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怀真问说:“她倒是大胆,竟敢这样欺负人,不知道背后又是借了谁的力呢?”

如意有些惊讶,想了想笑说:“姑娘的心思真活泛,竟想到了这个,你不说我还没主意呢,我隐约记得这秦大娘是大奶奶陪房陈六家里的亲戚。”

应怀真漫不经心地说:“这些人我统统都不认得,陈六家的是长得什么样儿呢?”

如意笑道:“姑娘自然是不认得,咱们才回来多久,倒是我之前是在府里的,陈六家的是个圆盘脸,也没什么特色,就是眼白多些,就是俗称的三白眼。”

应怀真嘻嘻笑道:“这么有趣儿,改日我必要见上一见。”

如意道:“姑娘见那些小人们做什么,倒是别照面的好,免得看那嘴脸便生气!”

应怀真跟如意说了一会儿,就去找李贤淑,推门进去,见李贤淑坐在床边,拿着帕子拭泪呢,应怀真一惊,忙唤道:“娘……”

李贤淑没想到会有人突然进来,忙扭过头去把眼角的泪擦干了,急收了帕子才起身道:“怎么了阿真,有事儿找我?”

应怀真看着她泪痕未干之态,问道:“娘,那些人既使坏,你为何不跟三婶娘说呢?她不是管事儿的吗?”

李贤淑听她问起这个,便明白她已经是知道了,就道:“阿真你还小,不懂这些……起先已经有过缺三短四的事儿,我也找过几次了,然而我们才回来……纵然受她高看一眼,彼此相处的也还好,但总是去烦她,她心里未免不会觉着我多事。”

应怀真点了点头。李贤淑见她一脸了然似的,便把她抱在腿上,搂着说道:“自打回来了,只觉得处处不便,连要吃个汤水都要看人脸色了,还不是觉着你爹得不了好官职才这样欺负人?偏老太君那里又……”

李贤淑停了口,眼中蕴泪,又道:“虽然我不愿跟这起子小人置气,但今儿实在是赶上了,一边担心你爹,一边又忍着他们,委实是受够了,才去厨房跟他们闹了一场,如今虽然有些后悔,但做了便是做了……等今儿你爹回来,少不得跟他认真商议一番搬出去住,大不了我们便回你姥姥家里住一段时候,哪里活不了人呢,总比在这儿缩手缩脚的强!”

其实李贤淑说了这些,也并非是全部,让她之所以忍不住大发雷霆的,其中还有一件小事。

起初头两遭儿,派了如意去要汤水,却屡屡没得,李贤淑本想忍一时风平浪静,不料次日,那应兰风的妾杨氏竟亲来了,身后带着小丫头子,捧着个五彩花纹的盖盅,里头盛的竟然正是百合莲子甜汤。

杨氏细声细语地说道:“这是我自己熬了的,听说姐姐近来寻这个,若不嫌弃,就先用这个罢了。”

李贤淑见这情形,心中大怒,面上却还未露出来,只笑吟吟说:“妹妹倒是个有本事的人,既然一片盛情,那我便留下了。”

杨氏只道:“姐姐别嫌弃我手笨就好了,当初咱们二爷离京,因为蕊儿还小,夫人做主让我留下照顾,不得随行。二爷在外头放了这么久,都是姐姐操劳照料,十分辛苦,我心里有愧,如今回来了,好歹且让我尽点儿心意……”

温声软语地十分恭敬,也并没再说其他,只略问了问应兰风的事儿,李贤淑只说他近来忙的不成个样子,早上早早儿出门,又非得三更半夜才回来之类,杨氏便告退了。

次日李贤淑越想越是不对:凭什么她去要东西就没有,杨氏却能变戏法儿似的“自己熬”了呢?于是又叫如意去催厨房,仍是没得,李贤淑本来性子就有些泼烈,因为进府才一再忍耐,此刻哪里还能再忍,心头那股火儿无论如何再压不住,最后竟才闹得那样,虽也暗暗后悔,却也无济于事,只得咬牙罢了。

应怀真从头听到尾,便道:“娘,不用为了这些小事儿悔天悔地的,也别多想其他,照我说,他们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胡为,等时候到了,自会有收拾他们的人。另外,你也不必担心爹爹,不是说‘好事多磨’来着?泰州五年都也过了,这些怕什么?少不得耐着性子,只怕到时候爹升了官儿,你还会高兴的哭呢。”

李贤淑听了这等宽心的话,破涕为笑,就把应怀真紧紧抱在怀中。

又过两天,傍晚时候,李贤淑带了应怀真,去老太君那边吃了晚饭。

应怀真吃了几口,转头四处看,却见许源的一双女孩儿,大的应翠八岁,还在规规矩矩地吃,小的应玉六岁,已经吃完了,就到了外间自己玩耍。

应怀真便也跟了去,见应玉正在玩一个串珠算盘,她便凑过去说道:“姐姐,这个怎么玩儿?”

因许源听了应竹韵的话,有心跟李贤淑交好,故而两个姐妹也常跟应怀真玩在一块儿,应玉见问,就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只看别人玩的好。”

应怀真便笑了笑,道:“那么我们不玩这个,我那里有个布偶老虎,姐姐要不要一块儿玩?”

应玉听了,便说:“你说那个,我们也有,我跟翠姐姐一人一个呢……上回你去没见着么?腿跟眼珠子还是能动的,你的能动吗?”

应怀真诧异说:“我没留意,自来也没见过能动的,姐姐别骗我。”

应玉听了,一心想要炫耀,正好应翠也吃了饭,应玉就叫了应翠,三个小的便叫丫鬟领着回了房,两姐妹把布偶找了出来,应怀真看着那老虎果然逼真,眼珠子却是黑色的水晶石做成的,一推便骨碌碌乱转,不由啧啧惊叹。

三个人玩得高兴,不知不觉过了半刻钟,就听外头有人咳嗽了声,道:“奶奶回来了。”

隐隐地脚步声传来,应怀真听得分明,便摆弄着布偶,对应翠道:“你晚上抱着老虎睡么?”

应翠道:“我大了,哪里还抱这个,连阿玉也不抱的,莫非你还抱着?”两姐妹说着就嗤嗤笑了起来。

应怀真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说:“我原本也是不抱的,可是这两天总做噩梦,跟娘一说……娘就叫我抱着老虎,说是老虎会把那些坏东西都吓跑了。”

应翠睁大眼睛问道:“你做什么噩梦了,又是什么坏东西呢?”

应怀真故意四处看看,见没人进来,才说:“这件事我连我娘也都没说,姐姐们答应别告诉人去,我才说呢。”

两姐妹见如此神秘,赶紧又催她说,应怀真道:“我听人说府里吊死过人,叫什么小茶的……你们可听说过么?我也不懂,只是那天听了人说后……回去就做噩梦了,好生怕人。”

应翠已经有些懂事,应玉却一无所知,应翠正欲说话,就听外头许源的笑声传来,道:“你们几个小的,饭也不好好吃,跑到这里叽叽喳喳做什么呢?”

应怀真忙停了口,许源看她一眼,对应翠道:“翠儿,你瞧你妹妹来这半天,你也不把你素日藏得那好吃的拿来给她吃,光顾着说话了,快去拿去!乖!”

应翠很懂她母亲的心意,当下答应了,便又拉着应玉,应玉道:“我还没听完呢……”话音未落,就被应翠拖了进内房了。

当下屋里就只剩下许源跟应怀真,许源就把应怀真拉到身边儿坐了,亲亲热热地说:“真儿,跟婶娘说实话,方才你跟翠儿玉儿说什么呢?”

应怀真道:“我、我没说什么……”

许源故意低头看着她,道:“小孩子家说谎可不好……留神那小鬼儿来抓你!”

应怀真伸手捂住脸,半晌才说:“婶娘别吓唬我,我这两天总做噩梦呢。”

许源就问道:“那你做什么噩梦,因为什么做梦呢?你一五一十地说来,那小鬼儿就去抓别的爱说谎的小孩儿了。”

应怀真琢磨了一会儿,才看着许源,小声说:“那我跟婶娘说,婶娘可别告诉旁人。也别跟我娘说才好。”

许源道:“你放心,婶娘的嘴是最严的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

应怀真便道:“这本是我无意中听来的……那天我在院子里……”

当下应怀真便一五一十,把遇到郭建仪,听到谈话,如何躲开的情形说了一遍,将陈六家的跟春晖乳母的对白也捡着要紧的说了大半。

末了应怀真道:“我本来也不知道说话的是谁,只看见那个人的眼睛白的多些,是小表舅无意里说了他们是谁,不过也未必是真,小表舅说他并不熟悉府里的人,或许会看错了,叫我不要跟别人说起……”

许源听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她本来是个七窍玲珑心的人,有十八般花花肠子,早听说前两天李贤淑在后厨闹了一番的事儿,如果这次是应怀真自个儿主动来向许源“告密”,只怕她反而会觉着是李贤淑指使应怀真,好报复陈六家跟管厨房的秦家的。

又,如果单是应怀真自己说这些,许源恐怕也是不会全信,如今现场偏又多了个郭建仪,许源听着应怀真说的郭建仪的举止,正好跟郭建仪素来谨慎不肯多话的性情相合,这自然是板上钉钉,确凿无误的了。

应怀真见许源不言语,却又皱着眉,呆呆地问:“婶娘,真的有上吊的小茶吗?会变成小鬼儿吗?我总是做噩梦呢。”

许源听了这句,大为刺心,又见她傻傻地,心里反倒愧疚起来,心想:“这样小的孩子又懂什么呢?竟白给那些下贱背后爱嚼舌根的混账东西们吓唬着了!”

当下忙把应怀真搂入怀里,反而百般安抚,道:“别听他们的,哪里会有那种东西!都是他们编出来吓唬人的,若真的有什么小鬼儿,头一个就去捉这起子丧了良心的东西们!你是乖孩子,周身都有菩萨保护着呢,别怕。”

说着,许源就把应怀真抱着,抚着她的背,轻轻地晃来晃去,十分疼爱。

正好李贤淑找不到应怀真,打听了丫鬟说是在这儿,便寻了来,进门一见这情形,不由笑道:“这是在做什么呢?竟跑来这里缠磨你婶娘呢?”

许源抱着应怀真不放,道:“你可别眼馋,我们娘儿俩感情比你们娘俩都好呢!”

李贤淑又惊又笑,便也打趣道:“你也有两个闺女了,偏又要收个干女儿不成?快别臊了,自己再生个小子岂不是好?”

许源只是嘿嘿地笑,将放开应怀真的时候,就悄悄地在她耳畔又说:“方才说的那些话婶娘替你保密,你也不许告诉第二个人了?”

应怀真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婶娘。”

李贤淑越发笑道:“你们两个倒是真的好了,竟连体己话都有了?”

许源笑眯眯道:“可不是?怀真,可记得千万别跟你娘说呢。知道吗?不然婶娘不依的?”应怀真果然乖乖地点了点头。

李贤淑坐着说笑了会儿,便带着应怀真回了屋里去。剩下许源在灯下坐了一会儿,心想:“因为大嫂子不管事,我来管家,那些跟着她的人落不了好差事,自然不服,亏得我还特意给他们些脸面,安排了些体面差事给他们……没想到竟全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表面上三奶奶长三奶奶短地奉承,背后竟揭我的皮呢!我虽也知道他们背地里不会全说我的好,可也想不到竟说的这样不堪,又是这样不知避忌,可见她们已是恨我入骨……”

转念又想:“这次幸亏是给怀真这不懂事的丫头听见了,倘若给别人听见了呢?传扬出去还了得?我白想做好人,却养了这些专坏我名头的混账淫妇们!”

许源想了一会儿,便咬牙切齿一会儿,各种念头涌上,心火熊熊,一时就想叫了人来,把陈六家的跟春晖的乳娘立刻打死,但这毕竟是气头上的想法儿,这两个人又都不是一般的下人,轻易动作起来没凭没据不说,更反而会得罪人,自要好生想法,慢慢摆布才成。

许源思谋良久,双眼里渐渐透出几分锐色。

且说李贤淑领着应怀真自回东院去,路上便问她:“你跟你三婶娘说什么呢?”

应怀真偷偷笑了笑,道:“都是些没要紧的闲话,三婶娘哄你呢。”

李贤淑也觉得如此,不然的话许源没头没脑地跟个小孩子说什么要紧的话?便只一笑,心道:“没成想阿真倒是跟她投缘,近来我越发隐隐地听说,她是个厉害的人,这样的人如果一直交好倒也罢了,但倘若反目,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李贤淑满腹心事,也不出声,应怀真问道:“娘,爹回来了吗?”

李贤淑便道:“回来了,这会儿正吃饭呢,见你不在屋里,就忙着叫我出来找了。”

应怀真听了,便加快步子,最后竟小跑起来,李贤淑急的忙追,一边叫道:“黑漆漆地留神跌一跤!”

两人一前一后回了院子,正应兰风吃了饭,站在门口张望,一眼看到应怀真跑了进来,口中叫着:“爹!”小旋风似的奔来。

应兰风大喜,便俯身张开双臂,将她高高抱起。

应兰风见他兴致颇高,加上又被举得高高地,倒有些新奇有趣儿,便也咯咯笑了起来。

李贤淑后面赶来,因走得急一时气喘,便停步扶着柱子道:“你们一大一小……真是要折腾死人不成!”

应兰风把应怀真抱定了,道:“我等半天了,就等你回来……你可猜到我今儿遇见谁了?”

李贤淑啐道:“我去找阿真前你就开始卖关子,如今还是没玩够不成?你一天出去见的人没有上千也有几百,我知道你是看见哪个老相识的了?”

应兰风哈哈一笑,道:“你却是说对了,我的确是见了个旧日相识……再给你提一下,是在泰州见过的。”

李贤淑一怔,脱口说道:“难道是看见娘了?”

应兰风白她一眼,李贤淑已经连珠炮似的叫道:“又或者是哥哥?妹妹们?”

应怀真在旁边站着,仰头看着应兰风,忽然叫道:“我知道!”

夫妻两闻言,齐齐低头看来,应兰风问:“真儿知道?那你说说看爹遇见的是谁?”

应怀真脆生生说道:“必然是小唐……唐叔叔!”

应兰风本是满怀戏谑,乍然听了这句,笑容一收,惊讶问道:“真儿怎么知道?”

李贤淑见他这样问,情知应怀真是猜对了,忙也问:“真的是遇见小唐……咳!是那位了不得的唐大人?”

应兰风看她一眼,忍笑答道:“可不正是这位了不得唐大人么?真儿,你且先跟爹说说,你怎么猜的这样准?”

应怀真眼珠一转,道:“我瞎猜的。没想到真的就猜中了。”

应兰风便又大笑,又把应怀真抱过去,赞叹道:“真儿就是聪明,随便一猜就猜中了,不像你娘,左猜右猜都不中。”

李贤淑见他如此,便又啐道:“你夸你闺女就夸呗,做什么又踩着我呢?说起来……我知道真儿为何一猜就中,你可知道?”

应兰风跟应怀真一起看她,应怀真也觉好奇。只见李贤淑笑道:“那唐大人生得好,人又大方,跟阿真竟是极投缘的,你女儿必然是瞧上人家了,故而心心念念记着,自然一猜就中了!”

应兰风听她这样说笑,便也大笑起来,又故意地逗应怀真,道:“真儿,你娘说的可对?”

不料应怀真听了,先是张口结舌,呆了半晌,继而慢慢地红了脸,脸上的表情慢慢地竟是恼羞成怒真生了气似的,最后竟挥起拳头来,又砰砰地打了应兰风几下,趁着他松手的当儿,便撇了两人跑进门去。

倒是让李贤淑跟应兰风两个怔了半晌,李贤淑道:“这是怎么了,我是玩笑话罢了。”

应兰风想了会儿,道:“阿真眼见大了,大约……也知道害羞了?”

李贤淑呸道:“什么眼见大了,才五岁呢!”忽然记起正经事来,忙又问:“别打岔!你今儿倒是比往日高兴些,莫非跟遇见这位唐大人有关?莫不是他做了什么好的?”

应兰风听问,脸上的笑却慢慢地敛了,叹道:“倒是没做什么,只是我们说了一番话罢了……你也是再想不到他对我说了什么的。”

第37章

自打回京以来,吏部的门槛都要给应兰风踏平,几乎多半的差人都认得他了,门口的公差见了他便笑着招呼:“应大人来了!”不管如何,倒先混了个脸儿熟。

这日应兰风又来问询,那主事官见了他就头疼,早吩咐了底下人盯紧,但凡应兰风来了,便早躲得不见人影。

应兰风也是练出来了,并不恼怒,跟些文吏吃了会儿茶,闲聊了几句,才出来又溜达一回,见人仍是没回,就跟那些文吏打了个招呼,迈步往外走。

正踱步徐行,听到后面有人道:“应公!应公留步!”

应兰风回头看时,却见是吏部的一个制书令,隐约记得姓寇,当下停步拱手道:“寇书令好,何事相唤?”

寇书令拱手作揖,见左右无人,便拉应兰风往前又走几步,在那墙根边上站住了,才道:“应公不必多礼,应公之前为泰州知县,风评极佳,本来众说纷纭,我也是半信半疑,然而前日我有个泰州的亲戚上京,说起应公来,委实称赞,我才知道应公确是个清明仁德的。”

应兰风见他无端说起这些,只好笑着应付道:“哪里,只不过是尽我之能罢了,都是分内应当的,不值什么。”

寇书令叹了声,道:“朝廷的官员若都似应公这般,那普天之下的百姓则都有福了……是了,我拉住应公是想问问,你可知道为何至今不能选官的原因?”

应兰风道:“胡乱也听了些传言,只不过不知道该信哪头,因此毫无头绪,只是干等罢了。”

寇书令双眉微蹙,看定应兰风,道:“这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应公当时以一首诗名扬京城,但同样也因此引至灾祸,你可知肃王已暗暗把你当做林御史一派的人,因此才暗中阻挠刑部给应公选官?”

这么些日子,应兰风终于听到一句详细言语,忙说道:“我算是个什么东西?怎么能跟林御史扯到一块儿去?肃王竟因此敌视我了?可真是荒天下之大谬,无妄之灾了。”

寇书令道:“其他人或怕肃王势大,或畏惧林御史之威,所以竟然不敢做声,我因知道应公高义,不忍你久困此间,所以来跟你通个声儿……应公还是及早想法儿……”

应兰风苦笑道:“多谢!我竟不知自己成了肃王跟林御史间的棋子了,只是这又有什么法子可想?我跟林御史也不过是一面之缘,当初还以为他是贩卖果品的商客,才胆大包天地赠了那诗……后来知道是他,也着实吓的不轻。还暗自捏着一把汗,自忖相处时候因不知他的身份,言语中多有些逾矩之词,更生怕会因此获罪,没想到好不容易得了活命之机,转头居然成了肃王爷的眼中钉了?这份冤屈可真无法可说,说句不好听的,就像是风箱里的老鼠,左右为难呢?”

寇书令不由也笑起来,笑了半晌,才道:“其实倒也不是没有法子,只要向肃王爷说清楚了,叫他知道应公不是林御史一派的,肃王大概也不至于如此为难?”

应兰风道:“言之有理,只可惜我哪里会有门路去跟王爷说明白呢?”

寇书令思忖了会儿,道:“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倒是想到一个人……”

应兰风见他这样说,忙问究竟,寇书令道:“我知道礼部一位王主事跟肃王府内赵长史是连襟,偏这位王主事又跟贵府的大爷私交不错,应公何不接着这机缘,一探究竟呢?”

应兰风听到跟他大哥有关,不由又苦笑说道:“不瞒寇兄,我的事家兄是不管的,我也不想去劳烦他,何况如今更有肃王牵扯进来,万一弄得不好,岂不是反连累了他?还是罢了。”

寇书令没想到会是如此,便无奈道:“我也是不忍应公明珠蒙尘,也罢,再想别的法儿就是了。”两人又寒暄了几句,便彼此道别了。

应兰风自吏部出来,一时自觉头顶乌云滚滚,这些日子来他虽然听说了上面有人故意为难,却想不到肃王头上,如今坐实了此说,当真棘手。

才行了会儿,忽然有人从旁拦住,问道:“敢问是泰州新调回京的应大人么?”

应兰风回头一看,却见是个青衣小厮,便说:“我就是了,不知何事?”

小厮便笑道:“应大人有礼,是我们家大人命我请您到兴泽楼一聚。”

应兰风便问何人,小厮道:“请恕小人不能告诉,横竖大人去了便知,是您的旧时相识呢。”

应兰风心怀疑惑,但如今到了这个地步,倒也不怕什么,便欣然前往,到了地方,小厮引着上了楼,指了指位子方向,便退了下去。

应兰风踱了过去,见乃是个雅间,门半开着,他将手一推,看到里头靠窗端坐一人,身着极淡雅的浅紫色圆领袍,白玉腰带,领口处露出小半截雪白的里衣,鹤背蜂腰,利落标致。

应兰风乍一看,正觉几分眼熟,那人却站了起来,转身面对应兰风,微微笑道:“应知县,泰州一别,可无恙乎?”

应兰风瞧着那样的笑脸,浑身先是一阵热,忽地又是一阵冷,可谓水火交煎,忙拱手作揖,口称:“不知是唐大人,失敬!”

此人自然便是小唐了,见应兰风行礼,小唐便上前一步,抬手在他胳膊上轻轻一拖,道:“何必多礼?今日只是请大人前来叙旧的,委实不必拘束。”

小唐虽如此亲近示好,应兰风却不敢怠慢,上回在泰州便被他跟林沉舟一唱一和,将他活活地蒙在鼓里,想着自个儿当初肆无忌惮的举止,这两人却不动声色地只看着……就宛如在丛林之中翩翩起舞,却不知背后有虎狼无声窥伺随时会起身扑杀一般。

至今想起仍觉后怕。

应兰风咳嗽了声,便道:“不知唐大人叫我前来有何事?”

应兰风是绝不相信小唐这番相请只是为“叙旧”,他扫一眼桌上,见只一杯清茶罢了,不由地暗暗略松了口气……只要不是“鸿门宴”便好。

终于落了座,小唐见应兰风双眸微垂,知道他心中忐忑,便起手替他斟了杯茶,应兰风忙握住,连连道谢。

小唐笑道:“当初在泰州乃是公务在身,不得已而为之,还请应知县休怪,这一杯茶就当我请罪了。”

应兰风忙道:“哪里哪里!唐大人这话折煞下官了。”心中万分狐疑,仍是猜不到对方究竟意欲如何。

小唐觑着他的脸色,忽然问道:“自泰州一别,差不多已是一年过去了,可喜应知县调回了京内,以后大家相处起来更容易多了……是了,不知小怀真可好?我离开之时她仿佛刚病愈,看着瘦弱的可怜。”

应兰风听着他说“大家相处起来容易多了”,正心里打战,暗觉着还是不要“相处”的好,最好是离着千里远!忽然听他又问起怀真,便不由地放松心神,竟笑着回答道:“真儿好着呢,前日还嚷着说自个儿比先前胖了……”说到这里,对上小唐笑吟吟的双眼,笑容一僵,便不再说下去。

小唐却自顾自叹道:“我甚是想念那孩子,若不是恩师嘱咐我近来不要去拜访应知县,我便早去府上拜会了。”

应兰风一怔,迟疑着问道:“虽则不敢当‘拜会’二字,但您说的是林御史大人?可……大人却又是为何这样嘱咐您呢?”

小唐淡淡道:“想必应知县也听说了,因为那首赠诗的缘故,肃王很是恼怒,他自然奈何不了林大人,故而就迁怒于你。”

应兰风目瞪口呆,想到寇书令的话,便道:“可、可我委实是跟林大人不熟……”

小唐微微一笑,道:“应知县其实也该明白,肃王并不是个讲理的人。”

应兰风一口气闷在喉头,过了会儿才说道:“那么我这次回京,岂不是调职无望?”

小唐摇摇头道:“不然,肃王只是要折一折你的锐气罢了,让你知道他在朝中仍是不容小觑,倘若你若肯向肃王低头,恐怕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只看应知县如何选择罢了。”

应兰风听得皱眉,竟忘了忌惮,哼了声道:“平步青云应某是不指望了,只想清清白白做个官儿罢了,倘若还得去跟人溜须拍马,做尽不堪之态,那索性不做这官儿也罢。”

小唐轻笑,目光中颇有深意,看着应兰风道:“我听人说应知县在泰州的时候曾想辞官?”

应兰风一怔,即刻明白必然是王克洵把此事告诉的他,恐怕林沉舟也知道了,事已至此,应兰风索性坦然道:“不错,正有此事。”

小唐问道:“这却又是为何?”

应兰风道:“官场上步步惊心,且应某才智平庸,唯恐行差踏错,更祸及妻女。”

小唐微微挑眉,片刻点了点头,道:“但你在泰州开渠,又听调上京,可见仍是选择走仕途一路了?”

应兰风皱眉不语,半晌缓缓地出了口气,道:“是……”

小唐笑道:“既然决心已下,又怎能轻言放弃呢?应知县也该知道,自古以来这青云路就非坦途……越是往上,便越是九死一生。”

应兰风闻听此言,默默不语。

应兰风面前杯中的茶水已经冷透,他举起来喝了口,略觉苦涩。

小唐看着应兰风,忽道:“我有个人要介绍给应知县认识。”

应兰风抬头看他,小唐话音刚落,便听门外有人道:“赵爷来了。”上楼的脚步声响起,一直到了门口边上。

小唐道:“赵兄请进。”

门外那人推门而入,应兰风仔细看去,见来人白净脸,下颌三缕胡须,一派斯文。

小唐起身相迎,那人举手寒暄,又看应兰风,道:“这便是应大人了?”

应兰风不知此是何人,便也举手道:“如今也没什么官职,兄不必客气,直呼姓名便是,不知兄是……”

小唐在旁道:“赵兄如今在肃王府当差,想必应知县也听说过一二。”

应兰风心头一跳,便想起先前在吏部寇书令所说的那“肃王府的赵长史”,不由看看小唐,又看那人,重作揖道:“失敬失敬!原来是赵长史。”

赵长史看着他,一副皮笑肉不笑的神情,让应兰风毛骨悚然。

三人重又落座,应兰风猜不透小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索性不语。

小唐却也不做声,倒是赵长史看着应兰风,似笑非笑道:“早听闻应大人的名头,没想到见面更胜闻名,果然良才美质,国之栋梁。”

应兰风勉强道:“谬赞了。”

赵长史嘿嘿笑道:“应大人不必自谦,大人若不是身负惊人才干,肃王爷也不至于如此的求贤若渴,唯恐别人得了大人去。”

应兰风听了这话,心中越发有苦说不出,扫一眼小唐,却见他仍是那副微微笑的模样,仿佛什么也不曾听见。

应兰风咳嗽了声,道:“承蒙王爷青眼,然而方才我同唐大人也说过,此事委实是误会一场……我跟林御史相交泛泛……”

赵长史笑道:“大人勿惊,我也只是来传王爷话的,且让我说完再议。”

应兰风一怔,赵长史将笑脸收了,改做正容,道:“王爷说,叫我去传他的话:王爷敬大人是个有骨气的,所以不肯十分为难,但若大人仍是一心选择林沉舟那一边儿停靠,可要好生掂量掂量,王爷是天潢贵胄,姓林的不过是个区区御史,就算再怎么被皇上重用也好,终究只是一时的!王爷跟皇上却是手足,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人若真的想‘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且看好了再站不迟!”

应兰风听了这话,如痴如醉,如傻如呆,他竟不知自己何时竟真个儿成了肃王爷眼里的香饽饽了,而这位爷当着小唐的面儿说这些出来,总不能不知道小唐乃是林沉舟的心腹?

赵长史说罢,仍皮笑肉不笑似的道:“大人可掂量着行事了?我的话已经带到,也不耽搁了,告辞。”说着起身,向两人行了礼,便出门而去。

剩下应兰风跟小唐茕茕相对,小唐仍是泰然自若,叫了伙计来添水添茶。

伙计去后,门又掩上。应兰风看着他,道:“我竟是猜不透,唐大人,当着明人不说暗话,索性摊开来说明:你们究竟是想要如何呢?”

小唐微笑相视,道:“应知县还不明白?自然是想你选边儿站了。”

应兰风啼笑皆非,把心一横,道:“你们一个是狼,一个如虎,我却要往哪里站?我自然谁也不站。”

小唐摇头道:“既然你知道这都是虎狼之辈,若你谁也不站,虎狼齐心,你却往哪里逃去?”

应兰风倒吸一口冷气,看着小唐的眼神,忽然间心头灵光一动,脱口说道:“我知道了!原来你们是想让我投靠肃王!”

屋内并无他人,应兰风把今日所见所闻,以及跟小唐所谈的话尽数跟李贤淑说了一遍。

李贤淑满耳的“肃王”“林御史”,也早已“如痴如醉,如傻如呆”,更是做梦也想不到刚从七品知县的位子上爬回京内,忽然之间就有两个这样的厉害角色来“泰山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