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郡主在意的男人有哪些?

无非是花应庭、她的三位兄长,还有……太子。

“陛下,微臣知道您不愿意怀疑花家,可是此事涉及江山社稷,请陛下三思啊。”王大人不敢提太子,只把怀疑对象引向花家。

实际上,他早就怀疑花家了。不仅把持边关几十万大军,还掌控着禁卫军大权,若是他们心生反意,京城就危险了。

“陛下,臣女花琉璃求见。”垂帘外,花琉璃躬身而立。

王大人与张硕齐齐回头,他们惊讶地看着站在外面的花琉璃,这种时候,她竟然还敢进宫?

若是其他小辈出了事,肯定是躲在家里,让家中长辈出来周旋。没想到福寿郡主竟然独身来了,难道她不怕陛下当场把她关押进大牢?

“进来。”昌隆帝面色温和了一些,他见花琉璃进来的时候,面色虽然苍白,却没有心虚与愧疚的情绪,便道:“赵三财,给福寿郡主端凳子来。”

“谢陛下。”花琉璃捂着嘴角轻咳了两声。

“你身体不好,不要为了这种小事急急进宫。”昌隆帝等花琉璃落座,才继续道:“太子可知道你进宫?”

花琉璃摇了摇头,老实回答:“殿下不知道。”

昌隆帝的心瞬间提起来了,等会太子闹起来,说他欺负了未来儿媳妇,岂不是伤了父子间的和气?

王大人见陛下不仅没有责备福寿郡主,反而给她赐座,忍不住道:“陛下,既然福寿郡主已经来了,就该让她把事情说清楚。”

“王卿家。”昌隆帝道:“福寿郡主身体不好,年龄又小,有什么话你慢慢说,不要急,别把她吓着了。”

王大人:“……”

陛下,我们现在谈的是私藏龙袍,你是皇帝,有人窥视你的位子,您就不能表现得焦急一些?

王大人扭头看福寿郡主,就见这位长得乖乖巧巧的小郡主,对他露出一个既胆怯又羞涩的笑,看着她白嫩嫩的脸蛋,年过五十的王大人,不由得想到了家中的小孙女。

“福、福寿郡主,关于你别苑中的龙袍,你有什么要解释的吗?”王大人声音不由自主温柔起来:“不急,你慢慢说。如果你真的是冤枉的,陛下一定会还你一个公道。”

“多谢这位大人。”花琉璃对他感激一笑,她本就长得好看,笑起来就更招老人喜欢了。

看到这个笑容,王大人有些愧疚,也许他真的冤枉福寿郡主了,这么可爱胆怯的小姑娘,怎么看都不像是有胆子私藏龙袍的。

难道是太子干的?

太子借着未婚夫的名义,把龙袍藏在了福寿郡主的别苑里,没被发现还好,发现了就把罪推给福寿郡主……

王大人偷偷看了眼昌隆帝,越想越觉得,以太子那种嚣张的脾气,还真有可能干出这种事,只是可怜了福寿郡主,被牵连进阴谋还不知道为什么。

“臣女……”

花琉璃还没来得及说话,赵三财的声音响起:“陛下,顺安长公主求见。”

昌隆帝有些意外:“她来干什么?”

看了眼乖乖巧巧的未来儿媳,昌隆帝道:“让她进来。”

“皇兄!”顺安一进殿,就急吼吼道,“这一定是别人故意针对花家与太子的阴谋。”

王大人与张硕齐齐侧目,顺安长公主不是最讨厌太子的么,这种时候,竟然没有趁机踩太子一脚,反而帮着未来太子妃求情?

皇家人的感情,真是比蜘蛛网还要复杂。

顺安急匆匆给昌隆帝行了一个礼,转头见花琉璃也在,几步走到她身边,直接道:“琉璃这孩子,体弱又胆小,她哪里敢做这种事?”

“那座别苑是皇家别苑,里面的下人也是殿中省分配的。”顺安道:“我以为,这些下人肯定有问题。不如把这些下人全部抓起来,一个个审问,还福寿郡主的公道。”

“你说得对,这些下人是该审问审问。”昌隆帝对花琉璃道,“原本朕是想给你增加些能用的奴仆,哪知道这些下人办事不力,给你带来了这么多麻烦。这事过后,你重新安排下人去打理别苑,莫委屈了自己。”

花琉璃疑惑地看着昌隆帝,难道陛下一点都没怀疑她?

“对。”顺安见皇兄没有怀疑花琉璃,松了一口气:“你若是不懂,我可以送些下人给你。”

张硕:“……”

这看起来很像趁机在福寿郡主别苑安插眼线啊。

“怎么好麻烦公主殿下?”

“有什么麻烦的,我府里下人太多,正愁养他们费钱。”顺安公主笑,“你这算是为我分忧了。”

“那就多谢公主了。”

张硕:“……”

得,这也是个傻的。

贤妃带着田珊来到了宸阳宫正殿外,她其实并不太想帮着花琉璃求情,不过能过来看看热闹,也是可以的。

刚走到门口,她就听到了陛下的笑声。

这是被花家私藏龙袍气疯了?

“两位爱卿有所不知,这件龙袍不是福寿郡主放的,而是朕让人送过去的。”

贤妃脚步一顿,满头雾水,还有这种事?

“陛下?”

王大人与张硕同样很吃惊,他们不敢置信地看着昌隆帝,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昌隆帝:这个锅,朕先背了。

第121章 委屈难过

不仅王大人、张硕吃惊, 花琉璃也很意外,她前几天去过别苑, 并没有在主院发现任何可疑的东西, 今天突然被人找出了龙袍,这是明显的栽赃陷害, 却是最好用的污水。

但凡陛下对花家有半点猜忌, 这件事就算查清不是她做的,花家在朝中的地位也会变得尴尬起来。

以后不管他们做什么, 说什么,在别人眼里, 都有可能是别有用心。君臣间的关系, 比夫妻之道更复杂。

任何情感, 都禁受不起考验与怀疑。

她以为陛下下令严查此事,并且不把花家当做罪犯看待,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没想到陛下竟然直接说,这件事是他做的。

陛下在撒谎。

“这事吧……”昌隆帝看起来有些不好意思:“本来是朕与太子的私事。”

张硕与王大人垂首站着, 耳朵却竖了起来。

陛下与太子的私事,怎么把龙袍放到福寿郡主的别苑了?

“近来外面不是在传,朕是真龙下凡, 能驱邪避煞嘛。”可怜昌隆帝一把年纪,为了保住爱卿一家的名声,绞尽脑汁想理由:“太子在外面听了民间的谣言,就厚着脸皮来求朕, 讨要了一件朕穿旧不用的龙袍,放到了福寿郡主的别苑,说是能让福寿郡主百病不侵。”

“朕自然是不信这些的,不过是让太子求个心安。”昌隆帝无奈地叹气,一副宠爱孩子的老父亲形象:“本来这种私事朕不愿意讲出来,谁知龙袍刚放去别苑,就被人发现了,还连累福寿郡主担上谋反大罪。”

王大人一脸“我是谁我在听什么”的表情,他觉得自己才五十五岁,可能还不够老,所以理解不了皇家父子间的情感交流方式。

随后他又觉得尴尬,人家父子之间你情我愿的事,他却如此兴师动众,实在没脸见人了。

“王爱卿一心为朕,朕心甚慰。”昌隆帝还不忘帮大臣找回面子,赏赐了他一些东西后道:“朝中有王大人这般心细如发的臣子,是朝廷之幸。”

被昌隆帝夸奖了一番,王大人尴尬之情飞走乐,美滋滋道:“陛下言重了,为君分忧是微臣的应尽职责。”

“既然事情已解,王大人先退下,朕与张大人还有事相商。”

“是,微臣告退。”王大人退出宸阳宫,见贤妃在殿外,心下想,贤妃娘娘肯定是来看福寿郡主笑话的,可惜这事陛下早就知情,贤妃娘娘是白跑这一趟了。

贤妃还没从刚才听到的消息中回过神来,见王大人出来,朝他瞥了一眼,没有说话。

王大人沉默地拱了拱手,匆匆往外走,没想到与迎面而来的太子遇上,连忙避让到一边。

瞅着坐在步辇上的太子,王大人心思很复杂,没想到太子竟然相信民间那些传言,为了福寿郡主虚弱的身体,连挂龙袍的法子都使了,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虽然这方法不太好,不过由此可以看出,太子殿下对陛下十分崇拜,不然怎么会相信陛下穿过的龙袍可辟邪祛煞?

不仅如此,太子殿下还是一个重感情的人。福寿郡主用命拦住刺客,深受重伤,太子便娶她为太子妃,还为了她放下太子身份求来陛下的龙袍。

身为臣子,不怕皇帝有情有义,就怕帝王冷血无情,不念半点情谊,因为在这种帝王手下办事,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丢了性命。

也许是他以前误会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为人还是不错的。

“王大人。”太子抬手示意抬步辇的太监停下脚步,他扭头看向王大人,收起脸上焦急的神情:“你刚从御书房出来?”

“回太子殿下,正是。”王大人拱手行礼:“殿下有何吩咐。”

“听说你在御书房里,指责福寿郡主私藏龙袍了?”太子微微皱眉。

王大人:“……”

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他确实指责过了,但他又不好当着太子的面说,殿下,微臣已经知道这事其实是您跟陛下干的,只好垂着脑袋保持沉默。

“实不相瞒,此事与孤有关,与福寿郡主毫无干系。”太子垂着眼睑,语气冷淡:“此事自有孤与父皇说清楚,你们不得妄言。”

“是。”

王大人道:“请殿下放心,微臣绝不外传。”

太子有些意外,这位王大人是杜太师的学生,为人处世也很像杜太师,执拗不知变通,虽然有时候做事不懂看人眼色,但也算得上是个正直的官员。事关朝廷,他还以为王大人会跟他争执一番,没想到就这么应了下来。

习惯了王大人油盐不进的模样,突然变得这么好说话,让太子还有些不适应。

赶到宸阳宫,太子等不及赵三财通报,直接大步冲了进去:“父皇,此事跟福寿郡主无关,请您……”

看到殿内的景象,他脚步一顿,连话都咽了回去。

不是说有人在琉璃的别苑里找到了龙袍?为什么顺安长公主、贤妃还有琉璃都安安稳稳坐在椅子上?

“朕当然知道跟福寿郡主无关。”昌隆帝看了眼坐在旁边喝茶,不愿意走的贤妃,直接开口道:“贤妃,带顺安去你宫里坐坐。”

贤妃看了眼太子,热闹还没看够的她,不情不愿地站起身,带顺安长公主一起离开了。

“朕怀疑伪造花景逸通敌卖国书信,还有把龙袍藏到福寿郡主别苑的,是同一伙人。”昌隆帝面色有些不好看:“能在皇家别苑里,趁人不注意把龙袍放进去的,只有别苑里的那些下人。”

这些下人是殿中省安排的,能提前在殿中省安插眼线的人,很有可能来自宫中。

张硕没有说话,陛下的后宫人员简单,除了几位妃嫔,就是皇子公主。不过他能理解陛下的心情,谁也不想轻易怀疑身边的人。

他原本就觉得太子把龙袍放到别苑的理由荒唐了些,现在听陛下一说,就明白了过来,陛下是在替花家打掩护。

对于陛下这种反应,他心中震惊万分,陛下得知这件事,首先竟不是怀疑花家,而是找理由保住花家,不让花家名声有半点损害。

这是何等的信任,才能做到这一步?

都说鸟尽弓藏,陛下对待花家的态度,哪里像是要把弓箭藏起来?分明是恨不得把这把弓镀上一层金,然后再悬挂在高处,向所有人显摆,快来看我家的弓,是不是很厉害,是不是很帅,看到这把弓你们怕不怕?

“张爱卿,这件案子就交由你来办,不要打草惊蛇了。”昌隆帝看向张硕:“尤其是那个偶然发现龙袍的人,一定要严加审查。”

“微臣领命。”张硕看了眼福寿郡主,“郡主,不知别苑的下人里,有没有让你觉得可疑的人?”

花琉璃摇头:“别苑是陛下赏赐给我的,除了偶尔去巡视外,我并没有变动里面的人员,就连家具摆件都是原来的样子。”

“微臣明白了。”张硕朝昌隆帝行礼,“陛下,微臣这就去清查别苑可疑的下人,微臣告退。”

“花家丫头,这次的事情让你受惊了。”

走到殿门口,张硕听到陛下说了这么一句。

“花家丫头”这个称呼,听起来比封号亲近多了,陛下对这个未来儿媳,看来是真的很满意。

他看着殿外汉白石柱上雕刻的龙纹,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件事,若把皇子牵扯进来,可就难办了。

从明面上,私藏龙袍这种事,能把花家与太子一网打尽。太子一倒,皇子里面身份最尊贵的就是英王了。

无论是东宫刺杀事件,还是近几个月其他几个大案,似乎都跟英王脱不了干系。表面上是有利于英王,实际上英王才是最倒霉的那一个。

所有人都知道,陛下最疼爱的是太子,太子若是出了事,陛下不会转而重视皇长子,反而会忍不住怀疑,这一切是不是皇长子为了自身利益做的?

还有临翠宫对福寿郡主下毒一案,查到最后是临翠宫的宫女“畏罪自杀”,自杀的宫女嘴上说着与贤妃娘娘无关,实际上每一个举动都恨不得告诉他们大理寺,贤妃与英王最可疑,一定不要放过他们。

可是他们大理寺是这么容易被蒙蔽的吗?

所以把所有疑点都告诉陛下以后,他们没有把案子宣扬出去,贤妃与英王殿下,也没有受到半点牵连。

“陛下。”花琉璃起身跪在昌隆帝面前:“陛下,臣女的事情让您为难了。”

俗话说,君子一诺重千金,陛下为了不让她感到困扰,竟然在臣子面前说了谎言。

“元溯,快把花家丫头扶起来。”昌隆帝见未来儿媳跪下了,安慰她道:“朕知道你是被冤枉的,便不觉有何为难。”

“你还小,不懂人心险恶。”昌隆帝笑:“不少人都想给花家染上污点,想让我们君臣失和。可朕不能随他们的意,朕护的不仅仅是你们花家,朕护的是姬家王朝的百年基业,护的是民心。”

花家倒了,最高兴的莫过于玳瑁、金珀等国,眼下几年他们或许不敢乱来,可是十年后、二十年后呢?

花家不仅仅是花家,还是大晋震慑列国的武器。

“元溯,花家丫头可能被这事吓坏了,你陪她在御花园里逛一逛,散散心。”昌隆帝不忘让儿子与未来儿媳培养感情:“其他事不要担心,朕相信你们花家的忠心。”

“谢陛下。”花琉璃行了一个大礼,退了出去。

太子走在花琉璃身边,表情看起来不是太开心:“闹出这么大的事,你刚才害怕吗?”

花琉璃摇了摇头,又点了一下头:“原本是有些害怕的,可是我又觉得,既然问心无愧,陛下一定会还花家一个公道。”

太子伸手揪下一朵小花,扯着上面的花瓣,看起来既委屈又难过:“我以为,你会先进宫找我,我在东宫等你,结果你一直没来。”

得知花琉璃直接到了宸阳宫,他才匆匆赶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太子:难过了,要琉璃亲亲才能勉强恢复的那种难过。

第122章 有病?

“殿下, 是在生气?”花琉璃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太子是真不高兴了。

太子偷偷看了花琉璃一眼, 扭了扭身子:“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