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学好一门手艺,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秀儿有两门手艺哦。明清时期专职梳头养家的人还是非常多的。

、第83章 挑明

榛子身边也有人擅梳头的,榛子的发式就是她替榛子梳的,可再巧的手又怎比得上秀儿这颗心,榛子瞧着镜中的自己,虽只是个简单的堕马髻,也和别人梳的不一样,显得灵巧多了。

榛子努力把眼里的泪忍下去才笑着说,“好看,秀儿姐姐你这手艺可不了得。”秀儿把榛子的首饰重新插上,那些稍微沉重一点的首饰都没有用,而只用了几样轻巧的,又从梳妆匣子里找出一朵玉色绢花,“绿丫给的绢花比我原来见过的强。你瞧瞧,这样梳好了,是不是就比原先好看些。”

榛子又应是,见秀儿面上笑容还是没变,拉着她的手坐下:“光你这梳头不掉头发的手艺,就不晓得多少人喜欢呢。”真的吗?秀儿又笑了:“其实也不是不掉头发,而是怎么把头发藏起来。”

说着秀儿手腕一翻,手心里已经多出一小团头发:“你瞧,这才是方才给你梳头时掉的那些头发,我啊,都是趁不注意的时候把头发藏起来的,不然的话,就…”

秀儿已经停口,把那头发团成一团放到一个角落才笑着说:“那你瞧瞧,我这手艺,还能赚钱养家不?我想着,多拉的些人来,也能多赚些银子,到时也就可以养女儿了。”

“当然能赚钱养家,秀儿姐姐,我…”榛子的话被秀儿打断了:“我晓得你和绿丫都待我好,可是我总不能靠你们养一辈子,我有手有脚,年纪又不是很大,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再说也要给锦儿做个好样子出来,不然她总觉得随便就能靠别人养,自己不努力不去赚钱,这可怎么行?这样只会害了她。”

门外的绿丫已听的泪水涟涟,秀儿还是那个秀儿,那个不管受到多少磨难,都不会怨天尤人的秀儿。若再强留住她,只会让她坐立难安。绿丫抽出帕子拭泪,榛子已经听到外头的声音,掀起帘子瞧见是绿丫,见她眼里的泪就明白绿丫什么都听见了,忙拉她进来:“绿丫姐姐你来的正好,秀儿姐姐说,以后想做什么事呢,还说要我们帮她传传名,好多有些人来呢。”

“我啊,就怕杜小姐以为我是个梳头媳妇,坏了你的名声呢。”既然榛子和绿丫都不没反对,秀儿心里也很愉快,笑吟吟地道。

“秀儿姐姐你这话说的就是臊我了!”榛子把绿丫按在梳妆台前:“要不,绿丫姐姐你也让秀儿姐姐给你梳一个。”绿丫还没说话,秀儿就已经动手给绿丫解着头发,绿丫除了点头什么都说不出来,等快梳好了才笑着道:“秀儿姐姐的手艺真好,这头梳的又快又好。”

秀儿给绿丫用的是红色绢花,听绿丫这样说秀儿就笑了:“当得你们两的夸,那我就放心了,我啊,就怕我这手艺,京城里的人瞧不上呢。”

“怎么会,我瞧秀儿你这梳头手艺,比起常走的那几个梳头媳妇,好太多了。”绿丫忍住心中酸涩,笑着赞秀儿。秀儿这下笑的十分开怀,榛子也在旁帮着赞两句。

屋子里和乐融融,绿丫突然双手一拍:“我倒忘了,来寻秀儿你是有事的,你和锦儿的户籍都上了名册了,并没上在我家,而是独自一处,姓王,叫王秀,锦儿是你的女儿。”

秀儿当日在流放地,已被人用病死的名义消掉了名字,要在京城里住日子久,这户籍也是个事,既然冯家那边的事已了了,那也要赶紧做这事。不过现在比不得原先,老刘在衙门里当差那么多年,这点事不过是点小事,早拍着胸脯保证说把事办的漂漂亮亮的。问秀儿姓什么叫什么的时候,秀儿自然不能再用原来那个倍感耻辱的屈姓,记得自己的娘姓王,就用了王姓。

此时听到绿丫这样说,秀儿眼里忍不住又有些湿润,声音都带上了一些颤抖:“真的吗?”绿丫点头:“当然是真的,你瞧,就在这呢。不过给你报成了寡妇,说嫁在外头丈夫死了,爹娘全丧,这才投靠亲友。”

不是寡妇,怎么能解释有个孩子,秀儿从绿丫手上拿过那张纸,从此后就是天高海阔,再无烦忧。王秀,这个名字让秀儿一笑,接着道:“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从此不再姓屈,这多么好。”

户籍也上了,秀儿又执意要搬,绿丫也晓得劝不住她,好在现在都在京城,比不得原先天各一方。正巧刘家紧隔壁那家要搬走,兰花来说了,绿丫和秀儿去瞧了房子,正房三间,厢房厨房茅房都是齐备的,秀儿母女住正好。绿丫也就替秀儿出了头一年的租钱十两银子,秀儿虽不肯,也拗不过绿丫去,也就应了。

榛子听的秀儿要搬走,也送了许多东西过来,吃的穿的用的,绿丫又见房主家留下的那些家具都有些老旧,索性把秀儿现在用的那些家具也一起送过去。还有小荷和榛子留下的那个丫鬟,也一起搬过去。

见还要给自己伺候的人,秀儿急忙阻止:“这就不成,我一个梳头媳妇,一年也不晓得能赚多少银子,还要人伺候?”绿丫早有话等在那里:“这不一样,兰花姐现在也是有家有口的,难道你出门去,就把锦儿关在家里吗?与其每日麻烦邻居,倒不如现在你收了这两个人,到时你出去也方便。”

兰花本还想张口说自己再照顾个锦儿也不是什么难事,见绿丫给自己使眼色,也就忙改了口:“说的是呢,我现在也是一儿一女,虽有个婆子帮着忙,可每日也忙不过来,你带两个人去,也能安安稳稳地出去做生意,不然的话,要我空着呢还好,要我也忙起来,那你怎么办?难道把锦儿关在门里吗?那等你回来,她嗓子都哭哑了,你心疼不心疼?”

几句话问的秀儿也没话可说,明晓得她们这是怕自己太过劳累才这样安排,也只能接受她们好意。

那屋子收拾好了,选了个好日子,绿丫也就送秀儿搬出去,一群人热热闹闹地离开,张大娘这才舒了口气:“总算走了,我还怕…”她怕什么楚氏自然明白,忍不住开口道:“其实,秀儿姐姐这样想也对,有手有脚的,又有手艺,出去住总好过人说闲话。”

什么想的也对,张大娘忍不住啐了口吐沫:“这叫不会享福,在这里有吃有喝又有人伺候,偏要出去受苦,我瞧啊,你那嫂子,嘴里说着舍不得,心里早巴不得要秀儿搬出去呢。这还是她姐妹似的人,更何况你我。菊丫头,你这主意可一定要拿准了。”

“嫂子她不是这样的人。”楚氏又为绿丫辩解,张大娘的眼不由一横,接着就道:“你啊,还没经过多少事呢。”见张大娘闭目不说,楚氏又做了几针针线才轻声唤张大娘:“姨妈,我前儿绣了两块帕子,被辛妈妈瞧见了,赞我比外头卖着的绣的还好,我就托她帮我拿出去卖去,两块帕子得了三钱银子呢。”

三钱银子算个屁,张大娘又翻个身,楚氏的手在帕子那里扯了又扯:“京城比不得乡下,虽说米贵柴贵,可是这活路也多。我让辛妈妈打听过了,那大的铺子里,荷包帕子这些,都是常年要人去做活的,也可以拿了东西回来,自己做了,到时送去,一件活也有十来文,若能遇到那大户人家办喜事,绣的帐子这些,靠这个养家也不成问题。您和姨父也不算很老,姨父去寻个打梆子的活,您做不了绣活,捻线总是能的。与其担心被嫂子那日不高兴了赶出来,倒不如这样做,自己挣钱,花的也自在。”

“吆,这来京城四五个月,长了见识,晓得这些了。”楚氏忐忑不安低说完,张大娘这才坐起身不阴不阳地开口。这让楚氏低下头:“我只是瞧着姨妈您成日焦愁,担心被嫂子赶出去,这才想出这个主意。”

“所以我说,菊丫头你年纪小,没经过事,只想到一层没想到另一层。”张大娘看着楚氏道:“自己赚钱,花的自然自在,可你也要晓得这是在京城,不是在我们乡下,你表哥现在是那店铺里的掌柜,一年上千银子呢,他一年上千银子,不帮衬家人,反倒要家人出去外面自己赚钱,知道的,赞你一声不肯连累别人。不晓得的,只怕会骂你表哥是个狠心的人,连你嫂子也会被说上几句。”

还有这么一层意思?楚氏的眉皱紧:“可是,秀儿姐姐也出去了啊,我也不见别人说嫂子。”

“那不一样,你嫂子虽说现在是当家主母,可毕竟是嫁进张家来的人,她的一个寡妇姐姐,哪好意思常年让这妹夫养的道理?帮衬着她赁了房子落了脚,又寻到事情,能养活自己,这就够了。况且她出去住,你嫂子也说的嘴响,我娘家人给我争面子。可我是张家人,张家人不住在张家,那成什么样子?别人问起,只怕你嫂子还答不出来呢。”

是这样吗?楚氏又在犹豫,张大娘的眉头一皱,这事得赶紧成事了,不然夜长梦多,连菊丫头都有了自己的主意,那才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呢。

虽然原先已经瞧过了房子,可瞧着这收拾的很好的屋子,从此就是自己和女儿的住所,住在这里,只要按时交房租,也不会有人赶,更不用担心有人会时时叫骂。秀儿里里外外瞧了一遍,心情真是舒畅。

周嫂已经推门进来,和秀儿打着招呼:“这是王家妹妹吧,我男人姓周,你叫我个周嫂子就成了,和绿丫她们也是老邻居了。”绿丫从屋里出来,笑着和周嫂说话:“就晓得周嫂子你是热心人,给我瞧瞧,我这姐姐搬来,你送了什么好吃的?”

虽然只是一面,秀儿已经认出这人就是那日招呼兰花给自己一碗剩饭的妇人,不由笑了,住在这里,有这样的好邻居,日子一定更不错。周嫂把手里的东西放下:“哪是什么好的,不就是一些瓜子花生,免得嘴闲着。我瞧着只怕吴嫂子王嫂子她们也要过来呢。听说你会梳头,我们啊,也帮你去说说,前儿那掌柜娘子还嫌一直走着的梳头媳妇只会梳京式头,想寻个会梳江南头的呢。”

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和街坊邻居坐在院子里说笑,这样的日子是秀儿梦寐以求的,而现在,就这样轻轻松松被推到面前,秀儿抱着锦儿,让她挨次叫人,心里的喜悦越来越大,以后,一定会过的很好的。

绿丫从秀儿这里回来时,天色都已擦黑,进到屋里张谆正坐在灯下瞧着帐呢,瞧见自己的爹,小全哥立即奔过去:“爹爹,你陪我玩。”张谆拉着儿子的手给他把头发上的一根草拿掉:“这又是和谁淘气呢?怎么满头的草。”

“没淘气,我和表姐、妹妹、表弟还有好几个哥哥弟弟在那捉迷藏。”小全哥一本正经地说,这让张谆把儿子抱到怀里捏他脸一下:“这还叫没淘气?你和你娘今儿都出去玩高兴了,等我回来,厨房就做了一份饭,胡乱吃了。”

“谁让你不过去的?”绿丫把小全哥从张谆怀里抱下来,交给小柳条让她带小全哥下去睡觉,一边解着衣服一边和丈夫说话。

“我本打算过去,谁知临关店前,来了笔生意,我在那和人谈呢,谈了半日等真关上店了,瞧瞧你只怕和儿子快回来了,也就没过去。谁知回到家里等了好半天你们才回来。你啊,真是遇到秀儿,就不理我了。”

绿丫抿唇一笑,转身瞧着丈夫:“这话说的,还遇到秀儿就不理你了,跟你没帮忙似的。张掌柜,今儿秀儿可说了,还要谢谢你呢。”

“得秀儿一句谢可不了得,她原先可是瞧我不顺眼的。”张谆故意在那说,绿丫伸手点他额头一下:“都当爹的人了,还念着原先的那些旧事,你羞不羞?”张谆顺势拉着妻子的手把她抱到怀里:“在你面前,还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可怎么办?不过你把秀儿这事忙完了,还有件大事可要记得帮我做。”

什么大事?绿丫瞧着丈夫十分奇怪,张谆把妻子抱紧一些,声音都变的有些含糊:“这大事就是,小全哥都四岁了,我们该给他添个弟弟妹妹的了。”这人,到底积了多少怨气?绿丫把丈夫的肩捶一下却没有推开,含含糊糊说了句什么,也就任由丈夫为所欲为。

好久都没有心里什么事都不装着一觉睡到大天亮了,绿丫在被窝里伸个懒腰,掀开被子起床,穿好衣服打开门小柳条已经在门边守着:“奶奶想是这些日子累了,今儿爷走的时候还没醒,爷说,让奶奶多睡一会儿呢,小全哥也起来了,在那乖乖玩呢。”

绿丫嗯了一声,接过水洗起脸来,刚洗好脸在梳头,丫鬟就说楚氏来了。这倒奇怪,历来楚氏都不会单独来见绿丫的,总是和张大娘一起来的,今儿怎么独自来了?绿丫问清楚后心里嘀咕着,把头发急急梳好也就请楚氏进来。

楚氏本就生的单薄些,又怀揣着一个大心事,此时进来见了绿丫,就在那低头不语。这更让绿丫奇怪,不由开口道:“你有什么话就说,我们总是亲戚,能帮的就帮。”

楚氏在心里左右思量,真是坐立难安,若不说出来,对不起绿丫,可说出来,又对不起张大娘,好容易鼓足勇气悄悄来见绿丫,可一坐下这勇气就又消失了。抬头望着绿丫,楚氏只觉得绿丫动作自然,落落大方,哪是自己可比。这惭愧一生,就想开口说出,可张大娘的影子又出现在眼前,若非她照拂,自己只怕早死在继母手上,哪能活到这么大。也该报张大娘的恩才是。

左思右想,坐立难安,足足做了有一刻钟,楚氏几次张口,都没说出一个字来。这一切都瞧在绿丫眼里,既然楚氏不说,那就自己主动开口:“你既然不肯说,那我就来猜猜。你虽嫁过一回,今年也不过十七,比杜小姐还小三岁呢。杜小姐也才刚刚定亲尚未出嫁,我想,你只怕是想出嫁?这件事,我和你表哥已经商量过了,等忙完这阵,就去寻一个合适的人,给你备份嫁妆,嫁去好好过日子。”

这话让楚氏更觉心里惭愧,站起走了两步道:“嫂子对我的关心,我一直瞧在眼里,现在又说这话,我实在惭愧,实说了吧,我姨妈她…”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外面传来小柳条的声音:“太太来了,往里面请。”听到张大娘来了,楚氏积蓄的勇气全都消失,有些祈求地看着绿丫。绿丫浅浅一笑就道:“你放心,别的罢了,我绝不允许他身边有第二个女人。”

张大娘挑起帘子正好听到这句,那眉不由皱紧,走进来瞧一眼楚氏,见楚氏满面通红,还当是楚氏自己跑来说了,心里安慰,也没白养楚氏一场。这么一想,就对楚氏温和地说:“这种事,自然是我们做长辈的来说的,你来说什么?”

说完张大娘才看向绿丫,脸上笑容温和:“既然你妹妹挑明了,侄媳妇,我也就和你说说掏心窝的话。”绿丫已经对楚氏点头:“妹妹你的心事我已经知道了,你先请回去。小柳条,在外守着,别让人进来。”

楚氏担心地望了眼绿丫,这才离开,小柳条已经哎了一声,守在门口。绿丫这才对张大娘道:“大伯母请坐,说起来,您来这么些日子,我还没好好地和您说过话呢。”

“晓得你事忙,我也不来打扰,不过侄媳妇,怎么说呢,我也是张家的长辈,长辈为你们打算这是在所难免的。”张大娘的话让绿丫又是一笑,抬头瞧着张大娘。

长辈身份可是比什么都好使,张大娘把身子再坐稳一些就开口道:“方才我走进来时,听到你说什么,容不下他身边有第二个女人。侄媳妇,说句不怕你骂的话,你这是不贤惠。做男人的,有了本事,自然要多讨几房,多生下些儿女,多子才能多福。你哪能说什么容不得他身边有第二个女人呢?你这样的话,亏的是离家乡远,要在家乡说这样的话,被族长听到了,少不得要教训你几句。”

族长?绿丫又是淡淡一笑:“大伯母,我糊涂了,这族长凭什么要来管我过的日子呢?”

“族长总是长辈,况且一族之长,总要担负起教导族里晚辈,让这族里风气很好,这样才能枝繁叶茂。”没想到张大娘说起道理来也是一套一套的。绿丫在心里点了点头才道:“大伯母这话说的对,可是容我问大伯母一句,若族长真能做到,大伯母又为何来投奔我们?”

这话直刺张大娘的心,张大娘脸上的笑消失不见,张了张嘴,刚想分辨绿丫又淡淡地道:“虽说家乡去年遭了灾,可只要一个族内齐心合力,富的帮着贫的,壮的帮着老的,也不会让族人四处流落才是。可现在瞧来,并不是这样。既然族内的长辈们都立身不正,又何必…”

绿丫这句话没说完,只是瞧着张大娘,接着又是一笑:“当然,大伯母您总是长辈,做长辈的,我们晚辈奉养也是天经地义的。您吃的穿的,我们也不敢缺一丝半点。若我们做错了,您做长辈的说我们两句也是可以的,可是我并不觉得我那句话说错了。夫妻夫妻,本就该互相扶持,况且我并不是生不出来那种,小全哥都将四岁,您现在说什么我不贤惠的话,那我可不能听。”

张大娘听完绿丫这话,那眉皱的更加紧了:“侄媳妇,你现在年轻,自然可以管着男人不另讨,可是你总有老的那日。”

“我比你侄儿还小呢,我老了,难道他还是年轻的哥儿不成?一个壮年男子讨几房小,还能说是开枝散叶,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子讨几房小,只会被人笑话说他好色。大伯母,你总不会拿着你侄儿的名声开玩笑吧?你侄儿要真是不要名声的人,也就不会收留你们了。”

绿丫这毫不客气的话让张大娘的老脸忍不住一红,索性直说:“侄媳妇你也别这样和我恼,我晓得,年轻的小夫妻,哪容得下第二个人。可我思量过了,以后生意做的越大,你应酬越多,总要再讨一房回来服侍的,与其讨了别人,不如讨了你表妹。她从小被我看着长大的,是个最好相处的人。”

“讨表妹做小?大伯母你还真能开得了这个口,你遍京城访问个遍,瞧瞧那些肯讨表妹做小的都是些什么人家?那叫一家子没有廉耻。走出去都要被人骂上几句。”绿丫瞧着张大娘,冷笑开口。

“我晓得你京里长大,瞧不起我们乡下人,可是…”张大娘还想继续说,绿丫已经失去了和她兜圈子的耐心:“大伯母你也别在劝我,今儿我就告诉你两件事,一,我活着一日,你侄儿就不会讨小一日。二,你若安安分分地,那我也就还你做晚辈的规矩,若嫌这口饭吃的太安逸了,我也不介意做这个恶人。”

说完,绿丫就叫小柳条:“进来把大伯母送出去。”恶人?张大娘脸上满是惊诧,见小柳条进来就忙道:“这只是你说的,我要去问侄儿。”

作者有话要说:这文的订阅一直在掉,掉的我现在都不忍心去看了,于是到底是我写的越来越糟糕留不住读者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各种郁闷啊。

、第84章 赔不是

绿丫尚未回答,张大娘就急急补了一句,“侄儿才是这家里当家做主的。”绿丫笑了,“大伯母既然这样说,那就去问吧,瞧你侄儿是向着你还是向着我。”说完绿丫又对小柳条示意。

绿丫的平静让张大娘更加慌了,这哪有不怕男人的女人,再横的女人,也没有这样的。她张大嘴还要再说,小柳条已经上前道,“太太,您先请出去,这家里的事,奶奶自然有她的主意。”

一个女人,有什么主意?还不是要男人做主,张大娘心里嘀咕,但已被小柳条半扶半推地推出门外,还要再嚷时小柳条已经道:“太太,我们奶奶虽然是个软和人,可并不是没脾气的,难道你现在嚷出来就真的好看吗?”张大娘往小柳条脸上瞧去,见小柳条虽然和平常一样笑着,但眼里却有了不一样的神色,只得偃旗息鼓回去。

一进了屋子,楚氏就迎上前:“姨妈,你…”话没说完楚氏瞧见张大娘脸上神色,不由哎呀一声叫出来:“姨妈,你这到底怎么了?”

张大娘一肚子的气,在这时总算可以发出来了,泪扑簌簌往下落,坐到椅上就道:“你还说你嫂子是个好人,什么好人,方才我不过是和她说了要把你给你表哥做小,她就变了神色,还说要把我们赶出去,菊丫头,你平常的话,哪是能听的。”

赶出去?楚氏倒觉得这是张大娘添油加醋的话,况且绿丫也说了,要给自己一份嫁妆把自己好好嫁出去,嫁一个壮年男子做正室,总好过嫁张谆做妾,楚氏心中哪有半分埋怨绿丫的,全是为她想的,听到张大娘这话就忙道:“姨妈,您也晓得,这时在京城了,不是在我们老家乡下,哪有表妹做妾的。这事既然嫂子不肯,您以后也别说了,好生过日子吧。”

张大娘的哭声顿时被卡在喉咙里,看着楚氏满脸地不可思议:“菊丫头,我也是为你好啊,你才十七岁,难道真为那个痨病鬼守一辈子?嫁了我侄儿,虽是为妾,也是吃香喝辣的,难道你还想回乡下嫁个老光棍,一辈子土里刨食?”

做妾哪比得上做妻?楚氏现在记得绿丫的话,哪还肯听张大娘的,只是低声道:“我虽不能像嫂子一样嫁个做大掌柜的,可要像表姐一样嫁个衙门里做事的,也是能的。表姐那里,虽没有这宅子大,但也有做粗使的婆子,听说一年表姐夫也能挣个百来两银子,表姐的日子,过的也不差。”

这话更让张大娘气的发晕,伸手就要打楚氏:“好啊,你现在连我的话都不肯听了,还嫁个衙门里做事的,衙门里的人,那多粗鲁,哪比得…”

“姨妈,我晓得你是为了我,可是你也不想想,我哪比得上嫂子?”楚氏把头一偏,张大娘的手擦着她的脸颊过了,又听到楚氏一口一个嫂子,张大娘更是觉得自己一片好心全落了空,用手捶几下胸口才道:“你嫂子是个什么出身,不过就是个丫头,听说还是那种做粗使的丫头,不过运气好,攀上了廖家的小姐,才这样人五人六的,她可以,难道你不成?”

“姨妈,嫂子如何你更清楚,再说了,那也是她运气,廖家的小姐见了我们,虽然笑着,却不多说话,这是什么意思?姨妈,人要知足。”

楚氏的话句句挑着张大娘的逆鳞,张大娘还要开口责骂,旁边的屋门一开,栓柱走了出来,对张大娘不耐烦地说:“娘,哥哥嫂嫂对我们好,你就别想着什么把表姐给哥哥做妾的事情。好好的日子不过,你这是何苦。”

“连你翅膀也硬了,我这不是全为你想吗?不然你哥哥怎么肯帮我们。”一个个都这样说话,张大娘更是觉得气都喘不上来。

栓柱嘀咕一声:“什么为我想?明明哥哥都已经和我说了,让我好好地学着认字,等把千字文读完了,学的会打算盘,就让我先去香烛店做学徒,等三年满了做伙计,那时一年也有三四十两银子进项,再给我娶房媳妇,一家子和和美美地过,这多好。”

“香烛店做学徒有什么出息?要做…”

“要做掌柜也要瞧瞧你儿子我有没有这个本事,我现在算盘都打不清楚,一本千字文才读完,账本也只模模糊糊地能瞧,怎么能做掌柜?况且哥哥不也是先从小伙计做起?娘,你真当我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儿子的话让张大娘差点又被气晕,楚氏见表弟向着自己,也忙道:“姨妈对我的好,我全记在心上,等我嫁了,难道还不帮衬姨妈,那不成什么人了?”

就没人肯向着自己,张大娘差点呕出一口老血,瞧见张大伯走进来,急忙扑上去拉住丈夫的胳膊:“老头子,你快来帮帮我,侄媳妇今儿撅我,还赶我,现在这两孩子也在向着她说话,得了点好处就在这向着,我…”

张大伯见自己老伴已经气的有些说不出话,忙骂儿子一句:“有什么话,好好地和你娘说,你娘上了四十才得了你,从小宝贝疙瘩样捧着,倒养出个仇人来了。你还小,不明白…”

“爹,你和娘怎么也是一样说话,动不动就我还小,我虽然小,也分得清是非黑白的,当初三叔公是怎么对我们的,拿着十两银子就要把我们家的地全买了,还说让我去他家给他儿子做伴读。什么伴读,不就是舍不得银子买小厮,才想让我去做个出气的东西。还有这一路上,朱家大爷听说我们是哥哥的族人,待我们是何等有礼?那一路的花销,吃的喝的,都好些银子。等来到京里,嫂嫂虽然先没有认,但也让小厮帮我们安置在客栈里,还让我们住的是客栈上房,一日三餐也不缺。等哥哥回来,待我们又是怎样?这些难道我们都不记得?”

什么时候,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儿子变成这样了,张大伯的眼瞪大,接着就道:“你还小,你不明白,人是会变的。”

“要变,也要瞧是什么样人,再说了,哥哥嫂嫂这些日子给我们做的衣衫,安置花的银子,也有百来两了,在乡下能买十来亩好地了,谁银子多的没处花,把十来亩好地卖了花在我们身上?爹,我晓得你的心事,可我也是个男人,照着哥哥给我指的路走下去,虽不能大富大贵,也能衣食无忧,何必现在为了这些和哥哥嫂嫂闹翻,到时没人帮衬,这京城怎么待?”

张大娘的嘴一张,又要哭,栓柱说完这些就把门推开重新进屋:“我还要再学着打算盘呢,爹娘你们仔细想想,是这个理不是?”见儿子走进去把屋门关的死紧,张大娘喘着粗气,也忘了哭就恨恨地道:“不就是点银子,他们现在…”

“姨妈,银子可是个好东西,不然也不会有人这样争着抢着的。”既然栓柱也是这样说话,不亏了表姐弟俩私下互相安慰,楚氏一块石头落了地,打定了主意,只要自己不肯,绿丫不肯,那张谆多半也就不看,自己还是回屋多做两样针线,能卖些银子给自己攒点嫁妆也是好的。

见楚氏也进屋,只剩的他们老两口,张大娘恨的骂了两声,两个小白眼狼,这才对自己丈夫道:“那你瞧,现在该怎么做?”张大伯现在一时半会也没了主意,原先是怕存身不住,这才打着让楚氏做张谆的妾,自己一家子更好在这存身的。可现在楚氏不愿,儿子也说出一番光明正大的话来,倒显得这主意越发透出不好来。

此时听老婆子这样说,张大伯咂了几下嘴才道:“既然这样,那就先住着呗,难道牛不吃水还要强按头?”现在连自己丈夫也不向着自己,张大娘登时愣住,急忙喊两声老头子:“可是侄媳妇今儿都说出来了,她不介意做恶人赶我们出去。”

“妇人家说话,哪能做的十二分准?总要男人做主才是。”张大伯毫不在意地说。

“可是她不怕男人,还说,让我去问问侄儿,老头子,你瞧…”张大娘一想到要真被赶出去,忍不住一阵害怕,连绿丫对自己的不客气都忘了。

“你这婆子,只会捣乱。”张大伯骂了一句才皱眉细想:“我去问问谆侄儿,其实栓柱说的也对,谁会没事干拿着百来两银子逗我们玩?我爹辛苦了一辈子,传到我手上的家业,也就两百来两。”

这头张家嚷了半响,那边绿丫已经知道张家嚷的始末,听完了才笑着说:“栓柱和菊妹子,这两倒也没白费我们的辛苦。”辛婆子笑了笑:“谁愿意委屈自己做个妾?别说做爷的妾,就算是做东家的妾,那上面还没有正房太太呢,眉姨奶奶还是个循规蹈矩的呢,可有时还是不免委屈。”

对眉姨娘绿丫并没多少印象,只记得是个温柔女子,本本分分地在那做自己的事,不由笑着问辛婆子:“我瞧东家待眉姨娘甚好,她委屈什么?”

“我的奶奶,虽说现在东家后院的事,都是眉姨奶奶管着,可这名不正言不顺,就差在这名分上头。小姐能出外应酬,可眉姨奶奶就只能去给夫人问安。况且眉姨奶奶,本就是夫人的丫鬟出身,当初也是夫人见老爷没了太太,才让她去服侍老爷,这扶正一途是不能行的。”

绿丫哦了一声就笑了:“虽说商户人家,远没有那些高门大户那样讲规矩,可这妻妾的本分,还是要守。”

“谁说不是呢?就算是什么两头大,像朱太太那样,朱大爷见了她,也只唤一声万姨。那还是正经在外面用朱太太的名头行走了二十多年的,但在原配所出的儿子面前,还是会无端端矮了半截。”辛婆子见的事多,也忍不住和绿丫感叹起来。

绿丫正要让小柳条把小全哥抱来,小柳条就掀起帘子:“奶奶,爷回来了。”

今儿回来的倒早,绿丫瞧着走进来的丈夫笑道:“你今儿回来的倒早,我还正想让人去请你回来,和你说件事呢。”张谆啊了一声:“和我说事,什么事?”

绿丫也不等辛婆子她们开口,就把今儿张大娘的话说了,说完了又道:“你瞧,我可冲撞了你族里的长辈呢,这照家法,可要怎么罚呢?”

张谆是真没想到张大娘会直接对绿丫说出这番话,见绿丫这样说就摇头:“本以为顺其自然,等把表妹嫁了,栓柱又去做事了,那时他们老两口也就把这事给忘了,一家子还是和和气气的。谁知现在倒插了这么一杆子。”

“我和你说呢,你要怎么罚我!”绿丫才不管丈夫,而是又开口说。

张谆忙对妻子拱了拱手:“这事是为夫连累了你,怎么还敢罚你,不过这挑明了也好,我去和大伯好好地说。”说着张谆想了想,对小柳条道:“你把大伯请到厅上来。”

不直接去客院寻人,而是把张大伯请到厅上,这是为免麻烦,见丈夫如此,绿丫这才抿唇一笑:“其实呢,你要真纳个小,我呢,也只有忍着。”

张谆正准备出去就听绿丫这样说,回身捏了她下巴一下:“和我淘气呢,我啊,这辈子也就只对着你了,再纳个小,那醋缸醋桶我可没法收拾。”绿丫不由啐他一口,见他往外走了这才把儿子抱来,教儿子认字。

张大伯听的张谆回来,还想去寻张谆说话就见有人来请,说了声知道了就准备出去,张大娘拉住他:“老头子,你可要细说说,不然我们这家子要真被赶走了,那可就没有去处了。”

张大伯道声知道了就往前面去,张大娘的心不由扑通乱跳起来,这京城和乡下不一样,可是,到底怎么个不一样法?张大娘也觉得有些疑惑。

张谆见张大伯来了,急忙上前行礼:“大伯先请坐。”张大伯心里有心事,坐下后正打算开口就听张谆道:“大伯一家来了这么些日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对大伯家照顾有些缺失,才让大伯萌生出这样的意思?”

这话云里雾里的,张大伯咂摸了半响才开口道:“这些日子,你待我们甚好,侄媳妇待我们也好,并无什么缺失。”

“既然我待你们并无什么缺失,那为何大伯要出这样的主意,陷我们与不义之中。”不义?张大伯被这两个字吓了一跳,接着就连连摇头:“我们也是为你好,总想着…”

“大伯这话错了,休说你是我族内大伯,即便是个陌生人,遇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也要伸出援手,这才叫仁义。可是今日大伯母所说之话,若真做了,岂不是害我背上一个寡廉鲜耻,嘴里说着收留族内无依族人,背地里却打着不要脸的主意,笑纳寡妇表妹为妾。这样的名声传出,以后我做生意还怎么和人应酬。”

张谆这话是真把张大伯吓了那么一大跳,接着就嘀咕道:“哪有这么严重,虽说表妹总是不该做妾的,可县里绸缎庄掌柜,因为前头妻子没生育,正好表妹做了寡妇,两人就看上了,在一起偷了总有三四个月,那表妹怀上,大奶奶是个贤惠的,主动去给了彩礼,让表妹做了妾,已经生了儿子,一家子四口,好的很呢。”

“那县里的人是怎么说那绸缎庄的掌柜?”张谆没想到张大伯还会举例子,只得这样问。

“我不过是去县里买东西时听到,确实有人说那掌柜做的不对的,可是这关上门来过日子,谁理他们放屁?再说县里也就只有这么两三家绸缎庄,不去他家买,又要到哪里买?”

“大伯也说了,那是县城不是京城,纵然是县城,也有人骂那掌柜的寡廉鲜耻,那大伯以为,这京城里的人骂起人来,可有那么软和吗?”

既然张大伯要举例子,张谆也就索性顺着他的话说,张大伯绞尽脑汁,仔细想想,好像听说绸缎庄的生意,没原来那么好了,可有了儿子,绸缎庄的掌柜也不大在意,大不了就是过上两三年,慢慢冷了,那生意自然也就上去了。

“大伯也是个见识过的人,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陷我于不义?”既然张大伯没再开口,张谆也继续道,这让张大伯的嘴张大了些,张谆一口气把话说完:“栓柱堂弟很聪明,现在已经读完一本千字文,又学了打算盘,我和香烛店掌柜的早已说好,过了端午就让栓柱堂弟去他那里做学徒。至于表妹,这些日子我也帮她寻摸了几个人,只想着看表妹心里觉得哪个好,就遣人说媒。免得她一生无依。你们两老了了这两桩心事,自然大家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岂不好吗?若你们两老还想着别的,那我也只有…”

张谆故意停下,这让张大伯的心忍不住一跳,张谆接着徐徐地道:“说句也不怕大伯觉得我说大话的话,在这京里,我早已站稳脚跟,大伯以为,到时别人是会听我的还是听你的呢?大伯,也不是我吓你,在这京里,没人做保,连个伙计都没法做。至于张家别的人,大伯也晓得他们是什么脾气的。”

张大伯的嘴这才缓缓闭上,接着道:“侄儿,我也晓得这样道理,只是你大伯母总是女人见识,觉得没什么把握住在你家,迟早会被侄媳妇赶出去,这才撺掇我的。你现在既把这些事都想的周到,那我就回去骂你大伯母去,再去给侄媳妇赔个不是,免得侄媳妇存在心里。”

张谆忙起身道:“说起来,倒是内人脾气急了些,可这也是平常,我们夫妻恩爱,哪容得下别人呢。”

“是呢,夫妻恩爱,这是羡煞别人的事,哪还有别的话说。”张大伯也顺坡下驴,顺着张谆的话说,两人客气了几句,张大伯自己回去和张大娘说了,张大娘听的张谆也没这个意思,不由泄气地道:“天下哪有真正好人,只怕是哄你的,到时…”

“你这憨婆娘,怎么半点都听不懂?不管是不是好人,我们一家子在这好吃好住了这么久,他要真把我们赶走,随便捏个罪名,你也没法去说。倒不如顺着他的话做了,一家子和和气气地过日子。我听他话里的意思,以后栓柱他也会帮衬的。”张大伯呵斥老伴一句,张大娘也就把嘴闭上。

可这要去和绿丫赔不是,还真是难做。张大伯听老伴嘀咕这个,就眼睛一瞪:“我才是一家之主,不过就是赔个不是,又不会少一块肉,你赶紧去,免得日子长了,侄媳妇存在心里。”

张大娘哎了两声,也只有收拾一下去给绿丫赔不是。绿丫正在那和张谆逗着小全哥玩,听到张大娘来了,咦了一声:“你真说动了她来给我赔不是?”张谆把小全哥抱起来:“那是当然,你顺便也和她说,给表妹挑了那几个人家,看看表妹的意思。”

说完张谆掀起帘子出去,绿丫让小柳条请张大娘进来,张大娘这还是头一遭要张口给晚辈赔不是,在那踌躇半天没有开口,她不开口绿丫也不说话,只在那瞧着她。

既然绿丫不开口,张大娘过了半响才期期艾艾地道:“侄媳妇,你大伯也和我说了,那事确实是我的不是,你啊,也别放在心上。”

“大伯母说的是什么,我竟有些不大懂。”绿丫浅浅一笑,张大娘不由在心里说,果然这京里姑娘有主意,这是要借着这事拿捏自己呢,可是这把柄是自己递上去的,也只能忍着,张大娘咬牙道:“就是我说你不贤惠的事。”

“原来是这件事,您是个长辈,要说我一句半句的,也不为过,横竖我把它当耳边风,听听就算了,不然往心里去,哪能有这么多的气生。”绿丫这话又让张大娘无所适从,也不知道绿丫记不记仇,这小心眼的女人张大娘是见的多了,这万一要记仇,以后自己的日子可不那么好过。

绿丫见张大娘坐立难安的样子,这才道:“大伯母我这个人,事过了就过了,以后也别放在心上,只是这样的主意,大伯母以后少打。大家和和气气过日子多好。”张大娘的脸一红,只有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