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姨娘叹息道:“话虽如此说,女孩子们打架又成何体统,传到夫人跟老太君那边,必然又要生气呢。”

应蕊气道:“我都吃了亏了,娘怎么还这么怕事?哼,要不是她们母女,娘何苦白白在府里守了五年,又何苦如今还半吊着……早已经是正经的二奶奶了。”

杨姨娘心惊肉跳,忙捂住应蕊的嘴,道:“小姑奶奶,你要死了!说这些做什么?青天白日的,叫人听见了怎么得了?”

应蕊把她的手挪开,道:“我说的难道不是实情?当初夫人本有把娘扶正的心思,谁知道她竟来了……这些年来她并不在老太君跟夫人身前儿尽孝,府里头谁不称赞娘,谁又说过她们的好话了?娘就是太老实了,才总给她们压一头。”

杨姨娘见她越发火星四溅,急得念佛,又吩咐丫鬟们不许将此事到处乱说。

应蕊兀自生气,赌气回到屋里,对着镜子看脸上,见并没十分严重,才放了心。

且说凌绝陪着应翠应玉回三房里去,两个女孩子十分喜欢他,不停地围着转,凌绝只觉着好笑,又不好说她们,便只板着脸罢了。

走了有一会儿,眼看要到了,只听应玉对应翠说道:“今儿先生罚红姐姐她两个抄写《女则》,也不知抄的怎么样了。”

应翠道:“那么长,几时能抄完呢?只怕手断了也抄不完的,哼,谁叫她们招惹怀真姐姐呢。”

凌绝听到这里,便问道:“你们说的是什么?如何一回事?”

方才两个女孩子一直想同他说话,他却总是以“嗯、哼”等词作答,如今见他主动来问,应翠应玉大喜,当下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课堂上的情形说了。

凌绝听了,半晌无语,片刻才问道:“这么说,果然是她们先招惹应怀真的?”

应玉年纪大些,便道:“正是的呢,起先都暗地里传她的坏话,害得我们都不敢过分亲近怀真了……都不知那些话是真是假……怀真前几日没去上学,就是因为这个呢,所以今儿才跟蕊儿打起来。”

凌绝自然不笨,立刻就想通了,却不再说什么,眼见三房到了,就同两姐妹告别,自己怀着心事往外去了。

虽然杨姨娘不许丫鬟说,但打架之时仍有许多女孩子在场,都看得清楚呢,下学后四处一说,顿时吃一顿饭的功夫,满府里都知道了,连老太君也听闻了。

当下老太君不悦,只说:“真真是顽皮,我才说叫好好地去识字知礼,头一天去,就闹得这样,果然是外头长大的孩子,着实的没规矩,传了出去,不知叫多少人笑咱们府呢。”

又吩咐丫鬟:“去把老二家的叫来,我要当面问问她,究竟是怎么管的孩子?”

应夫人当时在场,只说:“想必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既然两个人打架,那必然蕊儿也有错。”

老太君道:“蕊儿能有什么错?素来是个机灵的老实孩子,这些年更是好端端地,怎么就偏跟怀真打起来了?何况那杨姨娘原是你房里的丫头,又是个老实不吭气儿的性情……唉,那些年兰风只在外头,她虽是个妾,好歹有几分情意,又给他生了蕊儿,偏只苦了她独守空房,前些日子好不容易盼回来了,我听说竟一日也没在她房里安歇?这也实在是太过了!你也不管管!”

应夫人只好陪笑说:“他们小夫妻房里的事儿,我也难说……”

老太君道:“你不必怕什么,你毕竟是他的母亲,说话难道他不听的?此番又出去倒也罢了,等回来了,你可不能不管了。”

应夫人便称是。老太君果然就把李贤淑叫了来,申饬了一番,李贤淑早知道是为了此事,毕竟应蕊是姐姐,先动手的又的确是怀真,偏偏老太君心向应蕊,纵然强辩,只能更叫她不悦,反以为她们娘儿俩强横,李贤淑在府内厮混许多日子,心气儿渐收,便仍只答应着便是。

李贤淑回了房,却见杨姨娘不知何时来了,正在屋里坐等,见她回来,忙起身见礼,道:“姐姐安好。”

李贤淑坐了,似笑非笑道:“安好不了,每日家鸡飞狗跳的。”

杨姨娘恭谨地立着,道:“方才老太君叫姐姐过去,是不是为了蕊儿跟怀真打架的事?我本来想去解释的,只是又怕说错话,反而不好,就在这里等姐姐了。”

李贤淑道:“等我做什么?”

杨姨娘道:“这不过是小孩子们口角,我也训斥过蕊儿了,她当姐姐的很该照顾妹妹才是,如今闹成这样,自然是不该。”

李贤淑斜睨着她,便笑道:“是怀真动的手,这件事跟蕊儿不相干,你何必特意来说?”

杨姨娘道:“我自知怀真不是个不讲理的,必然是蕊儿惹了她生气了。”

李贤淑心中纳罕,把杨姨娘从头到尾打量了一番,竟不知她这话是真心或者假意。

杨姨娘又道:“只望姐姐别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我方才也跟怀真这样说的,蕊儿年纪虽大,也有不懂事的时候,怀真年纪虽小,却也未必就不懂事呢。”

李贤淑听了这话,无言以对,过了会儿才说道:“罢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只要蕊儿不招惹怀真,我难道就对她不好了?何况如今老太君跟太太都护得她紧紧地呢……你就更加不用担心了。”

杨姨娘听如此说,面上仍有些踌躇,半晌才说道:“可蕊儿的母亲毕竟仍是姐姐,姐姐瞧在我的面儿上……”

李贤淑叹了声,道:“罢了,你且回去吧。”杨姨娘听了,不敢再说,便才又行了礼,缓缓地退了出去。

此事暂且平息下来,又过几日,应怀真正闷坐屋内,忽地听外头应佩的声音,笑道:“怀真!怀真!”竟不顾丫鬟通报,便急着跑了进来。

应佩近来年纪大了些,人也越发沉稳,在外人面前更是极少这样跳脱无状的,应怀真见他如此,不由笑说:“哥哥这着急上火似的做什么?”

应佩握住她的手道:“你来!快些!”拉着她就往外跑去。

应怀真越发笑:“你是怎么了?疯了不成?”

应佩道:“我知道你近来有些不痛快,只不过你见了这个人,保管什么不痛快都没了。”

应怀真又惊又笑,究竟不知怎么样呢?身不由己随着应佩跑了出去,才出了门口,还未下台阶,就见院子里站着一个人:脸已经不似先前那样胖嘟嘟的,却仍是看起来肉肉的有些儿圆……身量也长高了许多,已经跟应佩不相上下,只有一双眼睛依旧如昔,又清澈又亲切。

应怀真乍然相见,几乎不敢相信,屏住呼吸片刻,才大叫了声:“大元宝!”便撇开应佩的手,飞也似地冲下台阶,往那人身边奔去。

张珍站在远处,心下兀自有些忐忑,忽地见应怀真拔腿奔来,心中欢喜如滔滔江流,当下也笑着叫了声“妹妹”,迎了上去,张手就把应怀真抱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注:"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四句,出自唐代出土的:放妻协议

下午加更

第55章

自别后已有两年,彼此情形也各有不同,但应怀真同张珍两个人,此刻目光相对的瞬间,却分明丝毫隔阂都不曾有,两个人欢天喜地地抱在一块儿,手拉着手,又跳又叫,闹个不停。如意跟吉祥听了动静,也出来看,见状都嘻嘻哈哈,十分快活,这场景倒像是又回到了在泰州县衙的时光。

应佩在旁看着,也觉欢喜,又见他们两个喜的只顾乱嚷,便忙道:“别顾着在外面,咱们到里屋说话。”

三个到了屋里坐下,应怀真惊喜交加,忙问道:“大元宝,你怎么忽然进京来了?”

张珍听她果然问起这个,生怕她不快,便解释说道:“不关我事,真的不是我不听妹妹的话……只是我叔伯爷爷做寿,他老人家惦记着我,特意叫我来的。已经来了三天了,今儿有空,我才叫人带路过来找你们的……”

应怀真见他满面惶恐,知道他怕自己兴师问罪,心里哪里有半分怪罪?只觉十分感动,便笑说:“我又没说你什么,何况你来是因为正经有事呢。”

虽说临别的时候百般叮嘱他不要上京,但真的相见了,心中却只有喜悦无限。

李贤淑得了信,也十分之喜,中午便留了张珍吃饭,三个小的坐在一块儿,应佩看看他们两个,笑说:“只差土娃弟弟了,他若在便是齐全了。”

李贤淑才给张珍夹了个嫩嫩的鸡腿,张珍正咬着吃,闻言说道:“我也正想着他,这一次来了,自然也得去看看他,只仍不知住在哪里呢?”

应佩笑着握住他的手道:“好兄弟,这可不用特意跑了,如今土娃在尚武堂读书,很是了不得!等他休假,我叫着他过来就是了!”

张珍又惊又喜,忙不迭说道:“竟然这样?既如此,何必等他休假,我和你一块儿去!”

应怀真看他双眼发亮,嘴上也油光光地,便拿了帕子给他擦了擦,笑道:“瞧你这个样儿,怪道这两年都没瘦一点儿的。”

张珍便有些不好意思,讪笑着放下鸡腿子,道:“妹妹既不喜欢,那我以后少吃点儿……”

李贤淑伸手就打了应怀真一下,又对张珍道:“别听她的,男孩儿就该吃得壮实些才好,像是应佩,我总嫌他不够肥壮。”说着,也把另一个鸡腿夹了过去。

应佩忙称谢,笑着接了过来,心里美滋滋地,也便吃了起来。

应怀真见李贤淑如此,点头叹道:“唉,统共两个鸡腿,都没我的份儿了……”话音刚落,应佩跟张珍一同把那鸡腿送了过来,竟不约而同地道:“妹妹吃这个!”

李贤淑见三个如此友爱有趣,笑个不停,赶着叫他两个人拿回去,自夹了一筷子鸡胸肉给应怀真,道:“就爱拿你哥哥们打趣,你那小胃肠能吃多点儿呢?快吃这个!”

吃了饭,三人又说笑了一回,眼看时候晚了,张珍不便久留,便起身告辞,又约了改日再来,应佩便送了他出去。

应怀真回到屋内,趴在窗户边儿上,经过方才那场重逢乍见的聒噪热闹,更显得此刻孤寂安静。

正在发呆,忽地觉得脸上一些微凉,应怀真抬头,蓦地见头顶空中飘起点点清雪。

此刻已经是三月下旬,竟还下雪,应怀真看了会儿,只见那西南边儿的天空阴云渺然,却自然是什么也看不见的。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送亲的车驾已经走了四个月多了。

起初走的多是官道,路倒也好走,渐渐地便到了那人迹罕至、十分难行的地方,一整天也不过只走几里地罢了。

何况越走,越离开那安治富庶之地,到了山穷水困的地方,更有许多山贼流匪,不时前来侵扰,虽然多半是不成气候的小股匪类,但几次三番,仍是折损了几个送亲的宫人及嫁妆之类,故而小唐一边下令叫地方上派兵清查,一边指挥侍卫们日夜严防。

这一日,清弦公主身边的宫女泉儿来请小唐,道:“唐大人,公主请您过去一趟,有话说。”

小唐正跟那带路的土人商议行路之事,周围许多下属都在围着看,小唐闻言便道:“此处正商议要事,劳烦请公主再稍等片刻。”

那宫女便自去了,半晌小唐议事完毕,便才去拜见。

不料行了礼后,车驾内杳然无声,小唐连唤两次,里头都不搭腔,小唐心中一紧,生怕有事,又不见宫女在侧,只好起身开门入内,谁知抬头时候,却见清弦公主靠在车内,默然无语地落泪。

小唐见她好端端地,才放了心,忙道了失礼,才要退出去,忽听清弦公主开口道:“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如今我才离开京城,连国土都还未出,就已经被人轻贱至此了……”

小唐一听,不免停下,便问道:“公主何出此言,谁敢轻贱公主?”

清弦公主拭了拭泪,转头看他,冷冷一笑道:“你倒问我,你若不是轻贱我,怎么我派人三番两次的叫,你只是不肯来?”

小唐其实早便料到是因为此事,自打出京后不久,这位公主殿下就时常找各种借口叫他,几次之后小唐也看出来,清弦公主多半是因为被发配似的和亲远嫁,故而心中愤懑难平借机发泄罢了。

小唐明白了这点,便时而出言百般安抚,另一边便命伺候公主的人越发上心,免得公主抑郁成疾,若是病倒了,在这赶路的当口可是大不妙。

然而清弦公主渐渐地竟变本加厉,越发频繁地呼唤小唐,起初只是一个月不过一两次,近来便隔三岔五便要叫他,也并不是些麻烦事,只是用些小事来做借口。

小唐也觉出不妥来,便每每不去,然而毕竟是公主,也不能全都推了,便只好打起精神勉强应付。

此刻听了公主如此说,小唐便忙低头道:“臣惶恐!并非是臣轻慢公主,实在是事忙,一时无法分身,请公主见谅。”

清弦公主见他面露焦急之色,才一笑道:“这也罢了,我本以为你是有心轻慢于我,若是事忙,难道我要责怪你?只是你究竟在忙些什么,为何也不肯跟我说说?”

小唐所忙的无非是严防山贼之类,但此刻说起来,岂不是会惊到公主,便只说道:“因路况有些不明,所以在跟当地的向导商议如何行路。”

清弦公主竟点点头道:“正也是呢,我这几日只觉得颠簸的很。快些找点儿好的路行罢了。”

公主的车辇比别的车驾不同,若车辇还颠簸,其他的便只是在乱蹦罢了。

小唐自然不能说这些,何况公主金枝玉叶,自然跟别人不一样,便只答应着。

清弦公主望着他笑道:“唐家的祖上也尚过公主的,算来我们还有些亲缘关系,或许这也是父皇命你来当赐婚使的原因?毕竟是自家人。”

小唐见她忽然聊起这些来,便微微皱眉。清弦公主见他不语,又叹道:“只可惜我如今远嫁,以后还不知怎么样呢,一家子也是再难见面的。”

小唐道:“公主和亲是为了两国间不起战事,保万千黎民百姓的太平日子,正是利国利民之举,公主通晓大义,何必生自怨自艾之心?”

清弦公主闻言,笑了一笑,道:“满天下的血性男儿难道都死绝了,怎么偏要让我一个弱女子前去和亲保平安呢?”

小唐听了这话,知道话不投机,强辩徒增烦恼,便只道:“臣外头还有诸事料理,既然公主无事,臣便退下了。”

清弦公主凝视着他,半晌无语。

小唐正要后退,忽然间车驾猛地一顿,只听有人道:“贼人来犯!”

小唐大惊,清弦公主也是色变。小唐看她一眼,沉声道:“殿下勿惊,安心在此勿要露面。”

说罢便跳下车驾,放眼看去,却见手下诸人已经按照他先前所说分部防御,再看两边,见山上的确隐隐见着若干贼人窜动。

忽然前面有先行官来报,道:“大人,前面路上多了一块儿巨石,挡住去路。”

小唐拧眉道:“不必分神,全力御贼!”

忽然间听到无数喊杀声,都从两边传来,喊声之中,忽然箭如雨下,小唐大呼:“盾牌!”侍卫们阵列两边,举起盾牌抵御,把一些宫女太监等护在中央。

仍是不免有人伤亡,小唐见状大怒,先前的贼人还是小股流匪,如今却似不下百人,加上山势复杂,要追击自然无果,只能任由他们攻击而已,小唐虽然恼怒,却竭力压着怒火,一边观察周围情势,一边迅速思量该如何灭敌。

正在此刻,有几支箭射了过来,不须小唐动手,他周围的侍卫已经挥刀劈落,小唐浑然不惧,反站的更高了些,见地上落了许多弓箭,便挥手喝道:“弓箭手就地还击!”

当下盾牌手在前,弓箭手在后,纷纷捡箭射杀匪贼,那些太监宫女见状,也一个个忙着把地上的乱箭捡起来递送过去。

贼人的箭很快便用光,送亲侍卫们所带的箭却还未用一半,他们的箭术又非比寻常,几乎箭无虚发,很快对方的气焰便消减下去。

小唐仍然拧紧眉头看去,忽然听身后有人道:“唐、唐大人,公主问你、问你在找什么。”

小唐一惊,回头见是清弦公主身边儿那宫女泉儿,伏在一个侍卫身后,满面惊慌,哆嗦着问。

此刻正是凶险之时,小唐啼笑皆非,便喝道:“你出来做什么?”

泉儿几乎哭了出来,道:“公主叫我问……”

小唐很是不悦,忽地回头,看见车驾的窗户口的黄缎帘子似乎一动,他心中一惊,便喝道:“回去跟公主说,让她呆在车内,不许妄动!”

泉儿心慌意乱,少不得连滚带爬地回了车驾上,中途还有一支箭射来,亏得护送侍卫给她打飞了,饶是如此,仍吓得她厉声尖叫,更让小唐哭笑不得。

谁知顷刻,泉儿又贴地爬了回来,道:“公主叫我问的,问大人是不是在找匪首……”

小唐本想叫侍卫把她扔回去,听了这话,却心头一凛,看看满脸泪痕的泉儿,又看看銮驾,忽然之间浑身微寒,隐隐明白了清弦公主的用意。

小唐还未发话,那边銮驾里传出清弦公主的声音,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大人应该是如此想的罢……”

小唐来不及回答,忽然间銮驾的门打开,一身明黄满头珠翠的清弦公主乍然现身出来!

此刻天色本有些阴翳,然而如此明艳照人的公主出现,就如一道阳光似的,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那些贼人本藏匿在山上,猛然见公主现身,又看她丽质天生,打扮的且如天人一般,顿时个个按捺不住,纷纷探头来看,连小唐所带的侍卫们都有些惊呆了。

只见盛装的清弦公主站在高高地车驾之上,大敌当前,神态却十分惬意,张开双臂做迎风状似的,这样的曼妙身段,衣袂飘然,仿佛翩翩起舞似的,美妙绝伦,更是引得众人目眩神迷。

在一团目瞪口呆之中,清弦公主叹息般说道:“这几日可把本宫闷坏了……”目光一转,若有似无地看向小唐。

却正见小唐丝毫未曾留意清弦公主,反而冷冷静静地看向山上某个角落,目光似鹰隼般犀利冷酷,手中的弓缓缓随之张开,翎羽箭利落一搭,只听“嗖”地一声,那白色的翎毛如一点流星,射破虚空,没入翠色山中,而那树木掩映中,只听“哎吆”一声,有人当头栽倒!

小唐把弓慢慢一垂,冷冷喝道:“都愣着做什么!尽数掩杀!”

侍卫们这才回神,纷纷地张弓搭箭,把那些来不及躲藏的贼人一一射死!

小唐那一箭,射死的原本是匪首,匪首一死,群龙无首,这些匪贼胆战心惊,被射死了大半,战役很快便结束了。

小唐这才命清点死伤人数,检查器械装备,又叫人前去挪开那块大石。

此刻清弦公主已经进了车驾内,小唐心绪复杂,跟属下交代完毕后,便亲来了车驾面前,却并不入内,心中颇为犹豫。

不料宫女泉儿又探出头来,见是他,便喜道:“唐大人,你在这里?公主有请……”

小唐闻言一笑,摇了摇头便上了车驾。

因为清弦公主一路上“胡搅蛮缠”了数次,小唐只以为她是个寻常娇养的金枝玉叶罢了,没想到方才在跟山贼的交手之中,竟有如此出人意料的表现。

小唐当时不闪不避,的确是在找“贼王”,难得的是,清弦公主在銮驾内竟也看出来,且懂得他欲“擒贼先擒王”的心意!这还罢了,她竟然有胆识亲自露面,以自己做诱饵,引那些贼人现身……好让小唐动手!

这份心思心机,又岂是寻常娇养的女孩儿们会有的?小唐思量自己先前对清弦公主曾稍有微词,不由心里隐隐有些愧意。

小唐刚入车驾见礼,清弦公主一见,便笑道:“早就听说你文武双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方才那一箭实在令我大开眼界。”

小唐见她如此夸奖,只道:“不敢。”又说:“多亏公主方才用计,引得匪首露面,只是如此举动未免有失妥当,若公主有个万一,臣万死莫辞其疚。”

清弦公主笑道:“我敢如此,也是仗着你能明白我的心意,你果然不负我心,即刻便射杀那贼首,换了第二人也不能够如此利落。”

小唐仍是自称“不敢”,清弦公主端详着他,见他容貌端方,气质殊然,比明珠美玉多几分夺目的光华,比宝剑利器又少些许慑人的锋芒。

清弦公主便又叹道:“何况有你在,我怎会有个万一呢?出发前父皇就曾说过,后生子弟里数你是最妥当的人,必然能保我安然无恙去沙罗国。”说到最后那句,却淡淡地一声冷笑了。

小唐不解其意,便未曾做声。

清弦公主叹了口气,忽然淡淡说道:“我知道,方才我怨念了那句,你心里不受用,你口上自不会说,心里难免觉着我是女子、见识短浅而已,然而试想你若是我……要背国离家,去那种蛮夷之地,你当怎么想?”

小唐无法作答。清弦公主又是一声冷笑,道:“其实起先选定的是六妹妹,因她有个得宠的贵妃娘,故而才换了我,我竟一声也不能吭的,不然就是忤逆,不孝,不识大体,最终也得不了好儿。”

小唐听了这话,忽然想到自己跟林明慧的事,此刻竟有些明白清弦公主的心情。

小唐只得说:“古人云:能者多劳。这必然也是因为皇上觉着只有公主才堪担此任……譬如方才公主诱敌之举,便叫臣很是敬佩。”

清弦公主笑微微地看他,问道:“听闻你十九岁了?”

小唐听她问起这样私密的问题,一时愕然,只得说道:“臣今年已二十了。”

清弦公主道:“我跟你同年,你几月的生日?我是一月,必然比你大?”

小唐道:“臣是五月。”

清弦公主和颜悦色道:“既如此,索性不要那些生疏的称呼,从此之后,只要不是在外头,你便叫我弦姐姐,我叫你毅弟可好?”

车驾内一时寂静,小唐心中暗惊,忙答道:“这个怕是使不得,不能逾矩。”

清弦公主道:“什么逾矩,起先也说过咱们是有亲的……是了,毅弟,你可订了亲了?”

小唐道:“尚未。”

清弦公主道:“怎么前些日子,我隐约听闻你的恩师林大人有意把他的千金许配给你呢?”

小唐默然片刻,道:“因我要送亲,路途遥远,也不知耗费多久,怕拖累明慧妹妹,便不曾跟她定亲。”

清弦公主笑了起来,道:“你倒是个有心的,也是,这样一去……三年五载还算是短的,更倘若就如我一般长远地留在那里,一辈子也不回来了呢?倒不如让她自在去配了别人,休要耽误青春的好。”

小唐并不想说的如此深入,便只是垂头,心中想起林明慧来,隐隐一声叹息,倒也希望真如清弦公主所说,让她早些自在地择了良婿,别要为他苦等的好。

而此时此刻,京城内的林府之中,林明慧正指着一个人骂道:“他怎么不跟毅哥哥一块儿去送亲?还不是因为贪生怕死希图安逸呢,我便是瞧不起这样的男人!”

第56章

原来自打小唐启程之后,林明慧起初倒也不觉如何,只因先前,纵然小唐并未被派这样远的差使之时,他们也只偶然才得见上一面儿,有时候小唐离京,也总得几个月才能见上一面,只比那外头不认不识的人要强些。

不料四个月后,林明慧不免想念起来,又算计了一番和亲车驾到了哪里,要等到那回来的日子还是遥遥无期,于是渐渐地便焦躁起来。

偏偏凌景深因最近很得林沉舟的喜爱,每每出入府内,林明慧几次撞见,想到他跟小唐原来关系那样亲密,如今想见的人不在,这不想见的偏偏时常出来刺她的眼睛,因此又有些心火上升。

这日,林明慧自觉身上不好,便只歪在屋里,实在躺的累了,起来翻了翻书架子,见所有的书都看遍了,勉强拿出一本翻了两页,便扔在旁边。

丫鬟见她焦躁,便劝她不如且去院子里走走,林明慧闲极无聊,便果然出来,谁知才走了一阵儿,就看到远远地在对面的阁子里,凌景深正不知跟哪个官员在谈天说地,看来十分的意气风发。

林明慧见状,气不打一处来,便骂:“苦的累的都让毅哥哥去干,他倒是会躲清闲!我便是瞧不上这样的人!”

她的丫鬟忙劝:“姑娘,少说一句罢,这里有风,你留神给他们听见了……”

林明慧偏说:“听见又怎么样?我回头还要当面说给他听呢!看他可害不害臊!”

正说到这里,那边亭子里凌景深忽地转过头来,遥遥往这里看了一眼,丫鬟便惊叫起来:“不好了,真的给凌大人听见了!”

林明慧没防备,也吓了一跳,仔细看去,却见凌景深又转回头去,林明慧松了口气,仍嘴硬说道:“怕什么?他算哪门子的凌大人?我能说就不怕他听!”

话虽如此,却有些害怕那亭子里也有林沉舟在,若真个听见了,回头不免又给怒骂一顿,于是便只装作无事人一样,转身离开。

如此又过了两日,林明慧越发百无聊赖,偏偏天儿不好,下了满地的雪。

林明慧玩心忽起,便要到那雪地里弄雪玩耍,正嘻嘻哈哈地四处跺着玩儿,又见那小丫头急着叫她别摔着,她越发卖弄精神,竟团了那雪,便扔那丫头。

正看着那丫头四处躲闪求饶着好玩儿,猛然间又看见前面廊下一道人影经过,拖着一袭半新不旧的黑色大氅,不疾不徐地,正是凌景深。

林明慧见状,忽然促狭心起,加上向来憎厌凌景深,便悄悄地抄一把雪,在手心捏紧了团成一个雪球,见凌景深走的近了些,便用力向着他扔了过去。

凌景深似并未发觉,也不曾抬头,眼见那雪球要砸到他的身上,只见他闪电般一抬手,张手随意一抓,那雪球竟不偏不倚落在了他的掌心。

林明慧正捂着嘴忍笑,等看热闹,不料看了这情形,一时目瞪口呆。

凌景深笑了一笑,扫他一眼,便把雪球一抛,扔在旁边,继续往前而行。

林明慧一时脸红,又瞧见他那笑中似有几分嘲弄之意,便恼羞成怒,赶上两步道:“你给我……”

不料只顾着拦凌景深,没提防脚下一滑,竟往前扑倒过去,眼前一黑,竟结结实实地跌卧在了雪地上。

小丫鬟见状,忙跑上来搀扶。

凌景深却站在原地一动也未动,只是看着。

林明慧摔得七荤八素,被丫鬟扶起来,抬头一看,气得指着他说:“你竟眼睁睁看着我摔跤却不理?”

凌景深向她施了一礼,淡淡地说道:“只因上回小姐嗔我多事,吩咐我下回不许搀扶的,我不过是遵命行事罢了。”

林明慧眼前火星乱窜,恨不得一下把他打死,凌景深却目不斜视地迈步去了,林明慧看着他的背影,气得只是乱叫,只从地上抓起两把雪扔过去,却哪里扔得到他?回头只害得自己腿疼了好几日。

如此又过了几个月,时值夏日。

林明慧正吃了中饭,便依旧乱逛消食儿,沿着花园边上才钻出月门,忽然看见小丫头拿着一本什么书乱跑,她急忙喝住,问道:“你哪里拿了我的书,做什么去?”

不料小丫头道:“姑娘,这不是姑娘的书,方才我看到凌大人经过,这本书自他身上掉下来的,我正赶着要送还给他呢。”

林明慧一怔,道:“他的书?”正要鄙夷他竟能看什么书,忽然一眼看到那本书封皮上隐约有“花月”两个字,当下忙要了过来,一时又惊又喜,喜不自禁:原来这正是她近来心心念念想要找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