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上一章:第 8 章
  • 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下一章:第 10 章

众人被她的“幽默”逗得哈哈大笑,叶舒华却被他们的反应弄得很伤心,明明她说的是真心话,偏偏所有人都当她是开玩笑,可能这就是做人太正直的烦恼吧~

叶舒华不知道,宋清徽其实相信她是认真的,不过他觉得叶小妹是为了骗肉吃在很认真的睁眼说瞎话。

真是又让他开了一次眼界呢。

不过当队长父亲的开心果还是有好处的,叶队长笑完后,倒也大发慈悲的点头:“行吧,你也多吃两块。”

说完,叶队长率先拿起筷子,同时招呼宋清徽一起开动。

宋清徽的礼数当然是无可挑剔的,见到作为长辈的叶队长开动,他才紧随其后的伸出筷子,然而还没碰到菜,对面一双筷子横空出世,抢在他前面把最大的一块肉夹走了。

筷子的主人毫无疑问就是叶小妹,毕竟其他人都在等他这个客人先开动。

宋清徽又一次震惊了,反应比大脑更快,回过神来时,已经听到自己角度清奇的夸奖道:“小妹筷子用得真好。”

一语惊醒梦中人,桌上的人纷纷把目光转到叶舒华的手上,然后颇为欣慰的附和着——

“小妹什么时候学会用筷子的?”

“是啊,我记得小妹一直都不太会用筷子。”

“今天居然这么轻易把肉夹起来了,还真是灵活呢。”

叶大哥可能是个隐形的颜控,角度比宋清徽还要清奇,只见他一脸陶醉的感叹:“小妹吃饭的样子也好看,小口小口可秀气了。”

林红梅惊讶的张大嘴巴,这丫头在他们三言两语间已经吃完了一块好大的红烧肉,她男人竟然还觉得秀气?

眼瞎得治啊!

凭一己之力把话题带歪的宋清徽也一阵默然。

他好像有点明白叶小妹的迷之自信从何而来了。

叶舒华并没有在这阵彩虹屁中迷失自我,她依然坚持闷声发大财的原则,埋头吃肉,一点都没想起来她还没感谢宋知青的转移话题之恩。

说起来,叶舒华每天在家做家务带娃,标准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宋清徽也不会没事跑别人家里串门,上次一别他们已经好多天没见过面,更别提培养感情了,明明同在一个大队,却生生过出了异地的感觉。

按道理叶三哥都帮她把宋清徽请来家里吃饭了,任何一个迷妹都不该放弃这样难得的机会。

然而今天的叶舒华依然不是称职的追求者,甚至对主动上门的宋清徽很有些爱搭不理的高冷。

原因很简单。

叶舒华当初决定要把宋知青泡到手,就是认为跟着活雷锋有肉罐头吃,如今传说中的肉罐头还没见到,这位土豪反而跑来她家蹭肉吃,间接分走了她的一部分份额,那她当然也有理由翻脸不认人了。

这就叫“成也吃肉,败也吃肉”。

叶舒华的良心非但不会痛,反而觉得自己棒棒的,她想要是换成上辈子那些狐朋狗友来体验她的处境,他们的做法肯定跟她一样。

可惜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叶舒华没有想到,她的狐朋狗友里就她这个傻白甜,其他都是人精,他们就算比她还利己主义,也不会像她一样直白得让当事人一眼就看穿。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所以叶舒华美滋滋吃着肉,斜对面的宋清徽心情就有点复杂了。

宋清徽今天没喝酒,来的时候他就打定主意要滴酒不沾的,上次跟叶队长喝完酒,后遗症一直持续到现在——李继红从那以后,只要看到他便掉头就走,同时还伴随着冷哼,把不屑的情绪发挥到了极致;而常娟娟正好相反,这位女知青像是打了鸡血似的,每天不厌其烦的向他“汇报李同志的改造成果”。

前者宋清徽还能忍,毕竟没有了李同志没完没了的聒噪,知青点反而安静和谐了许多;但是后者他就头疼了,常同志不但不厌其烦的凑过来,就连眼神也越来越直白,要不是知青点的同志们认为他跟叶小妹更有戏,可能现在他跟常同志就要被误会了。

正是因为有了对比,宋清徽对小伙伴们误会他和叶小妹的关系,反而没那么抗拒了,都是传绯闻,叶小妹至少不会要他以身相许来补偿。

如果他准备点叶小妹心心念念的肉罐头作谢礼,说不定她还会主动配合——当然这个就是玩笑了,宋清徽自己都觉得他脑洞大得可怕。

总之,一次醉酒惹来一身麻烦,绝对值得宋清徽引以为戒了,一上桌,他就以“有许多观点需要跟军华讨论”为由谢绝了叶队长的劝酒,而叶队长也挺乐意看两个优秀的年轻人进行思想碰撞,索性就自己跟自己喝了。

就这样,宋清徽吃饭的期间,跟叶军华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两人聊得十分尽兴,期间他还不止一次分心,不由自主观察斜对面的叶小妹去了。

然后宋清徽有点不是滋味。

上次来叶家做客,叶小妹还一口一个“宋大哥”,自来熟到连他都想提醒她矜持一点了,不必深究叶小妹这份热情是冲他,还是冲他带来的麦乳精,至少说明他还是位颇受欢迎的客人;

而现在,他真的一点都不受欢迎呢。

宋清徽再成熟,碰到说翻脸就翻脸的叶小妹,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适应的,尤其是他脑子里还不合时宜的想起知青点同志们打趣的话,鲜明的对比让他觉得脸很疼。

那就只能安慰自己,幸好叶小妹对他爱搭不理,要是叶小妹真的非他不可,那他才有得头疼,这张嘴太能吃,他不知道要干多少活才能养得起她!

叶舒华不知道看似冷静的宋知青其实被她气到疯狂给他自己立flag了,她穿越后第一次这么敞开肚皮,红烧肉就米饭,吃得满嘴流油,快活似神仙;吃完拍拍撑成大西瓜的肚皮,叶舒华感觉不到半点罪恶感,在这个年代只要能天天这样吃,哪怕胖十斤她都乐意。

吃饱喝足,天已经黑了,宋清徽准备回知青点。他今天滴酒未碰,坚持谢绝了叶三哥的热情相送,自己一个人打道回府。

不过他是走了,叶家兄弟却在院子里更加热情的讨论着他,学富五车、文质彬彬的青年真是让直男都抵挡不住,叶家三兄弟现在对宋知青的推崇程度已经不低于叶队长了。

他们聊着聊着,叶二哥突然把话题转移到叶舒华身上,“小妹今天怎么不跟宋知青打招呼?”

叶大哥也拍着大腿打趣道:“对啊,上次宋知青送麦乳精,你还嘴甜宋大哥长、宋大哥短,今天不送东西就不喊人了?”

叶舒华觉得她人设那么坚挺,在叶大哥他们心里大概跟道德标兵差不多了,干脆懒得想理由了,抱着肚子吐槽:“主要是娘难得做一次红烧肉嘛,咱们自己吃都不够,他还跑来蹭饭吃,也太不够意思了。”

大家果然被叶小妹的“幽默”逗得哈哈大笑。

拿着抹布出来的王翠芬刚好听到这话,也凑了个趣:“那你就想错了,小宋才不是蹭饭吃,我就想着他要来吃饭才煮红烧肉。”

叶舒华垂死病中惊坐起,“难道不是因为我要求的吗!”

王翠芬同志给了她个眼神让她自己领会。

叶舒华顿时领会得明明白白、悔不当初……

第22章

叶舒华上辈子做很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现在对错怪了宋知青的后悔,也就维持三分钟,不能再多了。

毕竟她刚吃肉有点吃撑了。

前面介绍过,叶舒华上辈子是有钱任性的富二代,真爱是各种贵死人不偿命的海鲜大餐,名贵牛排、烤全羊当然也可以,猪肉在叶大小姐的菜单里就有点凑数了,也不能说不喜欢,不过隔个十天半个月不吃猪肉她是一点都不会怀念的。

奈何穿越毁一生,变成七十年代的叶小妹,海鲜牛排和羊肉大餐是不可能了,如果不能穿回去,运气好她可能再“奋斗”个一二十年,能过上随意吃海鲜大餐的幸福生活吧。

而现在没有大餐怎么办?猪肉也可以叭——叶舒华甚至连她娘养的鸡都不敢肖想,听说鸡是属于大队的财物。

她可识时务了!

为此努力奋斗了几个月,今天才如愿以偿吃上肉,还是入口即化、鲜香满口的红烧肉,叶舒华毫无悬念的大开吃戒了。

吃饱喝足后抱着肚子回味,才渐渐觉得这顿肉吃得有点油腻,可能不太好消化?

大开吃戒的时候是真满足,吃完也是真的有点腻,借着这股腻味劲,叶舒华掰着手指算了算,至少七八九十天以内,她都不会再想吃肉了叭。

吃一顿肉管十天半个月,叶舒华都觉得自己简直是绝世小仙女,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那种╮(╯3╰)╭

话又说回来,叶小妹暂时都不想吃肉了,对在她眼里就是个人形肉罐头的宋知青还能剩几分真心?

基本上一觉睡醒,她那一点点愧疚和后悔就像清晨的露珠,太阳升起便消失不见,清理得比格式化还要彻底。

第二天起来,叶三哥没有下地了,他在家已经住了两个晚上,今天吃完早饭据说就要上路,啊呸,是出发回厂里。

叶舒华就有点好奇,“不是说这次要多一天假吗,怎么一大早就得回去?”

叶军华端着碗笑道:“虽然是晚上的班,不过现在出发,还可以回食堂吃午饭,就不用吃家里的了。”

林红梅正背着他们给叶大宝喂奶,等这小胖子吃饱喝足,她就要上工了。听到小叔子的话,林红梅转头赞同的看了叶军华一眼,接着又瞪了叶舒华一眼,她想不通,都是亲兄妹,怎么思想觉悟能差那么多?

叶小妹别说给他们省口粮了,她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统统装进她的肚子里!

叶舒华没注意叶大嫂隐晦的目光,不过她也在为叶三哥的“思想觉悟”而感叹。

之前在食堂帮工,叶舒华听了个八卦,据说隔壁大队某某家连生七朵金花,后来终于得了根独苗苗,全家都宝贝得不得了,那七朵金花每次回娘家探亲,都自觉的带上口粮,绝不给宝贝弟弟任何一点负担。

民以食为天,叶三哥的做法好像还挺符合时代特色的。

叶舒华肃然起敬,接着又依依不舍的表示:“那三哥下个月早点回来,别又拖到月底了。”

虽然相处的时间不多,叶舒华的不舍却是真心实意,叶三哥模样清俊帅气,说话幽默,还会让着她,是个很不错的玩伴,更关键的是他会跟她说很多城里的八卦。

在叶舒华看来,她势必要嫁进城里过好日子的,现在多了解点城里的情况对她只有好处没坏处,而且他们全家也就叶三哥算半个城里人,她以后要找城里的老公,多半还得靠叶三哥牵线。

于是这个人帅话不多的三哥在叶舒华眼里,浑身上下都是优点,太惹人喜欢了!

叶军华听到她的话,却摇头笑了笑,“下个月可能不回了,都快过年了,厂里很多事。”

“过年?”叶舒华十分意外,“不是还有两个月吗?”

“两个月还不快吗?”叶军华失笑。

其实年底事情是多,但还没有多到不让他们休息的地步。叶军华只是觉得自己身份有点敏感,有必要多为厂里服务。

新中国的工人之所以被称为铁饭碗,不只是因为工人兄弟待遇好,这份工作还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相当于旧社会说的“世袭”了,一个人当工人,子孙后代都有铁饭碗了,这才是最值钱的。

叶军华虽然是高中毕业的“高材生”,能够进县纺织厂这样的大单位当实习工依然三生有幸了,他自己都心满意足别无所求了。

至于想不想更进一步,那也不是他说了算的,还要看厂里有没有老同志的退休,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人退休才有人转正,多的是几十个实习工抢一个转正名额的情况,关系背景或资历能力至少要有一个,这样才抢得过别人。

叶军华很清楚三两年内他是不可能转正的,目前要做的就是踏实工作,正式工不用担心什么,但像他这种背景不够硬、又不是厂子弟的实习工,再不好好做人,倒是随时有可能被顶替掉。

所以年底这两个月,他就不准备休假了,反正他没媳妇孩子要照看,家里一切都好,没有后顾之忧,就很愿意跟那些有需要的老同志换换班了,多做好事,给自己攒名声。顺便这两个月的假,也可以攒在年后一起休息,一举多得。

叶军华的打算已经跟叶队长夫妻说了,他们也都支持,现在就没必要跟小妹再解释了,他说得再多,这傻丫头都未必能听懂。

其实叶舒华挺懂得,工作忙没办法嘛,这话她从小听到大。叶三哥的对话也让她瞬间想起了小时候。

大概小学一年级,那时候叶舒华的父母已经离婚两三年了,但她没这个概念,因为从有记忆起,她就是跟爷爷奶奶生活的,父母那个时候事业刚起步,三五个月也未必能回去看她一次,所以父母在一起或者分开,对她来说都没区别。

叶舒华只知道同学们周末都会跟爸爸妈妈去游乐场动物园,就她没跟爸爸妈妈逛过动物园,穿再漂亮的公主裙、背着让小朋友们都羡慕的进口书包,她依然感到不爽。

那一年叶舒华生日,爸爸匆匆回来一趟,送了个从国外带的生日礼物就要走,妈妈更是人都还在香港没回来,打了个电话说回来给她补上生日礼物就完了,叶小公举累积的不满当场爆发,抱着叶爸爸的腿哭得天昏地暗,就是不让他出门。

当然叶爸爸最后还是走了,因为他约了一个很重要的投资商。那一次生意谈得很成功,开着小公司的叶爸爸摇身一变成了大老板,没多久叶舒华也跟着爷爷奶奶从小公房搬进了大别墅,而那个生日也给了叶舒华深刻的印象,让她明白大人的工作是天崩地裂、海枯石烂也不能取消的。

从那天起,年幼的叶舒华就算还没有磨灭对父母天然的亲近,但只要听到工作两个字,她立马变成听话不粘人的小乖乖。

好习惯值得延续,现在听到叶三哥也说工作忙不能回来了,叶舒华很快点头不纠结,转而旁敲侧击的道:“那三哥过年回来的时候,不要再浪费钱买纸笔了呀。”

叶军华虽然不至于像宋清徽一样把叶舒华看得透透的,但也听得出她这话的言外之意,故意回道:“好啊,小妹喜欢画画是不是,那我给你买点颜料?”

叶舒华吓得把头摇成拨浪鼓了。

快闭嘴吧您,刚买了一套文具就让她过上每天练字才有饭吃的悲惨日子,再买一堆颜料回来,她是不是每天练完字还得画两张才有饭吃?

伙食没变好,日常任务却越来越难刷了,叶舒华还想跟他算账呢。

当然只能在心里记一笔,在叶三哥面前,她还要保持乖巧甜美好妹妹的人设,叶舒华堆满笑容、善解人意的表示,“三哥真的不要浪费钱了啦,家里这些笔墨已经够我用了。”

说来说去,还是没能吐出“把工资留着娶媳妇”标准答案,叶军华就知道她所谓的不要浪费钱,不过是希望让他买点有用的东西罢了,什么东西对小妹有用呢?

叶军华突然福至心灵,笑道:“等过完年,你跟大宝也差不多该把两罐麦乳精吃完吧,我再买点回来?”

叶舒华也眼睛一亮,一脸矜持的点了点头,如果叶三哥执意要买,她肯定会笑纳的啦。

把她的表演尽收眼底的叶军华顿时哭笑不得,暗想为了攒钱给他们买麦乳精,他也要回单位努力加班了。

叶三哥压力山大的踏上回城之旅。

第23章 (补更2.3)

自从叶三哥说快过年后,叶舒华就发现“年味”越来越浓了,有两个很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天气越来越冷,床上薄薄的稻草马上就要不够用了,于是叶舒华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晒稻草。王翠芬也趁太阳正好的日子,花两天在院子里挑出松软干净的稻草,并进行充分暴晒后,然后把稻草扎成一床床厚厚的“床垫”,据说在这种草垫上铺床铺,下雪天睡觉都不觉得冷。

刚穿来的时候,叶舒华还会对这种说法表示不屑,但是在这边生活了几个月,她已经深深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了,叶大宝在铺满稻草的院子里探险时,叶舒华就缠着王翠芬同志让把她的“床垫”扎得厚一点,这样睡觉更软更舒服。顺便还让她娘给灌两个稻草枕头。

说起枕头也让人心酸,叶舒华上辈子喜欢各种又大又软的枕头抱枕,走到哪躺到哪,来到这个年代才知道大队很多人都不喜欢用枕头,叶家也一样,让她想搞个枕头睡觉都那么难,只能在她娘趁手的时候提要求了。

王翠芬到底是亲妈,还真按照叶舒华的要求,“奢侈”的给她灌了两个又大又软的稻草枕——用惯了记忆枕乳胶枕的叶大小姐,如今现在连棉花枕都不敢肖想了,抱着两个稻草枕差点笑成一朵花。

除了天气越来越冷让叶舒华察觉年关将近,王翠芬、林红梅和宋秀秀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在家里搞建设,也是很明显的标志,因为地里的活没剩多少了,女人们有时间在家里准备除旧迎新工作。

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小朋友已经在掰着手指算再过多少天,大人要去镇上买年货了。

叶舒华就没这远见,直到前一天晚上,才听王翠芬同志闲聊说明天得要去镇上赶集,她喜出望外,并且软磨硬泡了一晚上,成功让她娘答应带她去赶集。

不过王翠芬也把丑话说在前面了,“咱们这离镇上不算远,但也有五六里路,我们不用两刻钟就能到,你要是跟不上,可没人停下来等你。”

叶舒华闻言迅速的换算了一下,三千米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她娘这是去逛街还是去打仗啊?

对于这个要求,叶舒华是有点想打退堂鼓的,因为腿儿着去、再腿儿着回就是六千米了,这还没算在镇上走的路,简直是走断腿的节奏,逛完回来基本就是个废人了。

但是想想她还一次都没去过镇上,再这样关下去,就真成没不懂世面的小村姑了。叶舒华还是咬牙点头:“我肯定不会拖后腿的。”

王翠芬没错过她一瞬间的犹豫,见状还故意逗她:“那你跟我去镇上,你大嫂就得留在家洗衣做饭带大宝,到时候你得帮我拎东西。”

叶舒华只觉得眼前一黑,但还是倔强的应下了,“我肯定提得动。”

其实要买的东西没有特别多,猪鸡鱼这些荤食大队都会分,不用去镇上买,菜什么的就更不用去外面买了。王翠芬这次去镇上,也就想买点油盐酱醋糖什么的,熏腊肉腊肠、过年炒花生瓜子,还有做点心都要用到这些;顺便攒了两张布票,去镇上扯点布,给他们大宝做身新衣裳好过年,既然给大宝做了,那干脆也给二宝做一身,他明年三月左右就该出生了。

就这么点东西,王翠芬一个人就够了,这么说不过是逗一逗自家的傻姑娘罢了,没想到还真把这丫头骗得团团转。

王翠芬看着她倔强的表情,只觉得一阵好笑,“那就好,早点回屋睡吧,要去镇上可不能睡懒觉。”

叶舒华:“……”

没想到去赶集还要早起,她突然有点后悔了怎么办?

心里是这么吐槽,但是第二日天还蒙蒙亮,叶舒华身体已经很诚实的爬起来了。

这么早,王翠芬连饭都还没做,刚切了一把叶子在院子里喂鸡,就看到小闺女“吱呀”一声开了门就蹦出来,难得有点愣神:“起这么早做什么?”

叶舒华也懵逼的眨眼:“我是不是起太早了?”

王翠芬知道小妹爱玩,但也没想到她能积极到这个地步,哭笑不得吩咐,“早了,正好去河里把衣服洗了吧。”

叶舒华扭头丑拒:“第一次去镇上,我待会要编个美美的辫子。”

虽然她天生丽质、在家可以放飞自我,不过出门还是要好好打扮的,叶舒华摸了摸散开的长发,已经想好要搞什么发型了。

叶小妹常常把“第一次XXX”挂在嘴边,叶家人都已经听习惯了,王翠芬也懒得去纠正她的错误,只是还有点不放心的问:“你要梳什么辫子?可别太出格了,像那些女知青一样梳两条麻花辫多好,又干净又精神。”

叶舒华还是知道轻重的,连连点头,“我就是想编两条比她们都精致好看的麻花辫,三哥买的头绳和发卡还没怎么用过呢。”

只要不出格,王翠芬也喜欢看小闺女打扮得漂漂亮亮,便点头道:“那你快点弄,迟了我们可不等你。”

叶舒华开心的比了个“OK”手势,然后就去洗漱准备打扮了。

太阳冉冉升起,叶小妹已经连梳妆完毕,成就感满满的她连早饭都不想吃,坐在院子里欣赏自己的美貌。

时下最流行的麻花辫,一般都是从耳后开始编,做事的时候,又粗又长的麻花辫在左右两边晃动,是这个时代青春靓丽的标志。

叶舒华之前去食堂上班,为了省事也是这么梳的,不过今天她立志要做个精致的居居女孩,就精致到从头顶开始编了,还特意用梳子把头顶包括鬓角的头发打蓬松了。

她编发的手法也与众不同,上松下紧,后脑勺的发型蓬松圆润,显得慵懒可爱,同时还把她的脸衬得更加精致小巧;发尾则是跟大家一样的粗辫子,既有心机又不会太过分。叶舒华揽镜自照,觉得自己简直美到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