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慧说:“要不就等寒假里吧,到时候弟弟妹妹们也都放假有空。”

“也好,我家里几乎都是老师,寒假也比较有空一点。”魏楠叹息了一声,“真想早点把你娶回家。”

叶慧咬着下唇笑了。

魏楠看了看四周,没有人来,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叶慧唇上亲了一下,然后离开。叶慧几乎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时,才看见偷香成功的魏楠正在窃笑,叶慧红了脸:“大白天的,你不怕人撞见!”而且连门都没关。

魏楠说:“好吧,下次晚上亲。”正好没亲过瘾。

叶慧:“…”

没两天,魏楠上班去了,叶慧也去上班了。高考成绩终于出来了,这是1987年高考,文科总分640分,他们省的专科录取线是462分,本科线是488,允文考了406分,允武则考了513分。允文是正常水准发挥,他有艺考成绩,所以他这个分数应该能有学校上。允武上了本科线,按说也是考上大学了,但是他这个成绩比他平时考的成绩至少低了20分,这样的成绩想让中大是不可能的,上中大至少要超出录取线三四十分才有戏。

高考成绩一出来,别人说几家欢喜几家愁,叶慧家则是喜忧参半,允文的愿望很低,有学上就可以,允武则是一心想上中大,如今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允武看到成绩之后,把自己关在屋里关了一整天,家人都很担心他,叶瑞年倒是觉得没什么,只要能有学上就可以了,管它什么学校呢。

叶慧下班回来,允武还在屋里没出来,叶慧便去敲门:“小武,出来吃饭了。”

里面没人答话,叶慧又说:“你倒是说句话啊,不说话我叫小文来踹门了!”

“不想吃。”里面终于传来允武蔫蔫的声音。

叶慧提高了声音:“你到底在生什么气,气我们大家,还是气你自己?不就是高考失利吗?有什么可气的,你好歹还上了线,我当初连专科都没考上呢,后来不是复读考上了吗?你要是不想去别的学校读,那就去复读,直到考上中大为止。我们家这情况还不自由?又没指着你赶紧去读书出来工作赚钱。你给我开了门说话,快点!”

过了一会儿,允武磨磨蹭蹭地过来开门了,低着头不看叶慧。叶慧看着比自己高了一头的弟弟,说:“都这么大个人了,这点挫折还经受不住?你读了那么多书,有哪个主人公是一帆风水的?没经历过挫折的人是不可能成就大事的。你就把发挥失利当成是对自己的磨砺呗。走,去吃饭。”

吃饭的时候,叶慧又劝允武,如果录取的学校想去那就去读,将来考中山大学的研究生也未尝不可,她举了俞天行的例子给他听;不想去读就复读,跟小雨同一年级,再拼搏一年,争取考上中大,这次生病考试发挥失常,下次总不能再这样吧,这年头复读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只要他想读,家里是无条件供的。

允武总算慢慢看开了点,也不把自己闷在家里不出门了,被允文拉着去参加他的音乐聚会。就这么等到了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允文被省城师范学校的艺术班录取了,是中专,他也不嫌弃,打算去读。允武的录取则比较意外,是南星师专的政治系,他没报考过这个学校,是调剂过来的,允武对政治毫无兴趣,而且专科也不能考研,所以最后决定复读,非上中大不可。

允武闭口不提女朋友的事,大约觉得自己过于自负,夸下了海口又没能兑现,觉得丢人。叶慧听允文说,允武那个女朋友没考上,听说也没打算复读,去工厂顶母亲的职,上班去了,因为那个女生语文成绩虽然很好,数学却一团糟,考试从来没超过30分,在如今录取比例和升学制度下,这样的成绩想要考学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107章 第一百零七章 下海

这年头谁家孩子考上学不得请亲戚朋友们吃一顿呀。叶家因为允武没考上理想的学校, 就没提这事,怕允武心里不高兴。允文倒是无所谓, 自己胞弟心情不好, 他当然不会非庆祝不可,反正也就是考个中专。

等允武的情绪稍稍平复些后, 叶慧建议允文陪允武去北京玩, 允文对北京也比较熟悉了,当个向导还是足够的,小雨想去也可以一起去,顺便去看看小雪。允武表示还是不去了,要在家好好复习, 准备复读。叶慧便说:“那就等明年你和小雪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你们三个再去北京玩吧。”

小雪进国少队之后, 一直在北京集训,她显然已经开始适应那边的生活,打电话回来也不哭了,跟家里人说话的时候偶尔还方言和普通话转换不过来,一口标准的北方普通话, 地道极了。刘贤英听得高兴, 但也忍不住鼻子发酸, 小雪这么小就独自在外生活, 会不会觉得很孤独?她也担心小雪会跟家里人越来越生分。

好在小雪看起来挺快乐的, 除了训练, 她还要参加各种青少年围棋大赛, 还拿了一些名次和奖金,生活显然十分充实。她把奖金都分配好了,要给家里人买礼物,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

叶慧感觉挺欣慰的,她也让小雪有空多看看书,拓展一下知识面,还要抽空好好学学英语,将来出国比赛了也能用得上。小雪满口答应,说会好好学的。让叶慧觉得安心的是,小雪虽然是运动员,但主要是拼智力,而且下棋的人心特别静,将来就算是退役了,想要换一种生活,学东西也会很快。

叶志飞和文馨的小公司已经开起来了,他们根据市场调查,自己设计了好些款产品,多是生活中实用的小物件,既漂亮又实用,让人眼前一亮。叶志飞拿着这些样品上批发市场去推销,有人看中某款产品就下单批量生产。他也寄了不少产品回家来,放在自家店里售卖,反响很不错。叶慧本来想去推销给百货商店的,后来打消了念头,她反正就快下海了,不如到时候做自己的品牌店,让人家上门来采购,这年头物资短缺,好东西不愁卖。

叶慧已经在汽车厂上班了,每天八个小时,三班倒的轮班制,不说别的,就这个三班倒的上班时间,叶慧就要崩溃,所以她是咬着牙隐忍着,看什么时间合适了再提停薪留职。

叶慧去汽车厂上班,最高兴的莫过于岳婷玉。这姑娘的脸现在基本好了,痘痕也淡了很多,她本来就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加之家里条件好,没有了痘痘,就成了香饽饽,追求的人也多了。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个不错的对象,在区政府上班,目前正在谈着,看得出来心情很是愉悦,每天笑意盈盈,常把小曲儿挂在嘴边。她把叶慧简直当成了活菩萨,觉得是叶慧给了自己二次生命,还拉着她上自己家去做客,把她介绍给她姐。

叶慧成了厂长姨妹的恩人,跟厂长夫人也熟悉,按说前途不可限量,但还是挡不住叶慧想要辞职的决心,她实在不想半夜十二点去上班,弄得生物钟紊乱,人都要苍老几岁。

魏楠对她辞职下海是一万个支持,他心疼叶慧上夜班,他自己的工作就需要值夜班,他深知上夜班的痛苦。再者不管叶慧是上中班还是夜班,都是半夜回家或者出门,正是安全事故发生得最频繁的时段,他不可能每天都有空去接送,这隐患太大了,还是不干了的好。更重要的是叶慧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他觉得她的才能绝对不仅限于拿着焊枪去焊接金属,她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更多。

叶慧还没跟家里说过她要辞职,不过叶瑞年也发过一次牢骚,说他们厂里也真是的,把大学生当工人一样使唤,太不重视人才了,他也心疼女儿上夜班的。叶慧觉得自己要是辞职,爸爸也不会说什么的。

叶慧想着大哥在厂里才干了一个多月就辞职了,自己好歹也干满三个月吧,不然都不好意思开口去说。

暑假这段时间,允文还没开学,每次叶慧上中班或者夜班,魏楠没空接送她的时候,允文就负责接送她,虽然严打几年的效果不错,但是也不能寄希望以坏人因为有严打就主动销声匿迹,自人类诞生那天起,不法之徒就一直存在,不管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皆是如此,防范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失。

随着夏天慢慢接近尾声,学生党又要开学了。他们家两个毕业班的学生早在8月初就已经回学校上课了,现在允文也要开学报到了。允文要独自去省城上学,这会儿是真的无人约束了,之前在北京还有郭老师和魏楠帮忙盯着,现在省城是一个熟人都没有,就完全需要允文自己自觉了。

魏楠作为一名资深刑警,受叶慧之托,再次给未来小舅子允文上了一堂安全防范课,随时提防各种陷阱,毕竟他们这儿的禁毒第一线,犯罪分子是无孔不入的,这就要求自己多加防范了。于是允文背着家人的殷切嘱托去了省城,这次是叶瑞年亲自开车送过去的。

叶慧少了一名护花使者,以后晚上接送的任务就交到了男友和爸爸手里,她本来还打算拖一个多月才辞职,但是让爸爸那么晚接送自己,她实在有点过意不去,便咬咬牙,递交了停薪留职申请书。

其实这几年下海的情况已经不少见了,但南汽还是很少,因为南汽的待遇要比其他厂子要好一些,毕竟效益好,奖金福利都要多一些,一般人觉得这份工作体面、稳定,收入也还可以,就不愿意挪窝了。叶慧是南汽第一个递交停薪留职申请的大学生,她的申请一交上去,上头便压下了,并没有马上给她答复。

岳婷玉心急火燎地找到了叶慧:“你要停薪留职?不想干了?”

叶慧说:“嗯,这班上得太累了,我们家人都跟着我受罪。”

“怎么了,是三班倒的原因吗?”岳婷玉问。

“这是一个原因。”

“那要是不三班倒呢?你还走不走?”岳婷玉问。

叶慧有些意外地看着她:“机器24小时不能停这谁都知道,咱们厂肯定不会因为我更改制度。我不上三班倒,那么肯定是别人多上晚班,这不太公平。再说,不管是不是三班倒,我都得走。”

“为什么?我们厂不好吗?”岳婷玉想不通。

“我不太喜欢我现在这份工作。”

岳婷玉有些不能明白:“工作不就是上班挣工资,分配做什么就干什么,还能自己挑吗?”这个年代,提倡的是“干一行爱一行”,而不是“爱一行干一行”,工作是无法选择的,只是为了挣工资糊口,要想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就只能干一行爱一行。

叶慧笑着说:“这是个人的选择问题,所以我想挑自己喜欢的事来做。”

岳婷玉不是很理解叶慧的想法,但是她意识到了,叶慧不会在厂里干了,她留不住她:“那你是真的要走吗?”

“嗯,我肯定是要走的。”叶慧坚定地点头。

过了几天,厂长亲自找她谈话来了,这点是叶慧没有料到的。厂长见了面,第一句话就是说:“你是我们厂要辞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让我很吃惊。说说为什么吧?”

叶慧坐在厂长对面,厂长的年纪在五十岁左右,跟岳婷玉是两辈人,不过也很正常,岳婷玉是家里的老小,跟大姐年龄相差很大。叶慧说:“我觉得我不适合做我目前这份工作,所以我想把这个岗位留给更适合它的人去做。”

“那小同志,你觉得你适合做什么?”厂长也不着急,慢慢地问。

叶慧笑着说:“其实我也思考过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但是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想做的太多了,我打算慢慢去尝试,努力一一实现。”

厂长不由得摇头:“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想法多,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哪有那么容易!你不得从实际角度考虑一下,没有钱,你什么都做不了。做人哪,还得踏踏实实的才好。”

叶慧知道他把自己当成一个爱幻想的年轻人了,事实上,她的心理年龄要比厂长还大得多呢,她笑了笑:“不试试怎么不知道能不能做。”

厂长往办公桌上的申请报告敲了敲,说:“这份申请我不能签,国家免费培养你一个大学生,你就应该为国家好好做贡献,踏踏实实做好你的工作。”

叶慧皱了下眉头,然后平心静气地说:“厂长,我离开这个岗位,也依然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我自己创业,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工作岗位,难道不比我干一份焊接工更有意义?厂长,有一句话不知您听过没有,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您有能力,所以您管理着这么大的一个厂子。我觉得我的能力不仅仅是焊接几块钢材,我的责任驱使我去做别的事情,我相信我能在别处干得更出色。如果您不给我签字,我就自动离职了。”

“胡闹!以后你想回来也回不来了。”厂长敲着桌子说。

叶慧说:“我申请停薪留职,只是想走一个正规的辞职渠道,本来也没打算再回来干焊接工。”

厂长叹了口气:“你是铁了心要走了?”

叶慧颔首:“是的。请厂长成全。”

厂长没想到这姑娘小小年纪,居然这么有想法:“你离职家里会同意?”

“会。我爸,我对象都同意。我哥以前也在咱们厂上班,他是第一个停薪留职走的,现在在广州开了一家小公司,招了五个工人,您看,他已经为五个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五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他的贡献难道不必做一个铣工大?”叶慧笑着说。

厂长没想到叶慧会这么回他,他叹了口气:“好吧,你先回去,我再考虑考虑。”

第108章 第一百零八章 创业

两天后, 叶慧的申请报告批了下来,从10月1日起, 她就正式停薪留职了。申请批复下来之后, 叶慧才将这件事告诉叶瑞年,叶瑞年听了之后, 并没有责备她冲动, 只是叹息一声:“我家的孩子怎么全都不愿意好好上班呢?”

“因为上班不自由啊。”叶慧笑嘻嘻地说。

这点叶瑞年必须要承认,因为他自己就感受到了,但是他又有些担忧:“你们都从厂里出来了,万一将来政策发生变化了怎么办?”自己反正已经退休了,到年龄就能拿退休工资, 倒是无所谓, 但是儿女都还年轻, 万一政策变动,以后要怎么办呢?

叶慧笑着摆手:“没关系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好,以后下海做生意的会越来越多。”

叶瑞年知道说不服女儿,而且那个班他也觉得上得怪没劲的,干脆就不说了。刘贤英从来没上过班, 一直挺羡慕有固定工作的人, 后来见到王彩娥有了固定工作还是照样拿不到工资, 便觉得固定工作也就那个样, 现在她在家里看着店, 并不比任何上班族赚得少, 所以觉得上不上班也无所谓了。

叶瑞年问:“你打算出来干什么?”

叶慧说:“我打算先开个店。”

叶瑞年皱眉:“跟咱们家一样的小卖部?”

叶慧摇了摇头:“不算吧, 我打算给哥嫂的产品专门开一家店。”这种小商品生意要想做大,一个是批发,另一个就是连锁店零售,她当然更希望是连锁店零售,这样更利于品牌的打造,只是不知道这个年代连锁店模式能不能推广开来,还得试过才知道。

“他们能有多少东西,就能开一个店?”叶瑞年有些不相信地说。

“以后慢慢就多了。你不觉得我嫂子做出来的东西都很受欢迎吗?”文馨设计的产品在这个年代的国内绝对算是先驱了,在大家都只注重实用性的年代,她已经加入了审美诉求在其中,慢慢地将消费者的品位提升起来。叶慧很看好嫂子设计的产品,要做成一个品牌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就类似于宜家,他们也是在自己设计生产并销售,做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大品牌。从小做大,将小东西做成大品牌,并非空想。

叶瑞年也不得不承认女儿说的是对的:“那你要在哪里开店?”

叶慧说:“人民路吧。”要开就要开在最热闹的地方,这样才会将影响力扩到最大,也许前期投入是高了点,但绝对是值得的。

“需要多少钱跟我说。”叶瑞年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话。

叶慧大受感动:“谢谢爸爸!”她暂时没做市场调查和预算,所以不知道要多少钱,也不知道大哥那边还有没有钱,父亲既然主动提出借钱,当然不会拒绝。

叶慧的同学和同事知道她要离职,都觉得很意外,大学生的工资基本工资是68元,加上奖金和补贴,一个月能有□□十元,比普通工人能高十多块,已经非常令人羡慕了,为什么还不满足,要下海呢?

叶慧也不解释,坚持做到月底,请同事和朋友一起吃了顿饭,这才离开南汽。

叶慧离开工厂之后,先去人民路考察了一下市场,了解一下房租和客流量,打算再去广州跟哥嫂具体商量这个事,因为要开店,产品数量就不能太少,也不能过分单一,他们要重新定位一下市场,具体是面向哪些人群的,该设计哪一类产品。

去广州之前,叶慧去了一趟北京看望小雪,这孩子独自在那边生活,虽然每次打电话回来都是报喜的,然而并不能叫人放心,到底也才是个十四岁的孩子。

叶慧没有跟小雪透露任何消息,就这样悄悄地过来了。她也没有直接去训练室里找人,一直等到小雪下完棋出来吃晚饭,这才在门外看到姐姐,她一脸难以置信,眼睛和嘴都张得圆圆的,蹦过来抱住了叶慧:“慧姐姐,姐姐,真的是你吗?”

“对呀,是我,我来看看你。你最近好吗?”叶慧抱着小雪笑,这孩子比自己个子还高了,已经是个高挑清秀的少女了,北方的面食真的很养人呢。

小雪将头埋在叶慧肩上,激动地说:“真的不敢相信,做梦都没想到你会来。你怎么有空呢?不用上班吗?”

“不上了,我从厂里出来了,以后就自己做生意。”叶慧说。

“跟大哥一样吗?”小雪问。

“差不多吧。走,姐姐带你去吃饭,晚上还要训练吗?”叶慧问。

小雪说:“我跟老师去请个假,晚上休息。”

“不会耽误你训练吧?”叶慧关切地问。

“不会,没关系的。我最近进步很大,老师还夸我来着。姐,我已经是专业四段了。”小雪有些得意地说。

叶慧惊讶地说:“真厉害!”才一年多时间,就从初段升到四段。

“我争取年底升到五段。”小雪说。

“加油!”叶慧替小雪高兴,她真会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吧。

叶慧给小雪请了假,晚上准备带着她去宾馆过夜,姐妹俩好好说说话,教练也同意了。这个季节是北京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银杏飞黄,比春花还灿烂,映着高远的蓝天,像一帧帧无需渲染便已醉人的天然油画。

小雪叽叽呱呱跟叶慧说了很多,还包括了一些女生间的私密话,叶慧给了小雪一些指点。叶慧以为小雪独自在外生活,会变得比较成熟,事实上,她依旧单纯活泼,性格也有点男性化,大概是跟她生活的环境相关,因为围棋队里主要都是男生,女生极少,来来去去的,能够留下来的仅有一两个,平时跟她玩闹的朋友都是与她差不多大甚至比她还小的男孩子,男孩子都晚熟,以至于小雪也一团稚气和天真。

叶慧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不过对于棋手来说,应该是好事吧,心无旁骛,才能专心做好一件事,叶慧希望小雪能够永葆这份天真和单纯,做一个简单而快乐的人。

叶慧又去拜访了郭老师一家,小嘉嘉已经长高了一截,见到叶慧还是很热情,拉着她问允文哥哥的事,问他为什么不来北京上学了。叶慧告诉她允文考上了他们省城的学校,在那边上学。嘉嘉有些遗憾地说:“那他以后不来北京了吗?”

“会的,肯定会来的。”叶慧笑着说,北京才适合歌手发展,他不来北京,还能去哪儿呢,明年的青歌赛,允文应该会努力争取参赛的名额吧。

“那就好,我还想听允文哥哥唱歌呢。姐姐,我最近学了一首新歌,我谈给你听。”她说着打开家里竖式钢琴的盖子,开始弹奏起来,技术娴熟得令叶慧吃惊,不过想想也能理解,这孩子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天赋肯定极高,加之从小深受父母的熏陶和培养,水平能低到哪里去?

叶慧问:“嘉嘉将来想做什么?”

嘉嘉说:“像妈妈一样当歌唱家。”

“真棒!”叶慧竖起了大拇指。

“我现在还不是歌唱家,还要继续努力才行。”嘉嘉认真地说。

“嘉嘉肯定可以成为歌唱家的。”叶慧说。

看过小雪,拜访过郭老师一家,叶慧从北京直接去了广州,她已经有三年没来广州了,广州的变化很大,郊区正在开发,到处都被挖得坑坑洼洼的,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已然初见端倪。

叶慧按照地址,找到了哥嫂的公司。他们在天河体育中心附近租了房子,公司和工厂都安顿在这里,原因无他,天河新区的租金便宜,而且工厂公司都集中在这一块。比起目前繁华的广州老城区来说,天河还是很荒凉的,然而天河的崛起势不可挡,将来就是广州最繁华的地段,叶慧觉得这边也挺好的。

叶志飞和文馨早就知道叶慧要过来,所以对她的到来并不意外,文馨给了她一个热烈的拥抱:“盼你好久了,你终于过来了。”

叶慧仔细地看着哥嫂,他们的脸色都有些憔悴,不过精神状态还是挺饱满的:“你们都还好吗?”

叶志飞将叶慧的行李放起来,笑着说:“挺好的,就是忙。”

文馨拉着她坐下来,给她倒茶:“前阵子我们参加了一个商品交易会,接了很多单子,现在是忙得不可开交。这不,我们还多请了个人来帮忙。”

叶慧注意到公司里多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忙是好事啊,总算是打开局面了。”

文馨含笑点头:“以前总觉得太清闲,然而真忙起来就有点头大。你哥都好长时间没好好画过画了。”

“那就开始招人啊,不可能什么都是老板亲力亲为的,把自己解放出来,这才是真正会做生意的老板。”叶慧笑着说。

叶志飞点头:“是有这个打算。等生意稳定点,运作模式成熟了,多招几个销售。现在已经开始招设计了,你嫂子一个人忙不过来。”

“人好招吗?”叶慧问。

文馨无奈地摇头:“不好招。根本没有专业人士出来找工作,只能招那些看起来比较机灵,又有这方面爱好的高中毕业生。”

叶慧听到这里心中一动:“自己培养的也不错,不如到就业中心去贴个招聘启事,欢迎有志者前来应聘。”这年头大学生和中专生都有工作分配,不是有野心或前瞻性的人,是不会轻易丢掉铁饭碗的,但是每年有大量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毕业进入社会,他们都在等待分配工作,家里有门路的就安排好了,没门路都在等待就业机会,所以他们是最好的招工对象。

叶志飞和文馨对视一眼,然后点头:“这个主意似乎不错。我明天去广州就业中心试试。”

文馨说:“广州这边不行的话,我就上我家那边去招。”

叶慧说:“也可以在我们老家招工。”

第109章 第一百零九章 品牌店

叶慧来广州后没有马上回去, 她打算了解一下公司的运行情况,跟哥嫂一起商量开品牌店的事,讨论产品该如何定位, 面向的是哪些人群, 产品该如何取舍,质量该如何把关,给每个产品都上标签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必须要解决的。

叶慧提议在广州市内开设一家门面, 主要不是为了零售,而是为了品牌宣传, 顾客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来下订单,甚至可以通过加盟的方式来开连锁店。当然, 这就需要产品门类格外丰富,足以撑得起一家店。

叶志飞的想法是在批发市场内设一个档口,这样可以免去推销的麻烦,让顾客主动找上门来。因为他之前主要就是在批发市场推销产品,如果有了自己的档口, 就不用挨家去推销了, 客人来了直接下单。对于设品牌店,叶志飞持保留意见,主要是担心成本太高了, 同时开两个店, 又要租店面, 又要请人, 而且品牌店的效果肯定不如批发市场的好,没有必要。

叶慧觉得如果想做成品牌,品牌店还是很有必要的,批发店毕竟有点藏在深山无人知的感觉,而且产品的档次也不够。当然叶慧也只是提意见,毕竟公司的决策还是取决于她哥,嫂子文馨也只是负责产品设计,并不参与到运营销售中去。

文馨其实比较赞同叶慧的想法,她也想自己设计的产品定位更高端一点,而不是那种路边摊随手一买就能买到的便宜货。叶志飞便说先开批发店,等公司生意稳定了,才开品牌店。

叶慧知道她哥主要是考虑成本方面,从他的角度和经验来看,保守一点也在所难免,便不再坚持,她说了自己回去开店的打算,想开一个自选商店。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国内不少地方开始试行自选商店模式,有一些取得了成功,也有一些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关闭了,南星市还没出现过自选商店,如果有了自选商店,绝对会非常火爆,这个广告都不许她打,便会有顾客主动帮她宣传了。

内地第一家自选商店就是广州的友谊商店,叶志飞和文馨都去逛过友谊商店,他们也觉得这种自选模式非常新鲜,吸引力也很大,但同时风险也比较大,成本会很高,所以他们有顾虑,叶志飞说:“难道不担心有人偷拿东西吗?”

叶慧认真点头:“我想到了,这个损失也是成本的一部分。我认为商品损坏或者丢失主要还是顾客习惯问题,刚开始肯定会有一些损失,等时间一长,大家习惯了,损失就会慢慢减少。就好比上菜市场买菜,也是大家自己挑选的,习惯了,就不会有人偷拿东西。昨天我去友谊商场,发现秩序非常好,生意十分火爆,所以我觉得我们也应该能做到这样,只是需要时间。”

文馨对叶慧的想法比较认可:“我认为叶慧说的有道理,这种自选模式是将来的大趋势,咱们可以先试试,这是抢占先机的好机会。”

叶志飞见妹妹和老婆都这样认为,只好点头同意:“那也行吧,先试试。”

叶慧在广州待了一段时间,去了好几趟友谊商店,详细了解他们的货品陈列以及收银模式,她了解到自选商场的货架和推车都是从佛山的厂家订购的,目前也只有佛山才生产这种货架和推车。叶慧设法找到了佛山这个厂家,也订购了一批货架和推车。

等到办好这一切,叶慧才离开广州回南星去。接下来就是租店面开店,申办营业执照,人民路上的商店多是国营或集体的,有些经营并不善,因为背后有国家和集体企业支撑着,所以也一直勉励维持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日益活跃,不少集体企业便在竞争中支撑不下去了,倒闭的工厂越来越多,所以相应的商店也支撑不下去了。叶慧回来的时候,正巧赶上一个人民路上一家商店关门,她便抓紧机会把房子租了下来。

人民路一直都是南星市的市中心,直到很久以后,这里依然都是市中心,95年前后,这里全都推翻重建了一遍,后来还变成了步行广场。不过那个时间离现在还有好几年呢。所以叶慧还是不惜本钱将租到的店面重新装修了一番,正面用玻璃做墙面,使得整个店面宽敞明亮,让人一眼就能看清店里的一切。

店面不算大,总共才三十多平方,对于一家卖小商品的店子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叶慧亲自盯装修,上辈子她自己的房子、儿子的婚房装修都是她跟进的,她对装修还是颇有经验的,因而对店面装修的细节要求也很高,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足足一个月才完全装修好。她不着急的原因是营业执照还没批下来,哥嫂那边的产品也还没给她寄回来,不少产品是文馨加班加点新赶制出来的,打样生产出来也需要时间,所以拖的时间比较长。

商店开张的时间定在了12月10日,还没开张,小店就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叶志飞夫妇开的公司叫创艺生活,叶慧的自选商店也就叫“创艺生活自选商店”。这个自选商店给了南星市民们无限的遐想和期待,自选商店,难道可以自己挑选商品吗?这倒是新奇的事。

开张那天,店里灯火通明,玻璃擦得通透明亮,人们从未见过的金属货架上摆满了商品,没有柜台隔开,进去之后就能直接用手摸到商品,每件商品上都有明码标价,需要什么就放在篮子里,然后拿着到门口的收银台前去买单,这是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所以开张那天,小小的店里挤满了人,几乎都不能转身,人们看着花花绿绿的商品,什么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尤其是很多商品太过新奇,以至于都不知道它的用途。

第一天,叶慧请了六个人过来监工,以防有人趁机浑水摸鱼偷拿东西,但就算是严防死守,还是丢了不少东西,还有不少东西被拆开弄坏掉,虽然销售有额近千元,估计也没什么赚头,全都填补损失的窟窿了。

混乱的场面使得店员疲惫不堪,叶慧不得不在下午六点钟就关门歇业了,叶瑞年看着一片狼藉的店里,原本整齐的货架此刻全都一团糟,地面上都是包装和残损的商品,他心疼地说:“我说了吧,这个事情办不成,你看这些人哪里像话嘛,就跟强盗进了村似的。”

叶慧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刚开始肯定是这样的,过阵子等大家习惯了就好。”

叶瑞年无奈地摇头,女儿的想法总是特别大胆,偏生又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你这样肯定赚不到钱,最后还是要关门的。”

“肯定能赚钱的,我还只是做一个试验,现在只是开个小店,等以后我还要开一个百货自选商场,你能在百货商店里买得到的东西我们这里都能买到。”叶慧一脸期待地畅想自家的大商场。

叶瑞年不能理解地摇头:“你想得太简单了,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哦。”

叶慧笑着说:“爸,不是我想得简单,广州就有这样的商场了啊,而且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好多年前就用这种自选模式开店了,我们这是逐渐在跟国际接轨而已。”

叶瑞年对国外了解很少,跟听天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