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年代文里被渣了二十年后上一章:第 47 章
  • 在年代文里被渣了二十年后下一章:第 49 章

“这不是快春耕了吗?”

“嗯哼。”周徽嵐鼓励他往下说。

“是这样的,打田机的效率我们都见识到了,比耕牛快很多。所以我想啊,我这边应该再买一台打田机,趁着春耕这段时间赚点钱。毕竟老用你的也不好,而且光一台打田机也忙不过来。所以想问问你的意思。”

“嗨,我还以为是什么事。打田机你想买就买啊。”打田机的组装方法,她当初都能让帮她组装的师傅拿去用,难道还会不同意族人去买打田机来用吗?

周大志抓了抓头道,“毕竟这打田机是你折腾出来的。总得知会你一声的,我爸也是这意思。”

“你买打田机,大概要找冷师傅。”冷师傅就是当初在农机站帮她组装打田机的师傅。

“我知道。”

“你还和冷师傅有联系哪?”

“嗯,一直都有联系的,他教了我很多简单的农机机电的知识。”

“这倒是你们的缘分了。”

周大志傻傻一笑,其实他知道,冷师傅愿意教他那么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在周徽嵐当初让冷师傅无偿使用打田机组装方法的份上的。

周徽嵐却不这么认为,或许一开始冷师傅愿意教他和她有那么一点关系,但能长久处下来的,定然是和他本身这个人也合冷师傅的眼有关。

“其实打田机你们可以多买几台,然后做个计划,先将附近几个村子过一遍。如果你们吃得了苦走得远,可以将整个仪水县列为目标,以我们大兴村为中心,慢慢往外辐射扩张。”

打田机的效率是真的高,但也不是每家都能承受得起买一台的价格的,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周大志能看到这个商机,很好。所以周徽嵐不介意多给他点建议。

在周徽嵐看来,要么不做,如今既然占尽了先机,何不做到最好呢?

从周徽嵐说第一句话起,周大志眼睛一亮,然后认真倾听并将之记在心里,准备一会归家后和家里合计一下,看看怎么做。

“这一片菜花种子是特意留的,这两天你们把它给采收完毕。这萝卜也是最后一茬了,你们安排时间拔了,然后……”

周徽嵐将大棚的事宜给周大成夫妇交待下去,明儿个她就会和周郢一道前往西北了。

是的,由周郢陪着她一块儿去。

周徽嵐本不欲麻烦人的,但是族里几位长辈就是不放心,一定要让人陪着她去西北才行。

她这还没出门呢,所有人都担心她被拐卖了。对此,周徽嵐有些哭笑不得,她都一大把年纪了,谁还拐卖她?况且她又不傻。

而且即使要麻烦人,也用不着周郢陪她去,周郢还有偌大的公司要管呢,他走了万一发生了什么事可咋整?

但周徽嵐寡不敌众,她的意见被几位长辈联手镇压了。你要出远门,那我把最硬的鳞给你,护你平安归来。

没办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韩海那次带给他们的阴影实在太重了。

其实那天周徽嵐说要去西北,李桂香当时是惊喜的,但转头她就后悔了,后来是周永善安抚她,说找个靠得住的人陪着她一道去才将她安抚下来。

再者周郢也愿意,十八年前,周徽嵐被韩海所害,他一直为此感到愧疚。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京城外国语大学

周思恬在顾禹的帮助下,将所有她妈让带的东西都弄回了宿舍。

看着顾禹在这么冷的天气还满头大汗的样子,她很过意不去,送他回去的时候她给他抓了好多吃的,她妈让带的东西,除了大米,她各弄了一些给他。

接下来的日子,周思恬将她带来的特产分别包装,然后一一送出去。

她来学校早,现在还没开学,人也不多。

傍晚的时候,她去学院家属楼送第一份。

送礼,其实还是有点羞耻的。周思恬默默地背诵着她妈说过的话,她们这不是贿赂,也不是有求于人,只是单纯的感谢,为什么不能表达出来?况且她家的大米、米饼和米粉真的很好吃嘛。

她到的时候恰好看到她导师遛弯回来。

“郭教授,这是给您的。”周思恬将手上的纸箱往地上一放,就想走人。

郭教授被她吓了一跳,看着地上的东西,板着脸道,“周思恬,这是什么,快拿回去!”

“只是家乡的稻米和炒米粉,不值当什么的。我妈说,谢谢你们的教导。”说完她就一溜烟跑掉了。

老教授撵都撵不上,最终只能无奈地摇头,“这孩子。”

家属楼的隔音不太好,郭教授的老伴听到动静打开门来,“在屋里就听到你在喊,咋了这是?”

“你瞧吧。”郭教授示意她看地上。

“谁送的?”

“我学生,小小年纪上哪学的这歪门邪道?”

纸箱是虚掩的,他老伴没理会他,径直上前打开。

郭教授探头一看,“咦,竟然真是大米?”他的脸色顿时和缓了。

“这稻米看着质量挺好。”他掂了掂,量不多,大概就十来斤左右,就要将它提到屋里去。

“老郭,等等!”

“咋了?”

“这稻米——”他老伴眉头紧锁。

“这稻米咋了?”郭教授有些不明所以。

“你那学生哪里人?”

“好像是苏省的。”

“是不是仪水县的?”

“好像是,到底怎么了?”

他老伴一抵掌,压低了声音道,“这就对了,这稻米应该是大兴特供稻米。”

啊?这是特供的?郭老教授是真没想到,“那孩子真的是,不行,我得把米送回去,然后好好说说她。”

他老伴翻了个白眼,“你说人小姑娘干啥,这还真的就是她家特产,搞不好她家就是种这个的。”

“到底怎么回事?”郭教授觉得自己都被弄糊涂了。

“来来,进屋再说!”只见他老伴弯腰宝贝似地将那纸箱搬进了屋。

“这米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应该就是仪水县大兴村的特供冬稻米。”

郭教授嘀咕,什么时候又出来一个特供大米了?他怎么没听说。

他老伴有些神秘地道,“我哥有幸分到三四十斤,一开始他们也没在意,后来听我嫂子说,这次的特供稻米和别处的特供不一样,是个好东西。”

“你身体不好,这大米来得正是时候,从明儿个起,每天用它来熬点粥给你补补。”她家老头子是教英语的,当年都被糟蹋得不轻。

郭教授觉得老婆子说得太夸张了,不过他一向不会在没意义的事情上和老伴吵,她爱弄就弄呗。

“一会你给儿子挂个电话,让他们今晚都回来吃饭!”郭老夫人琢磨着,拿出两斤来焖个饭,剩下的就留给老头子,应该可以的。

周思恬一路跑出家属楼,停下来的时候气喘嘘嘘,她觉得这样不得行,太难了。

后来周思恬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将要送出去的东西都搬到邮局,然后一一附上地址和姓名。

陆陆续续的,外国语大学有几位教授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礼是一份三色礼,由大米、炒米粉和米饼混拼的礼盒。里面没有署名,只有一则附言:感谢您对小女的教导和照顾。

看口吻像是一位女学生的家长写的,并且对他们的称呼都对了。应该不是寄错的。

能在外国语大学教书的,都不是汲汲无名之辈,仪水县大兴特供稻米他们亦是有所耳闻的。

几位收到礼的教授私底下一核对,就大致画出了怀疑的范围。

而在一旁看足了戏的郭教授终于揭秘了,答案俨然在他们的猜测范围里。

同时郭教授还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想必因为第一次送礼被他撵的原因,小姑娘脸皮薄,用了这样的方式将礼送到了自己的老师们的手上。

这下他们知道了,相互间心照不宣地互相看了看。

于是周思恬发现,各科教授对她更和蔼了,但在课堂上点名问她问题的频率更凶了,像是随时随地都有条小鞭子鞭策她前行一样。

周思恬总觉得哪里不对,有种被自家老妈坑了的感觉。

第81章

周徽嵐和周郢坐上了前往西北的火车,硬座座位。这时的火车并不如后世舒服,人员混杂,空气憋闷,总之就是体验感很差。这趟火车从治化市到文观市需要两天两夜,周徽嵐能明显感觉到越往西北走,越像是往以前的岁月里走,越感觉不到繁华的气息。

周徽嵐从李桂香那里得来的地址显示着她小舅就住在文观市大曲县上宜村。

两人脑子好使,办事有条理,找人的过程很顺利。

两人先根据地址,从文观市下火车,先去找了家小店吃了一顿,然后才又坐上了前往大曲县的汽车。到了大曲县,他们直接去了大曲县的公安局寻求帮助。

值勤的公安得知他们是来寻亲的,热心地给他们找来了一牛车,拉牛车的老汉正好就是上宜村附近的。

牛车上只有一堆干稻草,别的御寒物件都没有。

周郢率先上前,将稻草整理了一下,才示意周徽嵐坐上去,自己则坐在另一侧,保持牛车平衡。

周徽嵐本想和赶车老汉打听一下她小舅的情况的,但双方言语不通,那老汉明显听不懂国语的,所以只能作罢。

看着沿路的景色,田野里还是白茫茫一片,不过也看到有些野菜冒尖儿了。不时会发现有人已经在整田了,比如焚烧地里的玉米杆头和禾秆头等等。比起苏省那边,这里是真的穷。

牛车慢悠悠地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在一个不到两米宽的路口停了下来。

老汉将牛车停下,朝他们连说带比划着到了。

他们进村之后就找人打听小舅李绍在不在这个村,顺便还打听了上宜村的村长。要接她小舅离开,地头蛇还是要拜会一下给点面子的。

被他们拦住问路的汉子问,“你们是李绍什么人?”

“亲人。”

那汉子一听赶紧道,“那你们快去,他家出事了!”

“大哥,劳烦你给我们带一下路。”周郢二话不说往他手里塞了一包烟。

那汉子先是一呆,然后意识到手里被塞进什么之后,连忙推辞。

周郢压住对方的手,“大哥,别推辞,现在最重要的是带我们去找李绍。”

“对对对。我给你们带路,往这边走!”

“这位大哥,我小舅他家出什么事了?”

“李绍是你们小舅啊?李绍他儿子和一帮孩子玩耍的时候从高处摔下来,后脑勺磕破了,流血了,送去卫生院止了血刚回来,现在整个人昏迷。卫生院的医生说让他们尽快送到市医院去,否则可留下不可预估的后遗症什么的。”

闻言,周徽嵐心一沉,眉头紧皱,高空摔落,还是后脑勺着地,这种情况轻则脑震荡,重则……

“那现在送到市医院了吗?”周郢问。

“没,李延家很穷的,哪有那个钱上医院啊,现在他们夫妻俩正四处借钱呢,但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富裕,也就这两年才混了个饱饭吃,哪有闲钱借他呢?”

周徽嵐听着心里沉甸甸的,从这句话可以想见她小舅的窘境。她小舅是个重感情的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尾随她外公外婆来到大西北。如今儿子出意外,本该砸锅卖铁都要送医的,但现在却没有送去,应该是实在拿不出这笔钱来了吧。

幸亏他们一路上没有耽搁,赶到了。穷家富路,他们这次出来是带足了钱的。希望他们来得不算晚。

三人一路几乎是小跑着往前走的。

进村后,周徽嵐就留意到这里的人住的房子很有特点,是建在地下的,俗称地坑院。地坑院也叫地下四合院,有着冬暖夏凉的显著特点,算是西北特色了。

“到了,往这里进去。”

三人沿着长坡径道迅速地往下走。

越往下,越能听到里面闹哄哄乱糟糟的喧哗声。

“红妮,李辉好歹是你妹妹的儿子,现在确实到了危急的时候了,你能帮就帮一把吧。”

“凭啥?老娘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俗话说救急不救贫,老娘这笔钱攒了多少年,那可是老娘的棺材本儿,借了他李绍,他得还到什么时候?”

带路的大哥悄悄告诉周徽嵐和周郢,“刚才说话的两人,一人是村长,一人是李绍的大姨子。”

三人都没有动,下面的声音还在继续。

“你当真就如此狠心不顾念亲情吗?”

“我刚才说了,要我拿钱出来给他儿子治病也可以。必须把珊儿给我家。”

“你这是趁火打劫!”

孙红妮冷哼,“你不打劫,你倒是借钱给他们呀!”要救儿子就得牺牲女儿,什么都不付出就想得到她的帮助,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你——不可理喻!”

孙红妮撇嘴,“他们家这么穷,将小姗给我,也省得她跟着父母吃苦受罪。”

孙红妮说完,看向李绍和孙婉儿两人,“妹妹、妹夫,姗儿跟着我,总比跟着你们强吧?你们可得赶紧下决定啊,人卫生院的医生都说了,送医的速度得快,不然晚了神仙都难救咯。”

孙婉儿在一旁哭成了泪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况且……

现在儿子正在危急关头,可她实在是舍不得女儿啊。

李绍咬紧了牙关,紧紧地握拳,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他的目光先是落在昏迷不醒的儿子身上,然后又落在乖乖坐在那里的女儿身上。

在玄关听了一会儿,加上有带路大哥的热心讲解,周徽嵐和周郢基本弄清楚了眼前是怎么一回事。

“送医院要多少钱?我替他出了!”周徽嵐扬声说道。

众人闻言,扭头往回看,发现说话的是两位陌生人时,都愣了,这是什么情况?

带路大哥道,“让一让让一让,这是李绍的亲戚。”

众人依言让开了一条路,周徽嵐和周郢两人双双走了进来。

“抱歉小舅舅,我来晚了。”周徽嵐一脸歉意地道。

李绍猜测,“你是惠兰?”

周徽嵐点头,承认了他的猜测,“是我!”

孙婉儿睁着泪眼看向周徽嵐和周郢。

“咱们啥话都别说了,先找辆车将辉儿送去市医院要紧。”

孙婉儿欲言又止,医生说最少要准备八百块钱,而且请车要钱,他们压根拿不出来。

孙红妮自然也看到了周徽嵐和周郢两人,等他们自报了家门,不由得嘴一撇,不过是李绍家的穷亲戚,口气倒挺大的。

“好大的口气,你知道去医院得准备多少钱吗?”

“好狗不挡道,准备多少也不关你的事,我李家的孩子不卖!要女儿自己生去!”厌恶她趁火打劫的行为,周徽嵐毫不客气地将她怼了回去。

孙红妮被怼得气红了脸,尖声说道,“别说大话,去医院最少八百起步,你拿得出来吗你?!”

“八百块而已,很多吗?你就想买我李家的孩子?我今儿就告诉你,给十个八百我们都不卖!”说话时,周徽嵐朝周郢伸出了手。

在周徽嵐的示意下,周郢递过去一沓一指厚的崭新的大团结。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都被他们的大手笔给惊着了。这一沓钱目测都有两三千块吧?这两人干什么的啊,两三千块说拿就拿,好轻松的样子。

孙红妮也像是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她为了借不借八百块钱对李绍百般刁难,甚至提出了要妹夫将女儿给她家养的这般过分的要求,李绍的外甥女转眼就拿出两三千块给她舅舅拿去给孩子治伤。这如同一记耳光狠狠地甩在她脸上,火辣辣地疼。

看着眼前的一大笔钱,李绍一个大男人眼眶立即就红了。

“小舅舅,快接过钱,然后看看谁家有车,有偿借用,赶紧将孩子送到医院是正经。”即使要算账也不是这个时候。

“姨,姨——”

争吵的焦点,小姑娘刚刚一直都安安静静地坐着玩着自己手里的木头玩具,所有人都没注意到她对周徽嵐的声音渐渐地有了反应,等终于看到周徽嵐正面时,眼睛就是一亮,然后立即冲着她张开了手要抱,声音稚嫩又急切地叫唤着。

循着声音看到小姑娘,周徽嵐吃了一惊,这小姑娘不是别人,竟然是她当初在庆南市大坳村时从杨建平和夏寡妇手里救下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中女娃。

当时顾嘉说那个小男孩家是京中的,大有来历,他们那次扫非□□行动开展源头就是他。反倒是小姑娘没什么来历,多半是因为长得漂亮所以才落入人贩子的手里。

周徽嵐没想到她竟然是她小舅舅的女儿?这是怎么回事?她救了的竟然是她的小表妹?怎么那么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