:“过阵子再来。”他打算等开学后再来旁听。

在美院里面转的时候,叶慧听见隐隐约约传来优美的钢琴声,估摸着是家属区里传来的。叶慧突然想起一个事:“哥,广州这边应该有调律师吧?”

叶志飞也突然想起来这个事:“有。我以前在这边的时候就认识一个,当时我还跟他说请他去我们那儿帮忙调音呢,不过他没答应,估计觉得我是在开玩笑,后来我就没提这事了。”

“还能找到那人吗?”叶慧问,人家之所以不去,多半是因为钱的原因吧,如果钱给够了会不会去呢?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修琴

“能找到人, 但是人家未必肯去。”叶志飞在这边租房子的时候, 认识一个在百货商店上班的售货员, 那人是专门负责卖琴的, 会调音。叶志飞跟他提那事的时候,人家根本就没当回事, 毕竟南星太遥远了,还不知道这事是真是假。

叶慧说:“咱们再去问问呗。”这个年头钢琴这种乐器在国内本来就少见, 瞿老师有一台钢琴已经很令人意外了,调律师就更少了,所以再想在南星市找出一个调律师是不可能的了。

叶志飞见妹妹不死心,便陪着她去了。去的时候还没遇到人, 人家上班去了, 他们到别处去转悠,到晚上再过来,这次才遇到了人。那是位年过五十的中年人,大概因为常年跟钢琴打交道, 身上总有那么一点艺术家的气质, 从容恬淡。

叶志飞兄妹说明来意的时候,对方一听要去南星, 便摇头:“实在抱歉, 走不开身。”

叶慧说:“师傅,是请不到假?还是担心费用问题?我们包来回路费和吃住, 另外再付您五十块钱劳务费, 您看怎么样?”

叶志飞一听到叶慧开的价钱, 结结实实吓了一跳,五十块钱一个月,那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工资了啊。

不仅叶志飞,调律师也吓倒了:“五十?”他一个月收入也才这么点啊,真不是骗子吗?

“是的,您放心好了,我绝对不是骗您的,我们有介绍信。”叶慧拿出她哥的介绍信出来给对方看,这年头没有身份证,只有介绍信这种东西能够证明身份。

调律师看了一眼,还给叶慧:“你为什么跑到广州来找人调音,你们那边找不到人吗?”

叶慧摇头:“实在是找不到了。我们正好在广州出差,所以想请您帮忙。那台琴是我们一个老师的,她很喜欢钢琴,但是钢琴多年没有维护,走音十分严重,已经完全不能弹了,那么贵重的东西放着太浪费了,所以想请一个专业人士过去看一看。”

调律师犹豫了:“我考虑一下可以吗?”

“好。我们明天再过来听答复行吗?我们还要过两天才能回去,如果师傅您考虑好了,到时候请假跟我们一起过去吧,来回路程加上修琴可能耽误的时间,有四天足够了。”叶慧把问题考虑得很周到,务必就是说服对方跟自己一起回去。

调律师点点头:“好,我再想想吧。”

兄妹俩出来的时候,叶志飞说:“慧慧,你是不是疯了?给那么多钱!”

叶慧笑了:“我没疯。人家跑那么老远,总不能只赚个十块二十块吧,给你也不会跑,必定得有足够丰厚的回报才能打动人啊。再说了,我修这个琴也不光是为了允文能学琴,瞿老师那么辛苦地教允文学唱歌,她甚至都不肯收学费,我们帮她修好琴,也算是一种报答吧。”

叶志飞听妹妹这么一说,觉得也有点道理,况且以他们现在的赚钱速度,五十块确实也不算什么事。

第二天,叶慧和叶志飞又去找了调律师,碰上调律师的老婆在家,这个女人挺精明的,直接加了价,要求给八十块钱工钱。叶慧觉得有戏,最后跟对方侃价,杀到六十块钱,可以先付一半的工钱。谈妥之后,他们商议好两天后出发,对方也好去单位请假。

兄妹俩去鞋厂交了尾款,拿到了鞋子,办理好火车托运,这才带着大包小包和姓谢的调律师一起回南星。这个时候,谢师傅才知道他们兄妹是来广州干什么的,叶志飞不是出差,叶慧也不是什么汽车厂的职工,她还是个刚毕业的学生,准备上大学,他们只是来这里做生意而已。

谢师傅心里更加惴惴不安了,生怕自己听到不是实话,被人给坑了。不过他最后还是选择相信叶慧,毕竟这女孩的眼神那么真诚,不像是会骗人的,而且他自忖身无长物,他们又素不相识,无仇无怨,对方没必要大费周折把他骗到这里来。

直到到了南星,叶家兄妹领着谢师傅回到家里,他的心才稍稍放下了些,至少现在已经能确定他们家是开商店的。叶慧本来想让对方休息一下再去修琴,但是谢师傅非要先去看看琴才行。叶慧估摸着对方心里还是不太信得过自己,便和允文一起,领着谢师傅去了瞿老师家里。

这是叶慧第三次去瞿老师家里,发现瞿老师已经将家里门窗玻璃上的报纸换成了白纸,房间里的光线比从前亮了许多。

瞿老师对叶慧的到来非常意外:“小叶,你们这是——”

叶慧笑着说:“瞿老师,我找了一个调律师来帮您看看钢琴。”她将允文提着的大西瓜拿过来,放在桌上。

瞿老师看着谢师傅,一脸惊讶,她已经对修好自己的钢琴不抱什么希望了,只是很有点可惜,如果有音乐给允文伴奏的话,那么他对节奏的把握将会更精准一些,没想到叶慧这么上心,还惦记着这件事:“是吗?那太谢谢了。师父,你来帮我看一下。”

谢师傅已经看到了墙角的钢琴,这下心里的大石总算放了下来,还真是有钢琴要修,他走过去掀开了琴盖,按了几个键,眉头皱了起来,走音太严重了。

瞿老师对允文说:“小文,去把西瓜切了来吃。”

允文赶紧跑去切西瓜了,很显然,他对瞿老师家已经很熟悉了,两人的相处模式也极其自然,不像一般的师生那么拘谨。

叶慧对谢师傅说:“谢师傅,能修吗?”

谢师傅眉头紧皱:“我得看看。”

叶慧说:“您要不先看看,回去休息一下,明天再过来修?”他们年轻人熬夜坐火车倒是没什么,谢师傅年纪大了,只怕熬不住。

谢师傅还是坚持检查了一遍,这才罢手,说问题有些严重,不过也不是不能修好。他来之前考虑到了种种问题,做了充足的准备,只是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叶慧和瞿老师都放了心。

叶慧兄妹买的小商品是随车发回来的,鞋子则是走的火车托运,时间要晚两天才到。鞋子还没到,兄妹俩便商量着怎么卖,鞋子要尽快出手,毕竟夏天越来越短了,店里肯定是卖鞋的主场,不过最好还是另外找地方卖。

叶慧提议说:“晚上不如到南星广场去摆地摊?现在天气热,晚上出来纳凉的人肯定多,应该会很有市场。”

叶志飞想了一下:“可以啊。可惜我们这里没有夜市,如果跟广州一样也有夜市就好了,这些东西就不愁卖了。”

叶慧笑了:“没有夜市,就咱们主动设夜市。广州的夜市那么热闹,我不信咱们的夜市开不起来。”这个年头没有城管,不怕有人来驱赶,只要有客人,就肯定会有生意。

叶志飞当即同意了叶慧的意见,等鞋子回来了去摆地摊。

第二天,谢师傅去瞿老师那儿修钢琴,足足耗费了一天时间才将钢琴修好。瞿老师一兴奋,当即便弹奏了一首欢快的曲子。允文第一次听到钢琴曲,兴奋得直鼓掌:“老师,太好听了,可以教我弹吗?”

瞿老师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笑着摇头:“老了,太久没弹了,都快忘光了。你想学,以后我慢慢教你。师傅,多少钱啊?”

谢师傅将自己的工具收好,还没说话,允文就已经说了:“老师,我姐姐已经给钱了,你不用给。”

“那怎么行?多少钱?我来给吧。”瞿老师赶紧说。

谢师傅笑笑说:“不必了,钱我已经收了。这是他们年轻人孝敬您的,您就收下他们的好意吧。”谢师傅今天在这里修琴,闲聊中,也陆陆续续听到了一些关于这台琴的故事,也知道了一些瞿老师家里的情况,心里充满了同情,便觉得叶慧这姑娘真是个有心人,跑这一趟虽然辛苦,但还是觉得挺值的。

瞿老师家的钢琴调好之后,允文每天上课的时间也变长了,以前每天去上两小时课,以后改成四个小时。两个小时学声乐,两个小时学钢琴,允文兴致高昂,不嫌辛苦,发誓要学会弹钢琴。

谢师傅修好了瞿老师的琴,叶慧给他买了回程票,将剩下的工钱结给了他,由衷表示感谢。说实话,就算是有钱,那也要人家肯来,这么千里迢迢的,愿意来帮忙,就已经非常给面子了,何况完全是陌生人,那是需要莫大的信任的。

谢师傅将钱退回给叶慧,坚决不收另一半的工钱,说其实平时去修琴也远不到三十块。但是叶慧还是将钱塞给了他:“这是基本的诚信问题,说好多少,就该给您多少。您能来,就是对我莫大的帮助了。所以这钱您还是拿着吧。”

谢师傅有点不好意思:“那怎么好意思。”

叶慧笑着说:“没什么的,这是您凭一技之长赚的,别人想赚还赚不了。再说您夫人也是知道这个价钱的,万一回去拿不出钱来,您是好心不肯要这么多,她恐怕会胡思乱想,所以您还是收着吧。”

谢师傅一想也对,便将钱给收了起来:“以后再来广州的时候可以来我家做客。”

叶慧笑着点头:“好。没准以后还要麻烦您呢。”有广州本地人做朋友,很多事办起来都方便不少,没准以后还真用得上这个人脉。

送走谢师傅,他们托运的凉鞋也要到货了。叶慧要准备卖凉鞋了,这里还有魏楠的五百块钱呢,一定要卖个好价钱才行。

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惊喜

叶慧回家的时候, 就穿着在广州买的凉鞋, 白色的系带高跟凉鞋, 露趾的, 穿在脚上特别秀气,平添了几分女性的柔美, 回南星走一路,这双鞋子不知道粘住了多少双眼睛。

她也给刘阿姨和小雨小雪各带了一双, 让她们穿上做两天广告宣传。平时大家的鞋子都是灰扑扑的,小雨小雪穿着色彩鲜艳的凉鞋一出门,自然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有好奇心旺盛的人自然要多问两声,小姐妹俩便趁机向人宣传一下, 说过两天家里会有同样的鞋子卖, 于是不少人都开始期待着新凉鞋的到来。

叶志飞将新鞋拉回家那天,叶慧在家门口挂上了一块木板,写上一个简短的通知:“今日有新款凉鞋出售”。这是一个新颖的广告方式,不少街坊邻居看到这个通知, 都觉得新奇, 也都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凉鞋。

叶慧将成人鞋定价为两元八角一双,童鞋定价为两元一双, 刨除成本, 每双鞋平均将近赚一半。这个价钱相对于定制的皮凉鞋来说要便宜一些,而且款式新颖, 颜色又鲜亮, 几乎每个看了的人都会想给自己或者家人买一双。

消息有脚, 见风跑的,很快,瑞兴街的人都闻风而来,把原本还算宽敞的店堂挤得水泄不通。没办法,叶慧只得让大家排队买鞋,让小雪去维持秩序。家里有空的人都来帮忙卖鞋子,两人一组接待一条队伍,才不至于挤破了玻璃柜。

然而这样还是避免不了出错,因为鞋子是需要试穿的,有人试,有人催,忙乱中总会出现纰漏的。尽管大家都很尽心尽力了,第一天还是损失了两双鞋,是被人穿走了那双鞋中的一只,剩下的两只尺码不对,还是同一只脚。不知道那拿走一只鞋的人是怎么想的,总不能只穿一只鞋吧。

大家都没有卖鞋的经验,只能一边卖一边积累,到了晚上,大家都累得不想说话了。

叶志飞看着叶慧:“我们晚上还出去摆摊吗?”

叶慧说:“去可以,但是人手要够,而且鞋子不能多,否则铁定乱套,拿走不给钱都有可能,一定要看好了。”毕竟摆地摊和在自己家里卖又不一样,鞋子都摆在外面,手黑的人顺走几双都是有可能的。

叶志飞说:“那就先带几双去试水。”

“摆摊价格就不要带零的了,大人鞋子一律三元,小孩两元,懒得找零钱。”叶慧说。

“我早就想这么说了。今天可把小雨给累坏了。”叶志飞笑着说。今天一直是小雨在收钱结账,快把她给累死了,幸亏她脑子转得快,算盘打得熟练无比。

大家都一致赞同提价,弟弟妹妹们也都表示会跟去帮忙。人多才能看得住东西,叶慧和叶志飞没有拒绝。晚上出发的时候,还来了一个帮手,这两天一直在加班没冒泡的魏楠终于休息了,听说他们要去摆地摊,便表示也要一起去。

叶志飞笑了,伸手勾住他的脖子:“你当然也要去啊,你也是股东,本来就该出力。”

叶慧也笑:“我哥说得对。”

魏楠看着叶慧笑:“我也是股东?还是算了吧,我又没出过任何力气,多不好意思。”

“所以说你现在就要卖力去吆喝。走吧,出发了!都上车。”叶志飞一挥手,拿出拖拉机的摇杆奋力一摇,拖拉机突突突响了起来,车子启动了。

开拖拉机去摆摊是叶慧的主意,在拖拉机车斗里卖鞋子,一是方便,二是醒目,而且东西还方便看得住一点。于是大家都爬上车斗,魏楠也上去了,坐在叶慧旁边。

叶慧低头看着魏楠脚上的解放鞋:“你穿这鞋子捂脚不?我给你拿双鞋子吧。”她弯腰挑出了一双男鞋,用手电筒一照,正好是42码的,递给魏楠,拖拉机的发动机动静特别大,她凑到魏楠耳边,“你试试看合不合脚。”

魏楠转过头,嘴唇差点擦到叶慧的:“还是算了吧,你这不是要去卖的吗?”

叶慧红了脸,大声说:“那也得自己先穿上啊,你看,我们大家都穿上了新鞋子。”她撩起自己穿了凉鞋的脚给魏楠看。

其他人也纷纷抬起脚给魏楠展示:“我们都换了新鞋子,就你没有啦。”

魏楠笑了起来,脱下自己的鞋子,换上了叶慧递上来的新鞋,还别说,这鞋子挺合脚的,不大不小刚刚好,魏楠诧异:“你怎么知道我穿多大码的鞋子?”

叶慧笑了:“猜的。”她其实不仅知道他穿多大码的鞋子,还知道他的裤围是两尺六五,穿裤子要三尺四寸长。

魏楠问起了她这次广州之行的情况,叶慧拣有意思的说了些。魏楠又说:“是不是你找人将瞿老师家的钢琴修好了?我今天下午回去,听见楼下有钢琴声。我猜到你们应该回来了。”

“嗯,我从广州找了个调律师来将钢琴调好了。以后允文就可以学钢琴了。”叶慧有些得意地笑。

允文在对面做了个弹钢琴的姿势,显得非常陶醉。他一向都很懒,但是唯独在学音乐这件事上非常勤快,因为这件事让他觉得快乐,有成就感,他的歌声已经能够征服一大批人了,这是他唯一能够比别人有优势的地方,所以他得好好保持这个优势。

魏楠竖起大拇指:“加油!”他侧头看着叶慧,夜色中看不清她的眼神,只能看得见轮廓,夜风将她的长发吹起来,使她有一份异样的温柔,做她的亲人应该是很幸福的吧,她会尽心竭力地为身边的人创造最好的条件。

市民广场果然如他们所料的那样热闹,人们三五成群地凑在一块儿闲坐聊天,孩子们在嬉戏玩闹,追追打打,路灯也挺多,光线也很不错。叶志飞将车子开到最亮的一盏路灯下,几个人从车上下来。几个小的问:“要怎么卖呢?难道直接吆喝吗?”

叶志飞说:“当然要吆喝,谁的嗓门亮,谁就吆喝。小文,要不你来?”

允文挠了挠头:“我来?”

魏楠笑了:“都说允文歌唱得好,我很少听,要不然你站在车上高歌一曲,应该会有很多人围过来。”

叶慧激动得抬手在魏楠胳膊拍了一下:“你这点子简直是太好了。就这样,小文唱歌!正好还能锻炼一下,这就是你的舞台啊。”

叶慧那一下拍得不重,反而有种信任的亲昵感,魏楠忍不住回头朝叶慧抬眉笑了,心里也为自己的主意竖起了大拇指。

允文有些羞涩:“这样好吗?”

大家都说好,小雨小雪还鼓起了掌来:“唱、唱!”

叶志飞笑着说:“赶紧的,这么好的表现机会,让大家来检阅一下。”

允文便爬回车上,站在了车沿上,看着广场上的人群,有些紧张地清了清嗓子,他到底还是胆子大,平时又是个爱表现的,张嘴便唱了起来:“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正是春晚上那首耳熟能详的《乡恋》。

允文的唱功经过了瞿老师的□□,不再只利用嗓子唱歌,歌声变得圆润而富有穿透力,在感情上也有了一定的掌控,所以一开口,就把叶慧他们都给惊着了,他的进步简直是太大了,唱歌居然这么好听。

不光是叶慧他们,周围正在纳凉的市民们也有人注意到了,一些人开始朝这边看过来。叶慧回过神来,将带来的两盏马灯点亮了,放在车沿两侧,这儿的光线就更亮了。

被歌声吸引来的人越来越多了,不少人朝这边走来。允文已经唱完了《乡恋》,魏楠带头鼓起了掌:“好!”

有人大声喊:“唱得不错,再来一首!”

允文看了一下,把目光转向姐姐,叶慧说:“再唱一首吧,唱完就跟大家说咱们是来卖凉鞋的,让有兴趣的过来看看,顺便说一下价格。”

允文便大声说:“那我再唱一首《大海呀,故乡》。”他掏出口琴,先吹了一段前奏,然后开始唱,“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此刻允文的声音特别干净通透,非常适合唱民谣,他唱这首歌的时候,仿佛就是在轻轻诉说一个故事,在场的人都陶醉在了这个故事里。

叶慧有一种惊艳感,她没想到允文的进步会这样大,她感动得眼眶有点湿润,她发誓一定要把他好好培养出来,不能浪费这么好的天赋。

允文唱完歌,双手合十说:“感谢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捧场!其实今天我们是来卖凉鞋的,广州来的最新款凉鞋,男女老少的都有,非常便宜,大人的三块一双,小孩的两块一双,大家可以过来看一看。”

叶慧趁机递上两双鞋子给允文,让他展示给大家看。

这么一来,果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还有人说:“买鞋子还能听你唱歌吗?”

允文一高兴,说:“卖完了再给大家唱!”

叶慧几乎要笑疯了,允文太会做生意了。魏楠在叶慧耳边说:“你弟弟简直就是个活宝,太有才了!”

很多人都过来看鞋子买鞋子,从众心理很多人都有,这边一热闹,过来买鞋子的就更多了。叶慧今天带的鞋子不多,总共也就只有一百双,不到半小时,这一百双鞋子就卖完了,还有不少人没买到,觉得十分遗憾。

允文又站了起来,说:“大家稍安勿躁,鞋子明天还有,如果想买,明天晚上再过来买吧。我之前答应过大家,要给大家唱歌的,所以现在再献上一首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希望大家喜欢!”

大家对邓丽君太熟了,人群欢呼起来。允文在车上高歌,唱到副歌部分,台下会唱的人都跟着唱了起来,那场面特别像演唱会现场。叶慧越来越觉得允文有当歌手的潜质,他特别享受唱歌的状态,不怯场,不忸怩,大大方方,发挥也很出色,特别有范儿,要说今晚鞋子卖得好是惊喜,但更大的惊喜是发现了允文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