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新文文案已经上传成功,求收藏!

第140章 储备粮的幸福生活(八)

不管背景有多真实, 游戏就是游戏, 游戏不会给人无解的任务,那怕你只是个中学生,也能轻易的得到机会,只是能不能把握住要看你自己。

大年初五, 五路财神到!宜开市!

传统,是极难打破的,就算是满大街的墙上都贴着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所有人仍然暗中遵守着“规矩”。

比如过年那天晚上, 小辈要给长辈磕个头, 长辈给一分两分钱的压岁钱, 比如大年初五迎财神。

当然了, 这一切都有了更冠冕堂皇的包装,比如大年初五这一天春节假期结束, 国营市场开市, 国营商场开门, 各个单位上班等等,传统的秧歌也变成了新年文艺汇演。

70年代的文艺宣传队有多普及呢?这么说吧,笔者的老妈就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成员,六十岁退休以后又回归了组织, 是的, 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妈,有事儿没事儿在社区舞台又唱又跳的老头老太太,当年很有可能就是文艺宣传队的一员。

是的, 三十多年后,他们又重出江湖,让我们体会到了被广场舞支配的恐惧。

在这种氛围下组织一场文艺汇演不要太容易!

更不用说当年文化活动少,有个“戏匣子”都算是小康家庭了,老百姓没事儿干,一听说哪里有演出,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们,大婶大妈们,扶老携幼倾巢而出!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夏家75年新年第一场集体活动开始了,全家除了老头老太太和未满五岁的龙凤胎之外,利用各种交通工具——蹭生产队的大马车,骑自行车(至少能运载两个大人两个孩子),11路公交车,往公社所在地乐山集结。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周围两个乡,十八个行政村,三十个自然屯的老少爷们儿们。

场面之壮观足以让有人群恐惧症的人发病!从高空向下看,跟人口密度直逼“僵尸潮”。

夏小雨和夏小红幸运地跟着老婶顾枣一起蹭到了马车,老婶在车上对两个女孩子进行了一番安全教育,第一不要离开人群,第二不要去阴暗处,第三保持警惕。

别以为70年代治安有多好,公检法已经被砸烂,各种小混混无法无天以及枪支非常容易搞到。

是以许多惊世大案,都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的。

夏小雨瞅了眼夏小红,心道跟着这位女魔头,要小心的是那些心怀不轨的匪徒——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立了一个巨大的FLAG。

到了乐山乡,实际上已经没有看文艺汇演的意义了,所有最佳观景地点包位不限于舞台两米之内、比较高的大树、房顶、旗杆等等已经被占满了。

但这难不住夏家人,夏小雨的老叔夏家老四夏建仁带着手下十二个民兵,负责舞台西边的治安工作,夏家人只要能挤到他跟前,就能抢到黄金站位。

前提是能挤到。

顾枣领着这对小姐妹在人群里钻来挤去的,足足用了将近一个钟头才挤到了前边,看见了夏建仁,夏建仁连忙把媳妇和两个侄女给弄进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孩子呢?”

“老大跟三哥三嫂在一起呢。”顾枣四下看看,没看见三哥三嫂和自己的儿子。

“哦。”

说明一下,这个时间段离演出开始还有至少两个小时。

夏小雨则在注意观察周边,在知道有这样一次全民狂欢的集体活动之后,她立刻意识到了这是系统安排给自己的绝佳机会。

毕竟在这种情形下,能够抢占真正黄金站位的只有那些“食物链”顶层的大佬。

在舞台下面两米处的黄金位置摆着一排桌子椅子,守卫者都穿着整齐的“绿军装”,能在这个时代穿得这么“时尚”的,必定是公社里的民兵连。

而在他们不远处站着一对母女,母女两个身量相仿,都是一米六左右的个子,当妈的稍微圆润些,当闺女的稍微瘦一点,这两母女长得很白,都系着时髦的大红针织围巾,胸前戴着像章,女孩胳膊上戴着袖箍,穿着军绿的裤子,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时尚女神了。

这两母女交头接耳的说个不停,时不时的还跟旁边的人交谈,显然是社交圈的中心人物。

在一群无名NPC中,这两人的头顶上明晃晃地带着黄色的三角形,点开来:王美兰,绰号王老美,乐山公社党委书记刘全有情妇,丈夫武达,女儿武秋点开另一个三角形,站在她旁边的不意外的是她的女儿,只不过她女儿的社会关系有点复杂,情人:刘全有、郑二狗、王三胖子。

这就有点意思了。

点开了这个黄点,又出现了一个黄点,哟,原来郑二狗就在那一群守卫着椅子的民兵之中,王三胖子则在远处的房顶上站着呢,刘全有的状态则是在路上。

修罗场啊?

离她们约有二十米左右,又是另一群老娘们,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穿得干干净净的,脸上带着骄矜,一副老娘就是跟你们这些小老百姓不一样的德性。其中有一个人物也带着大黄点子。

姓名:孙淑彦,丈夫:刘全有…

果然是修罗场。

从她瞪着王美兰的眼神儿看,她是知道王美兰和刘全有的关系的,而不是像传闻中真的什么都不知情。

她在这里,谁在看护刘三傻?

“转换视角。”夏小红在夏小雨耳边说道。

夏小雨选择了转换视角,点击孙淑彦,一下子她像是站在孙淑彦旁边似的,连孙淑彦门牙上有块韭菜都能看见,只不过对方看不见她。

旁边也有人问三傻的事,“你今个儿怎么来了?老三呢?”

“我给他喂了点安眠药锁家了。”孙淑彦轻描淡写地说道,她对三儿子,并不像传说中一个“上心”而是视对方为累赘,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守着一个连穿衣服都不会,脾气发作就打人的傻子二十年,神仙也受不了。

“你早该这样儿了。”旁边的人对孙淑彦的做法很赞成,“我听说老三的婚事快要定下了?”

“嗯。”

“是谁家的闺女啊?”

“刘会计介绍的,他外孙女。初中还没毕业呢,长得也普通,家里条件也一般,凑合吧。”

呵呵哒,夏小芳一个豆蔻年华的健康姑娘嫁你家的傻子,你的观感居然是凑合?

对方显然也被雷得不轻,陪笑了两声转移话题了,“她怎么也来了?”

“谁?”

“王老美啊。”

“不认识。”孙淑彦一副不在乎的模样,牙却快要咬碎了。

对方“呵呵”两声。

夏小雨又把视角切换到王美兰那里,王美兰正在劝女儿呢,“我瞧着郑二狗不错,小伙儿年轻,壮实,有前途。”

“呵呵。”

“要不三胖子?”

“呵呵”武秋抠手指。

看来是都不行,王美兰想要嫁女儿了?新情况。

“你还惦着苗文书那个小白脸呢?我告诉你,不行啊!人家是上面下放来镀金的,且瞧不上你呢。”

苗文书,又触发了新人物。

过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人群一阵骚动之后,像是红海一样被分开,走进来了一队穿着中山装的人马。

为首的一个顶着大大的黄标,正是刘全有。

后面跟着他的是一个一米八的大高个儿,长得白白净净的书生一样的男子——苗文书。

看完他的人物资料,夏小雨明白了,武秋确实是在作梦,这位是正经的官二代,下来“上山下乡镀金”来了。

这人在一群中年油腻大叔中间确实出挑,盯着他看的不止武秋一个,好多大姑娘小媳妇暗送秋波。夏小雨有了比原计划更好的计划。

文艺汇演在刘全有“精彩”的发言之后正式开始。

夏小雨开始了行动。

她把本来就盖得很严实的围脖又围严实了一些,在人群中钻到了武秋的后面,将一张纸条塞到了对方的手里,拍了一下对方的后背,猫着腰跑了。

武秋是个机灵的,否则也不可能脚踩三只船,把纸条握紧了,趁着老妈正在跟主席台下面的刘全有“神交”,悄悄地跑了。

跑到了一处清静的地方借着路灯看纸条。

夏小雨和夏小红悄悄地跟在她的后面,准备在她不上当的情况下敲她的闷棍。

谁想到武秋一看完纸条就乐了,真往更冷清的公社电影院跑了。

“你在纸条上写了什么?”

“我以苗文书的口气约她到供销社后面约会。”原计划是以刘全有的口气,夏小雨觉得苗文书的魅力更大一些。

夏小红竖起了大姆指,“你厉害!你怎么知道她会去?”

“我只有六成的把握啊。不成的话还得靠闷棍。”夏小雨指着夏小红手里绝对能当闷棍使的老式手电筒。

姐妹俩个避着人一路往供销社的方向走,冬天天黑的早,人群都在公社中心舞台那里聚集,离开人群之后,周围反而比平时要安静得多。

就算是公社所在地,乐山也只有三条街,供销社就在紧东边。

武秋在那里东张西望的,美滋滋地等人,她对自己的魅力是非常有自信的,自认给苗文书留下过非常深刻的印象,对方受到她的勾引在她看来是情理之中。

等来的却是夏小红一记身后裸绞,不到十秒她就晕倒在地。

“厉害了。”

“干爹教导得好。”夏小红说道。

呵呵,夏小雨不接茬了,细问下去绝对是又是非常毁三观的故事。

夏小红很随意地把份量并不轻的武秋扛了起来,“去哪儿?”

“刘家。”

夏小雨原本的计划是把武秋钓出来,劫持武秋,打晕在家看护儿子的孙淑彦,把武秋送到刘三傻子手里,引起一场小火灾将人群引过去,强迫刘全有和王美兰当亲家。

没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孙淑彦不在家,三傻子被喂了安眠药,无形中降低了任务难度。

她们俩个人在黑暗中找到了刘全有家——公社书记家的地址,全公社谁不知道呢?

大门紧紧地锁着,夏小红把武秋往地下一扔,从头发上拨下黑色的发卡,随手一捅就将老式的挂锁打开了,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两只大狼狗不知从哪里蹿了出来!

夏小雨差点儿尖叫出声儿,紧紧捂住自己的嘴,这个时候的大狼狗可不像后世的宠物狗,都野性得很,晚上不拴看家护院,真能把人咬死,当然了,有余粮养粮狗的人家也不多。

夏小红出手了,闪电般一拳一脚把两只狼狗打傻了,再用平时被隐藏起来的杀气威压,两只一人多高的大狼狗瞬间变成嘤嘤怪。

这战斗力,捏死自己只需要三秒吧。

后面一路上所有的老式锁具都没拦住夏小红,至于刘三傻住在哪里,闻着味儿就能找着,他被关在焊着铁栅栏的厢房,一铺小炕光板炕席,铺盖上到处都是黄印子,尿骚味儿隔多远都能闻见,他长得极高,至少有一米八,胖得躺上就是一座肉山,此刻正打着呼噜睡觉。

别的家俱什么的根本没有,怕让他糟践。

把武秋往炕上一扔陪着他,夏家姐妹按原计划撤离。

临走在墙外的柴草垛点了一把火。

没过多大一会儿,就有人发现了火情,敲起了破盆。

夏家姐妹早已经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公社书记家着火了,一帮人去救火,在炕上发现了他家的傻子和一个姑娘,这种事情瞒得了人吗?当然瞒不了,两姐妹刚刚钻过有些乱的人群挤到顾枣身边,跟她解释完两人是去上厕所了,人群里已经开始有关于这件事的传说了。

这戏太好看了!人们纷纷放弃了已经看腻了的样板戏,往事发地点集中。

顾枣、夏建仁也跟着人群一处去了。

“你俩别去了,乱,在这儿等着婶儿啊!”顾枣把姐妹俩个留下了。

姐妹两个一直等到演出结束也没等到老叔两口子,也没看见别的夏家人,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在将近三万人的人群中找人,非常困难。

演出结束了,夏小红和夏小雨跟着同村的人往回走,走到往村子的必经之路,这才发现了夏家的大队人马,夏家的人在看演出的过程中是分散的,年轻力壮的往前挤,岁数大带孩子的站在边缘跟很久不见的熟人唠嗑来着。

到了要回家的时候,夏建国这才做主在必经之路等人,果然重新聚齐了队伍。

过了一会儿,老叔两口子也来了,带来了个劲暴的消息,夏小芳的婚事九成是黄了,王老美的闺女武秋爬了三傻子的床,让捉奸在床了。双方清了场,商量婚事呢。

老情人变亲家,小情人变儿媳,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第141章 储备粮的幸福生活(九)

过了正月十五, 生产队也行动起来了, 冬闲不能闲,要抓紧学习啊,学习班开在大队部,老老小小都要去听课。

夏建仁也带着一帮子民兵操练了起来, 一个个的拿着红缨枪、鸟铳耍得认认真真的。

夏建国依旧递了病假条,这回声称自己病得重了,得上省城呢。

大队里的关系早让他走通了,喂熟了, 睁一眼闭一眼放他过了。

没想到这次他把媳妇也带着走了, 说要顺道带媳妇也去看看。

夏小雨在现实中见过刘春花这样的病人, 崩漏带下, 淋漓不尽,每次来了月事量多且时间长, 因为长年失血, 病人多半脸色极差。

这种病中西医都能治, 中医自古就有治这种病症的成方,但是效果到底如何,跟医生的水平,药材的质量息息相关, 得“撞大运”。

西医认为这种病是子宫里有伤, 用内窥镜+激光,把受伤的血管烫断止血。

这种方法更简单粗暴,不考验大夫的诊断手法, 这些年大行其道。

当然,这种内窥镜手术,70年代肯定还没有。

“你担心她?”夏小红轻声说道。

“嗯。”

“她没事。”夏小红肯定地说道,“正月初六那天我向光脑兑换了能治她病的药,这次她回来病就会好。”

“兑换?”

“正能量值能在商场里兑换各种东西,我刚刚到这里的时候,夏建国愚孝懦弱脑子不灵光一无是处,刘春花病病歪歪的还要被公婆妯娌欺负大冬天的用冷水洗衣裳,我连饭都吃不饱,夏小雨和夏小亮饿得半夜直哭。”

“然后?”

“我就一样一样的兑换呗,先给夏建国开了灵窍,又给他购买了特长,刘春花的病被我治得就剩一样了。分伙的事也是我在背后策划的。可惜没办法直接分家。”

我勒个去,原来NPC是可以被改变的吗?“那夏建国在建筑社的工作也是你——”

“是啊,我想要搬走,小村子太无聊了,想要积攒正能量太难了。”

厉害了我的姐,夏小雨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

夏建国两口子都不在,夏小红带着妹妹和弟弟到了前院吃饭。

前院的伙食那是非常的一般,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上顿大碴粥酸菜炖土豆,下顿粘豆包土豆炖酸菜,要命的是一点儿油星都不搁,酸菜又是最解油腻的,吃完了好像肚子里原来薄薄的油水都要被化干净似的直往上泛酸水。

吃这样的饭,还要听大娘诉苦,一会儿说粮食不够吃了,一会儿说酸菜也没剩多少了。

夏小芳婚事黄了的事儿对她打击不小,她都有点魔怔了,都忘了装好人了。

顾枣瞧着姐弟三人可怜,有时候会把这三个孩子叫自己屋里吃饭。

“来,吃肉。”顾枣往三个孩子碗里夹肉,“以后你们都上我这儿吃。”

“不,我妈走前把粮食和菜还有肉都交给大娘了,我们就得搁她哪儿吃。”夏小红倔犟地说道。

“你们搁她哪儿能吃着啥啊?你们就是交给她一整头猪也见不到一根猪毛,你爷爷奶奶会过着呢,你大娘做不了主。”

“老婶儿,爷爷奶奶是不是特别不喜欢我爸啊?”夏小雨真是讷闷了,都是儿子,都是孙辈,要说重男轻女吧,夏小亮在爷爷奶奶那里还没有夏小芳得脸呢。

“你爷爷奶奶是还记恨分伙的事儿呢,分了伙,他们手里就没权利了。”一家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吃饭!别的都靠后,尤其是困难的时候,身为长辈的当家人能决定谁多吃一口少吃一口,谁饿死谁能活!谁不畏惧?可要是连伙都分了,各家自己吃自己的,又能给“当家人”多少真心实意的尊敬呢?

“不分伙,我们家和二大爷家早饿死了。”夏小红说道。

“可说不是呢。”

“要是能真的分家就好了。”夏小雨试探性地说道。

“你爷爷奶奶有言在先,只要他们还有一□□气儿,就不能分家。”顾枣儿也希望分家啊,她工资现在有一半交给婆婆呢,旁人送点儿好东西给她,她也要送给婆婆,实际上全进了大房那几个的肚子,要不是还有灰色收入,早饿死了,夏家现在就三房和四房条件好,都寻思着过自己的小日子呢。

过了不到一个礼拜,夏建国回来了,刘春花脸色走的时候好太多了,有血色了,走路也不呼哧带喘的透着虚了。

人人都说到底是省城的大医院好,连妇科病都能治好。

晚上吃饭的时候刘春花交给顾枣儿一个药方子,“这是省城的大夫开的,我不认识写的是什么,你认识不认识?我寻思着这方子能治我的病,也能治别人的病。”

顾枣儿双手接过方子打开来瞧,大夫写字都是草书,普通人看着就是一团乱麻连着乱麻一团,她倒能认个七七八八,里面的药材都是好的,“嫂子您可真是我的好嫂子。”欢喜得她恨不得搂着刘春花亲上几口。

夏家旁人也跟着乐,直到夏建国又说了一件事,“妈,我在县城干活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小领导,他说能把我办进县里的建筑社去。”

“啊?能转户口不?”

“暂时不能,得先当半年的临时工,半年以后转正就能办农转非了。”

农转非在这个时代意味着身份的彻底转变,从屯老庄变成吃供应粮的城里人。

一家子人又高兴得不行了,“三哥,你可真有本事啊!”夏建仁乐坏了,“这下可不用再让顾枣给你找人写病假条了。”

“那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