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将军问,“杜大人,你也是文武之才,你这样的才干,你家人有没有做过什么吉利胎梦?”

“不说也罢。”杜长史不想提。“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咱们这里又没外人,我娘梦到块大石头我都敢说,你怎么还害臊起来了?”

纪将军兴致盎然的追问,杜长史扇子盖脸,“倒不是害臊,说来惭愧,家父曾梦到一支墨笔。”

“这正是你们读书人的上上等吉梦,如何还不想说了?”纪将军简直不能理解读书人的心思。

杜长史郁闷的拉下扇子,“我原想自己怎么也能中个状元的,结果只中传胪,还有什么好说的。说来也是我爹那梦做的不好,他要梦到文曲星,估计我这状元就准了。”杜长史把话题歪到陈简那里,问他,“小陈,你出生前家里有没有做过胎梦?”

陈简摇头,“没有。不过家中一株古松,原无故枯死,我出生那年,偏重发了新芽,家人多觉吉祥。”

大家正想打听一下陆侯出生前家里有无吉兆,就见侍从进来禀道,“杜长史,秦驸马姚驸马与秦将军回来了,已在宫前下马。”

杜长史起身道,“老华你陪陆侯和几位将军说话,想来秦将军五千新兵甲已经到手,我去迎一迎两位驸马和秦将军。”

纪将军想到新兵甲就眼馋,直接跟上杜长史,“我与你一起去。”

秦廷姚绪皆是一脸风尘仆仆,秦将军则一身玄色新甲,龙行虎步,威风四面,说不出的春风得意。纪将军远远望见便连翻三个白眼,杜长史含笑上前,抱拳躬身一礼,“长史杜烽见过秦驸马姚驸马,两位驸马远道而来,辛苦了。”又向秦将军问好,“只看将军的神采风范,便知这一路是极顺遂的。”

秦廷姚绪请杜长史不必多礼,纪将军掖揄秦将军,“刚得的甲这就穿上了。”

秦将军拍拍衣甲,笑的比头顶的的大太阳更耀眼,“朝廷恩典,不穿身上怎么行。我麾下五千将士,全都换新甲了!”

杜长史笑,“咱们去银安殿说话吧,陆侯他们也都在,赶巧了,今儿个李将军凯旋,两位驸马也到了,真是三喜临门。”秦廷一向寡言,姚绪与杜长史认识,与纪将军更不是外人,纪将军算来是姚绪姑丈。姚绪说,“还有一喜是什么?”

杜长史眉眼弯弯,“王妃娘娘诞子之喜。”

秦廷姚绪皆是惊喜不已,秦将军一拍巴掌,“可不是么,算着娘娘就是这前后的日子。咱家世子生了?”这话是问纪将军的。

纪将军道,“正在生,我们都在前殿等着哪,应该快了吧。”

大家都觉喜庆,快步到前殿后见陆侯等人也在,自然又是一番见礼招呼。杜长史替自家殿下解释,“殿下急着抱世子,正在院里等着。”

姚绪颌首,“理解理解。”他出门时媳妇也有了身孕,姚绪其实也怪挂念的,不过算着往返的日子,倒是误不了媳妇生产。

茶点呈上,大家的话题自然而然转到帝都上去。杜长史着人去给唐海递个话,如今两位驸马与秦将军同来,庆功宴是要再加几席的。好在王宫里预备宴席总要有几席富余,倒不必担心席面不够,只是席面排位要重新安排了。

未聊太久,先见唐墨一脸欢喜的跑进来,不必人问便大嗓门的报喜,“我过去时正赶上三嫂生,生啦!两个儿子!”

室内登时响起喜悦之声,不大功夫,就听到穆安之的笑声远远传来,大家俱迎了出来给他道喜,穆安之笑的见牙不见眼,喜的如同新婚时墙上贴的大红双喜字儿,满面放光,“阿墨这个腿快的肯定都嘴你们说了,王妃和孩子们母子平安。李卿回来了,今天双喜临门。”穆安之正要过去拍拍李将军的肩,问他苏迪米尔的战事,突然见到秦廷姚绪,脚步一顿,视线转到一身新甲的秦将军身上,笑道,“不只双喜,三喜齐贺,两位妹夫也到了。”

两位妹夫见过姐夫,穆安之看秦廷姚绪都挺顺眼,他一向不是虚与委蛇之人,神色间便带了亲近。舅兄妹夫的说过话,穆安之问秦将军,“这一路可还顺利。”

秦将军道,“都挺顺利,一到玉门关,我便令将士除去旧甲换上新甲,旧甲也让他们随身带着,如此每人每骑不过多出一套兵甲而已,运送兵甲的车马便寄在玉门关驿站,我们一行快马回城,路上有寥寥草匪,远远避开也就罢了,离得近了,就顺手剿了。路上还遇到了唐大人一行,唐大人说再有一月也便可回来了,胡大人向我借了两千兵马,天气暖和了,来往商贾增多,胡大人说虽许多商贾结队而行,他们到底是生意人,咱们派了些人保护他们到市场,我就做主拨给胡大人了。”

穆安之边听边点头,“这事是我的疏忽,待安黎回来,我再着人把你的兵马替换回来。”

“不都是殿下兵马,由殿下安排。殿下要是看他们合适,只管让他们在胡大人麾下也无妨。”秦将军得了新兵甲,说话也很爽快。

穆安之道,“你与自己麾下将士更熟悉,以后打仗指挥更如意。这一趟派你出去,也是想你们久在新伊,不得舒展,出去跑一跑,也得习惯战事了。”

秦将军咧嘴一笑,“是。”

纪将军急着说,“殿下,再有这样的事,您派臣也出去跑跑,舒展舒展吧。”

“这急什么,你的事我都想跟陆侯商量好了,过几天就有差使派你。”穆安之得俩儿子,又赶上李将军得胜归来,秦将军麾下换甲,人逢喜事精神爽,说话亦格外爽快。

裴如玉看穆安之说话简直是没了守门儿的,恰见唐海进来,立刻说,“殿下,李将军的庆功宴、两位驸马的接风宴都摆好了,咱们先入席吧。”

“是是是,瞧瞧本王,实在是喜事成堆,一时欢喜不尽,说起来没个完,险忘了吃饭的事。”穆安之笑的十分得瑟,“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每天都有这许多喜事,便是不吃饭也不觉饿的。”

其实,穆安之想说的是,倘每天都能得俩儿子,不吃饭也可。

大家伙有说有笑的往前头吃饭,秦姚二位驸马却是心中思绪纷纷,暗道,听三殿下这口气,北疆以后怕不只苏迪米尔这一场战事。

☆、二九七章

第二九七章

这一场午宴热闹至极, 六月是北疆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气侯不冷不热,今日还飘了一阵细雨如丝, 带来湿润的清凉。大家热热闹闹的听李将军说大破苏迪米尔部的精彩过程, 纪将军击案大赞, “总算出了口鸟气。”

姚绪适时插一句,“姑丈你们堂堂将军,还受这些部落的气?”

纪将军咂口酒,他常年在北疆, 对内侄儿也不熟, 但两家是实在亲戚,他又是个直率的, 便道, “贤侄你常年在帝都, 不大知道咱们北疆的事。咱们北疆是设安抚使衙门的, 这些部落都受大将军府与安抚使衙门管辖,虽没明文规定,每年各部都会来新伊跟衙门说说话,一则他们有什么难处,咱们都会帮一把,二则也是多些来往,便于管理。苏迪米尔部从不来的, 非但以前不来, 殿下就藩后传召各部前来新伊, 他们也不来, 倒是上了请假折子,可这请假折子也不是自己写的, 还是当地知府代为写的。你说恼不恼?”“恼。”姚绪斩钉截铁的点头,这明摆着不给三殿下面子,怪道三殿下要发兵平了他们。

纪将军跟姚绪打听,“贤侄,咱们这次问罪苏迪米尔部,朝廷里那些御史没唧歪吧?”

自从尚公主后,姚绪由原来的微末小官直接升格为驸马都尉,现在已经开始跟着上朝,他想了想,“御史台要不说话就失职了,不过我上朝时听着大家伙主要是觉着吃惊,打赢就好了呀。”

姚绪还很单纯的说,“来前我们还以为北疆战火连天哪,生怕路上遇到叛军,跟想的一点儿不一样,出了玉门关一路也很太平,要知道这样,就不用秦将军特意去接我们了,倒劳秦将军带着将士们跑这一趟。”

穆安之意味深长,“秦将军亲自带大军过去,还有人窥探,倘你们无需人护送,哪会平安到新伊?”

姚绪吃惊,“难不成还真跟朝中传的一样,路上许多悍匪?”

“悍匪不至于,马匪是有的,不过,他们的鼻子比猎狗都灵,觉着不是对手便悄悄退下了,没走近而已。”穆安之等着媳妇生儿子自三更天起连口水都没喝,挑了筷子凉拌小青瓜吃了,“不过,我也以为他们起码得试上一试,没想到竟这样胆怯。”说着看秦将军一眼,秦将军也很遗憾,“是啊,要早知道这样,就在空马车里填些东西,一路带着马车走,兴许能引出些个叛军。”

秦将军扼腕,登时觉着碗里的羊肉不香了,自责,“这都是末将的疏忽。”哎呀,是啊,这不现成的战功就放走了么!“下次多留心便是。”穆安之装模作样,其实心里笑个半死,秦将军用的这接收甲胄的法子委实巧妙至极,直接带五千将士去,到玉门关把甲胄兵器一分,自己穿上,凭谁再想打劫,除非有本事全歼五千兵马。事实证明,绝大部分远远望见就避开了,秦将军一行平平安安的就回了新伊。

穆安之笑的是,陆家那老匹夫大概觉着他这千里押送沉重甲胄的主意高明的不得了,尤其是北疆,天气恶劣,道路难行,可谁又能想到秦将军会用这样的法子,你送五千套甲胄,我直接带五千骑兵出去相迎,到玉门关直接换上新甲胄便可弃车快行了。

想到此处,穆安之快乐的饮了两盏酒,一盏与秦将军同饮,一盏与两位驸马同饮。穆安之与他二人道,“你们俩运道都好,平平安安到的,又赶上你们嫂子给我生儿子,头一回来新伊,多住些日子,也看看我们这里的异域风情。只是一样,出门带足人手,倒不是担心你们,自己走点心,我与陆国公势不两立,原本我料想兵部会寻个由头把这批甲胄给旁人,可兵部既然给,这样押送甲胄之事,如何要派你们俩驸马出面?总不会是陛下看女婿不顺眼,专捡苦差使给你们。苦差使倒还罢了,你们一入北疆境,碰破块油皮都得算我的。倘你们有个好歹,我纵是刚打场胜仗,也得落个重罪加身。不是我挑拨,不然如何派大军过去,难道仅为接收甲胄,知道押送甲胄的是你俩,我简直发愁好几日。”

穆安之那种轻描淡写不怎么在乎的口吻却是说的在座之人脸色为之一变,尤其是秦姚二人,秦廷一向寡言话少,却也并非不知好歹,“多谢三哥提点。”

姚绪也未做寻常文人的矫情姿态,他道,“我倒是想到入北疆后一路怕是不会太平,还是少想了一层。三哥,亏得你照应,我就不说谢了。”姚绪出身豪门,委实没想到自己也成了人家棋子,要命的是,人家全当他是一枚死棋,这也太瞧不起人了。

“心里有数就行,来,喝酒。”穆安之口口声声不是挑拨,他直接把挑拨撂在明面,可关键,他说的入情入理,由不得人不多思量。

甚至如纪、秦、李三位将军听闻后也是心下发凉,想着咱们都知道甲胄之事要紧,也知道两位驸马爷身份尊贵,倒是想过倘甲胄出事,咱们的兵马就装备不了了,却是没想过驸马爷出事会如何。

是啊,驸马爷绝对比五千具甲胄要紧啊!

别说五千具甲胄,就是五万具,也比不了俩驸马爷吧!

三人登时对亲王殿下佩服不已,想着咱们殿下真是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独具慧眼,心思缜密,果然不愧是咱们殿下啊。

陆侯端庄持重的饮了一盏,其实,运送甲胄背后的目的不难猜,这里面两个坑,一个甲胄,甲胄是沉重之物,车马笨重难行,容易为人所趁。其二就在两位驸马身份尊贵,毕竟是公主的夫婿,就像穆安之说的,一旦驸马出事,那是比甲胄出事更麻烦的事。所以,看着甲胄是香饵,实则驸马是要害。

想到这两点容易,陆侯相信在这酒席之上,还有旁人能想到。但是,鲜少有人如穆安之这样直接说出来,原是背地里的勾心斗角,见不得光的把戏,可穆安之直接酒宴上点出,硬是显出一身的光风霁月、光明正大,令人不禁好感倍生。

接下来穆安之没拉住这个话题不放,他转眼就问起苏迪米尔族长的事,“那族长不是说病重么?死了么?”

“没有。”李将军道,“缠绵病榻都三五年了,这一场仗打下来,直待押送他回新伊,还缠绵着哪。”

穆安之冷笑,“自尊自大久了,难免坐井观天。”

说一回战事,大家说起王妃娘娘生的两位公子,唐墨问,“三哥,嫂子生的小侄儿们长的什么样?俊不?像你多些还是像三嫂多些?”

“当然像我了。”穆安之很有初为人父的自豪与自大感,“不过也有像你们三嫂,像我们两个人,我瞧着是挑我俩的好处长的,特别俊。”穆安之就奇怪了,“你不跑过去看了嘛。”

“我没看孩子,我就是看三嫂跟孩子们都平平安安的,我就赶紧出来了。听说生小孩儿特别可怕,我等洗三再看。”唐墨的话引的大家伙直笑,杜长史说,“又不是让你生,你怕什么。”

“那也很可怕啊。”唐墨端着甜酒说。大家都知他是凤阳长公主的幺儿,自小娇惯长大,胆子小些也情有可原。

只是,咱们侯爷英雄盖世,倒是得了这样一朵人间富贵花的娇贵女婿,想想也是有趣。

不过,见过唐墨出手的人是不会笑的,秦廷还多看唐墨一眼,心说上次咱们在河南境,唐墨一剑挥去便是数颗人头飞起,血柱喷薄,何等冷厉,你这怎么连妇人生孩子还怕啊。真看不出你是个胆小的家伙。

庆功宴接风宴毕,秦廷姚绪就去提前收拾好的院落休息了,两人一路风尘仆仆而来,在玉门关时已经见识过一回北疆将领与众不同的接收甲胄的方法,可最大的震憾还是来自今天上午。

穆安之对于战事的豪迈爽朗,对于陆国公背后算计的心知肚明,甚至完全不避讳他们的对今后战事的隐晦提醒。

苏迪米尔部不会是最后一场战争。

接下来,北疆还会有旁的战事,那些不肯臣服于三殿下的部落,想来三殿下也是绝对不会客气的。

想像中应该是烽火连三月,白骨露于野的景象,但在北疆上层,将领们精神奕奕,随时备战,似饥渴的北疆大地,等待战事的甘霖久矣。

身体浸入微微发烫的热水中,姚绪舒服的发出一声轻吟,他想到父亲的话:承平太久对于文官或许是盛世,但对于武将,再锋利的刀久不出鞘也会钝的。

微风拂动山桃树墨绿的枝叶,秦廷坐在廊下,手握一方雪白丝帕,缓慢而仔细的擦拭着冷铁佩刀。

☆、二九八章

第二九八章

穆安之下午就回房看儿子去了, 至于李秦两位将军的军务交接之事,自有杜长华华长史去忙。

李玉华头上包着红色布帕,还在沉睡, 这一场生产耗尽她的精神, 她实在太累了。两个红皮小宝宝早被收拾干净, 裹着薄厚正好的小薄被放在他们母亲的身边。穆安之的眼神有些心疼有些喜悦,一时望着妻子,一时望着儿子们。李玉华睡颜疲倦又憔悴,小宝宝一身红皮, 额间竟然还有额纹, 肿眼皮,没有眉毛, 小小的鼻子, 尖尖的嘴巴似幼鸟的喙, 实在很难说得上俊俏, 可在穆安之的眼里心里,世上就没谁能比得上他媳妇,能及得上他儿子。

穆安之觉着心脏被塞的满满的,有那么一种打心底泛起的爱怜,如同久在严冬的旅人终于等到春日的暖阳,更似沙漠中的行者终于望见一眼清泉,他抑制不住的爱意与心酸让他的眼睛微微湿润。

不过, 没容穆安之感动太久, 小宝宝们不知怎地, 眼睛都没睁就哇的哭了起了, 原是一个哭的,可两个宝宝挨着躺, 那大嗓门直接把另一个宝宝也吵醒哭将起来。穆安之连忙问,“这是怎么了,是不是饿了?”

两个奶妈就侯在一畔,见状熟练的抱起孩子,先摸一把尿布,干的,然后便屈膝向穆安之行一礼,到屏风后喂奶去了,果然小宝宝们吃到奶水就哼唧哼唧的止住了哭声。

穆安之感慨,“这嗓门可真够足的。”哭起来震的人耳膜发酸。

孙嬷嬷笑着禀道,“孩子身体健壮嗓门就高。”

“我看不如阿行出生时个头大。”这也难免,木香姐只怀一个,他媳妇怀的是俩。孙嬷嬷经验丰富,信心十足,“眼下刚出生,大公子二公子都是五斤左右,孩子不算大,也不算小,好生养着,一个月后模样就出落的漂亮了,待明年这会儿周岁时再看,肯定比裴小公子还壮实。”

“我就都托付给嬷嬷了。”孩子还太小,穆安之却是忍不住说,“嬷嬷,我能不能抱抱孩子?”

孙嬷嬷指挥着穆安之右手臂抬高托着孩子的脖子,左手臂托着孩子屁股,略轻一些,就能抱了。孩子是真的不重,可在怀里却仿佛重若千万斤,穆安之却是抱了就舍不得放下,可也不敢抱太久,一则孩子还小,二则他家有两个,抱老大久了,老二要吃醋怎么办?穆安之在孩子没出生前就想好了,他可得做个公平的父亲,一碗水端平,一模一样的疼爱两个孩子。

想法复杂的新手爸爸整个下午什么都没干,就坐在炕边看着老婆孩子,怎么看都看不够。包括当天傍晚两个宝宝拉了又尿,穆安之都觉着,他家儿子的粑粑不是臭的,而是带着一股特别的奶香。

李玉华傍晚才醒过来,她是被两个奶娃子的大哭吵醒的,头一歪就看到两只小猴子,李玉华生产过生身体的巨大疲惫都被两只小猴子的相貌惊的一时忘却了,她忍不住□□了一声,“我的老天爷。”我生的这是啥啊!

侍女捧来温水,穆安之亲自接过喂媳妇喝水,一脸的得意,问媳妇,“咱们儿子俊吧!大家伙都说,鲜少见到这么俊的孩子。”

温水滋润过干渴的喉咙,李玉华的神智渐渐归位,再看一眼这俩小丑孩儿,真是奇怪,这样丑巴的两个小家伙,看一眼竟似能抚慰她十月怀胎的辛苦,身体的不适都似乎减轻许多。李玉华唇角泛起笑,“记得阿行刚出生时也这样,慢慢会变漂亮的。”“现在也不丑。”穆安之指着儿子的眼框强调,“玉华妹妹,你看孩子们眉毛长的多像你啊。”

“哪儿有眉毛啊,现在还秃着哪。”

“眉形能看出来的,你看仔细些。”穆安之的眼睛仿佛自带放大镜的功能,“你的眉毛就这样,眉峰有些高,眉梢上扬,一看就透着精神。眼睛鼻子嘴都像我,脸盘也生得像我,后脑勺前脑门像你。”

反正李玉华是半点都看不出来,凭穆安之说呗,孙嬷嬷哭笑不得上前,“殿下娘娘,先给小殿下们喂奶吧,小殿下们这是饿了。”奶娘时时就在旁边侯着。

李玉华觉着自己胸脯涨的发疼,闻言说,“我来试试,我这里涨的很。”

这其实有些不合规矩,王妃娘娘这样的尊贵,不必自己亲自喂养孩子的。不过,孙嬷嬷知李玉华性情,并不在意这些无伤大雅的规矩,也便帮着李玉华喂孩子。第一次喂有些疼,不过可以忍受,母亲抚育儿女,是大自然赋予母亲的天性。看两个孩子一努一努吃的香,李玉华两只手臂一边一个小宝宝,直乐,“长得像猴子,吃东西的劲头像小猪。”

穆安之郁闷:那咱俩是什么?

然后,穆安之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把自家儿子从头发丝夸到脚后跟,夸了一百遍不止,都是夸儿子俊的话,并且禁止李玉华再说儿子像猴子像小猪的话,李玉华不大在意,“那就说着玩儿的。”

穆安之强调,“说着玩儿也不许那样说,孩子是能听得懂的,当着孩子只能说好话,不然咱家小麒麟和大海会伤心的。”是的,穆安之不仅早早给孩子们取了大名,他连小名一起取好了,一个叫小麒麟一个叫大海。

穆安之爱怜的摸摸俩儿子为数不多的头毛,“你看咱们儿子的睡相,这四平八稳的,多稳重啊。”

李玉华给肉麻的不轻。

当初为了求子,俩人是把阿秀要来住过一段时间的,但那时阿秀都两岁多了,是个大孩子了。这种刚出生的小娃娃可不一样,一个时辰就要醒一次,醒来就嚎,不是要吃奶就是换尿布。李玉华刚睡熟就会被娃子嚎醒,一左一右揽在怀里喂,换尿布的事穆安之都不让旁人做,这样尊贵的事,怎么能让给侍女,穆安之亲自来。

孩子的到来唤醒穆安之巨大的父爱,他恨不能把自己受到的一切亏欠都弥补到孩子身上,李玉华都跟孙嬷嬷说,“没见过这样疼孩子的。”

“殿下头一回做父亲,何况这嫡亲父子,也是难免的。”孙嬷嬷其实也没见过穆安之这样的,只得理解为穆安之与李玉华夫妻情深,故而也极看重嫡子。孙嬷嬷倒是欣慰,“太后也一直说娘娘一看就是个有福的,咱们皇家,这些年还没有双生子降世哪。这消息随着捷报一起送回帝都,太后与陛下还不知要如何欢喜。”

“也不枉我和三哥盼这些年,虽说我几次求签都是好签,皇祖母也时常宽慰我,可看着太子妃和二嫂都是婚后很快就有了身孕,我心里也急的很,先前就是时辰未到。”世间哪个嫁为人妇的女子不盼儿女,何况李玉华这样的身份,受到的压力只可能更大,难得她欢欢喜喜的把日子过了下来,如今一举得俩,内宅干干净净,孩子平平安安,如今也能安心的坐月子修养。

便是尊贵如太子妃,论夫妻的日子,也不一定有李玉华过的舒心。孙嬷嬷望着李玉华略有圆润的脸颊,心说,果然太后娘娘的眼力再不错的。

穆安之早上去书房理事,先看过李将军的折子,细问过苏迪米尔之战的伤亡情况,穆安之与陆侯道,“双部抚恤战亡将士的家人,抚恤银数目你们具折奏上,我着小杜准备。”至于战利品,穆安之看数目不少,问李将军,“听说自来征战,军中自取一份,你们拿了没?”

李将军汗颜,“这打仗,将士们杀伐起来,也不好控制,请殿下恕罪。”

“紧张什么,既是拿了,这份我便收下了。”穆安之道,“玉矿那里,以后每年产出你军中拿两份,陆侯得三份。”

陆侯李将军立刻道,“殿下,这万万使不得。”

“不是给你们的,拿来补贴将士们吧,明面赏银子太着人眼,军中用银子的地方多,就别跟我客套了。”穆安之说。

便是以陆侯之淡定都禁不住心旌微动,不论旁的,三殿下这份手笔就是寻常人没有的气派。陆侯道,“北疆的情形,末将等听殿下吩咐。如今苏迪米尔王族被解至新伊,殿下要如何处置?”

“既然来了,拨处院子,就让他们住在新伊吧。苏迪米尔那里派上我们的驻兵,这件事陆侯你想想,拟个折子上来。至于苏迪米尔部的事务,得派个安抚大臣。”穆安之一时没有安抚大臣的人选,心头想的是另一桩事,“彩云部那里怎么还没打完?”

陆侯道,“叔侄刚打完,现在是兄弟们再打,臣想着还是他们再消耗些,咱们再插手。”

“也好。”穆安之后背靠着椅背,长腿舒展,眼睛半眯,“过些日子就要往苏迪米尔增派驻兵,新伊安危不容忽视,陆侯,军户那里,招些预备役吧。银饷上别委屈孩子们,具体分等你看着办。人数暂定五千,你按一万准备。”

“是!”陆侯领命。

李将军道,“臣还有一事,不知是不是臣多心,围剿苏迪米尔部时遇到一伙武功高手,人数约在二十上下,大军攻入苏迪米尔王帐时,围杀了一人。玉矿那里,击杀十人,约有□□人逃亡在外。看他们武功,不似草原路数,殿下,城防还需小心。”

“以后刺客是少不了的。”穆安之蓦地冷笑,而后笑意一收,正色道,“非但是我这里,便是你们出入也要带足亲卫,你们皆是北疆擎天之柱,不要折损在这些无所谓的小人手里。不然,以后再如何风云浩荡,也没你们的份了!”

待陆侯李将军退下,穆安之召来裴如玉杜长史,让他们找个合适的苏迪米尔安抚大臣。杜长史提醒,“苏迪米尔部原属陈知府辖下,此事绕为开陈知府。”

“苏迪米尔部的账目已经查抄回来,陈知府那里立刻就能滚蛋。”穆安之道,“待下任知府就任前,安抚大臣得在苏迪米尔部站住脚。”不论谁做棋盘城知府,苏迪米尔部的玉矿得在他手里。

裴如玉道,“此人必得精明强干,却也要能与苏迪米尔部落的人打交道,毕竟不能真的灭掉整个部落。随殿下来北疆的人不少,若有合适的,不妨先从这些人中选。”大家大族最喜下注,这些人送来就是给穆安之用的,倘有可用的,提出来用就是。

杜长史突然道,“殿下,蓝国公府也打发了两位公子在殿下这里效力,蓝双蓝峰兄弟,他们如今就跟着我和华长史做事,我看他们做事颇踏实,不是眼高手低之辈。”

“派一个过去就行,你看哪个好些?”穆安之一向与慈恩宫关系不错,他倒是不反对用蓝公府的人。

“蓝双更稳妥。”

“你先去跟他聊聊苏迪米尔部的事,看他心中有没有计划,让他写份折子上来我看看,若合适,就让他去。”穆安之很痛快的应下。

处理完文武事务,穆安之才有空跟俩妹夫吃茶聊天,穆安之其实很同情秦廷尚嘉祥公主的亲事,嘉祥公主的性情,在宫中人人让着宠着还罢了,倘还似以往,并不适合为□□,何况秦廷寡语少言,并不似会讨公主欢心的样子。

不过,穆安之对秦廷这个人很欣赏。

说到帝都,姚绪道,“帝都还是老样子,今春太子妃得了嫡次子,宫里很是庆贺了一回。我听嘉悦说皇祖母还说起三哥三嫂来,很记挂你们。对了,南边儿似有些不太平,我听闻有些小冲突,不过尚无大碍,有南安侯哪。镇南国杨家上了贺表,说是今年陛下万寿时要来帝都给陛下请安,贺陛下万岁生辰之喜。秦大哥,咱们回去还能赶上哪。”

即便临水闲话,秦廷也习惯坐姿笔直,他道,“就怕热闹不好看,我听说南夷那里,安国郡主与弟弟宁顺小公爷时有权位相争,镇南国偏居云贵正与南夷接壤,杨家以往也没来过帝都,这次听说还是王世子带队亲来,不见得就安什么好心。”

“哎,我也觉着不是什么好事。”姚绪道,“先前胡世子的案子,由军粮扯出云贵玉石走私之事,这里头难保没有杨家的算计。三哥,你觉着南安侯家的案子完了吗?”

穆安之一扬眉,“这话怎么说?”

“我自己闲来惴摩的,云贵玉石可是大宗生意,若说杨家人不知,不大可能。可杨家人若知道,这是十几年的长线,难道只为每年用玉石换些粮食?”姚绪眉心微蹙,“我总觉着没这么简单。”

“没有旁的证据了。”穆安之道。

姚绪一笑,“也许是我胡思乱想。”

“那倒不是,我也想过。”穆安之捏着鱼食丢进小湖,水面荡起一圈圈细碎涟漪,“虽没证据,但有件事十分可疑。”

姚绪秦廷都望向穆安之,穆安之眼底泛起淡淡凛色,“帝都豪门,有一家的祖籍离云贵非常接近。”

秦家比较草根,姚家却是豪门,姚绪对帝都豪门的了解也比秦廷更熟悉,“三哥是说……”陆国公府?“我的确与陆国公府不睦,但这话不是无地放矢,陆家未发迹前便是住在湖南,听说睿侯年轻时组建江湖门派玄隐门,玄隐门的根基便在湖南,曾来往云贵之地,做过生意,贩过消息。人人都当睿侯当初是得老国公赏识入禁卫军,从此平步青云,这样说原也不算错,但最早,睿侯在江湖时,曾效命南安侯,而后才去的帝都。”穆安之道,“杨家人掌权云贵的时间要从大凤王朝算起,镇南国虽地方不大,但隐密颇多。他们这时来帝都,必然不安好心。”

姚绪的脸上浮现丝丝忧虑,恳切道,“既如此,三哥何不具折上奏父皇,也给父皇提个醒。”穆安之唇角淡勾,神色悠远,“陛下的目光只会比你我更深远,何况朝中老家伙们不少。只是,许多事陛下也要顺应民意,藩国要来为上邦贺寿,陛下能不允吗?不允就会成为天大的笑话。何况,短时间看,北安关有你父亲,南夷州有南安侯,西边儿北疆军,四海尚且靖平。倘帝都有变,在外大军断不会坐视。但是,镇南国也不会无端朝贺,必有缘由。”

☆、二九九章

第二九九章

与秦廷姚绪一起逛了回王宫, 吃了回蜜瓜葡萄,穆安之把唐墨叫来给俩妹夫做向导,自就溜溜达达回屋看妻儿去了。自打得了俩儿子, 穆安之成天是看了看不够的, 他那样的稀罕劲儿, 连李玉华都有些吃醋。

转眼便是洗三礼,穆安之成亲四年骤得两子,且逢战事凯旋之喜,自然要大办。

这事不必李玉华忙, 她还在月子里, 一应洗三礼之事都有郡王妃接手了。郡王妃一大早就送来给孩子的礼物,难得郡王妃这样的身份, 还亲自给孩子们每人做了身小衣裳。衣裳都是一样的, 只是穆麒那身在衣襟上绣了个麒字, 穆淼的绣的是个淼字, 兄弟俩现在小小丑丑,不过,能丑得这么一模一样也难得了。

只是,相貌虽相似,两个孩子脾性已看出不同。

小麒麟是个好脾气宝宝,每次饿了尿了的,多是象征性的嚎上两嗓子, 意愿得到满足后, 孩子就很乖了。大海不一样, 与大海这粗犷的小名儿大有差别是这孩子的性情, 特别爱嚎不说,还尖头。

这是李玉华总结出来的, 每次吃奶,小麒麟就很好带,吃哪边都行,大海一定要吃右边。也不知这小臭孩儿是怎么判断的,把他放左边他就闭着嘴不肯吃,还要扯着嗓子干嚎,一嚎能嚎出三里地的大嗓门。

而且,因为是双生子,都在妈妈身边,喂食的时间也一致,但哪次要是先喂小麒麟,大海也要嚎。所以,除非一起喂,不然倘分个先后,就要大海先吃,小麒麟排后,因为大海实在太会嚎了。

李玉华把俩孩子打扮好,衣裳是一模一样超级喜庆的小红衣裳,帽子不同,小麒麟戴的是缝着麒麟角的麒麟帽,大海戴的是绣水波纹的大海帽,李玉华靠着炕头引枕,笑着亲亲这个,再亲亲那个,因为先亲的小麒麟,引得大海又嚎了两嗓子,李玉华只得多亲大海两口才算把人哄好。

“我看你以后定是个刁民。”李玉华轻戳大海小老头似的额纹,与郡王妃说,“现在还是有些丑。”

“咱们多漂亮啊,竟还说咱们丑了。”郡王妃俯身摸摸大海的小脸蛋儿,不乐意听丑的话,父母都是上等相貌,孩子以后必然也是漂亮的,长开后就好了。

一时,王妃娘娘的娘家人就来了,红梅姨带着龙凤胎,木香姐带着自家俩儿子,孩子们对小宝宝都是有些好奇的,最激动的却是阿秀。阿秀今天格外打扮过,一身闪闪发光的大红织锦的亮眼袍子,头上的小洋葱辫用红色系小金珠的发带系着,很神气的朝天支棱着,脖子上戴着金项圈,手上带着俩小金镯,用木香姐的话说,出门得看紧了,不然还不得叫小偷给偷走啊,孩子这一身可忒值钱。

阿秀不理他娘这些话,他在孩子里年岁最长,跑的也最快,一个急刹车在炕头前,就急急踮着脚伸长小脖子看炕上的小宝宝,只是他人还小,伸长脖子也看不清。木香姐把小儿子阿行交给红梅姨,自己抱起阿秀指给他看,“这个戴麒麟帽的是小麒麟,那个海水帽的是大海。”

阿秀原本一腔火热,听说二姨生了小宝宝,阿秀兴奋好几天了,哎呀,岳父说过要把小宝宝给他做媳妇的。虽然对媳妇的意思还不甚了了,阿秀仍是高兴的不得了,他早想来看媳妇了,可妈妈说要等三天才能来。好容易在家憋三天,阿秀今天特意挑了最好看的衣裳,擦了香喷喷的面脂,出门前照镜子就照了三回,确定自己特别俊秀才跟妈妈过来的。

结果,看到俩小丑孩儿时仿佛一千吨的霹雳落脑袋上,可怜的阿秀哇的一声就哭了,伸出去的脑袋伤心欲绝的扎回妈妈的怀抱,“我不要这么丑的媳妇!哇――”

逗的一屋人哈哈大笑。

待一时,云雀进来禀说,“娘娘,时辰快到了。”

郡王妃接过大海,孙嬷嬷接过小麒麟,将两个孩子递到奶妈怀里,抱出去请洗三姥姥进来主持洗三仪式。

这就是表示祝福的意思,孩子们出生在六月,北疆天气暖和,瓜果丰盈的季节,虽然亲王嫡子的洗三礼不论什么季节过来参加的人都不会少,但气侯舒适,岂不是更好么。

大家都认为这两个孩子生在六月初非常的吉祥,待妇人这里的洗三礼结束后,穆安之特意让小易过来传话,把孩子抱到前头去给大家伙看看。

亲王殿下这是要显摆儿子了。

当爹三天,亲王殿下抱孩子已是个中熟手,他还能一胳膊抱一个给大家看他家的宝贝儿子。都不用他介绍,人家只要一看帽子就能知道哪个是小麒麟哪个是大海了。

唐墨蹿的靠前,震惊的说,“还真是一模一样诶。”

姚绪大惊,“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有皱纹啊!”

穆安之很渊博的口吻,很自得的向姚绪传授经验,“一看就知道没做过爹的,小孩子生出来多有额纹的,这是在娘胎泡的,有点皱巴,等长大些就好了。”

姚绪心有余悸的点点头,心说,刚出生的小孩子简直太可怕了,长得这么丑。

不过,大家伙都是齐夸漂亮的,有做爹经验的知道孩子刚出生三天基本上都这个模样。没经验的也得违心夸两句啊,看亲王殿下那一脸的欢喜,谁也不会在这时扫兴。

裴如玉向来喜欢孩子还接过大海抱了抱,大海很给面子的没嚎,要知道,就照顾兄弟俩的奶娘,大海还跟人家小麒麟换了一回,反正李玉华都没看出这俩奶娘有什么差别的。

“还是像殿下多一些。”裴如玉说。

“那是当然啦。”穆安之得意地,“眼睛鼻子嘴巴都像我。”

杜长史仔细观量了一番,很认同殿下的话,两个宝宝眉宇间更肖似殿下多些,杜长史虽未成亲,家里侄子侄女多,杜长史跟裴如玉商量,“给我抱一下。”

穆安之先不放心,“不行不行,小杜你又没孩子,你哪里知道怎么抱,孩子还太小了,特别软,不能随便抱。”

杜长史不服气,“还没个枕头大,有什么不好抱的。我八岁就会抱我小侄子了。”

“好吧,那你可轻着些。”穆安之两只眼睛紧紧跟在杜长史身上,杜长史刚接过还没抱三秒钟,穆安之就叫唤,“行了行了,如玉你接回来吧,这家伙真像抱枕头一样抱我儿子。”

穆安之也就把儿子拿出来显摆一下,还不给大家伙多看,儿子露个面立刻就让孙嬷嬷带了回去,千叮咛万嘱咐的,“盖好了,别吹着风。”那模样恨不能自己个亲自护驾送回去,多少人心底暗笑,却也很理解亲王殿下,并在内心为亲王殿下高兴,一下子有了嫡长子嫡次子,后继有人,便是他们做属下的,也觉着安心。

洗三酒自然也热闹非常,不过,收获最大的还要属阿秀啦。阿秀今天学习到了很重要的新知识,譬如,媳妇是女孩子才能做的,男孩子不能做媳妇。还有什么是女孩子,妈妈、姥姥、二姨、枣花是女孩子,阿秀阿行大枣是男孩子。

好在,阿秀知道丑丑的双胞胎不是自己的小媳妇这就够了。

傍晚穆安之知晓阿秀这可乐事儿后也是哈哈一笑,“小屁孩儿还知道丑俊了。阿秀还说别人,他生下来也是一样的模样。”

孩子的事大家说完乐一乐也就罢了,穆安之正在稀罕儿子,小易进来禀说裴大人来了。穆安之说,“这刚吃过酒,如玉怎么又来了,有什么事?”“裴大人没说,不过小的看裴大人有些着急,兴许是急事也说不定。”不然这刚走怎么就又回来了。

晚霞映得窗纱娇侨,李玉华瞅着外头天色,“你出去看看,说不定是有什么要紧事。”

裴如玉不是外人,不过孩子如今在睡觉,媳妇也在月子里,穆安之请老友到书房说话。内书房是正院连着的一个小跨院,平时有专门的婆子看守,寻常人不准进入。廊畔一株积年老葡萄枝叶蔓蔓顺着藤架一直爬到长廊顶上,挂着的葡萄串始染朱颜,带着一点尚未成熟的果子香。

裴如玉在书房来回踱着步子,穆安之拨开几片大葡萄叶子,隔窗笑起来,“难得看你这火上房的模样,怎么了?”“殿下进来说。”裴如玉不与他隔窗说话,急的出去迎穆安之。

小易便守在门外。

裴如玉拉着穆安之到屋内方问他,“镇南国今年要到帝都为陛下朝拜贺寿?”

“是啊。昨儿下午听姚绪他们说的,国书已经呈上去了。”穆安之道,“正想跟你说,一时忘了,我看这事有些蹊跷。不过,咱们离帝都远,再说朝中不一定没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