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人中,唯有忠义候夫人现出不满之色,以大姑娘这身子骨还有这不容人的性子,她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抱孙子啊。

只是再多的不满,忠义侯夫人嘴上一个字都不敢说,如今,她是根本不敢对大姑娘说三道四,就是连婆婆的款都不敢摆。

一来上头有老夫人压着,经过几年前的教训,她哪里敢插手儿子房里事。

二来,忠义侯府正是风雨飘渺的时刻,而林家随着林延恩的登基,炙手可热,赵家必须依靠林家,才能在京城站稳阵脚。

忠义候府奉皇帝之命投靠大皇子,借着婚宴,将绝大多数权贵一网打尽,企图以此控制京师。最终大皇子起兵失败,但是这些大臣都受了惊吓,更有不少“异己”“顽固分子”被趁乱消灭。

忠义侯府大大的得罪了这群人,更为坑爹的是,忠义侯府不能对外说,皇帝早知这事,他们是奉皇帝之名而为。为了朝廷稳定,皇家不会承认,无凭无据,大臣也不会相信,就是有人信,他们也不敢说。

赵家先祖是高宗安插在先帝身边的人,为高宗办了不少事,当年机缘巧合之下,知情人都死了,这才避免被血洗的命运,传承至今。

这段黑历史成为悬在头顶上的剑,担惊受怕了几十年,在他们以为安全的时候,却被不孝女赵氏捅了出来,逼得赵家不得不坦白从宽,答应将功赎罪。

皇家不再追究往事,赵家却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外人只知忠义侯府迷途知返,暗地里保护不少大臣,同时揭发大皇子重重安排,功过相抵。

经此一役,忠义侯府在朝中地位一落千丈。

过了两个时辰,疲惫不堪的大姑娘才悠悠转醒,脸色依旧苍白如雪,第一句便是,“孩子呢?”

一直守候在一旁的赵彦之赶紧往她后背塞了软枕,让她靠坐着,又从边上奶娘怀里接过孩子,目光怜惜的看着襁褓中红彤彤皱巴巴的婴儿,她实在是太孱弱了,弱的连奶都吸允出来,只能挤出来,用小勺子一点一点的喂。

幸而,还能咽下去,太医说,能吃便好!

大姑娘贪婪的看着小婴儿,她只模模糊糊瞥了一眼,便昏了过去。大姑娘强打着精神,颤抖着双手接过孩子,缓缓的将脸凑过去,感觉到一阵不可思议的柔软细腻,顿时泪如雨下,又急忙将孩子移开,怕眼泪惊醒她。

赵彦之慌了手脚,才想起拿帕子替她抹泪,“你别哭,月子里会落下病根的。”

大姑娘的眼泪却怎么都止不住,怕惊醒怀中的婴儿,强忍着喉咙口的泣声,她以为自己必死无疑,苍天有眼,她们都活着,她们都活着。

看着不甚健康的孩子,大姑娘眼泪掉的更凶更急,眼神却逐渐坚定如磐石,为了女儿,她要努力活下去,活的越长越好。

抬头对赵彦之用带着哭腔的声音道,“我有些饿,想用点粥。”

赵彦之喜不自禁,一叠声吩咐人,将在暖炉上温着的鸡汤中端过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姑娘极为配合太医调养身子,月子对女子身体甚为重要,若是调养的好,能大大改善身体状况。

顶级的太医、珍贵的补品、家人的体贴、以及大姑娘自己的求生欲。

在摆周岁酒时,大姑娘再也不是之前风吹吹都要担心她被吹走的羸弱模样,虽比不得正常人,但也不用家人时常悬着一颗心。这让所有关心大姑娘的人都不由得喜上眉梢。

一直为大姑娘请脉的于太医笑呵呵道,“夫人再仔细调养下去,身子骨会比如今更好。”话却不敢说得太满,如常人一般这种话,于太医从始至终都没说过,实在是不敢下断言。大姑娘身子骨终究不大如人意,子嗣上更是不敢提及。

春去秋来,转眼又是三年。

大姑娘望着在草坪上玩耍的女儿,手不由自主的按在小腹上,嘴角的笑容渐渐苦涩,她该是时候去寻找一个答案了。她已经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这一天,同和堂最富盛名的郑大夫接了一桩郊外的生意,花了一个上午城外一贵人看完病才离开。在回城的路上,被一穿着衣着质朴的婆子拦住,言称,她家夫人病了,正巧要去寻大夫。瞧见同和堂的马车,特来邀请。郑大夫不敢耽搁,不说医者父母心,只说对方是忠义侯府世子夫人,他也不敢马虎,赶紧随着婆子进了一座别致幽静的庄院。

一进屋子,就闻到一股优雅的熏香,郑大夫抬眼瞧过去,端坐在上首的美貌女子,看着是有些孱弱气色不济的模样,但是并非急症之象。

大姑娘笑着一指下首的椅子道,“郑大夫请坐。”

郑大夫直觉不好,可是也明白怕是避不开了。

过了半个时辰,郑大夫才离开客厅,踏出门之后,忍不住摸了摸额上的汗,心有余悸的往后望一眼,到底是名门贵女,世家宗妇,瞧着和蔼可亲,但是该有的手段一丝不少。软硬皆知,逼得他不得不说真话。

郑大夫行医数十年,不是没给达官贵胄看过诊,知道对这些豪门有些话不能说,且往往是报喜,忧少报,涉及**的事情更是不敢提。

就拿这位忠义候世子夫人来说,她早年怕是被用过虎狼之药,虽时隔已远,但是对身子的损伤到底已经造成,这是后来如何描补都挽回不了的。

这样的身子骨在他看来是不适合怀孕生产的,但是他知道这位夫人膝下有一个女儿,体质羸弱,据说是胎中带出来的体弱。

怀孕生产与她身体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再怎么精心保养,这位夫人的身体终究比旁人差上许多,至于再孕,前一次怀孕已经是奇迹,如今身子骨更弱,难啊!

“夫人!”雨桐哽咽出声。

在郑大夫走后,大姑娘一直愣愣的坐在椅子上,表情茫然,无悲无喜。

“夫人。”雨桐的声音悲痛。老天爷怎么这么狠心,要让她家姑娘遭遇这种苦难。

大姑娘眼珠子动了动,拿起边上的茶杯想喝一口,只是她的手不断的哆嗦,杯盖撞击杯檐发出刺耳的声音。

恼怒之下,大姑娘重重将被子撂在案几上,茶水洒的满桌都是,“你出去,我想自己待一会儿。”

雨桐摇头,她怎么放心。

大姑娘竟然笑了笑,“你怕什么,我还有绾绾,你还怕我做傻事。”想起女儿,大姑娘的心一点一点抽痛起来,好似整个人活了过来,继而所有的怨恨、惊怒、不甘、恐惧…都汹汹而来。

雨桐这才一步三回头,悬着一颗心离开,寸步不离的守在门口,不敢走开。

屋内,再无一人,大姑娘终于伏在案几上大哭起来,就连茶水浸湿了衣袖都感觉不到。

太医的欲言又止、避重就轻,她不是没有发现,家人在她背后的黯然,她察觉到过。

大姑娘开始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执着于真相,当一切事实鲜血淋漓的摊在她面前,她发现,之前自己所有的准备都溃不成军。她以为自己可以从容面对一切,事到临头却发现自己这么脆弱不堪。

那么多人在暗地里指责她善妒,赵彦之而立之年,膝下只有一弱女,大姑娘梗着一口气不肯妥协,她能生,为什么要让别人生。她们一家人和和美美,凭什么要j□j一个不相干的女人。

可现在她拿什么坚持,三十五无子方纳妾,她还能不能坚持到那一年,便是坚持到了,难道她真的要眼睁睁看着别人分享她的丈夫,看着另一个女人为他生儿育女。

第246章 大姑娘(下)

当天,大姑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整夜,雨桐送了晚膳进去,过了半个时辰再进去,膳食原封不动的端出来。

第二日,忧心不已的雨桐估摸着时辰,小心翼翼的进屋伺候,却见大姑娘已经起了身,正坐在梳妆镜前。

“夫人。”雨桐讷讷喊了一声。

大姑娘微微一笑,并没有转身,语调轻柔道,“我想绾绾了,我们回去吧。”这次出来,她并没有带上女儿,而是由老夫人照顾。

愣了一愣,雨桐才反应过来,隐隐觉得大姑娘神情和昨天有所不同,令她不安,脱口而出,“姑娘。”喊得是未出嫁时的称呼。

“我们该回去了。”大姑娘悠悠道。有些事情既已知道,就再也不能自欺欺人了。

申时三刻,赵彦之从衙门归来,先去向祖母、父母请安,然后才回正院。

像往常一样,赵彦之由人伺候着脱下朝服,换上家常,边笑着道,“怎么不多住几日,好好散散心。”他进门边被告知,大姑娘回来了。

大姑娘一笑,上前理了理他的领口,“想绾绾了。”

提及女儿,赵彦之脸上的笑容更柔软。

大姑娘垂着头认真的替他整理袖口,阖府上下,最疼绾绾的是赵彦之,他是这么的喜欢孩子。

“纳妾吧!”待将屋中伺候的人屏退,大姑娘突然看着赵彦之的眼睛道,“我们需要一个儿子。”

赵彦之悚然一惊,不可思议的看着大姑娘,“你在胡说什么。”又软和了神色道,“孩子我们以后自然会有,何必要纳妾,不是搅的家宅不宁。”

大姑娘忍不住笑道,“我们真的还能有孩子吗,我的身体状况,你还不清楚吗?”

赵彦之心头一震,内心浮现慌乱,竭力保持镇定道,“你不要胡思乱想,太医说你只要好好调养…”

大姑娘打断他的话,“我已经找大夫看过,你不要再骗我,你们为什么要骗我,我自己的身子我为什么不能知道。”

赵彦之见大姑娘的神色,焦急,“妍儿,你听我说,你身体状况…”

“我只想听真话,我不想临死才明白过来,你们不觉得这样对我很残忍吗?”

赵彦之神色大变,嘴唇微动,仿佛失了声一般说不出话来。

“我的身体状况很差。”大姑娘缓缓道,“是吗”

赵彦之瞳孔骤然收缩,否定的话说不出,却也不忍心肯定。

这无疑是一种默认。大姑娘闭了闭眼,憋回眼中的泪水。

“我不能再有孩子,是吗?”大姑娘继续问。

赵彦之避开她的视线。

大姑娘放在膝盖上的手拽紧,说道,“既如此,为什么不纳妾呢?反正要纳的。”转开视线,望着窗台上的兰花。

她只是身体差,但并不是马上就要死,只要精心保养,活上十几载不是难题。那么她可以抱养一个庶子,细心教养着,将来女儿也有依靠。

有林延恩在,这个孩子袭爵并非难事,她也算对得起忠义侯府了。

其实与另一个人分享丈夫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不是吗。她只要想一想女儿,那种痛也就淡了。当初生女儿,濒死那一刻,她脑海中只有肚子里的孩子。如今,她逼着自己只想女儿。

赵彦之走到大姑娘面前,握着她的手道,“我可以等,我愿意等。”

大姑娘摇着头道,“我不想等了,我害怕,多等一天,就多一天的希望,然后就是失望。”她害怕这种明知道没有结局的等待,心起起落落,悲悲切切,一无所获。

赵彦之扶住大姑娘的脸,神色坚定,“会有奇迹的,当年太医们都说,你恐怕很难有孩子,但是我们有了绾绾不是吗?我们一起等待另一个奇迹好不好,我们还有时间,很多很多的时间。妍儿,我都没有放弃,你怎么就放弃了。”他渴望有一个儿子,但他更想要身上流着他和大姑娘血液的儿子。

眼泪一颗颗的从大姑娘眼中落下来,落到赵彦之手上,那种温度灼烧的他的心一阵一阵的疼。

“傻姑娘,你什么都不要想,其他事情都交给我,我会解决的。你只要乖乖听太医,好好调养自己的身体。”赵彦之珍而重之的轻吻大姑娘的额头。

心中的怨、恨、妒竟然奇迹般的平定下来,剩下的只有满满的委屈,大姑娘突然扑到赵彦之怀里嚎啕大哭起来,泣不成声道,“对不起,对不起…”

“夫人,马车已经准备好了。”一婆子进屋轻声道。

十四姑娘笑着站起来,点头道,“通知子杰、子燕和明惠,让他们收拾收拾该出门了。”一晃眼她已是三个孩子的娘,自己早从花样年华的少女成为即将迈入三十大关的少妇。

回忆起往事,十四姑娘不禁一笑,若是十二年前大姑娘香消玉殒,她的人生可能会变成另一幅模样,小心翼翼的在侯门中生存,三年五载之后,将关系撸顺,然后与赵彦之相敬如宾,做一位贤良淑德的侯夫人。

而今,她是吏部郎中的夫人,她的丈夫不及赵彦之英俊也不及他家世显赫,但是她的丈夫心中有她,会为了她的一颦一笑担心和欢喜。

当年她对此不屑一顾,所以明知赵彦之对大姑娘一往情深也愿意做填房,如今她由衷的庆幸,大姑娘化险为夷,这是她的幸运,也是大姑娘的幸运。

她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说来,她这门婚事多亏了二房伯父伯母操劳,否则以她庶出庶出,五老爷还不在的条件,根本轮不到她。胞兄也不会受到二房处处提携,仕途坦荡,直接令她在娘家地位更高更稳。

这些一半是血脉,另一半是因着二房为了补偿她。

较真的想,她如今这一切都和大姑娘脱不开关系。

十四姑娘真心实意的感谢大姑娘,也希望她能幸福。

十四姑娘扶着婆子的手慢慢往外走,感慨道,“大姐可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菩萨保佑。”大姑娘以三十八岁高龄产子,一桩心事总算了了。

果然,老天是不会过分为难好人的,在一方面亏待了,总会在另一方面补偿过来。大姑娘子嗣艰难,但是赵彦之身边依旧无二色,最终儿女双全,虽有磨难,结局美满。

真好!

果然,老天是不会过分为难好人的,在一方面亏待了,总会在另一方面补偿过来。大姑娘子嗣艰难,但是赵彦之身边依旧无二色,最终儿女双全,虽有磨难,结局美满。

真好! 历时九个月,簪缨世族 结束了 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大家的支持,没有你们我肯定写不到这一步,回头看看,自己居然写了将近九十万的字,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打算休息一个月,顺便准备新文,有缘的话四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