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为良人 作者:心蕊

第一章

金员外郎府上今儿进了一批新买的奴婢,有一部分是签了死契的,有一部分则是卖了5年到10年的。一般来说,签了死契的奴婢都是从远处被人贩来的,而签了活契的则是京郊临近村子里的,像签了死契这种的,大多家里人不是找不着了,就是被家里人硬卖给了人贩子,都不指望着再能回去了,可签了活契的则不同,她们家中顶多就是近些年有些困难,这些活契的姑娘也不过是为了节省家中的口粮,家里人并不打算将这些姑娘真的卖与人家当一辈子奴才,所以还都等着将来契约到了时间,放回去一家团聚。

大多大户人家,用的趁手的是死契奴才,所以只有卖了死契的奴才才能入了后院,但这样的奴才除了上头人亲自选中的,三代之前便很难入得上头人的青眼,因为比她们还让主子可心可信的便是人家自己培养的家生子。而今儿,来接待这些小丫头们的,则是府里普通的粗使嬷嬷,此时正好是在二进院子里训话,想着教些浅薄的规矩,再提溜给更上头的嬷嬷瞧瞧,只要里头的人选上那么一个两个,那么这些在外头教规矩的粗使嬷嬷,自然也少不了赏钱,所以她们一般教导起来都会颇为上心。

先将活契与死契的奴婢分开,这两种将来要走的路也不会相同,活契的大多都是在外院帮工,做个粗使丫头什么的,可死契的却会分得后院里空缺的差事,先一开始肯定不会是什么好差事,能混个温饱就算是运气了,但若是真有本事,或是遇上什么特殊的机遇时,到也有可能进了后院夫人姑娘们的内院,那对如今她们来说,便是大造化了。人人都想往高处走,就算奴才也是一样,小奴才上头压着中奴才,中奴才上头还有大奴才,等到坐到大奴才了,却还要矮主家贴身的奴才一头,这是规矩,也是残酷的现实。粗使嬷嬷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通过选个小丫头也能立了大功,这样不但她们能进了内院,家里人也可以从后街那粗使的民房集聚地,搬到高等奴仆居住的宅子里了。

“田嬷嬷,这活契的丫头,你就先带走吧。”今儿领事的是外院的张嬷嬷,因着和前头外院小总管的媳妇有着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这调理内院死契丫头的好差事,就落到了她的头上。

而没有任何背景的田嬷嬷也不过暗自忍下了这口气,背地里翻了个白眼,带着一溜儿小丫头往另外一个院子去了。

张嬷嬷摆足了款,得意洋洋的扬起下巴,直到看不到田嬷嬷的背影,才咳嗽一声,冷了脸道:“我是教你们规矩的张嬷嬷,这几日,你们就住在这院子里,记得管好你们的眼睛,嘴巴,耳朵,不该看的别看,不该听的别听,更不许乱嚼舌头,不然打死了,也没人给你们伸冤,你们可不是刚那一拨子姑娘,人家过了五年十年的,可是有人来领的。”

沛国有规定,凡是没有签死契的,那人也不过是和主家有雇佣关系,人家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家奴,所以如果出了人命,主家还是会很麻烦的。

果然,听了这话,不少丫头脸色苍白,甚至还隐隐有抽泣声传来,大家也随之各自谨慎了起来。

张嬷嬷教训了一阵,觉着嘴里干巴巴的,就先撂下这一茬,准备带着这些丫头认了房去,好给她们安排住处。可还没等她转身呢,就看得院子里另外一个嬷嬷突地站了起来,往门外走去,张嬷嬷狐疑,可当她瞧见院门外来着的姑娘时,却立刻将谄媚堆了满脸,喜气洋洋的走了过去。

院外来的姑娘,年约不过十岁出头,一身藕粉色的衣裙,显得她细白精致,再瞧她姿态娴雅,身着银饰,便更将她与这院子里的任何人拉开了档次。

“张嬷嬷,柳嬷嬷你们都在呢?”声音软绵绵的像是没了骨头,带着孩子音特有的娇憨,一双大而亮的眸子此时满溢着笑,粉嘟嘟的嘴唇微微翘着,泛出润润的光泽。

张嬷嬷抢着笑道:“可不是么,仙仙姑娘怎么来了?”

那女孩抿了抿唇答道:“大夫人问了句今儿是不是送了丫头来,我娘就派我跑一跑腿,我也能躲个懒。”

“唉哟!怎么能劳烦姑娘亲自来呢?瞧这地方乱的,姑娘随便差个人来便是了。”柳嬷嬷好容易找了个间隙插上了嘴,那一脸的褶子愣被她笑出了菊花。

女孩晃着她头上的双螺髻,只笑不答,再瞧一瞧院子里这些瘦弱的丫头们,心里便有了数,便再道:“这些日子要劳烦张嬷嬷多费心了,我娘说后院一些洒水打扫的活儿缺了人手,也等着人用呢。”

“哎哎!保证这事儿啊嬷嬷我办的妥妥的!”张嬷嬷斜了柳嬷嬷一眼,急忙连连应道。

女孩见事情都说了,便告辞转身出去了,可她那一身的衣衫,还有她脖子手上头上挂着的银饰却深深刻进了这些新进小丫头们的眼底,不少人都透露出羡慕嫉妒的眼神。

也许是瞧着张嬷嬷露了笑脸,也许是实在好奇又不懂规矩,到还真有人小心的问道:“嬷嬷,那是府里的姑娘么?”

张嬷嬷却收起笑,不屑的看着那丫头道:“府里的姑娘们哪里是你们这些下贱胚子能得见的,就是刚刚那位,也是平常不出内院的,人家虽然不是老爷生的姑娘,却也是你们窜天也赶不上的金贵人,人家就算是奴才也生的比你们强,人家的老娘可是大夫人身边的头一位,就连大夫人都愿意宠着这位金贵人,瞧见没,刚刚这位身上头上戴的,可都是足银的,你们这辈子能用上包银都是大福气了。”

众人被臊的低下了头,还有人摸着自己发辫上的草绳,再想想刚刚那位姑娘,顿时心中一片渴望。

也不再多说,张嬷嬷继续刚刚未完成的事情,而从外院往里去的姚仙衣却收了天真烂漫的表情,加快了步伐,转身进了内院,还与管门的嬷嬷闲谈了两句,就绕进回廊往四进正房走去,一路上遇着不少丫头娘子,姚仙衣都一一打了招呼,由此可以看的出来,大家与她的关系都算不错。

仙衣人还未进正房大门,守在门口的秀珠便迎了上来,小声道:“你可算回来了,之前夫人问了几声了。”

仙衣忙给她行了一礼道:“我娘叫我去前院瞧瞧新来的小丫头,也没想过夫人这会子会想到我。”

秀珠拉着仙衣的小手,往台阶上去,嘴里还埋怨道:“陈嬷嬷也真是的,这点子小事儿随便寻个人去就得了,咱们什么人,那些是什么人,别污了咱的眼。”

仙衣也不解释,只嘻嘻笑着,缠着问大夫人的心情,在得知大夫人刚从老太太那里过来,便心中有数了。

正房门口站着两个打帘子的小丫头,瞧着这两位过来,赶紧笑着打起了帘子,秀珠连看都没看小丫头们一眼,便带着仙衣走了进去,仙衣低着头,周围的环境早已是看惯了的,到没什么特别,尤其这是员外郎家眷的正屋,虽然不少古玩字画,却也不至于富丽堂皇,只唯有正房寝室门口那一座刺绣屏风到显得与时下流行的花卉屏风不大相同,门口的屏风并不算大,可上绣着仙女采莲,仙女姿容柔美,素手青衣,墨发绾起,她脚下一片粉莲微开,仿若四周都散发着淡淡的仙气。据说这还是大夫人陪嫁中的一件,当年是宫中的赏赐之物,也是由宫里最好的宫绣师傅所制,算的上这屋子里最得大夫人喜爱的物件了。

绕过屏风,仙衣入了寝室外的花厅,大夫人果然坐在上首,面无表情的喝着茶水,而仙衣的母亲陈嬷嬷则立于一旁,小心的服侍着。

大夫人见仙衣进来,脸色稍缓,随意问道:“这又是去哪里玩了?”

仙衣定了定神,俏皮的眨眨眼,却规矩的行了一礼道:“回夫人话,奴婢刚去了前院,瞧那些新来的小丫头了。”

大夫人侧过头看了眼低眉的陈嬷嬷,有些责怪道:“可见是你这个母亲让她去的,她是什么人,哪能做这样跑腿的伙计,院子里小丫头多的是,哪个不能去。”

陈嬷嬷虽听大夫人语带不悦,却还是不慌不忙道:“让夫人费心了,她不过也是个小丫头,总不能因为夫人疼惜,就当真以为自己了不得了。”

大夫人听得这话后,果然心情大好,像她这样出身的人家,规矩最重,哪怕她因为陈嬷嬷是自己母亲给自己的陪嫁,她又格外倚重她,哪怕那小丫头确实可人疼爱,她也不愿落人话柄,主子疼爱是造化,可仗着主子的青眼,就嘚瑟的看不到自己的位置,她也就没什么心情再留在身边了。

“你看你母亲这话说的,你母亲不疼你,夫人疼你,来来来,仙仙,告诉夫人,你在前院瞧见什么了?”大夫人约莫是觉着自己院子里的人都合了她的心意,便将刚刚在老夫人院子里的不愉快给丢到一旁了。

仙衣嘴角一弯,屈膝之后,带着少女的天真,甜甜的笑着走了过去。

第二章

给大夫人说了外院的事儿,又将最近从看门婆子那里听来的趣事儿捡了一两件给大夫人说了,大夫人显然心情顺了,还特别让人拿了一串玛瑙的手串给仙衣套上,这才让仙衣跟着秀珠出了正房,仙衣出了门,并没有回家,只待在丫头们待的偏房里与大夫人身边的二等丫头们嬉笑说话。大夫人身边按照官家规定,只得有两个一等丫头和两个二等丫头,其余小丫头们若干,贴身的嬷嬷也是两个。此时与仙衣一同在偏房里的是秀珠与翠珠,二等丫头一般不得传唤是进不得寝室的,都在正房外厅做做活计,而大丫头春景与秋景却可以留在大夫人身边随时伺候着,当然一等和二等的身份与月利也是不同的。

过了晌午,二等丫头们都出去伺候了,仙衣没得传唤就在偏房里随意吃了点点心,直到母亲陈氏从外头进来,她才用帕子擦了擦手,笑着依偎过去。

“肚子还饿么,赶紧回家补一点儿。”陈氏拉着女儿上下看着,又摸了摸她腕子上的玛瑙手串,柔声道。

仙衣摇摇头道:“夫人可是歇了午觉?”

陈氏点点头,又将女儿头上的碎发别好,才道:“你等会儿回去也歇着去吧,下午夫人要出门,叫不到你。”

仙衣应着,又瞧着周围没人,便好奇的小声道:“老太太今儿个又给夫人脸子了?”

陈氏点了点女儿的鼻子,假装硬声道:“别乱问,小心吃板子。”

仙衣也不怕,撒娇道:“娘,我哪里会不分轻重,不过这里就我们母女二人罢了。”

陈氏自然也知晓女儿的性子,尤其是今日派了女儿去前院,也没见她不满,就知道女儿是个知轻重的,更何况有些事儿多与女儿说说,也省得看不清夫人的脸色,再没头没脑的冲撞。

拉着女儿走进偏房里头,陈氏再三查看四周,才小声在女儿耳边道:“今儿老太太又和夫人来了脾气,说前儿阵子夫人邀人赏花,花费太过。”

仙衣了然,说起来老太太和大夫人一向是不对盘的,金员外郎府中看起来是权贵之家,但其实在金员外郎未曾考取功名之前,也不过是临清县一地主的儿子,老太太也不过是个地主婆子,没什么见识,可大太太不同,大太太是正儿八经户部尚书的幺女,陈家又是京城有名氏族,不论底蕴和内涵,绝对都是一个地主婆无法想象与理解的,就拿前阵子花宴来说,大夫人明摆着是为了给丈夫拉拉关系,走走夫人外交,可在老太太眼里,这大夫人就是在无聊作得慌,那些花儿草儿的哪里有银钱与粮食重要,于是价值观的冲突造成了婆媳间又一次不欢而散。仙衣甚至可以预料,这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再加上对于权力的渴望,这对婆媳将来恐怕会越来越不和睦。

“明儿大少爷和二少爷下午要从官学回来,你避着点。”陈氏见没人,索性又吩咐了几句道。

仙衣到没嫌烦,连忙应着。母亲的睿智一向不流于表面,就拿自己的事情来说,自己刚过十岁那会儿,母亲就已经很注意不让自己与少爷们接触,为的,就是不让自己有机会被人瞧中,日后可以寻个门当户对的小厮或是管事结亲,她虽然表面装作不大明白,可暗地里却很赞成母亲的想法。她从这身体五岁的时候来到这里,在这大院里也跟着看了八年,员外郎后院里来来回回也有不少通房与姨娘,可最终谁也没法越过夫人,只能在夫人强势的手腕下活的战战兢兢,即便表面风光,可那内里的苦涩显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她一向很现实,她和前世看到穿越小说中的女主们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她过来这八年里,看过的听过的,让她对身边的环境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宰相门口七品的官那也不是嘴上的一句玩笑,在这个封建阶级的社会里,一个员外郎家里的奴婢显然要比外头平头白丁的地位高的多,哪怕她们的卖身契是捏在别人的手里的。赋税,天灾,病痛,意外随便哪一样就可以在顷刻之间毁灭一个家庭,仙衣也曾经向往过那些种田般的生活,但她确信自己不是女主,也做不到小小年纪发家致富,再加上她这一张脸长得实在有些惹眼,如果不是在宅院之中,如果没有一棵大树可以乘凉,那她不敢想象脱籍后的生活会是怎样。

面临这样一个时代,仙衣自认前世不是什么天才骄傲的女强人,也不是心高气傲的富家女,对于那种小说里一直坚持要找一个风度翩翩,有才有貌,还权利滔天的男人,她一向嗤之以鼻,什么样的人就要在什么样的位置,飞上枝头不是没有,可那背后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尤其是牵扯到权利与地位,爱情什么的不过是那些有钱人闲来无聊甜甜嘴的调剂品,如果当真,那么你就输了。对于自己未来的丈夫,仙衣表示,她与母亲的想法一致,她想要嫁给一个外院管事的儿子,最好那个儿子还能出去做个掌柜,这样她既不用在府里伺候,身后还有人照应。她还听母亲说过,那些掌柜的娘子也能住在三进的院子里,买上一两个小丫头伺候,不说是大富大贵,也算生活富足,再加上她母亲在大夫人跟前的地位,夫家也不敢随意拿捏她,这对她这样的身份来说,是最好的婚事了。

“那我上午过来点个卯就回去。”仙衣也不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大少爷和二少爷都是大夫人所出,如今都在官学里上学,大少爷年约十六,听说大夫人一早就在给他张罗婚事,只是最近才有点眉目。

“你晓事儿就好,娘可就剩下你了。”陈氏欣慰的很,她可是清楚大夫人院子里有多少丫头盯着两个少爷,整日里妄想着不属于自己的富贵,好在,她的女儿和她一条心,再过个两三年将女儿的婚事一定,她这辈子也算是能闭眼了。

仙衣蹭了蹭母亲,这身子的父亲在她两岁的时候为救大老爷病逝了,他与母亲陈氏都是大夫人娘家的家生子,作为一房人添给了大夫人做陪嫁,而且在未陪嫁之前,母亲陈氏是在大夫人母亲陈夫人的屋里领着差事的,陈夫人为了表示对陈嬷嬷的重视,还特别赐了她主家的姓,就为了让她能在员外郎府里站的住脚,为大夫人守住大房。时隔多年,大夫人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除了每日和老太太不对付外,大夫人的日子可算是过的如鱼得水,所以自然也更倚重陈嬷嬷,连带着仙衣的地位都与众不同了。

告别了母亲,仙衣抄了小道回了自家的小院,这刚一进门就瞧着浣洗房的阿碧腼腆的从外头走了进来,仙衣先是笑着打了招呼,之后便从屋里将脏衣服取了出来,交予了阿碧。看着阿碧跨过门槛往外走去,仙衣叹了口气,这就是等级,哪怕大家都是奴婢,可陈氏是一等嬷嬷,那么她们家的院子自有小丫头过来收拾,连衣服都有人专门清洗,她们只需要伺候好夫人,就可以不愁吃喝,高人一等。

进了屋子,仙衣先将手腕上的玛瑙串拿了下来放进梳妆盒里,这几年零零种种夫人也赏了她两匣子首饰,大多都是银的,只有母亲那里有几样金饰,可就这样已经算是员外郎府里数一数二的家当了。

在这片土地的历史里,原本只有一个周国,然而在许久前周国分裂,从一个国家变成十多个小国,沛国就恰恰是这些小国中矿产最为稀少的国家,所以上到皇宫下到朝臣,黄金在某种程度上到变成了稀有的奢侈品,在一些外放的官员家中,居然是以足银为贵,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黄金。不过好在沛国土地肥沃有湖还临海,虽然山脉稀缺,丘陵到也有一些,所以即便在其他国家闹了饥荒的情况下,沛国这些年来到是衣食无忧,尚算顺足。

懒得去大厨房领饭,仙衣洗漱了一下,便爬上了自己的大床,安安稳稳补觉去了。

仙衣是个没有固定职务的丫头,虽说也跟着母亲学着规矩,还领着三等丫头的月利,可三等丫头需要做的洒扫跑腿却轮不到她去做,就连这次母亲让她去前院走动也是因为害怕她滋生了不好的心思,更是为了做给疑心病颇重的大夫人瞧的,所以仙衣早上起来没有大夫人的传唤到是甚少进入正房,大多数的时候不是在房中练字看书,就是绣上一块帕子打发时间。

昨夜母亲并没回来,仙衣也已经习惯这样的模式,身为大夫人身边的红人,不但在白日里要陪伴夫人左右,就是在夜里也要替夫人看守门户,犹记得自己还小的时候,仙衣是陪着母亲住在大夫人的偏房里,可随着她渐渐长大,再加上母亲一向守着规矩,她便与母亲搬出了正院,住在了下人应住的小院里,不过好在她母亲地位高,到不用与人合住。

仙衣原本是想着今日两位少爷归来,大夫人是不会叫自己的过去的,却没想到她刚用了早饭,正房的一个三等丫头就过来叫她,说是夫人有事儿寻她,仙衣不敢迟疑,忙忙换了衣服,锁了门往正房去了。

第三章

员外郎府曾是前朝的一间老宅子,后来金员外郎上任后被分到了这座宅子里,大夫人又拿出银钱重新修缮一番后,才有了今天这样古朴清雅的形态,整座院子一共五进,前两进都算外院,一般都是车马男仆还有粗使丫头婆子平日做活的地方,而三进则有会客的花厅、员外郎的书房还有成年少爷们居住的小院,只有四进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后院,老太太的院子,大夫人的正房,姨娘们的偏院还有姑娘们的绣楼,至于五进便都是比较得主子们欢心的奴才们的院子,还有库房,这里住的大多都是女眷,如果是一家子的那种,却要从五进的后门出去,那有一条长街,就是员外郎府上专门为这些一家子奴仆准备的“家庭经济用房”,当然,好坏也是由奴仆的等级评定的。

与四进后门的婆子打了声招呼,仙衣快步往前走,别人瞧见她走的急就知晓必是大夫人又唤她了,所以大多都只有打个招呼,并没有留她攀谈。从四进的后门往前去,要路过姨娘们居住的偏院,仙衣虽说一向与人为善,却不敢多与这些姨娘有什么牵扯,毕竟她是正房的奴婢,就算再大度的女人也不会真心对待这些丈夫的小妾,她可不想让大夫人对她和她母亲产生一点点的怀疑。好在这些偏院一般时候都是关着门的,而奴仆们自有大路可走,见面也不过点头示好,到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只是就在仙衣以为这一路平安无事的时候,她却听见偏院不远处的竹林里传来几人的说话声,声音仙衣不陌生却也不是特别熟悉,这让她不禁皱起了眉头,因为往日大少爷和二少爷都是下午才回来,可刚刚说话的明明就是将要议亲的大少爷金木林,而与她说话的人,她也不是没有见过,却是金家的庶出三子金风华。说起来,不论是曾经的周国还是如今沛国,这里虽然风俗民情都与中国古代的明朝有所相似,可事实上到有很多地方却大相径庭,这其中嫡庶子的关系就是如此,中国古代虽然对嫡庶有所区分,可越到后来这种区分就越不明显,往往如果正妻无子,甚至庶子都可以承接家业,连带着子凭母贵,压制正妻也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这种情况,在沛国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发生的,正妻嫡子才算是丈夫的妻子与孩子,小妾那是玩意,可宠却不可敬,相对的,庶子在沛国地位低下,可以说甚至不如其母,仙衣更是听说过有些世家大族有让庶出子给嫡子当书童甚至下人的情况发生。就连他们这些做奴婢的,也都大多瞧不上庶出子。

只是,在这个府里,三少爷金风华却是个让人难以言语的人物,金风华的母亲韩氏其实真正算起来,并不是金员外郎的小妾,而是他在作为地主儿子时的正妻,只可惜这位正妻一直以来都无所出,再加上她的娘家也不过就是一粮油店的小老板,哪里能给即将走向仕途的金举人带来好处,于是,很自然的,金员外郎以无所出的名义休了这位韩氏,转娶了户部尚书的嫡幼女,可谁知道事情就是那么巧,就在金员外迅速娶了陈氏大夫人之后,韩氏却发现怀了身孕,如此一来,金员外郎也不得不将其接回家中,但由于身份尴尬,两相商量之下,韩氏变成了贵妾,只可惜她腹中的孩子由于她思虑过重不慎流产了,之后直到大夫人产下大姑娘,大少爷和二少爷之后,韩氏才再一次怀上了孩子,生下了三少爷金风华。所以说,如果按照金员外郎之前那份婚书,那么金风华其实也能算的上是嫡子,可怎奈金风华是韩氏被贬妻为妾之后产下的,如今也只能委委屈屈变成了庶子。

“啧啧,你穿上这身儿衣服,就跟个娘们似的,来,给爷转个圈。”大少爷的声音带着几分猥琐,府上人都知道大少爷总是喜欢拿着三少爷取乐,但好在上头有大夫人镇着,就算大少爷性子荒唐,到也没弄出事儿来。

“大哥,我…我是男人。”还未变声的男音,带着少年磁酥的特性,仙衣都能预想到大少爷那恶心的眼神。

“你啊,还是别做男人了,还不如以后让爷养着你,怎么样…”大少爷眼瞧着说话越来越不像话,仙衣忍不住皱起眉头。

也不过转念之间,仙衣扬起笑,天真烂漫的高声喊道:“秀珠姐姐,你怎么来了?大夫人等急了吧。”

说完,仙衣提起裙角就往前跑去。

而后,不到片刻,大少爷一身玄衣青白着脸快步走了出来,再往左右紧张的观瞧之后,也顾不得身后的少年,急急忙忙就朝着正房的方向走去。

竹林安静了许久才从里面走出一粉衣女装的少年,少年头发披散,那粉色的外衣半开着裹在他淡蓝的棉布衣衫外,一看就知道是被人强行穿上的,少年微微抬头,瓷白的肌肤在阳光下稍稍透明,黑亮的眸子闪了闪就隐在了浓密的睫毛下,两片桃花般娇嫩的嘴唇如果不说话,还真瞧不出这少年是男子,此时他还是雌雄难辨的年纪,穿上女装不但不显得的怪异,反而给他平添了几分妖娆。

他先是意味深长的看了眼仙衣消失的地方,随后安安静静将那女装脱了下来,之后手巧的将散落的发丝重新盘起,这才拿着衣服往一座偏院里去。偏院里只有一个老婆子在烧水,他先和老婆子说了几句,才进了屋内,屋内没什么摆设,基本都是些掉了漆的旧家具,金风华抬眼就看见母亲坐在窗户下头,正仔细的绣着一只枕套。

韩氏听见脚步声,手上却没停,又补了两针之后,才抬头看向儿子,视线很快就集中在了金风华手里的女装上,双眸顷刻间湿润了起来,哆嗦着嘴唇道:“那畜生又来了?”

金风华却满不在乎的拿着女装叠放在床上,又从母亲手里拿过那枕套熟练的绣了起来,嘴上道:“他愿意送银子,谁也不拦着他,这衣服在外头卖起码半两银子,等下一回王婶子再来帮咱们卖绣活,咱们就把这衣服捎了出去,换成银钱也好。”

“可…可你是男孩子啊,那畜生现在越发的放肆,这日后…日后…”韩氏本就有些浑浊的双眸落下泪来,再看着本应该读书习字的少年,此时正像个姑娘家一般的做着女红,那心中的疼痛就无以复加,她当初就不该听了兄嫂的话,再进金家门,不然当初那个孩子也不会莫名的失去,而如今这个好不容易保下的儿子,却在这看起来高门大户的宅院里过着连普通平头百姓家里的男孩都不会做的事儿,这真是作孽呢,若早知今日,那时候她还不如死了干净。

金风华眼尾瞧了瞧母亲,却知道自己再怎么劝也是徒劳,再说韩氏担忧的也没错,像京城这样的地方,庶子给嫡子当玩物的也不是没有,有些不讲究的家庭,好些庶子庶女甚至可以当做礼物送与贵人,反正,只要没闹出大事儿来,就算金木林真对他做了什么,金员外郎也顶多训斥几句,不会真的放在心里的。

“娘,你别担心,我听前头李老头说,这次大夫人要给大少爷选大奶奶了,想必大少爷娶了妻,也就没心思来欺负我了。”金风华见她越哭越厉害,只好将之前听见的消息告诉了母亲。

“那就好,那就好!老天保佑,让咱们娘俩平平安安的过下去。”韩氏双手合十,闭着眼道:“娘也不求别的,只求你将来能出了这府中,再好好娶上一房媳妇,有个后代,娘就算立刻死了,也闭眼了。”

金风华手下不停,可不知为何,耳边却传来那串软糯的笑声,他微微垂下眸子,掩盖住眼底那不明的光彩。

仙衣刚进了正院就后悔了,她刚刚实在不该一时沉不住气就发出了声音,如果因为这事儿让大少爷注意到了自己,那么母亲曾经的一番心血怕是要被她给毁了。暗地里沉了沉气,就进了正屋给大夫人请安,仙衣这才知道,是大姑娘要回来探亲了。说起来仙衣和这位大姑娘也曾一块儿玩过,大姑娘性子瞧着平和温柔,其实最是心高气傲,在大姑娘未出嫁前,她还一度期盼能入宫为妃,或者嫁入皇室,只是也说是她没那个命,选秀到是选了,只可惜进了复选就得了重病,被人送回家中,休养了一年才算是好了,最后不得不忍下这口气,嫁给了右司郎中之子,此后便甚少回家,眼下也不知道这位大姑娘又起了什么心思。

“来来来,仙仙呐,你和大姑娘虽然年纪差了些许,可从小也是一块儿玩的,你看着步摇怎么样?大姑娘戴着可好看?”一听得女儿要归宁,大夫人喜上眉梢,不但准备了不少衣料,还拿出近些年积攒的一些首饰,做母亲的总想贴补女儿,不想让女儿在夫家受了委屈,这也是人之常情。

仙衣凑近一看,却笑道:“夫人这步摇到是精巧,可这步摇啊,还是留着给三姑娘好了,大姑奶奶还是用这支好。”

素手一点,大夫人一瞧那葡萄碧玉钗,立刻喜笑颜开,连连点头。

第四章

大姑娘是去年出嫁的,到如今已有半年,只可惜这半年里大姑娘的肚子一直没有消息,大夫人为此很是焦急,但怎奈女儿已是人家的人了,她自不好跑上门去指手画脚,就只能盼着老天开眼,让大姑娘早日产下一男半女,在夫家站稳脚跟。所以看明了大夫人心思的仙衣当然投其所好,又陆续为大姑娘挑选了一些寓意好的首饰宝石,直说的大夫人心花怒放,拉着仙衣又说了好一会子的话,直到外头翠珠来回,说是大少爷来了。

一听儿子回来了,大夫人也没心思看那些首饰衣料了,急急唤了人将大少爷让进屋来,仙衣也不多话,直接低眉顺目的躲到一旁不起眼的角落去了。

“儿子给母亲请安。”大少爷进来有些心虚,他知道自己刚刚那番做派就算被母亲知道了,也不过说他两句,可他们家毕竟不是那些将庶子女当做玩物的家族,若是他真的过了分,母亲第一个不会饶他,更何况他也听说最近就要议亲,若是他再传出什么不好听的,让亲事都打了水漂,别说他心里会不会气恼,他老爹绝对不会让他好过。

“怎的就你一个?木寻呢?”大夫人往他身后看去,皱起了眉头。

“娘还不知那小子,整日里都钻进书本里去了,说是他一个人晚点回来,估摸着下午能到。”大少爷坐到了椅子上,端起了茶盏,待观察母亲脸色没有异样,才暗自松了口气。

“也是,你们一向都是下午到家,你怎的一早就回来了?”大夫人光顾着小儿子没有回来,却忘记了时辰,待大儿子提醒,她才不解道。

说起这个,大少爷端着茶杯的手一顿,尴尬的撇过头,不敢与母亲对视,嘴里只含糊道:“先生今儿身子不适,就让我们早些回来了。”

大夫人一瞧儿子这样,心里也有些数了,心中难免叹息,别看大儿子都是要娶亲的人了,可他实在不像是个能走仕途的料子,平日里胡闹些也就算了,可在学业上头被大老爷罚了不知多少回,却根本不长记性,就算大老爷找了那么好的书院官学,大少爷却至今也没考取什么功名。大夫人气闷的按住胸口,再想想自己的小儿子,年纪要比他兄长小个两岁不到,却早早考上了秀才,听说下个月下场能考上举人的可能性很大,这也难怪大老爷更疼二少爷,而忽视长子了。

“你啊,往后多用用功,书院里先生多好,院长又是温先生,你不知道你父亲能让你们进书院是花费了多大的功夫。”大夫人虽然知道自己的大儿子听不进去,却还是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刑部员外郎府听着是个京官,但在京城里比起那些尚书,那些丞相将军,甚至侯府伯爵府之类的,要差了远去了,若大老爷没有大夫人娘家户部尚书的支持,怕是早被人遗忘到角落里去了。

“知道了,知道了!”大少爷不耐烦的打断着,随后犹豫着看着周围的丫头婆子,冲大夫人打了个眼色,讨好道:“娘,儿子有些话想单独和娘说。”

大夫人瞪了儿子一眼,却也心软了,抬手挥了挥,丫头婆子们很老实的一一往外走去,仙衣混在人群里低着头也不说话,到没怎么打眼的走了出去。

丫头们从里头出来,也没在外头候着,只留了大夫人身边的两个大丫头还有仙衣的母亲陈氏在门口挡着人,其余都进了偏房等候差遣。仙衣刚跟着丫头们婆子们进了偏房,就听得有人小声议论道:“大少爷这么早回来,肯定又是欠人家钱了,不然什么时候看他那么殷勤过。”

这随后,偏房细细碎碎的就讨论开来,反正主子们都不在,到没什么人管制。

仙衣坐在一旁喝着茶,只管听着却不说话。大少爷金木林是大夫人进门第二个孩子,在有了一个姑娘之后,大少爷的到来就是让大夫人挺起了腰杆,所以自小就很得大夫人宠爱,直到二少爷的出生,才分散了一些大夫人的注意力,但怎奈溺爱过多,大少爷生性又愚钝,直到入了学堂了,还是一副懵懂无知的状态,之后不论大老爷如何教导,就是没有起色,几年连续下来去考秀才,不但没中,还是个吊尾车,眼瞧着年岁越来越大,大老爷与大夫人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其实如果大少爷只是读书不好,也就罢了,毕竟二少爷是块读书的料子,大老爷也不怕后继无人,但坏就坏在大少爷在读书上不行,可在吃喝玩乐上到像是无师自通,不但都结交些纨绔子弟,还整日里盲目自大,觉着他在古董字画上颇有慧眼,再加上他所谓好友在一旁捧着,以至于经常上当受骗,亏空府中银钱,即便之后被大老爷收拾一顿,大少爷也依旧顽固不化,朝着冤大头的道路上飞速的狂奔着。

大少爷这毛病三天两头就犯一次,想必这次又是跑去希望大夫人能用嫁妆帮他填补一二,免得被大老爷发现,便又是一顿严惩。其实说起来,大夫人和大老爷在教育孩子上都有问题,大夫人是一味的溺爱,甚至包庇孩子的错误,而大老爷则一味只想用严厉的手段根除孩子的错误,却并不好好与孩子谈心,将他的错误一一分析、解决,以至于大少爷在这种乱七八糟的教育下,既不知自己哪里错了,又不肯承认错误,想必大少爷到现在都认为他考不上秀才,买不到真古董都只是他运气不好罢了。

大夫人与大少爷没谈多久,大少爷是一脸心满意足的走了,可大夫人却躺进内室,只叫了两个大丫头进去伺候,再没传唤别人。仙衣猜想大夫人估计给大少爷气得不轻,又掏了不少私房出去,这会子怕是正肉疼呢。

大夫人心情不好,陈氏当然也不能离开,既然大少爷都走了,仙衣也不必在这里伺候了,于是她便领了通知各房要添衣物首饰的跑腿活。像员外郎府这样并不算大官的府内,主子们一年公中会发四次衣物,老太太一次有六套衣物,大夫人则是四套,而少爷姑娘们嫡出的是两套,庶出的则只有一套,至于姨娘们,按规矩是两套,只是有些家世不好,手头不宽裕的姨娘却更希望将这些衣物换成现银,这就需要她们这些跑腿小丫头们记录清楚,到时候哪屋是要钱还是要物,都不能出错。

仙衣先去的地儿肯定是老太太的院子,由于老太爷已经去世,老太太又是个习惯热闹的,所以这会子应该是老太太听说书女先生说故事的时候,好在仙衣并不用到跟前请安,只寻了老太太身边的大丫头豆苗将事情交代清楚也就算完了。不过,说起来,老太太能到今日也不大容易,当年老太爷家中也不过几亩薄产,可自从娶了这位小布行的二女儿之后,不论是种田还是生意,都算是一路顺风顺水,愣是将一个普通的农民变成了临清县乡下有名的地主,老太太也很顺利的生下了大老爷,只是男人有钱就学坏这句话,却总有几分道理,当了地主的老太爷再如何宠爱老太太,也有偷腥的时候,再加上当上了地主,家里也有了奴仆,也不知是家里的奴婢有了坏心,还是老太爷被大姑娘迷花了眼,总而言之,老太爷第二个儿子是从家里的奴婢肚子里出来的。

想必以老太太的性子,怕是闹也闹过了,吵了也吵过了,但到底已经嫁了老太爷,心中再有怨气也无可奈何,所以最终老太太将全部的心力放在了儿子身上,好在大老爷也算争气,不但学业有成,还做到了京官,这事后再瞧那奴婢生的二儿子,从小身子不好也就算了,连管个账都困难,之后更是在娶了媳妇,生了儿子后没多久就归西了,连带着老太爷都觉得那奴婢晦气,所以大老爷进京之后,老太爷就做主将那奴婢生的一家子留在了临清县老家,直到老太爷过世,老太太都没提起那一户人,只是让大老爷派人过去分了一下老太爷的财产,这就算是再不来往了,到也没真正苛待那个庶子的后代。

在这样一个庶子女身份低下的世界,仙衣是再不肯与人为妾的,哪怕嫁一个奴才,也算是正头的娘子,总好过将来正妻一发话,就能随意处置自己的孩子。

想起这妾室,仙衣看着眼前的几座院子,也忍不住叹了口气,大老爷如今一共有四位姨娘,年纪最长的就是庶三子的生母,大老爷的前妻韩氏,其次是老太太做主送给大老爷做通房,跟着生了庶四子才提了位分的周姨娘,接着是大老爷的下官送来的庶出女柳姨娘,前几年生了二姑娘,最后一个,也是最年轻的,是一快要垮台的粮商之女曹姨娘,正值鲜花般的年纪,大老爷也算新鲜着,却没有孩子。其实,按照仙衣所想,如今这样一个时代,若是做人小妾还不如一辈子不要生育,也省得生下的孩子不是给嫡出折腾,就是日后被人送来送去,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生了庶出子,正房还算大度,日后有分了薄产滚出嫡支的一天。

第五章

“哟,这不是仙仙姑娘么?怎得有空来咱们这儿?”仙衣刚一进去就瞧见曹姨娘坐在院子当中,不大的小院里郁郁葱葱干净整齐,便知道曹姨娘虽然是小户出身,到也是个会生活的姑娘。

仙衣没有怠慢,老实行了一礼,扬脸笑道:“回姨娘的话,今儿大夫人提起,说是天要转凉了,各房要开始备下衣物了,就派奴婢来问问各位姨娘,有什么吩咐?”

曹姨娘抬起手,摸了摸发髻,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袖口微落,露出腕子上一只足银刻水仙的宽镯子,想必是最近大老爷刚赏她的。

“还是夫人疼合人,知晓妾们的难处,这若是没了鲜亮的衣服,还怎么伺候好老爷。”

仙衣低眉,这意思就是要衣服,还是要颜色亮丽的。

“哎…前阵子老爷还夸我,说是水仙最衬我的模样…”

花样要以水仙为主?到是没逾了规矩。

“奴婢都记下了,曹姨娘还有什么吩咐?”仙衣笑意不减,仿佛没瞧见曹姨娘炫耀的表情。

曹姨娘似乎也觉着对着个十三岁的毛丫头炫耀,就跟对着瞎子抛媚眼一个意思,颇有些没劲,便靠在椅子上,懒懒道:“什么时候来量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