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位于崇德坊西南隅,乃是前朝一位亲王舍宅而立。内里遍布亭台楼阁,假山碧水,乃是京中几座有名的大寺庙之一。

杜夫人约牡丹来这里,是有原因的。因为这里不但地方大,环境幽雅清净,最主要的是这里的灯很有名,和尚们还做得一手好斋饭,是京中名流贵人最爱来的地方。

崇圣寺有一个大花园,和尚们精心制作出来的花灯基本都挂在这里。从花园正中那座高高的藏经阁上望下去,基本灯火通明的园子里所有的情况都可以看在眼里。杜夫人藏在藏经阁顶层一个狭窄阴暗的房间里,紧紧裹了裘皮披风,静静立在那扇小小的窗前往下看。夜色浓重,把她遮挡得严严实实。

她看见一群士人装扮的男子故作潇洒地从花园西北门走进来,站在彩灯下装模作样地吟诗,偷看一旁出游观灯的妇人。她也看见她的嫂嫂侄女和一群贵夫人在一起,花团锦簇地穿行在花园的各处,一边观灯,一边低声交谈,偶尔发出一阵欢笑声,显得很是快活。

杜夫人有些惆怅,她有很长时间没有参与这样的活动了,她有些羡慕她的嫂嫂,也很想下去和她们一起肆无忌惮,快快活活地过这三天。可是她不能,至少她今晚不能。

她知道今晚有个人会微服出行赏灯,最先去的一定是安福门,待欣赏完他花了大笔钱财建起的那盏旷古奇今的灯树后,就一定会来这里。她把目光投向不远处那座静悄悄的,漆黑一片的二层阁楼昙花阁。他一定会到这里来,因为她知道,这里留着他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幼时的她,曾经和逝去的母亲陪还不是皇帝的他来过这里,她记得他什么都没做,就在那里静静地坐了整整半个时辰。临走的时候,他还记得在亲手在门前挂上一盏莲花灯。

等到大了以后,那一年上元节,她陪母亲出游,又在这里遇到已经做了皇帝的他,也遇到了蒋重。刚从边关回来的蒋重并不像她所认识的那些贵胄子弟,他的皮肤黑黑的,全身没有一丝赘肉,高大强壮,眼神锐利,站在她面前像一座沉稳可靠的大山。她从看到蒋重的第一眼,就挪不开眼睛。

她故意上前去和蒋重打招呼,问他从哪里来,蒋重的回答彬彬有礼,却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刻意讨好她。可蒋重越是这样,她越是不服气。

他看到了,伸手将蒋重打发开,笑问她:“阿瓶可是觉得这蒋重看着就讨人厌烦?脾气又臭又硬?”

她点头承认:“的确如此。”

他笑了一笑:“百炼钢成绕指柔,你别看他这样子,对他妻子可是爱护依顺得很,对他母亲也是十分孝顺。”

原来蒋重已经有了妻子,她的芳心碎了一地。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说:“流着我们这样尊贵血统的人,应该更勇敢,想要,就去拿。”

她吃了一惊,随即觉得很高兴。先不谈她到底想不想要蒋重,就说他对她的这种支持的态度,就说明一件事,他很宠爱她。舅舅的宠爱很重要,如果这个舅舅还是天下第一人,就更重要了。

和她的高兴不同,母亲似乎是很焦急,不乐意的。但他只轻轻瞥了母亲一眼,母亲便只是叹了口气,没有再多余的话。她察觉了母亲的为难,她觉得自己应该做个乖乖女,更应该在皇帝舅舅的面前表现出温柔乖巧,端庄识大体的一面,于是她笑嘻嘻地给他行礼谢过了他,说自己无意让他为难。母亲松了一口气,皇帝舅舅只是笑,意味深长的笑,其他什么都没说。

但从那之后,她经常被皇后召入宫中,经常奉召参与各种宴会活动。她经常会遇到蒋重,她看到他像大山一样沉稳,像雄鹰一样矫健,和他比起来,那些围着她献殷勤,爱擦口脂,穿着绫罗绸缎的贵胄子弟们就像毛没长齐的小鸡仔儿。

在宫墙下,柳树旁,在狩猎场上,在马球场上,她不自觉地追逐着他的背影,直到有一天,她梦里出现了他。他抱着她,亲密怜爱,但他喊的是另外一个人的名字,阿悠。当时只在梦里头,她就难过得哭了。

醒来的第一件事,她就是对着镜子仔细的梳妆。她见过王夫人阿悠的,一个被宠得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嫁人几年也只生了一个儿子而已。她觉得她没哪里比不过王阿悠。她比王阿悠更年轻,出身更高贵,容貌更美丽,为什么蒋重的心里眼里就没有她?因为难过,她失手摔断了她及笄时,父亲花了二十万钱才琢成一根紫玉钗,捧着那根摔成两截的紫玉钗,她哭得肝肠寸断。

侍女惊慌失措地禀告了母亲,母亲问她好半天,她只回答了一句:“我恨王阿悠。”母亲听了一直没有说话。

没有多久,蒋家婆媳失和,蒋重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见他憔悴下来,她忍不住想,如果是她,一定舍不得蒋重这样为难,王阿悠这样不识大体,不懂得体贴人的女子怎么配得上蒋重?于是她去问皇帝舅舅,要怎样才能得到她想要的,皇帝舅舅只回了她一句:“给你一个炼化的机会,百炼钢成绕指柔。”

机会,舅舅会给她。可是怎样才能算是百炼钢成绕指柔?她坐在屋子里想了几天,直到母亲从她发上取下一根水晶发簪,当着她的面重重一敲,“咔哒”一声发簪断成了两截,“这是王阿悠。”母亲如是说。然后又取了一根丝线,反反复复地折,轻轻绕在她的指尖上:“这是你。”

一阵寒风吹来,杜夫人打了一个寒颤,越发裹紧了身上的披风。是的,百炼钢成绕指柔,她如愿以偿做了他的妻子,她终于把那个女人打败赶了出去。可是他终是忘不了那个女人,不管她做得多么好,做了多少,忍受了多少委屈,他还是想把最好的留给那个女人的儿子。

是的,她不得不承认她没把孩子教好,可也不是她一个人的错。忠儿自小就被老女人抱去,她多管一句就不高兴,他经常一出去就是半年一年,回来也没见他有多关心,只会考校,不满意就打,出了错就只会怪她没教好,怪她的母亲经常把孩子接去宠坏了。他为什么不怪那老女人和他自己?难道他们就没有责任的?她一直都在很辛苦的忍受,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枉为他人做嫁衣,就算是佛祖,也会不甘心的吧?

还有皇帝舅舅,他既然让她嫁给了蒋重,为什么还要提拔蒋大郎?看看那小子穿着官服配着金刀去她家里头横冲直闯的骄横模样!要是母亲还活着,她也不至于这个样子。杜夫人的眼里含了泪,她双手合十,喃喃地道:“佛祖,佛祖,信女每年供奉那么多钱财给您,您不会让信女愿望成空的吧?”

背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她立时闭了嘴,低喝一声:“谁?!”

却是柏香立在门口,声音有些颤抖:“是奴婢。夫人,大公子和何牡丹来了。”

杜夫人赶紧趴在窗口往外头看,果然看见东南角一株松树下,有两个熟悉的身影站在灯影下喁喁私语,二人皆是着的男装,背对着众人,一副生恐被人瞧见的小心样儿。果然心里头有鬼,不然怎会这样鬼鬼祟祟的?杜夫人轻轻笑了一笑,将只荷包递给柏香,叮嘱道:“去和何牡丹说,让她把大公子引到昙花阁二楼去。就说那里清静,不会有人打扰。”

只是把人引到昙花阁去就行了?柏香不明所以,以为还有下一步吩咐,便站着不动。杜夫人见她不动,没好气地道:“还不赶紧去?”

柏香小心翼翼地道:“然后呢?”

杜夫人眼里闪过一丝狠厉:“你跟她说,机会只有这一次,全在她手里。我到时候会引了康城长公主过去,为她做主。以后大公子就算是恨,也只会恨我,和她没关系。”永远也不会有长公主,这步棋里面,赢家只有她。

柏香应了,走到门口,又听黑暗里传来杜夫人的声音:“注意不要让其他人看见你。”

杜夫人倚在窗前,亲眼看见牡丹单独离开了一会儿,然后又回来,和蒋长扬一前一后,慢慢朝那座夜色迷离中的昙花阁走去。一想到即将出现的情景,她激动得直眨眼睛。王阿悠,我叫你狂!我叫你一来就给你儿子收拾烂摊子!想娶名门贵女?就看谁家的名门贵女还想跟着你儿子滚回安西都护府去!

不多时,柏香上楼来复话:“人进去了。是从后头您说的那道门进去的。奴婢亲自听着上了楼。”

杜夫人眨眨眼睛:“她怎么说?表情是怎样的?”

柏香道:“她很犹豫,有点害怕。奴婢和她说,如果她不珍惜这次机会,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又说,说不得以后还会有宵小觊觎,她的境况只会更糟。她好像是有点不相信您,反复问奴婢会不会出什么错,问您为什么肯帮她。还有康城长公主,为什么就能肯替她做主?”

能够想到问这些问题说明人不算笨。可也暴露了她一门心思就想嫁给蒋长扬的事实!她要什么都不问,那自己还偏有些不放心了。杜夫人挑挑眉:“那你是怎么回答她的?”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元(四)

柏香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奴婢说,您是母亲。大公子有军功在身,深得圣眷,国公爷也器重,还有一个位高权重的义父,可是二公子什么都没有。长公主是您的亲姨母,她都不肯帮您,谁还肯帮您?又让她好生想想,国公爷如今是这么个场景,那条路断然是走不通的。如果王夫人和大公子待她真的是他们说的那般好,那么她这么做,不但帮了自己也相当于是替他们解了一个难题。要知道,王夫人可做不得蒋家的主,而您能。她沉默了很久,就接过那个荷包转身走了。”

杜夫人轻轻吁了一口气:“你做得很好。回去后重赏。”

柏香轻轻出了一口气,垂手在旁伺候。杜夫人沉默良久,低声道:“正德还在那里守着的?”

柏香点点头:“是。”

杜夫人又陷入到沉默中,在黑暗里双手合十,默默念了无数声佛,又许下无数的大愿。

夜深,游人渐少,崇圣寺中终于来了一队人。他们人不多,就只是七八个,中间一个穿着枣红色袍子的,走路之时总显得与众人有点那么不同。他们静悄悄地走在园子里,偶尔停留看灯,那人还主动与人攀谈几句,显得格外亲切和蔼,就好像是个寻常富户一般。

杜夫人忙道:“赶紧去把正德叫回来。我们准备马上离开。从后头绕过去。”柏香不明所以,飞也似地冲下楼去喊人。

那群人在园子里兜了一圈之后,那穿枣红色袍子的人站着东张西望了一会儿,漫不经心地朝着昙花楼那边去了。

杜夫人看得分明,轻轻出了一口气。她这位皇帝舅舅,最是狡猾。经常定下来的路线,他都会临时改变,今晚他微服出行,知道的人少之又少,能猜到他会到什么地方去的人,更是没有几个。她若不是仗着儿时的记忆,也猜不到他会到这里来。待得他到了昙花楼,想必第一件事情,侍卫就是要搜楼确认安全罢?

不知道蒋长扬与何牡丹被人从里头搜出来,醒过来以后会是什么样的表情?这还多亏了蒋长义的事情给了她灵感,只不过这可不是麻雀变凤凰,而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杜夫人笑了一笑,将兜帽戴上,转身下楼准备离去。

她下了楼,只见柏香心急火燎地疾步走过来,她惊觉不妙:“正德呢?”

柏香只是摇头:“奴婢没找到他。他没在老地方,奴婢便想着他会不会偷偷进了昙花楼,本来想进去看看的,可刚到门口,就听见有人来了。奴婢不敢久留,心想他大约是听到动静早回来了,便赶紧赶了回来。”

杜夫人的眼前一阵发黑,心惊胆寒。想到自己曾经吩咐过正德的话,倘若牡丹没有听她的话,给蒋长扬用药,倘若这二人没有按照她原定的计划走,就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二人留在昙花楼二楼。难道,正德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出了差错?这可怎么好?她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恐惧的滋味。

柏香见她突然白了脸,也跟着害怕起来,颤声道:“夫人,怎么办?”

杜夫人的掌心里全是冷汗,强作镇定地道:“赶紧走。兴许他在后门等着咱们也不一定。”说着已经是抬起脚大步往后头去了。

柏香赶紧一溜小跑跟上,主仆二人一前一后,捡着阴暗的地方走,很快就消失在重重树影里。仿佛身后有鬼追一般,杜夫人在即将走到园子后角门的时候,猛然绊了一下,以狗啃屎的姿势猛地往下扑去。柏香隔她尚有几步远,眼见是救不得,吓得低低地惊呼了一声。

杜夫人也算着自己定然是要跌得够呛的,哪里知晓斜刺里伸过来一双手,稳稳将她扶住了,接着内监特有的声音响起:“夫人小心。”却是个又白又胖,穿着件青灰色圆领缺胯袍,看着慈眉善目,年约五十多岁的男子。

这一声简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杜夫人又惊又吓,甚至于有些不敢抬头去看面前站着的人,只扶了疾步赶上来的柏香的肩头,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她不住地告诉自己,完了,完了。她被何牡丹和蒋长扬这对贱人给合伙儿算计了。

那人却在笑:“元日时咱家才见过夫人,夫人这么快就忘了?”

杜夫人别不过,只好抖着嗓子道:“原来是邵公公。您怎会在这里?”明明说过今晚只有几个人跟着出行的,这角门关了多年,怎会有人守着?

邵公公笑道:“夫人不知晓么?”

正德莫名不见了,邵公公又专门在此等候自己,这意味着什么?圣上兴许不会计较她怎么算计蒋长扬和何牡丹,但一定会痛恨她竟然胆敢借他的手。杜夫人一时心思百转,突然红了眼眶,一把抓住邵公公的手,就要往地下跪,哀声道:“公公救我!请公公看在我母亲的情分上,让让手。”

邵公公忙将杜夫人扶住了,笑道:“哎呦……别,快别……咱家一个奴才,怎么担得起夫人这般大礼?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幸亏得这里只有咱家一人,没其他人瞧见,不然岂不是不好瞧?”

杜夫人一听说只有他一个人,心里大定,忙拭了泪,低声道:“公公怎会在此?”

邵公公叹道:“圣人要召见朱国公和您……”

杜夫人又是一阵紧张,怕得无以复加,连声音都是抖的:“公公……”说着一阵哽咽,泪珠儿一滴一滴地滑落下去,滴到邵公公的手上。

邵公公“啧”了一声,怜惜地握紧了杜夫人的手,轻轻摸了两下,低声道:“夫人别怕……若是要降罪,就不会是咱家在这里候着了。您放心,圣人心里头清楚着呢。不是什么大事。”

“那是什么?公公您不说给阿瓶听,阿瓶害怕……”杜夫人又是一阵抽泣,娇艳得犹如梨花带雨,柔弱无依,站也站不稳地靠在邵公公身上,暗自盘算稍后该怎么解释才好。

“别怕……别怕。”邵公公不露痕迹地扫了一眼杜夫人丰满挺拔的身姿和仍旧美丽的脸蛋,殷勤扶了她往后走,仿佛能猜到她在想什么似的道:“待见了圣上,万事休要隐瞒,只管实说就好。”

意思是圣上全都知道了?杜夫人胆战心惊地被邵公公半拖半扶着,跌跌撞撞地往后头行去。

牡丹紧张地坐在昙花楼后的一间小屋子里头,有气无力地看着面前表情镇定,一边下棋一边吵个没完没了的王夫人和汾王妃。听到灯花爆了第五次,她开始担心去了许久都不见回来的蒋长扬。她坐立不安地起身往门前看了好几回,只看到外头一片朦胧的树影和在夜风中摇曳的彩灯。

忽见邬三急匆匆地往后头来,看见她就朝她露出一个笑脸来,然后与汾王妃和王夫人行过了礼,道:“请何娘子往前头去。”

牡丹紧张地看着王夫人,王夫人抿嘴一笑,起身过来替她整理了一下衣服,柔声道:“别怕,就是走个过场。什么都准备好了的。”

牡丹将信将疑,却知道今日无论如何都得面对这一关。她深深吸了一口气,转身跟着邬三往前面的昙花楼走去。先前她曾经和蒋长扬摸黑进过昙花楼一次,什么都没看清楚就又出来了。这会儿,昙花楼前挂着一盏莲花灯,莲花灯柔和的光线让她的紧张的情绪得到了些许舒缓。

邬三只送她到门口,就将她交给一个年轻内监,然后低声道:“小心。”牡丹点点头,头也不敢抬地跟着前面那双靴子稳步入内,待得那双靴子停了,她也就跟着停了下来。那内监低声道:“拜。”

牡丹也就拜了下去。她拜了三拜,听到有人淡淡地道:“起来回话。”她也就停了。她垂着头,只能看见不远处有双六合靴,上头的靴带朴素无华,她认得那是蒋长扬的脚,心头就安定了许多。僵硬的背脊也就自然而然地放松了。

忽听得那人缓缓道:“抬起头来。”

牡丹抬起头去,只见正中一张榻上,坐着个年约六十来岁的胖老者,他穿着最寻常不过的枣红色圆领窄袖袍子,眯着眼睛看着她,目光锐利无比。牡丹被他一扫,只觉得一颗心猛地一跳,不由就连着眨了几下眼。

那人脸一沉,冷冷地道:“你望着我眨眼做什么?”

死一般的寂静,蒋长扬的脸有些发白,他紧张地看看牡丹,又看看那人,轻轻往前一步,准备开口说话。却听牡丹轻声答道:“民女害怕。”

那人的眼神越发寒冷,声音越发冷厉:“你怕什么?你既然怕,还敢到这里来?”

牡丹看了蒋长扬一眼,他正担忧的看着她,眼里却全是温柔和鼓励,她便略带了点笑容,低低地道:“是因为他。”

又是一阵静寂,就在牡丹觉得就像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的时候,那人终于开了口:“蒋大郎,但愿你说到做到。”

“谢圣上成全。”蒋长扬毫不犹豫地拜了下去,牡丹赶紧跟着他一起。

那人有些兴致缺缺,随意摆了摆手:“起来罢,朱国公夫妇到了,你们一起见见。”

第一百九十八章 都是别人的错

虽然从始至终,皇帝表现出的都是一副对这件事虽不反对,但也绝对不赞成的样子。可到底这算是过关了。牡丹与蒋长扬控制不住地飞速望了对方一眼,随即翘起唇角,露出微笑来。牡丹毫不怀疑,假如不是在这里,蒋长扬一定会把她抱起来抛几下。

皇帝淡淡地扫了他们一眼,将目光投向门口。邵公公从外头轻巧地走进来,轻捷得如同一只猫,半点声息都没有发出,就已经到了皇帝的面前。只是一个眼神交流,皇帝就明白他要说什么,然后直接吩咐他:“让他们进来。”

邵公公又猫一般地退了下去。不多时,表情僵硬的蒋重和白着脸的杜夫人一前一后走了进来。二人都没有看站在一旁的牡丹和蒋长扬,而是垂着头对皇帝行大礼。

皇帝半闭着眼睛受了礼,待蒋重与杜夫人站定,方淡淡地道:“何氏德行温厚,柔顺淑德……”

这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不管他愿意或是不愿意,不管他肯是不肯,蒋长扬都非得娶这个不会生孩子的商女了。蒋重的头“嗡”地一声响,他甚至都没听清楚皇帝后面又说了些什么,只知道机械地回答:“是,臣遵命。”

杜夫人则是又惊又喜,欢喜到差点懵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死死握着手,尽力想让自己显得平静些,不要将情绪太过外露。但大惊大惧之后的大喜又岂能是那么容易就能掩盖下来的?虽然她没有说话,但她的唇角微微翘着,眉眼飞扬,屋里任是一个人,都能看得出她的心情非常之好,对这桩婚事非常之满意。

蒋重悄悄看了她一眼,心里头突然蹿上一股邪火来,他想他是明白为何她会早早就候在这里,蒋长扬、牡丹为何又会在这里出现,皇帝为何又突如其来地指了这么一桩莫名其妙,门不当户不对,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婚姻了——多半就是她向皇帝求来的。还有谁能比她更能从这桩婚姻中得到更多的好处呢?蒋重由不得冷冷地看了杜夫人一眼。

杜夫人惊觉,忙敛了神色,规规矩矩地束手站好。虽然皇帝最终成全了她,但她做的事情刚被皇帝抓了包,她弄不清楚皇帝到底是个什么心思。与其弄巧成拙,不如以不变应万变,故而她并不敢对着蒋重做出委屈无辜的神态来,而是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只盯着自己的鞋尖看。

皇帝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纠缠,说完要说的话,就表示自己累了,让蒋重夫妇留下,蒋长扬和牡丹告退。

蒋长扬和牡丹退出房门,转身刚行了几步,就见邵公公笑嘻嘻地从后头追上来道:“哎呦,恭喜蒋将军了,二位大喜。”

“多谢内侍监。”蒋长扬含笑握住那邵公公白胖的手,暗里塞了件东西过去,邵公公一笑,手只一握,就知道是块上好的羊脂玉把件,当下不动声色地将手肘往下微微一沉,那东西就滑入了他的袖中。他上上下下打量了牡丹一番,笑道:“果然德行温厚,柔顺淑德,何娘子,你可莫要辜负了圣意。”

内侍监,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此人相当于内廷中的一把手,皇帝最信任的人,最红的,离权力最近的人。牡丹一听蒋长扬的话,就已经明白了邵公公是什么人。当下便微笑着应了,恭恭敬敬地谢过,婉转地说了几句客气话。

“何娘子一看就是知书达理的人。”邵公公含笑赞了牡丹两句,方才给蒋长扬传话:“朱国公让将军等等他。他有话要同你说。”

朱国公既然让蒋长扬等他,说的自然不会是别的,一定会是这桩婚事。而适才皇帝已经表了态,朱国公不可能和皇帝对着干,但他心里肯定是非常不高兴的,一定会拿蒋长扬发脾气,乃至于狠狠训斥一顿。牡丹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是应该主动避开,避免她在一旁刺激得矛盾更加升级,便和蒋长扬道:“那我到后面去等你。”

蒋长扬一把拉住她的手:“不用,你和我一起等他。你迟早都要面对他,不如今夜一起解决。”蒋重的脾气,少不得随时会跑过去对着牡丹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今夜就要让蒋重认识到他的态度。

“你还是让我去后头好了。”牡丹低声笑道:“我怕他骂得你没面子,你下次见着我不好意思。我有心想帮你两句,实在不妥,若是不帮,我心里又难受。你若是反驳他呢,又怕他当着我的面下不来台,下次见了我更不喜欢。”她虽然不需要蒋重喜欢她,但说实在的,蒋长扬和蒋重若是为了这种事情闹腾,的确也只是让旁人看得欢喜而已,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蒋长扬闻言,轻轻一笑,松了牡丹的手,柔声道:“你去罢。我稍后来接你。”见邬三陪着牡丹往后头去了,他方轻轻出了一口气,四处环顾,选了个相对安静、却又显眼的地方静候蒋重。

才刚选定地方,就见蒋重大踏步走出来,径直走过来,四处张望了一番,饱含怒气地道:“你好大的胆子!真是鬼迷心窍了!东南西北都找不到了!你休想让我……”

蒋长扬抬眼看着远处那盏散发出淡淡的粉色光芒,显得越发迷离的莲花灯,淡淡一句话就打发了他:“这是旨意。”

是旨意,谁也不能抗旨。里头那个人要他们怎样,他们就只能怎样。一想到刚才那个人特意过问了蒋长忠的事情,又单独将杜夫人留下来说话,一副就是要护着自家人的样子。蒋重一时呆住,良久,方有些难过,又有些语重心长地说:“你怎么就这么傻?事到如今,你就算是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蒋长扬有些想笑:“谁说我要反悔了?这样就挺好的,大家都放心。以后杜夫人也可以少操点心,多把心思放在我那两个弟弟身上。”

蒋重听得他说这句话,更是坐实了这桩亲事就是杜夫人背着他一手促成的,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到话可以说。不由越发暗恨杜夫人两面三刀,表面上热心地到处为蒋长扬张罗亲事,背地里却以这样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让蒋长扬娶了个这样的妻子……敢情她的温顺贤淑都是装出来的。

忽听得蒋长扬认认真真地道:“丹娘德行温厚,柔顺淑德,这是圣上都称赞了的。若是以后有什么不好看的事情闹出来,牵扯到她,那就一定是别人的错,不是她的错。”

什么都是别人的错,何牡丹没有半点错?这是什么话?那女人难道是狐狸精转世的?把他迷成这个样子!蒋重一时之间更是气了个倒仰,指着蒋长扬只是说不出话来。

蒋长扬并不看他的脸色,朝他作了个揖,沉声道:“不知父亲何时有空?我好上门去商量一下这事。”

他今日喊这声父亲倒是喊得顺溜。蒋重大怒,正想沉了脸拿乔,说自己没空,又听蒋长扬道:“要是父亲没空也没关系,等纳吉之后,写一封通婚书,我过去拿就行了。”

他的作用仅限于写个通婚书。蒋重气得发抖,忽听杜夫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大郎你莫担心,这事儿交给我,我一定给你们办得妥妥帖帖的。”

杜夫人此刻的样子与先前的担忧沮丧很是不同,显得容光焕发的。虽不知皇帝适才与她说了些什么,但可以想象,一定没有为难她,哪怕就是她刚刚做了这样的事情。蒋长扬半点不惊奇,不置可否地笑了一笑:“十九那日就是好日子,汾王妃会上门去提亲。其他事都不敢有劳夫人,就是明年当梁,不适宜娶亲,只怕是今年就要办了的。写通婚书之时要劳夫人替我父亲记着些,他若是忘了,提醒提醒他就行了。”

杜夫人点点头:“你是我们朱国公府的长子,这事儿自然马虎不得。你放心,我会记着。”

蒋重正兜着豆子找不到锅炒,听见他二人一唱一和,就把时间给定了,一时气得死死地瞪着杜夫人。杜夫人有些心虚,随即又挺直了腰杆,望着蒋长扬嫣然一笑:“大郎,圣上适才说,你虽不是我亲生,却不能薄待于你,亲事还是在府里办罢?”

在府里办亲事,意味着以后就要住在府里。蒋长扬挑了挑眉,淡淡地道:“不必了。我自小在边关长大,礼仪疏漏,丹娘她也是怕约束的性子,怕是会怠慢夫人,为长久计,就在曲江池别院好了。”

杜夫人也不勉强:“有几处田产,是原来就为你备下的……”这自然是假的,但皇帝既然说不能薄待,她自是要做足姿态。

“不用,就当是我孝敬祖母和父亲了。”蒋长扬半点不在意,“丹娘还在后头等我,我先告退了。”说完也不看蒋重的意思,转身离去。

蒋重阴沉着脸看了杜夫人一眼,转身大踏步离去。杜夫人犹豫了一下,疾步跟上。夫妻二人一前一后上了马车,杜夫人还未坐稳,就听见蒋重怒道:“你好大的胆子!”

第一百九十九章 初识

杜夫人虽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蒋重这一声吼唬了一跳,随即坐稳了,轻言细语地劝道:“你别吼,又不是我做的主。”

她心里头此时是很欢喜,也很踏实的,什么都不能让她的好心情有半点改变。纵然蒋长扬和何牡丹设计害她,皇帝刚才也果然怒骂了她一顿,可到底也没把她怎么样。从整件事来看,皇帝舅舅心里其实还是顾念旧情,记挂着她的,不然也不会把蒋长扬和何牡丹的亲事就这样给定了。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某些动向,忠儿正在历练,总有一日会成才,又有了这样有力的支持,她的底气自然足了很多。她可真是感激皇帝舅舅。

都到了这个份上,她还说和她没关系?还是这样淡然的态度,最起码也该知道心虚,道声不是吧?蒋重此时看着杜夫人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以往看着是温顺柔和的表情,此时落到他眼里就是让人生气的虚伪和诡计得逞后的志得意满。他看着杜夫人冷笑:“的确不是你做的主,但是你找人替你做的主。现在你可满意了?我竟从不知你是这样的人,好毒的心肠!”

虽然不知道刚才蒋长扬和他说了什么,但他父子那样彼此不顺眼的态度,想来他知道得并不详细。就算是知道了,他也没有真凭实据,同样可以理解为蒋长扬设计陷害她。杜夫人拧起眉头,抵死不认:“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很不满意这桩婚事。可你也不能总拿我出气吧?是他自己去求的圣上,你不怪他,不怨王阿悠,反而来怪我这个成日里到处为他相看亲事,操尽了心的人?实在是没道理!”

那何牡丹是什么人?蒋长扬又是什么人?圣上怎可能莫名就将这两个人拴在一处?不是为了杜夫人又是为了谁?蒋重此时一心只认是她在背后搞的鬼,哪里容得她辩驳,冷冷地道:“都到了这一步你还不认,当我是三岁的小孩子,好哄骗?我一直当你温良恭俭让,什么都相信你,谁知你也是个自私自利,心肠恶毒的。为了你的一己私利,你把他生生害成这个样子!”

她自私自利?莫非她要把什么都拱手相让?这些年她为了他改变了自己那么多,日夜操劳,深居简出,忍气吞声,都不知道风光与享福是怎么回事了。得到的也不过是骨肉分离,被他横加指责。她再忍也不过是被他当软柿子捏,反倒是那女人越折腾他,他越捧着那女人。不戳他两下,他还真坐实了她好欺负。

杜夫人恨了又恨,忍了又忍,终是忍不住,冷笑道:“我害他?我能害得了他?他不害我我就该烧高香了。你要对这桩婚事不满意,刚才就该和圣上直抒己见。当时只知唯唯诺诺,此时对着我发横又算什么?似你这样又蠢又懦弱的软蛋,难怪得你儿子丝毫不把你放在眼里头!想怎么玩弄你就怎么玩弄你。一桩随时都可能甩掉摆脱的婚事,就换得你我夫妻失和,把我变成了容不下继子的毒妇,真是好算计!”

蒋重被她往心窝子里头使劲戳了一下,疼得直打哆嗦,一时睁圆了眼睛,举起蒲扇似的手来,欲对着杜夫人搧下去。这么多年了,他还是第一次有这种举动,又是为了那个女人的儿子。杜夫人这么多年终于说了一通痛快话,正觉得解气,就见巴掌,不由一阵心寒,眼泪喷涌而出,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将一张小粉脸蛋儿往他面前凑,哽咽道:

“你打,你打!我知道王阿悠回来了,你的魂又被她给勾走了,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弄死我们母子,好与她重温旧梦吧?什么脏水都往我身上泼,泼不成就打!到底是谁狠毒?你怎么对得起我?!我在你蒋家二十余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放眼看这京中,有我做得好的人有几个?你岂能过河拆桥?当年也不是我把她们赶出去的,我都说我愿意称她为姐姐,侍奉她,她还是不肯相让,圣命难违,你要我怎样?什么都不用说了,我养的儿子没人家养的争气,不会阴谋诡计,只会被人陷害。我日夜操劳,年老色衰,不如人家万事不劳心,自有人奉承,葆得青春常在。等我回去就亲自赶去把忠儿给杀了,成全你们!”

杜夫人哭得梨花带雨,肝肠寸断。街上的花灯光线穿透窗口的薄纱,把个车厢里照得亮如白昼,蒋重看到她眼角的细纹,突然想起当年那个明媚温柔可人,视他为天,百依百顺的娇媚少女,前尘往事尽数涌上心头,他一时呆住,良久方重重叹了一口气,将杜夫人一推,低声唤车夫:“停车!”随即不看杜夫人,转身下了车。不管是蒋长扬使计也好,杜夫人出招也好,这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家,将永无宁日了。操劳了一辈子,他会得到什么?蒋重站在街道上,目光沉沉地看着周遭的热闹,悲凉和孤独感油然而生。

杜夫人见他不顾而去,立在街头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只是发呆,心里一阵害怕,忙拭了眼泪,低声喊道:“阿重,阿重,你怎么了?你上来!上来我们慢慢说。”然后又推柏香和蒋重的随身小厮,让他们去劝蒋重。

蒋重只是站着不动,是的,他不敢对龙座之上的那个人说半个不字。年轻时不敢,老了更不敢。他没办法让阿悠听他的,也没办法让大儿子尊敬他,小儿子不成器,曾经温厚大度的妻子如今也突然换了张脸……蒋重是什么人呀,他心里再难过也不会流泪的。他狠狠瞪了一眼柏香和小厮,那二人被他凶残的目光一瞪,立时吓得缩了回去,再不敢发一言。

杜夫人有些焦急,顾不得脸面,忘了自己刚才哭闹一回,早花了妆容,忙忙地下车,准备去劝蒋重。刚走到蒋重身边,才抓住他的手臂轻轻喊了声:“阿重。”就听得身后马蹄儿得得,一条欢快的女高音响起来:“夫妻二人一起来赏灯,贤伉俪真是情深。”

杜夫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发现蒋重的手臂微微颤抖了一下,她回过头,但见灯火辉煌中,一个貌美妇人骑在紫黑色的高头大马之上,笑容满面,红衣似火,举手投足间风情万千,下巴上那一点胭脂红更是深深刺痛了她的眼睛,她紧紧掐着蒋重的手臂,脸上绽放出一个灿烂到了极点的笑容来:“原来是王姐姐。你大喜呀!”

你大喜呀!这一句有万般含义,你儿子想害我没害着,你儿子终于如愿以偿地抱得美娇娘回家,你马上就要另嫁他人了,这个男人是我的,朱国公府也是我的,谁也夺不去。

王夫人好笑地看着紧紧揪着蒋重,变相宣布自己的所有权,妆容狼狈的杜夫人,微微一笑:“同喜同喜,大家都少操了许多心。”然后对着蒋重大声笑道:“通婚书要好好的写哦!我是迫不及待了呢。”

蒋重默默地看着王夫人,她的气色相比初到那一日更好,穿着这身大红衣裳,越发显得容光焕发,那笑容也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装出来的。她是真的高兴,真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样一桩婚事,她竟然高兴成这个样子,真是疯了!他发现他果然是不能理解这对母子的想法了,莫非是他老了?

哼,假得瑟什么?真是会装。输了还装得这样云淡风轻的,好,你会装,我比你还会装!杜夫人忍下心头的酸意,笑容越发甜腻,上前与赶上来的汾王妃行了礼,看着不远处正在喁喁私语的蒋长扬和牡丹,娇声笑道:“王妃您瞧,男才女貌,好一对天成佳偶呢。我可真是羡慕王姐姐,得此佳儿佳妇。”

王夫人笑道:“不用羡慕我,府上二公子不是也到了婚配年龄么?夫人赶紧为他寻一门好亲,马上就有佳儿佳妇了,也好叫朱国公后继有人。”

她的笑容大方得很,也没有夹枪带棒。可杜夫人宁愿她与自己针锋相对,也不要她这样没事儿似的和自己说笑。一时之间,竟然接不上王夫人的话。

王夫人见杜夫人没话说了,蒋重的脸色也越发难看,便招呼了一声汾王妃,又笑骂蒋长扬:“夜深了,还不赶紧送丹娘回家?好不懂事!”随即告辞离去,头都没有回一下,倒是蒋重一直目送着他们的背影。

杜夫人说不出的懊恼愤恨,恨不得使劲搧蒋重一巴掌,把他打得醒过神来,到底掐住自己的掌心忍住了,小意笑道:“阿重,夜深风寒,我们回去吧?”一回头瞧见柏香望着自己欲言又止,便怒道:“缩头缩脑的,想说什么?小家子气!”

柏香苦着脸小心翼翼地道:“夫人,您脸上的妆容……”

杜夫人这才想起自己刚才和蒋重哭闹了一歇,又急急忙忙地下车来劝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妆容?只怕是狼狈不堪,早不成样子,难怪得那女人笑得如此灿烂!原来是在嘲笑她!在这个女人面前出了如此大丑,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她简直恨不得挖个地缝钻下去。回头又看见蒋重没有跟自己一起走的意思,还在那里站着不动,不由一阵心凉,一言不发转身上了马车,低声吩咐车夫:“回府。”谁也靠不住,还是只能靠自己。忠儿一日不能坐实了这个位子,她就一日不能放松。

第二百章 婚前综合症

不管蒋重怎么想的,牡丹与蒋长扬定亲一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纳采,问名,纳吉一一顺利进行。蒋长扬果然说到做到,什么都不要他准备,只到了纳征前一日,方去了朱国公府问他要通婚书。

蒋重沉着脸道:“你请的函使,副函使是谁?”

蒋长扬微笑道:“是二堂伯家的两位哥哥。”

那二人都有官职在身,仪表堂堂,正是担任函使,副函使的最佳人选。蒋重想得到的也只有这二人,听到蒋长扬竟然不经他就请动了这二人,虽然生气,却也没话可讲,忍住气将早就写好的文书递给蒋长扬,道:“你好自为之。”

蒋长扬见他写好了通婚书,心情很好,小心收过了,又往后头去见老夫人,哪知老夫人还生气得很,不愿见他。蒋长扬一笑,转身就走。他的本意是不管如何,他到了这里,总得问候一声,省得有人说闲话,也是为了牡丹计。既然不肯见,那便罢了。

他到得外头,忽见正开得灿烂的桃花树后闪出一人来,行礼笑道:“哥哥大喜。”却是已经高中了的蒋长义。虽然他已经中了明经科的第五名,又有萧家替他打算,来日得个一官半职简直不在话下,但他还是很低调地穿了件灰色的家常半旧袍子,笑容谦和,言谈举止让人挑不出半点错来。

蒋长扬饶有兴致地打量了他一回,道:“恭喜你了。我早听说了你高中,只是这段日子都很忙,故而不得恭贺。”说着从腰间取下一个上好的羊脂玉挂件来递给蒋长义:“这是贺礼。恭喜你双喜临门。”

蒋长扬平日里不爱带这些东西,既然随身带着,那便是早就备下的。蒋长义一愣,随即微微红了眼圈,低声道:“哥哥,我正要送你贺礼,却先收了你的贺礼。我没什么好东西,就只有前些日子与一众朋友打赌,得了件彩头,是前朝的翁仲玉佩,玉质上好,你带着辟邪。”说着将只小锦盒塞入蒋长扬手中,不等蒋长扬说话,慌慌张张地走了,一副唯唯诺诺,小心谨慎到了极点的样子。

这个兄弟,可真是让人不好说……蒋长扬微微摇了摇头,大步走出朱国公府。回到家中,王夫人正在检视明日纳征要用之物,见他进来,一一点给他瞧,楠木做的礼函,长一尺二寸,法十二月;宽一寸二分,象十二时;木板厚二分,象二仪;盖厚三分,象三才;函内宽八分,象八节。又有扎缚礼函用的五色线,封题。

王夫人见蒋长扬笑了,微微得意地道:“我跟你说,明日送聘礼可有讲究。最前头的是押函细马两匹,次函舆,然后是五色彩,束帛,钱舆,猪羊,须面,野味,果子,酥油盐,酱醋,椒姜葱蒜。次序半点乱不得的,也得统统放入舆中,不能随意露在外头。”

蒋长扬只是笑,轻轻摩裟着手里的礼函,过了明日,何家回了答婚书,牡丹便是他的啦,谁也抢不去。王夫人见他那样儿,有些眼红,忍不住拍了他的头一巴掌:“死小子,娶了媳妇就忘了娘。”

蒋长扬放下礼函,扶住她的手,低声道:“娘,以后我们一起孝敬您。”

王夫人叹了口气,笑道:“你义父过两日就要到了,我呢,等到明日纳了征,就请人给你们占卜请期,把日子定了,我才安心。”她自己的婚期是定在四月,以后她就要住到别人家里去了。蒋长扬不由一阵沉默,说不出心里的感受。

王夫人假装没看见他难过,调笑道:“哎呀,你一个人住还害怕呀?为了你以后不孤单,我和术士商量一下,给你往前头挑个好日子,把媳妇儿娶回家呗。你看如何?是五月好呢,还是六月好?”

蒋长扬倒被她逗得笑了:“哪有那么快?丹娘说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成亲还是想等她爹爹大哥们回来,算着日子最好定在八、九月,看看那个时候有没有好日子。”

王夫人有些发愁:“依她这样说来,难道她爹和哥哥回来迟了,你们这亲就不成了?”话音未落,就被蒋长扬将一枚栗子塞进嘴里去,恨道:“你不许乱说。”

王夫人恶作剧地哈哈大笑:“我又不是金口玉言,说了就算。左右已是跑不掉的,你慌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