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究竟是什么骑兵?”连秀回想起那支黑衣甲士的可怕之处,犹有些后怕。

“阿秀,你听过铁浮屠吗?”江载初沉声道。

“……不曾。”

“匈奴可汗麾下最精锐的骑兵,马匹与骑兵皆浑身披铁甲,从不轻易动用,我出关近四年,也只是听闻而已。”江载初双眉紧蹙,“今日终于见到了。”

永宁城中的元皓行得知了消息,深夜疾驰至垂惠。

侍卫替他牵过马,他撩开帘帐,径自入了主帐道:“战况如何?”

江载初手执了卷轴,淡淡抬起头来:“你怎么赶来了?”

元皓行也不与他多说,径直道:“他们带了铁浮屠入关?”

江载初放下手中卷轴:“匈奴人从不轻易动用铁浮屠,如今这支重骑兵已在冒曼手中,有两种可能。一是冒曼已经在匈奴内部掌权,二是可汗冒顿也将入关。”

“不管哪种可能,足见此次匈奴入关都是筹谋良久的事,并不是以前他们烧杀抢掠一番就走的行径可比。”元皓行伸手重重击在榻上,越想越愤,“周景华和那妇人真正坏我大洛万代基业!”

江载初眉梢微扬,这是他头一次听元皓行如此愤怒,也不尊称一句“太皇太后”,可见这些日子他虽四处奔波,力挽狂澜,内心着实积怨不小。

“说正事,殿下,如何可破铁浮屠?”元皓行深深吸了口气,“我听闻今日撤退掩护的是你的亲兵,损耗也极大。”

江载初似笑非笑地看他一眼:“不知元大人在这军中布下多少眼线?”

元皓行倒也不遮掩,只笑道:“担扰战局罢了。”

“大部分士兵在铁浮屠出战之前就已经撤回,并未见到这重骑兵。”江载初缓缓道,“这是唯一的幸事了。”

“当真这么严重?”元皓行微微蹙眉,“有法可破吗?”

江载初沉吟良久:“以我军骑兵的战力与冲击力,并不是铁浮屠的对手。”

“你的神策营也不行吗?”元皓行骇然道,“你以前在关外时没见过这支重骑兵?”

江载初摇头。

“那么,我们按着铁浮屠的样子,也操练这样一支重骑兵如何?”元皓行眼睛一亮,“我们中原的锻造工艺比匈奴精湛得多,这种连人带马的盔甲应该也不难铸造。”

江载初径直摇了摇头,简单道:“马不行。”

元皓行悚然一惊,江载初说的不错,中原产的马大多个矮,负重能力差,腿力不强,这也是中原对匈奴战力颇弱的重要原因。

“今日之战,有喜有忧。”江载初站起身来,缓缓道,“最后我们固然没赢,可是他们本可以让我们以为自己胜了。”

元皓行沉思片刻:“殿下是说,他们本可以不用使用铁浮屠?”

“不错。”江载初轻声道,“这一仗我军是为了士气,可对他们来说,即便败了,也无损当下的形势。”

“他们本可以不用这么早派遣出这支重骑兵的。”元皓行点头道,“冒曼初领大军,确实心浮气躁了一些。”

时值深夜,两人一时间沉默下来,门外脚步声踢踏,连秀掀帘进来,口中道:“上将军,整军完毕——”话音未落,才瞧见元皓行坐在一旁,当下行了礼,放道,“现在就撤吗?”

“现在撤。”江载初干脆利落道。

元皓行看着连秀离开的身影,沉吟道:“真的无法可破?”

“短期内虽无法可破,可铁浮屠也有一个弱点。”江载初顿了顿道,“这支重骑兵虽然强悍,可人数有限,不过千人,加上对承重、马术要求极高,非一般士兵可以补充。”

元皓行目中露出了然之色,却又叹道:“若是用人海战磨完他们,我军的伤亡只怕也太大了一些。”

江载初心意已决:“所以在找到破解之术前,全军退回永宁城。”

元熙三年七月中旬,垂惠一战中洛军首次获胜,只是战事结束时,也见识到了匈奴铁浮屠的强悍。为避免过多伤亡,大司马江载初下令全军退守永宁,以坚固的城池拒敌军于外。此后左屠耆王冒曼数次强攻永宁,皆不能破,遂听取休屠王建议,指挥大军往西北方向行军,直取睢阳、麻乡等地,守军皆不能挡。

与此同时,洛朝另一只大军,由景氏率领,在西北平城等处截击源源而入的匈奴其他族部援军。虽一时间无法将其尽数赶出关外,却也开始堵住敌人的缺口。

八月,皇帝颁布诏令,凡属战火延绵之地皆坚壁清野,不给敌人留下粮草补给。

因为被匈奴铁骑凌虐数月,民愤积攒,各地民众、豪强皆纷纷响应,开始往南线撤离,大洛立朝百年,积攒下无数珍宝,乃至口食粮草,皆被付之一炬。

这场战事,渐渐在中原大地上呈现出胶着态势。

永宁城内虽有江载初坐镇,今日却传言匈奴可汗冒顿将入关,亲自征伐中原,渐渐人心慌乱起来。

宋安负责收纳各地而来的难民,筹措粮草,对于连秀频繁地请求出城追击敌军,这位沉稳持重的守将总是以“耗费粮草”为名拒绝。三番两次被拒之后,连秀终于一怒之下,告到了江载初座下。

这一次,江载初倒没再劝他,只说:“若是见到铁浮屠,你预备怎么办?”

“打不过自然就跑。”连秀毫不犹豫道。

“那便去吧。”他笑着挥挥手。

连秀领了五千关宁军,兴冲冲地便出营了。元皓行若有所思地看着江载初:“你信他会见好就收?”

“不信。”

“那你让他去送死?”

江载初还未回答,忽然看到无影闪身进来,递给他一封密保。

江载初看完,神色一松。

“郡主如何?”元皓行闲闲问道。

“无事。”事关韩维桑,江载初并不愿多说,只是命侍卫取来了盔甲,“元兄,此处还是劳你照看了。”

八月初十,连秀率五千关宁军轻骑突袭匈奴,在湖岭相遇,展开激战,鏖战至深夜,铁浮屠加入战局。

许是因为前一次已经见识过这可怕的兵种,这一次洛军的应对显得镇定得多,数千人马并未和铁浮屠正面冲撞,左右拉开呈包围态势。略略与敌军拉开距离后,骑兵们纷纷解下背后弩箭,近距离向铁浮屠射击。

嗤嗤声不绝,几乎能听到箭支射向盔甲时金铁撞击的声音,偶尔也会有弩箭穿过严密的铁甲,漏入盔甲连接之处,数名重骑兵倒在马下。

可是更多的铁浮屠安然无恙,继续稳妥地向前推进,碾碎了部分落在后边的洛军。

连秀正欲吹响口哨,喝令骑兵们再射一轮,忽然之间从铁浮屠的身后,冒出无数箭头,对准了洛兵。

江载初原本只是在后边掠阵,心念一动,己方对铁浮屠终究了解太少,原来铁浮屠身后配备了轻骑兵的掩护,以防被人从后背突袭。

果然,连秀的撤退指令还未下达,便有许多士兵被对方箭雨射中,连人带马摔在地上。而铁浮屠却已催动了马匹,快速向前推进,眨眼之间和关宁军战到了一起。

关宁军一时间失去指挥,不知该留该撤,开始混战起来。

混战之局已经形成,江载初心知须将关宁军带出困境,深夜之中,他夹紧胯下马匹,直入战阵,大喝道:“关宁军向我靠拢回撤。”

声音响彻在每个人耳边,关宁军因为得知主帅位置,无不精神大振,而匈奴军则不约而同地开始向江载初所在方向猛攻。

赤裸裸地将己方要害暴露在敌军面前,这着实是一个勇敢却又莽撞的举动。

箭阵如同雨点般袭来,无影挥舞长枪,如同盾牌一般替江载初挡开箭支,而更多的士兵蜂拥而来,口中呼喝道“保护上将军”。

主帅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士兵,令旗往后一挥,关宁军开始准备撤离。

只是铁浮屠如同铁甲,牢牢将他们包裹起来,让他们的撤退显得异常艰难。

这是江载初从军十数年来,经历的最凶险的一次苦战,明明只是想撤退,却仿佛被关进了铁笼中,作困兽之斗。

将士们只能不断砍杀,试图在敌军战线上撕开一个缺口,他们中的许多人,身上铠甲已经溅满了敌人血肉,粘稠滑腻,几乎已经握不住长枪,全凭着毅力在支撑。

从深夜战至凌晨,东南处响起了马蹄声,永宁方向终于来了援军!

内外夹击,战局一变,洛军终于开始从缺口处撤离。

策马奔出了数十里,江载初回头一看,身后跟着自己的亲兵一个个成了血人,浑身负伤,狼狈至极。

他忽然勒定马头:“无影!”

一直紧随着他的无影早已在马上摇摇欲坠,前胸后背好几处刀伤,再也难以支撑,身子直直坠到了地上。

人马回到永宁城,死伤大半。

连秀极为自责,挣扎着去主帐请罪:“五千人,只剩了一千多人回来,皆是因为我好大喜功。”

江载初欲扶他起来:“你起来,这一仗是我不好,明知必输,却放任你去打。”

连秀一怔。

“不这样打一场,便无法得知铁浮屠真正的实力。如今既然知道他们会与轻骑兵配合,便知这段时间咱们的应对战术全然无用,必须另想他法。”江载初叹道,“连秀,你与关宁军,大大有功。”

连秀虎目含泪,想起麾下弟兄,便不愿起来。

江载初拍了拍他的肩膀,劝慰道:“你先回去养伤。这一战于大局无关紧要,日后决战之时,咱们再向他们讨回来。”

好不容易劝走了连秀,江载初便去看望无影,掀帘而入,却见无影脸色白的似纸一般,呼吸微弱,尚在昏迷。

昨晚混战中,他飞身掩护江载初,中了两箭,几乎力战而竭。

如今他的伤口已经包扎,躺在床上,上边却是伤痕累累。

无影是从江载初叛出京城开始便跟随他,那是他是天牢中的狱卒,在宁王旧部冲进牢狱,想要将他劫走时,他主动带着他们,给了许多指引。

后来江载初问起,他才比划着说,自己家在关外,一次江载初击退来犯匈奴,就下了本该被屠戮的城池,其中便有他的全家,同关内关外的百姓一样,他也感念宁王至今。之后他便一直担任江载初的亲卫长,虽不能言语,却极忠心,每有危险,总是奋不顾身护主。

江载初问过军医,得知他没有大碍,正欲离去时,目光无意间略到无影右臂内侧的一块疤痕上,黑眸瞬时一凝。

伤疤不大,不过一块银币大小,像是炙烤过后留下。而伤疤的下边,却隐约有一块青紫色的皮肉,仿佛是……文身。

江载初看了许久,表情依旧平淡无波,可似有风暴开始在眼中聚集,他顿了顿:“再叫军医来。”

深夜,无影醒过来时,营帐中江载初还在。他一时间觉得惶恐,想要爬起行礼,身上却实在没有气力,只在喉间发出嗬嗬声响。

江载初淡淡望向他:“萧将军,这些年委屈你了。”

无影怔了半晌,不知哪来的力气,竟坐了起来,胸前的伤口裂开,鲜血重又渗了出来。

江载初目光转为凌厉,自上而下地打量这个哑巴侍卫:“磨骨,扮哑,这三年多时间,堂堂锦州城防御使,可真是忍辱负重。”

他恼怒自己被蒙在鼓中,若不是他手臂内侧那块属于荆州城防军的文身未彻底毁掉,只怕还是不能识破此人身份。

无影侧着身子滚到了地上,闷闷的声响,又强撑着磕下头。

江载初看着他,一言不发。

空气中似乎有蘸着水的棉絮,沉沉坠下来,死一般的静谧中,“哑”了三年的无影终于开口了,头一句话完全不成语调:“殿下……”

“谁让你一直埋伏在我身边?所谋又是何事?”江载初抽出手中长剑,抵在无影喉间,语气中已经蕴含怒气,“是不是她?”

剑尖已经刺破皮肉,鲜血流下来,无影却并无惧色,双目直视江载初:“殿下,这些事与郡主无关,请……勿要牵连她……”

江载初短促地笑了声,手微微用力,剑尖便往前送了半分:“与她无关?”

“当日的迷心蛊,全是我的主意。一开始,郡主并没有答应,后来侯爷与世子妃接连去世,她又要奉旨入京,深恐小世孙无人照应、被人欺凌,方才听了我的话……”

回想起那段时间,他又何尝不明白韩维桑心中的纠结与怨恨,可他也只能逼她,一步步不能回头罢了。

“路上的马贼,亦是事先安排下的。殿下为了救郡主身负重伤,在昏迷的数日内,郡主在你身上下了蛊……按照约定,我假装力竭身亡,实际上悄悄赶赴京城,削骨易容,换了身份,做了狱卒,等候大婚那一日。”

“中迷心蛊之人,原本是必死的。可郡主千方百计找来了术士,将反噬的血凝用在自己身上,确保殿下无恙,才有了含元殿那一幕。”

江载初自然早已知道这一层,只是萧让是第一个亲口这般证实的。

他狭长双眸轻轻眯起,声音不辨喜怒:“你继续说。”

“事发那一日,黑甲军在深夜前来救人,虽是声势浩大,一路强攻……可是殿下,若没有郡主事先布置下的人里应外合,却也很难将人从天牢中就出。”

“殿下可知道……当日我向郡主进献此计,郡主沉默良久,问我,若是她这般做了,我能不能留在你的身边做护卫。否则,她便是死了,也不能放心。”

“她拼尽全力做下了这一切,三年后……我却看着她留在你身边,被折辱得不成人形……殿下,她这样一个骄傲的人,为了你,真的什么事都能忍下来……”

营帐中重新安静下来,无影的目光望出去,视线已有几分模糊,他只觉得自己胸前背后伤口皆在裂开,火辣辣地疼痛,可他此刻强自撑着,继续道:“殿下,你可以杀了我……可不要再责怪郡主……”

背后那道刀伤终于裂开,浓稠的热血瞬间流了出来,无影在彻底失去意识前,喃喃地重复:“殿下,请不要再责怪郡主……”

最炎热的夏季已然过去,如今初秋的深夜已经带来丝丝凉意。

江载初站在营帐之外,心中气结翻涌往复,一时间竟不能平顺下来

世事弄人,他肩上负担的天下苍生、民族大义,如何能说抛下便抛下?

而他只是要见她,亲口问问她,却也关山万里,见面亦是奢念。

“大司马,元大人在四处找你。”一名侍卫匆匆跑来,“请您即刻前去主营。”

江载初强行压下心中郁结,缓声道:“知道了。”

元皓行这些日子消瘦的厉害,不复当初轻袍缓带的贵公子模样,眼睑下一片墨青色,显然也都不曾睡好。

“新阵法还是破不了铁浮屠吗?”元皓行径直问,“一点办法都没有?”

江载初额角隐隐生疼,揉了揉,哑声道:“不行。我们的轻骑兵对于马匹来说,还是太重,无法将速度优势发挥到极致。只要稍稍慢下来,便会被对方所克。”

“是啊,总不能让士兵不穿盔甲便上阵。”元皓行面有忧色,“最新边关来的线报,冒顿可汗果真已经入关,景云景贯没有拦住,只怕他很快就会过河西,入函谷关,同冒曼回合。”

两人互望一眼,彼此心知肚明,若是被匈奴人占据函谷关和关中平原,即便日后能收复中原大地,从此以后也没了天堑格挡,匈奴骑兵随时长驱直入,中原再无宁日。

江载初疾步走至舆图前,深锁双眉,目光紧紧落在中央那一块:“他们是在诱引我们,希翼两处大军汇聚在函谷关下。那里适合匈奴骑兵冲击,将我们一举歼灭。”

“那如何应对?”元皓行紧紧抿着唇,“不能眼看他们占据关中平原。”

“我军气势、战力皆不逊于匈奴。若是能找到克制铁浮屠的方法,我也有信心同他们一战。”江载初修长的手指在舆图上移动,心中一时难以定夺,“若是没有其他方法,便真的只有用人海战术,与他硬拼了。”

“对了,你的侍卫没事吧?”元皓行转而问道,“刚才你是从他那里来?”

无影……萧让……

脑海中有隐约的想法一掠而逝,江载初骤然沉默下来,良久,方喃喃道:“皓行,适才你说我们的士兵若是不穿盔甲速度就能起来了,可以从容在铁浮屠前变阵夹击。”

元皓行奇怪道:“是啊,可是如何能不穿盔甲?”

“如果能找到一种更轻却又坚固的甲胄……”江载初眸底有了淡淡光亮,“以及一支骑术更为精湛的士兵的话……”

无影再一次醒来时,意识到自己的伤处已经重新包扎过了。

“那年你们布置下用来伏击送亲队伍的马贼,是从何处找来的?”年轻男人的声音沉沉响起。

“殿下。”萧让又一次挣扎着要爬起来。

“不必起来了。”江载初淡淡道,“躺着吧。”

“那些马贼……皆是川洮真正的马贼。”

“数量有多少?”

“那时民不聊生,各地都有马贼,人数不下万人。我们找了大约五百。”无影顿了顿道,“其实那些马贼虽然出身卑贱,却极为桀骜不驯,也是因为郡主的缘故……”

“她那时小小年纪,为何能同那些人有交情?”

“也不算交情,只是那时川西马贼兴起,一次抓了许多,按侯爷的意思本要尽数抄斩的,后来是郡主开口求了情,才改成流放。”无影低声道,“后来消息传出去,那些马贼很承郡主的情。”

江载初站起身,在军营中踱了几步,似是在沉思,良久,他身形顿住:“本王若是要那些马贼为我所用呢?”

无影怔了怔:“那……恐怕要郡主再帮一次忙。”

元熙三年九月,匈奴可汗冒顿入关,左屠耆王率军向西北与其回合,统军约三十五万之众,一直在河西、西州两郡牵制敌人的景云引军南归追击,与此同时,镇守永宁一线的宁王江载初亦率军二十万北上追击,收复中原沦陷之地。

大部军队开始往函谷关调动的时候,并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宁王江载初,没有在前往函谷关的路上。

管道之上,十数骑人影正悄然无声地疾驰向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