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绍心中愤恨骤起,扯下披风盖在他脸上,负上马背,翻身上马,直冲大帐。

竹秀在背后急地大叫:“你走错方向了!出营啊!”

荀绍充耳不闻,眼见龙亭已引出那主帅,手中长枪横握,一夹马腹,闪电般冲了过去,到了跟前,忽然俯身滑下,一枪刺穿了马腿。

主帅翻倒在地,眼睛只看到头顶马蹄越过,马背上还负着荀鸣尸体,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未及回神,马上人影已经跃下。

周围魏兵赶来扑救已来不及,比人先到的是枪,狠狠贯穿了他的喉咙,他连呜咽都来不及发出一声便断了气。

荀绍顺势划下他头颅,一把提起又翻身上马,喊了声“撤”,人已朝外冲去。

龙亭和竹秀率残部殿后,一路杀出重围,后方追兵不止,快入山谷时,月光透亮,一阵乱箭射来,不少士兵中招,速度慢了许多,但终究是赶在被追上前逃入了谷中。

敌军一个副将追上山头,用汉话大声叫骂:“何方宵小,报上名讳!”

荀绍勒马转头,笑声震彻山谷:“荀氏荀绍!”

她策马跃上另一边山头,手中长枪刺着那颗人头高高举起,“魏狗听着!敢辱我荀氏者,犹如此人!敢乱我军威者,犹如此人!敢犯我河山者,犹如此人!!!”

夜风呜咽,她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月色下举枪挑着人头,犹如修罗,魏军心神巨震,顷刻间她已跃下山去,消失不见。

将军府灵堂里两座牌位,只有一只棺椁。

天刚破晓,荀绍背着荀鸣进了灵堂,鬓发凌乱,脸上血迹未干,手臂上的伤口淋漓了一路的鲜血。

西北当地荀氏族人披麻戴孝,正在哭灵,见状不禁目瞪口呆。还是年纪最长的叔祖父最先反应过来,招呼大家搭手帮忙。

荀鸣睡入棺椁后,荀绍净手洗脸,处理伤口,换上孝服,终于开始主持丧礼。

灵前还跪着荀鸣刚满六岁的儿子,荀绍拍拍他的头,挨着他跪下。

堂嫂连孩子也不顾便殉了情,显然当时是绝望到了极点。荀家的近亲已经都没了,以后她的亲人就只剩了这个孩子和竹秀。

霍江城于各城点齐兵马,匆匆赶回,路上便听到了风声——荀绍深夜偷袭敌营,夺回将军尸身,斩了敌将,大快人心。

各支军领兵副将闻言精神大振,纷纷赶去将军府外,求见荀绍。

荀绍一身素缟走出大门,便见眼前跪了一地的将领。

“请校尉主持大局,统率全军!”

荀绍沉默,许久才道:“我是女子。”

龙亭嚷道:“那又如何,大敌当前,谁能打胜仗就谁做将军,靠本事说话!”

“对!”其他副将纷纷附和。

“魏贼辱我军威,校尉身为荀家后人,岂能坐视不理!”

“难道要眼睁睁看着魏狗杀入我大晋腹地吗?”

荀绍的手紧紧撰起。

霍江城走到她身边,叹息道:“将军其实并不像表面那般对少主绝情,当初他会出面做将军,也有其他原因在,如今少主若真能回来主持大局,想必他在天之灵也会放心,毕竟荀家如今就只剩少主一人了。只是…不知洛阳会作何安排。”

荀绍松开手心,忽然道:“备马。”

霍江城忙问:“少主要去哪里?”

“回都。”

荀绍的名号以前就在晋国很响,但毕竟多年未涉足战场,若非后来和幼帝的婚约,早已叫人淡忘。如今却是一夜之间又传遍大江南北。

洛阳城中百姓交口称赞,提到荀绍再不会扯上幼帝,也不会想到大将军,字字句句都是关于她夜袭敌营,夺回将军尸身,怒斩敌军主帅的传奇。因这好消息,年味也增添了几分。

荀绍在这热火朝天的传颂中悄然回都。

都中大雪,应璟的腿伤又来势汹汹。

早起后他由范一统扶着出府上朝,打开门却见门外立着熟悉的人影,白色孝服,黑色披风,发上满是落雪。

他朝范一统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带着左右退入府门。

“你不是刚立了战功,怎么肯回来了?”

天色青白,荀绍的神情有些模糊:“我回来是为了将军之位。”

应璟怔了怔,没有开口。

“不管以前如何,这次请让我统领西北军,驱逐贼寇,一雪前耻。”她掀了衣摆,跪在他面前,“求你。”

作者有话要说:晋江好抽,总算更上了,作为补偿,跟大家分享件囧事让你们嘲笑好了﹁_﹁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经过奶茶店——

“老板,金桔柠檬茶有热的吗?”

“有。”

“那来一杯。”

“马上。”

“诶等等,给我去冰啊!”

瞬间老板就一副“好想骂蛇精病但是万一她有枪怎么办”的表情,关键是我居然半路才回味过来是肿么回事…

PS:补了一小段,没看过的亲再看一遍吧,今天挺肥的哈~~~

二五章

雪落无声。

荀绍的头垂得很低,几乎只看得见应璟的鞋面。

其实在来这里之前,她已经去过皇宫。除去婚约后幼帝看她顺眼了许多,还对她的功绩表示了赞赏,但并没有承诺给她将军之位,只说吏部由宁都侯管辖,此事还需商议。

荀绍甚至有些后悔太早悔了婚,如果婚约还在,至少太后会大力支持她坐上将军之位。而现在,她只能放下自尊和骄傲,卑微地祈求一份怜悯甚至是施舍。

应璟没有回答,反而问了个问题:“你此番夜袭,去时多少人,回来多少人?”

荀绍不明其意,但还是老实做了回答:“去时两千轻骑,回来…不足三百。”

“你虽立下战功,但无权擅自调兵也是罪行,一个无法自律的人,凭什么请求做将军?”

“因为有些事不得不做。”

应璟沉默。

荀绍仰起头,见他视线落在阶下厚厚的白雪上,紧抿着双唇始终不表态,心里的希冀一点一点熄灭。

他这样的人,雍城尸骨堆里爬出来,大漠飞沙里趟过来,目的有多明确,心志就有多坚定,谁又能改变的了他的决定。

“我知道答案了。”她站起身,走下台阶,踏着厚厚的积雪离去,形单影只,脊背又挺得笔直。

应璟一直注视着她的背影直到消失,默默站了许久,然后转头叫来范一统,和往常一样上朝。

朝中这些时日一直在为派遣哪位将领替代荀鸣担任西北主帅争执不下,如今荀绍立下功勋,消息传来,早朝上讨论得愈发热切。

朝中有好几个官员提议幼帝重用荀绍,理由是“哀兵必胜”,荀绍又是荀家嫡脉的唯一传人,如今更是振奋军心所在,定能广聚人心,收复失地。

但另有一些武官表示出了反对,认为荀绍可用,但无须为帅,否则被魏国耻笑国中无人,要靠女子出面作战,失了天朝颜面。

这些武官有一半都与周家有关系。周家不仅自身门庭繁盛,出了不少武将,还培养了许多得力部下,这些人显然是希望朝廷将机会留给周氏门人。

两边说的都有道理,幼帝的眼睛一会儿瞄老丞相,一会儿瞄自家舅舅,但这二人都不表态。

宁都侯向来谋定后动,老丞相又最喜欢模棱两可,其他大臣一时不知该如何抉择,干脆坐山观虎斗。

结果演变到最后,双方差点吵起来,闹腾了好几个时辰,幼帝终于忍无可忍,拂袖退朝。

应璟缓缓走出大殿,一个机灵的小太监赶紧上前来搀扶,正要送他下台阶,应璟摆了摆手,叫他扶自己去见陛下。

荀绍并没有放弃,在都城里四处奔走,可荀家常年驻守西北,又一代比一代耿直,到了今日才发现她能动用的关系实在太少了。

她实在没有办法,竟硬着头皮去见了永安公主。

公主对她的遭遇感同身受,眼泪盈睫,握着她的手说了许多安慰之言,对魏国行径更是痛恨入骨,可最后也只是爱莫能助。

若是先帝在位,仗着受宠,她还能说上几句话,奈何如今当政的不止幼帝一个,太后不会让她有插手机会。

荀绍也有数,公主眼里只有应璟,就算能办,恐怕还是会顾忌他的意思。

已是正月初五,洛阳虽然离西北不算太遥远,那里的冷兵对峙在这里却丝毫感受不到。

百姓们只知道敌军主将被割了脑袋,欢欣鼓舞,却未必在意他们会另选将领卷土重来,也并不明白眼下不过是喘息之机。

荀绍坐在荀府后院里,听着远处大街上鼎沸的喧嚣,看着夕阳缓缓沉下去,算了算日子,满心焦虑,再将所有都城里的族人都数了一遍,最终带来的只是气闷。

她霍然回屋取了长枪,在瑟瑟冷风里挥舞起来。

荀氏一脉春秋立名,汉代建功,祖上于战场上创下三十二式枪法,到她父辈又化为五十六式。

她父亲以前说过,家里就她练得最好,不仅灵活还杀气十足。可她练到今日,用到它的机会却并不多。

父亲宁愿带伤上阵也不派她迎战,最后死在乱箭阵里时,她还被关在府中。哥哥荀缙为拖住重兵,在山头上战到只剩一兵一卒,临死前还紧握着荀字旗。

荀家的男人一个个倒下去,如今荀鸣也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而她空怀一身武艺,每次都只能在无奈时现身,只能在夹缝里偷上战场,即使立下功勋,名扬天下,也始终没有一个堂堂正正面对敌人的机会。

只不过因为是女子。

幼年时她被顽皮的男孩子们嘲笑说像个男儿郎,她一个个把他们揍趴下,昂着脖子道:“为什么说我像你们?怎么不说你们像我?”

她从没小瞧过自己是女子,过往这些年,即使受再多歧视也没生出过“若我是男子该多好”的念头。

只在这次,她恨不能为男儿身,跨马杀敌,再无阻碍。

收了枪,已是冷月孤悬。

她慢慢平复下喘息,转身去了祠堂。

她在里面待了整整一夜,在父母兄长的牌位前都燃起香,却一句话也没说,反而喝光了好几坛的烈酒。

天亮时她跌跌撞撞摸索回了房,倒头就睡,醒来已是午后,洗漱收拾完毕,忽然对下人们说要回西北。

老管家知道她这些日子在忙什么,从西北跟过来的家养老奴,哪能不明白她心思,送她出府时直抹眼泪,再三劝说:“女公子何必逞强,朝廷自有安排,您如今不是武官,贸然动作会被说成越俎代庖啊。”

荀绍像是酒劲还没过一般,朗然大笑:“就算以后朝廷追究问罪,此番我也要参战,大不了一死,赚几个魏狗陪葬方才痛快!”说完将披风紧紧系好,跨马上路。

大雪已停,疾驰到城门口时已是傍晚,天边挂着微薄的夕阳,但她急着赶路,并未在意时辰。

正要一鼓作气冲出城门,身后有快马驰来,马上人一路高声叫唤:“荀大人留步!”

荀绍转身,见飞奔而至的是范一统,他的身后还紧跟着宁都侯府的马车。

范一统勒马停在她面前,气喘吁吁:“荀大人留步,公子本要见你,奈何这几日旧伤严重,未能成行,刚刚得知你要离开才匆忙赶来。”

荀绍看着马车接近,不冷不热地笑了一声:“就算国舅要亲自阻拦我也不会改变主意。我荀绍的命就在这儿,战后随他处置,但现在,归我自己管!”

她扯了缰绳要走,忽听车中的应璟说了四个字,顿时错愕停下。

车帘揭开,应璟被侍女搀扶着下了车,长发披散,罩一件灰绒大氅,依稀可见里面的衣襟有些松散,像是刚从床上爬起来一般。

他遣退左右,从一地白雪上缓缓走来,周围没有行人,静默得只余下脚步声,若非隐约可闻淡淡药香,几乎要叫人觉得他是来自高岭之巅的散仙,已远离了尘世。

到了跟前,他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绢,将刚才的话又重复一遍:“荀绍接旨。”

荀绍连忙下马,顾不得地上积雪就跪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