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兄难得回来,若是有闲时,就来家里坐坐,陪耶耶说说话。”陆希说。

“我会的。”高严也注意到一年多不见,先生似乎更瘦了,他见陆希眉宇间隐隐带着几分忧色,有意逗她开心,“皎皎,我给你看个好玩的小东西。”

“什么好玩的小东西?”陆希好奇的问。

高严示意侍女将一个小竹篮奉上,“呜——”软嫩嫩的叫声从竹篮中传出,陆希愣了愣,是小动物吗?

“打开看看。”高严对陆希说。

陆希掀开附在竹篮上的软布,“啊——”陆希瞪大了眼睛,“这是——”

作者有话要说:古人爱香,生活中离不开香,文中提到的沉香阁,古代很多皇帝权臣建造过,属于珍稀建筑物,用沉香修造阁楼,用檀香制作围栏,将麝香乳香和筛土混合成香泥装饰墙壁,最后墙上挂上丝织物,也就是前文所提及的壁衣。这样的阁楼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大香炉,然后加上窗外的梅香,对坐在里面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种享受。茶,古代分好几种,魏晋唐时期比较流行煎茶法,到了宋比较流行点茶,泡茶是明开始流行的,但魏晋唐时期已经出现了泡茶,只是吃的人不多而已。男主出现了,大家是不是要多留点言鼓励下?

9

9袖犬 ...

“呜——”竹篮里的小东西蹬着四条小细腿奋力的朝光亮处爬去。

“这是幼犬?”陆希小心的用手摸了摸不安分的小东西,有些不敢相信,怎么会有这么小的狗?还没有她掌心那么大,难道是天生的茶杯犬?

“这是吐蕃特有的鹰獒。”高严解释说,“据说这只鹰獒长大后身体最长不过五寸。”

“五寸?那不是就是袖犬?”陆希伸手就想要抱那小东西,但又担心不小心弄疼了它。

陆希小心翼翼的举动,让高严剑眉微挑,“袖犬吗?这名字挺贴切的。”

陆希目不转睛的看着小狗,小小的小嘴,嘴一张就见粉红色的牙根,舌头又薄又嫩…好可爱啊!陆希大眼顿时闪烁出无数小星星,食指轻点小狗湿润的小鼻子,“宝宝怎么一直叫呢?是不是饿了?春暄,你去拿一碗——”陆希的声音随着高严用软绸再次将小狗盖住而停止,“阿兄?”陆希困惑的抬头。

高严薄唇轻扬,“这只鹰獒还小,不能乱吃东西,我让人备了一条哺乳的母犬。”

“你把生它的母犬也带来了?”陆希问,这样更好,有母犬在一旁照顾,幼犬就容易养活了。

“没有。”高严想着生下这只鹰獒的母犬高壮凶猛的模样,他两个近卫都差点压不住它,怎么能送给皎皎呢?“我就让人,就进找了一条母犬。”他轻笑着问:“喜欢吗?”

“喜欢!”陆希大眼笑成一对月牙。

“那我的荷包呢?”高严似笑非笑的问,去年他去蓟州前,陆希曾许诺要给高严绣个荷包,可他等了一年都没等到那只荷包,这丫头不会忘了吧。

“绣好了。”陆希忙让春暄把自己绣好的荷包给高严。

高严接过一看,青色的缎面上绣了极精致的平步青云图案,一看就知道精心制作的,“皎皎绣工还真不错。”高严都有些惊讶了,他以前也没见皎皎动过针线,想不到她女红这么好。

“那是。”陆希得意道,“我的绣工耶耶都夸过呢!”她给高严和陆琉一人绣了一只荷包,高严选择的是平步青云图案,陆琉则是事事如意图案。

穆氏和春暄在身后听得差点抽了,大娘子花了一年半时间就绣了两个荷包,而且还是两个让绣娘事先绣好的有样本的荷包,要是再绣不好,教导大娘子女红的绣娘非哭死不可。陆希身边的绣娘,都是宫中出来的绣娘,那可是全大宋精挑细选出来的绣女。

“也不要练得太辛苦了,家里有的是绣娘。”高严听说陆希就给他和先生绣了两个荷包,心中大为受用。

“我就绣着玩的。”陆希没好意思同高严说,她两个小荷包绣了一年半,“阿兄你这次离京后,又要去哪里?”

“还是去蓟州。”高严说,见陆希在盆中净手,似乎还要泡茶,担心她被热水烫了,阻止道,“让丫鬟去泡吧,一会小犬就来了,你不想和它玩吗?”

陆希想想也对,就任丫鬟把茶具撤下,“蓟州冬日寒冷,阿兄要多保暖才是。”

“我会的,你托人带来的护膝,我出门就带着。”

“姑娘。”两人正说话间,侍女端着一盆盆景进来,长方形的黑色砖瓦盆里,竖着两杆高耸挺拔的九里香,盆面向上足有七成的树干上,无任何枝叶,余下三成虽有树枝,但绿叶却寥寥无几。整个盆景线条简洁,丝毫没有任何弯曲点缀的树干,看似刻板,却出乎意料的给人和谐简雅之意。

“阿兄,这是我今年种出的九里香盆景,我听说蓟州冬日之时,极少能见到绿叶,这盆盆景就给阿兄暇时赏玩之用。”陆希说,她想了想,又劝道,“阿兄,外人的目光,你不必太在意。”陆希对高严这次征战得来的名声,她也略有耳闻。她记得耶耶同自己说过,战场之时将士们都是拎着敌军的人头去拿奖励的,既然是这样,阿兄做的其实也没太过分,什么煞神之名,不过只是以讹传讹而已。再说若是没高级将领允许,阿兄可能做这种事吗?

高严安静的听着陆希的劝慰,唇边带笑,他本就生的俊美非凡,如今眉眼间带的温柔,融化了往日的冷峻,更显得他清雅如谪仙一般,别说房里的侍女一个个羞得脸红心跳,就是陆希和高严已经很熟悉了,可被他这么盯着,也有点受不住,她头偏了偏,“阿兄,你是不是有个王姓陪读。”

男人长太漂亮也是祸害啊,比如耶耶,比如阿兄。陆希突然有些同情高严未来的老婆了,如果长得比他漂亮还行,说不定就是一对金童玉女,可要是长得没他漂亮,就是彻底的悲剧啊。

“是的,怎么了?”高严问.

“阿兄可记得阿漪,我听说他要和阿漪定亲了。”陆希见高严漫不经心,提醒高严道。

“哦,是嘛?” 高严心里暗暗好笑,他怎么可能不记得呢?

“阿兄,你那位人品可好?家中可有姬妾?”

陆希连炮珠似地问题,让高严哭笑不得,“你一姑娘家,打听这些做什么?”

“我这不是担心阿漪嘛。”陆希反驳。

“他人品还算不错,姬妾的话,应该有几个吧。”高严想了一会才道,他哪里功夫去管自己的下属有几个小妾?

“嗯。”陆希应了一声,心里也没太多感觉,一个二十二岁的年富力强的富家青年,不可能身边既没有妻子,也没有姬妾,这太不符合当今社会现实了。

“怎么了?”高严见她低着头不说话,“我现在真不知道,一会我让人去打听,好不好?”

“不用了。”陆希对阿漪未来的老公有多少小妾一点兴趣都没有,“不。”陆希突然又改口道,“我要。”

高严转念一想,就知道陆希要这个干嘛了,他忍不住抬手刮了刮她的鼻子,取笑道,“你这傻丫头,这哪需要你来操心?司家该知道的早知道了。”

“他们打听到的,肯定没有阿兄知道的详细。”陆希理直气壮的说。

“好,我下午就让人把所有能打听的消息都送来。”

“那我就代阿漪谢过阿兄了。”陆希笑眯眯的说。

穆氏在一旁听得脸都绿了,哪有未出嫁的小娘子大喇喇的同一个外男讨论这种事的?

高严失笑摇头,他哪需要司漪的道谢?见时辰差不多了,他起身道:“时辰不早了,我先走了。”

“咦?阿兄不用过午食再走吗?”陆希问。

“我还要去官署。”高严说,见陆希面露不舍,柔声哄她道,“等过了元旦,我再来带你去骑马。”

“好。”陆希开心的应了,听说高严要去办公事,也不留他,起身要送他,烟微上前扶住了陆希。

高严摆手,“外头这么冷,别送了,我又不是不认得路。”

陆希知道他的脾气,也不同他客气,只说,“我送阿兄下楼。”

高严想起了一事,脚步一顿,偏头对陆希道,“我这次让人找了一条羊毛织成的云肩,据说比裘衣还暖和轻软,你去承天门的时候,记得披上。”

“好。”陆希点头对高严一笑,想不到阿兄连这个都想到了。宫中每年从三十晚上就会开始举办元旦盛会,到了半夜皇上还会登上太极殿前的承天门阁楼,主持元会大典。届时深受圣上宠信的皇家亲贵都会陪伴圣上一同登上阁楼,这是恩宠有加的表现。可对陆希来说,大半夜的跑去阁楼上吹冷风,真不是一般的痛苦,每年从阁楼上下来,她都会感冒好几天。

高严等陆希送他下楼,怕她着凉,也没让她送到门口,就先离开了。

等高严离开香阁后,穆氏抱怨道,“大娘子,哪有未出嫁的小娘子随意同人讨论,一个外男有没有姬妾的?给外人听到了不是笑话吗?”

“阿兄又不是外人。”陆希说。

“大娘子,你和二少君年纪都不小了,以后还是要稍稍避嫌下为好。”穆氏终于忍不住说出了憋在自己肚子里已久的话,见陆希听了自己的话不出声,她软语劝道,“大娘子,你别怪阿媪烦你,你和二少君情同兄妹不假,但终究二少君姓高,你姓陆。”

陆希揽着穆氏的手臂笑道,“阿媪,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穆氏听陆希这么一说,才放下了心,陆希又对她撒娇道,“阿媪,我午食想吃你做的清溜虾仁。”

“好,我这就给你大娘去弄。”穆氏虽自己有儿有女,但她从小照顾陆希的时间比自己儿女长多了,对陆希是疼到了骨子里,一听陆希难得有想吃的东西,忙去厨房给陆希准备午食。

陆希等穆氏离开后,问在一旁等候了多时的烟微,“什么事?”

“崔太后想让候大娘子嫁给崔少郎君。”烟微说。

“崔振?”陆希眉头一挑,崔太后果然偏心娘家人,崔振是崔陵唯一的儿子,建康出名的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无一不精,阿薇配崔振就是糟蹋。更别说崔振还是崔陵的庶子,崔陵正妻并无子女,崔陵的孩子全是庶出。以常山高傲的心性来说,应该是看不上这门亲事的。崔太后动作还真快!陆希暗忖,她记得半个月前,崔太后才刚说要给阿薇找个夫君,她原以为起码要元旦过后才会正式提起,想不到崔家现在就憋不住了。

“明日元家的大夫人就会在万松寺,和公主候大娘子见面。”烟微又道。

“元家的大少郎君,是元尚师吗?”陆希把玩着身上的小荷包,也就是说,常山不想听崔太后的话了?常山行动也不慢,两人不愧是母女,元家是太子生母元贵妃的母族,元尚师又是元家的长房嫡长孙,品貌出众,年少得志,跟崔振比起来,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是的。”

“走吧,我们回书房。”陆希说,话音刚落,就听到阁外一阵喧哗,她随口问道:“外头怎么了?”

“管家在让人换上新缎花。”春暄说。

陆希皱了皱眉头,招手示意春暄附耳过来,压低声音吩咐了她几句。

春暄听完后错愕的望着陆希,面部表情有瞬间的呆滞,好半响才应声。这让屋里其她丫鬟有些好奇,到底陆希对春暄说了什么。春暄正欲退下,陆希又叫住她,“阿兄走得急,也不知道来不来及进午食,你让庖厨准备一份清淡些的饭菜,让阿兄带上。”

“唯。”

作者有话要说:藏袖犬也就是西藏獚犬,产自西藏,是中国一种古老犬种,也是一种带神秘色彩的优良犬种。獚犬最小的体重不到1公斤,民间盛传过去多由藏传佛教寺院大活佛和西藏上层贵族随身豢养。旧时藏族贵族用来消遣娱乐。良种袖狗身高不足15公分,体重只有数百克,一般主人将其置于袖口之中欣赏玩,所以也叫袖狗。以后从西藏传入内地,在清朝皇宫中饲养,因此也称宫廷犬。在世界上西藏獚犬知名度并不太高,因此犬一直自然繁殖,现在优良纯种的很稀有。这种西藏袖犬找不到了,不过现代不也有茶杯犬嘛,找一张给大家看看看我忧郁的眼神,听风都跟我说了,你们全是霸王不留言的坏银,我鄙视你们

10

10万松寺(上) ...

万松寺坐落于建康城郊的天阙山,从陆府出发,坐车到万松寺大约要两个时辰左右,陆希晚上不到戌时就躺下休息了,第二天刚到寅时,就被穆氏叫着起身了。

梳洗完毕,陆希换上白中单走出花罩,花罩外春暄正领着几个小丫鬟摆放着陆希的早餐。屋里几个炭盆烧的暖暖的,夏暑还是担心陆希着凉,捧出一件披风给陆希披上。

那件披风初看不起眼,可等夏暑抖开披风,衣衫如水般滑落的时候,引来了陆希的注意,“这是——阿兄新送来的?”陆希略带惊讶的望着这件衣物。

“是的。”夏暑跪在陆希面前,给她系好衣带,“二少君这次送来衣物中,这种羊毛织成的衣衫有好多件,寝衣披风云肩都有。大娘子,我还是第一次见过这么轻软的羊毛织物呢。”陆家的侍女,都是见惯奇珍异宝的,若是这件披肩是软绸做成,众人绝对不会再望上第二眼,但二少君都说了,这是用羊毛织成的,大家都有些惊奇,羊毛织品居然也能如此轻薄柔软。

陆希道,“这不是用羊毛织成的,是用羊绒织出来的。”

“羊绒?”众人困惑的望着陆希。

“羊绒是只出在山羊身上一层细绒毛,每年入冬寒冷的时候,山羊身上就会长出这一层羊绒,等开春转暖后,这层羊绒就会自动脱落。”陆希解释道,她对羊绒了解也不深,只知道一个大概,她没想到原来这时候就已经有羊绒了。陆希揉了揉额头,昨晚她是早早的上床了,但一直到子时左右才真正睡着,这么早起来,她头迄今还有点晕眩。

春暄见状,对秋霜使了一个眼色,秋霜上前散开陆希的头发,先用牛角梳的梳背轻轻的刮着陆希头部的穴位,手指轻柔的按摩着陆希的头皮,见陆希眉头渐渐散开,才用角梳沾了一点檀香油,从头顶往下,一下下的慢慢梳着。

“等一会上了犊车后,大娘就在车上睡一会吧。”穆氏见陆希头疼,也大为心疼。

“嗯。”就算穆氏不说,她也准备在车上睡一觉。

陆希喝了半碗粥,吃了两个云吞后,就让丫鬟把饭食撤下,春暄端来银丹草茶给陆希漱口,夏暑再次给陆希打水净脸,等秋霜梳好发髻后,给陆希换上外出的衣物。因是去进香,陆希穿戴的也简单,淡青的曲裾和浅碧色罗裙,高严送来的披风外,又罩了一件白貂裘斗篷。

等陆希一切打点妥当,去正厅的时候,陆言和候莹也到了,陆言和陆希穿戴的差不多,颜色都很素净,反观平时一向装扮素雅的候莹出人意表的穿了时下流行的襦裙,海棠红的短襦配上鲜艳亮眼的石榴裙,脸上施了一层薄薄的脂粉,粉光柔腻,让陆言愣了愣,“阿姊今天穿的真漂亮。”时下很流行穿襦裙,但因陆希陆言的祖母袁夫人,更喜欢家中女孩穿深衣或曲裾,所以三姐妹很少穿襦裙。

候莹脸一红,头微偏,“时辰不早了,我们走吧。”

陆希看到候莹含羞带怯的模样,就知她应该知道她今天去万松寺的主要任务了。今天大家都起的很早,三人都有意在车中补眠,也没有合乘,三姐妹一人一辆犊车,按身份陆希最前陆言居中候莹最次。按制陆希和陆言都是县主,可以乘坐双马安车,但两人还是比较偏爱犊车。一来是顾忌候莹的想法;二来犊车比安车要舒服宽敞平稳许多,用马拉车,她们只能使用两匹马,而用牛的话,可以使用四头。

众人卯时不到就从家中出发了,到天阙山的时候,也差不多辰时过半了。许是因为起早了,又赶了一个多时辰的路,三人都有些恹恹的,直到喝了几口热茶后,三人才恢复了些精神。

“阿母来了吗?”陆言问。

“公主正在东厢房同冼夫人元三娘子说话。”下人回道。

“冼夫人怎么会来?”陆言奇怪的问。冼夫人,不是宫中元贵妃的大嫂,元家的大夫人吗?她怎么会来这里?也不怪陆言疑惑,万松寺毕竟是陆家的半私庙。

陆家世代信奉道教,但陆家嫁进来的媳妇并不一定信奉道教,尤其是陆希的生母汝南长公主,前梁皇室世代信佛,萧令仪曾祖父梁平帝,还几度想放弃皇位剃度出家。汝南长公主下降陆家后,偏爱天阙山风景优美,就在其姑姐陆止清微观旁,选址建造了一间小寺庙。后来陆皇后汝南长公主相继薨逝,陆家为两人做法事,也都选在此处。

十来年间,陆家数次翻修这间私庙,原本只是间小寺的万松寺,也就成了建康正经的官庙。但也仅在前殿接受附近百姓的香火供奉,后殿是专供陆氏女眷进香。和陆氏身份相差太多的,没资格入内,差不多的家族,基本各有各的寺庙,也不需要来万松寺,所以陆言才会奇怪

候莹脸一红,“许是有其他什么事吧?既有长辈在此,我们先去拜见吧。”

陆言也没多想,整理了妆容,喝了一盏茶水后,就去东厢房了。尚未入内,就听到清沥如水的声音从厢房中传来,“冼夫人果然是行家,这烹茶的水的确是惠山泉,只因此处泉水不够厚重,我怕衬不出云雾茶的茶味来,特地从家中带了惠山泉来。”

陆言听到这声音,脸上笑容未变,但脚下一停,偏着头切齿问着巩氏,“阿媪,崔孟姬怎么来了?”

“崔娘子前日就进宫陪太后了,听说今日公主要来进香,太后让公主带崔娘子出来散散心。”巩氏答道。

陆言心里冷哼一声,散心?怕是又拐着弯来讨好阿母吧?陆小娘子下巴微抬,右手举至半空,身后的丫鬟忙上前,双手捧住她的手,门口侍立的寺人心思灵巧,立刻扯着嗓子宛转的通报道:“安邑县主万泉县主候大娘子到。”

厢房里声音稍顿,便传来了常山公主的笑声,“刚刚还说起她们该到了,果然这会就来了,还不快进来。”最后一句话,语态极是亲昵。

宫女们打起帘子,陆希陆言候莹依次入内。三人入内就见常山公主下方坐着一名身着秋香色深衣的贵夫人,那贵夫人生了一张圆圆富态的脸,眼角有明显的细纹。

三名婷婷袅袅的少女,让冼夫人眼前一亮,对常山笑道,“公主真是好福气,有这三个花骨朵般的女儿陪在身侧。”

常山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但嘴上还是谦虚道:“阿冼不是也有三娘?我瞧着三娘可比我这个小魔星好多了。”

陆希等人进厢房后,先向常山冼夫人行礼,又同屋内同辈的元三娘崔孟姬见礼后,才在常山的示意下,坐于她身下,陆言一听常山的话,知道她在说自己,不依的唤道:“阿母——”

常山招过幼女,亲昵的问她路上累不累饿不饿,陆言一一答了,陆希和候莹坐于下方,一言不发。崔孟姬在三人进来后,也不说话了,倒是元三娘偷偷的抬眼打量着候莹。

候莹今年十六岁,正是女孩子一生最美丽的时候,尤其是她今天穿了一身夺目华贵的红色,更显得她气质端方,冼夫人同常山说笑间,已经不动声色的打量了候莹好几次,见她始终面带微笑目不斜视,说话也是柔声细语,心中就满意了几分。

也是!陆家长大的女儿,怎么可能有不好的?今上元后嫁给圣上半年不到就薨逝了,继后高皇后无子,她小姑元贵妃生育的皇长子虽已经立为太子,但宫中朝上崔家的势力依然不可小觑,如果能和崔家联手,太子的地位肯定更加稳固。

只可惜崔家无嫡女,崔孟姬再出众,她的长子也不可能娶一个庶女,反观候莹虽然生父早亡,可母亲是今上唯一的同母妹妹,伯父是征东将军候远,她又从小在陆家养大,得袁老夫人教诲,这样的女孩子从哪里去找?故冼夫人一听常山公主提起这桩婚事,就急巴巴的赶来了。

两位贵夫人聊得热火朝天,几名小娘子也说的投机,尤其是陆言,她只听常山和冼夫人说了几句,就大致估摸出冼夫人来此的真正意图,她和元三娘年岁相当,平时也见过几次,如今陆言有意替姐姐打好未来小姑子的关系,几声笑语就把元三娘逗得喜笑颜开,陆希话虽不多,但每次说话都恰到好处。

崔孟姬在一旁咬了咬下唇,目光复杂的扫过候莹,她比候莹小一岁,也正是含苞待放的年纪,她今天穿着月白的上襦蹙金红裙,富丽华贵中带着雅致,比起候莹丝毫不逊色,论容貌论才华,她都不比候莹逊色半分,唯一的区别就是她没有一个好母亲…

冼夫人在一旁看着,这也是她坚持不肯要崔孟姬当自己儿媳妇的主要原因,庶女——不管怎么教养,终究少了几分大气。冼夫人的目光在扫过候莹身边那条淡青身影的时候,微微一顿。

陆希今天穿了一件淡青的曲裾,清雅素净仿佛夏日午后放晴的天空,主料不见纹饰,袖口领口和下摆处,用牙白素锦缘了边。这时空中飘来了一朵云彩,将日光遮住,厢房中的光线一变,袍裾上浮现团团云纹,朵朵芍药石榴图案若隐若现的出现在云纹中。

冼夫人眼睛眯了眯,才发现其实陆希穿的曲裾并非纯色,而是青色的细线细细治了无数暗纹,静止不动时候,暗纹不显,等照射在衣物上的光线变化后,那些纹饰才能显示出来。

像是察觉到冼夫人的目光,陆希眸光一转,正对上了冼夫人,冼夫人不由有些尴尬,倒是陆希不躲不避,对冼夫人微微一笑,她双眸澄澈,看人的时候眼里似乎总是带着淡淡的笑意,让人如沐春风,冼夫人的尴尬之感一下子减轻了许多。

陆希身体微曲,神色怡然给冼夫人和常山各倒了一盏丫鬟刚送上来的清茶,“母亲夫人,这是前段时间阿姊特地让人炮制的泡茶,同煎茶口感有些不同。”

崔孟姬望着那盏清茶,神情有些僵硬,她才烹了一壶茶,陆氏姐妹就送了这么一壶茶来,她们算是和她比试吗?

冼夫人听着陆希清柔的话语,神色渐渐放松,含笑望着候莹,“候姑娘,这是茶是你让人炮制的?”

“是的。”候莹柔声说,虽她力持稳重,可满脸的红晕和落在地上的目光,还是泄露了她的紧张。

冼夫人眼底浮起了淡淡的惋惜,但目光转向正满脸疼爱的望着女儿的常山时,她莞尔一笑,这也不错。

陆言年幼,性格也活泼,哪里耐烦整日坐在厢房中陪两人说话,待了一会,她就拉着元三娘要出去玩,常山嘱咐宫女寺人们看好几位娘子,就任她们出去玩了。

陆希出了厢房,就同元三娘和崔孟姬告辞,陆言和候莹知道她要去那里,也不多问,元三娘倒是有些好奇,但毕竟是别人的私事,也没多问。

陆希走出月洞门,春暄手中捧着一个花插,同一名灰衣女尼朝她走来,两人同时朝陆希行礼,“大娘子。”

陆希接过春暄手中的花插,“走吧。”陆希示意下人不要跟随,三人顺着抄手游廊,往后殿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我以前一直以为古代没有羊绒,可后来发现玄奘曾经提起过,他在如今印度地区见过羊绒,就在这里采用了。以前还以为明代才有棉花,后来发现原来魏晋时期,中国就有棉花了,也有棉布了。

11

11万松寺(下) ...

“大娘子,您让印的一千册经文已经印好了。”灰衣女尼跟在陆希身后,双手合十说道,“等过了元日,寺中就开始发放经文。”

“嗯,你看着办就好。”陆希颔首,“我让你准备的粮食肉食冬衣都备好了吗?”

“都备好了。”女尼并不很了解陆希为什么要她们准备这么多东西,“大娘子,最近城外饥人越来越多了,我这些天和清澄商量下,想准备些干粮,准备等元日过后,施与来寺庙进香的贫家。”女尼说,她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姿容秀雅,若不是穿着僧衣,旁人定以为是哪家的贵夫人。

“你以前和清澄做过这些事吗?”陆希问,清澄是她姑姑陆止清微观的主事,这名女尼是万松寺的主事。

“没有。”女尼摇头,“之前就开设过粥棚。”

“那就先不要用了。”陆希说,粥棚是在固定地方,不管是私人还是官家,周围都有重兵防守,流民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且粥棚是大家做惯的,但如果在寺庙发放干粮,不说起什么暴动,就是人流稍大一些,场面就不一定能控制住,陆希可不想好心办坏事,“住在万松寺附近的贫家大多是家中庄客吧?”

“是的,都是观主和大娘子的庄客。”女尼说,这附近一片山林田地,都是前朝景武二帝给陆止萧令仪的私产,萧令仪薨逝后,理所当然由陆希继承,附近的居民也几乎都是两人的庄户或是私奴。

“你把干粮连带我之前让你准备的东西,全给阿伦,让阿伦带人去发给家里的日子,就当是我和阿姑给他们的元礼。”陆希吩咐道,阿伦是陆希的奶兄,也就是穆氏的儿子,陆家的家生子。

“唯。”女尼应诺。

“什么人!”突然墙外传来一声厉喝。

“哗啦啦——”树叶一阵剧烈晃动,“哎呦!”一声惨叫,“啪!”一声肉体重重落地的声音。

春暄和女尼净慧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弄的一怔,不过两人立即反应了过来,挡在了陆希面前,警觉的瞪着躺在地上龇牙咧嘴的华服华服,“来人!快来人!”春暄连声呼唤。

陆希顺着两人间的缝隙间望去,那人看上去十六七岁左右,眉目俊朗,身材高大皮肤微黑,看上去像是某个富家的郎君。

“少君!少君!您没事吧!”墙外传来了带着哭腔的嚎叫声。

“老子还没死!你嚎丧啊!”那少年一跃而起,中气十足的怒骂道,可目光转到正戒备的望着春暄和净慧,他一下子站直了身体,声音也轻了下去,对着两人身后的陆希咧嘴一笑,可估计是抽疼了身上某个部位,原本计划风度翩翩的笑容,一下子变成呲牙咧嘴,“崔某唐突,冒犯了姑娘,无礼之处望姑娘见谅。”

陆希打量着这少年,说话嬉皮笑脸,眼睛也直愣愣毫不遮掩的盯着自己发呆,但目光清亮,并不是让人太反感,崔某?不会是她想的那个人吧?

“嗒嗒嗒”急促的脚步声在长廊上响起,陆家下人的动作极快,不过一会功夫,陆希身边就围满了人,门外守候的部曲也进来了。

“你是何人!”陆家部曲的总管板着脸喝道,他做梦都没想到,这人居然能混进守卫森严的万松寺,今天因陆希等人要来,万松寺从昨天开始就闭寺谢客了。

“在下——”少年扭捏的拉了拉凌乱的衣衫,刚想说出自己的身份。

“子羽?”清朗的男声响起,一名身着月白深衣,剑眉星目的俊美青年匆匆领着一队甲士赶来,一见那名少年,青年错愕的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怎么?难道这里只允许你元子长来吗?”那少年闻言冷哼了一声。

“当然不是。”元尚师莞尔一笑,“你要来说一声便是,长公主自会让人迎你入内,何必做这么危险的举动呢?”

“本郎君就不爱走寻常路!”崔振头一扬,傲然说。

陆希平时连崔孟姬都很少见,更别说崔振这种隔着一层的外男了,元尚师更是从未见过,所以她一开始没认出是崔振是谁,可一听两人互称字,崔子羽元子长,陆希就知道是谁了,原来阿薇的两个未婚夫候选都来了。这下可热闹了。

崔振不会是来看阿薇的吧?论身份崔振是候莹的表兄,不过崔振从小就跟着崔陵四处当官,回到建康后,崔振年纪也大了,也不好频繁出入宫禁,估计崔振也就在小时候见过候莹几次。

元尚师对崔振的无礼,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好脾气的笑道:“既是如此,那我先带你去见长公主吧。”

崔振抖了抖衣袖,“本郎君去见阿姑,还需要你来引见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