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身之道

云氏给谢嫮拿来了一些时令水果,给她剥了一只蜜柑,黄橙橙的肉瓣看起来就十分诱人,甘甜可想而知,谢嫮捏着鼻子,将一瓣送入口中,快速咀嚼了吞咽而下,可食物才刚咽到胃部,就立刻被吐了出来,如此周而复始,一颗小小的蜜柑,谢嫮足足吃了一刻钟才勉强吃进去几瓣,嘴里的甘甜不仅没有让她感到愉悦,反而不住的犯恶心,这种感觉真的是太难受了。

云氏想给她剥第二个,谢嫮却摇摇头,阻止了她,然后谢嫮就躺了下来,对云氏说道:“娘,吃了些东西我好多了,您先回去吧。我这里有涵香照顾,明早我想吃白粥,米油多一些,不用搭酱菜。”

看着女儿脸色并不是很好,云氏依旧担心,但她也知道这个女儿的脾气,向来都是强势的,说一不二的,她如今能好好的与她说话已是难得,见她先前也肯吃了些东西下肚,云氏还稍微放心了一些,将剩下的蜜柑交给了涵香。

“好好伺候五姑娘,多问着她些。”

涵香对离去的云氏福了福身子,见谢嫮已经闭上了眼睛,便将蜜柑放在一旁,轻巧的给谢嫮放下了桃粉色的帐子。

其实谢嫮哪里睡得着,只不过是腹中难受的很,喉咙口就像是堵着什么东西,要吐出来才爽快,她硬是憋着不让那些东西出来,忍着泪花,拼命往下咽。

就这么忍了小半个时辰,那种恶心的感觉才渐渐消失,消失之后,谢嫮就安心了,原来只要忍一忍,也并不是真的什么都吃不下的,有了这个意识,她也就没那么担心了。

第二日一早,云氏果然就端着一碗厚厚的米油走了进来,见谢嫮已经自己起身,涵香替她挑了一套粉色含苞桃蕊散花裙,头上也挽了双髻,虽然看起来还是不成样子,瘦的根本撑不起来衣裳,就像个木头衣架子般没有任何朝气,但是比之昨日那要死不活的模样已是精神了太多,对云氏行了一个礼,把云氏都给吓到了,谢嫮这才坐下,要涵香将粥碗端到了自己面前,用一柄银制的雕花小勺舀一勺喂入口中,然后咽下,等待,不适感过后,再送,再等,如此周而复始,一碗汤水米粥吃了足足半个时辰才吃完,云氏也不催促,就在一旁等候着,谢嫮每吃下一口,她的笑容就深一分,好了好了,只要女儿肯吃东西,她悬着的这颗心也就放下来了。

吃完了米粥,外头有丫鬟来传信,说是宫里的太医来给五姑娘诊脉来了。

谢嫮有些意外的看着云氏,先前她只顾着对付面前的米粥,却没有发现云氏微红的眼角,还有眼底的淡淡青色,据谢嫮所知,云氏会哭主要也就只有那么几个原因。

要么是因为她,要么是因为二老爷,要么就是因为在大房和三房那里受了委屈。

她昨日初醒,并开始进食,云氏应该不会因为她而哭,而二老爷这几日该是在城防营当值,云氏就更加不会因为他哭,那么就只有最后一个理由了。想着大夫人那高高在上的姿态,府里也就只有她和老太君是诰命夫人,有能耐往宫里递碟子请太医了。可是她素日便瞧不起云氏,又如何会主动替谢嫮请太医呢。定是云氏苦苦哀求来的。云氏虽然脾气软弱,可也是自尊自爱的,暗自憋着气也不会在面子上落了二房的脸面,今次要她去求大夫人,听她的冷言冷语,心里肯定难受极了。

心中为云氏叹了一声,谢嫮便去了内间躺下,现在最关键的是她把身子调理好,其他的只能先放一放,以后再去计较了。

涵香替她放下了帐幔,待那太医走入,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云氏眼中一阵失望,因为谁都知道,真正的太医院国手全都是六十岁以上的白须翁,今日来的这一位虽说也叫医正,可看年龄就知道并不是太医院中的能手,只是一些用来应付勋贵家中不太精贵之人的学生医正罢了,苦在心中,云氏却又没法说什么,只想着,太医院出来的学生应该也比外头的郎中大夫要好一些才是。

那医正替谢嫮把完了脉搏之后,才对云氏行礼回道:

“夫人,小姐这是身子大虚之症,需要长时间温补,并不是下一贴两贴药就能治愈的,除了虚弱之外,身子倒是没有大碍,只要进补得宜,该是无事的。”

云氏听后连连道谢,然后叫丫鬟领着那医正去开方子去了。开完了药方,云氏就又给那太医包了一封红纸,太医谢过之后,也就告辞了。

李嬷嬷近身来说道:“夫人,来的这个也不是什么大手,您又何必…”

李嬷嬷是云氏的奶娘,随着云氏陪嫁过来的,对云氏忠心耿耿,就是直肠子,炮筒子脾气,眼里总是盯着那些不公正的事情,虽说大多数时候也是替云氏着想的,可是她的脾气也没少给云氏惹麻烦就是了。

谢嫮觉得那个年轻的太医说的没错,她自己的身子她自己知道,除了饿的四肢发软之外,其他倒是真没有什么大病,从床上坐起,云氏亲自将她扶了起来,谢嫮看着云氏眼角的一丝细纹,心中不忍,对她说道:

“娘,您别替女儿担心了,女儿一定会好起来的。”

云氏从未觉得这个闺女这样懂事,一时没有忍住,竟然红了眼圈,却拼命眨着眼睛,不让泪水掉下来,她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育有两女一子,谢嫮是她最小的闺女,平日就比较疼爱,纵然谢嫮从前不太懂事,总是顶撞她,可是却丝毫不会影响她对小女儿的爱,如今见女儿病了一回,醒来倒像是长大了些,内心的欣慰足以叫她感动成泪,想着无论自己受多少委屈,也绝不能让闺女受半点委屈。

“好,娘不担心。阿瞳中午想吃什么?”云氏偷偷掖了掖眼角,又恢复了明艳之态。

谢嫮推开西窗,看着窗外一片青竹,只觉豁然开朗,清风拂面,夹杂着青丝竹香,很是宜人,深吸一口气后,方觉体内气息畅通,涅槃重生之感。

“先吃三日粥,然后加面食,一点一点的增加,不能操之过急,方为养身之道。”

云氏看着窗口站立的闺女,只觉得早晨的阳光照在她身上像是撒了一层金粉,神采内敛,整个人仿佛是被神来之笔点睛了一般,与从前的暴躁不驯大为不同了。

没等到云氏的回答,谢嫮回头看了看她,见云氏盯着她出神,便弯起唇角,对之笑了一笑,眼儿弯弯,将那黑曜石般的瞳眸包裹在眼眶之中,喜气洋溢,一副小女儿的姿态叫云氏又感慨了好一会儿,才肯转身走了出去。

云氏走后,谢嫮又在房间里左看右看,只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太神奇了,她怎么会又回到了十一岁呢。

她所居住的地方,是侯府三房东侧的一处带前后小花园的院子,这里是谢莘之前住的地方,里面的陈设也大多是按照谢莘的喜好来摆放的,而后来谢莘搬去了老太太院中,这院子才空了下来,谢莘就做主给了谢嫮居住。

这院子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巽(xun)芳居,可是谢嫮不喜欢,哦,应该说是这之前的谢嫮不喜欢,于是,在她十二岁的时候,借着谢家走水,巽芳居被烧了之后,她就把这里改名为青竹苑,谢嫮喜欢竹子便是从那是开始的。

但这些都是后话,如今重活一世,谢嫮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求而不得,觉得天下人都负了她的傲气小姑娘了,事实上,一个‘傲’字,真真的害了她一生,女子性格太过孤傲,难免给人生硬之感,生硬的女人必定好强,好强到甚至想压男人一头,这种性格直到后来进了宫谢嫮才悟出了不妥,那是大大的不妥,好几次就因为她的傲气,差点送命,在宫中的生活十分惊险,容不得你有半分的傲气,因为宫里的主子才是世间最有资格高傲的,一介宫婢又何来这份骄傲的底气呢,不过几年的功夫,就把曾经在宫外因为棱角而碰撞的遍体鳞伤的谢嫮,磨砺的圆圆滑滑,骨子里再腾不出丝毫的傲气。

涵香领着两个十岁左右的小丫头走进来,让她们给谢嫮跪下,只见她们磕了头,脆生生的声音对谢嫮说道:

“奴婢翠屏(翠锦)给五姑娘磕头。”

谢嫮回头看了看涵香,只听她道:“是夫人体贴姑娘,又指了两个来伺候姑娘,她们是同乡姐妹,两年前一同入得府,一直在后院做杂洗工,夫人见她们心思细腻,便向后院讨了来伺候姑娘的。”

谢嫮点点头,看着这两个小丫头,顿时就笑了,要不是今儿这一出,她都快忘了,曾经还有两个小丫头陪在她身边近十年呢。

花意竹情

翠屏和翠锦,这两个可是忠心的丫头呀。比起涵香过两年忍不住攀附大老爷被打死,这两个丫头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的伺候她到二十岁入宫那年,无不用心之至。

想起她入宫之后,这两个丫头就被配给了府里的一个马夫,那马夫喜爱酗酒,翠锦是被他醉酒后按在水里溺死的,而翠屏也好不了多少,那马夫在府里喝酒误了主子的事之后,一家就都被赶出了府,听说后来翠屏被他卖了换酒喝,再寻不到踪迹了。

暗自叹了口气,谢嫮才开口对涵香说道:

“替我去谢谢夫人。”

涵香领命而去后,谢嫮才又对跪着的两个小丫头说道:

“你们起来吧。我不喜欢翠屏和翠锦这两个名字,我给你们另外改个名字,可好?”

翠屏和翠锦对视一眼,两个丫头的确是机灵的,看来也是在杂洗房吃了很多苦,被云氏挑中来伺候姑娘对她们来说就是大恩大德,来的途中她们还在担心姑娘会不会不收她们,如今听了姑娘的话,心中都是一喜,姑娘想替她们改名字,那就说明她是肯收下她们了,连忙磕头:

“是,求姑娘赐名。”

谢嫮看着她们,翠屏白皙脸盘儿大,翠锦有些黑瘦,两人虽不如涵香水灵漂亮,但也算是五官周至的,假以时日再大一些,加上仪态,应当也不会太差,于是指着大脸盘儿的翠屏说道:

“你叫花意吧。”

又指着翠锦说道:“你就叫竹情。可记得了?”

花意和竹情对视一眼,又对谢嫮磕了一个响头,应承下了这个名字:“是,奴婢们记下了。”

虽然收下了这两个丫头,但是谢嫮也知道,如今还不能重用她们,一来涵香才是从小跟在她身边伺候的,虽然今后难免攀附权贵,但此时贸然换了,总叫人心寒,二来,花意竹情年纪也还小,虽说机灵,可有些事情却未必能懂,所以,谢嫮决定先将她们放在外房用两年,专门伺候她起居洗漱,贴身的事情和房内的管理还是交给涵香去做。

这样的决定让三个丫头都很满意,涵香不会因为来了两个丫头而有被排挤的感觉,两个丫头也不至于赶鸭子上架,慢慢的从外房开始学才是最缓和的。

谢嫮吃了三天的粥之后,终于发现食物开始不那么难以下咽了。

第三天,她吃下了小半颗馒头竟然也没有想吐的感觉,云氏每回都坐在她身边看着她吃,耐心十足的等她吃完了,然后给她净手,净面,涂香。

这样养了一个多月,谢嫮的脚步终于不那么虚浮了,但脸色却依旧不变,她毕竟不是真的十一岁,所有有些事情她自然懂得多些,上辈子的谢嫮二十岁之前都是在侯府渡过的,没有嫁人的打算,也不甚出门,老姑娘守了二十年深闺,该读的书,该写的字她一丝没落下,后来去了宫里,又是从头开始学,宫里伺候人的学问很大,几乎各个方面都要涉及,也幸好她在宫外的勤勉,入了宫之后,倒是比旁人多了好些灵性,学东西也快。

宫里的贵人有一剂长春汤,便是用来养脾肾的。

医经中有言,肾主水,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虚则根本不固,易衰竭,而脾为后天之本,运化五谷精微,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脾弱则生化无源,气虚血亏,百病丛生。因此,肾纳气,脾统血,生命活力全都靠气血运行,相辅相成。气血充盈了,人的体质才能强健,精力才能充沛。

那长春汤便是这个药理了。

谢嫮在伺候太妃之时,曾经见过一回那药方,牢记在心,此时正好有用。

因着长春汤的用药并不名贵,只是普通药材,因此,谢嫮自己就能应付,便私下唤来了涵香,对她说道:

“你寻着空儿,去外头药铺抓一贴药回来,药方你且记着:熟地,生地各两钱,天冬,麦冬各两钱,参须,茯苓,山药,五味子,各三钱,枸杞,山萸肉一钱,菟丝子,杜仲,覆盆子各六钱,可记下了?”

旁人谢嫮不知道,但是对涵香却是了解的,涵香也是官眷出身,只不过后来她父亲犯了罪,女眷成了官奴,因此涵香认得字,会书写,尤其记性十分了得,不管什么书,看一遍,三天之内必定记的一字不落,这个本领也是后来她能搭上文武双全的大老爷的关键所在。

因此,不过是一剂小小的药方,谢嫮不担心涵香记不下来。

果真,涵香只是顿了顿,然后便笃定的点了点头,说道:“姑娘放心吧,我这便去抓药,要和夫人说一声吗?”

谢嫮看着她说道:“说不说都一样,你先去办吧,夫人要问起来就说是我让的。抓好了拿过来我瞧瞧。”

涵香颔首领命:“是。不过姑娘…这方子是治什么的呀?若是夫人问起来,奴婢该如何回答呢?”

“你就告诉夫人,这是能让我多吃饭的方子,开胃的。夫人不会为难你的。”谢嫮柔声说道。

涵香去了之后,花意端着一盘子洗干净的果子进来,给谢嫮行了礼,然后才将果子端着放置在珠帘内角落的一处花台之上,却不是吃的,也是这丫头心思巧,知道谢嫮不喜香料,对果香倒还能忍受。

谢嫮身子爽利了些之后,一天中有大半日时间都是耗在这书房一角的,所以,花意就把果子放在书房这半边。

上一世的谢嫮琴棋书画那是无一不精的,在侯府时是闲来无事打发时间学的,可二十岁入宫之后,琴棋书画竟然变成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宫里的贵人主子们会突然想弹个琴,写个字,你若是能应上一二,主子自是高看一眼,日子也就好过一分,因此,即便是在宫中,谢嫮这方面的造诣也没有丢下,只可惜,如今她的身子有些破败,纵然上一世笔酣墨饱,妙手丹青,琴音绕梁,但这一世却还不到火候,关键就是身子不行,想运用上一世的技法却始终不得力气。

想到这里,谢嫮不禁有个新奇的想法蹦出来,若是靠她在闺房中这样练习,如何能把身子养好,养身的关键一为进补,二就是活动了,可是困在闺房之中,最大的活动就是领着丫鬟在园子里遛弯,身子好的慢不说,消耗也少,自然所需能量就少,需要的能量少了,吃的自然也少。

竹情入内通传:“五姑娘,二老爷回来了,在书房列见二姑娘和二公子,夫人着人来问姑娘的身子如何,若是能行,便也一并去见了,二老爷心里记挂着姑娘呢。”

谢嫮放下手里的笔墨,平静的看了一眼竹情,点点头,说道:“好,我知道了。你喊花意进来,两人替我梳妆。”

竹情领命,喊了花意,两人轮番拿了几套衣服给谢嫮看,谢嫮挑了一件雪白荷叶边轻纱裙,这套衣裙款式倒不见多新,就胜在繁琐,层次较多,穿着有些厚重,只不过最适合谢嫮这样瘦的只剩骨架的,穿起来不仅没有厚重感,反而让她看起来不那么瘦弱了,又叫花意给她挽了一个螺宝髻,这些日子脸色虽然好了些,但却依旧止不住的苍白,谢嫮就在两颊边上以掌腹微微扫了一层淡淡的胭脂,气色就好了很多,看着镜中的自己,谢嫮又是一阵哀叹,好好的一副皮囊,竟然自己折腾成这样,也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养回来呢。

只不过,现下不是感叹的时候,谢嫮的亲父,二老爷谢靳正在东苑书房中等她。

谢嫮出身归义侯府二房,排行第五。

她的父亲谢靳是老侯爷嫡出的二儿子,与大老爷谢邰是嫡亲兄弟,身份也算贵重,只可惜,谢邰和谢靳的生母去世的早,老侯爷后来又娶了一房续弦,便是如今的老夫人,这位老夫人膝下无子,在她眼中嫡出的大房二房与庶出的三房并无差别(都一样讨厌),而最近几年,老侯爷却是更加偏宠三房的老姨娘,眼看三房的庶出势力一年高过一年,并不比嫡出房支要弱,而大房的谢邰又是袭爵之子,气势也是不弱,两强之下又如何会有三强,因此,侯府如今气势最弱的,也就是有二房谢靳这一支了。

谢靳不比他大哥文武双全,又是袭爵之子,不比三房谢权得宠,与一般世家子弟一样,走了一条恩荫之路,苦苦哀求老侯爷给他在城防营求了一处闲职,每日就在衙所值勤,管一管市场上的琐碎小事,总好过在家虚度要强。

谢嫮对谢靳这个父亲的印象,上一世就停留在‘郁郁不得志’这几个字上面,谢靳有没有本事,她是不知道的,毕竟女大避父,上一世她又是那般不讨喜的性子,更加不会去管父亲是不是真的有才了。只知道,上一世的谢靳并没有作为,若他真能有点作为,那二房也不至于在老侯爷死后,过的那样疏淡了,还让她被绑架坏了名声。

训诫教导

谢嫮经过穿花回廊,走过一片美轮美奂的园子,去到了谢靳所在的平阳居。

走到门边时谢嫮抬头看了一眼那居所的匾额,没有说话,走入了院子,院里的下人们对她行礼,等她进了主院之后,才起身干活儿。这套规矩原本平阳居里是没有的,后来云氏随大夫人去了几回王爵公府,这才学了这些规矩回来的。

谢嫮走入颇有书香的书房,看见父亲谢靳正坐在书案后头,严肃的查问着谢莘和谢韶的功课。

谢靳还算俊美,相貌堂堂,沉稳内敛,唇上两撇八字胡,鼻梁很是高挺,只是嘴唇总是抿着,给人一种严肃认真之感。

谢莘正在对谢靳背诵这些日子所学的书籍,谢嫮进去也不敢上前,只在她身后给谢靳行了一礼,然后就退到她的胞兄谢韶身后去了,谢韶转头看了看她,一双黑亮的大眼睛中盛满了狡黠,谢嫮抬头看了一眼这个哥哥,谢韶生的很是不错,比之谢靳更为出色,面如冠玉,剑眉星目,一双眼睛像是会说话般灵动隽秀,微微上挑桃花眼叫人见了就知这位是多情公子,他如今已经十四,身量已然颇高,秀颀如松,只至今还未娶妻。

照理说纵然是自家亲妹妹也不该这般打量,可是他自从谢嫮进来之后,一双眼睛就在谢嫮身上打量个不停,看的谢嫮都有些不好意思,只好抬眼回瞪他,被回瞪了一眼,谢韶有些意外,然后就对谢嫮露出了一抹傻气的笑容,谢韶的这种稚气中带着油滑的笑容,正是他后来流连花丛,收服女子的妙招,他不笑的时候,顶多算是一位看似多情的公子,可是他笑了,那就十足一个多情公子了,因为谁也看不出来他到底是真笑还是假笑,继而被他迷惑。

尽管如此上一世谢韶很不怎么样,他对待谢嫮还是很不错的,他文不成,武不就,成日在外头奔波,到谢嫮入宫那年,他还未娶妻,不过,谢嫮入宫之时,他倒是给了她一份很大的礼就是了,足足三万两的银票,他就这么给她了,谢嫮初入宫廷时,这些银票可着实给她省了不少麻烦呢。因此,不管这个哥哥,旁人看着如何,谢嫮对他都是有好感的。

而谢韶只觉得这个妹妹似乎有些不同了,从前他纵然看着她,可是这丫头自负高傲,是从来不会理会他的,傲的想叫人把她的头给拧下来看看里面是什么构造,可是今天却是不同了,她竟然抬头看了看他,并且还隐隐对他勾起了唇角,这下反倒是谢韶不自在了。

那边谢莘已经背完了书,谢靳又考了几处要点,谢莘也都一一作答,谢靳这才点头,看着谢韶,谢韶赶忙收起了笑容,局促的走了过去。

谢嫮也趁此机会上前对谢靳行了大礼,谢靳的严肃目光落在谢嫮身上,说道:

“起来吧。病可好些了?”

谢嫮起身,恭谨的站到一侧回话:“身子好多了,前些日子是女儿不懂事,经此大病,女儿已经想通了。”

谢嫮的记忆里,就是她开始绝食那几天,谢靳是来看过她的,可是却被她的大脾气冲撞了好几句,让谢靳怒到了心里,这倒也不怪谢靳,的确是谢嫮说的太难听了,她说谢靳没本事,没出息,不敢为了她跟大房作对,不能为了她去把谢衡抢走她的那首诗给要回来,这些话说的云氏当场就跪了下来,谢靳没有打她已经算是慈父了。

抬头看了一眼谢嫮,谢靳放下了手里的书,凝视她良久后,才说道:

“你那首诗我特意去瞧过了,虽说在你这个年纪能写出那样华丽的诗句颇为难得,只是诗意不够,你刻意堆砌辞藻,看着的确文采华丽,却言之无物,又是花间派,女子当做玄言诗派方能显其芳华,今后那类诗还是少做吧,被人家拿去了,对你来说未必不是好事。”

谢靳说的话,句句都深入了谢嫮的内心,若她真的是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可能未必能理解谢靳说的话,可是她重活一世又如何能够不懂呢。

那首被谢衡盗走的诗词,是写春日宴中的华丽景象,的确用的是花间派,有种厚重的少年强说愁的浮夸,而花间派的诗词都以写花柳风月,歌宴酒席,这种体裁为主,对于女子而言的确不能算是庄重之作,而玄言诗派追求的是语言的锤炼,老庄思想,注重哲理意义,更该受到大家闺秀的追崇。

“是。女儿记下了。”谢嫮的乖顺受教让谢靳眉间一舒,点点头,然后看向了谢韶。

谢韶被看的身子一紧,赶忙肃手而立,端正了态度,谢靳倒不是叫他背书了,而是问道:“昨日我与你苏师父见过,他说你这两日并未去武场。”

谢靳不苟言笑的样子实在严厉,让谢韶这样的滑头都不免心生畏惧,低头不语。

谢靳也不发火,就那么等着,兀自喝起了茶来,他越是这样,谢韶就越心慌,最后等谢靳茶杯放下了,谢韶也跟着跪了下来,低头说道:

“孩儿这两日去了趟西郊,那里有个很大的蚕场,贾兄说带我去开开眼,我就去了,未及时与苏师父告假,孩儿知错了。”

谢韶口中的贾兄,谢嫮也是知道的,那是城中首富贾青云家的大公子,也是斗鸡走狗之辈,与谢韶算是臭味相投的,两人时常聚在一起玩乐,因此,侯府里的其他兄弟们都不愿意与谢韶一流,其中自然也有这个原因了,王爵公子岂可与一介商人扯上瓜葛?那岂不是自污,自甘堕落嘛。

谢靳从书案后站起,不言不语走到书架旁,取下了挂在书架上的那柄藤条,淡定自若的向谢韶走来。

这根藤条是谢韶专用的,虽说这是训诫子女所用之物,可是从小到大挨过这藤条的,也只有谢韶一人。

谢韶看着藤条也知今日在劫难逃,乖乖的跪趴到了地上,谢靳手起条落,打在谢韶背上,谢莘不忍看,将头偏到了一边,谢嫮倒是还好,因为她知道,谢靳这个人最是赏罚分明,谢韶有了错,自然该罚。

不多不少,十下之后,谢靳也就收了手,神态自若的又将藤条拿回去挂到了书架之上,优雅从容的坐到了书案之后,就好像刚才打孩子的人并不是他一样,抬抬手,说道:

“再去抄十遍论语,明日我领你去向苏师父道歉。”

谢韶虽然被打,却也不敢伛偻着背,这是谢靳的规矩,就算被打的皮开肉绽,也不能流露出软意,否则很可能又是一顿打了。

苦着脸,点头道:“是。孩儿这就去。”

谢靳挥挥手,又看了一眼三个子女,然后说道:“你们两个先出去吧,阿瞳留下。”

谢莘和谢韶看了一眼谢嫮,不敢说什么就走了出去。

书房里就只剩下谢靳和谢嫮两人,谢嫮见谢靳低头看书,却不理他,垂眸想了想,就走到谢靳的书桌前跪了下来。

谢靳也不说话,就那么让她跪着,一刻钟的时间,书房里静的针落可闻,谢靳兀自看书,谢嫮不言不语,一刻钟后,谢靳把手里的书放下,站起了身,拿起书架上的藤条,向谢嫮走来,居高临下说道:

“可知道错了?”

谢嫮点点头,说道:“女儿不该意气用事,伤害自己,害的父亲母亲为我担心,实属不孝。”

“还有呢?”谢靳依旧铁面,又问。

“女儿不该顶撞父亲,不该有错不改。”

“还有呢?”

谢嫮抬头看了一眼谢靳,见他神色温和,但目光却是精湛厉害的,摇摇头,说道:“女儿不知。”

“女儿家最重要的是名声。你痴恋静安侯世子李臻一事,就连我都听说了,小小年纪不知自尊自重,学那轻浮之事,可有错?”

听见自家父亲提起李臻,谢嫮觉得双耳都快红透了,不是因为想起李臻而羞怯,是因为被人当面点明而羞耻,更别说这个人还是她的父亲。

“把手伸出来。”

谢靳不再多言,将手中藤条举高。

谢嫮不敢违抗,小小的脸上满是悔恨,高高的举起了两只虽然白皙,却像是柴火般纤瘦的手,这双手看在谢靳眼中,多少还是有些心疼的,不过,他素来严厉,若是子女真的没救了,他自不会理会,但谢嫮今日肯跪在书桌前这么长时间,便就说明她确实有悔过之意,子女有悔过之意,那他这个做父亲的就该有教导之义,若是此时不绝了她的心思,点醒于她,将来真的闹出什么难堪之事,才是悔不当初呢。

狠着心,重重打了三下。谢嫮忍着想要收回手掌的痛楚,硬是挨了下来。

谢靳打完了三下,便就歇手,将藤条挂回了书架,说道:

“你起来吧。今日打你三下,一是为了你不敬父母;二是为了你不爱惜身体;三是为了你不自尊自爱,罔顾女子名声;这三下,你可有不服?”

谢嫮正视谢靳的双眼,果断摇头,说道:“女儿没有不服,爹爹的教诲女儿领受于心,今后必不会再如此糊涂。”

点点头,谢靳才又说道:

“好了,那你就回去吧。叫你娘给你上点药,这两天别碰水。”

谢嫮忍着手心火辣辣的疼,给谢靳行了礼之后,才转身走出了谢靳的书房。

心中五味陈杂。

印象中她的父亲从未管教过她,也是她从小高傲,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谢靳一辈子郁郁不得志,更是入不了谢嫮的眼,别说是甘愿领受他的管教了,不顶撞已经是天下太平了。

五两金子

谢嫮从书房走出,脸上没有任何异样的神情,双手藏在袖中,就连在外等候她的涵香也没看出什么不妥来,两人经过一处花园,就见假山后跳出一个人来,是谢韶。

谢韶对涵香挥了挥手,让她退开几步,涵香看了看谢嫮,得到首肯之后,才退到后头,让他们兄妹俩说话。