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笑了笑,也不多说什么,只是看了黛玉的神色,心里却是长叹,他是不是错了?

当初以为自己故去,黛玉就只能倚靠着外祖母,要是可以与宝玉结成夫妻,再有史老太君疼爱,女儿的日子也会过得不错。

可这几年来,他眼瞅着贾家那一家子的所作所为,心里难免发寒,自己每年一大船的银子运过去,可王夫人却还是这般冷待自己的玉儿,这是自己还在呢,她就敢如此,要是自己去了,贾家真能好生善待女儿吗?王夫人毕竟是宝玉的亲生母亲,黛玉嫁给宝玉之后,必定不得婆婆喜爱,婚后的日子,会好过吗?

林如海一时间千头万绪理不清,又想到自家的那个弟妹,他这几年待弟妹和侄女都好,除了是真心为着自己那位早逝的堂弟,也未尝不是想给女儿留下一条后路,万一要是出了差错,也有人能扶持女儿一把。

林如海做了这么多年巡盐御史,能成为先皇宠臣,一双眼睛还是很毒辣的,他看了这几年,心里知道,林夫人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性子有些绵软,却很有善心,她结识的那一双不知来历的夫妇,也不是简单人物…

思量许久,林如海终究是下了决心,伸手拉着女儿的手,低声道:“玉儿,你以后要和你二婶儿,还有你姐姐昭玉多亲近亲近。”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四十二章 欲托孤

第四十二章 欲托孤

傍晚时分,晚霞将天空映得暗红,黛玉刚去厨房亲自拿了药,正准备给父亲送去,就见紫鹃走了过来,低声道:“小姐,老爷来了客人,请您过去见一见。”

“客人?”黛玉一听,不觉皱眉,父亲的身子不好,怎么还要见客,不过,她也知道父亲尚且要见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心下不敢怠慢,先让小丫鬟们端了热水,梳洗打扮过后,才向正院走去。

黛玉心里担心父亲的身体,走得速度比往长快了几分,不过片时就到了,张姨娘在门口儿候着,一见黛玉进来,忙撩起帘子,迎了黛玉进去:“姑娘,快进去吧,老爷等了多时了。”

一进屋,黛玉便看到父亲正坐在临窗的椅子上,手里捧着热茶,旁边的小几上摆放着一打纸笺,那纸洁白如雪,极有光泽,在晚霞的映照下,竟熠熠生辉,和往常家里用的纸张甚是不同,黛玉便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这才抬头打量父亲。

父亲的神情很是自在轻松,脸色到比前几日还要好一些,有了些许红晕,精神尚且不错,黛玉心里顿时松了口气,这才左右注目,见二婶子坐在左边,右边则是一双看起来年纪极轻的男女。

说他们的年纪轻,但通身贵气十足,身上的威仪似乎比父亲还要重,到让人辨不清真实年龄了。

男子正低着头喝茶,黛玉是个女儿家,不好多看,但一眼瞥见那女子,便忍不住看得呆愣,其实,她也形容不出这女子的颜色到底有多好,只是心里觉得,自己以前见过的那些容色不俗的女孩子们,与她相比,无异于萤火与皓月,根本无法争辉…

一见女儿进门,林如海脸上露出几分笑意,说道:“玉儿快过来,这是你艾伯父,艾伯母。”

黛玉心下纳罕,不过还是俯身行礼,那男子也朗笑一声,道:“侄女不用多礼了,我与林兄是多年好友,今天就拿个大,叫你一声侄女吧。”

黛玉这才抬头,见这男子相貌秀美,却丝毫不带女气,眉宇间尽是温润大气,身上虽只着青灰色的长袍,没什么多余的配饰,笑容满面,看起来和蔼可亲,可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却甚有威严。

这时,那女子也开口道,“这就是林大哥家的玉儿吧,长得可真可人疼,来,这是伯母的见面礼,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玉儿拿去玩。”

黛玉一怔,本能地转头去看父亲,就见林如海抚须笑道:“玉儿,长者赐不敢辞,你伯母给的,还不赶快收下。”

这句话刚落,就见那女子身后走出一个青衣小婢,将一个小小的玳瑁箱子递了过来,紫鹃连忙走上前去,接了下来。

黛玉也忙毕恭毕敬地谢过这位艾伯母,虽然眼前这位太年轻,看起来最多也就十七八岁,她叫一声姐姐,似乎更合适一些。

说了几句话,芷云见这女孩儿年龄虽小,可聪明伶俐,神色间虽然带着忧郁,但并不会惹人讨厌,笑着拉过她的手,带到近前细看,她见过的美女实在是很多,可以说,身边的每一个女孩子都有不俗的容貌,所以,到不觉得这位还没长大的林妹妹有多么秀丽,只是,见她身形瘦弱,有些怜惜,忍不住道:“玉儿的身体可是过于单薄了,虽然女儿家需要娇养,可还是壮实些好。”

林如海也是叹气:“不瞒艾夫人,黛玉虽然从小便是人参燕窝各类补品补着,但她脾胃虚弱,这身体一直养不好,老夫也是犯愁。”

芷云见林如海满脸忧色,笑着宽慰:“没事儿,孩子年纪尚小,好生养着,等年岁大些,总会好的。您看,咱们小囡囡以前不也总生病,这些年来,可壮实多了吧,对了,我听说每日里如果煮些牛乳来喝,很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玉儿平日里不如也喝一喝试试,总没坏处的。”

黛玉连忙谢过,听着芷云的轻声细语,她心里也隐约升起几分暖意,黛玉在贾府几年,对别人是真心还是假意特别敏感,今儿这位艾伯母虽然只是初见,但带给自己的感觉却温暖舒服,这里面的情分,显然和荣国府里舅母那样的面子情很不同。

几个人又说了几句闲话,欧阳担心林如海耗费了精神,到底没有久留,一盏茶刚过,便和芷云告辞离去了。

林如海身体不好,便由林夫人起身相送。

黛玉回到房里,打开了芷云送的见面礼,发现里面竟然是一箱子‘琉璃清’的头面首饰,不觉吓了一大跳,这‘琉璃清’的首饰是珍宝阁里最出名的,每一样儿都是独一无二,大多数上品全部内供,不在外面销售,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戒子,也要花费百两银子左右,如今这满满一盒子,看着还全是精品,恐怕几万两银也买不下来,见了这般厚礼,她心里忐忑,连忙收拾了去见父亲。

黛玉一路急行,可刚一进卧房的门,就看见林如海一阵咳嗽,嘴角甚至渗出了血丝,吓得她再也顾不得其它,急忙扔下玳瑁箱子,赶紧走过来替他轻抚后背,惊道:“爹…”

“玉儿别怕,爹爹没事…”林如海咽了口茶,虽然咳嗽不止,神色间却很是畅快,看见黛玉扔在小几上的箱子,会意道,“玉儿别担心,既然你艾伯母给了,玉儿用着便是。”

说着,他从床头的箱子里拿出一张纸笺,脸上带笑,“玉儿,这些你看一看,要小心收好,哎,爹给你找了这个依仗,以后要是有个万一,那也不怕了。”

黛玉一怔,见那纸笺就是艾家夫妇来的那天,自己见过的,连忙伸手接了细看,竟然是一份文契,一目十行地看完,一开始她还懵懵懂懂,但不一会儿,便大惊道,“爹爹,您竟用咱们林家的一半的产业,换取了清居的一成干股?难道说…那清居是艾家的?”

林如海点点头,“我知道玉儿惊讶,不过,听爹说,你艾伯父给我看过清居的账目,别看清居只是饭庄,并不算显眼,但它的生意非常好,一年收入有百万之巨,这可是咱们林家占了便宜,要不是看在你二婶的份上,人家可不一定愿意,而且,父亲和艾家夫妇相交有三年多了,艾兄弟是个做大事的人,而且手眼通天,身后的势力不小,将来父亲要是个万一…”

“爹,您这是什么话,爹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好,好,别哭。”林如海见女儿的眼睛红了,笑着安慰道,“爹只是说万一罢了,艾兄弟绝不至于欺负你一个孤女,他对银钱看的不重,到比贾府的人可靠许多,等你出嫁的时候,这些就是你的嫁妆,足够我的玉儿一生吃喝不愁…”

黛玉闻言,将头倚在父亲的膝上,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酸涩得厉害。

林如海的这一点儿盘算,芷云和欧阳心里一清二楚,不过,既然芷云以前便对那林妹妹多少有些好感,现如今帮衬一把,他们也是乐意,这清居名义上的老板叫李二,是欧阳的人,很有些经济头脑,芷云只从智脑里面把有关连锁饭店的策划书下载了一份儿给他,没过两年,就让他整治出极大的产业来。

只用了三年,几乎每一个稍大一些的城镇就都有了清居的分店,里面无论装修布置,园林设计,美食菜式,还是服务人员的衣着打扮,全都一模一样,务必使得每一个来这里吃饭的客人,无论到了哪个城镇,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创意对芷云和欧阳来说当然不新颖,但在靖朝,却是独一份儿,就连‘悦来客栈’的刘大老板都跑到清居取经,最后双方谈判后合作,互相持有股份,清居借助‘悦来客栈’的名气和人面,‘悦来客栈’借用清居层出不穷的好点子、雄厚的财力和天南海北无所不包的正宗地方美食,总之,两方合作虽然有着彼此妥协的成分,但总体来说,还是双方都得利。

之后几日,欧阳和芷云打包了许多名贵药材,大批大批地给林如海送了过去,还给黛玉送了两只专门产奶用的水牛,只是因为黛玉嫌弃牛乳的腥味儿太重,总不愿意喝。

芷云听说了,就给她写了个方子,让丫鬟们将杏仁儿之类捣碎了与牛乳一块儿煮,再加入果汁和糖块儿,别说,味道很不错,不光是黛玉喜欢,连昭玉也跑来缠着芷云要了许多鲜果儿回去,除了吃和榨果汁喝,其它的全用来配牛乳了。

通过彼此你来我往的交往,再加上黛玉有意与艾家这两夫妇交好,两家的关系却是迅速亲密起来,比当初黛玉没来的时候要亲密许多。

弄得囡囡好几回撅嘴抱怨,说比起自己,芷云更喜欢黛玉妹妹什么的,小姑娘身子圆滚滚,虽然比黛玉还长一岁,但因为这几年生活安定,又跟在母亲身边,还有芷云时不时地带她一块儿玩,到是比以前更添了几分小孩子气,嘟着嘴儿说话,可爱的不得了,总把她娘亲和林如海逗得哈哈大笑。

一时间,虽然林如海病重,这些欢声笑语里总免不得掺杂几分哀戚,可黛玉到底是没有再生病,吃得好,睡得也不错,身体比在贾府的时候好了不少,也让林如海极为欣慰。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四十三章 家事

第四十三章 家事

五十三年的最后一日,京城飘了一冬天的大雪,终于停了。

新年里日日放晴的好天,为本就喜庆的年节添了不少吉利喜头,现在不是三年前,芷云和欧阳两个已是能在两个时间之间自由穿梭,所以,这几年经常是半天呆在红楼世界,半天回清朝,不过过年的这几个月,到是在清朝的日子多些。

从初一到元宵节,这半个月,欧阳大多数时候是留在宫里,去的时候拿了一堆有关红楼的资料,大概是和康熙爷讨论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

那边的工作虽然是千头万绪,不过,貌似进展的速度大大出乎万岁爷的预料,以至于我们这位天子虽然去年刚过了六十大寿,年纪不轻了,但这几月却一直处于精神亢奋的状态,高兴得很,他表达自己满足心情的手段,自然是对儿子和几位有功的辅政大臣大比大比的赏赐,以至于雍王府的皮毛锦缎古物文玩泛滥成灾。

芷云在雍王府也很忙碌,没办法,自从太子再次被废之后,现在是个聪明人都能看出那位太子爷第三次复立的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

而近年来明显很得康熙爷青眼的皇四子胤禛,自然就成了香饽饽,尤其是去年二月,赵申乔疏言太子国本,应行册立,虽然万岁最后还是说建储大事,未可轻定,给否决了,但那些心里想着从龙之功的大臣们哪肯轻易罢休,这近两年的时间,他们的活动可以说非常的频繁。

所以,哪怕雍王府已经刻意低调了,还是少不了各方势力的关注,胤禛也算是作为太子热门人选正式登上了前台,不过这也没什么,既然想要那个位置,早晚要走到前台去的。

只是他还是老样子,对那些京里各大王公大臣的拉拢讨好,一概不应,有礼也冷淡。反正和最年长,也挺讨万岁喜欢的老三,最近十分不得万岁爷待见,却越发八面玲珑的老八,还有英姿飒爽,总是上蹿下跳,活泛得不得了的十四相比,他会成为储君的呼声实在不算高。

元宵节这一日,芷云带着弘昼去永和宫给德妃请安,随行的还有李氏和弘昀弘时两个阿哥,弘昀大了,只是不知道怎么的,虽然调养了许久,可身子还是显得较为虚弱,所以胤禛还让他老老实实地在上书房读书,到没有领什么差事,弘时也已经十一岁,他到是健健康康,在大清朝来说,已然是个俊美出色的小少年。

芷云弘昊,那小子现在被康熙亲自拘在身边教导,虽然每日还是回雍王府,但在大白天,是绝对看不见他的人影的,到比胤禛显得还忙,几年下来,小豆丁越来越稳重,弄得芷云总觉得他很不像是个六岁的孩子。

虽然知道皇家的男孩子们成熟得快,可芷云有的时候还是会惆怅不已,所以,对剩下的这一双小儿女,到是放纵的时候居多,对他们的学业,要求也不是很严格。

一路进了永和宫,待芷云一行人行礼问过安后,德妃立即笑道:“来,过来坐,你们啊,现在一个个的都是忙人,也不常来看看我老婆子,可是我这个老太太已经开始惹人嫌了?”

“额娘哪里话,这可是折杀儿媳了。”芷云暗地里翻了个白眼儿,却勾起嘴角,露出最合意的微笑,在德妃身边的黑漆描金龙凤纹绣墩上坐下,心下暗道,谁愿意跑到这里跟你演婆媳和睦的戏,当然,她心里的想头是半点儿不会表露的,一个眼神儿示意,弘昀和弘时两个身穿皇孙朝服的小少年,大大方方走到德妃面前行礼请安,“孙儿弘昀(弘时),给玛麽请安。”

清脆响亮的声音一下子把德妃哄得高兴起来,笑得眉眼弯起:“哎呦,弘时可长高了许多,弘昀到是见瘦了,是不是学习太累?学业要紧,可身体更重要,李氏,你可得上心,多多提点小阿哥身边伺候的人,让他们千万伺候好了。”

李氏连忙应下,弘昀也恭恭敬敬地谢过德妃关心。

关心完两个大一点儿的孙子,德妃干脆把长得虎头虎脑的弘昼搂到怀里,弘昼也不怕生,乐呵呵奶声奶气地跟德妃说话,一口一口‘亲玛麽,玛麽最好了’,那个亲热劲儿,简直比在自家额娘面前还要得瑟。

要不是芷云心里知道,这调皮小子像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哪怕是只见过一面的陌生人,他也能在一刻钟之内让人家跟他推心置腹,恐怕还真会以为这孩子有多么喜欢德妃呢。

当然,德妃可不知道,她瞅着眼珠子滴溜溜乱转的圆滚滚的小男孩儿,心里也爱得不行,好几次暗自感叹,虽然弘历也很可爱,可是,弘昼明显更讨人喜欢些,哎,弘历是不是被他阿玛额娘教得太严了,下一次叮嘱十四,要他对儿子宽松点儿,别拘得太紧。

德妃搂着弘昼说了几句话,就有小太监来说,十四贝勒来了。德妃脸上登时现了喜色,忙不迭地让人进来。

胤祯一进门,袍子一撩,跪在地上,笑嘻嘻地请安:“儿子胤祯,给额娘请安,额娘万福。”

芷云见德妃一看到胤祯,眼里笑意就止也止不住,这种真心欢喜的表情,她面对另一个的儿子的时候,却是从未表露过的,心里不觉感叹,幸亏现在那身皮里装的是欧阳,要不然,还不知怎么伤心,无论历史上怎么说,芷云总不相信一个孩子真能对亲娘这般显眼的偏爱无动于衷。

既然十四来了,又很明显的有私密话与德妃说,芷云也不想多呆,就找了个借口带着李氏和孩子们离开了永和宫。

最近德妃挺安分,就是去年选秀,她也没有往雍王府塞人,那位经常出来蹦跶的年如玉年小姐,听说也开始议亲,不过,她年纪大了,虽然年遐龄和年羹尧苦心张罗,但想嫁个好人家,确实不是件儿容易事,最大的可能是给人家做填房,或者是侧室,也不知道心高气傲的京城第一美女,会不会不甘心。

对于年如玉,芷云也不过是听八卦的时候顺便探听一二,到没怎么关心,她现在可是跟另一个世界的林妹妹正热乎着。同样是名人,林妹妹显然比年美人更讨她的喜欢。

虽然林如海对女儿是千般不舍,可他的身体还是一日日败坏下去,这一日,趁着他还有精神,便把一家子的仆从们叫到跟前敲打了一顿,将那些偷奸耍滑的,大部分打发了出去。

只是,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跟着贾敏过来的贾家奴仆,看在贾敏的面子上,又要顾忌黛玉以后和史老太君的相处,这部分人,林如海也只是交代玉儿远着,千万不可重用,到没把事做绝。

毕竟,再怎么说,史老太君也是玉儿的外祖母,自己去了,那就是她最亲的亲人,弟妹虽然在,昭玉也在,可是,昭玉也就罢了,自己弟弟已经过世,林夫人又还年轻,到底会不会改嫁仍未可知,林如海这么聪明的人,又怎么会把希望只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哪怕在他心里,林夫人恐怕比老太君还要可靠一点儿。

处理完奴才们,剩下的就是家产,林如海把贾敏的嫁妆都打包好,装船送往京城。

这到是应该的,毕竟是贾敏的东西,不过,芷云特意提醒了一下,林如海把所有的嫁妆登记造册,册子就让黛玉随身携带,嘱咐她当着众人的面,亲自交给老太君保管,要不如此,万一贾琏联合着王夫人把贾敏的嫁妆都给吞了,那黛玉一个孤女,可是半点儿法子没有。

至于林家的产业,除了交给欧阳和芷云换了清居股份的那一部分,其它的林如海给一分为二,一半是庄子,铺子之类,着林夫人打理,忠心耿耿的林管家协助,另一部分变现成了五十万两银子,换成银票,让贾琏带回去交给老太君保管。

虽然芷云总觉得这五十万两里面,有一大半没准打了水漂儿,可那是人家林妹妹的外祖母家,她也不好说什么,只多了句嘴,说林妹妹也需要些零花银子使,都兑换成银票不好,不如到京城之后,抬两万两的银子进贾府,虽然不大好看,可用着方便啊。

林如海何等的精明人物,一听就知道芷云是担心别有用心的人说玉儿在贾府白吃白住,他虽然不大相信贾府真这么无耻,可想想荣国府近年来的作风,想想这些年自个儿送了那么多的银子,每次为了不显得轻狂,都是在京城兑换成银票才送进贾府的,可根本没听见多少响动,心里还确实有些没底,于是便答应了。

经过这一番,林如海心里不但不怪芷云交浅言深,反而对她更感激了几分,殷殷嘱咐黛玉,要她一定与艾家两夫妇交好,万不能疏远了。

交代完这所有的事务,黛玉承欢膝下不过数月,心里诸般不舍,可林如海终究还是走了。

黛玉哭得岔气,一下子病倒,没办法,林夫人只能带着昭玉和林管家一起,设置灵堂,让林如海的故交好友前来拜祭,人人都说人走茶凉,可林如海确实是有几个至交好友的,再加上芷云和欧阳在,他们身边的一些,已经崭露头角的人物纷纷登门,林如海到也不至于身后凄凉。

贾琏本来打算趁着林如海死去,打算再狠捞一笔的,可见了这般场面,终究是心下顾忌,老实很多,暗道,林家果然是清贵人家,哪怕是林如海已经死了,还后继无人,可也不能小觑了,这一番思量之后,他对黛玉到更好了一些。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四十四章 军功

第四十四章 军功

等到林如海的葬礼过去,黛玉跟着船一路进了京城,这边儿的生意又稳定得很,专业人员也来了不少,事情就算暂时告一段落,芷云有一些实验要做,欧阳也放不开朝廷的各类事务,便打算暂时不到这边儿,在京里呆上一阵子再说。

一回到家,芷云就在实验室里窝了小半个月,一直到崔嬷嬷来报,说小格格病了,这才扔下试验材料,老老实实地去伺候孩子。

许是最近换季,有些受凉,圆圆这是染了风寒,虽说芷云一看,便把一瓶橘子味儿的魔药给她灌进了肚子里,女儿的病马上就好了。

可一连数日,小姑娘的精神还是有些不济,一直病歪歪地躺在床榻上,根本半步不肯出门,这丫头本就随了芷云的性子,懒得很,如今一病,简直要宅得天怒人怨了。

这日午后,芷云把歇午觉歇到天将暮的小丫头闹起来,不顾她张牙舞爪的抗议,硬是拿毯子裹着抱到院子里,打算让自家女儿晒晒太阳。

石桌上,一个金漆雕纹小炉,燃起袅袅白烟,一股金桔的馨香,随风飘散。秋日,难得略有些温润的阳光穿过帷幔,洋洋洒洒地照射下来。

一张吊在半空的长藤椅,芷云搂着女儿,一上一下地轻轻摇晃,果然,秋千这种东西对小姑娘的吸引力不算小,不一会儿工夫,困得睁不开眼的圆圆就咯咯地笑着在娘亲的怀里扭来扭去了。

不远处花园里的槐花开的正盛,七月看了喜欢,蹦蹦跳跳地跑去采了不少,崔嬷嬷坐在芷云身边,一边儿慈爱地瞅着一大一小两个主子,时不时拿了摆在石桌上的点心和茶水捧给芷云和圆圆吃喝,这会儿看到嫩嫩的桂花花瓣儿,不觉喃喃:“今年的桂花不错,今天晚上老奴便露一手,让咱们小主子尝尝老奴做的桂花糕。”

却不想,她的话还没落,十月已经捧着金黄的桂花糕过来了,并蒂莲的白瓷,装了金黄的被雕刻成各种各样水果形状的可爱糕点,色香味俱全,芷云看得大乐,笑道:“呵呵,咱们十月这是跟崔嬷嬷想到一块儿去了,桂花糕是好东西,散寒破结,化痰止咳,女孩子们多吃些有好处。”

说罢,芷云就捡了小块,自己先咬了一口,只觉得外酥里嫩,一股槐花的清香萦绕于齿颊之间,果然不愧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美味食物,笑了笑,拿了帕子给小丫头擦擦手,便放她自个儿抓着桂花糕吃。

过了片刻,欧阳怀里抱着弘昼,身边跟着弘昊,一路走过来,见了芷云,第一句话便是:“听说了没?那个年如玉和图尔塔喇家的郭泰布禄定亲了…”

芷云懒洋洋地一挑眉,笑道:“怎么?你舍不得美人?”

欧阳翻了个白眼,把怀里的憨态可掬的胖小子往媳妇怀里一塞,自个儿将宝贝闺女抱起来,挤着媳妇坐下,“行了,你也别挤兑我,反正那位疯小姐出嫁,咱们都少了些麻烦,总算能松口气。不过,郭泰布禄配她,到有些可惜。”

对于这个小小的兰翎侍卫,欧阳到有点儿印象,这人性子木讷,可身手确实好,皇宫里一等的御前侍卫,单论身手,恐怕也没多少比他强的。只是这人长得实在不怎么样,又黑又壮,身高足有一米八,脖子很粗,脑袋不小,难得开一次口,每次开口说话又瓮声瓮气,外表看起来又傻又恶,所以,哪怕他身手再好,也没法成为对相貌有很高要求的皇帝近身的侍卫,欧阳到觉得他去战场上闯一闯,博取功名,比在京里混要有前途的多了,毕竟真到了战场上,只要能打仗,可没人去在乎皮相如何。

那位年如玉大小姐到底是没能嫁进皇家,听说年遐龄最近还和老十四勾搭了好一阵子,他现在是老三,老八,老十四,每个都不想放过,姿态暧昧得很,偏偏他又是自己的门下,这种墙头草类的人物,以后别管哪一个上位,他都讨不到好去。

康熙也绝对不会允许年如玉那样野心十足的女人嫁给自己的儿子们,现在议亲,看来年家也是想通了,也是,年遐龄从来不是个笨人,只是如今年岁大,精神不济,对儿女的事儿有些疏忽。

对于年如玉,欧阳和芷云不过闲时随意说几句,都没怎么放在心上,到是最近的有可能的军事行动,几位有了势力的皇阿哥都想插手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还比较让芷云好奇。

准噶尔部的策旺阿拉布坦,一直小动作频频,不但纠集重兵、扩大领土,还时不时地要纵兵扰掠清兵重控的地区。

它虽然早年便与清朝达成的协议,但一直没有消停过,康熙也对其防范很深。

不过,准噶尔部远在塞外,清朝可以说是边长莫及,这一场仗打起来,后勤很是问题,军费的预算也要极高,恐怕是很不划算,如果可能的话,康熙真不愿意在自己的晚年还和那么一个小破地方较劲儿,就算打赢了,能得的利益也实在不高,可是,眼瞅着清朝和准噶尔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对方一直在觊觎吐鲁番地区,为了西边儿的利益和边疆安宁,这一场仗,恐怕就在眼前了。

显然老十四对亲自来参与这件事儿,非常有兴趣,最近一段时间更是天天往德妃娘娘那里跑,就是芷云去请安的时候,都遇见了好几次。

十四希望能得到助力,不过,德妃大约是不太愿意小儿子上战场的,芷云和欧阳琢磨着,顶多是劝他安插个自己的人也就罢了。

不光是老十四,老三,老十也想在这上面分一杯羹,这里除了老十是真想上战场之外,其他人恐怕是都念着军功呢。

四阿哥胤禛近年来可以说深受康熙帝宠爱,在朝廷里,他的势力一点儿不比其他的阿哥小,虽然看不大出来,因为暗地里的多,明面上的少,那些总在朝堂上和他不对付的大臣里,就有不少是他的人。最近胤禛身边儿的人也旁敲侧击地来打听,看看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毕竟满清重军功,机会难得啊。

不过,老四可没其他兄弟那么活泛,顶多跟驻扎西山的新火器营打好招呼,顺便在康熙跟前漫不经意地嘀咕几句,说说这些新组建的军队战斗力问题,还有怎么练兵的问题,估计康熙也想看一看最近刚换装的八旗新军到底怎么样吧。

一旦这些新军上战场,胤禛就算抢了先手,反正朝廷近年来组建的新军里面,小头目中有八成衣裳都是胤禛的人,而且还个个是签订了魔法契约,忠心耿耿的那一类,所以,现在他哪怕只在一旁看着,也吃不了亏去。

不得不说,最近随着四阿哥登上前台,他和亲弟弟十四阿哥的关系是越来越紧张了,哪怕胤禛明面上退让,可被德妃从很小的时候就教导不能太相信自家四哥的十四,却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自己这位兄长的。

十四总觉得,比起阴沉刻板,冷着一张脸的老四,自己出众得多,他比老四年轻(从外表可是看不出来的),比他有朝气,如今又因为当初力保八阿哥,入了康熙爷的眼,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稳重成熟,也开始办差,再也不是那个因得宠的额娘庇护而嚣张跋扈的皇阿哥,或是跟在八哥身后,一直不受重视的幼弟,他现在完全可以肖想那把只要是皇阿哥没人不想的椅子。

不过,对于自家弟弟的步步紧逼,胤禛一直都在退让,根本不肯和十四起任何正面冲突,到让十四总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浑身别扭。

“额娘”

芷云回过神,一低头便见弘昊一脸委屈地瞪着坐在她膝盖上乐呵呵揪着衣襟吃糕点的弘昼,显然是对自己最近的冷落有些不满意。

眼瞅着一向沉稳的长子也学会了吃弟弟的醋,芷云不觉失笑,伸手把宝贝大儿子也捞起来,搂在怀里,好在藤椅很大,娘儿三个一块坐,也不显拥挤。

这下子弘昊到有点儿不好意思了,扭动了下小身板,脸色通红,不过,到底没有说要下去,芷云叹了口气,看着身量增长,已经脱去一身稚气的宝贝儿子,有些心疼。

皇帝的重视是件好事儿,可也太辛苦了,清朝的皇阿哥们本来就不容易,每日天不亮就得去上书房读书,除非病了或者生日,否则就没有能休息的时候,要是万一哪个小阿哥得皇帝的重视,那更了不得了,上书房的师傅们就会一个个恨不得在小阿哥的脑袋里塞上一大堆的诗书,他们也不想想,六岁大的小孩子,哪怕启蒙早,又能学会学懂多少东西?

想了想,芷云瞪了欧阳一眼,冲着宝贝儿子许诺:“乐乐,等过几日额娘带你出去玩。”让欧阳去跟康熙说,想带儿子到另外一个世界见见世面,想必最喜欢弘昊的康熙爷,不会不同意吧。

欧阳还能怎么办?只能摸摸鼻子认了,虽然他觉得有些溺爱孙子的康熙,不会愿意乐乐跑到那地方去冒险。

第二卷 闺阁少女 第四十五章 冬日

第四十五章 冬日

这边儿夫妇两个难得有空儿围着孩子说说话,可京城年府的大小姐,却比不上此二人的自在畅快。

望着只余下些许残荷的荷花池,年如玉抱着膝,坐在凉亭的长椅上,旁边的小丫头取了一件儿狐裘来,轻声道:“格格,天凉了,加件衣裳吧。”

年如玉不予理会,流光妩媚的眼,扫向旁边石几上的茶点,随意地吃了口杏仁酥,红唇抿起,眉峰轻蹙,只怔怔地凝视着飘零水面的残荷,一言不发。

此时已过深秋,荷花早就败了,原本有下人们收拾,这荷花池本不应该如此寥落,可最近年府上下都在忙大小姐议亲的大事件,些许小事,自然没人关心,下人们也就偷懒了一回。

冷风吹拂,年如玉不禁打了个冷战,但身量一瞬间又挺得笔直,李氏扭过头,看向这个曾经名满京城的女子,只觉得她的神情太平静,平静得不觉让人有些胆寒。

雍王府的门禁算不得森严,亲眷们出门容易,这也给了李氏很大的方便,时不时地便登门拜访,不过,这些年来,她与年如玉互相利用,各自算计的时候多,真心为对方着想的时候是一次也没有。

往日,李氏每一次听年如玉说起雍亲王,说起雍亲王福晋,话里话外,从来少不了嫉妒,痛恨,恶毒,刻薄之类的意味,在男人眼里,那个弱不禁风,柔情美丽,永远带着出尘之气的年家小姐,其真实一面,和大多数被宠坏了的姑奶奶没有什么两样。

“你打算如何?”

年如玉只是一笑,弯起的眉眼,温柔的光芒四溢,可是不知怎么的,李氏忽然觉得一颗心猛然一抽,顿时升起几分不安,这个女人,不会真发疯吧,她万一做出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可别连累了自己。

抹去额头上瞬间渗出的冷汗,李氏打定主意,在年如玉出嫁之前,绝不可再与她见面了,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一向低调的雍王府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些年,李氏和胤禛后院的那一帮女人个顶个安安稳稳的,可不是她们的心安稳,而是无论阳谋还是阴谋,无论使了多少小手段,那些本已经锻炼得炉火纯青的宅斗功夫,只要一往王爷和福晋身上用,就立即失效。

哪怕到现在,她也没弄明白,为什么雍王府从主子身边的贴身丫头,到外面洗扫的粗使丫头,从管事,到小厮,个个都油盐不进,威胁人家不在乎,利诱人家全只吞吃不办事,只会让满肚子花花肠子的女人们郁闷不已。

怎么瓜尔佳芷云那个女人就这般厉害?别的王府里花样百出的手段,在这座雍王府中,难道就真的施展不开了?

李氏叹了口气,想当年乌拉那拉氏在的时候,虽然她手段也凌厉,可远比不上现在这般让人觉得乏力,当年弘辉阿哥不也被她保护得很好,可李氏凭着做了多年侧福晋,凭着自己对王府的掌控,还不是不知不觉地把小阿哥的吃食换成相克的食物,再时不时地诱使乌拉那拉氏给小阿哥吃一些明面很补,实际上很不合适的补品,就把好好一个嫡福晋和健康阿哥的身子骨一点点地掏空了…

怎么手段还是那些手段,在这个瓜尔佳氏身上,就不起作用了呢?不对,不光是不起作用,而且还每每祸害不到那个瓜尔佳芷云,反而把自己祸害了,这些年容颜衰老,身体变差,三十岁就一身病痛,除了生活不如意之外,这也是重要原因吧,所以,她近年来也学乖了,学老实了,再也不敢随随便便轻率出手了。

虽然很郁闷,但李氏不是个傻子,年如玉这个女人是没了指望,很可能凭着满腔愤恨做出不理智的事儿,可她自己还有两个儿子在,万不能陪着玩火。

日子依旧如流水,不会因为区区一个女人的挽留而止步不前。

很快就到了十月,初一是寒食节,也算是进入了冬日,雍王府正院里和婴儿房里的早就各种保温法阵运作不息。后院女人们和各个下人们换季的衣裳炭火之类也早就发下去了,芷云和身边的几个大丫头都没多少事做,于是,丫鬟们围在暖烘烘的屋子里玩牌的玩牌,下棋的下棋,做女红的做女红,个个悠闲自在,芷云则跑到自家半位面的实验室去忙自个儿的炼金术实验。

现在,用炼金术实现未来高科技,是最新的课题,整个浮空城已经出师,能够独当一面的学徒们全拿到了芷云从智脑里面下载,并且标注解释之后的资料,埋头于实验室中用功。

成果不算多,总共也只有一个早就开始研究的‘魔脑’开始产业化,并且制造了专为其服务的卫星,估计用不了多久,整个浮空城就能架设起网络,学生们能随时随地上网学习浏览,地面上,也可以开始由京城向清朝全境普及‘魔脑’了。

这么一折腾,孩子们的知识运用到是熟练不少,芷云表示满意,她自己还给自己弄出一整套魔法运作的医疗仪器,除了可以观测身体的健康状况之外,还探究灵魂力量。

说白了,魔力源自灵魂,灵魂力量越强,魔力越大,她现在的魔力处于平稳期,哪怕拼命冥想聚魔,魔力提升也十分缓慢,所在,才想着在灵魂上面找找突破口,东西完成安全测试之后,芷云自己测试了一下,结果很满意,她的灵魂之力比十月她们强了不止一点儿,那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可是,后来把欧阳这家伙也抓了过去,再一看,郁闷了,欧阳这家伙的灵魂之力比自己还要高出一个档次…

于是,我们芷云翻了个白眼,也不去做实验了,给自己身上挂了一个温养灵魂的玉牌,手腕上戴了一双同样作用的银镯子,乖乖地跑雍王府歇着,顺便温养自己的灵魂。

从冬日开始,外面日头就短了,天也冷了不少,芷云不大喜欢出门,整个人都蜷缩在热炕上,享受着冬日小憩好眠的闲暇时光。

这日,她正架着画布,手里拿了一盒子油彩,坐在屋里鼓捣油画,小儿子小闺女坐在暖烘烘的地板上玩拼图。

两个小孩子都被养得胖乎乎,穿得也是一身很有喜庆劲儿的毛茸茸的衣裳,就像两个糯米团子,煞是可爱,到把芷云逗得来劲儿,高高兴兴让两个宝贝入画。

要说芷云的画,并没有怎么系统地学习过,她画画素描,或者折腾一下水墨画,那还是比较不错的,可画油画,一开始就难免有些抽象了,好在芷云精神力高,学什么都快,对一双手的掌控又到了精微的地步,在十几幅之后,这油画终于可以见人。哪怕是这个时代国外的画师来看,大约也能夸奖一句色彩用得极好。

当然,外行的丫鬟们和崔嬷嬷看了,更是恨不得把这一双极真实的,连神态,肌肤的纹路都和真人一模一样的小宝贝给供起来,要不是芷云阻止,恐怕从卧房到书房,所有墙壁上的装饰就全变成自家闺女和小子了。

这边儿芷云悠闲度日,眼瞅着就快到过年的时候,忽一日晚上,芷云和欧阳正说着话,盘算着来年一整年的计划,就听见砰砰的敲门声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