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新闻里说的是真的,那么舒佩恩今晚一定会发一篇《恶魔》的影评。

此时夜已深,许多华夏的网友们仍抱着手机或是电脑,一遍一遍的在刷新着舒佩恩的主页,其中一部份是关心着刘业的粉丝,一部份是江瑟的铁粉,还有一些是支持陶岑及《意外事件》的人,想等着舒佩恩给出一个结果的。

陶桃也在这群人中,她的表情有些消沉。

她今日与苏敏看完了《恶魔》之后,出来准备等着与江瑟合影时,恰好看到了舒佩恩,自然也没有错过他当时夸奖刘业及江瑟的情景。

那一刻作为一个敏锐的媒体人士,她本能记录了下来,写好了稿子发回国内。

但她发出去的稿子原标题不是这样的,她只是认真尽职的觉得《恶魔》得到了舒佩恩的夸奖,并说舒佩恩预言《恶魔》极有可能在法国电影节拿奖而已。

可这篇新闻稿在国内发布之后,却变了个意思,有意挑起了两部电影的粉丝争执,事件还燃到了陶岑与江瑟身上。

对于陶桃来说,这样的结果令她十分不开心,下午看电影的时候都没什么心情。

苏敏也不知道如何来安慰她,老板想要打开龙行工作室的知名度,把新闻换个标题引人注意这也是寻常事,可惜陶桃太认真。

她回了酒店之后,也在刷新舒佩恩的社区账号及《时代评说》的舒佩恩主页,今天事情发生之后,舒佩恩一直没有发声,陶桃私心里其实是希望舒佩恩能站出来为被骂的江瑟说两句话的。

将近十点的时候,《时代评说》里舒佩恩的主页终于更新了,他以一个极醒目的标题,表明了自己态度:

我与《恶魔》的缘份,使我爱上这部电影,爱上拍她、演她的人!

这醒目的文字下,配上了一张由刘业、江瑟亲笔签名的海报,舒佩恩面对网友的等待与质疑,没有退缩,没有顾左右言其他,反倒彻彻底底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白《恶魔》这部电影!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我却要努力撸字,来求你们手里的月票。

这就是我和明明的区别!

第四百五十九章 引起

众所周知,舒佩恩从不追星,他从事与电影相关的行业多年,时常与明星、导演打交道,从没听说过他要哪位明星的签名与合影。

可想而知,这会儿他晒出江瑟、刘业的签名海报,引起的轰动是多大的。

‘我与《恶魔》的缘份,还得从一趟无意中的迷路之旅说起。法国电影节的电影宫来过已经许多次,但错综复杂的影厅地形,是每年最令我头疼的问题。原定的计划,是准备先从老友宁占平的《意外事件》看起,但在寻路过程中,却无意中找到了《恶魔》的影厅。’

舒佩恩的影评里,将自己先看《恶魔》的缘故率先提及。

这件事情里他原本也应该是受害人,是因为龙行工作室旗下的媒体新闻,而将这样一位影评人拱至风口浪尖的位置,他原本可以置身事外,出言辟谣,对于粉丝的争执两不相帮,做个局外人。

可他却偏不按套路而行,反倒顶着网络上的风雨,坚持发表自己的言论。

‘赵让将《恶魔》藏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从当日刘业与江瑟要合作时的消息传扬开来,剧组便采取了保密的形式。期间演员定妆、造型等都从未公开示人。在看到《恶魔》之初,其实我对于这部电影是并不看好的,刘业的名声在外,江瑟毕竟是个新人,当两人合作时,我想许多人会跟我的想法一样,江瑟会不会被刘业所压制。’

‘抱着这些疑问,我进了《恶魔》的影厅。’

‘被赵让藏起来的《恶魔》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一个困守在如死水般婚姻生活中的女人,有一天女儿的突然失踪,打乱了她整个生活节奏,可是让我惊喜的,是江瑟的演技。’

‘她是一个被我低估的女演员,她的进步非常惊人,且完全拥有与刘业拼对手戏的实力。’

‘质疑她的人,当有一天发现,她吸引住观众的是她的演技而非她的那张脸时,这些先入为主的看法自然不堪一击。’

在尽量对于《恶魔》这部电影没有剧透的情况下,舒佩恩从男女主演的角色出发剖析这部电影,他表达了自己相当看好《恶魔》拿奖的看法,对于《意外事件》却没有提及。

网友刷到他评论的同时,刘业的粉丝虽说对于‘江瑟究竟能不能好好与刘业合作,而不拖他后腿’这样的看法仍持怀疑的态度,但舒佩恩表态了《恶魔》是部好电影,并预言刘业很有可能凭借此片拿奖之后,不少刘业的粉丝仍表达出了欢喜。

但同时也有人怀疑舒佩恩话中所说的一些观点。

哪怕国内此时已经凌晨,但《时代评说》舒佩恩的主页下,仍有许多人争先恐后的留言:

手拉手一起走:对于舒老师的话,抱持着很大的怀疑,公不公正且先不说,光凭舒老师所提的,《恶魔》中江瑟吸引住观众的非颜值而是演技,我便首先打个很大的问号了。我是陶岑的粉丝,虽说私心里我认为拼演技,陶岑无论从各方面来看都更胜一筹,但是论颜值,我还是认为江瑟更美。

众所周知,江瑟是靠赵让的《情书》中‘女神’的形象闯出名气,这样一个以‘花瓶角色’出名的女星,出道以来无论哪部电影都与‘脸’分不开的人,此时在舒老师的评论里,却成为了不靠‘脸’而靠所谓的‘演技’吸引人注意。

我只能对于‘演技’这两个暂且打个引号,等待着电影的上映。

不少人认同这位网友的观点,但也有一部份人请求舒佩恩点评《意外事件》这部电影。

舒佩恩却没有再发影评的意思,他虽没有承认龙行工作室的新闻,但这样的态度无异于是间接承认了《意外事件》不如《恶魔》在他心中印象深刻。

《恶魔》在国内还有将近七天上映,因为这一桩事情一闹,电影还没上映,便已经受到了观众极大的关注热情。

除了有因为舒佩恩的话,而勾起了一部份真正想看电影的观众对于这部片的期待外,还有一些是抱持着挑刺的心理想看完《恶魔》,再反驳舒佩恩的,同时还有一小部份人,是冲着舒佩恩认为这部片能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的预言而去。

国内聂淡几人注册成立了‘华影传媒’,此时正为《恶魔》的上映造势。

借着这波话题,聂淡将事情越闹越大,短短几天时间,《恶魔》的讨论度一再攀升,凭借聂淡几人的势力,及世纪银河董事长罗隐的面子,华夏国内电影院《恶魔》的排片率达到了50%以上,电影还没上映,全国预备售首日票房就已经达到了将近四亿,随着讨论的人数增加,这个票房数目还在持续往上攀升。

无论电影票房口碑如何,以目前票房来看,《恶魔》又将是聂淡投资的电影中会大赚的一笔。

法国电影节里,首映当天之后,《恶魔》这部电影不仅是在国内引起了轰动,在国外同样打开了局面。

电影节上映第一天时,无意中走进影厅里原本准备歇息的几位美国《电影说》杂志的记者在看到《恶魔》之后,对于剧组做了一个简单的采访,拍了男女主演及电影主创人员的合照,并向片方要了一段《恶魔》的片花刊登在这一期的《电影说》里,特别点明这是华夏电影。

这一期《电影说》杂志刊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引起许多人的重视。

手机、电脑等可以极速传播网络信息的工具已经取代传统刊物的如今,《电影说》这样的杂志吸引的只是极少数的圈内人。

当最新一期的《电影说》出品之后,随着工作人员的运输被送到各大贩售地点时,一切都与往常无异。

作为杂志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美国拥有的杂志种类达到将近两万种,华盛顿一间超市里,外表并不以华丽的妆容、造型吸引人的《电影说》安静的躺在杂志栏里。

直到一位华夏女孩儿原本想要拿起一本介绍时尚妆容的杂志,却无意中不小心将一本旁边摆着的《电影说》碰进了自己的购物车,迅速淹没在大批东西里,这位粗心的女孩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动使她多了一样不在购买计划里的东西。

第二更~~~

我只想说,我写的女主拍过的电影,无论哪一部,都是花费了很大心思去组织,去琢磨出来的,这些小故事的成型,说实话不比一个大故事简单到哪里去,正是因为短,所以反倒更费力气。

都是我辛苦构思的结晶,我为什么不写呢?为什么要只是让这些原本花费了我很多脑细胞的故事只能以大纲的形式呈现在你们面前呢?我觉得这样有点太委屈这些小故事,大家以为呢?

第四百六十章 注意

孔青琪是一个留学生,从高三毕业之后就来了美国,已经在华盛顿住了三年。

她还是个学生,与两个同样来自华夏的女孩儿们合租一间公寓,最近忙于学业,家里食物及一些必用品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孔青琪开着车出来准备采购一番日用品及食物,以维持接下来一段忙碌时间的生活所需。

孔青琪并没有注意到购物车里多了一样她原本并不准备要买的东西,等到回家之后,她在清理起此次购买的东西时,她的室友陆馨路经客厅,看到地上的一堆东西,却被其中一张封面吸引住了注意,那是一本以如今好莱坞当红男星莱斯特.伯奇为封面的杂志,有些好奇:

“青琪,”她唤着孔青琪的名字:“你在看电影杂志?”

杂志上以英文标注着《电影说》这款杂志的特殊名称,封面那张莱斯特的脸庞显得英俊而迷人。

杂志还未拆,封面页写着前几日才开始的法国电影节,及介绍了今年美国几部参与电影节的电影。

孔青琪看到这本杂志的时候,脸上露出疑惑之色。

她穿着一件小吊带,下身穿着白色短裙,一双长腿盘在一起,她年纪还轻,对于《电影说》这样偏向于有些专业的杂志并不感兴趣。她这样年纪的女孩儿,显然介绍当季流行的妆容、发型及衣服款式的杂志更得她的心,她隐约记得自己在逛超市时,确实在杂志刊前站了一会儿,曾拿过一本时尚杂志,但并没有拿过《电影说》这样严肃的杂志类型,孔青琪想了想:

“应该是买东西时,不小心碰进了购物车里。”

她将陆馨手里的杂志接了过来,这本杂志价格在二十一美元,价格不算便宜,如果她在超市看到,是绝对不会特意去买的。

孔青琪脸上露出懊恼之色,可是这一期里莱斯特的脸被拍得棱角分明,一头暗金色的长发梳在脑后,西装笔挺,这个知名的好莱坞男星曾在孔青琪先前喜欢的一部电影里饰演男主,如今在美国声名鼎盛。

这样的专业杂志原本售价就远比一般杂志更贵,再加上这一期应该是为了配合今年法国电影节而出的特辑,厚厚一本,又请了莱斯特拍摄封面,所以在价格上更是超出了孔青琪预期。

她对于这种杂志没有多大兴趣,哪怕是莱斯特那双蓝色的眼睛深邃而诱人,但孔青琪看了一眼,仍下定决心将杂志退回超市。

只是这无意中的一眼,她却看到莱斯特的照片下,一行小小的英文字。

那一排字隐藏在莱斯特那件灰色的西装外套下,并不醒目,可是翻译过来之后是‘华夏’二字,却一下就吸引住了孔青琪的注意力。

她又将这本原本准备放到一旁的杂志拿了起来,仔细看了一眼,看到上面写着:‘一部值得人深思的华夏电影,兴许会是今年法国电影节上史派西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这样一句话轻易的勾起了孔青琪的兴趣。

史派西是美国电影界的一位传奇,他毕业于南加洲大学电影系,曾在多部好莱坞商业大片中任视觉特效艺术总监,后来第一次执导由环岛娱乐公司投资所拍摄的冒险片便大获好评,这一部电影的成功,使得史派西成为了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位执导电影,票房便超两亿美元的导演,而使他地位一升再升。

此后他连续执导过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商业电影,是如今美国最有名的几位大导演之一。

今年他有新作品,参加了法国电影节,许多史派西的粉丝都认为他拥有在法国电影节上夺取奖杯的实力,可此时这本《电影说》杂志封面上,却指出他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华夏’的导演,孔青琪一下便好了奇。

华夏本身知名导演不少,但在国际上出名的并不多,作为华夏人,孔青琪对于自己祖国一些消息自然也多少都有些关注的。

能成为史派西的竞争对手之一,她猜测应该是张静安这一流的超级大导演了。

可是张静安自从《救援行动》上映之后,并没有传出有新电影进入宣传期,他的新作去年还听说刚刚进入拍摄阶段而已,男主是她男神刘业,是与华夏最当红的女星江瑟第二次合作拍摄。

就算张静安的电影要参赛,也不可能在此时,时间上并不稳合。

可除了张静安之外,还能有谁?难道是陶岑主演的《意外事件》?

好奇心之下,孔青琪没能忍住,将这本杂志拆开了,迫不及待的将它翻开,她并没有翻多久,就在《电影说》内页里发现了那部封面小字号称的‘能成为史派西竞争对手’的新闻,令孔青琪险些惊呼出声的,这是一篇有关于赵让的新剧《恶魔》的采访报道。

内页里,江瑟穿着一身浅蓝色轻纱亮片长裙,香肩半露,美丽不可方物,看惯了前面杂志页内欧美的尤物,冷不妨看到这张江瑟的杂志内页时,孔青琪深呼了一口气,久久没能回神!

关于《恶魔》,如今整个华夏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哪怕孔青琪不在国内,但昔年的同学、亲戚总会跟她透露这些消息。

更何况如今互联网早就普及,她每天上网,都能刷新到国内最新的新闻,而恰巧华夏最近最大的新闻,就是赵让导演的《恶魔》所引发出来的一场争执!

《恶魔》剧组人员在法国参加电影节的展示,国内因为龙行工作室旗下媒体一篇关于舒佩恩点评《恶魔》与《意外事件》的新闻而闹得沸沸扬扬时,剧组及两位主演没有一个人在网上进行回应。

哪怕江瑟及刘业的主页已经被焦急等待答案的网友挤爆了服务器,舒佩恩当日在《时代评说》的点评更是使观众对于《恶魔》的好奇心达到顶点时,整个《恶魔》剧组却仍安安静静的,哪怕有人在网上骂赵让‘故弄悬虚’,认为舒佩恩当日的点评已经是老眼昏花,偏离本心。

事情闹得这样大,因为事关刘业,孔青琪其实最近也在关注这个新闻,她当年的老同学及朋友熟人在网上与她联络时,对于《恶魔》的看法都不一致。

有人好奇,有人支持,当然也有喜欢陶岑的人反对。

可是孔青琪没有想到,国内半点儿风声没有透露出来的《恶魔》,会登上美国这家专业的电影杂志。

第四百六十一章 轰动

孔青琪当下惊呼了一声,“啊!”

客厅里正倒着水喝的陆馨不明就里,孔青琪抬起头来:

“这本《电影说》里,有关于《恶魔》的采访!”

陆馨当下放了手里的水杯,挤到了孔青琪身侧!

杂志内页里,两位女孩儿的目光落在江瑟的照片上,一件淡蓝色轻纱一字领的亮片礼裙包裹住她婀娜有致的身体,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梳在脑后,露出她那张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份外美丽的脸,那双剪水瞳秋哪怕只是映在一张杂志内页上,都牢牢抓住了看客的眼睛。

亮片的长裙向来与年轻无缘,大多数少女心中,喜欢这样亮片的衣裙,更多会是上了年纪的女性选择。

可江瑟将这件亮片长裙穿出了她自己特有的气质,那淡蓝的颜色衬得她肌肤如雪,香肩若隐若现,气质出尘。

陆馨看到这一张照片,忍不住叹道:

“我想起舒佩恩写出来的那句影评,像是看了一句笑话似的。”她伸手去摸杂志上江瑟的那张脸,“舒佩恩说,《恶魔》里江瑟没有靠脸,而是靠演技抓住了他的注意。看到江瑟这张照片的时候,我就觉得,如果连我这样的女生都能被她的脸吸引,舒老师成为她的粉丝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电影说》里,这一整页都是属于江瑟,这篇国外的电影杂志介绍了这位来自华夏的美人儿,包括她的一些个人基本资料等。

这些消息孔青琪及陆馨两人早就了解清楚了,哪怕在此之前对于江瑟一些情况不那么清楚的,在《恶魔》闹出这么大动静的时候,也自然而然会有人把江瑟的一些资料挖出来的。

孔青琪翻了一页,陆馨原本还想再调侃两句,哪知下一页里,《电影说》的记者除了放出一张刘业的照片外,还有半页关于《恶魔》的内容介绍。

这篇内容介绍,与舒佩恩那篇简短且不剧透的影评相比,无疑要细致多了。

第一排字里,《电影说》的记者便称其为一部‘足以列入世界电影库排名一百名之内的经典之作’,这样的用词,显然出乎了两位女生意料之外!

这是一本严谨的杂志,不是以轻佻的字眼来吸人眼球,也不会制造噱头来激增别人的购买欲。

写这一篇稿子的记者,以极其专业的字眼,分析《恶魔》这部电影,从电影的打光及拍摄、剪辑手法,再到后期的制作,电影的主题。

还着重提到了两位主演的演技,称两人为‘最恰当的一对搭档’,认为两人拥有不输好莱坞一线明星的演技。

孔青琪与陆馨越往下看,越觉得惊疑,如果在国内,舒佩恩写的影评,对于《恶魔》的夸赞,如许多网友所说,来自于他对于江瑟的欣赏而带来的偏见,那么《电影说》里攥写这篇稿子的记者则与江瑟应该是全无瓜葛的。

可是整篇文章中,写稿的记者对于这部华夏电影的肯定溢于文字之上,孔青琪忍不住往下翻了一页,陆馨忍不住道:

“我还没看完…”那个‘呢’字还含在她嘴边,下一刻,她就看到了后一页中,《恶魔》的片花截图,缩影在这张杂志内页里。

这篇稿子的记者使用的电影预告图,恰好是江瑟所饰演的张玉勤在怀疑上刘业所饰演的骆慎时,第一次两位男女主演在骆慎的裁缝店里见面时那一幕。

光线昏暗的店铺里,刘业吸着烟,神情似笑非笑,江瑟扎着马尾,额角碎发垂落两缕,穿着一件并不合身的黑色女士西装外套,与他对视。

这一眼的对望,哪怕只是突兀的出现在杂志内页,也显得非常的有张力,男女主演之间一触即发的氛围透过纸张落进两位观众眼里。

“这,这是江瑟?”

陆馨先前还在笑‘舒佩恩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后一刻看到江瑟时,瞪大了眼,连话都说不分明。

杂志上这张剧照里的江瑟与先前穿着那条淡蓝色轻纱长裙的女孩儿判若两人,一个如幽灵,一个带仙气,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怎么可能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呢?

陆馨甚至忍不住去翻前一页的江瑟为《电影说》所拍摄的照片,照片里她灵气十足,优雅动人,可是她再往后翻到时,张玉勤的剧照里,江瑟双颊瘦得凹陷了下去,那双眼睛流露出来的眼神,却使人遍体生出寒意。

先前两个女孩儿如果说对于舒佩恩说过的‘《恶魔》中江瑟不靠美丽而靠演技吸引他’的话而深表怀疑,此时已经再也生不出任何怀疑之心。

剧照里的江瑟没有丝毫美貌可言的,不止是她,就连风度翩翩的刘业也将自己毁得不轻。

两个女孩儿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恶魔》还没在国内上映,赵让在电影上映前保持了神秘,勾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这本《电影说》杂志里,曝出来的剧照恐怕许多华夏人还并不清楚,毕竟这样略显枯燥的电影专业杂志,如果不是孔青琪无意中扫进购物车,恐怕她也不会买的,但这里面居然提前曝光了《恶魔》的剧照,消息传扬开去,恐怕会在国内引起多大的轰动与好奇!

当天晚上,推特上,一个网名叫做‘孔二姐’的女孩儿发出了一条消息:在美国的小伙伴们买了《电影说》这本杂志吗?里面居然有关于《恶魔》的采访及剧透照,当日舒老师的点评太客气,看到剧照的一瞬间,完全被震惊!有图为证!

这条消息下,这位‘孔二姐’放出了四张照片,两张关于剧中男女主演的杂志单人拍,还有一张《恶魔》的剧照,及杂志里记者对于《恶魔》观影后的感受,已经体贴的翻译成了华夏语。

消息一经发出,因为《恶魔》二字最近在华夏引起的关注及热议,迅速吸引了不少围观群众的注意。

在看到剧照的一刹那,当日曾怀疑过舒佩恩话的人,如第一眼看到剧照的陆馨及孔青琪两人一样,再也说不出‘舒佩恩胡说八道’的指责。

同时在美国的不少关注《恶魔》的华夏人开始购买这本原本对于业内人士才有吸引力的杂志。

第二更!~

第四百六十二章 解释

《电影说》的杂志经过孔青琪宣传之后,在美国遭到大量华夏人购买。

在今时今日,书籍、报纸及杂志等都快被互联网取代的时刻,《电影说》的销量在一天之内大幅上涨,这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注意。

就连《电影说》内部都被各地传来的销售数据所震惊,一天之后,在得知购买《电影说》杂志的人群,以在美国的华夏人为主,并因为其中一篇记者关于今年法国电影节上一部名叫《恶魔》的华夏电影引起的纷争时,使得美国媒体为之吃惊。

《恶魔》这部电影算是间接借《电影说》杂志销售提升一事儿,进入了国外观众的视线里。

这一件事使得国外的人注意到了华夏这群庞大的消费群,在为了这群人购买力而心惊的同时,更多人也注意到了大家购买杂志的原因。

如国内一样,在美国《恶魔》这部电影频频被人提起,且提到了华夏导演赵让,是不输于史派西的导演之一。

许多媒体也引用了这样的标题吸引大众视线,《恶魔》的讨论度逐渐上升。

法国电影节上,赵让并没有错过这样的机会,《恶魔》即将全球上映,这部电影投入了他很多的心血,他自然也希望《恶魔》能打出更响亮的名声。

他在参加电影节的同时,与各大媒体合作,加大对于《恶魔》的宣传。

与首映日当天时观看电影的人数相较,如今《恶魔》的影厅时时爆满,到了需要提前预定的地步。

江瑟与刘业如今正处于大热的阶段,两人在电影中的形象,通过《电影说》杂志的剧照,而提前曝光在观众面前。

两位主演为了更加贴发角色,一个通过暴瘦,一个则努力增肥,使电影里的形象面目全非,哪怕目前曝光的仅只有一张剧照,但从这张剧照,已经体现出了江瑟敬业的程度,并非纯粹靠美貌而演戏。

对于《恶魔》通过杂志介绍了解的越多,有舒佩恩的点评,又有外媒的看好,使得国内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热情空前高涨。

法国电影节上,前往参加电影节的电影在这几天时间内不少电影纷纷出局,冯南一开始携带着《复仇》前往法国电影节时,曾是充满了信心的。

《复仇》是小成本电影,却因为冯南的家庭背景、出身及她本人演员的身份却身兼导演一职,还能报名参加法国电影节,这些种种都使得国内不少人对于这部电影前景是相当看好的。

就连冯南本人也对于《复仇》抱了很大希望,这些以上的种种噱头,都预示着接下来《复仇》的票房成绩可能会远远超出冯南预期。

她做的远比《复仇》本来的导演李笠更好,在电影的投资拍摄上,她采用了更好的方法,后期制作的投入也比原本的《复仇》高一些。

更何况自己的出演,也应该比《复仇》电影里本来的女主演得要好,她有生过孩子的经验,也明白那种怨恨的感觉,她自认为自己可以演绎出剧中母亲的感觉,可哪知《复仇》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个在法国电影节上放映的机会,观影的人却寥寥无几。

冯南一开始想的小本成电影的噱头,在这里不起作用。

在这个世界级的电影节里,多的是比她更有才华的导演与编剧,别人拍的电影比她更好,甚至比她使用的成本还要低。

她的电影在第一轮里就被淘汰,再无声息。

接下来她原本应该以漂亮的礼服登场,在国内打响知名度的。

可是国内关于《恶魔》与《意外事件》之间的竞争如火如焚,江瑟与刘业为了电影所做出的努力被大肆宣传,甚至国内人因为华夏明星、电影上了国外杂志而感到与有荣光,最近天天新闻都以江瑟、刘业及《恶魔》做标题。

她哪怕打扮得花枝招展,也无人问津。

原本约好的采访记者,却在积极想要约谈江瑟,这一趟法国之行,对于冯南来说压根儿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她的这部野心勃勃的作品没有选择到一个好时机,反倒夹在《意外事件》与《恶魔》的争斗里,悄无声息的沉了下去。

电影节已经将近尾声,《恶魔》一路杀进决赛里,对于华夏电影来说,这是一件相当有脸面的事儿。

江瑟最近非常的忙,夏超群的安排下,她每天接受大量媒体、杂志的访问,虽说这对于她打响知名度有好处,但她一天下来,回到酒店时几乎累得不想动弹。

关于电影的动态,也是透过莫安琪知晓而已。

电影节最后一天,留下来的电影已经是经过裁判们挑选之后剩下来的精品,这一天的时间,电影节上所有留下来的电影都会公映,没有看过电影的观众可以抓紧这样的机会抢先观看,并投出自己的票与自己对于电影的打分。

这一天夏超群没有再为江瑟安排工作,因为她得到消息,切萨雷在这一天受到电影节的邀请,作为特邀嘉宾,会出席这一场颁奖典礼。

切萨雷虽说今年没有作品参赛,但他名气大,地位高,电影节主办方也是透过不少方法才邀请到他的。

他排开了工作,提前一天到达电影节,下榻的饭店恰好是与江瑟同在一间饭店里。

江瑟在知道消息之后,主动给切萨雷发了一条信息,想要与切萨雷用餐,这位大导演却并没有回。

当日两人私下曾是有交情的,因为一本《囚徒》,私交还曾不错,如果不是因为陶岑从中横插一脚,江瑟与这位大导演之间的交情应该更深厚一些。

那一年切萨雷要拍摄《迷失之城》时,甚至曾推荐过江瑟,特地跑到帝都,还曾约江瑟共餐。

可消息曝光之后,从此两人却再都没有联系。

消息发出去之后,切萨雷迟迟没回,莫安琪一面对于陶岑恨得咬牙切齿的同时,一面又有些担心,她怕江瑟因此而受到打击,又怕切萨雷当初对于江瑟的误会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