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想不到这一世竟会这般死于非命……

明瑜低叹一声,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咻——”

耳边忽然响起一阵尖锐的破空之声,她只觉耳畔仿佛有风拂过,还没反应过来,便有“噗”一记沉闷的响声,仿佛利簇钉入血肉发出的畅快之声。自己脖颈一松,随即“咣当”一下,脚下的甲板上仿佛落了什么东西,那等待中的匕首利刃却迟迟没有刺入她的身体。睁开眼睛,回头见那大汉方才执匕之手的手腕处竟被钉入了一支羽箭,箭头穿刺过整只手腕,深深没至箭尾。

那大汉仿佛被羽箭的凌厉去势所带,蹬蹬蹬往后一连退了数步,这才仰面摔倒在地,惨叫出声。

明瑜猛地回头,一眼便看见对面岸上百步之外的青青杨柳之侧,有一青衫之人高高骑在马上正奔驰而来,臂上搭着的弓尚未收去,方才那一箭想来便是他所发。待近了些,已能看清他一张面庞之上仿佛尚沾有未来得及拂去的尘土之色,只眉间眼角,却尽是遮掩不住的凌厉煞气。

四下俱寂,空气仿佛凝固,无数双眼睛都只望向了岸上那快马引弓的一骑,明瑜亦是。她的目光随那一骑而动,胸中骤然一热。

那引弓发箭、救她于千钧一发之际的,竟会是谢醉桥。他宛如自天而降,正催动马蹄,在狂乱蹋蹋声中溅起岸边点点的纷飞草泥,正朝她飞驰而来。

“阿姐,小心!”

明瑜骤然听见身后响起一个稚嫩之声,霍然回头,见方才那仰倒在地的大汉不知何时竟又翻身挣扎着爬了起来,目眦欲裂地朝自己扑了过来,状极可怖,未料到他竟会凶悍如斯,惊叫一声,堪堪让过,便又闻一声怪叫声起,方才被迫远远让开了的柳向阳已经飞身扑了上来按压住那刺客,随即便有十来个官兵纷纷跳上船头,一拥而上,牢牢制住了那刺客。

船体因了方才的那一场骚动而微微摇晃,明瑜惊魂未定,一双腿再也站立不住,一下软坐到了甲板之上。面前飞奔来了个小身影,正是方才出声给她提醒的安墨。

“阿姐不是叫你一定不能出来的吗,你方才怎的不听话!”

明瑜伸臂一下抱住了弟弟飞扑而来的身子,声音还在打着颤儿。

“阿姐,我真没用。你被坏人抓住,我却只能躲起来看着……”安墨眼中已有泪光闪动。

“你没吓得哭叫起来,已是很勇敢了。再说方才你不是还救了阿姐一回?要不是听到你的话,阿姐不定又被那坏人给抓去了。墨儿就是小英雄,阿姐定要好生谢你……”

明瑜忙安慰他。

安墨破涕为笑,忽然扭头,伸手指着岸上道:“阿姐,谢家哥哥才是英雄。我方才正躲在窗后,看见他射出了箭,把坏人的手都射穿了!”

明瑜转头看去,见谢醉桥已翻身下马,奔至埠头岸边的那块大青石上站定,与她隔了十数尺的水面,就那样毫无避讳地直直望了过来。并无言语,只他眼中那仿佛亟待言明、却又被生生抑住的焦急殷切之意,却分明正在一寸寸地蚀入她的心中。

在他这般的目光注视之下,她忽然又想落泪,却极力忍住了。怕被看出来,忙低头下去。稍顷,待方才那阵情绪过去了,终是又抬头注视着他,朝他微微笑了起来。

谢醉桥明明已经看见她眼皮上泛出桃花般的浅浅娇红之色,分明就是要泫然欲滴了,却又生生忍住,这般朝自己颔首微笑。他知道她在向自己表达谢意,如此而已。但这一笑落他眼中,却足以倾城。

对面她的弟弟在朝自己挥舞着手兴奋叫嚷,凶徒被绳索牢牢缚住架上了岸,身侧的官军在来回奔走收队,运河水在不断漾拍着他脚下的那块大青石……

这一切他其实都没怎么注意到,他只是注视着她,沉浸在了她刚才特意为他而绽放的那个笑容之中。

他的目光落在了她脖颈一侧的那道殷红之上,那是方才被匕刀所划,心中忽然又起了阵后怕。

幸而让他追上了她。如果再晚一步,他只怕真的就再也见不到她方才那般的笑容了。

他想上船,到她近旁抱起她,把她护在自己怀里安慰她,叫她不要怕。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那样靠近她也好。但他却上不去。围了上来的春鸢和另些丫头们已将她从甲板上扶起,急急忙忙簇拥着送回了舱中去,她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了他的视线之中,满目唯留澹澹水光。

57 第五十七章

一桩意外

阮洪天眼见那重犯被缚得如粽子般地下了船,一场本是要摧折心肝的大祸转眼消弭无痕,抹了把额头淋漓的汗,终是长长松了口气。忽见谢醉桥还站在埠头上,忙到他身侧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谢醉桥正欲开口,见裴泰之还刀入鞘,已朝自己走了过来。阮洪天忙转身,朝他亦是道谢。错眼间,见那三皇子已翻身上马坐定,神色有些阴沉地看了过来。心中虽对他方才举动极是不满,面上却是不敢显露半分,一咬牙,朝他亦是见礼。

兆维钧唇角浮上一丝若有似无的笑,闲闲道:“不必多礼。方才我为捉拿要犯,心急了些。你心中怕是在责备于我吧?”

阮洪天道:“公事为重,小民不敢。”

兆维钧瞟了眼阮家的大船,出神片刻,忽然笑道:“今日之事,我日后自会补偿你家。还望阮先生代我向令爱表下歉意。”

阮洪天见他突然这般和颜悦色,心中有些纳罕,口中连称不敢。兆维钧一笑,转头朝谢醉桥道:“醉桥老弟,许久未见你射箭,今日出手,方知愈发精进了,便称神技也不为过了。待你回京择个日子,你我二人再切磋一番!”

“三殿下若有兴趣,醉桥自当奉陪。”

谢醉桥抬眼望着兆维钧,淡淡应道。

兆维钧哈哈一笑,看了眼裴泰之,一扯手中马缰,掉马而去,随他来的人转眼便退了个一干二净。

裴泰之目视兆维钧一行离去,眉间的冷意这才消隐了去。朝阮洪天摇了下头,露出丝笑意道:“今日全仗醉桥的最后一箭方定乾坤。你真要谢,谢他便是。”

阮洪天见他二人似是有话要说,且自己心中也挂念一双儿女,又道谢了几句,便急急先上船去了。

“我朝与西廷边境的河西武顺一带,如今又起骚动。姨父从前在那一带驻军多年,如今也唯他方能压制。上月刚被皇上授印,便要发兵而去。他本以为你早半个月前便要回京的,故而一直等待,却迟迟等不到你兄妹二人,因了军情紧急,这才无奈先离京了,只叮嘱我叫你回京后安心待他回来。不想今日才在此遇到你。只这也算是天意了,幸而有你最后的一箭,这才解了局面。”

裴泰之说到最后,伸手拍了下他肩。

谢醉桥前次离京之时,就听闻过边境不安的消息。只没想到才两个多月过去,自己父亲竟又领兵西去了,沉默片刻,终是笑道:“本来早半个月前便出发了。只静竹忽然染恙,耽搁了些天,这才晚了。一早行船到此受阻,听说在搜查朝廷要犯,便赶了上来想看个究竟,没想到竟遇到了方才一幕。”

原来他出发北上之时,从柳胜河口中得知明瑜是坐船的。若只他自己一人,自会走陆路追赶。只考虑到谢静竹身子娇弱,谢夫人怕她吃不消路上的马车颠簸,替他兄妹雇了船只亦走水路。他虽令船家行快船,只阮家赶着去探视高舅公,路上自然也不慢,如此两船中间便一直隔了些路。眼见快到京了还未赶上,渐渐便也打消了念头。反正已经晓得他们是去建州余县的舅公家,待自己把妹妹送回家后再赶去拜访便是。今日到了此地,见前头的船竟是停了下来,沿河阻成一条长龙般的船队。上岸亮了身份抓住个官军小头目打听了下,道前面闸口竟在设卡搜查朝廷要犯,自然按捺不住,借了那人的马便赶上去欲看个究竟,没想到远远竟见到了明瑜被人劫持立于船头的一幕,那凶徒眼见要落刀而下了,急怒交加之下,劈手从路边一兵卒手上夺过弓箭射出了一发。当时情势,本容不得他多想什么,更不能有闪失,故而这一箭的力道之大、准头之精,实在是随了心念意动而发出的。

“方才我看你和三殿下刀剑相对,你二人如今已成这地步?”谢醉桥忽然又问道。

裴泰之皱眉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便是没今日之事,我与他也早成陌路。”说罢展眉一笑,看着谢醉桥又道,“罢了,这凶犯既已落网,我须得及早赶回去复命,今日就此别过了。皇上刚前几日还向我问起过你,待你入京进宫拜见后,咱两个碰头再叙。”

谢醉桥点头笑应了下来,目送他离去,忽然又叫了一声“表哥”,见他回头,踌躇了下,终是低声道:“方才多谢你手下留情,我才赶得上救下了她。”

裴泰之一怔,眼前忽然闪过那个碧衫少女的一双明眸,压下心中涌出的那丝异样之感,笑道:“她从前救过我妹子,这一回是还个人情。再说便是没这一层,我便是看在你的份上,也绝不愿伤了她的。”

谢醉桥知道自己这个表哥目光如炬,这几年下来,自己在他面前虽从未提过,只想来他也早从自己的举动中看出了端倪,当下也不隐瞒,笑道:“多谢。”

裴泰之点头,笑着又拍了下他肩,这才转身离去。

***

阮洪天方才急急忙忙上船,见明瑜虽脖颈被划破,却也是轻伤,如今瞧着神色平静,反倒在安慰自己,叫不用为她担心,一直悬着的心这才彻底放了下来,忽然想起谢醉桥,又赶了出来。等在边上见他与裴泰之告别了,忙上前再次道谢。

“谢公子,方才幸而有你神勇相助。我阮洪天欠你个天大的人情。往后只要有用得到我阮家的地方,谢公子只管开口,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谢醉桥心中一动,差点忍不住就要当场开口求亲了,只晓得这般有些过于唐突。想了下,便笑道:“我亦不过是顺手而已。令嫒无恙便是最大庆幸,阮先生无须挂怀。”

阮洪天心中对他实在是感激万分,摇头道:“救命之恩,没齿难忘。我此行带了儿女北上,乃是到前面余县的舅公家中探病。今日路上匆忙,也不多搅扰公子了。待过几日安顿下来,我必定入京登门郑重道谢。”

“探病要紧,且余县入京也还要数日,不敢劳动大驾。若是阮先生得空,可否在余县舅公家中等我数日?我送妹子入京后便登门拜访。”

阮洪天听到他竟反过来要到余县拜访自己,迟疑着道:“谢公子救命之恩,本该我上门道谢的,这……”

“实不相瞒,我有事要向阮先生求告。若到时候阮先生能应了我,那便是我的莫大之喜了。”

阮洪天一下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暗道他有什么事,竟会要向自己求告?只是见他说话时态度极是诚恳,又非玩笑的样子,忙道:“一定,一定。谢公子只管开口,只要我能拿得出来的,必定不会犹豫。”

“如此便说定了,数日后我必定到余县拜访!”

谢醉桥心中大定,最后看了一眼阮家的大船,正巧见到安墨正伸头从舷窗里探出来朝自己在笑,便朝他挥了下手,这才与阮洪天告辞。

刺客既已被抓,闸口的卡点便都撤了。阮家的船到了阜阳停靠,住了一夜,第二日改坐马车往余县去,次日便到了高舅公家。

高舅公果然病得不轻了,躺那里本是连起坐都有些困难。见到了阮洪天和明瑜安墨两姐弟,精神这才健旺了些,晚间又多进了些饮食,一家人这才松了口气。明瑜却晓得这舅公大约不过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到了明年,自己的祖母也会在睡梦中无疾而终。人生一场,不过是在睁眼与闭眼之间而已。心中有些压抑,却也只能静静等待那最后一刻了。

***

金京皇宫,瑶台琼阙连绵错落,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芒。正是午后寂静之时,西南御书房外的白玉栏杆里,几株乌柏苍翠正浓,宫人立在檐阶之下屏声敛气,等着皇帝见完裴泰之再去午歇。

正德坐在一张剔红夔龙捧寿纹宝座上,望着静立在自己身前的裴泰之。他虽五十不到,只因了笃信仙道,常年服食金丹,比起数年之前,脸孔反倒浮肿晦暗了不少。

“我听说,当日为捉拿刺客,你和钧儿起了争执?甚至动了刀剑?”

正德略微皱眉问道。

“确有此事。刺客手上挟持了阮家的女儿。臣不欲伤及无辜,本想暂时放了他,再派人跟随伺机将他捕获。不想三殿下赶了过来,定要将那刺客当场围捕。臣若不阻拦,阮家的女儿便要送命。皇上若觉臣之举动有冒犯之处,还请降罪。”

裴泰之说着,已是跪了下去。

“阮家当年与朕也算有过故交。此番你顾念他家人,也不算过错。起来吧。”

裴泰之应了声是,重又站了起来。

“醉桥服满,这几日应快入京了吧?”正德似是忽然想了起来,又道。

“正是。他走水路,故而比我慢了些。前日相遇之时,我已叫他抵京便入宫拜见皇上。”

正德点了下头,微微笑道:“将门虎子,谢将军国之栋梁,他日后想来必定青出于蓝。待回来见过后,我便会委以重用。对了,前几日朕的三弟问及醉桥,听说他如今尚未婚配,倒是有意招他为乘龙快婿。待谢将军凯旋,朕少不得亲自做个媒,好撮合这一对天作佳偶。”

裴泰之踌躇了下,终是道:“皇上和王爷的一番美意,我代醉桥谢过了。只是……醉桥他如今仿佛已有中意之人了……”

正德一怔,随即有些漫不经心地笑道:“少年人风流,在所难免。我那侄女也是万中挑一的人材,与醉桥极是相配。日后醉桥若还放不下那女子,再纳了进来便是。”

裴泰之略微一笑,不再言语。

正德的目光落在此刻这个站在自己面前的年轻人身上。午后的阳光穿透了雕花窗子,落在他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上。端详片刻,心中慢慢涌出了一丝连自己也觉察不到的柔情。

“说起婚事,你的年岁也不小了,前头那事过去便过去了。明年春的选秀,你若有中意之人,朕定会替你保媒,你与醉桥一道把喜事办了,也算完成一桩人生大事。”

“多谢皇上美意,臣尚无此念头。”

裴泰之立刻道。

“你年岁不小,再不成家,你母亲……”

正德猝然停了下来,看向裴泰之,见他目光落在地上,神色仿佛瞬间染上了一丝冷硬,终于改了口,道:“你的宿疾,如今可好了些?”

“多谢皇上关心,已好了许多。”

正德听到他在应话,只语气里,却只有疏离和一个臣子对皇帝该有的恭谨,心中再次涌上了一丝失望之意,沉默片刻,终于叹了口气道:“这就好,这就好……朕有些乏了,你下去吧。”

裴泰之恭敬行过了礼,转身出了御书房。

正德目视他离去的背影,眉间渐渐笼上了一层黯色。

成年的皇子中,太子宽仁流于平庸,叫他极是不满,二子早亡,三子机敏果断,这一点他极赏识,却又觉偏于狠戾。

如果……

他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

***

明瑜到余县高舅公家已是数日了。本听父亲提过,说谢醉桥约好要登门拜访,仿似有事。父亲看起来迷惑不解,只她却隐约有些猜到他大约是为何事而来。这几夜晚间睡觉,也不知是因了床生还是别的什么缘故,睡得都是不大安稳。脑海中只不断现出那日他站在河对面望着自己时的一幕,心中忽喜忽愁,时上时下,一时竟有些乱了分寸的感觉。到了第五日,一大早地高家便接待了个京中来的人,却不是她预料中的谢醉桥,而是个宫人。

宫人带来了严妃的口信,道听闻荣荫堂的大姑娘到此,忆起当年江南旧事,甚是怀念。特意派了宫车过来相迎,接去宫中叙话。

阮洪天大惊,明瑜更是意外。只车已经在外等着,哪里还敢推脱。收拾了下,带了春鸢便上了宫车,往金京方向而去。

58 第五十八章 半对翁婿相见欢

第三日的正午,明瑜终于站在了金京皇宫的花园之中。举目眺去,她的脚下,仿佛慢慢铺展开了一轴流光溢彩的富丽画卷。

前世不是没踏足过这个地方,但那时,她是在节次里以裴家妇的身份跟随一群命妇进入。而这一回,她被宣召而入,等待她的是什么?

明瑜跟着前面迤逦而行的宫人朝严妃的琼华宫而去。十月的日头早已失去了酷烈的力量,晒在她的肩膀后背之上,时间久了,她竟也觉到了一丝燥热,在驿馆停留的短暂空隙间匆匆补上的新妆慢慢也被额上沁出的一层薄汗给浮了上来。

琼华宫极大的内殿里垂了如烟霞般轻薄的帐幕,香炉正弥散着馥馥的轻烟,熏得她一下仿佛踩在了云端。定了下心神,透过薄幕,明瑜这才看见铺了织锦的贵妃榻上隐隐绰绰躺着一个锦簇身影,她便停了下来,屏声敛气地立着,宫人撩开帐子而入,到了那抹锦簇前,躬身低声说了什么。一阵轻微的环佩撞击之声中,帐幕从两边被撩起,明瑜看见那人被身边侍女扶着,慢慢坐了起来。正是严妃。几年未见,她看起来除了丰腴了些,仍是朱唇翠眉,发髻上的衔珠华簪颤巍巍轻晃,灼灼耀目。

明瑜朝她行了大礼,听到她叫平身,道了谢,这才站了起来。她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个高贵女人此刻正在打量着自己,所以只是稳稳地站着,微微低头。

内殿里寂冥无声,明瑜甚至仿佛能听到身畔香炉中的香团被熔时发出的轻微咝咝之声。片刻,她终于听见严妃发出了阵轻笑声,道:“我原本就记着这孩子长得招人,几年不见,一下竟出落成这样,连我见了都错不开眼去,怪道我的那个傻儿子这般念念不忘了。”

明瑜心中一跳,微微抬眼,见她眼睛看着自己,却在和边上的一个紫衣宫人在说话。认了出来,就是当年在江州时将她带上龙船的那一个。

“娘娘说的是……咱家见了,也觉得好。”

那宫人笑眯眯应道。

“阮家丫头,过来近些,叫我再好生瞧瞧。”

严妃在朝明瑜招手。

明瑜到了她近前,被她执起了手。就像当年在江州虹河龙船上的那一幕一般,明瑜对上了一双隐含着威仪的美目。

“好,好。阮家丫头,你应读过女训的吧?”严妃笑吟吟问道。

“略微读过一些。”

“背来听听。”

明瑜长吸了口气,慢慢背道:“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明瑜停了下来,复又跪了下去道:“民女平日疏懒成性,又愚钝不堪,余下怕有些记不清了,请贵妃娘娘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