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执手

赵佶五月时已将蔡卞贬知江宁府,章惇任山陵使期间,台谏数次在朝堂上请求罢其相位。御史中丞丰稷道:“章惇当国七年,窃持威柄,祸及天下,勇于害贤,敢于杀人,且包藏阴谋,发为异议。陛下为何尚待他优容至此?祖宗怒章惇久矣,今付陛下震之;上帝怒章惇久矣,今命陛下诛之,陛下为何还忌惮他而不果断施行?”

侍御史陈师锡说得更明白:“章惇包藏阴谋,发为异议,欲策立他人。若非皇太后圣谋前定,则陛下清明之躬,置之何地?章惇之罪恶,莫大于此。”

赵佶听了这些话都沉吟不语。倒是左正言陈瓘看出了他为难之处,将章惇之罪从策立他人的话题上引开,进言道:“章惇独掌政柄,首尾七年,随其喜怒,恣作威福,薄神宗,累宣仁。又乐于用兵,以致陕西民怨四起;好大喜功,大兴土木,耗竭内府之财。不顾人之怨怒,不惧天之谴戒,称之为流俗。还曾将邹浩等言官入狱以绝言路,天下震骇,人多自危。赖宗庙之灵庇佑,朝廷国家才未生变乱。哲宗信任章惇,章惇却将国家败坏至此,累及哲宗。当年那些阴谋密计虽多由蔡卞主谋,却是章惇在果断力行。蔡卞虽已贬放于外,但章惇若在朝廷,如何能除祸国之根?”

赵佶微微瞬目,却仍引而不发,对章惇未宣布任何处罚。

八月末,元祐皇后从永泰陵归来,对太后、太妃及赵佶哭诉:“灵驾发引至巩县时,遇上大雨,山陵使章惇竟然先去幕次蓬帐避雨,护送哲宗大升舆的臣僚侍从也相继跟随,让大升舆陷于泥淖中,一直到夜间都无人料理,竟露宿于野。”

太后太妃听后尚未表态,赵佶已拍案大怒,道:“章惇原是哲宗重用之臣,才让他做山陵使,岂料他竟奉使无状,忘恩至此。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嫂但请宽心,我必妥善处置,以慰皇兄在天之灵。”

章惇先行避雨,以致哲宗皇帝大升舆陷泞不前,露宿於野之事迅速遍传朝廷,陈瓘与侍御史陈次升连续弹劾章惇奉使无状,乞请赵佶速降指挥,先罢章惇职事,免其朝见,别与差遣,再追究此前章疏中论及之罪,“别议典刑”。

九月一日,章惇上表乞请罢政,赵佶却下诏回答“不允”。章惇随即出居僧舍,以示决心。翌日章惇又上表辞职,乞知越州,赵佶又答不允。随后赵佶召集辅臣,将此事告之,问众辅臣:“朕待章惇如此,于礼貌不为不至罢?”

辅臣纷纷道:“陛下给予章惇恩礼委实过厚,他既然乞知越州,就让他去罢。”

曾布也说:“唐代宰相李珏事政,与章惇相似,皇帝先将他罢为太常卿,再贬浙西及昭州。陛下若贬章惇,也有前例可循。”

“是这样。”赵佶颔首,终于露出笑容,“朕不欲用定策之事贬章惇,就以扈从灵驾失职之罪来处罚他罢。”

众辅臣皆称如此处置极为妥当。

九月八日,章惇罢相,知越州。

赵佶诸兄弟的王府建在同一片区域,赐名为“懿亲宅”。九月三日,蔡王似迁外第,赵佶亲送至宫城门外,执手谆谆嘱咐他得闲常回宫探望母亲兄弟。

数日后,赵佶循例偕太后、太妃、皇后及元祐、元符临幸蔡王府,留宴终日。

午后赵似与众亲眷在王府轩厅饮茶叙谈,独元符皇后称王府花园中菊花正盛,暂离片刻去赏花。她走后,赵佶稍待须臾,也如闲庭信步状,慢慢走到了花园中。

菊花圃边的刘清菁见他走近毫不惊讶,作势看看他身后,问:“官家今日侍从甚多,却为何不见典饰娘子?”

“她如今忙着临帖,无暇来此。”赵佶答道。

刘清菁笑道:“官家是怕她见到蔡王,让你输了赌约罢?”

赵佶一哂:“姐姐都称她为典饰娘子了,我还怕什么?”

“你那些戏法,骗得了别人,却瞒不过我。”刘清菁轻软的声音听起来总含着笑意,俏皮地钻入他耳中的却是带刺的话,“你若得手,今日必带蕙罗来向十二哥耀武扬威,顺便向我讨彩头。”

赵佶道:“姐姐焉知我过来不是向姐姐讨彩头。”

刘清菁一伸手:“拿来。”

赵佶问:“什么?”

刘清菁道:“彤史记录。你若临幸她,彤史必有记录,且给我看看。”

赵佶笑而不语。

刘清菁做嗔怒状:“果然拿不出罢?你煞费苦心地在宫中造这个谣,是想断了十二哥的念想,也逼蕙罗嫁不成他。如今又让十二哥出宫外居,想来我与你打这赌竟是吃了大亏,你先就把对手赶走了,又把蕙罗捆在自己身边,却让我如何取胜?如此不公平,休怨我取消赌局。”

“别,”赵佶笑道,“姐姐若不满,这赌局我们稍作修改。蕙罗今年十六岁,我们以两年为期,若她十八岁时还未委身于我,就算姐姐赢。若十八岁前被十二哥得了,我仍旧算输了。”

刘清菁薄露笑意:“如此尚可。”

赵佶又正色道:“不过我也须先说明,在此期间,姐姐不得向蕙罗说我坏话,不得向她透露关于我们之间赌局的任何内容,更不得为她和十二哥牵线搭桥,例如悄悄送她到蔡王府,或请十二哥到元符宫之类。”

刘清菁嗤地一笑,音调拖得婉转:“妾怎么敢呐…”

“别人不敢,姐姐岂会不敢?”赵佶漫挑唇角斜睨她,“你就是仗着我不会罚你。”

刘清菁眉眼弯弯地迎上他目光:“你别担心,只要你谨守规则,我也不会坏了规矩,不会偏向十二哥的…”

然后,她轻轻伸手为他摘去落于他幞头上的一枚秋叶,安抚道,“毕竟,你原与他人不同,是自家孩子。”

赵佶目意柔软,低声道:“姐姐待我,总是先给一棒,再给颗酿梅。”

刘清菁笑道:“酿梅你不是吃得挺开心的么?”

“但是,”赵佶噙着笑意道,“棒打多了,还是会痛的。”

皇太后向氏还政后偶尔会到崇政殿或迩英阁,问问赵佶最近的政事,随手翻阅一下臣僚的章疏。九月十六日深夜,太后听说赵佶尚在崇政殿批阅章疏,遂前往探视。

到了殿中,见赵佶像是疲惫之极,正伏案而眠,面前有多个翻开的札子。太后上前为她整理,却见翻开的札子上赫然有其兄弟向宗良的名字。

太后拾起细看,发现是陈瓘写的:“向宗良兄弟,交通宾客,漏泄机密,陛下知之乎?皇太后知之乎?”

太后双手微颤,匆匆看完,定了定神,又取另一本看,也是跟自己和向氏一家有关:“皇太后不待祔庙,果于还政,事光前古,名垂后世。陛下所以报皇太后者,宜何如哉?臣恐假借外家,不足以为报也。”

太后抛下这本,再翻开下面的札子,见抨击向宗良兄弟的言辞更激烈:“宗良兄弟,依倚国恩,凭藉慈荫,夸有目前之荣盛,不念倚仗之可畏,所与游者,连及侍从,希宠之士,愿出其门…”

太后愈怒,重重地把札子掷回案上。赵佶随之惊醒,见状忙一拂袖,把札子拨开,陪笑道:“臣僚误信谣言,胡言乱语,孃孃不必在意。”

太后老泪纵横:“向氏兄弟,个个温良和顺,本有辅政之才,但因老身的缘故,都放弃仕途,安于现状。官家即位,原有意封他们为使相,享有宰相的俸禄,老身也为他们推却了…不想仍然落得人话说,接纳了几位宾客,就被人抨击至此!”

赵佶下拜道:“都是谣言误传,言官一时不察,所言虚诞不根,娘娘无须搭理,切勿放在心上。”

太后不答,泪落不已,回到寝阁中又哭了半宿。岂料翌日又听说向宗良兄弟听见风声,竟在朝堂外席藁待罪,太后气血翻涌,一下晕倒在地。

太后醒转后不言不语,亦不进食服药,只是哭泣。赵佶在她床前再拜跪劝,她仍不答应,坚持绝食。直到赵佶告诉她,已下令贬陈瓘的官,差监扬州粮料院,太后才勉强进食。

但陈瓘离京那日,从永泰陵归来的梁从政又告诉太后一个令她不愉快的消息:“官家密遣亲信刘瑗,追上已出都门的陈瓘,赐他黄金百两,且传官家话说,陈瓘直言议事,极不可得,如今只是暂贬,不久后会让他回来的。”

太后回想前事,及还政前后赵佶种种表现,渐渐有些明白了,心凉至极,悲痛之下又哭又笑,喃喃道:“造孽,造孽呀…”

从此病倒,亦不再理赵佶。

十月,因太后不豫,赵佶取消天宁节庆典,赴南郊斋宫为太后斋戒三天祈福,按例不带女眷及侍女随行,蕙罗也留在宫中,但赵佶离宫第一天就差内侍送给蕙罗一封书信。

蕙罗启开看,见上面仅三字:“卿佳不?”

蕙罗认出这三字是临王羲之《初月帖》上的,遂问送信的内侍:“官家还有话传我么?”

内侍道:“官家说,请典饰娘子别忘临帖。”

蕙罗一时兴起,提笔临了“卿佳不”之后数字请内侍带给赵佶:“吾诸患,殊劣殊劣。”

未料赵佶收信后竟让杨日言连夜从斋宫赶回,宫门一开杨日言便去找蕙罗,问她:“典饰娘子贵体违和?”

蕙罗愕然道:“没有呀…”旋即意识到是自己昨日回信令赵佶误会了,忙解释道,“昨日信件,只是我临帖的内容。”

“哦,如此,娘子珍重。”杨日言释然微笑,“官家很牵挂娘子,收到娘子信函焦虑之情溢于言表,让我连夜赶来探视。”

蕙罗连声道歉,杨日言和言道:“不妨事,见你们相处融洽,我也很高兴。”

蕙罗听了颇不自在,轻叹道:“杨先生,请别叫我娘子。”

杨日言但笑不语,朝她长揖,退后数步,才转身离去。

杨日言回斋宫复命后,赵佶再遣内侍来为蕙罗送信,这次写的是王羲之《旃罽帖》上的一句:“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字也得如原帖般洒脱流丽,观之若见赵佶笑颜。蕙罗默默看了,却无心绪作答,也怕写多了他会多想。少顷问内侍:“官家在斋宫,可曾缺什么?”

内侍道:“什物倒也不缺,只是斋宫要比禁中冷,官家说在那里住着也无趣,很想家。”

蕙罗略一思索,到卧室取出藏了许久的一罐香品,是赵佶生日那天与他一起合的,故皇太妃用的香药。

蕙罗取了几枚置于香盒中,让内侍带给赵佶,又对他道:“斋宫清冷,请官家别忘添衣。”

内侍答应,再对蕙罗道:“典饰娘子还是给官家写点什么罢,否则官家问起,我也不好交差。”

蕙罗沉吟,才又提笔,以王羲之《积雪凝寒帖》上一句作答:“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内侍携香药及蕙罗信函再往斋宫。翌日归来,仍旧带来了赵佶的回函。

这次他临的手帖是蕙罗此前未曾见过的,仍只寥寥数语,却令蕙罗凝视许久:

“不得执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爱,数惠告,临书怅然。”

第70章 问心

次日晨,赵佶从斋宫出发,即将回到禁中。蕙罗一大早便去福宁殿,检查各处器物服玩及香品,以备迎接等相关事宜。

见正殿及寝阁各处都准备妥当了,蕙罗想了想,又前往圊室,检查里面的清洁物品及香品。

圊室即如厕之所。福宁殿圊室有便器处分隔成带门扇的小间,每间各置香炉,隔间外有净架,常备洗手用的澡豆、水盆,旁边有盛热水的镬,中央处为净竿,用以挂手巾,净竿下设有焙炉,以烘干手巾。圊室有专人不时打扫,便器不秽污,净纸不狼藉,水盆不停滓,手巾不积垢,平地不湿烂,香炉终日浮香,极为雅洁。便器内原来铺设的是鹅毛,若秽物下,鹅毛顷刻上覆之,使秽气不闻。赵佶即位后又命将鹅毛换成檀香末,瞬间祛臭之效更胜鹅毛。

蕙罗见澡豆等物无异状,又进一隔间查看香炉内香品及檀香末。此时有两位内人说着话相继入内,分别进隔间小遗。蕙罗从声音中辨出她们是负责福宁殿膳食事务的尚食局司膳内人,她们倒未曾见到蕙罗,还在继续闲聊。

其中一位年龄稍幼者问:“姐姐今日怎么往御膳房跑了两次?”

另一位答道:“第一次是为官家点选午膳餐食,回来后一想,今日沈典饰必然也会在福宁殿进午膳,还得料理她的,所以又跑了一次。”

先前那位道:“说起来,那沈典饰又不是正经的娘子,却常杵在福宁殿,像皇后一样与官家同进同出,倒让我们去服侍她,真真好没道理!”

那年长者语气不屑:“就是。其实她与梅玉儿那两次斗香,我觉得梅玉儿合的香都比她的好,她不过是凭借小聪明说了几句官家喜欢的话,鼓捣了一点小玩意,就哄官家让她升迁,一步登天,做了典饰娘子,倒把我们这些服侍官家许久的人都踩在脚下了。”

先前那位又道:“她模样又不算美,竟然能勾引官家去她阁中,也真奇了。”

年长者嗤笑:“她之前是服侍元符皇后的,也许是在元符宫学到了什么狐媚手段房中术罢,倒也不足为奇。”

言罢两位内人先后出隔间,洗手时又闲谈奚落蕙罗好一会儿,在年幼者的建议下,年长者决定今日在给蕙罗的膳食中“加点料”,两人相对窃笑后开门离去。

蕙罗在隔间中听得脸色苍白。这两位内人平时见了她都笑脸相迎,一口一个“典饰娘子”,唤得极亲热,当面说话处处奉承,未料背后竟将她说得如此不堪,也不知会在膳食中加什么来捉弄自己。

或许对自己怀有轻蔑和妒忌之心的并不只是她们,焉知这福宁殿,乃至六宫其余内人皆不是这样想?升迁之事自己固然努力,悉心钻研许久才有斗香时的表现,却原来在别人眼中,还是靠狐媚惑主才有如今地位。

蕙罗心凉了大半截,郁郁不乐。赵佶归来时见到她颇喜悦,嘘寒问暖,笑谈斋宫见闻,蕙罗也只是勉强微笑应对,并不多话。

赵佶果然留她进午膳,蕙罗怔怔地盯着膳食看了许久,却不动箸,赵佶询问,她起身行礼:“想是昨夜失眠,妾头痛欲裂,无心进食,还望官家容妾告退。”

赵佶关切地走近细看她,温言软语嘱她好生歇息,又让人备轿送她回去。

回到蕙馥阁中,仍心绪难平,也无法入眠,蕙罗遂翻看近日临的帖及赵佶书信以作消遣。看到“执手”一帖时,不由又多注目片刻,但觉全篇写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却又有轻重之分,宛如音符节拍。例如“手”字,用了隶书笔法,尤其是第一横,顿笔斜起,形如燕尾,在其余行草字体中显得尤为稳重深沉,如同一个寻求握手的诚挚表情。而“临书怅然”几字又袅若云烟,线条逐渐减轻,又似一声叹息。看这幅手帖,写信者若在眼前,款款诉说离恨相思。蕙罗观之,前尘往事浮上心头,忆及当初对赵佶卑微的恋慕,回想如今他对自己的眷顾,感慨之余亦万分惆怅,说不清是何滋味。

思绪起伏间,有人来访,却是元符皇后命人送来了一个盛在锦盒中的礼物。

蕙罗问送礼的内侍是何物,内侍答道:“娘娘说,是宫里会为典饰娘子常备的物品。”

说完告辞离去。蕙罗让侍女打开锦盒,见里面是一陶罐,外表普通,不像是精巧玩物,罐口有纸封着。蕙罗疑惑,走近亲手揭开封纸,赫然见里面是白森森的灰状物。

蕙罗浑身一颤,不寒而栗,顿时想起了刘清菁所说,内人往她床上洒痨病宫人骨灰之事。

定了定神,细看白灰,蕙罗随即辨出那只是寻常香灰。回眸一想,也明白了刘清菁的用意,知道她是见赵佶待自己优渥异常,故用此物提醒自己可能会面临的后宫妒忌及祸害。

蕙罗将香灰与执手帖并列于案,交相凝视,赵佶的柔情细语与两位司膳内人的恶言利语在心里交替响起,脑海中还不时有赵似寥落的身影闪现,由是更觉凄苦,忍不住落下泪来。

秋风渐起,庭中黄花堆积,珠帘外鸟笼中锁着的一只莺儿不时扑腾着想飞,原本婉转的歌声由此支离破碎。蕙罗收回目光,转而注视半晌自香炉中升起,在空中舒展蔓延的烟缕,忽然意识到,自己现在过着的,正是一直以来想避免的生活。

午后赵佶亲自来找她,还带着个盛有各色点心的食盒,劝她进食,并告诉她:“你不进午膳的原因我已查明,已杖责那两位司膳内人,交给司正处罚了。”

蕙罗惊愕道:“官家如何知道的?”

赵佶道:“我见你盯着膳食久久不动,而那两位内人也紧盯着你,还暗含冷笑,便知其中必有缘故。你走后我立即下令将那两人拿下,威慑她们说有人看见她们在膳食中动手脚,问她们可曾下毒。她们一听便大哭否认,有一位供认曾在你膳食中吐唾沫,并非下毒。我让人查验,倒是不见有毒迹象,便杖责她们,传司正来,要她从严惩处,找个远小处逐出去。”

蕙罗道:“既已杖责,不如此事就此作罢,别再加处罚了。”

赵佶摆首:“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否则这次吐唾沫,下次就不知会给你加什么了。”

蕙罗黯然道:“今日之祸,皆因妾领受官家恩泽过多,不知避让所致。官家又为妾大动干戈惩处内人,妾更觉罪孽深重,也会更惹人非议。”

“不必担忧,我会保护你。”赵佶引袖为她拭去眼角犹萦的一点泪痕,温言道,“谁敢害你,我就害她。我会把你包裹在我羽翼下,为你披荆斩棘,不让你受到任何伤害。”

蕙罗有些动容,双唇微启,但终究未说出什么。

赵佶低目凝视她,缓缓说起了往事:“听我乳保说,我们的母亲,是个温和善良的美人,从不与人争斗,遇事只知避让。为免引人嫉妒,招惹是非,在圣眷最隆时,也不敢穿皇考赐给她的华丽衣裳和精美首饰。在太后和圣瑞宫面前始终低眉顺目,任她们喝来斥去,也从不流露一丝恼怒之意。有人欺负她,她明明可以告诉皇考,请他主持公道,她却也不说,默默忍受着,一辈子都是这样压抑着自己过来的…”

见蕙罗闻之恻然,赵佶淡淡一笑,又说自己:“其实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父亲早逝,母亲不在身边,形同孤儿。太后虽与我有母子名分,却也只是保证我日常用度充裕,让人督导我读书,除此外亦不曾对我多加关怀,兄弟欺负我,大珰轻慢我,我也找不到人帮我出头,不像十二哥,有皇兄在,谁都不敢欺负他…因此从很小时起,我就知道要过得顺心,就要讨每个人欢心,太后、太妃、皇兄、兄弟,甚至稍有权势的宦官和女官我都必须笑脸相迎,说他们最想听到的话给他们听…与兄弟游戏,我几乎每次都可以赢,但往往会故意输给他们;皇兄检查我和十二哥的学业,我也常写错字,背错书,就是为了显得比十二哥稍逊一筹,让皇兄开心…”

蕙罗默默听着,渐渐明白了为何赵佶会如此八面玲珑,而赵似却可以行事率性,说话直抒胸臆。他又频频提十二哥,可见从小到大,他不断拿赵似来做比较,一直视他为人生中的对手。

“不过,有一个人倒是对我非常好,”赵佶继续说,“就是我的二姑父王晋卿。他书画双绝,诗词歌赋无所不会。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我会作画,看了我的作品后很喜欢,就邀我常去他宅中,他亲自指导我作画…他宅中有大量收藏的书画,精巧的玩物,珍稀的香品,美丽的人儿。每次我一去,所有人都对我毕恭毕敬,视我为主人。姑父对我比对他亲生儿子还好,还对我说,尽可把他家当我家,想要什么就取什么,哪怕是把最贵的瓷器随意砸了听响声也无妨,只要我开心就好…我问他为何如此善待我,他说:‘我这一生,过得不甚自由,所以想对我喜欢的人好,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生活。’”

然后赵佶深深地望进蕙罗眼底:“所以,蕙罗,我对你也是这样。我希望你随心所欲地生活,享受我可以给你的一切,不要掩饰自己。现在的我和以前不同了,是天下第一人,有能力保护我喜欢的人。你不要害怕别人的嫉妒和伤害,我会像哲宗保护元符皇后那样保护你。”

这些隐藏的心声和动人的情话柔软地飘入耳中,令蕙罗如处梦境,神思恍惚,暂时未有反应,而赵佶已轻轻地拉她入怀,默默拥抱她须臾,又徐徐低首,唇轻触她额头,未见她反抗,遂又向下延伸,开始探寻她的双唇。

在他即将吻上她檀口时,蕙罗陡然惊觉,猛地挣脱他怀抱,惶然疾步退至墙角,双手环抱,警惕地注视他。

“为什么这样盯着我?”赵佶站起来,目光带有一丝明显的怒意,“你看我的眼神就像在看一名罪犯。”

蕙罗不语。

赵佶扬步欺进,狠狠地直视她:“我只不过是想请你接纳我的心,却犯了大宋律法哪一条,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